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该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5.2%,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
下列有关该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树叶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B.该公园的全部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C.该公园的全部乔木构成一个种群D.森林中的土壤参与构建生命系统2.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DNA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下列有关MPXV的推测,错误的是( )A.MPXV基本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B.实验室可用无细胞的培养基培养MPXVC.MPXV中可能只含有DNA这一种核酸D.MPXV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3.下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同一个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两视野目镜放大倍数相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视野Ⅰ的装片向右移动,可将甲移到视野中央B.视野Ⅰ转换为视野Ⅱ时需要转动转换器C.视野Ⅰ转换为视野Ⅱ后一般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与视野Ⅰ相比,视野Ⅱ中的细胞数目更少4.MS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植物培养基,该培养基除了水、NH4NO3、KNO3、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还需提供的大量元素有( )A.C、H、P、MnB.P、S、Ca、MgC.P、S、Ca、FeD.Mn、Mo、Cu、Zn5.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溶液呈紫色B.检测还原糖时,要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后加斐林试剂乙液C.鉴定还原糖时最好以糖分高的西瓜汁为材料D.鉴定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6.“三减三健”是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第4章 人与环境 单元检测卷 2022-2023学年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单元检测卷第4章人与环境第4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地球长时间所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有一定限度,主要的限制因素是()A.自然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文化素养D.生活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3.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各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A.②④B.⑥⑦C.⑤⑦D.②⑤⑦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6.下列有关叙述中,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四大家鱼”可供人类食用B.森林和草地可调节气候C.棉、麻可作为纺织原料D.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C.改变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D.引进的外来物种会通过捕食或种间竞争排挤本地物种,但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8.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冲刺卷(全国甲卷)(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悬棺”之谜解朱友昌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
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
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
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
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
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
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
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
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
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遍布于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
到解放前,长江下游江湖中的渔民还有这种情况。
山溪中的渔民上是天,下是水,两边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能把棺柩安到哪里呢? 除了溪中就只能选择山崖了。
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刘娟【摘要】从建设现状、景区景点现状、旅游营销宣传和旅游接待现状四个方面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基础。
【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6(045)003【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旅游【作者】刘娟【作者单位】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石家庄 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也是河北省最北部),属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交汇区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全园南北长58.6 km,东西宽65.6 km,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与御道口牧场相邻,东、南与围场县的大唤起、棋盘山、哈里哈、宝元栈、新拨、姜家店六个乡(镇)相连,全园总面积92 634.7 hm2。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5月8日经原林业部关于建立木兰围场等四十五处国家森林公园的批复(林造批字[1993]89号文)建立[1]。
管理处1999年成立了公园管理办公室,与塞罕坝森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下设9个机关部室、8个售票站,2个票务稽查大队,共有员工95人,主要负责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景区景点的经营与管理。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年的建设运营,成效显著。
特别是近十五年来,公园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景区建设力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
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二是争取地方上的政策性投入;三是加大自我资金筹措的力度。
