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及其《乾隆皇帝》
二月河小说的雅与俗
二月河小说的雅与俗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
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
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小说;雅俗;二月河1985年,《康熙大帝》第一卷出版,轰动文坛,二月河这个名字开始引起文坛的注意。
之后,《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连同《康熙大帝》三部历史小说,洋洋五百万字所构成的“落霞系列”长篇小说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被列入“二十世纪亚洲最受读者欢迎的一百部优秀文学作品”排行榜,荣获“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博览会——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
直到现在,“落霞系列”小说依然深受读者喜爱。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在当下这样一个网络影视音像制品大行其道的时代能够受到如此欢迎,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现象。
当然,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落霞系列”小说为什么能受到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一致欢迎?一毫无疑问,“落霞系列”小说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其通俗的气质不无关系。
小说从其起源来看,似乎和阳春白雪无关,而是引车卖浆者流茶余饭后感慨人生的余绪。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以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①就中国来说,也是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用鲁迅的话讲,小说才被“抬进了文苑”。
虽然中国传统小说和雅致无关,但并不影响文人雅士喜爱它。
元明清三代查禁小说,可是“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浒传》《金瓶梅》以为把玩”②。
二月河对小说天生的通俗性质是有着深切认知的,对于当下小说日益雅化、文人化的倾向,他显然持反对意见。
二月河走了,真正可惜的是那部《乾隆王朝》!
⼆⽉河⾛了,真正可惜的是那部《乾隆王朝》!⽂/看笑了刚听说,⼆⽉河去世了!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算是初中⽂化,很难评价⼆⽉河艺术⽔平的⾼低!我不知道⼈们到底看没看过⼩说,还是仅仅看了电视剧!如果看了⼩说,欣赏与否和个⼈喜好,各有不同。
有⼈说,⼆⽉河在替统治阶级张⽬。
⼆⽉河在替统治阶级张⽬吗?再给皇帝洗⽩吗?甚⾄有⼈扯到民族⽭盾上去!你们到底在看什么啊?⼆⽉河的⼩说是什么?是佛道。
王朝的兴衰,历史的宿命!⽤最简单的⽅式看看他笔下的这三个皇帝!康熙,幼年即位,平三番、收台湾、⼀统江⼭,为⼈⾃命风流,多有⼦嗣!可是呢?这康熙盛世⼀场⼤⽔,国库亏空⽆钱赈灾,皇⼦官僚权贵获利,贫民百姓卖⼉⼥,⼈相⾷观⾳⼟,困苦不堪。
朝堂上,⼉⼦们明争暗⽃,兄弟相残,九龙夺嫡。
逼得康熙对⾃⼰⼉⼦们连连下⼿才勉强有了善终!雍正,为⼈坚毅果敢,阴沉刻薄,不好财⾊,⼀⼼改⾰除弊,创⽴新局!结果呢?改⾰触动了既得利益,为天下读书⼈唾弃,逼得⾃⼰出书《⼤义觉迷录》,⾃揭家丑。
为政局,逼⾃⼰的亲⼉⼦⾃杀,却⼜⽆意间与⾃⼰⼥⼉乱伦,羞愧⾃杀⽽死!乾隆,风流倜傥,⼗全武功,清朝顶峰。
⼜如何?⼟地兼并,闭关锁国,盛极⽽衰。
⼀⽣玩遍⼥⼈,结果灯下⿊⾃⼰的⼉⼦被后宫频频暗害,剩下的⽆以⽴国。
唯有⼤才的福康安偏偏是⾃⼰和棠⼉偷情所⽣,天道轮回!康熙谈家国,驭国⽽不能治家。
雍正说克⼰,却偏偏败在财⾊之上,⽽且是最惨烈的乱伦⽽死!乾隆讲巅峰,但也预⽰了清朝灭亡的先兆!我看⼆⽉河笔下的三位皇帝,只有三个字:惨!惨!惨!⽽你们居然能看出来,⼆⽉河是替清朝皇帝洗⽩的⽆耻⽂⼈!何其可悲!何其可叹!⽬前最普遍的说法,⼆⽉河三部曲⾥最好的是康熙,我不认同!康熙连陈廷敬都没有描述,据说是⼆⽉河当时⼿上没看到相关资料的原因。
因为是出⼭之作,⽂笔上与后⾯作品⽐粗糙的多,只要认真读过⼏遍是⾮常容易看出来的!在这种仓促青涩的条件下,康熙怎么可能是⼆⽉河最好的作品呢?不可能的!之所以康熙和雍正有更⾼的评价,是因为⼈们主要还是看电视剧!⼀⽅⾯这两部距离原著较为接近,⽽在改编电视剧时将⼀些负⾯因素删除得较多。
二月河谈腐败
明朝兵力四百万为何打不过清军十二万?2015年10月30日来源:人民网作者:张嘉核心提示:“满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兵力,吴三桂在山海关的驻军是三万五千人,合在一起就是十二万人。
汉族的兵力是多少呢,李自成的铁骑部队有一百多万,加起来汉族的武装力量在四百万人以上。
可是十二万人打四百万人,却如入无人之境。
为什么?因为你腐败了,四百万人也就是一堆臭肉,不腐败,十二万人也能变成一把剁肉的刀。
崇祯皇帝最后是什么样子呢?只能跑到景山自杀了。
”崇祯皇帝景山自杀资料图对腐败的直言,让二月河的“反腐专家”名号近来甚于“历史小说作家”,更因去年被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而“名声大震”。
近日,二月河的首本反腐文集《二月河说反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月河说自己不是反腐专家,也不是社会活动家,“准确定位是多少懂点历史的作家”。
“好好读书,好好看报,好好过日子”是作家二月河对官员的“寄语”,他也以此来要求自己。
由于眼疾,70岁高龄的二月河现在看书数量明显减少,但是他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几份报纸,还要听广播,和朋友聊天,以了解国内外时事。
在二月河看来,作家应该是有思想的人,除了教育自己,还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别人,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也可以说就是关心人,使读者和作家心心相印。
而如果作家不关心时事,你写出的作品是什么样?我无法想象。
