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手法学范炳华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㈣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 柔,刚柔相济
㈤ 深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
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 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如《小儿推拿广意》所说 的“外呼内应”。
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㈠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全面的要求 ㈡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 ㈢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 柔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㈣快
推拿手法研究正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①推拿手法的技术特征研究; ②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研究; ③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二、推拿学与推拿功法
推拿功法是指以提高手法技能和临床应用水平为目 的的功能锻炼方法,又叫推拿练功。 近年来开始引入 了关于肌肉等长收缩能力的训练,在提高手法操作的 持久性、柔韧性和手法爆发力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 疾收。
明·张介宾在《类经·官能》中告诫说:“导引者,但 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 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 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 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 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 病,而适以增害。《医宗 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明确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 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技术内涵、作 用原理和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推拿学的分支 学科,也是推拿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三、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 是手法基本动作的学习和训练。 其次 将手法和功法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以上练习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人体操作训练。
推拿按摩师专业基础知识

调理师专业基础知识一、常见问题1、什么是亚健康?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什么?亚健康就是浑身不适,却又各项指标正常;脏腑功能下降,却又无器质性病变。
头晕乏力、腰酸背痛、睡眠不好、情绪低落,自己感觉不舒服到了医院却又不知进哪个科室,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则于亚健康状态。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有:环境、睡眠、运动、心情、营养…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父母的遗传。
2、什么是养生?调理亚健康为什么从养生开始?养生,简单来讲就是保养生命。
人体出现亚健康的表现是:脏腑机能下降、头晕乏力、腰酸背痛、睡眠不好、情绪低落,由于中医和西医的诊断鉴定标准和尺度不一样,所以亚健康在医院一般是检查不出来的,从而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大病、重病。
而正确的养生观念远比昂贵的药费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人们消除疾患,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调理亚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个正确的、靠自身修复及预防疾病的观念。
3、什么是排毒养生?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人们饮食饮水、睡眠和运动均无法保证的状况下,加之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体内垃圾不能正常排出。
而当体内垃圾积聚过多时就会造成新陈代谢的紊乱,使机体功能下降。
而体内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气血来清除它们。
但人的气血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造成了人体的衰老。
人要想健康和不老就要减少体内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及保证体内气血充足。
4、什么是经络养生?经络是连接身体五脏六腑的纽带,俗话说,要想活的长全靠经络养!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的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出毒素。
经络养生是运用一定方法刺激经络及相关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
经络不通的症状表现是:酸、麻、胀、痛。
酸代表气血不足、麻代表循环不好、胀代表毒素太多、痛代表经络不通。
5.什么是脏腑养生?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点

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点
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针灸推拿的基础知识点:
针灸:
1、针灸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针灸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状态,以恢复健康。
3、针灸可以用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4、针灸穴位是人体表面上特定位置的一些点位,每个穴位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推拿:
1、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和推压来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2、推拿可以刺激和调整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和身体的能量平衡。
3、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灵活性、调整脊椎姿势等。
4、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
安全注意事项:
1、针灸推拿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或针灸师进行操作,不建议自行操作。
2、在使用针灸推拿前,应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并告知医生或针灸师。
3、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针灸推拿中心,确保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卫生与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对针灸推拿的反应因素较多,建议在接受针灸推拿疗法时,一定要选择合格的医生或针灸师,并将个人情况告知他们,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捏法
总结词
