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合集下载

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

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

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王重阳是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拥有很多成就,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的相关资料。

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武功奇才王重阳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

全真道创始人。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

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

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因其同名改编影视作品的精典而烩炙人口,而其中长春子邱处机也为广大《射雕》迷所熟悉。

可是要说到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

《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

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

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

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

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

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

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至今山东东部传教。

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的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

《西游记》会不会真是丘处机写的

《西游记》会不会真是丘处机写的

《西游记》会不会真是丘处机写的据现在的有关资料,根本无法证明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说吴承恩是作者和说丘处机是作者有什么区别呢?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吴承恩是作者本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证:吴承恩之前一直署名署在作者一栏的长春子丘处机大侠是被吴玉搢、胡适和鲁迅所冤枉的呢?自康熙二年(1663)汪象旭在《西游证道书》上把这部书的著作权给了丘处机之后,200多年来,丘处机就稳坐太师椅,直到文学造反派胡适先生一顿突突把他轰下神坛为止,丘处机和《西游记》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在丘处机倒台之前,有一个大事件,就是重新发现《长春真人西游记》,发现这本道教小册子的,不是旁人,正是著名的"知道分子"钱大昕。

钱大昕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他在苏州玄妙观潜心研究,发现浩若烟海的《正统道藏》中居然藏有一部当时鲜为人知的道教典籍,恰是丘处机弟子李志常记述丘处机西行面见成吉思汗的游记《长春真人西游记》,钱大昕乃如获至宝。

那一年,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那是不是那一年,丘处机就给剥夺了《西游记》的著作权呢?其实并没有。

丘处机依然屹立不倒,想想,这200多年,佛教徒和道教徒居然都能接受丘处机写了《西游记》这一事实,现在想想也确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难道是佛教徒见全真教宗师讲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而沾沾自喜,道教徒见其中暗藏玄机也欣喜若狂?以丘处机的身份地位,他写一个道教徒潜心修行的故事不是更名正言顺吗?何必舍近求远去为佛教唱一些阴阳怪气的赞歌?表面上唱赞歌,暗中又另有乾坤,大谈特谈道教内丹术,被佛教徒发现了不要惹出事来?如果丘处机真是作者他会做出这样欠考虑的事?事实上,《佛教大词典》的主编丁福保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西游记》中的猫腻,他对《西游记》中最后列的佛经卷目极为混乱的现象极为不满,因为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居然认为那就是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真经,他愤怒地说:"按西游记系丘长春借唐僧取经名相,演道家修炼内丹之术。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是谁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是谁

第24卷 第4期 运城学院学报V o l .24 N o .42006年8月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A u g .2006《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是谁?———近年国内关于《西游记》定稿者及主旨讨论的述评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自章培恒先生受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等先生启发,在上世纪80年代对胡适鲁迅所倡之《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的旧说挑战以来,国内学术界“否吴”已成大势。

只是对于否吴后的代替者为谁,书的主旨究竟如何,仍在讨论中。

其中,徐朔方、黄永年、沈承庆和张锦池等先生对此各持新见。

台湾全真人士陈敦甫等先生视《西游记》为全真教教义载体,仍坚持“丘处机为作者”论,成为另一极端。

大陆李安纲先生有突破创新,但也有失误。

关键词:西游记;定稿者;章培恒;徐朔方;黄永年;张锦池;李安纲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08(2006)04-0032-11 (1)《西游记》(以下简称“《西》书”)是浸透着中国道教中的全真教情结和佛理儒识的哲学小说。

“五四”以来,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过多,所以,《西》书也长期被广泛误解。

新文化运动中的胡适和鲁迅两位大师裁定,它是明代儒生吴承恩写成的一部“神魔小说”,与道教中的全真教并无关联,从而使这部东方哲学小说作者的真相长期被遮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西》书主旨及定稿人的讨论,也涉及对这种遮蔽的“解蔽”。

另一方面,争论仍在进行。

笔者参与了争论,依据元明两代全真教秘史,提出今本《西》书的全真教初稿撰写主事者是元代华山全真道士史志经,全书共分六十四回,成书于1274年,1300年前后从关中传到江南,书稿原文今尚在;经350年左右的流传和完善,包括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合流,并也经佛徒和反对全真教人士参与创作,今本《西》书面世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定稿主事者是明代一位全真道士,名闫希言,生前长期修道于江苏茅山乾元观。