”对腐败的直言,让二月河的“反腐专家”名号近来甚于“历史小说作家”,更因去年被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而“名声大震”。
近日,二月河的首本反腐文集《二月河说反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二月河说自己不是反腐专家,也不是社会活动家,“准确定位是多少懂点历史的作家”。
二月河说自己谈反腐是出于对腐败问题的忧患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腐败病是社会性的,人人有份,概莫能外。
说防范不力,说无良医良方良药,那么我们就等死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好好过日子,不要出去乱搞女人,不要为非作歹,不要去欺负人,但是很多非常聪明、非常了得的人,就是不懂这五个字。
二月河乾隆皇帝读后感中学生
二月河乾隆皇帝读后感中学生《乾隆皇帝》这本书我一-看了好多遍了,但我还没有写过读后感,所以我将自己的感触写了下来。
这本书以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奏对为主,后宫之事为辅,其中还加了各大臣之间的事和打仗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福康安和颗琰。
福康安生性就一副公子气质,行动谈吐都像一位雍容华贵的贵族。
我很喜欢他这份气质。
他还是个将军,征金川,打台湾、剿匪,他无所不能,到后来还封了个郡王,明事理却又有些骄纵。
顺琰就是嘉庆皇帝,他外柔内刚,毫不怯色,他第一- 次出去历练时遇到许多事,困难重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在困难之中发现洋人收儿童为仆,所以将人抓获,上折告状。
这本书的主角乾隆,十分有趣,不仅要随时防止臣子贪污,还要褒奖有功臣子,有时他也进攻给太后说笑话儿。
乾隆的太监共有十三个,他们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不)字的意思,后面则是孔子告诫人们的应做的事,应有的品格。
纪昀诗歌诙谐多趣的臣子,字晓岚,人称天下第一才子会拟文、会咏诗,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在乾隆万年被流放,后来又让他回来继续办事。
书中的刘统勋勤勉办事,其子刘墉也十分卖力,绰号刘罗锅子,也让人捧腹大笑。
其中有一故事我很喜欢,纪昀后来在酒桌上还解释过,就是有一次纪昀在与其他臣子编修《四库全书》,天儿太热,.纪昀打了赤膊,偏偏此时皇上来了,他钻到桌下,探出头来问他: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正坐在对面,他只好磕头谢罪。
乾隆问他:老头子为何意?他将老头子分为老、头、子三个来解释,巧妙化解尴尬,真可谓随机应变。
《乾隆皇帝》中的打仗部分我也很喜爱,庆复、张广泗打了败仗,金川军队一蹶不振,而傅恒一举拿下后,其子福康安也在后来平了叛乱,可见金川必为清朝所辖。
而征缅甸、定台湾也是两大战役,东、南、西、北都有战役都能平定,乾隆时期一副安定景象。
其实也隐瞒着危机,盛极而衰,太平世界之后便是战乱、灭国。
人心惶惶、天下大乱又如何能摆平,所以乾隆要掩饰太平,让太平盛世再持久一-些,才能防止大清灭亡的到来。
读《乾隆皇帝》有感优秀作文
读《乾隆皇帝》有感优秀作文读《乾隆皇帝》有感优秀作文算不出来了历经了多少个星期,终于,将二月河13本皇帝系列读完了。
多么浩大的工程啊,书架上那么一摆,喝,这长,内心居然有骄傲和自豪感。
书读完了,照例是要写些读后感的。
只不过《乾隆皇帝》这本书因6部之长,已经让我没的什么中心思想可说了。
感觉整个作品在宫闱方面花了不少的笔墨,无论是孝贤皇后的德仁宽厚方面还是那拉氏皇后的妒心以及乱宫闱方面,从头到尾,就女人、太监这些内容就充满了很多。
孝贤、那拉氏,棠儿,魏佳氏,二十四福晋,乾隆的女人和风流故事说了不少。
与《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不同的地方是,就嘉庆一代,没有争帝位发生的故事,当然,书中提到的原因是阿哥大多夭折,作者甚至也将夭折暗示为人为,也还是将手伸进深宫而不再做细究。
当然,本书在臣子方面也做有相当篇幅,纳亲、阿桂、傅恒、刘统勋、李侍尧、纪昀、刘墉、海兰察、兆惠、和绅、于敏中、福康安等等这些臣子还有弘昼这个装糊涂的聪明王爷,从出现到消逝,贯串了乾隆时代的兴衰。
全书在刻画乾隆的心思细腻,谋略和远见方面花费了不少笔墨,在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方面也做了不少说明,但是在标准的蛇尾部分,却将乾隆写成不放权,很糊涂的老人。
于是在这个标准蛇尾的尾巴尖上,写到这样一段经典,阿桂、刘墉、纪昀,趁和绅当班的时间,借故去求字,开了一个三分钟的短会,内容仅仅是劝乾隆放权,死谏,车轮战。
多年的合作以及和绅的存在,使得他们三人之间保持了最根本的坦诚以及信任,使得他们在对和绅问题上虽然都是不语的,但是内心是不约而同的。
当然,本文其实也打下不少伏笔,比方年迈的乾隆突然问太子,你是不是要杀和绅?不过就全书来说,《乾隆皇帝》的杜撰成分更浓厚一些,关于福康安的由来,那拉氏的乱宫闱,等等等等,或许都是些传说吧,让作者将风格改变的更像野史。
失望。
于是终于明白为什么目前还没有根据二月河的《乾隆皇帝》改变的`电视剧了,就《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来说,乾隆的朝代或许精彩,但是留下最多的,永远是野史。
试析《乾隆皇帝》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
住 了读 者 的这种 欲望 ,在 作 品 中展 现 了众 多 “ 王子 与灰 姑娘 ” 的故
作 为 一 名 女 性读 者 ,在 阅读 二 月 河 先 生 的作 品 《 隆 皇 帝 》 乾 时 ,笔 者本 能地 十分 关注 作 品中形 形色 色 的女性 形象 。仔 细 品味二
一
篇纪 念母 亲 的文章 《 亲墓 道前 的沉 吟 》 ,里 面谈 到母 亲是一 位 母
门研 究 这 部 书 中众 多 的 女性 形 象 。 二 月河 曾坦 言 , 自己不 会 写 女 性情 刚烈 的女性 。每 忆起母 亲 ,她 常常 没有 握针 ,而是 擦枪 。在 文 人 ,不 会写 爱情 ,但 细 心的读 者也 许不 难 发现 ,其 实 ,这部 书 中塑 章 中二 月河 还详 细描 述 了母 亲 的勇敢 、坚毅 、聪 明和那 种 大漠孤 雁 造 的女 性形 象非 常 的多姿 多彩 ,可 以看 出作 家 下 了很 大 的功夫 来 塑 式 的苍 凉雄 浑气 质 。二月 河对母 亲有 深 深 的敬仰 之情 ,这种 敬仰 之
“ 王子 与 灰 姑 娘 ” 的故 事 模 式 是 广大 读 者 喜 闻 乐见 的形 式 ,
这种被 大 众传 唱千 年 的形式 ,很 容易 进入 到读 者 的审美 视野 之 中 ,
