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佚名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

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密州,今山东诸诚。

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

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

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

④为报,请告知。

一说为了酬报。

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

⑤孙郎,即孙权。

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尚,更加。

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

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

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⑧会,会当,将要。

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

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

《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

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本人也颇自豪。

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聊:姑且,暂且。

3、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4、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5、会:定将。

6、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
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照翻译及原文(最新4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照翻译及原文(最新4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照翻译及原文〔最新4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彫通:雕〕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局部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另解释为:天弓〕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另解释为:天弓)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doc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doc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各位好友,你们还记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千古名篇吗?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

古诗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字词解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江城子 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 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场面美、情感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通过诵读和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词的场面美、情感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和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精忠报国》导入
在一曲荡气回肠的《精忠报国》中,我们一起走近今天课堂上的男主角,请根据提示猜猜他是谁?(大屏展示竞猜信息)
二、作者简介(大屏展示相关资料)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作者信息,并将红色字体的信息做笔记。

2.这位诗词、散文、书法的集大成者对我们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密州出猎》他自己是这
样评价的-------(大屏展示)
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壮观”在哪里?
三、初读壮词
1.字正腔圆读诗词,咬准字音。

2.有板有眼读诗词,划准节奏。

3.有声有色读诗词,把握内容和情感。

(1)结合书下注释和助读小贴士,疏通诗句,理解诗词大意。

(2)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下阕则抒发了什么?
四、品读壮词
自由朗读全词,结合刚才的收获你能说说这首词“壮观”在哪里么?
1.再现壮观的场面
(1)划出上阕中具体描写出猎场面的句子。

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描写出出猎的场面。

(大屏展示助学小贴士)
(2)学生书写场面描写,大屏展示。

2.感受豪壮的情怀
(1)在词的下阕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2)在整首词中找出委婉含蓄传情的句子,体会它们分别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大屏展示知识小贴士)
自由诵读相关的词句
(3)体会虚实结合手法传情的妙处: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壮观的出猎场面,词的下阕则写的是请战杀敌,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3.体会豪放的意境
(1)结合诗词内容,说说豪放词派的风格特点。

(2)比读柳永《蝶恋花》体会豪放词派的风格。

五、赛读壮词
1.归纳这首词“壮观”在哪里?
2.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悦读展示。

六、当堂巩固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说说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和本词有什么共同点?
七、布置作业
分别搜集几首婉约词和豪放词进行比读鉴赏。

八、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