用拇指和食指捏、提起皮肤
详细描述
用拇指和食指在体表上轻轻捏住皮肤,然后 提起,使皮肤产生牵拉和挤压的感觉。捏法 常用于颈部、背部和四肢,具有放松肌肉、 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拍法
总结词
轻拍、震动
详细描述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上轻轻拍打,使皮肤产 生震动的感觉。拍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放松肌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
手法技巧
推拿手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例如,揉法需要用手指或掌心在患处揉动,而捏法则是用拇 指和食指捏住患处皮肤进行操作。
手法操作力度与时间
手法力度
推拿时力度的大小对于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 情来选择合适的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为宜。
手法时间
推拿手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推拿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 炎、肩周炎等。
禁忌症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感染、骨折、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推拿手法可能 会加重病情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禁止使用。
02
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
手法操作姿势与技巧
手法姿势
在进行推拿时,采用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姿势 包括坐姿、侧卧位、俯卧位等,根据不同的部位和需求选择 合适的姿势。
按法
总结词
向下按压、稳定压力
详细描述
用手指或手掌向下按压体表,使皮肤产生压力的感觉。 按法可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操作时需保持稳定压力,避免过度用力。
拿法
总结词
抓握、提拉
详细描述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体解剖学: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器官等结构,熟悉人体生理功能,能够正确判断人体力学和体位。
2. 生理学:掌握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和生理现象。
3. 病理学: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因,能够识别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4. 营养学:了解营养素的种类、功能、摄入量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方案。
5. 手法技巧:掌握多种按摩手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包括深浅度、力度、方向等方面的控制。
6. 卫生与消毒:了解按摩场所的卫生标准和消毒要求,能够正确进行按摩器具和场所的消毒工作,保证客户的健康安全。
7. 客户服务与沟通:具备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提供优质的按摩服务。
总之,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涉及多个领域,按摩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与知识

三、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
“诸筋者皆属于节” “主束骨而利机关”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舒筋理筋
运用拔伸手法,牵伸紧张、痉挛的肌肉; 刺激触发点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肉痉挛;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调利关节
“骨错缝” “筋出槽”
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活血通络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 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 之则热气至,热气至 则痛止矣。”
推拿手法学基础理论 与知识
一、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术者以手 或肢体其他部位或器械,按照规 范化的技术要求,在受术者一定 部位或腧穴上所做的以防治疾病 或保健强身为目的的技巧性动作。
推拿手法定义
手法操作的目的 手法操作的主体 手法操作的对象 手法的技巧特性
二、推拿手法的命名
着力部位的不同 受术部位的不同 受术者关节运动方向的不同 受术体位的不同 器具的不同
推拿手法的分类
摆动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 振动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手法的“质量”; 受术部位的经络与腧穴的特异作用; 受术时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手法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原理
平衡阴阳 补虚泻实 调理脏腑
手法其他的作用原理
急救醒神 养生保健 美容养颜
四、手法的基本要求
均匀
动作幅度、频率、手法压力都必须保持相 对的一致。
持久
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手法动作的形态和 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 积累到临界点
有力
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度; 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刺激
量所需要之功力。
柔和
动作外形柔和,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保健按摩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第13页,共60页。
三、基本手法分类
• 摩擦类手法: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
• 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拨法、捏法、拿法、捻 法、踩跷法。
• 摆动类手法: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
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 学中医班,其中包括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 了推拿门诊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 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并推陈出 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拿法﹑脏腑推拿法﹑ 指针疗法﹑点穴疗法、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
六 怀孕的妇女慎用。
七 精神病人,不能配合医生治疗的患者。
八 小儿某些急性病症,如发热、急性腹泻。需 结合相关的专科治疗。
第10页,共60页。
第四节 按摩的种类
• 医疗和保健按摩:性质、对象、从业人员要求等有所 不同。
• 康复按摩:手法和其他手段结合,最大限度地恢复、保留机 体功能,回归社会。
• 运动按摩: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 ,减少运动损伤。
第5页,共60页。
第一节 按摩概述 发展简史
