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1、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3、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4、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
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贾平凹的文学背景。
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探讨其象征意义。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白杨礼赞》的作者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2 课文分析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如坚韧、生命力旺盛等。
探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如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
2.3 写作手法解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简介作者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道德观念。
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创作一篇关于自然或人物的短文。
互相评改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
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白杨礼赞》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白杨礼赞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白杨礼赞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白杨礼赞所属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中教案时长:2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理解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白杨树的特点和价值。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了解白杨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白杨礼赞》。
2. 导入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白杨树在你们生活中出现过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展示与讨论(20分钟)1.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外貌特点。
2. 分组合作讨论:请学生分为小组,围绕白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展开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请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
(三)文本阅读与理解(40分钟)1. 学生阅读《白杨礼赞》课文,理解课文中对白杨树的描述和赞美。
2. 分组撰写读后感:请学生按小组为单位撰写读后感,包括对诗中美景的描绘、感受和思考等。
3. 小组展示与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读后感的展示,并与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激发情感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观看与白杨树相关的文化作品,如电影、纪录片等。
2. 讨论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价值,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珍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了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预习课文。
1.至少读两遍课文。
2.查词典,做下列作业题。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姗姗( ) 怅然( ) 惴惴不安( ) 谆谆告诫( )甘霖( ) 祈盼( ) 袅袅婷婷( ) 熠熠夺目( )B.解释下列各词语。
希冀枕戈待旦南辕北辙瞻前顾后温馨相濡以沫荣辱不惊踌躇二、学习新课。
1.检查作业。
2.以幸福为话题导入新课。
什么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吗?考试成绩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关怀,听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幸福;与同学尽情地玩了一场,那是幸福;看了好风景,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那是幸福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么说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说的是她对幸福的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读一读,看我们能不能认同她的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老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
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大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
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大节。
四、讨论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节,提出以下问题:A.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作家说,这个词的后面总是跟着不好的东西,所以有淡淡的贬义,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感悟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特点。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3. 分析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品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拓展作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白杨树的画。
3. 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抽学生回答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到写作中的能力。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
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
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
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象征的定义。
投影: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其中一具体事物来表现其中一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其中一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其中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三篇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三篇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抒发了对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想教给学生一种读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提示,快速默读,告诉老师你读取到哪些信息。
单元文体、散文分类、文章内容、作用、学习的方法等。
二、解题从题目你能读取到哪些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
三、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
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白杨,硬朗高大、树干笔直,是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植物,也是寿命最长的树种之一。
大自然赋予了白杨许多优秀品质,如坚韧、勇毅、耐寒、旺盛生长等,因此,白杨也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本教案将以白杨为主题,通过课堂活动、视频观摩、文献阅读等形式,带领学生认识白杨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意识和行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的生态特点,认识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白杨文化内涵,掌握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实际白杨,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深入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4.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5. 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
2.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了解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
4.植物观察实践活动。
5.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白杨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以问题引导:“在你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里有没有白杨?它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使用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白杨的生态特点,让学生了解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
3.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刚”、“廉”、“直”、“坚”的品质一直被人们赞美和崇德,尤其是其不畏严寒、繁茂苍劲的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
使用图片和小视频让学生感受白杨的美。
4.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介绍白杨的栽培技巧和维护方法。
5.植物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生长的白杨,借此机会让同学们了解白杨的生长情况,进一步认识植物文化内涵。
6.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自行阅读文献、展开讨论,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白杨礼赞》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寓意。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寓意。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3.2 教学手段PPT课件展示,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文学作品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白杨礼赞》的作者及背景(5分钟)。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内容(10分钟)。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寓意(15分钟)。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0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
4.2 时间安排课时:1课时(40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并写下自己对作品的感悟。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课后作业: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感悟深度等。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白杨树的作品,如《白杨树下的婚礼》等,以拓宽视野。
介绍《白杨礼赞》的作者其他著名作品,如《草原》、《tomcat》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身边的白杨树,了解其生长特点和生活环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环境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白杨礼赞》。
(2)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3)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精神。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环境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与课文相关的白杨树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白杨树相关的资料,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白杨礼赞》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感。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作者要赞美白杨树?(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全班共同背诵课文,培养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2)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小作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特点。
2. 拓展作业:(1)搜集更多关于白杨树的信息,了解白杨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白杨树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
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制定教案其实也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哦,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要赞美白杨,而且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名师教案
1.学情分析
(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
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
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问题探究
①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思路解析:先把握标题中的“礼赞”含义,“礼”是敬礼、致敬。
“赞”是赞美,“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结合这一点,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屡次表达这种带有敬意的赞美?敬是为什么?白杨树又有哪些值得赞美之处?
答案示例:
文章题目是白杨礼赞,就是对白杨树致以带有敬意的赞美,赞美的是白杨树的“不平凡”,正是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所以作者才对它“礼赞”。
首先,作者赞美的是白杨树的外形——力争上游。
其次,作者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内涵——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最后,作者赞美白杨树所象征的人——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
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
高原景象:雄壮、伟大,同时也非常单调;
好处:这是烘托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③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
对比。
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易生长的,赞美白杨就是在赞美广大北方农民,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④什么是象征?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示例:
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和比喻的异同:
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异: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比喻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而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
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⑤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A.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
“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
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B.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C.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
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E.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
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品析:运用对比、比喻,写出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更美。
这是一种坚强挺拔的美,是力量的美,是正直的美,是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意志的美。
(4)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5)课时作业
1.完成练习册《白杨礼赞》全部内容。
2.列举你读过的其他使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并谈谈象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