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基础知识系列之二
推拿机理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小儿推拿的保健手法,手法简单易学,大家可以在家里自己操作,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学一下。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第一章概论
1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推 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 法及其作用于穴位或部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 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门 派众多。
2
第一节推拿起源及发展简史
3
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古老的民间,是人类在“推拿”这一名称, 最早见于明代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活婴秘旨》, 张介宾的《类经》注释亦有引用。我国现存最早 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 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不仅说 明了推拿起源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同时也表明了 早在《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以前,推拿即已成 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
8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 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相继建立起中医院、 中医学校(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 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学中医班,其中包括 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了推拿门诊 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 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 并推陈出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 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 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新生。
12
3.信息调整
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 之间,以行气血,营阴阳。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 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 等),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 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 衡。推拿通过各种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将一定的生物信息 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该部位或穴位的推拿作用, 将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 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中医推拿技巧
放手做爱有位女孩儿做完中医推拿回单位后,同事们问她:做中医推拿是什么感觉呀?她回答道:痛并快乐着。
这是一个相当经典的回答。
然而,按摩大师认为(哈哈,这就来了,其实是和“猫”或“狗”认为是一样的),这个回答对于那些从未做过中医推拿的人来说,还是不能理解个中滋味。
那么,做中医推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和马克思一起写过《资本论》的那个老头儿恩格斯说:两性之爱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按摩大师乃一介区区小民,不敢推翻伟人的言论,只好退而求其次,给中医推拿做一个令人神往的,浮想联翩的解释,那就是:中医推拿是仅次于两性之爱,而又高于两性之爱的肉体享受。
有过两性之爱的人,即使是初次接触异性,也会对性伴侣的性敏感区域略知一二。
但是,绝大部分人,甚至大部分从事中医推拿的专业人员都不一定知道,在人体的大部分穴位上如果加以适当的刺激,都会得到与刺激性敏感区近似的感受。
人体的某些病变,比如慢性软组织劳损,大都产生在穴位上或穴位附近.受到按摩师的手法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既痛又舒服的的感觉。
按摩大师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想念心爱的人时,那种唇的渴,心的痒,胸的热,恨不得立刻拥到一起,亲它个痛痛快快,爱它个酣畅淋漓。
经常做中医推拿的人,病痛发作了,就是这种心情,接受治疗时,假如真有人找他做爱,他也不一定动心呢。
为什么说中医推拿这种肉体享受又高于两性之爱呢?古人把“酒,色,财,气”列为四大害人的东西。
现代科学证明:适度,和谐的两性关系是有益于身心的,然而如果过分贪“色”,无疑是有害的,轻则影响健康,严重的则会导致家庭破裂,甚至闹出人命,还有那些当官儿的,女官儿为了以色谋权,不惜耗费巨资,整容整出个天下最美的屁股,男官儿为了以权谋色,收贿受贿,养了几十个情人,男官儿女官儿为了“革命工作”,死在了汽车里,成为一时笑柄,“交通部派来的”官儿为了色,猥亵女孩儿,遭天下网友拍砖------而中医推拿这种肉体享受,就不会有这些“副作用”。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和技巧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和技巧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以人体的经络、穴位为依据,通过一系列手法与技巧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技巧。
一、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络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经络学说中医推拿按摩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经络学说。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是通过经脉、络脉和穴位相互联系并贯穿全身的通道,其中包括经络、气血、津液、阳气和阴精等。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概念,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医推拿按摩在实践中常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手法与技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比如,在体寒的病症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阳气、温养经络来调节阴阳失衡的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和穴位来调节五行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五脏的协调运作。
例如,通过按摩胃经和脾经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调节,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二、中医推拿按摩的技巧中医推拿按摩有多种技巧,不同病症和治疗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
1. 揉法揉法是中医推拿按摩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双手的用力推动和揉搓患者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目的。
揉法可以在经络线路上进行,以刺激经络和穴位,也可以在局部的肌肉组织上进行,以改善肌肉的僵硬和疼痛。
2. 按法按法是通过手指、掌面或者拇指等部位对穴位或者特定部位进行适度的按压和推动,以调解气血,疏通经络。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中医知识科普-推拿
便就急忙向虢的王宫奔去,当 扁鹊跑到宫里的时候,里里外外正 忙碌着替太子办理后事,准备成殓 下葬。扁鹊叫人向国王说明自己的 来意,国王一听是医术精湛的扁鹊 先生来了,就欣然同意了。
扁鹊来到太子身边,进行各方面 的观察,他发现太子虽然没有呼吸了, 但两腿内侧还有余温。
便当机立断地说:“国王陛下, 恕我狂妄,据我观察,太子并不是真 死,而是一种‘尸蹶病’,陛下可放 宽心,太子还有治好的希望。”国王 一听,欣喜而又急切地请求扁鹊赶快 给太子治理。
推拿的种类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 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 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
推拿的手法
推拿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 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摩 按拿 推Fra bibliotek捏 揉
打 颤
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 配合进行的。
颤
是一种震颤而抖动的推拿手法。 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 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 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
打
打法又叫叩击法。临床上多配合在 推拿手术后来进行。当然,必要时也 可单独使用打法。打法手劲要轻重有 准,柔软而灵活。
同学们是不是听别人说推拿按摩的时 候,总是连在一起说,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
推拿
你知道什么是推拿吗? 推拿只是用手在肌肤上推动吗?