• 清代:按摩推拿更是名家倍出,流派纷呈,论述颇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 ,《摄生要言》,汪词巷的《勿药元诠》,王祖源的《内功图说》等都介绍了 导引按摩的方法。而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更为系统地 总结了按摩推拿对伤科疾病的治疗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 法。同时提出了:“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知其体相,识其部 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辨证施术原则 ,至今仍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知识分享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理论部分)一、经络总论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详见附表),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十二经脉偱行分布规律基本上按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居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
但足三阴经在下肢部内踝上八寸下处,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居中,足少阴肺经在后。
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为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偱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衔接 b、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衔接c、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6、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7、经络的生理功能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总论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2、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三种。
(详见附表)三、十四经络偱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1、手太阴肺经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2、手阳明大肠经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谷: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3、足阳明胃经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当眶下孔凹陷处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直对处颊车:咀嚼时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下关: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4、足太阴脾经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的隆起处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隐白:脚趾甲内侧1寸5、手少阴心经少海: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神门:位于手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6、手太阳小肠经听宫: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天宗: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处后溪: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处,眶上切迹中精明:当目内眦稍上方凹陷处肺腧: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腧: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腧: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腧: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腧: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委中:位于腘窝部,腘横纹中点至阴:小脚趾末节,指甲角旁开0.1寸承山: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8、足少阴肾经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太溪:位于足内侧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照海:位于足内侧,当内踝尖直下凹陷处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池和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劳宫:握拳屈指时当中指尖到处。
中医推拿按摩基础知识概述与按摩推拿37法

中医推拿按摩基础知识概述与按摩推拿37法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
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
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我国史记上记载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
至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
艺文志》),可惜早已亡佚。
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
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治之以按摩醪药。
”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洽宜导引按跷。
”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中医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
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
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疗法概述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
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
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10张

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一、基本功的练习
目的:锻炼技巧和功力。 要领: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
键, 练习是保障
姿势: 沉肩、垂肘、蓄腹收臀、 身体正直、并呼吸自然。 持久:勤学苦练、 多动脑、多思考
26×16的布袋一只,插图。 练习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摩法、揉法等
每次治疗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对久病、重症适当加时。
操作的顺序
自上而下,先左后右,从前到后,由浅入深、先松解手法
后整复手法,循序渐进,并可依具体病情适当调整。
介质与热敷
介质——为了减少对 皮肤的摩擦损伤,或 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 的辅助治疗作用,可 在推拿治疗部位的皮 肤上涂上一定的润滑 剂或药物制剂,这种
垂直用力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用 力类
应用对象
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等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womenyuehuiba
手法的操作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操作要求
