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毒蕈中毒特征与案例介绍

合集下载

毒蘑菇中毒,导致俩姐弟死亡报告1例

毒蘑菇中毒,导致俩姐弟死亡报告1例

毒蘑菇中毒,导致俩姐弟死亡报告1例1临床资料患儿卢xx,男,10岁,患儿卢xx,女,13岁,于2008年10月5日上午9时同时急诊入院。

入院时患儿男神志不清、抽搐、口唇及面色苍白、口鼻出血,查体: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T36.8 0C,P细速数不清,R:28次/分;BP:0/0 mmHg。

患儿女口唇及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烦燥,口鼻出血,查体: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T360C,P细速数不清,R:34次/分;BP:0/0mmHg。

患儿父亲代述:两患儿系姐弟俩,于入院前2天因是星期天,姐弟俩上临村的外婆家玩,然后到附近山里玩耍,采来蘑菇(外婆描述采来的蘑菇是白色细颈)让外婆给炒了吃了。

当晚姐弟俩住外婆家,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急在村诊所以”痢疾”给与输液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上述症状加重。

次日凌晨,外婆急通知孩子父母来接,俩孩子已腿发软不能走路。

俩孩子被父亲接到家后,男孩除呕吐,腹泻严重外,出现烦燥、神志不清、并口鼻出血。

女孩频繁呕吐,腹泻加重、大便有血、精神差。

又急送两孩子到乡卫生院诊治一天,病情未见好转且更加恶化,出现抽搐,口鼻出血,大量脓血便。

故急转来我院就诊,收住儿科。

经追问病史,初诊为毒蘑菇中毒。

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因食入已达48小时之久,毒素吸收,并有消化道出血,故无法进行早期救治措施:催吐、导泻、洗胃。

立即给予解毒剂、镇静、止血、利尿,抗休克,激素,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

并组织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在抢救治疗过程中,两患儿口鼻出血愈来愈厉害,呈喷拥状出血,并肛门,尿道都有血性分泌物流出,出血情况以致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大量的血液输进去又吐出来。

患儿极度烦燥、频繁抽搐、面色苍白、心律失常,血压为零。

经紧急会诊,考虑两患儿已出现多脏器损害,失血性休克,终因抢救无效,在入院的当天夜里,于19:47分和凌晨4:25分,男女俩患儿先后相继死亡。

2讨论2.1毒蘑菇中毒概述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观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0518贵州毒蕈中毒特征与案例介绍

0518贵州毒蕈中毒特征与案例介绍


毒蕈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分布特点:发 生在家庭中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 亡人数均最高!在4年报告的115起毒 蕈中毒事件中,发生在家庭的毒蕈中 毒事件数为103 起,中毒458人,死亡 52人。而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




其他店1 起9人中毒,无死亡。 2012年4起,餐馆1起,5人中毒,无死亡。2起 单位食堂,12人中毒,无死亡。1起其他场所, 12人中毒,无死亡。 2013年3起,1起会所,7人中毒,无死亡,2起 单位食堂,18人中毒,无死亡。 2014年3起,单位食堂1起,10人中毒,无死亡。 2起其他场所,11人中毒,无死亡。
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
人中毒,死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 认为火炭菌
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人中毒,死 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认为火炭菌
淡红鹅膏,菌真菌专家认为此蘑菇为鹅膏新 种,剧毒 :2014年某县2人中毒,2人死亡。
贵州省毒蕈中毒特征分析与典型 案例介绍 (2011-2014年)
主要内容


我省近几年(2011-2014年)毒蕈中毒现 况特征 典型案例介绍

2011年~2014年我省共收到全省各地报 告毒蕈中毒事件115起,中毒547人,死亡 52人 。

2011-2014 年 报 告 的 毒 蕈 中 毒 占 4 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总数 的 41.67% ; 发 病 总 数 的 22.40%;死亡总数的59.10% 。
拟灰花纹鹅膏菌:2014年9月,某县分水乡7人中毒事件
拟灰花纹鹅膏菌:2014年9月,某县分水乡7人中毒事件
拟淡红鹅膏菌 :2014年9月,某县石朝乡2人中毒2人死亡