马上揭晓!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 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 法是在其理论指导下,结合现 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 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 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 疗方法。
推拿的历史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 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在生 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 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 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逐 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 了这一独特疗法。
推拿的名词解释
推拿的名词解释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是指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推拿又称为“按
摩”“按跷”,可以有效改善或者缓解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五官科、儿科等领域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和气血及平衡阴阳的作用,合理推拿能够改善皮肤、肌肉、关节肌腱、神经、血液淋巴、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和代谢,临床中主要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及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
推拿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推拿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手法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引起皮肤破损、瘀斑、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疼痛甚至晕厥等情况。
推拿后,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温水,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休息等。
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中医专家。
按摩基础理论 PPT课件
第三节 按摩的适应症、禁忌症
❖ 二、按摩禁忌症(参考《按摩师》5页) ❖按摩广泛应用于骨伤、内、外、儿、妇、五官科等多
种疾病。保健按摩在减轻人们的疲劳方面,也有惊人 效果。 ❖按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不适合按摩,或按摩 有一定危险的情况,也就是禁忌症。 ❖进行按摩前,一定先进行诊断,判断受术者是否患有 禁忌症,如有禁忌症,则禁止施行按摩。 ❖1、各种骨折、骨结核病、肿瘤、化脓性关节炎以及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进行按摩。 ❖2、患有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疾病者及血液病患者不宜 进行按摩。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节 按摩发展简史
❖四、晋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保健按摩形成了正规的体系,设立专业工
种与等级划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 生),是按摩发展的鼎盛阶段。 ❖1、晋隋时期 ❖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各病症之后均不列方 药,而附以大量按摩法。 ❖ 《肘后备急方》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东晋葛洪 著。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三节 按摩的适应症、禁忌症(新书没有)
❖从临床经验看,二分法是不理想的,采用三分法似乎 更为合适。
❖适应症:按摩适合治疗的疾病,患该疾病的多数患者 可运用按摩疗法独立治愈。
❖禁忌症:按摩不适合治疗的疾病,患该疾病的患者运 用按摩疗法会带来不良效果甚至危险的。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
❖ 3、调整脏腑功能 ❖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不同状态,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 保健按摩对脏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直
接影响脏腑功能,以及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Your company slogan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推拿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合具体病例,介绍推拿手法在治疗 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成果展示
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掌握的推拿手法技能。
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对教学 方法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 课程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推拿手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 劳损、失眠、头痛等。
禁忌症
推拿手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骨折等患 者应慎用或禁用推拿手法。此外,孕妇、月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需谨慎选择 推拿治疗。
02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Chapter
1 2
定义
以指或掌在皮肤上做环形摩擦的手法。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擦法
01
定义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02
分类
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
03
注意事项