被 读者 悦 纳 。这也 是 《 隆皇帝 》这 部书 被读 者广 泛喜 爱 的原 因之 族 性 ,阶级 性 和母性 ,是 整个 中华 民族 生存 观念 的 源头 ,也是 人类 乾
中 图分 类号 :1 0 6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号 :1 0 — 2 X2 0 )1- 0 0 0 6 0 6 (0 9一 0 6 — 1 0 6 -
论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
论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发布时间:2022-12-12T09:03:31.89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1期作者:方聪聪[导读] 世纪之交,当代作家二月河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帝王系列小说轰动文坛,随后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幕,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二月河现象”。
平原县教育和体育局山东德州253100摘要:世纪之交,当代作家二月河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帝王系列小说轰动文坛,随后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幕,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二月河现象”。
本文首先从作者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入手,对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进行定位,指出二月河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具备真实水准的历史小说,二月河小说带给读者和观众诸多启示,他在小说中探讨了腐败的根源,显示出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
其次,本文将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艺术形象入手,分析三位皇帝的人物特征,康熙既是一位圣明的帝王,又是一位谋略家,同时也敢于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雍正推行新政阻力重重,内心世界极为孤独,但是孤独中透着一股坚韧;乾隆皇帝的性格仁爱与威严相互矛盾又和谐统一。
本文将通过对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文本价值和意义作一深入探讨,力图对其作品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
关键词:帝王系列小说当代意识传统文化通俗化第1章前言世纪之交,当代作家二月河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帝王系列小说轰动文坛,随后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荧幕,在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二月河现象”。
本文首先从作者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入手,对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进行定位,指出二月河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具备真实水准的历史小说,二月河从尘封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寻回了帝王文化的本质。
二月河小说不但批判了封建官场的种种丑恶现象,而且揭示了封建官场和权谋文化的关系。
二月河小说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二月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情结。
第2章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二月河,原名凌解放。
清史视野下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中的“大臣奴才化”现象考察
清史视野下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中的“大臣奴才化”现象考察作者:林晨张睿颖来源:《关东学刊》2021年第01期[摘要]二月河在“帝王系列”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威名醒目的将相疆臣形象,他们活跃于储位争夺、军事决策、政治改革等诸多环节,同时,二月河却屡屡赋予他们另一个醒目的身份:皇上或皇子的奴才。
这个现象与史实颇有出入,更多的是来自作者的夸张和渲染。
结合清史史料和现有历史研究成果考察二月河的小说文本,可见二月河以“大臣奴才化”的笔法构想康雍乾三代的君臣关系,使权力的争夺、皇权的巩固与扩张显得更为合理正当,亦从侧面推高了帝王的形象。
此种书写姿态,迥异于新文学的历史小说传统,也不见于古典文学甚至传统通俗文艺的清史书写,二月河在一些方面弃新文学传统而去,其实却亦未回到古典文学的流脉,而是创造了一个他想象并为之神往的“过去”。
[关键词]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大臣奴才化”现象[作者简介]林晨(1977-),男,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071);张睿颖(1997-),女,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二月河(1945-2018)耗时十余年创作的十三卷五百余万字的“帝王系列”小说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包括《康熙大帝》(共四卷)、《雍正皇帝》(共三卷)及《乾隆皇帝》(共六卷)。
版本较多,但每个版本都没有“再版说明”。
本文依据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1985-1999)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三位帝王的政治生活为中心,勾连了多起重大历史事件,是新时期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重要作品。