通过以上措施落实,公园在旅游环境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共计完成建设性投资1.7亿元,其中景区景点建设投资4 000多万元。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塞军现位子河北省最北站这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塞军现位子河
北省最北站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塞罕坝位干河北省最北部,是临近北京的旅游好去外,按地形分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以斤陵,曼甸为主;坝下是山地地形,塞罕坝地区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树种主要为落地松,樟子松、白桦,云杉等,林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维管植物659种;野生动物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
300多年前,塞罕坝就因其林木葱郁,水草丰沛,动物繁多而成为王公贵族的围猎之地,但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清王朝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1863年开围放垦,导致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代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已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1962年国家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但几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植绿荒原,创造了“恋沙地为林海,让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如今的塞罕坝被称为“华北的绿宝石”,优美的风光,良好的生态,为人们提供了悠闲度假与亲近自然的场。
(1)目前统计塞罕坝有野生动植物多达800多种,这表现了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多样性和多样性。
(2)历史上造成塞罕坝环境恶劣的原因是。
(3)如今的塞罕坝被称为“华北的绿宝石”,说明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环境。
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与热点组合练及答案
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与热点组合练及答案一、非连续性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凤凰展翅,逐梦蓝天。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大兴机场航站楼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只用8根C型柱支撑主体结构。
8根C型柱合围形成了一个直径达180米、最大高差约30米的无柱圆形空间,这样的设计为旅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间。
C型柱连接屋面的部分带有釆光功能,保证了航站楼自然采光的均匀合理。
站在航站楼中心,通道没有任何遮挡,旅客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想去的登机口,目测步行距离。
传统的线性构型航站楼从入口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很长。
大兴机场采用集中式多指廊构型,这种放射状的构型让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
这个数据在世界其他同规模的大型机场中称得上翘楚。
为了便于旅客明晰自己的方位并快速找到登机口,五条指廊还分别采用不同的座椅颜色和标识牌,并通过对登机口进行不同的编号来实现区分。
(摘自《凤凰展翅起宏图》,《经济日报》2019年9月)材料二:世界级的航空枢纽,需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综合体建筑面积虽然超过了140万平方米,但它并不仅仅是以大取胜,其工程的先进性、复杂性更是令人惊叹,处处彰显出中国建设的力量。
作为航站楼的“骨架”,钢结构是航站楼建筑的重中之重。
航站楼的钢网架结构由支榫系统和屋盖钢结构组成,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自由曲面空间,总投影面积达31.3万平方米,相当于44个标准足球场,用钢总重量超过52000吨。
C型柱连接整个机场的屋面系统和地面,对整个建筑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从航站楼正下方穿过的轨道交通系统,一方面实现了轨道交通与航站楼一体化,另一方面从结构力学到抗震、消防的功能要求,都对机场的基础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
(摘自《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封围》,《北京日报》2018年10月)材料三:大兴机场配备了400多台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覆盖率达80%。
2019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类社会关注一、阅读。
(9 分)关于绿色环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生态修复成果图示材料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万顷绿洲塞罕坝怡人的美景。
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走过的是一条尊重科学、遵从规律的科学造林、护林之路。
改“遮阴育苗”为“全光育苗”,改密植的造林模式为异龄、复层、混交的营林模式,改“中心靠山植苗法”为“三锹半植苗法”,塞罕坝人恪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三:网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尚在工业化中期,整体污染水平还处于高点,需要等到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治污的“拐点”才能到来,污染水平才会低于环境容量。
材料四:初春时节,走进赣闽交界处的江西资溪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林苍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资溪十五年的生态坚守。
某企业欲投资 180 亿元在资溪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资溪婉拒了;外商想在资溪开发年创税收近千万元的磁铁矿,资溪还是拒绝了……近三年来,资溪这个位于鄱阳湖流域、财政收入仅 6 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污染项目、超过 300 亿元的投资额。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据: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 87.3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 36 万,全县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
“我们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守住资溪的生态红线,就是守住长江的生态红线。
”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与资溪一样,中国众多县市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积累更多的生态财富,用生态红线守护发展“绿线”,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性树木调查与分析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性树木调查与分析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镇,是中国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之一。