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相平;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
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目录
• 推拿手法学概述 •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 特殊推拿手法展示 • 推拿治疗原则与选穴方法论述 •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防范措施讲解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推拿手法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手法的理 论、技能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 科。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穴位理论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穴位理论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中,穴位理论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医穴位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中医穴位的基本概念中医穴位是指人体表面或近表面的特定部位,通过在这些部位施加刺激或按摩等手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
中医穴位理论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假设,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经络,而穴位则是这些经络上的特定节点。
二、中医穴位的分类中医穴位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经脉穴位和奇经八脉穴位。
1. 经脉穴位:经脉穴位是指人体内的经络系统中,特定经脉上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十四条经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穴位。
比如,手太阴肺经脉上的“太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脉上的“急脉穴”。
经脉穴位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刺激经脉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2. 奇经八脉穴位:奇经八脉穴位是指中医学中的奇经八脉系统中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头、脖、腹、背、臀等部位。
奇经八脉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中医穴位的应用中医穴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
以下是中医穴位的几种常见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在穴位上插入针具进行刺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疼痛管理、内科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2.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法是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按摩或推拿,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康复。
推拿按摩法在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实际按摩穴位,对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有一定效果。
3. 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或贴敷特定的物质,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贴敷疗法在中医中常被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疾病、疼痛等。
中医推拿91
中医推拿91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1.通过脊柱部位推拿治疗而取得疗效的内、妇、五官科疾病已达( )A.60余种B.70余种C.80余种D.90余种E.100余种2.推拿治疗呃逆,重点施以摩少腹、大横、天枢、腹结穴,按揉大肠俞、八髎、足三里穴。
该呃逆属于哪一种证型( )A.胃中寒冷B.胃中燥热C.气郁痰阻D.湿邪侵袭E.正气亏虚3.推拿治疗癃闭,若重点施以一指禅推法或按揉于肾俞、命门穴,再横擦腰骶部(肾俞、命门、八髎)。
该癃闭属于哪一证型。
( )A.湿热蕴结B.肺热壅盛C.肝郁气滞D.肾气不足E.中气不足4.止于肱骨小结节的肌肉是:( )A.大圆肌B.小圆肌C.冈上肌D.冈下肌E.三角肌5.小儿上肢部穴位中能主治一切虚寒病症的特定穴是( )A.补脾经B.补肾经C.运内八卦D.推三关E.退六腑6.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天泉B.少冲C.中冲D.少府E.天池7.“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一语出自:( )A.《医宗金鉴》B.《摄生要义》C.《黄帝歧伯按摩》D.《圣济总录》E.《按摩法》8.以下哪项不属于推拿的适应证:( )A.小儿发热,脱肛B.月经不调C.严重的骨质疏松症D.强直性脊柱炎E.高原心肌缺氧9.三角肌膨隆消失称为“方肩”,多提示:( )A.肩关节脱位B.三角肌滑囊炎C.肱二头肌肌腱滑脱D.冈上肌肌腱炎E.冈上肌钙化10.当肩胸关节(肩锁、胸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外展活动将减少:( )A.三分之二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一E.四分之一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中,被动直腿抬高所起的作用是( )A.松解粘连B.降低椎间盘内压力C.扩大椎间孔D.降低腹内压力E.防止膝关节畸形12.腰椎滑脱症患者应摄哪一体位的X线平片,以判断其腰椎完整( )A.正位B.侧位C.斜位D.正、侧位E.功能位13.推小儿涌泉穴的功效是( )A.镇静安神B.开窍醒脑C.引火归原D.补益气血E.温阳散寒14.我国推拿治疗体系形成于(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金元时期E.明清时期15.不与足厥阴肝经相联系的经脉是( )A.肝经B.肺经C.胆经D.脾经E.胃经16.关于小儿山根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掐山根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B.山根位于眉头凹陷处C.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D.