1990年代中期后,二月河声名渐起,先后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和湖北省畅销图书奖,1999年获“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
同年,随着《雍正皇帝》(1991-1994)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在央视一套热播,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掀起一波“二月河热”。
论二月河《乾隆皇帝》中乾隆朝统治之得失
论二月河《乾隆皇帝》中乾隆朝统治之得失作者:孟庆泽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13期【提要】乾隆皇帝作为“康乾盛世”全盛局面的缔造者,历来备受关注。
在文学作品中乾隆皇帝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二月河小说《乾隆皇帝》中乾隆朝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寻找清朝从兴盛到衰落的真正原因,并比较小说中乾隆皇帝与现实人物存在哪些相似与不同,并对书中乾隆皇帝的统治方式以及在他的统治下清朝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同时与当时世界形势作对比,以探寻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二月河乾隆朝统治得失探究作为一部系列历史小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可谓是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月河在描写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皇帝的同时,加入了一些戏剧性元素,使小说中的乾隆帝看上去更加生动。
在《乾隆皇帝》一书中,二月河浓笔重墨描写了乾隆皇帝统治时的文治武功,其中穿插了一些乾隆皇帝的风闻趣事,使小说在慷慨激昂的主基调中,又不失儿女情长风趣横生。
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为皇帝乾隆为清王朝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在历史上,乾隆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乾隆皇帝的统治的阶段性特征六十年的统治,乾隆皇帝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康乾盛世”的巅峰时期。
学界一般将乾隆皇帝的统治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统治前期为乾隆元年到乾隆十三年。
由于雍正皇帝在位时实行严刑峻法,使国家的政治气氛变得十分紧张。
为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刚登基的乾隆皇帝并没有继续实行父亲的统治方针,而是以宽和仁慈的方式来对待群臣百姓。
国家政局平稳,乾隆朝就这样平稳渡过了十三年,国家迅速发展,为之后的全盛局面做好了铺垫。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
在《乾隆皇帝》一书中,二月河以悬疑的手法,说孝贤皇后是因为看见后宫妃嫔与太监私通受惊而死。
当然这毕竟是小说,不能当作真实史料来看待。
但是,这场变故使乾隆皇帝性情大变,他的统治风格由宽转严。
自此,乾隆皇帝的统治进入了中期阶段。
乾隆十四年到四十五年的高压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当时官场上的腐败之风,通过实行“乾纲独断”,他又将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
二月河:留下历史小说,功过由人评说
二月河:留下历史小说,功过由人评说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2期2018年12月15日,对于二月河的众多读者而言,是黑暗的一天,二月河当天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
当面对二月河生命永远定格于“73岁”这个数字时,很多人都感叹:“走得太早了!”“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快乐!”二月河走了,但他独创的历史小说写作范本,却长久留世;他书写的文坛神话,至今无人复制。
从北京“回家”,同学们在等他二月河是个奇才,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长期生活在河南南阳。
1978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南阳市委宣传部工作,此后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因其500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所熟知。
1997年,香港列出近代中国百名作家时,二月河名列其中。
2000年,美国华人读者把二月河列为“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
”“告别仪式暂定于12月19日上午九时举行。
”二月河司机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二月河是因突发心力衰竭而入北京301医院抢救,但终未能逃过死神。
12月15日下午,护送二月河遗体的救护车到达南阳市殡仪馆,那里已设置了灵堂,摆满了花圈,好友、读者、同学都在等着二月河“回家”。
据《大河报》报道,二月河的高中同学们赶来悼念,他的同学刁书林说,他们从二月河女儿那里得知二月河留下的遗言:“不要惊动太多人,身边亲人们知道就行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李佩甫说,听闻二月河去世,大家很悲痛,这是河南文坛、中国文坛的损失。
河南作协已发唁电,并送了花圈。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宇说,关于二月河的记忆都是亲切的,“初见他时,大声说笑,大杯喝酒,大块吃肉。
”二月河曾撰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叫二月河?”他说,除了书的内容与姓名的协调原因之外,从根本原因上讲,是因为他爱黄河。
