2017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郊屠苏暮柳宗元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是住在山的旁边;同时点题,重点突出自己因离群索居而“惊”。
B.颔联写诗人听到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看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描绘了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
C.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悠然的心境随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表明诗人之前心境一直悠然。
D.诗人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
E.时间飞逝,已是岁暮,本应有千言万语落笔端,可诗人却只发出“徒成今与昨”的感叹。
15、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杜甫在《春望》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普宁勤建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古诗文阅读理解必修1-5文言基础知识部分(1-6题,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A.静言.思之(《氓》)言:说B.忍尤.而攘诟(《离骚》)尤:责难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离开D.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引:带领2.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3分)A.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C.人不敢与忤视。
悟言一室之内D.遂与秦王会渑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 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B.顾.计不知所出耳C.荆轲顾.笑武阳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课外文言文段阅读部分(共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10小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河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2017及语文月考考试试卷
河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2017及语文月考考试试卷河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2017及语文月考考试试卷高考要细心,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河北语文高考试卷2017,仅供大家参考!语文月考考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
杨绛先生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是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
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
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
仔细思考后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
”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自称为“我”。
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
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
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着一个‘灵’字,其实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
”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阅读答案__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阅读答案__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
肉与魂结合为“我”,是斗争的一方。
那么,作为斗争另一方的“灵”是什么呢?杨先生造了一个复合概念,叫“灵性良心”。
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
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
作为肉与魂的对立面,这个“灵性良心”当然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它究竟居于何处,又从何方而来?对此杨先生没有明说。
杨先生对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讨论这个目的决不是人所创造的文明,而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本身。
天地生人,着重的是人身上的“灵”,目的当然就是要让这个“灵”获胜了。
【安徽省合肥七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安徽省合肥七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
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
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
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
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
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份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说“孝”两千连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因此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门生路在河边问道:“教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教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能够用三个简单的字归纳: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什么缘故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一样,什么缘故尔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一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或许有人会说,老人是聪慧的化身,后代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类知识和技术,因此固然要孝顺老者。
但是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说明“孝为首”的情形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觉的我国最先文字——甲骨文中并无“孝”字,孝字显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咱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以为,“人一辈子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关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知道群体合作。
人什么缘故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一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因此,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不然,就不免会陷于纷争、骚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本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本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怜悯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固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如何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必然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公布的。
【月考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
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
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
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
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
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
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月考试卷】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赣州三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
语文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邓江波世界阅读日已经过去,关于阅读的风还在继续吹。
政府层面,“全民阅读”连续四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新提法更从“倡导”升格为“大力推动”;公共层面,阅读和知识类互联网应用成为资本掘金的热土,线上线下阅读活动遍地开花;个人层面,阅读固然还不像吃饭睡觉那么重要,却也被当成必须完成的一项生存活动。
阅读的回潮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前者描述的是阅读形态,而后者指向的则是阅读心态。
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线性阅读。
虽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从头读到尾,但对任何一段文字的摄取依然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考。
即使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也不过只是提升了速度。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
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
由读者占据主动的线性阅读逐渐沉寂,进攻性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占据上风。
在未来,数字阅读很可能进一步被颠覆。
最近,社交巨头脸书(Facebook)推出一段产品体验视频,以第一视角演示用户将如何在VR(虚拟现实)环境中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包括自拍、点赞、评论、聊天,当然也包括各种“阅读”。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尖锐地指出,在被技术和资本驱动的机械化复制时代,“流行文化”已失去独特性和多样性。
耽于唾手可得的享受,现代人变得满足和顺从,失去反思和创新的能力。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
2017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和解释)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试卷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化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riben、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江苏省扬州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所换来的社会新秩序,决不允许被少数的几个贪腐分子破坏。
②为了在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各班的同学们提前一个月准备,在节目筛选、排演方面可谓。
③你若真正懂得珍惜时间,那么就请明确目标,为之,不懈奋斗吧。
A.呕心沥血煞费苦心肝脑涂地B.肝脑涂地呕心沥血煞费苦心C.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煞费苦心D.肝脑涂地煞费苦心呕心沥血2.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B.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C.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发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C.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D.著名作家梁晓声依然以执著的态度,直面转型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瘤疾,字里行间灌注着作家深沉的“劝世”、“醒世”、“忧世”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分析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古诗文阅读理解必修1-5文言基础知识部分(1-6题,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A.静言.思之(《氓》)言:说B.忍尤.而攘诟(《离骚》)尤:责难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离开D.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引:带领2.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3分)A.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C.人不敢与忤视。