急性毒蕈中毒

急性毒蕈中毒

毒蕈中毒概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01-30
毒蕈中毒概述
78例重 症患者 , 死亡或放 弃治疗 42例。
一、毒蕈中毒概述 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急救 五、预防措施
毒蕈中毒概述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 食蕈:我国约300种; 毒蕈:我国约100种左右,能致死的 在10种左右。 (以上数据摘自中国食品信息网)
急救
3.应用解毒剂治疗 神经精神型:阿托品。 溶血型及其他重症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肾损害型:巯基解毒药等。
4.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预防
1.加强宣传 广泛宣传毒蕈中毒的危险性,有组织的 采集蕈类。在采蘑菇时应由有经验的人指导, 不采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
2.避免误食 提高鉴别毒草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各种 毒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再根据当地群 众的经验来鉴别有毒蕈类,防止误食中毒。
此型多对症治疗;
临床表现
2.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所引起,其 毒素为毒蕈硷。 潜伏期10分钟~6小时。 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缩小、多汗、唾 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心率缓慢等。 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 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毒蘑菇的种类很多,一种毒蘑菇经常含有多 种毒物。一种毒物又经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中。 毒蘑菇内毒素物质极其复杂,一种毒蘑菇体 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可因季节、生态环 境而不同。在人体内的中毒程度又与毒蘑菇 种类和各人的体质、饮食习惯、烹调方法、 生吃或熟吃、水洗或不水洗、喝汤或不喝汤、 同什么别的食物一起吃或吃的前后又吃了什 么、以及吃的是哪一部分等有关。这些情况 对于中毒的轻重与否都有关系。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2、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陕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区;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3、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4、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p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1、2天症状减轻,似乎病愈,患者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接着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云南民间还利用毒伞的浸煮液杀红蜘蛛;该菌的子实体提取液对大白鼠吉田肉瘤有抑制作用和具有免疫活性;该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松、支杉、栎、山毛榉、栗等树木形成菌根;5、毒蝇鹅膏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子实体的乙醇提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蝇碱等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力很强,可用于森林业生物防治;据记载,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及雅库将人曾用作传统的节日食用菌;一般成人食一朵后便会产生如痴似醉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印度用它作为魔术师的药剂;在一些国家民间被作为一种安眠药物; 我国东北地区将此毒菌破碎后拌入饭中用来毒死苍蝇,甚至毒死老鼠及其它有害动物;另外毒蝇伞表面的鳞片脱落后,往往与可食用的橙盖伞相似,采食时需注意区别;在德国民间将此菌浸入酒中,用以治风湿痛;该菌含丙酸,可用于制造丙酸盐用作防腐剂、香料脂、人造果子香等;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去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6、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云南、广东、香港、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可食用,但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7、大青褶伞又称摩根小伞;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8、细褐鳞蘑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分布于河北、香港等;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 9、毛头鬼伞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该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毛头鬼伞可人工栽培,不过因为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还可以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10、半卵形斑褶菇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台湾、甘肃、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于高山牧场;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11、毒粉褶菌又称土生红褶菌;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 ,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抗癌试验表明,此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属树林外生菌根菌,可与栎、山毛榉、鹅卫枥等树木形成菌;12、介味滑锈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13、粪锈伞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福建、广东、新疆等地;怀疑有毒,不可食;14、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有毒,不可食用;15、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16、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17、白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老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管口小,近圆形;每毫米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18、粉红枝瑚菌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冼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识别毒蘑菇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贵州省一起古巴裸盖菇中毒事件的调查

贵州省一起古巴裸盖菇中毒事件的调查
基 金 项 目 :贵 州 省 卫 生 健 康 委 科 学 技 术 基 金 项 目 (gzwjkj 2019-1-216) 作 者 简 介 :朱 姝 (1986— ),女 ,贵 州 贵 阳 人 ,主 管 技 师 , 主要从事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周 亚 娟 ,E -mail: 1131011922@
carried,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and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suspicious wild mushroom specimens.Results There were 5 people in this incident,and the attack
摘要 : 目 的 调 査 贵 州 省 榕 江 县 一 起 毒 蘑 菇 中 毒 事 件 ,明确中毒原因,为贵州省毒蘑菇中毒防控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方 法 开 展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收 集 病 例 临 床 资 料 ,对可 疑 野 生 蘑 菇 标 本 开 展 形 态 学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鉴 定 。结 果 本 起 事 件 共
测序并利用最大简约法( maximum parsimony,M P) 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 心 (NCBI) 的 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
2 结果
2 . 1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结 果 5 名病例均来自同一个家庭, 平素健康,近期无外出史;厨房卫生状况良好, 加工餐具及食用调料等均为平常使用,未有变动, 家 中 未 存 放 老 鼠 药 及 其 他 有 毒 药 品 。2019年 2 月 2 5 曰下午,中毒病例蒙双某在山上自家牛棚附近 采摘不知名的黄白色野生蘑菇约2 kg,回家后用清 水 浸 泡 至 2 6 日中午,16:00左 右 用 大 蒜 煮 10 min 未 见 大 蒜 变 黑 ,认 为 蘑 菇 无 毒 可 食 , 16:30将蘑菇 与猪肉一起炖汤食用。蒙双某为户主,当餐为家庭 聚餐,共 8 人 进 食 ,其 中 进 食 野 生 蘑 菇 的 5 人全 部发病,未 进 食 的 3 人不发病,罹 患 率 为 100.0%。 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视物模糊、呼之不应等神经 症 状 并 伴 有 腹 胀 、恶 心 、呕吐等胃 肠 道 症 状 ;进 食野生蘑菇数量越多,出现症状越早、病情越严重。 见 表 1。经县人民医院对症治疗,5 名 病 例 于 2 月 2 8 曰痊愈出院。