“所以在回答这一问时,我往往要加上一句‘二月河特指黄河’”。
他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死后愿入黄河,“我从小就在黄河边上长大,我就是黄河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有这样的情怀不奇怪吧。
二月河 初中语文课文
二月河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被广泛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以下是关于二月河的一篇初中语文课文原文及阅读理解。
课文原文:《落花生》作者:二月河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答: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二月河。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和家人一起在后园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以及通过花生的特点来教育子女要做有用的人。
表达了作者希望子女们能够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心却有实际的价值和用处。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和赞美。
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答:文章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二月河历史叙事的方式
论二月河历史叙事的方式二月河是一位学者化的作家。
他长期生活在民间,以民间的思维方式形成的史学和文学观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积累,使得他能够调动和运用正史、野史、文学、地方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密切融合。
他的清帝系列小说在历史叙事中把握着合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合乎历史常态又超越历史常态、主流表达与众生表达相结合的原则和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形象塑造,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当代的文学历史叙事创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历史叙事方式二月河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为代表的清帝系列小说,一改当代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面貌,根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以民间的思维方式,融文学的载道与娱乐属性于一体,完成了自己的历史叙事,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价值。
一、合史与出史应该说,二月河的历史叙事是一种正史叙事,这是与他的历史观直接关联的。
二月河从小喜好历史,对历史总有一种探究的冲动,这与其家庭的影响和教育有关系。
二月河父母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他们艰苦曲折的斗争经历是中国革命史的体现。
尤其是母亲,在挺进伏牛山时是少有的女公安局长。
在二月河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有着大漠孤雁式的苍凉雄浑气质’的人”,“我是把她当英雄那样崇拜的”。
①所以,二月河还有一种英雄情结,而英雄皆湮没在历史之中,他需要从逝去的历史中寻觅和发掘英雄。
因此,他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二十四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还有这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这个《藏书》、《续藏书》,像这一类的书读得比较多,历史资料这方面的书比较多。
”②由此,他对历史形成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他一方面叹服于千古一帝康熙的纵横捭阖,攘外平内,钦佩雍正的勤政严明,励精图治,赞叹乾隆的潇洒风流,繁荣气象;另一方面也扼腕于晚清的颓败衰落。
他需要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表达出来,文学毫无疑问是最形象、最生动、最丰富的一种形式。
《乾隆皇帝》的评书评价
《乾隆皇帝》的评书评价大学时,有一个好哥们对二月河的皇帝系列推崇备至,让我很是好奇。
原来我也看过根据二月河原著改编的《康熙大帝》,陈道明的老成、干练的精彩演绎了那个早熟、敏感、狠辣的角色,另外对熙朝名臣明珠、周培公等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记得在中学的时候也看过几集《雍正王朝》,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我突然发现雍正才是我们最应该尊重的一个满清皇帝,对于“康乾盛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康熙皇帝晚年的倦政造成的吏治腐败和国库空虚在雍正时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他提出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很有魄力和具有改革精神的,他个人的生活作风和工作态度,也让我们瞠目结舌,哪里像一个皇帝,俨然一个苦行僧!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一生要以“圣祖”为榜样,实行“以宽为政”,但是最终却使得清王朝由盛而衰。
看来制度的力量和改革的实施还是必须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看完这部六卷本的《乾隆皇帝》,的确考验了我的耐心,二月河在这部书写出了比前两部更深刻的思想性,但是故事性实在不具备太多的吸引力。