持久——手法操作按照技术要求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 有力——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的力量,指技巧力 均匀——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的节律性,速度、力量均匀 柔和——手法操作要舒适、自然、灵活,讲究技巧 深透——手法操作力量要深达肌层,“中病即止”
揉耳摇头法、按弦走搓摩法等 一指禅推法等 飞经走气、清天河水、退六俯等
功效主治命名
手法的分类
动作形态特点
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南卫视我们约
会吧/womenyuehuiba
主要作用部位和功能特点
松解类、整复类
作用力的方向
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二、人体练习:
分为:头面部、颈项部、肩背部、上肢部、 下肢部、腰臀部、胸腹部。 注意修剪指甲,不要带装饰品。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推拿治疗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推拿治疗学简介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起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推拿治疗学是对推拿的学科研究,包括推拿的原理、技法、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推拿手法的运用,可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祛风散寒、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
二、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是推拿治疗学的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疗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推拿治疗学的理论依据。
2.经络学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人体有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推拿治疗学中,经络学是重要的知识点,要掌握经络的走向、分布、特点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找准穴位和施术方向。
3.脏腑学中医将人体脏腑系统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脏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推拿治疗学中,需要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之间的联系等内容,以便在推拿时更好地对症施治。
三、推拿基本技法1. 揉法揉法是推拿治疗学的基本技法之一,是通过双手的掌压和指压,以揉捏、转动、推拿、拨叩等手法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部位,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调理经络,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2. 推拿推拿是通过双手的按摩和揉捏,以掌握、推动、挤压、捏摩等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促进局部脏器、经络、筋骨、肌肤的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病症、健体保健的目的,也是推拿治疗学的重要技法之一。
3. 摩法摩法是通过双手的温热摩擦、点按、揉捏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局部的气血运行,循经散瘀,调和脏腑,温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4. 捏法捏法是通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肌力作用于患者的体表,以揉捏、挤压、点按等手法进行推拿,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达到调理经络、舒筋活络、通经散痛的目的,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5. 捺法捺法是推拿治疗学中的一种重要技法,是通过指端力道的顿按、冲击、挤压、点按等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化瘀通经,舒筋活络,是推拿治疗学中的常用技法之一。
中医推拿学基础知识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3
目录
• 推拿学概述 • 推拿手法与技巧 • 经络与穴位知识 • 辨证施治与推拿方案制定 • 推拿治疗常见病症举例 • 推拿保健与养生方法
01
推拿学概述
推拿学的定义与发展
推拿学的定义
推拿学是中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手法治疗疾病为主要 手段,通过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等生理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 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 轻柔缓和的摆动。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 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 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 旋运动。
推拿力度与节奏掌握
力度适中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过重或过轻 都可能影响效果。应根据患者的 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来调整
力度。
节奏平稳
推拿的节奏要平稳,不要忽快忽慢 。一般来说,开始时力度稍轻,速 度稍慢,逐渐加重加快,到结束时 再逐渐减轻减慢。
推拿学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生理功能与体 表组织器官有密切联系,通过手法刺激体 表相应部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病 理状态。
推拿学借助神经反射学说解释手法的作用 机理,认为手法刺激可以引起皮肤和深层 组织的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反射途径调 节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推拿学的应用领域
01
骨伤科疾病
推拿学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 具有显著优势,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通 过手法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
退。
02
内科疾病
推拿学也可以应用于内科疾病 的治疗,如感冒、咳嗽、胃痛 、腹泻等。通过手法刺激可以 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病理状态
按摩入门基础知识大全

按摩入门基础知识大全按摩入门基础知识大全:1. 按摩的起源:按摩术源自于古代中医药学,起源于中国,源远流长。
2. 按摩的作用: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缓解疼痛,并改善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3. 常见按摩技法:- 揉捏法:用手掌、指腹或拇指揉捏肌肉,有助于放松肌肉和改善血液循环。
- 推拿法:用手掌或掌根的推拿手法按压身体各部位,可以舒缓疼痛和紧张。
- 按压法:用手指或拇指施加适当的压力,按压特定的穴位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 敲打法:用手掌或拳头轻敲身体表面,有助于刺激经络和舒缓肌肉。
- 摇摆法:用手臂轻柔地摇晃身体,有助于放松和舒缓肌肉。
4. 常见按摩部位:- 头部和颈部:可以缓解头痛、颈痛和眼部疲劳。
- 肩部和背部: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改善姿势问题。
- 手臂和手部:可以缓解手部疼痛和手指关节问题。
- 腿部和脚部:可以缓解腿部疲劳和改善脚部循环。
5. 按摩注意事项:- 在按摩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来放松身体。