一起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调查

一起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调查

应用预防医学2014年12月第20卷第6期Applied Prev Med,December 2014,Vol 20No.6周亚娟1,周长林2,俞红1,王娅芳1,朱姝11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2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黔南州558000)[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黔南州一起条盖盔胞伞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为做好这类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借鉴。

方法收集、分析对本次事件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毒蕈样本形态学鉴定和临床救治资料。

结果贵州省黔南州某公司员工进食野生菌导致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野生蘑菇形态学鉴定,为一起自采误食条盖盔孢伞所致中毒事件。

结论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

[关键词]野生蘑菇;条盖盔胞伞;中毒;调查一起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调查文章编号:1673-758X(2014)06-0337-03中图分类号:R 155.3+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 字(2008)3041号)。

作者简介:周亚娟(1962—),女,江西省樟树市人,主任医师,从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条盖盔孢伞(Galerina sulciceps(Berk.)Boedijn )在我国于1985年首次发现于江西省,毒性强,中毒死亡率较高,国外报道可达60%~80%[1]。

2013年11月28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发生一起集体食堂供餐导致13人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由于事件报告及时,在省、州医疗机构的积极救治下,13名病人全部康复。

为做好对这类事件的应急处置经验积累,本文就此次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调查来自于黔南州、都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事件开展的现场调查处置,包括向中毒病人访谈进食可疑餐次食品情况,发病情况;向食堂厨师了解可疑餐次食品来源及加工情况;同接诊医生访谈,了解中毒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诊断和治疗情况,摘录和复印相关病历资料。

都匀市一起条盖盔孢伞菌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都匀市一起条盖盔孢伞菌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

都匀市一起条盖盔孢伞菌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2013年11月30日10时10分,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报告,该院急诊科收治贵州都匀市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名工人,因共同就餐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

接报后,10时20分,黔南州及都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卫生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一、基本情况贵州都匀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都匀经济开发区大坪镇幸福村(原883厂处),距都匀市约18公里,主要生产蓄电池的原件,现有工人31人(14人为本地村民,17人来自省外),其中:行政人员3人,厨师1人,工人27人。

上班时间实行8小时轮班制,每班10人。

公司有一个食堂,上班的工人大部分在食堂就餐,每餐次有10-15人就餐,以自助餐的方式就餐。

二、事件经过11月28日下午17时30分,贵州都匀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3名工人在食堂聚餐,次日凌晨2-14时,13人都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9日7:30至11:00,11人到当地大坪镇医院就诊,经输液对症治疗症状稍有好转后回家。

1人进食量少仅出现恶心、腹泻1次未就医。

1人9:00到都匀怡华诊所输液后返家。

30日8-10时,7人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到州人民医院就诊。

4人病情轻微的患者30日上午继续到大坪卫生院就诊。

10:30疾控调查人员在开展中毒调查的同时建议:1、州人民医院急诊科立即请相关专家会诊,密切检测中毒病人的肝功能,必要时给予腹膜透析;2、请上级医疗部门积极协助和提供技术指导,重病患者转入省人民医院救治;3、要求该公司派专人将4名在大坪医院就诊的患者、食堂厨师和在家休息患者(何荔兵)立即送到州医院治疗。

13:10,16:03、16:30、17:40,经化验检查,4名患者陆续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转入重症监护室。

15:30共同就餐的13例患者全部转到州医院,医院对13名患者全部进行腹膜透析、保肝、护肾、补液等治疗。

食用野生蘑菇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用野生蘑菇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0年9月23日14时28分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卫生院收治了6名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并迅速向天柱县疾控中心反映。

由于竹林镇卫生院缺乏救治食物中毒患者的应对能力,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更高级别的县医院,并向疾控中心报备。

15时39分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打来的电话,称县医院收治了6名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

疾控中心在接到电话后迅速做出反应,派工作人员至县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经核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患者人数为7人,具体情况 如下[1]。