对宫闱生活和斗争的描写占了很大的篇幅,对“一枝花”缉捕和“金川之战”着墨也很多,但是故事缺乏跌宕起伏的过程,虎头蛇尾的结局也不够理想,其中对于乾隆个人能力不足的掩饰和对其判断能力的高估也让人反感,还动不动就是大臣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感叹“奴才万不能及","天威难料”(最多的竟是纪晓岚),有些过了。
但乾隆的勤政和对大局的控制能力还是让人佩服的,早年也重用了像傅恒、阿桂、勒敏、李侍尧等一批才俊,另外平定新疆阿穆尔萨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和类似于“改土归流”的治理意义很重大,历史学家对清朝的评价最大贡献就是奠定了现在中国广大的版图,乾隆的功劳应该最多。
在书中乾隆“中庸之道”的思想很强烈,这也是他学“圣祖”不学“皇考”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他失败之处正在此处,中国人“浑水摸鱼”的思想也是很强烈的,乾隆治下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最后吏治的腐败,历史第一贪官的出现时最好的解释。
从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看90年代文学场
作者: 范阳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108-11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三部曲;二月河;90年代;文学场;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康熙大帝》;《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摘要: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后随父母迁至河南南阳。
高中毕业后入伍,1978年转业至南阳市委,任宣传部干事,40岁开始创作小说。
他的“落霞三部曲”出版时间为:《康熙大帝》1985--1989,《雍正皇帝》1991--1994,《乾隆皇
帝》1994—1999。
据报道称都曾“多次再版,”①并且多次获奖,如《康熙大帝》(四卷本)获河南省首届文艺成果奖、河南改革十年优秀图书一等奖;《雍正皇帝》获全国“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并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乾隆皇帝》(六卷本)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
浅析《乾隆皇帝》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
浅析《乾隆皇帝》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
李向珂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9(0)30
【摘要】《乾隆皇帝》是二月河先生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最大的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二月河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
总结一下,他至少用了四种手法:按照《红楼梦》中塑造女性形象的范式来塑造女性形象;按照传奇的方式来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用狂欢化的手法来塑造女性形象;用道家的思想来塑造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页数】1页(P282-282)
【关键词】二月河;《乾隆皇帝》;女性形象;塑造手法
【作者】李向珂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勇敢的心活的灵魂——论曹禺剧作中四典型女性形象及作者对女性形象塑造偏爱原因之浅析 [J], 马丹
2.学名家手法塑丰满形象——浅析《故乡》中少年闰土形象的塑造技巧 [J], 叶乃初
3.关于19世纪重要文学著作中的女性人物塑造——浅析《简·爱》与《德伯家的苔
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J], 胡依瑾
4.试析《乾隆皇帝》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 [J], 李向珂
5.刻画女性群像,烘托悲剧命运--论《祝福》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烘托手法 [J], 李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写历史小说的著名作家有哪些
当代写历史小说的著名作家有哪些
1、二月河,1945年11月3日—2018年12月15日,出生于山西昔阳,二月河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他称为落霞三部曲,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2、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李自成》是“长河式”的小说,从崇祯11年写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厄转到兴盛,复由胜利走向失败这一历史悲剧的发展过程。
3、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4、黄易,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
作品有:《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时空浪族》、《星际浪子》、《寻秦记》、《破碎虚空》、《超级战士》、《大唐双龙传》等。
5、南宫博,1949年由内地移居香港。
曾任 *** 社社长,主持过南天出版社。
50年代初开始写作,以历史小说见长,作品有《汉光武》、《洛神》、《武则天》、《汉宫韵事》、《太平天国》、《李后主》、《蔡文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河及其《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最后一部。