公园内有丰富多样的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本文将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观赏性树木进行调查与分析。
根据公园资料以及采访工作人员的了解,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观赏性较高的树木主要包括苍松、落叶松、红松、云杉、柏树、山杏等。
苍松是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树种之一。
苍松古老、挺拔,树干粗壮,树冠广阔,树叶呈现出独特的苍翠色调,给人一种庄重、厚重之感。
苍松适应性广,生命力顽强,常见于高寒山地,被视为长寿树。
在林间漫步时,苍松的高大身姿让人有一种敬畏之情。
落叶松是公园中一种常见的桦木类树种。
它的叶子呈现出金黄色,在秋季特别美丽。
落叶松的树干笔直,枝繁叶茂,形成了一个茂密的树冠。
在公园的秋季,落叶松的金黄色与苍松的苍翠色交相辉映,增添了林间的色彩绚丽。
红松是一种针叶树,公园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树木。
红松的树冠呈锥形,枝繁叶密。
每到春季,公园里的红松会开花,花朵呈黄色,芬芳扑鼻。
红松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并且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因而在塞罕坝的干燥气候下能够生存。
云杉是一种典型的高寒树种,也是公园中的主要树种之一。
云杉的树冠呈塔状,树枝横展,叶子圆针形。
云杉的主根系发达,可以有效避免土壤侵蚀。
云杉的林冠覆盖面积大,常与苍松、红松混种,形成了森林生态系统。
柏树是公园中另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树木。
柏树的树冠呈尖锥形,树枝起伏有致,树叶深绿色,冬季不落叶。
柏树的木材香气独特,可以制作工艺品,因而在公园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山杏是公园中的乔木类植物之一。
山杏的花朵呈玫瑰红色,花期较长,开花时给人以耀眼的视觉冲击。
山杏的果实较大,呈红黄色,也是很多鸟类的食物来源。
山杏的树叶绿色,与其他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观赏性树木主要包括苍松、落叶松、红松、云杉、柏树和山杏等。
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为参观者提供了美妙的视觉享受。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3
【摘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森林公园总面积94000公顷,其中森林景观70666公顷,草原景观1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8%。
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历史遗迹。
【总页数】1页(P61-61)
【关键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坝上地区;中国北方;人文景观;木兰围场;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高原湖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9
【相关文献】
1.森林公园汽车营地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温亚楠;王栋
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及测报分析 [J], Liu Xiaoyan
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J], 曹静
4.大健康时代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开发研究 [J], 侯丽娟;崔久玉;李春燕
5.华北绿色明珠生态旅游胜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七年级语⽂下册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含答案【精品】七年级语⽂下册阅读理解阅读训练含答案⼀、七年级语⽂下册现代⽂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章,完成下列⼩题。
塞罕坝三代⼈的造林传奇车社①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处⼤型国有林场,55年来,⼀代⼜⼀代“塞罕坝⼈”以改善⽣态、造福京津为⼰任,在极其恶劣的⾃然环境下造出了世界⾯积最⼤的⼈⼯林,为⾸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源,创造了⽣态⽂明建设的奇迹。
②新中国成⽴初期,这⾥⽣态环境已严重恶化,成为⼈迹罕⾄的荒原。
为遏制沙漠逼近北京、涵养京津地区⽔源,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建⽴⼤型机械林场。
紧急集合起来的这⽀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在1962年的深秋,凿开了塞罕坝的第⼀个树坑,开启了三代⼈55年的造林传奇。
③上坝后,超出想象的困难⼀度冷却了第⼀代塞罕坝⼈的热情和激情。
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平均⽓温在零下1.3摄⽒度,极端最低⽓温为零下43.3摄⽒度,年均积雪7个⽉,年均⽆霜期仅64天,年均6级以上⼤风⽇数76天。
⼀位⽼职⼯回忆说:“⼤雪被风⼀刮,屋内就是⼀层冰,即使抱着⽕炉⼦也不会有热的感觉。
晚上睡觉要戴上⽪帽⼦,早上起来,眉⽑、帽⼦和被⼦上会落下⼀层霜,铺的毡⼦全冻在了炕上,想卷起来得⽤铁锹慢慢地铲。
”缺少粮⾷,就吃⿊莜⾯加野菜;缺少副⾷,多数时间只能吃咸菜,有时能吃上点⼉盐⽔泡黄⾖就是难得的美味了。
塞罕坝偏远闭塞,道路不通,没有电,⼈们吃饭、睡觉、⼯作之外,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孤独和寂寞⽆时⽆刻不在挑战他们的⼼理极限。
但最痛苦的,还是造林遇到的种种困难:由于缺乏在⾼寒、⾼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前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
④“不是树的问题,⽽是外调树⽊不适应当地⾃然条件的问题!”关键时刻,林场⾸任党委书记带领全场⼲部职⼯,改进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寒地区⾸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
1964年4⽉20⽇,⼜挑选了120名员⼯,调集了最精良的装备,挺进位于总场东北部10公⾥处的马蹄坑。
《在塞罕坝,谁是最可爱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塞罕坝,谁是最可爱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关于塞罕坝的一篇通讯(节选),回答问题。
(7分)在塞罕坝,谁是最可爱的人?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曾经一度“高、远、冷”的塞罕坝,如今变成了“绿、美、香”的“华北绿宝石”。
著名作家魏巍为此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初吃的苦都化为了今天的甜。
(小标题1)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塞罕坝林场创业者们必须闯过的难关。
1962年,原林业部从全国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了127名毕业生,和河北承德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
9月份,从承德围场县城到塞罕坝的路上,18岁的尹桂芝坐在一辆解放牌大货车里,一想到“马上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心中非常兴奋。
在育苗圃,尽管寒风袭人,手冻肿了、裂了口子,尹桂芝和同事们仍在泥潭里坚持工作。
她们一坐就是一天,每人每天得选上万棵苗子。
