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复习复习过程
高考政治复习-世界的物质性(共10张PPT)
B
4、有人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 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对此请谈谈您的看 法。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先于人和人的意识 而存在,根据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否认社会的物质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以“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来否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是错误的。
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等方面进一步了解 和论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这一观点。
练一练: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世界是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综上可知: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
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在第五课中,我们还将从意识的起源、意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 程中,劳动起来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_哲学常识原理、方法
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方 法 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 法 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方 法 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0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要知识点
根本矛盾
• 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
• 非根本矛盾则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 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 始终的矛盾。
主要矛盾
•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这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 对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 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 内部联系。
内容和形式
• 这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反映 事物的一对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 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 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偶然性与必然性
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 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
矛盾
•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 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
•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 互区别、相互排斥和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 势。
1.唯物论的基本概念
物质 运动 意识 时间
• 物质、意识、运动、 时间、空间、客观规 律、主观能动性、社 会历史趋向、主体选 择
空间
主观能动 性 主体选择
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 趋向 ……
物质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 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 即客观实在性。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 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 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马原复习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实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列宁
辩证 唯物 主义 物质 观的 意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 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 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 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 主义奠定了基础。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 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世界的存在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主张世界是静止不变和事物 孤立存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
!? 如果用你 的矛去刺你的 盾,如何? 我的盾 没 有利器能 穿过它! 我的矛无 坚不摧!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 法所说的辩证矛盾。
培根 洛克
物 质 =
原 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 子
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 分性)当成一切 物质的共同属性。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复习笔记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①世界观a.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
b.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c.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②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a.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b.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c.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e.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恩格斯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认为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实高高二政治必修四第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第4课复习学案(已整理带答案)
高二必修四第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学案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特别提醒】(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3、世界统一于物质4、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考点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固有的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②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考点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 关系:①区别——含义及特点不同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二者相互联系,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导致不可知论)[特别提醒]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考点四】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别提醒】1、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圣才出品】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复习笔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
(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9课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物质离不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开运动 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
典例2 (2021·湖北高考)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
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
为君留”等。这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 要求 神论立场。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
定唯物主义信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核心 素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更好改造客观世界,此说法过于绝对; C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
照片,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高二下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复习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答案]C2.人类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类能够创造物质B.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D.自然界不是物质的[答案]B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答案]A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5.下列对哲学上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它概括的是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它可以被人创造的D.它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客观实在性[答案]A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④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二、非选择题7.《尚书•洪范》一书中指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其他两种观点的“物质”有何不同?(2)请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认识。
[答案](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而《尚书•洪范》一书和培根所讲的“物质”实际上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世界的物质性复习
“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物质唯一特性——客观 实在性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 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故B正确。
世界的物质性复习
闪电 牛顿
西瓜 狗
核聚变
(抽象 、一般、共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看不得见。摸不着的)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电场 磁场
风雨雷电
花鸟鱼虫
声波 射线
…………
具体的物质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具体、个别、个性)
从哲学看,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1.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 2.有形的实体就是物质。 3.物质是基本粒子。 4.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 万事万物的总和。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
3.(2015长沙质检)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 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 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 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世界观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即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即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①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一个总体看法和把握。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
b.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及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①旧唯物主义物质观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某一种物质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
但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却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而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形成a.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课件】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尊重客观 发挥主观
主客观相结合
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形而上学
整个第二课共7个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期末考试考查的可能性:
小切口:运用某一个原理分析材料:每个层次+材料分析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包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切口:运用“课标题或框标题”分析材料: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 1、运用“探究世界本质“分析材料 2、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分析材料 3、运用“运动的规律性”分析材料
,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 ④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够指导
我们能动的改造世界。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定考虑了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 重视和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课堂练习
•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花开山乡》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展现
了近年来农村基层工作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乡村振兴而付出的努
力,受到观众好评。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由于我
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
其次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
2.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看法。
世界的物质性2024浙江6月选考,T272024海南,T16①政治认同:坚决唯物主义信念,在敬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认同党和国家的路途方针政策以及发展理念。
②科学精神:科学认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客观性;科学相识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和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不同作用。
③公共参加:在实践活动中,用物质确定意识以及规律的观点指导实践活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敬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的本质2024湖北,T132024浙江7月,T2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024湖北,T152024辽宁,T122024广东,T152024全国卷Ⅲ,T212024全国卷Ⅱ,T2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024山东,T72024湖南,T1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024全国卷乙,T232024全国卷乙,T40(1)2024广东,T122024天津,T1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2024山东,T102024全国卷甲,T232024全国卷甲,T23命题分析预料高考对本课的考查,命题情境多样,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贴近生活实际的漫画,有时还会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要考查规律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动身。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025年高考,可能会以科技发展等为情境,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也可能以党和国家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的部署和支配所取得的成效为材料,模块内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跨模块上联系选必修1中的经济全球化、选必修2中的就业与创业、选必修3中的辩证思维、超前思维等进行综合考查。
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1)精确把握物质概念提示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议一议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提示:(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可以 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 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或大脑受到损害的人, 都不能形成意识。 (2)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 意识就不能产生。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 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物质的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判一判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错误。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 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观特征看 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2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
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
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如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
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医生。这说明( )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吗 情境导引 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几千年来人类一直 对世界、宇宙有探寻,从肉眼发展到望远镜和人造卫星,从太阳系 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蒙昧时期的神 话、古代哲人的猜测、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革命,直到20世纪现代 宇宙学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 (1)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说明自然界是怎样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二、运动的规律性
知识梳理
(一)规律是客观的
3.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 、 必然的 、 稳定的 联系。
规律是 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复习课)
高二年级 思想政治
知识回顾
世界的 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梳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知识梳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物质 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
按照自身 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
不可认识之物。
二、运动的规律性
知识梳理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 地 指导 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 实践 把观念的东西变
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二、运动的规律性
知识梳理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 尊重客观规律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 客观规律 的制约。
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二、运动的规律性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知识梳理
二、运动的规律性
知识梳理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自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 自觉选择性 和 能动创造性 。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 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 物内部的 本质 和 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复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A.物质范畴B.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B)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B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C)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B)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B)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 、一般、共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看不得见。摸不着的)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电场 磁场
风雨雷电
花鸟鱼虫
声波 射线
…………
具体的物质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具体、个别、个性)
从哲学看,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1.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 2.有形的实体就是物质。 3.物质是基本粒子。 4.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 万事万物的总和。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 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 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 关系。
4、【2014·北京月考】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 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区分: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运 动
物质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 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 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 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 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知识构建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
“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物质唯一特性——客观 实在性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 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故B正确。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 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 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静止的含义
①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 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期末复习考点展示(2)
第二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什么特征?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的要求(方法 论或指导意义)
运动
两个概念
静止
两对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进入21世纪以来,巨大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有的 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日本、智利、 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 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 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 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 错误的。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慧能大师“心动”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刻舟求剑
3.(2015长沙质检)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 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 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 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
B 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
③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运动是有规律的判来自下列哪些是规律:▲逢八必发
▲阶级斗争规律
▲新陈代谢
▲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结论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 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 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3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1.(2014郑州三模)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 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 月无情。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 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 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和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