本穴除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E.《幼科推拿秘要》中讲“山根在两眼中间,鼻梁骨,名二门”17.下列腧穴,不属络穴的是( )A.丰隆B.光明C.飞扬D.大钟E.商丘18.头痛的别名为:( )A.头风B.中风C.头颠D.头厥E.热厥19.腹壁反射一侧消失见于( )A.胸髓7-8病变B.胸髓9-10病变C.胸髓11-12病变D.锥体束病变E.以上都不是20.禁用推拿疗法的中医病症是( )A.时行感冒B.咳嗽C.喘息D.胸痹E.心悸21.腕关节背伸抗阻力试验用于诊断( )A.肱骨外上髁炎B.肱骨内上髁炎C.尺骨鹰嘴滑囊炎D.学生肘E.腕管综合征22.明确了骨伤科疾病的诊断,运用推拿治疗时,应建立的指导思想是( )A.调整原则B.内源性稳定为重C.动力性稳定为重D.筋骨整体观E.骨关节主导论23.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咳嗽,欠妥当的治法是( )A.揉肺俞B.揉天突C.清肺经D.揉膻中E.揉二扇门24.隋唐时期,我国手法医学进入了又一次高潮,以下情况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按摩教育走上了正规B.按摩临床和教学人员有了系列职称C.按摩科有了明确的治疗范围,骨伤疗法隶属于按摩科D.按摩有了明确的定义E.出现了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25.手三里位于( )A.肘横纹下3寸B.肘横纹下4寸C.肘横纹上3寸D.肘横纹上4寸E.肘横纹下2寸26.推法较强的手法作用是( )A.疏松肌筋,调和气血B.通经活脉,荡涤积滞C.镇静安神,疏散肌表D.温补通调,消郁散结E.滑利关节,通经止痛27.“麦氏”(Mcbumey)点位于( )A.左髎嵴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B.右髎嵴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C.左髎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D.右髎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E.以上都不是28.寒湿凝滞的痛经除去基本操作外还应:( )A.按揉章门、期门B.按揉肝俞、膈俞C.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D.按揉脾俞、胃俞E.按揉心俞、肾俞29.郄穴多用来治疗( )A.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B.它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C.由表及里之病症D.半表半里之病症E.由里及表之病症30.肩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 )A.肩关节粘连B.三角肌下滑囊炎C.冈上肌肌腱炎D.肱二头肌腱鞘炎E.肩关节周围炎31.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 )A.拿法B.摩法C.点法D.抖法E.捻法32.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 )A.骶髎关节病变B.腰骶病变C.髋关节病变D.骶髎关节病变E.以上都不是33.下列哪一项不是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原则( )A.平肝熄风B.行气活血C.疏筋通络D.滑利关节E.补益气血34.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的表现为:( )A.患者出现头晕B.患者出现头痛C.患者出现眼窝胀痛,视物不清D.患者出现恶心,水平眼震E.患者出现颈痛及上肢放射痛35.患者,女性65岁,行走100米后出现右下肢窜痛,蹲或坐位休息5分钟症状缓解,可继续行走。
中医按摩背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按摩背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背部按摩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适度的力度和按摩技巧,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健康益处。
一、理论基础中医按摩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学,包括经络理论、气血理论和脏腑理论。
按摩背部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和腧穴,调动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贯穿全身,与脏腑器官相连。
背部有十四条主要经络穿过,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经络,可以疏通气血,增加血液循环,帮助养分输送和代谢产物排泄。
气血理论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按摩背部可以刺激气血运行,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废物排出,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脏腑理论认为,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相互关联、相互依赖。
通过按摩背部,可以刺激相应的腧穴和脏腑,调节器官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为身体各部分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
二、按摩技巧背部按摩的技巧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手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按摩技巧:1. 揉捏法:用双手掌握住背部,轻轻用力揉捏,可以沿着脊椎两侧的肌肉进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 推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或手掌边缘,按压患者背部的肌肉和经络,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疲劳。
3. 按压法:用适度的力量用手指按压背部的特定穴位,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血液循环。
4. 拍打法:用掌面迅速拍打背部,可以刺激背部肌肉,活络经络,加速血液循环。
三、促进血液循环的益处通过中医按摩背部,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并带来一系列的健康益处。
1. 缓解疲劳:背部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乳酸和废物,减轻疲劳感。
2. 改善睡眠:按摩背部可以放松身心,促进睡眠质量,帮助入眠和保持深度睡眠。
3. 缓解疼痛:背部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疼痛和痉挛。
4. 提高免疫力: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中医按摩背部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运行和分布,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东莞中医推拿按摩理疗培训标准
