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理论
变态心理学理论
变态心理学理论
1.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者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 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把异常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
4. 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都会影响他的行为。
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 多维综合模型: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的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2.大脑机能状况与脑损伤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正常的心理是人脑机能正 常的表现,而心理的异常则与脑机能的异常有关。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显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不仅 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如果某一区域受到损害 就会出现相应的机能障碍。比如,额下回后部的局 限性病变,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左脑颞上回后部 的病变,会引起言语感觉的障碍。至于其他的机能 部位受损,比如情绪体验中枢、意志中枢等部位的 受损,更是与心理异常密切相关。
随着遗传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科
学的发展,有关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也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异常的 原因主要与遗传、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生理生化 因素及病菌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P17) 在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遗传问题:人的心 理(正常或异常)能否遗传? 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顿,他认 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 面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 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 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但事业、人生遭遇、经济地位、男女情感等生活事
件所引发的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感刺激,会影响 人体的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 生。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五脏为物质基础的,同样, 脏腑气血病变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如《素 问· 调经论》认为,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并于上,气并于 下,心烦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一、西方生物医学理论的发展
1、早在古希腊时期,医学家希波克利特就认为, 心理异常的产生是由于体内的四种体液不平 衡所致,而稍后时期的盖伦则提出大脑发育 不完善是心理异常的原因。 2、到了19世纪,德国医生克雷丕林在系统考察 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并亲自对许多病人做了 长期的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最早、最系统地 应用生物医学观点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
(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
它是人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
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
(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
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
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
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
变态心理学理论
LOGO
行为主义治疗强调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 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对行为主义观点的简要评价 贡献 1、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 2、采用了客观地研究方法。 3、为心理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有效地治 疗方法
LOGO
五、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 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LOGO
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 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配为依 据 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标准 1、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2、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
LOGO
4、去甲肾上腺素(NA) NA参与个体睡眠与觉醒、学习记忆和情绪等心理活动。 NA系统活动增强时可出现躁狂症状、减弱时可导致抑郁。 5、 r –氨基丁酸(GABA) 系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心理功能方面主要具有抗 焦虑作用。 6、脑啡呔 是具有神经活性的多肽类神经递质,是人体的“天然药 物”,与情绪活动、学习记忆过程有密切关系。
LOGO
六、常用诊断标准
CCMD-3 DSM-Ⅳ ICD-10
LOGO
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2001) 包括: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LOGO
二、行为主义观点
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对心理障碍发病机制的理论解释 认为同适应和技能一样,适应不良或异常行 为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不同的是在无所觉知 的情况下,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错误强化)和观察学习的方式获得的。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5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1、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的个体的内部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1、心理动力学派: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冲突的本质。