《西游记》的作者之争

《西游记》的作者之争
关于这部书的创作动机,有很多种说法,我是比较赞同如下的这种说法——吴承恩在写这部书时,朱明王朝已经立朝二百多年了。朱明王朝为维护其统治,在思想上,始终大力倡导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价值观的程朱理学,其时有很多大思想家,如王阳明、李贽等人则极力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认为人天生“好色”、“好货”,这种欲望不仅是合乎天理的,更是不可扼杀的,于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反理学的思潮。与之相适应的是明中叶以后的许多文学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掀起了一股强大的以情反理的文学潮。
吴承恩活了80多岁,一生经历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这五朝正是明代反理学社会思潮逐步走向兴盛的时代。和他同时代的冯惟敏,推出了杂剧《僧尼共犯》;徐渭也推出了杂剧《翠乡梦》,稍后,汤显祖的力作《牡丹亭》问世,再然后,又有兰陵笑笑生的奇书《金瓶梅》问世,这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戏曲、小说,无不极力弘扬人欲,鞭挞扼杀人性的理学。吴承恩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又怎么可能会游离于这股“震动人心的反理学思潮”呢?另外,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也促使他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怒。而选择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或与其青年时代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又因社会地位低下,出身贫寒,故常招致旁人的嘲讽有关,他尝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神,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由此可见,《西游记》实为一部与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这股反理学思潮步调相一致的作品。
《西游记》的》2016年第07期
由于在清以前各种版本的《西游记》,竟没有一本注明“吴承恩”写的,要么署朱鼎臣编辑,要么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要么署丘处机撰,要么干脆不署作者姓名。所以学界始终有人对吴承恩作者身份抱有怀疑态度。那我们现在如何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呢?这还要归功于鲁迅和胡适二位先生。胡适1921年作《西游记序》说“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力主吴承恩说,并将他得到的一些材料抄给了胡适。后来胡适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了。今人认定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家,百分百都是由此来。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胡适、鲁迅对清人对《西游记》的解说的扬弃,都寥寥数语,非常简略,那么前人是怎么看待《西游记》的呢,下面是搜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参考。

【内容提要】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

《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

《西游真诠》大张其说,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

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传布其教,招徕信徒,挽救道教日益衰落的历史命运。

【论文关键词】《西游记》/道家/金丹大旨近间读到美国浦安迪教授在北京大学的学术讲演《中国叙事学》,(P138)书里有两小节论述了《西游记》的寓意,认定这部神魔小说的“传世评本的传统注家”所做出的诠释,就是这部小说所寓之意,他也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隐喻修身观念的作品”。

我觉得颇为奇怪。

浦安迪教授在论述中提到的几位“传统注家”,如作《西游真诠》的陈士斌、作《新说西游记》的张书绅、作《西游原旨》的刘一明,他们对《西游记》的解说,都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大师胡适、鲁迅所断然扬弃的。

嗣后,其书便未再刊印,研究者也无心关注它们了。

这种巨大的反差,促使我找来明清时代的几部《西游记》的评本,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算是弥补了过去对它们甚无所知的缺憾,发现其中有些过去无人注意的事情,还是颇有些意思的,至少是知道了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曾经有过那么一段遭遇。

章节一胡适、鲁迅对清人对《西游记》的解说的扬弃,都寥寥数语,非常简略。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里说:“《西游记》被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们弄坏了。

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

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

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

”(卷4)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开列了清人评议《西游记》的三种评本名称之后,概括为“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三种,是三教之徒“随宜附会”(文中所举三种评本,中间一种“西河张书绅《西游正旨》”,书写有误。

《西游记》作者考证

《西游记》作者考证

《西游记》作者考证《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山西运城人阎希言等三人。

今天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自1592年诞生至今已有400余年,该书未注明作者,只是注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其作者一直是个谜。

可能因为道教内部流传,道教全真道祖师丘处机曾经写过一部《西游记》,而《西游记》又蕴含大量全真道义理,所以,明清两代道士普遍认为《西游记》为丘处机所写。

直到清代中期,有人找到关于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从此弄清了丘处机《西游记》其实是一部旅游记录。

民国年间,胡适、鲁迅根据明代《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著有《西游记》,于是认定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

但是学术界对此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如章培恒发现,清初《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中,《吴承恩西游记》赫然与《徐弘祖(即徐霞客)游记》、《杨子祥山水游记》、《曹宪来粤游记》、《王世懋名山游记》、《马元调横山游记》等等众多旅游记录并列一起!可见《吴承恩西游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一样,都是旅游记录。

吴应寿发现,徐霞客不仅写过《徐霞客游记》,还写过《徐霞客西游记》。

徐朔方发现,吴承恩同时代的张瀚也写过一篇《西游记》。

黄新卫发现,南北朝时僧人宋智猛、明代安裕州也写过《西游记》。

这些都是和神话小说《西游记》同名的旅游记录。

不仅《西游记》有同名现象,吴承恩也有同名现象。

黄新卫发现,明代除了淮安吴承恩外,还有5个吴承恩,而清代有6个吴承恩。

还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论证,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

那么真正作者究竟是谁呢?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人选,如李安纲提出唐新庵,沈承庆提出李春芳,胡令毅提出唐顺之,胡义成提出阎希言师徒,马武山、丁建强提出杨慎,其他人提出陈元之、许白云等等,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证据都不够充分,而且都存在不足之处,都无法同时合理解释《西游记》种种谜团,所以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近年来,黄新卫综合各家研究,并寻找到新考据,提出真正作者是阎希言、李春芳、李齐芳合著。

黄新卫发现了过去未被人发现的阎希言和李春芳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李春芳极可能是阎希言道门弟子,又发现李春芳弟弟李齐芳精通中医药,从而一举完善了胡义成、沈承庆观点的不足之处,破解了种种谜团,得到不少网民共鸣,极有希望结束400年争议。

吴承恩《西游记》导读-(最新编写)

吴承恩《西游记》导读-(最新编写)

吴承恩《西游记》导读一、关于作者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创作小说的人,也往往为当时文士所不屑,因此中国古代的小说在刊刻的时候往往并不署名,这就为后世考证作者造成了很多笔墨官司。

和其他小说一样,《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是在几代作者的创作中逐渐成型的,但最后的写定者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明刻本《西游记》并无作者署名。