“收工的时候,腿都不听使唤了,站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
整个人就像僵住了一样,好半天才能动。
但大家的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一定要把苗子育好,把林子造好!”尹桂芝说。
承德农专毕业的赵振宇,也于1962年来到塞罕坝。
作为一名施工员,赵振宇每天都要在山上巡查,走几十公里的路。
有时晚上回来,棉衣冻成了冰甲,棉鞋冻成了冰鞋,走起路来哗哗响。
“晚上是最难熬的,被窝成了‘冰窝’,怎么睡?有人就把砖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一阵子,再搬进被窝。
”赵振宇说。
缺少粮食,大伙儿只能吃非常粗糙的全麸黑莜面。
蔬菜紧缺,天气好的时候,大伙儿就挖点野菜吃。
盐水泡黄豆已是塞罕坝难得的美味。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二三 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实用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考试必备)
群文通练三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实用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微导语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清朝曾在此设“木兰围场”。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但是,在建国前,这里并不美丽,海拔高,气温低,加之多年来的砍伐,这里几乎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1962年,国家在此兴建农场。
经过55年三代农场人的拼搏,终于建成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典范。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下面的群文分别从文学和实用角度帮你认识这个现在十分美丽、已成为旅游胜地的地方。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
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
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7新华网)材料二: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
”刘军说。
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
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
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
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
承德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限流
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限流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的重要森林公园之
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镇,是承德市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承德市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原是一个大型煤矿,经过精心的恢复和修复,森林公园的景色变得更加迷人。
在这里,一个景色宜人的湖泊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森林公园里植被茂盛,繁茂的植物和百花争艳;游客可以在这里徜徉在林间小道,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森林公园里还有山峰、古村落、古长城等历史遗迹,为游客提供了许多欣赏历史古迹的机会;此外,森林公园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可以让游客在游玩之余体验到当地的民俗文化。
但是,由于景区的规模较大,景区的访客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护景区的安全和环境,景区管理部门实施了“景区限流”措施。
景区限流要求每天的游客人数上限为3000人,每次游
客人数不得超过500人,每组游客不超过20人,同时景区设
立了专门的管理处,对游客的行为和行为进行管理和审查,以确保景区的安全和秩序。
景区限流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景区的人流量,有利于保护景区的安全和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游客的安全,使游客能
够在一个安全、宁静、清新的环境下游玩,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总之,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度假胜地,景区限流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景区的安全和环境,也有利于游客的安全,让游客体验到更好的旅游娱乐服务。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___________。
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huāng mò)_________②逾越_________(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l分)【命题解读】河北考查生字词,往往结合河北地域的材料,以情境设题。
【答案】(1)①荒漠②yúyuè(2)银装素裹(也可借用《湖心亭看雪》中的词句“雾凇沆砀”“上下一白”;也可联想到其它成语“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等,切不可再出现“雪”字)2.阅读下而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空1分,共5分)【甲】“蒹葭苍苍,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_________。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
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调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
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版《微专题》语文统考版--第4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4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塞罕坝的天蓝得晃眼,塞罕坝的树绿得迷人。
行走在塞罕坝的花草绿树之间,心情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
塞罕坝位于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的交界处,被人们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
如此①,并不是天然造就的,而是几代中国林业人成年累月、不畏艰辛、战天斗地所换来的。
那是1962年2月,来自19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的热血青年和242名优秀林业工作者,怀着“给北京阻沙源、给天津涵水源、给国家增资源、给地方增财源”的宏伟目标,浩浩荡荡开进塞罕坝海拔1500米以上荒无人烟的荒沙地。
他们住窝棚、喝雪水、啃干馍,②,挖坑栽树。
这些英雄的创业者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沉痛打击,却仍然夜以继日,不舍不弃,胼手砥足,持之以恒,硬是在③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让世人瞩目的绿洲。
经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艰苦努力和顽强奋战,如今,美丽的塞罕坝人工林和草原面积达到1658平方公里。