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3、行为主义:三个假设:1、环境决定论2、采用实验法3、乐观主义4、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5、多维综合模型:研究者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心理障碍的评估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评估方法:1、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2、行为评估3、身体检查4、心理测验5、生理心理评估6、脑成像技术精神疾患的诊断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较普遍的精神疾患系统主要要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第三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心理障碍和心理卫生状况常见的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二)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其他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时间知觉障碍4、非真实感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2、思维迟缓3、思维中断 4.持续言语 5.病理性赘述6.思维松弛 7、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8、语词新作 9、逻辑倒错性思维(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变态心理学理论和治疗PPT课件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心理防御机制
其他:抵消、隔离、理智化、认同等
弗洛伊德关于正常行为和变态行 为的解释
正常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平衡
变态人格
无理性的内驱力驱动,并由儿时的经历所决定 焦虑导致严格的不合理的防御反应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多巴胺 基本障碍 减轻抑郁 减轻强迫障碍 加重精神分裂症 减轻抑郁 减轻焦虑 治疗 三环抗抑郁剂 选择性 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 吩噻嗪 利血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三环抗抑郁剂 本二氮类 作用机理 防止重吸收 防止重吸收 阻塞受点 阻塞小泡储存 防止降解 防止重吸收 提高 GABA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 自我实现,而不是治 愈疾病或缓解症状
人本主义模型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病因:
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 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
治疗:
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
应答条件反射和消退:
系统脱敏 暴露疗法
操作条件反射 多成分治疗 新激进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和预防
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 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认知理论的背景
埃利斯:
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
贝克
认知曲解:夸大、高度概括化、选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无意识论:意识、前意识、 无(潜)意识 弗洛伊德以为,无意识旳观 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旳思维、 情绪和行为。
(二)人格构造论:本我、自我、超我 (三我论) 本我:快乐原则,其活动是无意识旳; 自我:现实原则,部分意识旳; 超我:理想原则,少部分意识旳。 三者旳协调发展才是健康旳人格。
研究措施: • 家庭研究 • 双生子研究 • 领养研究
(四)评价与总结 • 诊疗:医学诊疗系统 •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
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原因 (神经递质)等 • 治疗:医学治疗措施(药物等)
•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 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旳原因,有 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旳实质及其产生旳原因 和机制进行科学旳了解。
✓ 在合理旳、良好旳环境里成长为一种健全旳、机能 完善旳人;不利旳环境条件使人旳成长驱力受到扭 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适应困难或体现 为多种古怪旳行为。
✓ 假如为其发明一种良好旳环境(例如:征询治疗 关系和气氛),便能够发挥其潜力,变化自己旳 适应不良行为,在这个环境中取得成长。
平等旳身份 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设身处地旳了解
认知歪曲
Beck将思维过程中常见旳认知歪曲归纳为: (1)武断旳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3)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 (4)“全或无”旳思维方式(all-or-none thinking) (5)夸张或缩小(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 (6)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评
价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的独立自主 的人格。在心理治疗中,强调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平等 协调、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的关系,强调充分调动来访 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自我发掘自身 的潜能 ,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这种 不仅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放眼于未来的理念,以及当 时人为中心的疗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局限: • 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 理论较宽泛、松散,概念显得缺乏科学性。 • 当事人中心疗法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治疗技术。
R
S
厌恶疗法
2、常用的行为强化方法
1、增强法
有两种方式:积极增强和消极增强。积极增强是指给 予正性增强物,消极增强是指拿掉负性增强物(即人 不喜欢的事物),两者都是用来鼓励当事人的受欢迎 行为,抑制不受欢迎行为。
2、惩罚法
有两种形式:给予个体不喜欢的物体或厌恶刺激;撤 销个体正在享用的正性增强物。两种形式都是用来抑 制或阻断不受欢迎的行为的。
四、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式
•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重 要作用。20世纪初,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 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 • 华生将条件反射原理应用于人,指出可以采取 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与此同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原理、班杜拉的 行为模仿原理都丰富了行为主义模式。认知行 为主义的兴起,更是弥补了行为主义过分强调 环境学习、忽视人的认知评价的不足。
2、常用的行为强化方法
3、消退法 指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强化,使 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4、代币管制法 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 现的方法。代币指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 券,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
不适应的行 为
理论模式变态心理学(课件)
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和工具,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 估患者的症状、功能和预后。