1 基本情况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棉花村村民龙某某准备在该村开办一家1 300 m2规模的养猪场两个,并于2020年6月份经熟人介绍雇佣了7名外省民工来建设该养猪场,其中男员工6人,女员工1人(专门为6名民工做饭的炊事员)。

7人均在搭建的养猪场简易住所内生活,饮食也在该场所,所用餐具均未做消毒处理。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对2020年9月23日14时28分天柱县疾控中心收到竹林镇的一起食用野生菌所致食物中毒事件予以调查。

2.2 方法2.2.1 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为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及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并对症状相对较轻的郑某某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患者口述分析蘑菇的大致形态[2]。

并向患者调查3日内食物进食食谱,了解是否接触过其他可能导致中毒的因素。

除此之外向负责治疗的主治医师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主治医师的描述,再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症状表现整理调查数据。

2.2.2 形态学鉴定工作人员根据患者对所食野生蘑菇的外观描述以及主治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介绍,并将收集到的未食用的剩余野生菌标本及图片交上级专家,专家查阅《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相关的资料文献,对毒蘑菇的相关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患者所食毒蘑菇的种类。

3 结果与分析3.1 基本情况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棉花村出现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6名养猪场工人在食用午饭后相继出现不同症状的恶心头晕等症状,送至当地卫生院后被判断为疑似食物中毒,后被转至县医院,共计7人出现不良反应(见表1),符合疾病定义的患者为7例,患者的性别比为6∶1。

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

Amanita hemibapha var.ochracea
纹。菌肉黄白色。菌褶浅白色,离生, 小菌褶平截。菌柄浅黄色,内部成熟
后中空,近基部处不膨大。菌环膜质, 浅黄至黄白色,生于柄上部。菌托在 柄基部形成口袋状或深杯状。 与剧毒种- 黄盖鹅膏的区别 黄盖鹅膏
的个体较小、稍纤细菌盖边缘棱纹不
明显,小菌褶渐狭,菌柄基部
13
网孢海氏牛肝菌 Heimioporus retisporus
俗名 红牛肝菌、见手青 主要鉴别特征 菌盖暗红色至灰红色。菌 管层鲜黄至浅黄色。菌柄暗红至玫红色, 表面具细小鳞片,菌柄基部稍光滑。菌 盖与菌柄内部呈鲜黄色。 典型中毒案例 仅2007年夏季,云南某医
院就收治该类牛肝菌中毒患者 54 例,多
35
拟卵盖鹅膏 Amanita neoovoidea
俗名 鸡蛋菌
主要鉴别特征 菌盖白色至米黄色,表面具 粉末状物,菌盖外层常覆盖着大片浅土黄 色或赫色菌幕残余;菌柄基部膨大呈纺锤状 或白萝卜状,白色至污白色,表面有粉状 或棉毛状鳞片,下部菌托不完整环带状或 卷边状,近白色。菌环白色。 毒性成分 主要为鹅膏毒肽类成分。
H CC H C O
CH
CH2
C OH
R6
H R4
CH N CO H2 C CH
S
NH COR 3
CO
CH
鹅膏毒肽——致死性毒素,作用慢, 抑制mRNA合成,导致细胞坏死。
鬼笔毒肽——作用快
红黄鹅膏黄褐变种
俗名 黄罗伞、鹅蛋菌、鸡蛋菌 主要鉴别特征 个体中等至较大。菌盖 暗黄色至暗黄褐色,边缘具明显长棱
鞍形,中空,色浅,菌柄近圆 柱形或扁平,表面平滑或有皱 沟,中空。 毒性成分 鹿花菌素。

毒蕈中毒诊断与治疗PPT

毒蕈中毒诊断与治疗PPT

研究新的治疗方 法,提高治疗效 果
研究新的预防措 施,降低中毒风 险
开展毒蕈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研究毒蕈中毒的 机理和病理生理 学
研究毒蕈中毒的 诊断方法和治疗 方法
研究毒蕈中毒的 预防方法和措施
研究毒蕈中毒的 流行病学和公共 卫生对策
THANKS
汇报人:
脑部MRI:观 察脑部的形态 和功能
心电图:观察 心脏的形态和 功能
超声检查:观 察腹部、肝脏、 肾脏等器官的 形态和功能
鉴别诊断
毒蕈中毒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毒蕈中毒的体征:皮肤发红、瘙痒、皮疹等 毒蕈中毒的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粪便等检查 毒蕈中毒的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 毒蕈中毒的鉴别诊断:与其他中毒、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案例4:患者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症状,经诊断为毒蕈中毒, 经过治疗后康复。
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启示与建议
毒蕈中毒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催吐、洗胃、导泻、 补液等
预防措施: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Part Seven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Part Two
毒蕈中毒概述
毒蕈中毒的定义
毒蕈:一种有毒的蘑菇,含有毒素,可引起中毒 毒蕈中毒:食用毒蕈后,人体出现中毒症状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 严重中毒: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避免食用野生蘑菇,选择安全的食用菌类
并发症治疗
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如 无创呼吸机等
肾功能衰竭:使用利尿剂, 如呋塞米等
肝功能衰竭:使用保肝药物, 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