- 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或乳液以减少摩擦。
- 避免按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或不适感,及时调整按摩力度。
- 避免按摩在伤口、炎症或其他疾病部位。
- 饮食和休息要注意,加强身体保健。
6. 按摩的禁忌:- 孕妇、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患者应避免按摩。
- 患有皮肤病、炎症或其他传染病的人应避免按摩。
- 饭后、酒后、疲劳和剧烈活动之后,不宜立即进行按摩。
这些是按摩入门基础知识的大致内容,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践。
为了确保按摩的效果和安全性,建议在接受按摩前咨询专业按摩师或医疗保健专家的建议。
推拿学基础知识11

• 薄荷水
– 配制:取鲜薄荷叶(可用于薄荷叶替代,浸泡 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停放1日后 去渣取汁液。
– 功效:清凉解表,祛暑除热。 – 适用:一切热病,如发热或局
部红肿热痛诸症,以及 夏日治疗时应用。
•麻 油
– 功效:祛风清热,和血补虚。 – 适用:久病虚损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
•白 酒
– 配制:浓度较高的粮食白酒或药酒。 – 功效:温通经络,活血止痛。 – 适用:损伤疼痛日久或麻木不仁,手足拘挛,
(二)点 法
动作要领 有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
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有屈拇指,用拇指指 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 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作用面积小, 刺激量更大。
点法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 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对脘腹挛 痛,腰腿痛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二、手法的分类
动作形态特点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 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
主要作用部位和功能特点分类:松解类、整复类
作用力的方向分类:垂直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 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类
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等
一、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是以摆动为主要特征的手法。 操作时是以腕部、掌部或指部的连续摆动来 完成的。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 法和揉法。
7.推拿介质的选择
滑石粉 冬青膏 葱姜汁 薄荷水 麻油
白酒 鸡蛋清 按摩乳(油) 其他如红花油、松节
油、舒筋活络药水、 植物精华素
• 滑石粉
– 功效:干燥除湿,润滑皮肤。 – 适用: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
以及在炎热夏季手法 操作时应用。
第一章 推拿学基础

行气活血:通过 〝动〞可推动气血的流动,气血得以畅通,以 促进瘀血的吸收,因此可以说是动则通,通则不痛。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两层含义 1.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直接刺激,推动气血的运行。 2.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 了气血的流动。
一、推拿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推拿
别名:按摩、按跷、案扤、挢引、乔摩
定义: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 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推拿的古今名称
按摩 按跷 乔摩 乔引 案扤 导引 推拿 手法
1、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是推拿发展史上
(六)养生保健
(七)以指代针
(八)以推代药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它是 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推拿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机理:
1、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损伤而引起的 血肿、水肿及渗出物的吸收促进其修复。 2、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耐痛阈。 3、拉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
2.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第一部按摩著作。东汉 已失传。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的阐述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医学著作。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 出也。”
我国按摩术最早起源于河南洛阳一带黄河流域。 《金匮要略》——首创手法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病症的 方法。 首次提出“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等法并 列。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

第三十六页,共58页。
三、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 指,无名指,中指的 掌指关节突起部和小 鱼际,贴于治疗部位 上,掌指关节略为屈 曲,通过腕关节屈伸 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 作,产生轻重交替, 持续不断的力作用于 治疗部位。
第六页,共58页。
2、秦、汉、三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年)
1)《五十二病方》记载的按摩手法有“按、摩、抚、 蚤挈、中指搔、刮、捏”7种。 2)《内经》中手法有“按、摩、推、扪、循、切、 抓、揩、弹、挟、卷”11种。 3)《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惜已佚。 4)代表人物
华佗:五禽戏、导引按摩的方法 张仲景:导引、吐纳、膏摩的方法
第四十三页,共58页。
九、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在 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拿捏。
等部位慎用。 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
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 宜推拿。 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
第三十三页,共58页。
第二节、推拿常用手法
第三十四页,共58页。
一、揉法
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螺旋形或圆
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者,称为点法; 用指腹、掌根或全掌着力者称为按法(指按法、掌 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重按者,常称 为(肘)压法;用指甲着力则称为掐法。
第四十二页,共58页。
按压
操作要领:按压时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着力 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皮肤产生滑动;用力 要由轻到重,缓缓增加,动作要稳而持续, 使力量达到组织深部;点按穴位要准确,用 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