诊断流程
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预防与干预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提供心 理支持等方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计划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环境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认为变态行为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这种模式主张 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行为训练来纠正心理 障碍。
0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 ,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 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促进患 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疗法
探究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 创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 方式来缓解症状。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互动模
式来促进个体康复。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 ICD-10,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目的
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 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以多维度、多层 面地探究异常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心理学更侧重于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第二部分 变态心理学理论
四、心理治疗观
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 由中心与指导地位——来访者才真正有解决 自身问题的能力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关系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一个人与一个人之间 的关系
现代心理动力学治疗
1、更积极的参与治疗对话,面对面的接待病人, 更广泛的发言和提出意见 2、尽管没有忽视病人的过去,但更关注病人当 前的生活 3、比传统的心理分析更简短,也不那么密集
二、其它心理动力学的理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弗罗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帕森斯的格式塔理论
二者不同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 都是从过去经验中习得的,治疗过程就是一个 重新学习的过程,即增加适应性行为,减少异 常行为 认知理论认为:人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和情绪是歪 曲的认知过程决定的,治疗就是对歪曲的认知 过程的纠正 二者虽理论依据不同,但并不对抗,多被 结合使用
1、认知行为主义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
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 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 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 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即变态行为是被歪曲、消极的自我概念,治疗是帮助 创造一个自己的更好概念,达到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过程
孪生子研究
单卵孪生和异卵孪生比较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对社会文化观点的评价 指出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和影响诊断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诊断对病人的不良影响。这些观点对于全面地认识心理障碍,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更加合理地预防与治疗精神疾病,都有指导意义。 社会文化因素同心理障碍间的因果关系尚须进一步探讨。
人有自我指导能力。只要真诚地对待,通感地理解和无条件地积极关心与尊重来访者,耐心地加以引导,来访者便能恢复自我指导能力。心理治疗家不仅要帮助心灵受到伤害的人,而且应当帮助功能正常的人过上更丰富的生活。 3、代表人物:马斯洛与罗杰斯
(二)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 1、R.May的本体论:不能依据强加于人的理论观点来了解人而只能依据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来了解他,变态行为往往是个人为防范知觉到的威胁伤害这种主观自我感觉的策略。 2、V. Frankl的意义疗法:人行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权利,而是寻求意义;只有通过估价,人才能发现意义。人通过工作、爱他人、爱世界,通过面对自己的痛苦才能发现价值。 3、 Laing的假我与真我
2、三部人格结构说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3、防御机制理论 自我为摆脱由不可接受的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威胁所引起的焦虑和其他消极情感的手段 可以按照对现实的歪曲程度或出现的先后、同心理障碍间的联系,加以分类
4、社会阶层和民族影响精神疾病的诊断 异常行为的定义依定义者而变。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发生的同一行为,在甲看来是完全正常的,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乙看来却是异常的。例如,幻觉。 贫穷居民患病率高且重病率也高,可能同医生诊断标准的不一致有关。New Haven(1958,1968)和Luepnitz(1982)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2、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治疗方式和预后 有些心理障碍仅见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3、精神疾病诊断标签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心理学家对于给有心理障碍的人作出诊断并给出一个诊断学名称或标签的做法持审慎态度,因为这种做法有可能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将一个其问题本来不甚严重的人推入重病的深渊或者使他难以摆脱社会强加于他的病人角色、恢复病前的生活。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假定: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在一个领域受到压抑, 就会在其他一些不受欢迎的领域表现出来。
这个理论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看起来精力充沛,有时又
情绪低落? 为什么有些人把精力花在爱情和工作上,而有些人主要
关心他们的病痛?
11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人格结构
结”。 主要观点: 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积极的,并且有一种自我实
现的强烈的驱力。人们通过排除内、外部成长中的障碍 得到改善和提高。
埃里克森 研究方向: 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 主要观点: 详细描述了人在一生的八个特定阶段中伴随的
危机和冲突。例如,在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65岁开始25
客体关系理论
正常人格
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 本我、自我和超我上;
变态人格