东莞中医推拿按摩理疗培训标准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东莞,中医推拿按摩理疗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
为了保证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掌握这些标准对于想要进行相关培训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标准一:基础理论知识
对于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的学员来说,掌握中医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包括经络学、设穴学、五行学、气血学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技术的本质。
培训标准二:基本技术
掌握基本的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技术是培训的重点。
这些技术包括推拿、按摩、拔罐、中药泡脚等等。
需要学员掌握每种技术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等。
培训标准三: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员需要掌握中医理论中的各种病症分类和诊断方法,以及针对
不同病症的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方法。
比如,针对颈椎病的推拿、按摩
手法和拔火罐的方法等等。
培训标准四:安全和卫生规定
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守安全和卫生规定的工作。
学员需要了解每种操作方式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以及各种应急措施。
培训标准五:实操培训
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技术是培训的核心部分。
这些实操培训包括学员自己操作,和观摩他人操作两种方式,以
便更好地掌握技术并加强互动交流。
在东莞中医推拿按摩理疗培训中,上述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
培训标准的掌握,学员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中医推拿按摩理疗技术。
同时也能够更加规范和安全地为患者服务。
中医基础知识点汇总
中医基础知识点汇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通常包括了中草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中医基础知识点的汇总。
一、中医理论基础1. 五行学说: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五行互生互克,构成了一种整体的平衡和协调状态。
2.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即通过观察病人、听取病人描述、检查脉搏、识别病症等手段来确定病情。
3. 中药学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其使用基于药性归经、五味入脏、配伍相济等一系列中药学说。
4. 经络学说: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有一系列气血循环的经络,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医常见治疗方法1. 针灸: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利用细针针刺在人体的穴位,来达到预防、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 拔罐疗法:将玻璃罐或竹罐紧贴在皮肤上,然后用火或泵抽掉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力,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3.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力度的调整和点按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祛邪驱病的目的。
4. 中草药治疗: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根据病情、年龄、体质等条件,通过调剂体内中药比例,达到治疗目的。
常见的中草药有枸杞子、当归、黄芪、人参等。
三、中医体质分类中医认为人体分为阴、阳、气血、体质等不同类别和状态,不同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其中,中医体质包括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等八种不同类型,这些质都有其病因、症状、防治等特点,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根据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调养与保养。
四、中医饮食保健中医的饮食保健一直都是以养生为中心的关键环节,通过适当的季节、地域、体质等的调整,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恶化。
养生的中医饮食方式有起居有节、以禽畜肉为主、五谷为养等。
以上是中医基础知识点的汇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健领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按摩学基础
五、按摩手法要求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要求: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 转,法从手出”。
柔和: • 均匀: • 持久: • 有力。
六、手法补泻
• 手法是按摩治疗保健的手段,需要根据患 者的体质强弱和病情虚实,采取或补或泻 或兴奋或抑制等手法。 •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辨证治病 的基本法则,也是手法治疗的基本法则。
• 按手法频率的快慢 • 从手法操作频率的快慢来看,频率快的手 法为泻,操作频率慢的手法为补。即所谓 “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 按手法旋转的方向 • 以手法旋转的方向来说,顺时针方向操作 的手法为补,逆时针操作的手法为泻,。 即所谓“顺转为补,逆转为泻”。 • 按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 • 从手法操作时间的上来讲,操作时间较长 的手法为补,操作时间较短的手法为泻。 即所谓“长者为补,短者为泻”。
‘风、寒、暑、湿、饥、饱、劳、 逸’。”
唐代,按摩开始传到日本.朝鲜、 印度等国家。
• 宋代 民间医生将按摩用于难产妇。
• 明代 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十三科之一,