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中医针灸推拿基本知识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中针灸推拿是其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是每个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包括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
一、理论基础1.经络学说中医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学说,指人体内经脉的分布和络脉的联系,是人体内能量运转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经脉有12个主经脉和8个奇经脉。
主要的细分脉络包括络、脉、孔、筋、脈、肉等。
在针灸推拿中,按摩伸筋络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五行学说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和关系。
这些元素被认为是可以用来说明生命活力的变化和流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针灸推拿中,五行学说用于确定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针和方法。
3.经络穴位穴位是经络的节点,是经络传导的能量和信息的关键位置。
按照中医的理论,穴位有361个,分布在全身各部分。
每一个穴位都有着特定的对应部位和功能,对于治疗特定疾病或解除特定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操作技巧1.针灸针灸是中医中最著名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利用针具滴入穴位里面。
主要分为三种针法:入皮、入肌和入腔。
一般在射针前需要对局部进行消毒,有轻拍、刮痧、灸切等操作能够帮助治疗。
2.推拿推拿就是通过手部按压、推撑、挫捶、搓揉的方式刺激身体穴道和相应部位,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推拿技巧主要包括推、拿、捏、透、搓等方法。
推拿的目的是使人的体内能量恢复、提高人体自愈能力和预防疾病。
3.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创建一个真空来治疗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用火点燃罐子内的气体,然后把罐子固定在身体特定部位上,使罐子内部的气体消耗掉,罐子内部形成低压,从而导致局部皮肤被吸入罐子内。
这种吸力作用能够刺激穴道,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等。
拔罐技术在体育科学和康复治疗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第一单元概论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要点一:按摩的概念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
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
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要点解析: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要点:按摩的作用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要点解析:1、调整阴阳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应用时应“损有余,补不足”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2、治病求本是辩证诊治中一个根本原则。
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标病,再治本病,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3、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
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若何应用。
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对象制定的相应的治疗方法。
具体应用时要考虑时间,季节,地理环境,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细目二:按摩的基本治疗方法要点一:按摩八法的概念要点解析1、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罡寒证。
2、补法:补气血津液之不足,以改善人体虚弱状态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虚证。
3、通法:祛除病邪壅滞不通和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气血经络壅滞不通之病。
4、泻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多用于下焦实证。
5、汗法: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外感表证。
6、和法:解除寒热,调整脏腑盛衰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证或月经不调。
7、散法:能使结聚疏通,多用于食积,积聚等证。
8、清法: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般热性病。
要点二:按摩八法的临床应用:要点解析1、温法:以按、摩、揉、擦等手法为主,要求操作时间长,有明显的温热感,有温热祛寒之目的。
2、通法:以推、拿,点等手法为主,要求刚柔兼施,剌激量大,且深达组织,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
3、补法:以滚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要求手法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应用4、泻法:以摩擦类和点拨法为主,要求剌激量大,频率由慢到快。
5、汗法:多以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
6、和法:以推、摩、搓、揉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平稳而柔和,频率销缓。
7、散法:以摆动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频率由缓而转快。
8、清法:以摩擦类和挤压类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刚中有柔。
细目三:按摩手法的补泻要点一:手法补泻的概念手法的补泻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给机体一寂静的刺激,激发机体整体与局部的调控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要点二: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1、轻重补泻:轻手法为补,重法为泻。
2、方向补泻,向上推为补,向下推为泻,腹部操作,逆时针麻腹为补,顺时针摩腹为泻,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由外向里推为补,由里向外推为泻。
面经络社补,逆经络为泻。
3、频率补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脚手法徐缓,频率低,幅度小的操作为补,手法袄快,频率高,幅度大的操作为泻。
4、时间补泻,轻而操作时间长的手支为补,重而操作时间短的手法为泻。
以上几方面因个体差异,病变部位,穴位位置及病情轻重缓急亦影响手法的补泻,需仔细辩证,灵活应用。
第四单元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细目一:按摩的适应证1、骨伤科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方面,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
2、内科疾病,如感冒、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3、儿科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疳积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5、五官科疾病,如青少年近视,牙痛等。