前人曾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为元代全真教道士丘长春所作,20世纪初,经鲁迅和胡适等人的认定,作者应为淮安人吴承恩。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提出新的证据质疑,但支持吴承恩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驳。

在目前尚无确证推翻这一结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王府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他长期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二、关于主题《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曲折、幻想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于它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一直都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明清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道书,阐述的是道教的金丹妙诀,这一观点到了近代逐渐被人抛弃。

学者们开始从政治、哲学、思想等不同角度关注《西游记》奇幻故事背后的主旨和深意(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西游记》只不过是部游戏之作,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也可备一说)。

从建国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普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阐释《西游记》,把《西游记》看做是一部借神魔故事来影射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西游记》中的神魔进行了阶级划分,把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人物对号入座。

从8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逐渐摆脱了“政治图解”式的解读模式,于是出现了许多新的《西游记》主题观。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

州师专学报} 0 3 2 0 年第 2 ; 期 《 今本 西游记作者 : 否定吴承恩 , 主张阎希言师徒》 达县师专 ̄ 《
人 与全 真教关 系 。 胡 先生与 前 人 不 同之 处 在 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 以龙 门 派 试
元代大文学家虞集为《 西游记》 所作《 , 序》 这在百 回本 《 西游记 》 流传 刊刻 史上 是破天 荒首 次 。 作为“ 虞集序” 发现” , 的“ 者 汪象旭 , 字澹漪 ,
原名 淇 , 右子 , 字 写有《 吕祖 全传 》 传世 , 卷首题 “ 奉
者认 为无论从 虞集序真伪、 句容 茅山华 阳洞 天、 闫希言师徒等 方 面来 综合考察 , 均难 以将 全真教徒 与 百回本
《 西游记》 定稿人直截 了当地划等号 , 相反 , 吴承恩为百回本《 西游记》 笔者却愈加难 以否定 。
[ 关键词 ] 吴承恩 ; 处机 ; 丘 全真教 [ 中图分 类号] I0 .1 274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52 (0 6 0 —0 7 —0 02 2720)4 05 4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0月
第2 7卷 第 4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 un l f u nx T ahr E uai nvri (oil c neE io ) or a o a g i eces d ct nU iesy Sca Si c dt n G o t e i
道弟 子汪 象旭 重订 ” 可见 , , 是一 位道教 中人 , 在其
《 西游证 道书》 上刊 载 “ 集 序 ” 并非 为 元 代文 学 虞 , 大家虞集 树碑 立 传 , 在 弘扬 全 真 教龙 门派 祖 师 意

《西游记》首要作者是元明两代全真教徒

《西游记》首要作者是元明两代全真教徒

西 书 进 今 本《 西游 记》 明代 万 历年 间一 面世 , 陈元 全真 教史 和《 》 研 究 史 的结 合 部 , 一 步 显示 : 在 除 西》 新 的全 真教 元明两 朝 之 序 说 它 旨在 “ 道 ” , 蕴 玉 和 著 名 文 人 谢 肇 涮 《 书首 要作 者是作 为“ 道教 言 外 袁
揭发出 了一些 异见 新 见 :例 如 , 示 出 了《 》 诗 为 主 旨, 可能 是把 复杂 的问题 简单 化 了。鲁 、 为 揭 西 之 很 胡
词 文 赋 , 九 成 均 表 现 着 道 教 内 丹 修 炼 的 内 容 , 多 代 表 的这 一派学 者扬 弃 《 》 究 中的 迷信 糟 粕 , 八 许 西 研 至 是 对宋 、 道 士作品 的征 引或 改动 , 分证 明 了《 》 今 功不 可 没。但对 他 们 的学术 失误 , 也无 须讳 言 。 元 充 西 似 书 的 道 教 源 自 , 示 出 《 》 的 总 体 结 构 蓝 本 , 据 为 还 历 史 真 相 , 在 是 到 了 澄 清 有 关 问 题 的 时 候 了 。 显 西 书 是 现
也 有 一 定 说 服 力 , 们 不 能 视 而 不 见 。本 文 便 是 在 莫能禁制 , 我 而归于 紧箍 咒 , 能使 心猿 驯伏 , 至死靡 他 ,
也 明确 认之 为“ 道” 书 。至 清代 , 有 不 少人 从 道 士 和 教 徒 。 证 之 仍
这 一 思 路 评 说 它 。 最 近 , 国 有 论 者 综 台 深 掘 这 一 我
现在 看 , 五 四” 鲁 迅 和 胡适 等 学者 力 否 《 》 “ 后 西
推 且 游 派诸说 , 在今 本《 书主 旨为“ 道 面 , 西》 证 方 叉显 示或 作 者 为 丘 处 机 , 定 其 作 者 只 是 吴 承 恩 , 以 “ 戏 ”

西游记作者是谁汇总

西游记作者是谁汇总

西游记作者是谁近世通行百回本《西游记》(本文以下称《西游记》均指此种版本)题“吴承恩著” , 二三十年以前学者研究也多从此说。

但是,《西游记》明清诸本均不题作者, 即使《西游证道书》被认为假托的虞集《序》, 以为“邱长春真君所纂” , 也仅是作为其一家之言, 并未正式为此书署名“邱长春撰”。