从创作上来讲,作者已从《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前两部的技巧上更进了一层,不仅笔法渐趋老练,创作思想也进一步的成熟,以极其从容之笔塑造了清朝乃至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位杰出帝王。
从创作理念这个层面上,来关照文本,不难发现,作者是以一种悲悯的态度来审视、塑造这位帝王,用悲剧的手法来解读历史,进行历史小说的艺术创作。
首先,文本的标题往往能显现出文本的主题,二月河很明显地在利用题目这个窗口来标明自己的一种创作意图:用它来显示结局,显示人物的命运。
从作者为《乾隆皇帝》这部书的命名上来看,多少已显露出作者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乾隆王朝就像天上的晚霞一样,很美好可是也很短暂,晚霞褪尽就是无边的黑夜。
第一部《风华出露》这个名字还带有许多少年意气。
第二部《夕照空山》的命名中“夕”、“空”二字的使用,其实已显露出作者的创作态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中已有了一些慨叹。
第三部《日落长河》命名的寓意更加明显:乾隆的政治虽然越来越成熟,但也越来越黑暗,不是盛极,而是步步在走下坡路。
第四部《天步艰难》这个名称体现出的是盛世的艰难,历史已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任谁想挽住历史的尾巴,拖住历史的脚步,也是枉自费力。
所以从作者给作品的命名当中,就可以看出:任是乾隆再精明强干,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脚步。
作者越是把乾隆描写得能干,越显出他的悲情意味。
正如在《天步艰难》的三十八回中,乾隆与其弟的一段对话的描写:“……‘天步艰难,我知道,天步艰难也要走下去’……不要紧,还是要走下去的……弘昼没有说话,行宫的铜马在风中叮咚作响,涟漪秋波一浪接一浪拍岸涌来,忘神之间仿佛又觉得湖水动荡,像是湖岸在逆水行而进似的……”这一段中乾隆的要坚持走下去与湖水的逆进的描写,既是说乾隆的生存状态的艰难,又是说整个时代,他也感到了这是一种不可为的事情,但是却又身不由己,而且再加上他的雄心壮志,就为自己和国家选定了一条悲壮的不归路。
这条不归路的艰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结局,也是一种“落霞”般的壮美。
其次,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语言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时的悲剧心态。
这主要体现在不同人物对乾隆的评价上。
张廷玉这个三朝老臣,四十年的太平宰相,在乾隆朝为要入贤良祠一事让乾隆十分不高兴,差点不能圈一个完美的圆。
而从张廷玉这个历尽宦海的人眼中审视乾隆,初登皇帝宝座的乾隆“……不愧是圣祖爷亲手调教,久经朝务的……这些事……被弘历说了个滴水不漏”。
[1]在定了雍正的庙号后,张廷玉“……往日只觉得弘历温和儒雅精明聪慧,此时见着真颜色,才知道是个比之雍正更难伺候的主儿”。
[2] 刘统勋在《天步艰难》第四回中走近乾隆身边,看到“……已经年过不惑的人了,看上去还是那么硕秀……坐立行走,都显得十分精神……刘统勋不禁暗自掂掇,这主儿每日要披阅七万字奏折,还要接见大臣,骑射布库样样不误,吟诗弄赋棋书自娱,亏他怎么打熬这么好的筋骨……”作者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大臣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勤奋能干的封建帝王形象。
而乾隆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精神,也确实给臣子们一个好榜样,清晨很早起床,练功上早朝,晚上批奏折到深夜,的确是一位能干的皇帝。
而他的能干,也使国家的门户闭的更紧,使历史的车轮转的更慢,在整个的《乾隆皇帝》里几乎没有与外国的任何交流的描写。
乾隆之弟弘昼,对其兄是这样评价的:“……私底下,臣弟常把皇上、李世民、朱元璋还有圣祖相比,……皇上处处比他强。
朱元璋洪武之治……不可同日而语。
圣祖……开国不久……,若论滋繁百务兴隆天下熙和,皇上之治已远过圣祖。
……兄弟虽不管事,心里给您叫好儿呢!”[3]这一段话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都可看作是对乾隆的评价。
作为乾隆,他也需要这样的话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而信念越坚定,他离悲剧人生就越近,就离真正的富强越远。
在《夕照空山》第十回中,太后与乾隆提起周口赈灾一事,乾隆表明要狠杀一批贪官。
后宫中人感到:“……他的语气很重,……别看他温文尔雅,而且可亲可近,可要说声杀人,半点也没迟疑过。
”这是后宫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结合作品中对乾隆的工作的描写,也确实如此,他的行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封建帝王。
从上述大臣亲王、后宫人的不同视角,描写了一位极有作为又十分能干的封建皇帝。
而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文事武备,我都尽了最大的力。
有人上请安折本,说如今国运如日中天。
但‘日中而仄’可不警惕?所以,要把‘极盛’的峰尖拔得再高些,一直精进求治,一直到不了这个峰尖。
你想,一旦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无论朝那边迈步,都是下坡道儿啊!”[4]作者从乾隆的口中向读者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这其实已到了峰顶,盛极必衰,而由盛极到衰败的过程因落差之大就更显得悲壮。
作者苦心积虑地写了一位勤奋能干的皇帝,但也精心地铺设了重重伏笔,无一处不在昭示着作者的“落霞”理论:因为有盛极之艳,所以衰落之惨也就让人很为叹惋。
历史的空间中作者的想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找到了新的解读历史的方法,就是用欣赏和批判的双重矛盾,再在矛盾中展现历史人物的必然的悲剧命运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创作理念。
因此,在面对结局时,作者也只能以一种悲剧的心态来关照人物,关照历史。
虽然乾隆富有四海,至高无上,但是因为历史的不可抗拒,所以显出个人的抗争的渺小,而这种抗争也只是给百姓和大臣们一个形式上的交代。
在乾隆朝,并非真的是百姓安宁,四海生平。
虽然百姓的生活状态证明了君主的能力,然而人们的评价又否定了百姓的生活状态。
这种矛盾的存在更加有力的证明了人类在无可预测的命运面前的软弱无助,但同时也会唤起更多的人的抗争。