按摩疗法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小儿推拿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 体系。 • 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止皆全书》、《小 儿推拿秘诀》等都在明代间世。
• 6、改善亚健康
• 亚健康约占人口总数的70%,尤以城市为 多,亚健康主要来自生活压力、工作压力 和社会压力。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全身 无力、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心烦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 下、抑郁自悲、不能承担社会角色。按摩 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四、按摩分类
• • • • • • • • 一、以应用对象分类 成人按摩:指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按摩。 小儿按摩:习惯称小儿推拿,指以小儿为对象的按摩。 二、以应用目的分类 1、医疗按摩: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各种不同手法 刺激人体体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按摩。又可进一步分为 内科按摩、伤科按摩、妇科按摩、儿科按摩等。 2、保健按摩:指以各种保健为目的的按摩。又可按施术者分 为自我保健按摩和他人保健按摩。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 动按摩、减肥按摩、美容按摩、足部反射区按摩等。 3、康复按摩:指以医学康复为目的的按摩。按摩疗法是康复 医学中的中医传统康复手段之一,方便实用,效果较好。 4、运动按摩: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按摩。
中医推拿16
中医推拿16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1.扩胸牵引扳法时,患者的体位为:( )A.站立位B.仰卧位C.侧卧位D.坐位E.俯卧位2.寒湿凝滞型痛经推拿治疗,主要采用( )A.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肾俞、命门B.按揉血海、三阴交C.按揉章门、期门D.按揉中脘、脾俞、胃俞E.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3.推拿治疗呃逆,重点施以擦热背部膀胱经与督脉,按揉足三里、内关各半分钟,配合捏脊3~5遍,该呃逆属于哪一种证型( )A.胃中虚寒B.胃中燥热C.气郁痰阻D.湿邪侵袭E.正气亏虚4.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2寸D.9寸E.13寸5.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冲E.中冲6.小儿遗尿的年龄一般指( )A.2岁以下B.2岁以上C.3岁以下D.3岁以上E.6岁以上7.哪一个原因一般不能引起脊柱侧突畸型( )A.肩部畸型B.下肢不等长C.小儿麻痹症D.腹膜刺激症E.慢性胸腔病变8.搓法操作时宜( )A.搓动速度宜稍快,向下移动速度宜慢B.搓动速度宜稍快,向下移动速度宜快C.搓动速度宜稍慢,向下移动速度宜快D.搓动速度宜稍慢,向下移动速度宜慢E.搓动速度宜稍快,向上移动速度宜慢9.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 )A.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B.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C.胸锁乳突肌前缘浅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D.胸锁乳突肌后缘浅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E.以上都不正确10.推拿治疗腹泻,重点推摩膻中、章门、期门,按揉肝俞、胆俞、膈俞、行间、内关穴,并擦两胁部。
该腹泻属于哪一证型( )A.脾胃虚弱B.肾虚泄泻C.肝气郁结D.湿邪侵袭E.伤食泄泻11.声门闭合不全的手法治疗原则为:( )A.舒风散热,清咽利喉B.宣肺散结、清咽利喉C.补中益气,清咽利喉D.补肾纳气,清咽利喉E.舒筋通络,清咽利喉12.当肩胸关节(肩锁、胸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外展活动将减少:( )A.三分之二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一E.四分之一13.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睑部下面的肌肉瘫痪B.皱额皱眉有障碍C.一侧上下肢体瘫痪D.鼓气困难E.嘴巴歪向对侧14.腕关节背伸抗阻力试验用于诊断( )A.肱骨外上髁炎B.肱骨内上髁炎C.尺骨鹰嘴滑囊炎D.学生肘E.腕管综合征15.三阴交位于( )A.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B.外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C.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D.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E.外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16.肘三角是指( )A.肱骨内髁、桡骨外髁、尺骨小头B.肱骨外髁、桡骨内髁、尺骨鹰嘴C.肱骨内髁、尺骨外髁、尺骨小头D.肱骨内髁、尺骨鹰嘴、肱骨外髁E.肱骨内髁、尺骨小头、肱骨外髁17.下列关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定点是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背侧B.以肩部为支点C.腕部主动摆动D.多用于项、背、腰臀及四肢部E.压力大,接触面较小18.关于小儿哮喘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小儿哮喘发作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本病多由过敏所致,有一定的传染性B.治疗以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为主C.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D.胃寒者加推三关,揉外劳E.发热者加清天河水19.血热型月经不调推拿治疗,主要采用( )A.摩腹5分钟,振关元穴B.分推腹部,拿肩井C.点按膻中D.按揉大椎穴,擦大椎、涌泉穴E.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20.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 )A.惊风B.发热C.疳积D.腹泻E.便秘21.任脉起于( )A.会阴B.小腹内C.神阙D.承泣穴E.目眶下22.适用于点状穴、面状穴、线状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手法是( )A.掐法B.捏脊C.摩法D.运法E.按法23.掐揉二扇门,清河水,揉外劳宫,掐揉一窝风和推三关五法均能:( )A.健脾和中B.解肌发表C.清热散结D.调和营卫E.清心止痉24.推法较强的手法作用是( )A.疏松肌筋,调和气血B.通经活脉,荡涤积滞C.镇静安神,疏散肌表D.温补通调,消郁散结E.滑利关节,通经止痛25.