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渐进性 ❖ 小学生形成几何概念、理解图形性质以及维数的
认识,都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 ❖ 首先,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
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小学生空间思 维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相关。 ❖ 其次,小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能够发现几 何对象的性质特征,但是对于不同对象的性质特 征关系的理解往往比较困难。 ❖ 再次,小学生维数的认识也是渐进的过程,从二 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是相当困难的。
46
❖ (2)描述性 ❖ 小学生往往倾向于用日常用语来描述几何概
念,对于精确的、严格的几何概念,往往很 难理解。但需要注意,直观具体的日常语言 描述几何概念具有两面性。
47
❖ 一方面,当日常用语与科学概念一致时,有助于 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如对“三角形”的描述, 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或对“正 方形”描述为“方块”,并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 图形的识别图式。
30
❖ 3.精心设计问题,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完成“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同时,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视频)
31
(二)“图形与几何”的实际背 景
❖ 1.生活实际背景 ❖ “图形与几何”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2
❖ (三)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
❖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和编排 ❖ (一)图形与几何历史简介 ❖ 几何学起源于埃及尼罗河泛滥后土地重新测
量的需要;
4
古埃及地理位置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 发祥地之一。
“埃及是尼罗河赐 予的礼物” ,尼罗河 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 红海、利比亚沙漠和撒 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 条狭长的绿洲,在这里 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28
角——(视频)
29
❖ 2.增加实验操作,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 ❖ 如一年级小学生在直观认识正方形时,通过
自己动手对折正方形纸片,能够认识到正方 形“四边相等”这一特征。 ❖ 又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撕 角、拼角把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内角拼成一 个平角,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系,强调活动经验的积累。 ❖ 4.“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 ❖ “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的编排采用了辨认
方向——确定位置——描述路线的顺序。
26
三、“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 求
❖ (一)关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 ❖ 一般地说,在“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
针对图形、测量、位置、变换等原发现过程进行 教学加工,设计一个学生可接受、可操作、可实 现、可理解的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揭示或感 受知识发生的前提或原因,使其认识和了解数学 的概念、公式、例题以及应用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八章 图形与几何 的教学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图形与 几何”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 在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转化过程中学生要经 历对图形的想象、重组和构建的过程,在将数 学或生活语言所描述的情景绘制成实际情景的 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发展。
33
❖ 3.几何发展史背景 ❖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一下圆周率
的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介绍圆周率的计算 过程 。
34
(三)重视直观感性材料的作用
❖ 1.实物直观 ❖ 2.模型直观 ❖ 3.图像直观
35
四、小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
❖ 在20世纪50年代末,范希尔夫妇(Pierre van Hiele & Dina van Hiele)在格式塔心理学和皮 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何思维水平 的理论。从整体上把几何思维分为五个层次,
活动的缺乏,他们可能只注意形状直观特征 的某些部分,不能认识到其中的组成部分。
39
❖ 2.水平1:视觉 ❖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能按照外观识别图形,
在心理上把这些图形表示为直观图形,例如 学生可能会因为“三角形像三明治,长方形 像门”区分三角形和长方形。 ❖ 然而,学生不关心图形的几何性质和本质特 征,因此不能正确区分正方形和菱形,而认 为两种图形是“相等”的。
❖ 我国古代常用“步”作为长度单位 。在西方, 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英文中呎的原意足 (foot),码(yard)则来源于腰围 (gyrgand)之长等。
17
❖ 几何符号的出现简化了复杂的数学理论,使 得数学理论的应用成为可能。
18
(二)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 容
❖ 第一学段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 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4
密铺的例子
45
❖ 2. 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心理特点 ❖ (1)直观性 ❖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
段”,认识几何图形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做 一做、拼一拼、搭一搭、画一画等活动),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往往偏重 于对象的直观性较强的属性特征,对那些不 太明显的属性特征和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的 理解比较困难。
10
11
古代埃及的数学
吉萨金字塔(公元前2600年)(刚果,1978)
12
13
(2)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汉像砖伏羲女娲执规矩图
14
















15
中国考古文物上的几何图案
16
❖ 测量几何量必须有一个单位,即“量具”。 最早的量具是很粗糙的,那时候最简单、最 方便的量具莫过于人体的某一部分。
❖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不是严格按照知识 的逻辑顺序呈现,而以图形的认识为主线, 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按图形内容的 逻辑关系来构建内容体系。
❖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 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而不是 “公理定义—定理性质—例题—习题”的结 构形式。
21
❖ 1.“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 “图形的认识”的编排顺序是:感知立体图
❖ 第二学段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 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19
❖ 事实上,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经 历了从偏重求积计算发展到增加图形的概念 和性质、从偏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视空间观 念的培养的变化过程。