清代学者吴玉、阮葵生、丁晏等先后考为“(吴承恩)先生著” , 但是, 清刊《西游记》也还是沿了明人的做法不题著者。

《西游记》题“吴承恩著”只是近世学者主张而由当时出版家们加上去的。

所以, 长期以来,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学术界一直有关于《西游记》作者是否吴承恩等问题的争论。

从广义上说, 这一争论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值得关注, 因据能见资料, 综述诸说包括各种主张与猜测如下。

一、“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说《西游记》最初问世而未署作者姓名, 作者问题遂成《西游记》研究之谜。

今见最早涉及《西游记》作者问题的是明刊三种百回本《西游记》(世德堂刊本、杨闽斋刊本、睿山文库藏本)卷首均有的陈元之的序。

陈序云:“《西游》一书, 不知其何人所为。

或曰` 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 , 或曰出八公之徒' , 或曰` 出王自制' 。

”从此序可知, 当时人对《西游记》作者的猜测, 主要集中在可能出于某藩王府, 而具体有两种可能:一是由其门客即“八公之徒”所作, 一是由“王自制”即某藩王自作。

至于《西游记》出于哪个王府,后人有种种猜测。

明周弘祖成书于万历之前的目录学著作《古今书刻》, 曾著录一种“鲁府”刊本的《西游记》。

刻者、书名、时间等与陈序的说法相合。

这就可能使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研究与山东“鲁王府”联系起来, 并在近年先后有“鲁府说”(详后)、“八公之徒即吴承恩”等说的提出。

又, 明代盛于斯《休庵影语》中有一篇《西游记误》曰:“余幼时读《西游记》, 至《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 心识其为后人之笔, 遂抹杀之。

《西游记》命名的来源——兼谈《西游记》杂剧的作者

《西游记》命名的来源——兼谈《西游记》杂剧的作者

个 简单 的书 名 呢 ?其 命 名 又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这
正是 我们 试 图解决 的 问题 。

较 高 的重复 率 , 这 些重 名反 过来 给学 界 的研究 带来
了重重 困难 。比如 有 清 三百 年 间 就 认 为 此 书 的作 者 是丘 处机 , 原 因便 是 丘 处 机 有 一 部 同名 之 作 , 直
7 0
北 京 师 范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 ̄ ) 2 0 1 6年 第 6期 ( 总第 2 5 8期 )
日: “ 不敢 持论 。 ” 上 日: “ 你每 常说 , 道 士之 中 多 有 通达 禁咒 方法 , 或入 火不烧 , 或 白 日上升 , 或 摄人 返魂 , 或驱 妖 断鬼 , 或服 气不老 , 或 固精 久 视 。如 此方 法 , 今 日尽显 出来。 ” 张 真人并 无酬 答 。时逼 日没 , 阁 中昏暗 。帝 日: “ 道士 出言掠
为吴 承恩 , 这 已经成 为 当代 人 的文 学 常识 。尽管 如 此, 学界 的质疑一直存在 , 关键在 于《 淮安 府志 》 对 其 所 录的《 西游记 》 并无进 一步 的说 明, 所以, 此书或 许
是 如此 , 这个 命名 辨 识 度 很 高 , 那 是 因 为其 后 隐藏 了大量 的形 象与 情 节 以及 每个 人 不 同的 阅读 体验
虚, 即依 前 约 , 脱袍 去冠 , 一 时落发 。 ” ⑧
思汗 , 1 2 2 7年 丘处机 去世 , 其 弟子 李 志 常将 一 路 随

《 长 春真 人 西 游 记 》 是 否
影 响 了《 西游记》 的 命 名
1 2 1 8年 前 后 , 道 号 长 春 子 的全 真教 士丘 处 机

元代全真教《西游记》形成的文化背景——《西游记》创作史论纲之一

元代全真教《西游记》形成的文化背景——《西游记》创作史论纲之一

《 老子化胡经》 和伪造《 老子八十一化 图》 , 事 僧人福裕( 告发全真。15 年 , 2 5 元宪宗蒙哥命福裕与
当时全真教“ 掌教” 李志常展开“ 御前辩论” 全真输理 , , 蒙哥下令清查《 道藏》 伪经 , 后来 , 还把佛教 排在全真之上 ( 。15 年 , J 枷) 26 李志常被气死 ( 。 J 史志经 15 20年由李志常调入北京 , 是在 当时被佛 门点名编造“ 伪经 ” 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来 他受继任“ 掌教” 张志敬之命 , 玄风庆会图文》 在《 名下 , 继承《 西游记》 壁画 图文主 旨并扩充之 , 抵 制佛 门。此时福裕又控告全真道士未焚烧《 老子化胡经》 15 ,28年 , 新继位 的忽必烈下令举行第二 次佛道“ 御前辩论” 。全真教首席代表为张志敬 , 佛门仍为福裕 , 藏传佛教 大师八思巴被命裁定是
No 3, 0 . 20 6
Ce . . .n No 71
文学 艺术研 究 ・
元代全真教《 西游记》 形成的文化背景
— —
《 西游 记》 作 史论 纲之 一 创
胡 义 成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发展与政策研 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06 ) 10 5
摘 要 : 西游” 曾“ 会见成吉思汗 的元代全真教 “ 掌教” 丘处机去世后 , 由继任“ 掌教” 主持 , 在北京 彩
放弃《 西游记》 标题。前者包括公开反对全真教及其宣传 “ 老子化胡 ” , 论 后者则相反。今本 《 西》 书之书名 , 显然是复用处顺堂《 西游记》 壁画原标题。对于本论纲而言 , 这一史实十分重要 。“ 西 《 游记》 壁画事件” 被定为《 书创作的“ 西》 结胎” 主要依据之一便在这里。《 书恢复原名后在第 , 西》 六回和第五十二回寓意重大的情节 中, 两次明确重申“ 老子化胡” , 论 只有被提到这种背景上事件

西游记作者之谜,是吴承恩,还是丘处机?