毒蕈中毒课件ppt

毒蕈中毒课件ppt

案例三:毒蘑菇对动物的影响
动物中毒
某地区发生多起动物因食用毒蘑 菇中毒事件,包括牛、羊、狗等

中毒症状
出现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 状,严重者甚至死亡。
紧急处理
及时将中毒动物送往兽医站进行 治疗,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排查
,防止更多动物中毒。
PART 05
毒蕈中毒的预防和宣传教 育
REPORTING
在采摘和食用蘑菇时,应选择 可靠的来源,避免自行采摘和 食用不熟悉的蘑菇品种。
对于疑似有毒的蘑菇,应避免 食用,并及时就医。
PART 04
毒蕈中毒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
误食毒蘑菇
某家庭在山林中采摘了野 生蘑菇,误将有毒蘑菇煮 食,导致全家人中毒。
中毒症状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头晕、幻觉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出现肝肾损 伤和呼吸衰竭。
食物污染
毒蘑菇可能污染食物,如 牛奶、肉类等,导致食物 中毒。
毒蕈中毒的病理机制
毒素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消化道炎症、 出血、溃疡等,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 坏死。
毒素对肝肾的损害
毒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神经系统紊乱 ,导致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 状。
毒蘑菇中的毒素可引起肝肾损伤,导 致肝功能异常、肾衰竭等。
中毒症状的轻重与摄入的毒素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毒蕈中毒的分类
根据毒素成分的不同,毒蘑菇可以分为 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 过敏性型等。
光过敏性型毒蘑菇的毒素成分主要为光 过敏物质,会引起皮肤红肿、丘疹等症 状。
溶血型毒蘑菇的毒素成分主要为溶血毒 素,会引起溶血反应和血红蛋白尿等症 状。

中国梵净山已知毒蘑菇的种类及中毒类型

中国梵净山已知毒蘑菇的种类及中毒类型

中国梵净山已知毒蘑菇的种类及中毒类型邓春英;吴兴亮;石磊;杨传东【摘要】经过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报道梵净山毒蘑菇资源81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2科,2属和担子菌门18科39属.其中鹅膏属13种,占16%;其次为乳菇属6种,占7.4%,分属于5种中毒类型.白条盖鹅膏Amanita chepangiana、格纹鹅膏A.fritillaria、灰花纹鹅膏A.fuliginea、拟卵盖鹅膏菌A.neovoidea、小豹斑鹅膏Aparvipantherina、鳞柄白鹅膏A.verna等13种为剧毒蘑菇.【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毒蘑菇;梵净山;物种多样性;中毒类型【作者】邓春英;吴兴亮;石磊;杨传东【作者单位】贵州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江口554400;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江口55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9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27°49′50″~28°1′30″N,东经108°45′ 55″~108°48′30″E,海拔2 572 m,是贵州的第一山。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原始森林,森林郁闭度大,林中阴暗潮湿,大量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为大型真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多种大型真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1]。

经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和采集,以及标本的鉴定分析,初步整理大型真菌资源450种[2,3],本文经过文献查证[4-18],整理了梵净山的毒蘑菇种类和中毒类型。

毒蘑菇是大型真菌中一类重要的资源,是指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的一类大型真菌,全世界有1 000多种,我国记载的也有435种[4,5],本文在标本鉴定和文献查证的基础上,对梵净山的毒蘑菇资源按照Kirl真菌分类系统进行编目[6],81种毒蘑菇资源,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2科2属3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8科39属78种。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及其分布研究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及其分布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814:4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20526.1018.023.html◇预防医学研究◇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及其分布研究丁 玲1,周亚娟1,朱 姝1,宋沈超2,雷世光1,22022-03-23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60571);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编号:gzwjkj2019 1 217)作者单位:1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 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阳 550025作者简介:丁 玲,女,硕士研究生;雷世光,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948488961@qq.com摘要 目的 了解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空间分布情况特点,为基层做好毒蕈中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遵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空间分布绘图。

结果 十年间遵义市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525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1758例,死亡29例。

毒蕈中毒事件发生有季节波动性,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占总数的89 90%。

家庭是毒蕈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占总数的96%。

自采是毒蕈中毒事件中毒蕈的主要来源。

结论 毒蕈中毒事件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将环境因素和毒蕈类型分布相结合,初步探索毒蕈分布地图。