可以豪迈地说,我们的林业人创造了世界林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2)请分析“塞罕坝的天蓝得晃眼”中“晃眼”的含义,并解读此句的深刻内涵。
答: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汹涌而来的疫情,②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③更是对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重考验。
④从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到兄弟省市守望相助对口支援;⑤从企业的不遗余力捐钱送物,到增援医生带着治愈病人的血浆“上一线”救人;⑥基层民警和社区挺身而出,排查消杀;⑦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筑起一道道守卫生命、维护安全的坚实屏障不放松……⑧举国上下勠力同心,14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⑨展现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软实力”,⑩我们向全世界再次展示出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散文阅读带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王国平①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
②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
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
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
你会感觉被一股正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
③在这片140万亩的土地上,人工绿化面积达112万亩。
都说塞罕坝在大地上书写着绿色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竖”。
④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
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的长,就像孩子用纯白色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色纸张上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⑤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
森林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亲近了,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识、被人叹、被人爱。
⑥如果你添加了塞罕坝人为微信好友,又关心微信运动的计步排名,你会发现,塞罕坝人多数时候是排在前列的,甚至不时占据封面。
这是因为塞罕坝人总是在路上,喜欢在“林子”里转悠,他们在工作,在生活,在守护绿色,在制造“氧气”,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书写着大地上的那一笔舒展的“横”。
⑦有了“横”与“竖”,坐标系的X轴、Y轴就确立了,而坐标系的原点,站着的是“人”。
⑧一撇一捺,重重两笔,挥就的是人的浩浩威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塞罕坝人,在茫茫荒漠上种树,历时五十五载,那么单调,那么漫长,他们顶住了风,挡住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以强硬的姿态号令茫茫荒漠变身茫茫林海,让绿色常驻人心,并见证着生态保护跃居时代主潮⑨一撇一捺,轻轻两笔,也状写着人的柔性智慧,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塞罕坝人伺候着自己或前辈种下的这些树,担心它们受森林病虫害的困扰,有个“头疼脑热”,又忧心它们一着不慎“惹火上身”,后果难以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7分)
材料一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①(荡然无存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
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
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
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
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222 株松树减少到50 株,个别区域仅保留15 株。
“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
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
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
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瀚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
二者②(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在距今300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
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
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
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
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1.(链接基础运用)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
填,②处应填。
(2分)
2.(解读图表,探究结论)阅读材料三的图表,结合材料二的文字内容说说塞罕坝的环境改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
(2分)
3.(综合不同材料,提取概括主要信息)塞罕坝创造的奇迹取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即科学发展观。
请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对科学发展观加以解说。
(3分)
1.荡然无存浑然一体
[解析] 此题考查基础知识中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它们虽然是近义词,但还有细微区别,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2.塞罕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来这里的游客逐年增加,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岗位和旅游收入的增加。
[解析] 此题考查对材料及图表的理解能力。
其中图表内容表现的是经济效益,材料说明的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原因,把这两点结合来说即可。
3.示例:科学发展观,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创造苗木的培育模式,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同时丰富植被与物种的多样性;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这样才能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解析] 此题考查对不同材料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需要对材料中体现的“科学发展观”有正确的认识,对其中的做法进行诠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