西游记作者之谜,是吴承恩,还是丘处机?

西游记作者之谜,是吴承恩,还是丘处机?直至今日,《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吴承恩和丘处机,还没有定论。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呢?(丘处机影视剧照)很多人认识丘处机是通过看《射雕英雄传》。

剧中,丘处机作为全真教掌门,收下徒弟杨康,江南七怪收下徒弟郭靖,很多剧情是围绕杨康和郭靖的比武开始的。

之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是因为现存的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1592),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这便给《西游记》作者是谁留下空间。

之所以认为丘处机是丘处机的作者,是因为丘处机写了一本书—-《西游记》。

清初道士汪象旭刻《西游证道书》时,书前有汪氏自己写的《丘长春真君传》,列述丘处机生平后说“有《磻溪鸣道集》《西游记》行于世”,直接把《西游记》归于丘处机所作,还刊有元人虞集的《西游记序》,此序实际用意是借虞集之名以加强丘处机是《西游记》作者的权威性。

其实,在汪象旭之前,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丘真人》中说“以上见《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将《西游记》就归于丘处机名下。

这些人的说法都有依据,因为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曾经记载过《长春真人西游记》。

随后,清代很多学者都持此说,如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等,《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遂成为清时的主流说法。

清朝的学生如果考试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如果答吴承恩,那肯定是一个错误答案。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主流观点及国家教科书已经定义《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

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他在《山阳志遗》说:“ 考《西游记》旧称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国初丘长春真人撰。

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

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

丘处机是《西游记》的第一代作者?

丘处机是《西游记》的第一代作者?

丘处机是《西游记》的第一代作者?道历道历 4713年丙申猴年六月廿八日大宜:祈福嫁娶纳财入宅开市忌:安床伐木上梁纳畜今日冲合:与肖猴相冲,与肖蛇相刑,与肖蛇相害,与肖猪相破,与肖猪相合,与肖马肖狗三合,与肖猪六合公元1188年,金世宗两次召丘处机到燕京,一是主持万春节醮;一是咨询长生之道。

丘处机抽空领略神岭千峰无限风光。

公元1208年,金章宗虽然害怕道教“惑众乱民”而一度禁罢,但也奈不住自己的元妃和臣民百姓对丘处机的敬仰,便改禁罢为利用,而召丘处机不来,便为归隐山东的丘处机,赐建“太虚”、“泰和”两观。

公元1219年,当时南宋、后金、蒙元三股势力,都慕丘之名,各派使者前来宣调丘处机。

丘审时度势、反复权衡,本着“欲罢干戈致太平”的思想,选择了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要宣调丘处机的态度十分坚决,遣侍臣刘仲禄具虎头金牌,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丘处机.仲禄说:丘师名重四海,皇帝特诏仲禄,逾越山海,不限岁月,期必致之.丘知不可辞,预选弟子尹志平、李志常、赵道坚、宋道安、孙志坚、夏志诚、宋德方、王志明、于志可、张志素、鞠志圆、郑志修、张志远、孟志稳、何志清、杨志静、綦志清、潘德冲等十八人,于二月启程、绝滹沱而北.二十二日,至卢沟桥,京官、士,庶,僧,道郊迎.是日,由丽泽门入,道士具威仪长吟其前.送丘师驻於玉虚观,自尔求颂乞名者日盈门.会众请望日设醮,时北方大旱,十四日,既启醮事,雨大降.丘处机在燕京地区停留近两月,走遍燕京郊区,才与宣使刘仲禄北行,经海淀、昌平神岭千峰(驻跸山),道出居庸关,夜遇群盗於其北,皆稽颡以退.且曰:无惊丘师.五月,丘师至德兴龙阳观度夏,以诗寄燕京士大夫云:登真何在泛灵槎,南北东西自有嘉.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弱水纵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丘处机师徒历时两年另四月,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的雪山行宫(今阿富汗境内),受到热情接待。

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The Earliest Author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Should Not Be Quanzhen Taoist Priests under QIU Chu-ji--Discuss with Mr. HU Yi-cheng
作者: 杨俊
作者机构: 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安徽芜湖241001
出版物刊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主题词: 丘处机 全真道士 百回本《西游记》 茅山 虞集序
摘要: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否定吴承恩力主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徒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
的观点,作者从道教与<西游记>、茅山与<西游记>、虞集序真伪与<西游记>等关系正本清源,
驳斥胡义成等立论暨论据的错误,指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绝不是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徒.。

《西游记》著作权学案:丘处机师徒胜出

《西游记》著作权学案:丘处机师徒胜出

《西游记》著作权学案:丘处机师徒胜出
胡义成
【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2)004
【摘要】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胡义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 --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J], 杨俊
2.再论丘处机麾下道士作《西游记》祖稿 [J], 胡义成
3.从文本的隐喻暗示再看《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是茅山乾元观阎希言师徒——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隐喻暗示的破译之三 [J], 胡义成
4.丘处机与《西游记》的关联难以刈断 [J], 胡义成
5.丘处机师徒西行途中在张家口地区文学活动考论 [J], 刘宏英;范亮春;朱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一)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一)