关键词 毒蕈;食物中毒;空间分布;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 R155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2)06-0968-04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2.06.023 毒蕈又称毒菌、毒蘑菇等,是自然界中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误食后会产生中毒。

毒蕈中毒事件在全球均有发生,1999—2016年间,美国[1]共报告133700例毒蕈中毒病例,死亡52例;2001—2010年,日本[2]发生毒蕈中毒事件共569起,共1920例患者,其中10例死亡;仅在2018年4—5月,伊朗[3]西部和西北发生1247例毒蕈中毒,住院112例,死亡19例。

一起导致脏器损害的食品中毒毒蕈动物急性毒性研究

一起导致脏器损害的食品中毒毒蕈动物急性毒性研究

一起导致脏器损害的食品中毒毒蕈动物急性毒性研究俞红;周亚娟;黄靖宇;高敏;汪思顺【摘要】脏器损害型毒蘑菇属剧毒毒蕈,是导致严重人体健康危害的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食用毒蕈后主要引起肝损伤,重者肝坏死、肝衰竭,转氨酶等提示肝脏损伤的特征性生化指标呈现的增高改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贵州由于气候温和、湿度大,是适宜蘑菇生长的地区,加上当地群众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故每年剧毒毒蕈食物中毒的发生率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由于脏器损害型毒蕈食物中毒有一定假愈期,发生中毒后导致中毒的样品(尤其是鲜品)不易获得,难以及时进行生物形态学鉴定,目前又无有效的方法进行毒素检测分析,故给脏器损害型剧毒毒蕈食物中毒的调查诊断和预防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1(035)012【总页数】3页(P1143-1145)【作者】俞红;周亚娟;黄靖宇;高敏;汪思顺【作者单位】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4;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4;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4;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4;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7脏器损害型毒蘑菇属剧毒毒蕈,是导致严重人体健康危害的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食用毒蕈后主要引起肝损伤,重者肝坏死、肝衰竭,转氨酶等提示肝脏损伤的特征性生化指标呈现的增高改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贵州由于气候温和、湿度大,是适宜蘑菇生长的地区,加上当地群众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故每年剧毒毒蕈食物中毒的发生率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由于脏器损害型毒蕈食物中毒有一定假愈期,发生中毒后导致中毒的样品(尤其是鲜品)不易获得,难以及时进行生物形态学鉴定,目前又无有效的方法进行毒素检测分析,故给脏器损害型剧毒毒蕈食物中毒的调查诊断和预防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探讨可能用于剧毒毒蕈食物中毒调查诊断的动物实验方法,我们对一起脏器损害型剧毒毒蕈食物中毒的毒蕈样品开展实验动物急性毒性评价研究,摸索建立脏器损害型毒蕈食物中毒的实验动物诊断模型的可能性,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大陆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及危害分析要点

中国大陆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及危害分析要点

图1
2004~2014年全国蘑菇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蘑菇中毒死亡人 数占食源性中毒事件的比例
图2
poisoning incidents and the
2004~2014年全国蘑菇中毒省份分布
distribution of mushrooms poisoning incidents in
to
Fig 1
Report
报道的有3 800种以上嵋o;其中食用蘑菇936
・725・
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不详、其他分类; 中毒原因按意外事件、职业接触、环境接触、交通 事故、火灾、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差错、自杀、滥 用、蓄意/犯罪、不详分类;事件级别按《国家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分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China(excluding
Hong Kong,Macao
and Taiwan),the
top
five provinces
of mushroom
poisoning incidents were Yunnan,Guizhou,Siehuan,Guangxi and Hunan.ne epidemic peak Was reached in summer.autumn season.The major and significant incidents accounted for 76.56%of overall mushroom poisoning incidents.and the fatality rate of 3 701
emergmedjune2016vol25no20102014年全国蘑菇中毒事件鉴定检测情况一览表tabletheidentificationdetectioncasesmushroomspoisoningincidentschinamainlandfrom20102014年份事件名称报告地区检测样本检测部门检测方法检测结果2010朗溪镇打铁坳村野生菌中毒事件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食品省疾控中心卫生监测检验所不详白色鹅膏蕈2010保靖县水田河镇夯吉村野蘑菇中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食品州疾控中心州卫生监督所现场观察2011灵山县武利镇安金村学龙垌队食物中毒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血和食品公安部门县cdc实验室检测无阳性发现2011鹿泉市耿献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测检出极微量蘑菇毒素成分2012腾冲县清水乡驼峰村梨柴坝社一起误食有毒野生菌引发的中毒事件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食品中国cdc中毒所形态学鉴定2012雨湖区响塘乡虎形村一起食用野生蘑菇食物中毒事件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食品市cdc动物实验食用剩饭的鸡死2012祥云县象鼻新村周如明户办客引起的疑似食物中毒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cdc细菌培养未检出常见致病2013沿河中寨乡大坪村野生菌中毒事食品省cdc和湖南师范大学形态学鉴定2014册亨县庆坪乡秧亚村冗万组一起野生菌食物中毒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食品和呕不详不详不详2014新宁县金石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食品县cdc不详未检出致病菌2014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六诏村民委下批穴村黄国德等人野生蕈中毒事件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省cdc实验室检测不详2014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阿猛镇迷法大寨杨天明户野生蕈中毒事件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省cdc实验室检测不详由于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做出有毒蘑菇鉴定大多数的蘑菇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的潜伏期特有的临床中毒表现即确定