手厥阴经的络穴是( )A.列缺B.通里C.内关D.支正E.偏历26.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以及以下哪个关节组成:( )A.桡腕关节B.下尺桡关节C.三角软骨盘D.肱骨小头关节E.上尺桡关节27.寰齿间距大于5mm时可诊断的是( )A.横韧带断裂B.翼状韧带断裂C.齿状韧带断裂D.寰枢关节脱位和半脱位E.齿突骨折2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痛点多位于:( )A.腰2、腰3椎体横突B.相邻腰椎棘间两旁,多发生于腰4~腰5、腰5~骶1C.腰4、腰5棘突D.腰椎横突旁E.髂骨高点29.治疗便秘时摩腹的方向是:( )A.逆时针B.以逆时针为主C.顺时针D.以顺时针为主E.顺逆各半30.隋唐时期,我国手法医学进入了又一次高潮,以下情况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按摩教育走上了正规B.按摩临床和教学人员有了系列职称C.按摩科有了明确的治疗范围,骨伤疗法隶属于按摩科D.按摩有了明确的定义E.出现了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31.可作为退行性脊柱炎诊断的标志和依据的是( )A.椎间盘萎缩B.椎体边缘的唇形变或骨刺形成C.椎体骨质疏松D.椎体萎缩E.脊柱强直32.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 )A.骶髎关节病变B.腰骶病变C.髋关节病变D.骶髎关节病变E.以上都不是33.肩关节内旋试验(屈肘位,前臂于背后,引起肩背痛者)阳性,提示( )A.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B.肩峰下滑囊炎C.冈上肌损伤D.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E.以上都不是34.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 )A.会阴B.中极C.长强D.腰俞E.曲骨35.“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一语出自:( )A.《医宗金鉴》B.《摄生要义》C.《黄帝歧伯按摩》D.《圣济总录》E.《按摩法》36.推拿治疗的哪一原则,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 ) A.辨证施治B.阴阳平衡C.整体观念D.标本同治,缓急兼顾E.以动为主,动静结合37.第5腰椎滑脱若致神经根受压,可出现( )A.膝反射减弱B.踝反射减弱C.膝反射亢进D.踝反射亢进E.膝踝反射不改变38.肩关节周围炎出现方肩畸形是由于哪一肌肉萎缩( )A.冈上肌B.三角肌C.肱二头肌D.菱形肌E.肱三头肌39.上腹壁的反射中心在( )A.胸7-8B.胸9-10C.胸11-12D.腰1-2E.腰4-540.推拿治疗呃逆,重点施以按揉中府、云门、膻中、章门、期门及肺俞、肝俞、膈俞,横擦胸上部,斜擦两胁,按揉内关、足三里、丰隆。
罗凛教授“动伸推拿”系列之二——颈部动伸治疗
整个颈椎的屈曲与伸直有 5%发生于枕寰关节 . 0 主 要是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前后滑动的结果 。 胸锁乳 突肌是颈部主要的屈肌和旋转肌 . 颈椎 的主要伸肌 是斜方肌( 上部纤维) 、 半棘肌、 头夹肌和颈夹肌 。左 右侧屈约为 4 。 5 。主要依靠 对侧 的关节囊及韧带限 制过度侧屈 , 斜角肌是 主要 的侧屈肌肉, 侧屈主要 由
的影响。结果 : 治愈2例 , 2 7 好转6 , 6 1 未愈3 , 0 2 总有效 率8. %。患者椎动脉的收 7 占7. %; 9 例 占1. %; 2 例 占1. %; 8 91 8 缩期血流速度 、 张期血流速度 、 舒 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 并治疗后 明显 高于治疗前。 结论 : 仰卧拔伸斜扳 法治
l专 题
L磊磊零露 _ _
罗凛教授 “ 动伸 推拿” 系列之二一 颈部动伸治疗
曾科 学
王 继 红
广东省第二 中医院推拿科
关键词 动伸推拿
( 105 广州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 509 )
(145 5 00 )
颈部疾病治疗 罗凛
颈部是整个脊柱 中具有较大灵活度和活动范围 的节段 。 通过筋、 、 骨 肉三部分 的相对稳定来维持其
在运动过程中使其松解 。 从而缓解疼痛。主要颈部 “ 动伸推拿” 手法有 : l 前屈、 后伸动作 中的动伸推拿 1 前屈颈部 寰枕动伸法 患者坐位 。 . 1 医者站于其 身后 , 一手扶于患者头部 , 轻推 , 使患者呈颈部尽量 前屈位 。 并运动中变换前屈位 。 在不同的位置一手置 于第一、二颈椎横突后提肩胛肌处寻找结节等 。 按 揉. 放松之。 寰枕关节错位时 , 主要表现为头前屈受限, 可触 向左侧 , 用右膊在右侧颈肌行膊运法 , 松解颈肌 。 颈背部许多肌肉是重叠 的, 因此很难摸清结节或条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 5.肝系疾病 惊风、抽动症、多动症、磨牙、眨眼频繁,神阙 静振法、足部镇惊穴,循推肝经(下肢内侧正中线),加清 肝经、清心经,搓摩胁肋,点风府,摩囟门,掐总筋,掐揉 五指节。
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影响较大的小儿 推拿流派,主要有
❖ 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
❖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山东
❖ 孙三小儿推拿流派
❖ 北京的小儿捏脊流派(冯氏)
❖ 上海的海派儿科推拿
❖ 湖南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
❖ 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
学术特点非常明显:
第一、偏重望诊及五脏辨证,李德修潜心于望诊,患者入 室,举目一视,即能说出病情。
小儿推拿学
王莉莉
引言
儿童是“纯阳”之体,自古小儿患疾, “只推拿,不服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而抵御“外邪” 。小儿得病,多为肝火旺、 脾胃虚所致。用推拿按摩之术施以调理即 可。滥用药物,抵挡一时,免疫更为低下, 一有“风吹草动,便又卷土重来”,防不 慎防。 预防重于治疗。
课程安排
7月14日
❖ 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 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目前,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 法之一。
❖ 一、发展简史
隋唐以前,推拿无成人与小儿之分。《千金要方》中说: “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明代中期形成独立的学术体系
明末清初,形成小儿推拿流派,将推拿的发展推向了继隋唐 之后的第二个高潮。
❖ 止咳穴:位于行间与太冲之间的一条直线。用按揉或推法。 治各种咳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基础知识系列之二”经络“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