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一)【内容提要】针对近年来学界有人否定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认定全真教徒是定稿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无论从虞集序真伪、句容茅山华阳洞天、闫希言师徒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均难以将全真教徒与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直截了当地划等号,相反,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却愈加难以否定。

【关键词】百回本西游记>闫希言华阳洞天全真教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本是《西游记》研究史上的一段公案,20多年前,澳大利亚柳存仁先生就论述过,杭州大学徐朔方先生予以驳斥;双方旗鼓相当,后者已占上风,逐渐被学界同仁所广泛认同。

但,1996年,山西学者李安纲教授再次掀起此浪潮,并举行了四次《西游记》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专着《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书》《李安纲批评西游记》等,国内学界少有人赞同其观点。

世纪之交,陕西学者胡义成先生再次发表论文,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关系。

胡先生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试图以龙门派全真教及教徒为线索,探讨今本《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人。

(1)他的立论首先锁定了元代虞集《西游记序》,这是关于最早论定“《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的始作诵者。

如果这一前提成立,那么,以后的推论便水到渠成了。

然而,关于这篇序文的真伪仍是学界的一桩疑案悬案。

首次将该序列于百回本《西游记》之中的是清代的汪象旭,他在《西游记证道书》卷首隆重推出元代大文学家虞集为《西游记》所作《序》,这在百回本《西游记》流传刊刻史上是破天荒首次。

作为“虞集序”的“发现”者,汪象旭,字澹漪,原名淇,字右子,写有吕祖全传>>传世,卷首题“奉道弟子汪象旭重订”,可见,是一位道教中人,在其西游证道书>>上刊载“虞集序”,并非为元代文学大家虞集树碑立传,意在弘扬全真教龙门派祖师爷——丘处机的举世功业。

这种意图用心良苦。

汪氏还刊出一篇丘长春真君传>>,最后一句“有磻溪鸣道集西游记行于世”,磻溪集>>鸣道集>>确为丘处机所作,而西游记>>则完全出于汪氏一厢情愿的有意误载,其附会源头可上溯到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文中云“已上见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后三部均非丘处机所作,可见又是误载。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不是吴承恩——近年国外关于《西游记》定稿者讨论的述评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不是吴承恩——近年国外关于《西游记》定稿者讨论的述评

第2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月 Vol. 29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7──────────收稿日期:2006-05-23作者简介:胡义成(1945-),男,陕西凤翔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5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不是吴承恩——近年国外关于《西游记》定稿者讨论的述评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矶部彰和中野美代子等,在探求《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教义及其道士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

虽然,其中的一些论者限于一般道教知识而不太了解中国全真教地域性秘史,不太了解明代道教内部正一、全真两派的分歧斗争,但他们的开拓毕竟早于中国现当代论界数十年,应予借鉴。

关键词:《西游记》;定稿人;全真教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1-0005-04今本《西游记》(以下简称“《西》书”)在明万历年间面世时,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并有陈元之序。

此前此后,文献记载中一直有关于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撰写该书的资料,清代尤盛。

“五四”以后,胡适和鲁迅两位大师据清代另一种说法,仅仅依照《淮贤文目》的模糊记载,把《西》书作者推为吴承恩而成定论。

在中国大陆,近数十年内出版的《西》书上均标着吴的名字,几乎无人提出异议。

但近年,随着学术空气日见活跃,“吴是《西》书作者”的见解不仅被大大动摇,而且在学术界几乎成为“被翻过的一页”。

现在国内讨论的热点,已是“《西》书不属吴家属谁家?”本文将对近数十年国外的有关讨论加以述评。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的执著开拓日本人对宗教的理解与当代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加上日本人一般不会受到胡适、鲁迅政治倾向影响,所以,当中国出版的《西》书长期标着“作者吴成恩”时,日本一批学者并不认同。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胡胜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辑刊》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在《西游记》的传播过程中,有关小说与全真教(或曰“金丹大道”)的纠葛,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者对其见仁见智,长期聚讼不休.值得注意的是,现
今我们所能看到的以世德堂本为代表的百回本体系中,丹道思想只是零散偶现,远非
主流.从“车迟斗圣”这一较有代表性的情节,我们看到了现存百回本《西游记》主
题意蕴的改变,虽然文本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与全真教或“丹道”说相关的情节元素,
但已非复旧貌.如果说丹道之说在小说成书、流传的某个环节孱入并广为流传,时具
影响,但至世德堂百回本问世之后,作家则以滑稽谑浪的笔触“解构”了一切宗教的
庄严与神圣,刺世之心尽显无遗.
【总页数】6页(P161-166)
【作者】胡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
2.《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关系考
3.宗教仪文与明清小说之关系——以《西游记》
为中心的考察4.《西游记》的“车迟国”情节与丹道5.《西游记》世本、朱本、阳本关系再辨正——以小说插图为考察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 Vol. 27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5──────────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69) 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杨俊(196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

