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阶级意识》选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卢卡奇混淆了异化与物化的概念: 第二,卢卡奇混淆了异化与物化的概念: 1、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有两种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4种异化,第一 第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这是物的异化。 第一 第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这是自我异化。第三 第三是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 第二 第三 化。第四 第四是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这时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人 第四 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人 的类本质相分离。 的类本质相分离 2、 1845年后,马克思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概念。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 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 及其产物成为独立于主体、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 及其产物成为独立于主体、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这种力量不受主体的 控制,反过来,主体受到这种力量的控制。 控制,反过来,主体受到这种力量的控制。如果把物化理解为人的本质力 量外化为物,而这种外化物反过来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在这种意义上, 物化就是异化,准确地说是异化的一种表现,物化与异化是同一的。 3、但是,马克思后来的物化概念有时也指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对象化。劳动必须体现在对 劳动的对象化 象物上,人的劳动力转化为物,这种“物化”不是异化。这种意义的物化 是与人本身相联系的,有人就有人的劳动,就有劳动的物化。物化只是一 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只是一种客体化的过程,任何实践活动中都有客体化 的现象发生。 4、因此,“物化”与“异化”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卢卡奇在《历 史与阶级意识》中是把物化与异化当作同义词使用的,没有能够区分这两 个概念,虽然二者密切相关,但是无论从社会内涵还是概念上来分析,都 是不一致的。
A、卢卡奇关于物化和异化的问题的主要见解可以概括为: 、卢卡奇关于物化和异化的问题的主要见解可以概括为 第一,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第一,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现象。物化现象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形式所决定的。资 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商品的巨大堆积,商品形式的奥秘在于,它把 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转换成了物与物的关系,这就是物化。 第二,物化的具体表现:首先,人屈从于狭隘的分工,整个社会生 第二, 物化的具体表现 活被分解。其次,现实生活的僵化和机械化。再次,无产阶级在 劳动中客体化,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第三,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其危害。 第三,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其危害。既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 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 就 是 卢 卡 奇 所 说 的 “ 物 化 意 识 ” 或 “ 物 化 思 想 ” ( reified thought)。 物化意识的危害就在于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陷入到或者是粗糙的 经验主义或者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这两个极端对于无产阶级 都是十分有害的。
《历史与阶级意Βιβλιοθήκη 》选读卢卡奇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1、什么叫西方马克思主义? 我们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 两种。 狭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在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中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己 任,以批判和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但又 有着与传统的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不同理 解的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二、卢卡奇的简介
乔治·卢卡奇(György Lukács 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 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 1885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富裕的犹太银行家的家庭。卢卡奇从小受到良 好的教育,1902年从布达佩斯文科中学毕业,进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和国民经济学,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博士学位。1909年,从布达佩斯大学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8年11月,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同年12月,卢卡奇 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从此,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1919年3月,匈牙利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卢卡奇担任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人民委员。匈牙利苏维 埃共和国8月失败后,1919年10月,卢卡奇流亡到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左”思潮的一个中心。他们创办了一个刊物 《共产主义》,卢卡奇是该开刊物的一个主要领导人和撰稿人。列宁曾尖 锐地批评了卢卡奇和《共产主义》杂志所坚持的这种救世主式的“左”的 马克思主义,这对卢卡奇的触动很大,促使他对列宁的思想进行透彻的研 究。1930——1931年,卢卡奇在莫斯科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工作。之后, 他回到柏林,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卢卡奇再度回到莫斯科,一直到二战 结束。 1945年到1971年卢卡奇逝世,是晚期的卢卡奇。战后,卢卡奇在 布达佩斯大学任哲学、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B 、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评述:
优点: 优点: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宏观上符合黑格尔、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与辩证法传统是一致的。 缺点: 缺点: 第一,辩证法不能仅仅理解为整体优于局部, 第一,辩证法不能仅仅理解为整体优于局部,同 时还应看到局部对于整体的影响, 时还应看到局部对于整体的影响,特别是关键 性局部对整体的影响作用。 性局部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卢卡奇片面强调了 整体优于局部的观点。(比如“解释学循环”) 卢卡奇认为整体先于局部,也就是整体先于个 别的事实,而且认为对总体的把握,不能从事 实的积累和经验的论证中把它确立起来。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影响: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影响:
1、理论界的评价:卢卡奇的这本书发表以后,立即在马克思主义 理论界的评价: 理论界的评价 理论界内外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有的学者就认为,在20世纪的 思想史上恐怕很难找到一部象《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样引起如 此广泛争议的著作。当西方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潜心研究《历史 与阶级意识》的时候,这本书在东欧去成了人人讨伐的修正主 义的著作。 2、卢卡奇本人的态度:1924年6月—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共 卢卡奇本人的态度: 卢卡奇本人的态度 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布哈林批评卢卡奇的这本著作是 “回到古老的黑格尔主义”,季诺维也夫指责这本书是“理论 上的修正主义”,随后,卢卡奇被迫再三再四地就这本书作出 检讨。 如果说,卢卡奇开始的检讨主要是出于一种政治压力的话,那 么在斯大林逝世以后,特别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这种压 力则要小得多,而且晚年时期的卢卡奇也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虑 政治压力。因此,卢卡奇后期的反思,应看作卢卡奇思想的真 实体现。也就是说,后期卢卡奇与青年卢卡奇比较起来,思想 发生了重大转变。卢卡奇晚年没有完成的巨著《社会存在本体 论》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又回到了传 统的理解上来了。
三、《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写作与影响: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写作与影响:
(一)《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作的背景 《历史与阶级意识》 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 变化。反映在哲学理论上,随着尼采哲学的产生与影响的扩大, 典型的理论基调是:“上帝死了”,西方没落了,人成了茕茕孑 立、无家可归者。我们从那里来?到何处去?人的境遇、人的出 路和命运成了20世界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十月革命之前的卢卡奇 也时刻关注这些现实问题,这一时期卢卡奇的活动是以“浪漫主 义的反资本主义” 为标志的。1918年后,卢卡奇投身到革命的洪 流中来,这种对资本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的情绪还继续存在,但同 时,他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简单地说,《历史与阶级意识》是 卢卡奇思想转变时期理论思考的产物。 实践背景: 实践背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欧、西欧各国相继爆发了一系 列的社会革命,1918年——1923年间,德国、巴伐利亚、匈牙利、 奥地利等国家相继发生了革命,但都最终失败了。西方马克思主 义是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是总结这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理论产物。
四、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思想 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思想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本论文集,收入了卢卡奇从 1919年到1922年间写下的八篇论文:《什么是正统 的马克思主义》(1919)、《罗莎·卢森堡的马克思 主义》(1921)、《阶级意识》(1920)、《物化 和无产阶级意识》(此文没有注明时间,是在《历 史与阶级意识》中唯一以前没有发表的论文,大致 写于1922年)、《历史唯物主义职能的变化》 (1919)、《合法性与非合法性》(1920)、《对 罗莎·卢森堡〈俄国革命的批评〉的批评考察》 (1922)、《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1922)。其 中,《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篇幅最大。 我们选取 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部分章节。
2、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地域特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 第一 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第二,政治特征:都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 第二 第三,理论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 A、 第三 、 反传统或反正统。B、没有自己的组织和 、 统一的思想体系。C、强调利用资产阶级 、 思想的伟大成就。
随着我们国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 深入,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超出了 狭义的范围。也有学者把苏联东欧内部 的不同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所谓 “异端派”理论也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比如南斯拉夫的“实践派”。这样理解 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广义的西方马克 思主义。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就超出 了以前仅限于西方国家的范围。但在自 认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与反传 统方面的特征没有改变。
B 对卢卡奇异化、物化思想的评述: 对卢卡奇异化、物化思想的评述: 第一,关于卢卡奇异化思想的来源问题: 第一,关于卢卡奇异化思想的来源问题: 应当说,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异化理论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卢卡奇的著作出版的时候, 马克思的《手稿》还没有发表,卢卡奇比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异 化理论,或者说他获得了和马克思同样的理论认识和理论结论, 对卢卡奇的这方面的理论贡献应当予以肯定。这也正是卢卡奇的 《历史与阶级意识》在理论界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有 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卢卡奇的物化、异化理论也不是完全没有受到马克思思 想的影响。虽然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较晚,马克思 的异化理论主要见于这部手稿,但是马克思异化思想在马克思的 其他著作中也有所表现,卢卡奇关于物化的思想(不同于异化) 受到《资本论》的影响。《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许多论述都不 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思想,比如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 论述等等,这些论述直接影响了卢卡奇的异化思想。卢卡奇也直 接指认了这一思想的来源。
五、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A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理解马克思主义 的核心范畴,他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 的核心就是“总体性”(totality)。但 是卢卡奇没有具体阐述这一思想,我们 只能从他的论述中来把握卢卡奇关于总 体性思想的内容。
第一,整体性观点: 第一,整体性观点:把对象(社会)看作是由各个部分、各个要 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体,总体性观点首先表现为整体性观点。 与整体性相联系就是全面性的观点,卢卡奇理解的全面性是指 从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来把握整体,从更大的整体角度看 待局部的整体。 第二,整体优于部分的观点。 第二,整体优于部分的观点。卢卡奇认为只有从整体的联系上才 能理解部分、理解局部,反对从某一局部理解整体。这一观点 在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得到了认同,比如阿尔都塞。 第三,总体性观点包含矛盾的观点。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 第三,总体性观点包含矛盾的观点。 差别性,整体不是完全相同的无矛盾的整体,是有差别即有矛 盾的统一。 第四,总体性观点包含着具体的、历史的观点。 第四,总体性观点包含着具体的、历史的观点。总体性范畴是具 体的,卢卡奇常把总体性称为“具体的总体性”(concrete totality)。卢卡奇把对象理解为社会,总体性的具体也就是指 社会的具体,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过程的内容总是具 体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在物化意识影响下,社会现实总是被 理解为一些孤立的、不变的事实的堆积,总体性则强调把现实 理解为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