人体的脏腑、器官、皮毛、孔窍、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经络外行于体表,内属于脏腑,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贯穿上下,通过多种通路和途径将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部份,以及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体表与脏腑,官窍、皮肉、筋腱和骨骼之间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于经络系统的这种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内部协调而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称为"经气"。
经气来源于真气,真气来源于先天之元气,又依赖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动力。
一方面,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
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就不可能有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另一方面,经气还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
针刺治疗必须"得气",针和灸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经气被激发,从而才能疏通经脉,通行周身,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促使生命有机体的功能活动向正常状态恢复。
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还表现在抵御外邪、传入疾病和反应疾病方面。
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因此,当人体正气充足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冲,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入通路。
邪气(致病因素)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份。
另一方面,脏腑病变有时也会通过经络传出体表,在体表某些部位出现压痛、结节、隆起、凹陷、充血等反应,这类反应常可用以帮助诊断有关内脏的疾病。
因此说,经络又有诊断疾病的作用。
经络的特点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各条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部位。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分析其所属经络脏腑,这种方法就叫作"分经论证";而根据各条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的,称作"分经辨证";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则称作"循经治疗"。
经络的特点更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根据经络的反应性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原则外,根据经络联系全身的特点及经气的传导作用,在相应的部位循经取穴施术,便可治疗经脉脏腑的相应病症;根据经络协调平衡全身阴阳的作用,通过各种刺灸方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便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的命名
1.三阴三阳
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
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方面,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经络的命名就包含有这种意思。
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表里相合关系):
┌太阴------阳明
阴------ 少阴------太阳-------- 阳
厥阴------少阳┘
2.经络与四肢的关系
除三阴三阳外,经络还以手足命名:
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
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
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
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简书中都有“十一脉”记载,这是古代《脉书》内容之一,可称之为《脉书·十一脉》。
帛书所载有两种本子,第一种内容较简单,按先“足”后“臂”(手)排列,因称之为“足臂本”,第二种内容较多,按先“阳”后“阴”排列,因称之为“阴阳本”。
阴阳本有甲乙两种写本,简书中又有相同写本(可称丙本)。
这些都是较《内经》为早的古代经络文献。
十一脉的名称以“臂”“足”分阴阳,与《内经》中手足分阴阳的意义是一致的。
只是前者仅分手二阴(太阴、少阴),后者才分为手三阴。
从下列帛书与《灵枢·经脉》的十二经名称对合表可以看出经脉命名的变化,这些先后出现的名称中,除“脉”或“经”外,附加的有三部分,即“手(臂)足”、“阴阳”、“脏腑”。
最初在《脉书》中只有“手足”和“阴阳”,后来在《灵枢·经脉》中才加入了“脏腑”,如“手太阴肺经”,可以说,在经络形成的概念中,四肢、阴阳与经络的关系是最重要的。
3.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内脏以“藏精气而不泻”的称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的称腑,为阳。
阴经属于脏,阳
经属于腑。
从《脉书·十一脉》的名称及其内容看,还没有这种确定的联系;在《灵枢·经脉》中才有了系统全面的记载,确定阴经属于脏而络于腑,阳经属于腑而络于脏,构成了阴与阳、脏与腑之间的表里相合关系,概括了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的联系特点。
脏腑以脏为主。
脏之在胸者(肺、心)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六腑则各随其表里相合关系与阳经相联系(又因六腑都在腹部,故其下合穴都出于足三阳经上),手足阳经总的都是通到头部。
这样,手足阴阳经与头面胸腹之间就构成了手阴经走胸、足阴经走腹、手足阳经走头的特定联系。
这种联系,《脉书》的记载也是基本一致。
所不同者,《脉书》记载十一脉的走行,绝大多数从四肢部开始,各脉之间不是互相衔接;
在《灵枢·经脉》则有顺有逆,各经脉之间互相连接。
也就是《灵枢·逆顺肥瘦》所说:"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手足各经脉互相连接,说明气血运行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参见"十二经脉的流注关系")。
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气有多少异用也。
”“阳明何谓也?”“两阳合明也。
”“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
”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都是如此。
经络系统结构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