- 1 -✧文学研究✧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与胡义成先生商榷杨 俊(芜湖教育学院 文化传播系,安徽 芜湖 241001)摘 要: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否定吴承恩力主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徒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的观点,作者从道教与《西游记》、茅山与《西游记》、虞集序真伪与《西游记》等关系正本清源,驳斥胡义成等立论暨论据的错误,指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绝不是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徒。

关键词:丘处机;全真道士;百回本《西游记》;茅山;虞集序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6-0001-05《西游记》作者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段悬案,作为学术论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定律与论题规律,以求得科学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真正为推动这一论题的最后解决奠定有价值的基础和条件。

学术界研讨《西游记》作者一般以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为参照物与研讨对象,非百回本前有关《西游记》演化的各种宗教故事、戏曲话本、平话等,这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研讨《西游记》作者的各位专家学者所共同遵循的定律,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拥有争辩、研讨的话语权,以免隔山打牛、海底捞月。

我们旗帜鲜明地论定“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就是建立在上述“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这一大前提之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百回本《西游记》是章回体神魔小说,是文学艺术精品,非道书;这是对其性质的基本界定,任何试图对这一论题提出挑战的学人,必须拿出充足准确的证据来!回首《西游记》研究史,古往今来,诸多贤士名流均基本肯定其首先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这一点不可动摇。

至于主旨是什么?则众说纷纷,或云辩禅,或云说佛,这应当另作论题处理。

如果说两者有关联,道徒借文学艺术来敷衍教义则应当拿出充分证据来,从胡义成先生所罗列的“证据”来看,实嫌不足,难成定论。

[1]胡先生无视“全真教及教徒”恰是百回本《西游记》所讽刺、嘲弄、抨击的对象,这是其立论大厦的“死穴”。

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与道教的关系,李安纲[2][3]、曹秉建[4]均已论之甚详,兹不赘述,仅仅补充的是,作品不仅与道教有关联,而且将其作为十分重要的构思对象,近乎涵盖全篇。

请看:玉皇大帝是个典型的崇道皇帝,号“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宵宝殿”,聚集仙卿。

孕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地点,东胜神州海东傲来小国,花果山洞天,水帘洞福地。

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有《满庭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镇元仙“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

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

三须飘颌下,鸦翊叠鬓边。

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塵手中拈。

”镇元仙与孙悟空赌斗,变一行脚全真“穿一领百衲袍,系一条吕公绦。

手摇麈尾,渔鼓轻敲。

三耳草鞋登脚下,九阳巾子把头包。

飘飘风满袖,口唱月儿高。

”平顶山二魔变年老道士,“星冠晃亮,鹤发蓬松,羽衣围绣带,云履缀黄棕。

神清目朗如仙客,体健身轻似寿翁,说甚么清牛道士,也强如素券先生。

妆成假像如真像。

捏作虚情似实情”。

道教的重要人物葛洪(仙翁)、丘弘济、许旌阳已成为天宫玉皇大帝灵霄殿前的四大天师。

诸多“金公、木母、重楼、刀圭、元神、华池、婴儿、黄婆、明堂”,“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均系道教专业术语。

这是否就足以论证作者一定是全真道士呢?对于今天缺乏道教常识的人的确难以担当此任。

可是,在明中叶,士大夫阶层中熟知道教教义、典籍的人司空见惯,那是一个“三教混融”的时代,帝王崇道,上行下效,仕子文人崇道、悟道十分普遍,从明人文集中均能找到数不胜数的佐证。

如果真的是一个高道借百回本《西游记》宣扬教义,那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2 -就应当从总体思路、基本宗旨上对作品来个“与时俱进”般改造。

事实上,百回本《西游记》无论从总体思路、基本宗旨来看,均与宣扬全真教教义背道而驰,不仅如此,甚至将其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彻底地撕破全真教欺世盗名、为害社会的狰狞面目,可谓背其道而行之,这不仅是古往今来诸多《西游记》研究者必须面对的事实,也是近百年否定吴承恩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所绕不开的“死角”,诸多名家大师漠视者有之、回避者有之,科学的态度应当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这惨淡的人生;真的猛士,敢于正视这淋漓的鲜血……”请看百回本《西游记》中的(全真)道士均与妖划上了百分百的等号:第39回,乌鸡国,“锺南忽降全真怪,呼风唤雨显神通,然后暗将他命害。

……假变君王是道人,道人转是真王代”。

全真道士阴害乌鸡国王,假变国王相貌,坐金銮殿,为非作歹,却原是文殊一个狮猁王,凶恶丑陋,让“全真道士”担丑恶之名,这恐怕绝非道教全真教道士所为,胡先生意下如何?第44回,车迟国国王崇道灭僧,接见三名老道士时的崇敬又谄媚的情态,恰似明世宗嘉靖皇帝宠爱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的史实。

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变成三清(道教至高无尚的神祗),将“臊溺”当作“圣水”胡弄道士,并将三尊泥像(圣像)送进五谷轮回(肮脏之处)之所,竟让八戒祷道:“三清,三清。

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

欲享供奉,无处安宁。

借你坐位,略略少停。

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

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这对道教、全真道士是何等绝妙空前的嘲弄、讽刺、挖苦、抨击,不啻于一场灭门绝后的扫荡啊!第53回,解阳山破儿洞如意真仙霸占“落胎泉”,“护住落胎泉水。

不肯善赐与人,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水哩”,分明一位道士,“头戴星冠飞彩艳,身穿金镂法衣红。

