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科评估服务学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学科评估服务学科发展
(2016年4月27日于辽宁大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在大家的期待和关注下正式启动了。为了让大家充分理解学科评估,规范参与学科评估,准确反映参评学科实际情况,同时更为了对大家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学科评估、大力支持学位中心工作当面向大家表达谢意,我们安排了这次系列培训。考虑到会议规模、地区布局、覆盖面,以及满足大家需求的及时性,我们在本周内,相继在西安、沈阳、上海分片区连续举办三场培训会。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学位中心将向大家完整、系统、深入、详细地解读第四轮学科评估。我的任务是就学科评估的整体情况和改革要点,向大家做个简要的汇报。随后,我们中心资深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林梦泉处长、研究生教育评估青年专家任超处长助理、研究生教育评估人才新秀陈燕同志将为大家详细解读相关规则和程序,并答疑解惑。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位中心与学科评估
第二部分学科评估的六大特色
第三部分本轮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部分学科评估的发展愿景
第一部分学位中心与学科评估
(一)关于学位中心
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所以,学位中心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级学位,重点是研究生教育。学位中心是完全自收自支单位,没有财政经费供养。随着我国现代化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学位中心的角色和定位也随之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从单纯地完成政府委托交办的任务,向既承担部分政府行政性职能任务,也自主面向社会开展具有第三方服务性质的业务转变。学科评估就是学位中心面向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向全国所有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自主开展的一项具有第三方服务性质的教育评估业务。
(二)关于学科评估
世纪之交,随着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相继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此时开始出现的一些大学排名,由于在理念、指标和方法上不尽相同,其排名结果也毁誉参半。政府开始重视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社会也不断呼唤负责任的评估排名信息。
经过近两年的审慎研究,为顺应教育质量评价多元化的国
际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趋势,也为了回应来自社会多样需求,
学位中心决定自主开展学科评估(也有人称作“学科排名”),尝试从不同于政府行政性评估的角度对学科建设质量进行评估,参与和推动我国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力争做出水平,做
成品牌。
2002-2004年实施的第一轮学科评估只有229个学位授予单位的1336个学科参评。第一轮评估结果发布后,由于当时的社会关注度还比较低,参评单位和学科数量也有限,所以,除在
参评单位内部产生了一定影响外,在教育领域内部,以及社会
舆论上并未受到普遍关注。但是,绝大多数参评单位对学科评
估整体反映良好,当然也提出许多改进意见。这激励着学位中
心坚定信心,继续探索前进。
学位中心总结经验教训,更新评估理念、完善评估方法,
并于2006年开展了第二轮学科评估。第二轮学科评估正值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控制规模、调整布局、优化
结构、内涵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的阶段。重视学科建设、注重
特色发展逐步成为高校发展主旋律。在这种背景下,学位授予单位参加学科评估的积极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参评单位增加到了331个,参评学科增加到2369个,与第一轮相比,有了明显增加。但是,伴随参评单位和学科数量的增加,参评单位和学科的层次、类别也日益复杂,对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对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对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轮评估结果发布后,不仅在教育领域,也包括在社会上都引起不小震荡。绝大多数参评单位交口称赞,社会舆论开始给予关注,媒体评价总体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单位,尤其是一些学者教授,以致个别政府官员,站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学科评估发出了批评、质疑,甚至是指责、否定的声音。一时间学科评估是否还要做下去,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似乎成了摆在学位中心面前的一个敏感而严肃的问题。
学位中心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定力,义无返顾,并且善于在批评质疑声中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学位中心在绝大多数参评单位的支持鼓励下,按期启动了第三轮学科评估。
经过第一、二轮学科评估,越来越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认识到学科评估对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第三轮学科评估参评单位猛增到391个,参评学科达到4235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参评率超过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超过80%,全国“211高校”中除两所外全部参加;也就是说高水平学科基本都申请参加了评估。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副总理批示“学科评估工作具有开创性,要不断完善,形成品牌”;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专程到学位中心考察学科评估工作;学位中心也首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学科评估受到从政府到高校、从教育领域到社会各界、从国内到国外的
普遍好评。学科评估结果也得到更加广泛和更加实际的应用。学科评估的国内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第四轮学科评估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是国内教育评价市场龙腾虎跃、各显神通。近年来,由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机构组织开展的大学排名、学科排名等名目繁多的评估活动异常活跃。一些机构的排名花样迭出,一些人的排名书籍畅销不衰,一些排名钻营取巧,混淆视听,一些排名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这一方面说明教育评价市场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希望了解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简政放权,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模式,多元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等,无不呼唤着第三方评价机构快速成长。社会对于增加高等教育透明度,接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也日益强烈;高等学校希望获得多元评价,尤其是高水平机构的高水平评价,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明确目标路径,找准参照点,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二是国际教育评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美国、英国、欧盟几大评价机构相互竞争,在国际市场上瓜分市场,争夺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中国。近几年,“英国全球教育集团”(QS)、英国泰晤士报、加拿大和英国的“汤森路透”等国际著名排名机构在中国教育评价市场如鱼得水、声名卓著、效益颇丰。随着中国加入WTO时按规则设置的自我保护期的到限,如没有中国自己的能与之抗衡的评估评价机构出现,这些外国评价机构在中国教育评价市场的活动将更加肆意。
三是“双一流”建设对学科评估提出新要求。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也已呼之欲出,多地省级人民政府双一流建设规划也都在密集部署。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已经走在前面。第四轮学科评估适逢“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这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