贵州常见毒蕈

贵州常见毒蕈

贵州常见毒蕈一、常见毒蕈生态习性、地区分布及误食后症状1.黑胶菌别名:黑耳分布地区:贵阳图云关及全省各地。

春末夏初生于倒木上。

误食症状:食用后发生呕吐,主要为胃肠型中毒表现。

2.鳞柄白毒伞分布地区:望谟,百里杜鹃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误食症状:可造成多脏器损伤。

3.灰托鹅膏分布地区:望谟,百里杜鹃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误食症状:发病较快,出现头昏、胸闷。

4.豹斑鹅膏分布地区:望谟,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主要成分为毒蝇碱。

误食症状:神经精神型。

5.脚鳞灰鹅膏分布地区:习水,望谟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属外生菌根真菌。

误食症状: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

6.小豹斑鹅膏分布地区:望谟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误食症状:除胃肠道症状外还有神经精神型症状。

7.角鳞白鹅膏分布地区:望谟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毒菌。

此菌为外生菌根真菌。

除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多脏器损伤表现。

误食症状:8.白毒鹅膏分布地区:望谟及全省各地。

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用途:此菌被称做“致命小天使”。

子实体全株有毒。

极毒。

误食症状:主要以肝损坏为主,病死率极高。

9.黄光柄菇分布地区:贵阳图云关等地。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误食症状:不详。

10.黑毛桩菇分布地区:习水。

夏季生于毛竹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味苦,有毒,不能食用。

误食症状:引起胃肠型中毒症状。

11.稀褶黑菇分布地区:贵阳图云关,望谟及全省各地。

夏季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无气味或稍有水果香味。

误食症状:有人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疼痛或全身发麻,神志不清的症状。

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采食应谨慎。

12.深红鬼笔分布地区:大方,黔西等地。

夏季生于竹林或混交林中地上。

用途:子实体全株有毒。

误食症状:此菌盖表面粘液腥臭,有认为有毒或怀疑有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角鳞灰鹅膏(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
31
豹斑鹅膏菌(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
32
灰褐黄鹅膏菌(记载可食用,选自卯小岚图谱)
33
条盖盔孢伞(毒蕈)
34
秋生盔孢伞(剧毒)
35
疣孢鸡油菌(优质食用菌,贵州俗称黄丝菌?)
36
鸡油菌(食药用)
37
鸡油菌(食药用)
38

我省近几年毒蕈中毒案例介绍
39
条盖盔孢伞中毒事件(2013年11月,都匀某公司13人中毒, 无死亡病例,住院10天,医疗费用30万左右)。误认作黄丝 菌(鸡油菌)。
40
夜光菌中毒事件(2011年,龙里某乡3人中毒,1人死亡)
41
毒鹅膏类毒蕈中毒事件(2013年5月,某县4人中毒、4人死 亡)
42
秋生盔孢伞中毒事件(2009年10月,某县8人中毒、 4人死亡)
46
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
人中毒,死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 认为火炭菌
47
亚希褶黑菇:中毒事件2起(2013年7月,某县7人中毒,死 亡2人;某县4人中毒,死亡2人)。误认为火炭菌
48
淡红鹅膏,菌真菌专家认为此蘑菇为鹅膏新 种,剧毒 :2014年某县2人中毒,2人死亡。
10
某起毒蕈中毒事件4名中毒者生化指标变化
11
某景区路边摊小贩贩卖自采野生菌
12
从小贩贩卖的野生菌堆中挑出的有毒蘑菇
13
橙盖鹅膏菌(属著名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14
橙盖鹅膏菌(属著名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15
花柄橙盖鹅膏菌(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16
花柄橙盖鹅膏菌(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毒蕈中毒特征分析与典型案例介 绍
1
主要内容