20
(三)“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 容的编排特点
养作了如下描述: ❖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
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 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43
❖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空间观念主要包含如下 基本成分。
❖ (1)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 ❖ (2)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 ❖ (3)图形的建构与探索能力 ❖ (4)对图形的运动与变换的欣赏 ❖ (5)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
《几何原本》前 6 卷。 • 首先引进「几何」一词。
9
❖ 在人们获得了直线、圆等形的概念以后,而 进一步利用笔直的木棍作出直线,利用树杈 作出圆形的时候,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 些图形的性质。
❖ 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圆、正方形的房屋 地基(图8-),并在出土的陶器碎片上发现 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图8-)。
40
❖ 3.水平2:分析
❖ 学生开始分析图形的组成要素,能借助观察、测 量、画图和建模等手段经验地建立图形的性质特 征,并依据性质特征识别图形,但不能解释图形 的某些性质之间的关联,也不能识别不同类图形 之间的关系。例如,无论三角形在形状上有多大 的差异,学生都通过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特征性质, 准确地识别各种形态的三角形,但是没有构建边 和角的联系,即不能理解三角形内角越大,对应 边越长的性质。
❖ 而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既包括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圆锥等三维几何体的特征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二维平面图形圆的认识。
23
❖ 教学内容的呈现大都采用直观几何、实验几 何的方式,设置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和日常经验,
❖ 使学生获得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 观经验,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24
❖ 2.“测量”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 ❖ “测量”的教学内容不是单纯的图形面积和体积
的计算,而是强调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 生在参与测量的过程中,自己选择测量的工具和 测量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技 能。
25
❖ 3.“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 ❖ “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突出了与生活的联
❖ 即视角辨认层次、 ❖ 分析层次或描述层次、 ❖ 非形式的演绎层次、 ❖ 形式演绎层次 ❖ 以及严密性层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36
37
❖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小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 应在范·希尔夫妇所说的五个水平上再增加一 个新的水平——水平0(前认知)。
38
❖ 介绍小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 ❖ 1.水平0:前认知 ❖ 学生能通过整体轮廓辨认图形,但因感觉
5
❖ 几何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希腊语

,由“
(土
地)和“
(测量)两个词
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即测地术。后来拉
丁语化为“geometria”。
❖ 英语「geometry」几何
❖ 「geo」代表的是土地,
❖ 「metrein」指的是測量。
6
❖ 中文中的“几何”一词,最早是在明代利玛 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时,由徐光启 所创。
❖ 另一方面,当日常用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时,会 影响准确科学的几何概念的形成,从而干扰正确 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如学生容易受到日常用语 “角是尖的”这一概念的干扰,对于平角和周角 的认识产生困难,并且学生在实物中往往指着顶 点说”角”,影响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 成的图形”这一角的概念的形成。
48
形—辨认平面图形—角和直角—长方形、正 方形的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线段、射线 和直线—角—相交和平行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三角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圆—圆 柱和圆锥。
22
❖ 一年级设置了认识三维立体图形(如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学内容;
❖ 二至四年级编排了认识二维平面图形(角、 线段、直线、射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四边形)的教学内容;
7
利瑪竇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 1610)
• 意大利傳教士 • 1606 年與徐光啟合
作翻譯《幾何原本》 前 6 卷。
8
徐光啟
❖ 徐光启(1562 ? 1633) • 嘉靖 41 年 ? 崇祯 6 年 • 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徐
家汇人。 • 1606 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
27
❖ 1.创设问题情景,展现知识的发现过程
❖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实际 问题和知识背景,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 考问题,经过学生观察、实验、比较,作出猜 想,为“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形成奠定感性基 础。以“角”这一概念的教学为例,首先设置 摸纸片的活动,“布袋里有五个硬纸片(图8),你能从布袋里把某个硬纸片摸出来吗?” 通过摸纸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角的形状特征。
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 实际背景去理解知识; ❖ 对称 (李彬课件)
32
❖ 2.生产实践背景 ❖ 结合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去教学,探索知识
发生、发展的背景,使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 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应求六个面的 面积,计算粉刷游泳池需要求四周和底面的 五个面的面积,
49
❖ (4)标准性 ❖ 虽然标准图形有利于小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特
征,但是标准图形的呆板、单一,会在学生头 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忽视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混淆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因 此,在教学中,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要结合运 用,使用标准图形,唤起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 验,促进学生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
41
❖ 4.水平3:非形式化演绎 ❖ 学生能形成抽象的定义,开始注意图形与图形
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出非形式化的推论, 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内在属性和其包含关系,因 而能分层次地将图形进行分类,并使用公式与 定义对这些类别进行非形式化的论证。
42
第二节 图形与几何概念与技能教学
❖ 一、图形的认识 ❖ (一)空间观念的理解 ❖ 1. 空间观念的基本成分 ❖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