而当这种抗争失败后,更加显露出抗争与努力的悲情意味。
再次,从作者塑造的乾隆这一人物的精神内核上看,也体现着作者的一种悲情心态。
乾隆的治国,口口声声,无数次强调他要用圣祖的策略“以宽为政”,仁政来治国,然而在作品的阅读中,其实不难发现,他是有些“口是心非”。
《天步艰难》第四回中,乾隆与刘统勋谈诛杀讷亲一事,他说自己以圣祖之法为法,作千古完人,然而即位不到二十年,已经显戮了五六个封疆大吏和一个大学士。
《夕照空山》第十回中,乾隆对其母说:“有拿命案不当回事、渎职亵政的,儿子要很杀一批呢!”众人看他“说声杀人,半点也没迟疑过”。
《风华初露》第四十一回中,有几个犯了事的太监,乾隆改了他们的名字“……就为太监都是贱种……乾隆轻蔑地一笑,所以提个醒,叫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下头八个太监……改名王孝、王悌……高无庸改名高大庸。
”从这几段文字来看,乾隆其实是个不讲“仁”、“宽”的人。
虽然说为了政治的需要,需要树立皇帝的威严。
但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讲,他无疑也是一个悲剧性的政权人物,不施仁政,何来的民心。
更何况在他统治时期,异教“一枝花”犯乱多年,大小事务等等,他也是在风口浪尖上度过了他的政治生涯。
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来,太平盛世危机四伏,官吏也不是各司其职,仍有贪赃枉法之流,这也与乾隆的政治理想相差太远。
从最初的初露锋芒到后来的天步艰难,是乾隆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是国家的悲剧。
因为他的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命运与他个人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那个封建王朝大厦将倾之时,他竭尽心力也无力力挽狂澜,个人的奋斗在历史面前显得那么地无能为力,他一生追求的理想盛世不是越来越近,反而越来越远。
在对待三朝老臣张廷玉的态度上,乾隆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心态。
最初对张是礼遇,不肯放其归山,后来张廷玉要求入贤良祠,惹毛了乾隆,乾隆软禁、监视张,并令其悔过,后来才解除,到最后又怀念张廷玉。
在这个过程中,纪昀、傅恒等人亲眼目睹了乾隆的变化。
虽然是张廷玉一个人,但他是有功之臣,并且是一个汉臣,在其他的臣子眼中,如何对待张廷玉,就是如何对待他们。
而又因乾隆的无常,让不少的臣子心中渐生凉意。
到了最后,乾隆才明白“……他进贤良祠,可以安定官场,给臣子立榜样,也是他应有的英名……”[5]至此,乾隆才明白,清明政治不是靠他一个人励精图治就能实现的,还要有诸多大臣的齐心协力。
这时乾隆政治上才真正成熟,可是已不能回头。
他的自许的聪明拖住了历史的前进。
面对国家的政治,在《日落长河》的第十七回中,乾隆也是越来越不明白,好江山为什么越治越乱。
然而,从文本中不难发现,虽然乾隆在政治上非常用功,但是由于政治手段的落后,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所以在文政(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又搞了许多文字狱等)、武政(攻打金川不力等)上都渐渐显出封建统治的弊端。
作者在《文坛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一文中这样表述:通过对专制的描写揭露封建专治的虚伪性,一方面从诗词歌赋中综述当时文化的灿烂,同时另一方面表现这种文化的劣根性。
鸦片战争被西方文明碰得粉碎,三位皇帝有责任。
历史发展到乾隆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显出优势。
而在《乾隆皇帝》中读者几乎没有看到这个封建帝国与外界的一点接触,闭关锁国式的统治,怎么能蒸蒸日上呢?也正如作者所言,“闭关锁国的政策把清王朝的希望与光明都锁住了。
”[6]在家庭事务当中,他也没有能够“清明”。
后妃与太监通奸,宗学闹事、后宫中有人陷害皇子等等,他这个大家长也没有能够将事事处理的干净利索。
唯一的真爱,也只是皇后。
唯一的爱子,却生在了傅恒的家中。
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一个男人来讲,是一种生存的悲剧。
他虽然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上,但是却是孤家寡人,臣子、后妃都不是他的知己,无人能真正了解他的政治理想,而他也缺乏真正的得力的政治助手,所以,他的精神无疑也是十分孤独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通过乾隆这个人物想显示出的是,无论任何人在生存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无奈,尤其是拥有独特身份的封建帝王,他的个人的命运裹进了国家的命运之中。
从乾隆个人的治国、治家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个人的精明强干并没有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相反,他的政治政策把国家和他个人都推到了黑暗的边缘。
所以,他的精明强干无疑是带有极为强烈的讽刺意味与悲情的因素。
作者在这一方面描写得越多而悲情的意味也就越浓厚。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是在赞赏中加入了强烈的批判因素,从感性的生活入手,作了理性的批判,从而塑造了一个辉煌的悲剧性的历史人物,而作者也试图在这个批判与赞赏的矛盾中找到一种创作的快乐,在无限的赞赏中显出批判的神情。
因此,作者从塑造乾隆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诸多事例体现着他的一种创作理念:用悲剧的手法创作历史,用艺术的方式来重现历史,而当历史与艺术发生冲突时,历史又为艺术作让步。
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是成功的,他的艺术的重现历史的方法,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开辟了一条悲剧创作的新路子。
这种方法借鉴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塑造了一个悲情的帝王项羽的方式,他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的盛极的富贵生活的极致描写和对后来的败落的鲜明的对比的创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