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 不是本我太强, 就是超我 太强, 自我很难控制欲望
或良知。
14
(二)焦虑及防御机制
所谓防御机制, 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 程, 用来保持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 以使自我能够继续它的协调功能。焦虑 是警告自我运用防御机制的信号。
否认过程是普遍存在的。
举例 当人们受到死亡的威胁时, 他们通常会使用否认策略。患
有绝症的孩子的父母, 就像他们自己得了绝症一样, 会否 认这些事实, 即便诊断书就拿在他们的手里。
19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升华
升华是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 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爱、工作、利他主义甚至幽默, 都是将原始的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转 移的过程。
一架, 但她努力压制这种想法, 不让它进入意识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重建、认知行为矫正等
认知性评估
归因
内归因vs外归因 宽泛vs具体 长期稳定 vs不稳定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一组神经纤维将指令从中 枢神经系统传到躯体其它部位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传递冲动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GABA(r-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 素、五羟色胺等
神经内分泌系统
指挥中心:下丘脑。 产物:激素,通过内分泌腺释放入血液 影响:性功能、食欲、睡眠、生长和发
育、能量的利用、情感的反应 激素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心理障碍有关
遗传的影响
遗传的影响
对于生物学模型的评价
对于病因的解释
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诊断系统 治疗方法
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 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认知理论的背景
埃利斯:
➢ 不合理信念 ➢ 合理情绪疗法
➢ 贝克
➢ 认知曲解:夸大、高度概括化、选 择性提取等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 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
生的原因 病因:
歪曲的认知、不良思维方式、错误认知图式
• 治疗师用一种深度肌肉放松程序教她进行放松训练。同时,设计一套在 脱敏程序中使用的刺激层次。他还设定了这一程序的目标:能够没有焦 虑地进入可能有蜘蛛的房间,并能够杀死在房间内发现的蜘蛛。她和治 疗师构建的初始刺激依次包括:
– 蜘蛛的素描图 – 真蜘蛛的图片 – 一只装在罐子里的死蜘蛛 – 一只放在桌子上的死蜘蛛 – 一只装在罐子里的活蜘蛛 – 一只由治疗师控制的活蜘蛛 – 一只自由活动的活蜘蛛 • 在每种场合下她都使用放松技术,并在多种场合下按照刺激层次依次暴 露在相应的刺激前。每一次都要一直呆在该刺激前,直到完全感到放松 和平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心理防御机制
其他:抵消、隔离、理智化、认同等
弗洛伊德关于正常行为和变态行 为的解释
正常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平衡
变态人格
无理性的内驱力驱动,并由儿时的经历所决定 焦虑导致严格的不合理的防御反应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方法
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 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认知行为模型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经典的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 模仿学习(Modeling)原理
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我实现,而不是治 愈疾病或缓解症状
人本主义模型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病因:
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 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
治疗: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 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对人本主义治疗观点的评价
心理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 认知行为模型 人本主义模型 社会和人际间关系的观点
心理动力学模型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治疗方式 对心理动力学模型的评价
意识层次论
意识的冰山理论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动力学模型
S.Freud的观点: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四种基本 技术:
自由联想 梦的分析 阻抗分析 移情分析
新弗洛伊德学派
代表人物:荣格、阿德勒、霍妮、萨文 利
弗洛伊德理论完善过程中的三个趋势: 1.明确的强调自我。 2.认为儿童的社会关系决定正常和变态
的发展。 3.倾向于延长关键的影响发展的时期
现代动力学治疗
改进了的精神分析:
治疗师更积极的参与治疗对话,面对面的 接待病人(已经比较少使用一些躺椅了)
现代心理动力学治疗师通常更加关注病人 当前的生活,尤其是他的个人关系。
现在大部分心理动力治疗不用那么密集。 治疗师和病人通常一个星期见1到2次面, 持续几个月或几年
对心理动力理论的评价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 和治疗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生物学模型 心理学模型
生物学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遗传的影响 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储存和传递信息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
人格的巨大改变
• 一旦她能够放松地面对活蜘蛛,就进入第二层次: – 进入有一只不能自由活动的蜘蛛的房间 – 进入指导有蜘蛛的房间,并拍死它 – 进入可能有自由活动的蜘蛛的房间,并能坐在房间里呆上几分钟
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
应答条件反射和消退:
系统脱敏 暴露疗法
操作条件反射 多成分治疗 新激进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和预防
行为主义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病因
行为异常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学习、错误强化 等习得的
治疗
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 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方法
各种行为治疗方法
• Rose很害怕蜘蛛。如果事先没有人检查确认某个房间里没有蜘蛛,她就 不进那个房间;同样,如果没有经过家人的检查,她也不会到客厅或楼 梯去。除非有人为了安全替她检查房子,否则她整个夏天连续几个月都 只呆在一个房间里。如果看到一只蜘蛛,她会血压上升,出现惊恐发作, 并迅速跑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她被诊断为蜘蛛恐怖症。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γ-氨基丁酸
基本障碍 减轻抑郁 减轻强迫障碍 加重精神分裂症 减轻抑郁
减轻焦虑
治疗 三环抗抑郁剂 选择性 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
吩噻嗪 利血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三环抗抑郁剂 本二氮类
作用机理 防止重吸收 防止重吸收
阻塞受点 阻塞小泡储存
防止降解 防止重吸收 提高 G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