足下云鞋堆锦绣,腰间宝带绕玲珑。

一双纳锦凌波袜,半露裙襕闪绣绒。

手拿如意金钩子,金尊利杆若蟒龙。

凤眼光明眉竖,钢牙尖利口翻红。

额不鬓飘如烈火,鬓边赤发短蓬耘。

形容恶似温元帅,争奈衣冠不一同”。

与取经人作对,被孙悟空打得狼狈不堪,差点丢掉性命。

苟且偷生,十分丑陋。

第73回,黄花观观主多目怪,“黄芽白雪神仙府,瑶草琪花羽士家”,“戴一顶红艳艳戗金冠,穿一领黑淄淄乌皂服,踏一双绿阵阵云头履,系一条黄拂拂吕公绦。

面如瓜铁,目若朗星。

准头高大类回回,唇口翻张如达达,道心一片隐轰雷,伏虎降龙莫羽士”。

与取经人为敌,先施毒,将八戒、沙僧、唐僧毒倒,后与悟空对敌,施出一千只眼的金光,将悟空顶紧皮撞软,终酿此大劫。

这道士是百眼魔君、多目怪,却是一蜈蚣精。

多么绝妙的讽刺与辛辣的嘲弄啊! 胡义成先生千方百计将道教徒闫希言师徒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联结在一起,用心良苦,但也不能无视百回本《西游记》中以上诸多讽刺、嘲弄道教的情节、言词及微言大义!胡义成先生坦言:“如果把嘉靖、万历年间的茅山全真龙门派视作定稿人,则今本《西》(《西游记》)书在思想倾向上的许多现象均可获顺利解释”,“我走访的陕西高道,大皆不同意《西》为全真作,也缘于此情”。

[3][5]这的确是事实,如何绕开这“死结”?仅仅以“‘刺妖道’,实际讽刺当时正一道士仗势行恶,也反思元末全真道士的秽行,‘宣个性’(身处东南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龙门道士教徒,追求比较自由平等的个性,完全是正常精神现象,即使在西方,也有宗教团群身当启蒙重任的事情)等思想倾向,相当一致”来解释,恰似张冠李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寡见。

胡义成为证明此论点,将清代黄太鸿刻、汪像旭评《西游记道书》卷首虞集《西游记序》奉为至宝,拿来作为主要论据。

这实是《西游记》研究史上至今疑团重重的悬案,不足以作为解决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之迷的主要证据,因为,这篇序文实是后人(清人)制造的“伪书”。

胡义成为何又抬出“虞集序”呢?因为这是邱处机作《西游记》说的由来——始作诵者。

汪象旭是“虞集序”的“发现”者,实际上的伪造者。

汪象旭,字憺漪,原名淇,字右子,写有《吕祖全传》传世,卷首题“奉道弟子汪象旭重订”,可见,是一位道教中人,在其《西游证道书》上刊载“虞集序”,并非为元代文学大家虞集树碑立传,意在弘扬全真教龙门派祖师爷——邱处机的举世功业。

这种意图用心良苦。

汪氏还刊出一篇《丘长春真君传》最后一句“有磻溪鸣道集西游记行于世”,《磻溪集》、《鸣道集》确为邱处机所作,而《西游记》则完全出于汪氏一厢情愿的有意误载,其附会源头可上溯到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文中云“以上见《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后三部均非邱处机所作,可见又是误载。

以后樗栎道人秦志安编《金莲正宗记》,在《长青丘真人》一节云:“所有诗歌杂说,书简论议,直言语录,曰:《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近数千首,见行于世。

”此处将《西游记》与《磻溪集》、《鸣道集》并列,无疑是承袭陶宗仪《辍耕录》,只是将后两部《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删去,可见是经过目验鉴别的。

此处《西游记》确是指《长春真人西游记》,因为其中的确记录了邱处机诸多“歌诗杂说,书简论议,直言语录”也。

汪象旭伪造“虞集序”的目的意在阐明他在《西游证道书》里所高倡的“证道”观。

为了证明这一“证道观”,必须抬出权威的高道,非邱处机莫属;为使“伪造”成真理,必经拉出名人——虞集来,拿大旗做虎皮,使人信服、崇仰而达到附会、曲解《西游记》主旨的目的。

能够证明“虞集序”是伪作的尚有一铁证,序末署“天历已巳翰林学士临州邵庵虞集撰”,虞集祖籍四川,先祖允杨 俊: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记》的最早作者- 3 -文在南宋被封于雍,宋亡虞侨居临川;虞集早年与弟槃同辟书舍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亮夫诗题曰邵庵,故有临川邵庵之说。

天历已巳(公元1329年),虞集在“翰林直学士奉政大夫知诰同修国史兼国子祭酒”,非“翰林学士”,徐朔方先生认为,“据《元史》卷181《本传》,虞集的官街是翰林直学士,《新元史》卷206《本传》略同,据《元史》卷87,翰林学士从二品,翰林直学士从四品,高下不同,难以想像虞集连自己的官位都搞不清楚,可见这序是假冒之作”。

[6]弄清“虞集序”的来龙去脉,可见,邱处机作《西游记》说便不攻自破了。

这就是清人为何沿袭汪象旭谬误之所在,意在曲解《西游》,为“证道”说情也。

鲁迅、胡适先生的贡献就在于打破这一迷信,回归《西游记》之本来面目,功不可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