悟言一室之内D.遂与秦王会渑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 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B.顾.计不知所出耳C.荆轲顾.笑武阳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课外文言文段阅读部分(共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10小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月考试卷】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面选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船头破浪高仰,滚白浪花如千军万马在船前,港口长堤若一道黑线隐隐浮现浪缘。
⑵骇浪撞击小径边的礁岩,轰隆隆的海震声,淹没了父子奔跑的惊恐脉搏,骤雨狂下,浪沫,一切的一切,是台风迅雷不及掩耳的,好似是从岛屿海底倏地拔葱的不发一丁点的警示的感觉。
⑶妈妈去世后,爸爸言语更少,近乎沉默,正似从汹涌的巨流河冲进了哑口海(台湾极南端鹅銮鼻灯塔左侧,有小小一泓海湾,名为哑口海),太平洋奔腾的波涛冲进此湾,仿佛,发不出怒涛的声音。
A.灰飞烟灭狂飞八方江河日下B.灰飞烟灭起伏有致销声匿迹C.崩裂坍塌起伏有致江河日下D.崩裂坍塌狂飞八方销声匿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崩裂坍塌”指物体突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倾圯、倒塌;“狂飞八方”指到处乱飞;“起伏有致”指一起一落恰到好处;“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这个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邀请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席,G20杭州峰会也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不仅”与“还是”连接的两个分句的内容应交换;B项结构混乱,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应删去“是否能够保持”;C项重复赘余,“短期内”与“一时”重复,可以删掉“一时”。
2017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咀嚼./细嚼.慢咽乘.机/乘.风破浪浅.陋/流水渐.渐露.面/风餐露.宿B.弹.压/弹.无虚发伺.候/伺.机而动恫吓./杀鸡吓.猴属.意/终成眷属.C.狭隘./溢.于言表歼.灭/阡.陌交通辍.学/低声啜.泣谄.媚/陷.害忠良D.罢黜./相形见绌.捐.献/狷.介之士皈.依/阪.上走丸棱.角/绫.罗绸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搞清楚工人和企业主这些微观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和匹配的行为,对于了解失业率的决定因素,解释工资的形成机制,制定降低失业率的政策都十分重要。
B.谁都知道,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经济攻坚之后,现在确实已经到向新目标攻坚的时候了。
C.开征房产税,提高房产持有的成本,现阶段更是可以起到打击投机、打击囤积居奇作用,把市场上种种非真实需求的泡沫挤掉,从而对平抑房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在部分舆论看来,本属于全民娱乐、全民福利的春晚,用广告践踏公众眼球给公众添堵,使春晚这台公共节目丧失了“公共性”,挑战的是国家电视台的职业操守。
3.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汉语的奇妙在于,相同的词语,根据语境的变化,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台一中2016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检测高三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4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
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
巡抚李侃荐于朝。
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
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
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
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
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
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
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
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
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
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
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
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
事闻,奖劳,赉金币。
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
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
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
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
廷臣多称之。
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
弘治元年卒。
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阿鲁出寇.延绥寇:侵犯B.听.界外驻牧听:任凭C.帝称善,从.之从:听从D.玺御却.之却:后退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B.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C.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D.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
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4分)(2)玺遣谍者间牙兰。
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4分)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
少孤贫,事继母孝。
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
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移师安徽,克太湖。
历迁协领。
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
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
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
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
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
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渍,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
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
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于是遂发。
出营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
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
”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
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
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
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
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
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
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葸。
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
”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已而玉林亦尔。
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
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
二年,军阜康。
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
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
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
调伊犁将军。
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
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
道肃州,病卒。
身后不名一钱,几无以为敛。
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一》,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城规:谋划B.手刃六人以徇.徇:示众C.观者欢呼声震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偏在“远”,指很远的地方D.道.肃州,病卒道:道路6.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金顺是满洲镶蓝旗人,年少时失去双亲,家境贫穷,由继母抚养,后随部队征伐、升职,被授予勇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B.金顺在王家瞳战役中勇往直前;奔赴肃州时,停军北崖头,奏议请求调张曜的军队协助自己攻击敌人:可见他作战有勇有谋。
C.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扎在古城,与金顺意见不合,(他们)互相抵触。
左宗棠上奏说金顺为人宽厚谦和,符合民意。
D.从金顺用杀死六个士兵并演说西军天下最苦来激励部队闯过瀚海、演习炮击部下命中目标准确可以看出,金顺治军十分严格。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挂车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4分)(2)道肃州,病卒。
身后不名一钱,几无以为敛。
(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9.“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0.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和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2)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
(4),,国恒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张昌华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黎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
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
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
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
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
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
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
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
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
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
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
此举虽招致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出于他的声望,北大的学生为不失名师的教诲也来清华园听课。
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
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也不乏幽默。
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横批是“儒将风流”。
罗问作何解,他解释说:“你在北伐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
”这两副对联被传诵一时。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
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
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
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