细目二:按摩的禁忌证:要点解析1、各种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
4、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
5、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
6、局部皮肤破损或皮肤病。
7、妊娠期妇女腹部、腰部、髋部及藉此敏感穴位。
细目三:手法操作注意事项:要点解析1、串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情况下不宜产即按摩。
2、操作体们的选择要适当。
3、对体弱串者施术时手法剌激量应循序渐进。
4、损伤运动关节类手法要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5、按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并随时调整手法强度与方法。
6、按摩操作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细目四:按摩介质:要点一:按摩介质的概念要点解析:按摩过程中涂技法在患病部位,以配合手法治疗,增强疗效的液体状,膏状润滑剂或药物制剂,称为按摩介质。
要点二:按摩常用介质及作用。
要点解析:1、粉剂:如滑石粉,复季多用,有润滑,敛汗爽肤作用。
2、油剂:如按摩乳,四季可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
3、水剂:如薄荷水,多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有清热解表,清利头目之功效。
4、酒类:如酒精,有退热作用;药酒,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之效。
细目五: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要点一:按摩手法的反应要点解析手法的良性反应是指在正常手法剌激下,患者出现的某些一过性的不适反应,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甚至是疾病好转的现象。
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多在手法治疗1-3次后出现,如疲劳感,嗜睡,饥饿,疼痛暂时加重等。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天自会消失。
要点二:异常情况的处理。
要点解析1、晕厥:立即停止按摩,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休息片刻就会好转,重者掐人中,内关,合谷,按揉涌泉,也可配合针刺,口服100-200ml的温糖盐水,或少量吸氧,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2、破皮:可做一般的外科处理,并保持破损局部的干燥,清洁,无菌,具操作手法,以防感染。
3、出血:应立即停止按摩,并采用凉敷法止血,一般在出血1-2天后牙皮下出血停止后,可在局部行轻柔的按摩,并配合热敷法,促其瘀斑消散吸收。
4、骨折:一旦造成骨折,明确诊断的,需及时进行整复和固定。
第五单元按摩基本手法细目一:手法概述要点一:手法的概念要点解析: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人体体表进行操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方法,因多以手操作,故统称为手法。
要点二:手法的基本要求要点解析: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是乒法的基本要求。
1、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
2、持久:是指方法操作要按照规定的动作要求,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
3、柔和:是指手法动作要稳、柔,活,作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4、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必须保持一致,手法要即平稳,又有节奏性。
5、渗透:是指手法作用效果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脏腑。
要点三:手法的分类要点解析1、按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摩擦类、摆动类、挤压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6大类手法。
2、按手法作用力的方向分为:垂直用力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用力类。
3、按应用对象分国:小儿按摩手法和成人按摩手法。
细目二:摩擦类手法要点一:推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要点解析:1、推法:用指或掌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又称平推法。
2、分类:拇指推法,多掼推法,掌推法。
3、操作方法1)拇指推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巡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多用于头面,手足及关节周围等。
2)多指推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面着力进行推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头部,有“梳推法”之称。
3、掌推法:是有手掌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可根据治疗部位与受力大小的不同,改为掌根推或鱼际推。
主要用于胸腹、四肢以及背部等。
要点二:擦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要点解析:1、擦汉:用指或掌紧贴体表,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
2、分类: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3、操作方法:1)掌擦法:用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
2)大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治疗部队产,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
3)小鱼际擦法:用手掌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又称侧擦法。
要点三:搓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1、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
2、操作方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上下往返移动,搓动快,移动慢。
主要用于四肢与胁肋部。
要点四: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要点解析1、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2、操作方法(1)指摩法: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部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位,随同腕关节做环旋移动。
多用于颜面部。
(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手掌平置于治疗部位,以掌心、掌根部着力,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移动。
多用于胸腹部。
细目三:摆动类手法要点一:一指禅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要点解析: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们上,沉肩,垂肘,悬腕,运用腕关凶的入返摆,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络穴位。
要点二:揉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要点解析:1、揉法:用指、掌或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法。
2、分类:指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
3、操作方法:(1)指揉法:用拇指,中指指腹或多指着力体表一定部位,进行回旋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