我省近几年(2011-2014年)毒蕈中毒现 况特征 典型案例介绍
2

2011年~2014年我省共收到全省各地报 告毒蕈中毒事件115起,中毒547人,死亡 52人 。
3

2011-2014 年 报 告 的 毒 蕈 中 毒 占 4 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总数 的 41.67% ; 发 病 总 数 的 22.40%;死亡总数的59.10% 。
金疣鹅膏菌(可食用菌,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
25
灰托鹅膏菌(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
26
白毒鹅膏菌(剧毒,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
27
白毒鹅膏菌(剧毒,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
28
锥鳞白鹅膏菌(毒蕈,2012年9-11月遵义调研拍摄样本)
29
鳞柄会鹅膏(毒蕈,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9

进食到剧毒蘑菇或中毒后没有及时就诊,是 蘑菇中毒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省毒 蕈中毒主要多发生在农村家庭,由于交通不 便,经济条件差,发生中毒时如不能及时自 救或送往医院,延误了抢救时机,常常会引 起死亡。此外在已知毒蕈中毒的 7 种临床表 现中,脏器损害型常伴有假愈期,此时由于 中毒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往往被患者 或临床医生忽略,认为病情已好转,如不及 时治疗,肝肾等脏器将发生严重损害而导致 死亡。( 7 种临床分型:胃肠炎型,急性肝 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 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性皮炎型)
43
图二:秋生盔孢伞中毒事件(2009年10月,某县8人中毒、4人死亡)
44
黄色鹅膏白色变种中毒事件(2012年6月,某县磐石乡5人中毒、2人死 亡)
45
白毒鹅膏菌(2012年9-10月,引起我省遵义市务川、道真、绥阳、镇安、习水 等多县毒蕈中毒事件,共报告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0起,中毒95人,死亡21人, 病死率22.11%,此样本为调研时拍摄)

某年5月13日早上,村民何某到山上采药,同时 采得不知名的野生菌约500克。11时30分左右 回家后将其中200克与鲜竹笋一起炒食,晚上19 时左右仅感到腹胀不适,进食白开水泡饭一碗后 上床休息。当晚20时左右,何某妻子和女儿回家, 见有野生菌,便将其与黄豆、鲜竹笋一起煮食。 当晚21时,何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症状,5月14日凌晨3时左右被送到县中医院救 治,入院时体温正常,血压80/46毫米汞柱。
6

毒蕈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分布特点:发 生在家庭中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 亡人数均最高!在4年报告的115起毒 蕈中毒事件中,发生在家庭的毒蕈中 毒事件数为103 起,中毒458人,死亡 52人。而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
7




其他场所情况: 2011年2起:餐馆1起4人中毒,无死亡;酒店1 起9人中毒,无死亡。 2012年4起,餐馆1起,5人中毒,无死亡。2起 单位食堂,12人中毒,无死亡。1起其他场所, 12人中毒,无死亡。 2013年3起,1起会所,7人中毒,无死亡,2起 单位食堂,18人中毒,无死亡。 2014年3起,单位食堂1起,10人中毒,无死亡。 2起其他场所,11人中毒,无死亡。
17
黄毒蝇鹅膏菌(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
18
亚希褶黑菇(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
19
白黑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20
烟色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晓岚图谱)
21
毒红菇(毒蕈,选自卯晓岚图谱)
22
俏红菇(可食用菌,选自卯菌,选自邹方伦等图谱)
24
49
拟灰花纹鹅膏菌:2014年9月,某县分水乡7人中毒事件
50
拟灰花纹鹅膏菌:2014年9月,某县分水乡7人中毒事件
51
拟淡红鹅膏菌 :2014年9月,某县石朝乡2人中毒2人死亡
52
2014年务川县调研发现的亚希褶黑菇
53
亚希褶黑菇,务川县调研拍摄样本
54
一起进食自采蘑菇中毒事件,3人中毒,3人死亡
4

按照食物中毒分级标准,2004年~2014年 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分级情况 (毒蕈中毒 事件中较大事件都是指发生死亡病例的事 件):
5
毒蕈中毒事件一年四季均有发 生,主要以第二、三季度为主 ,集 中在6月~10月,其中7月报告事件 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 ,蘑 菇中毒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地理位置、 植被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
8

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毒蕈中 毒事件多发生于夏秋季,农村家庭是毒蕈 中毒的高发场所。由于夏秋季高温多雨, 适宜野生蕈生长,毒蕈又常与食用菌混合 生长,一些毒蕈在形态特征上与食用菌差 异很小,采摘者常常仅凭经验识别,采蘑 菇时存在着侥幸和麻痹心理,一旦混采到 有毒蘑菇,就会因误采误食导致中毒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