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弱势人群服务管理,保障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弱势人群,是指因年龄、身体、心理、经济等原因,生活困难,需要社会帮助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孤儿、贫困家庭等。
第三条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爱弱势,尊重其尊严和权利;(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三)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四)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率。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五条弱势人群服务内容包括:(一)基本生活保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二)医疗救助: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减轻其医疗负担;(三)教育救助:提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四)住房救助:提供住房保障、租赁补贴等,改善其居住条件;(五)就业援助: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帮助其实现就业;(六)精神关爱:提供心理辅导、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等,丰富其精神生活;(七)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六条对不同类型的弱势人群,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第三章服务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建立健全弱势人群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第八条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和规划;(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弱势人群服务;(三)监督指导基层开展弱势人群服务;(四)组织开展弱势人群服务评估和考核。
第九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医疗救助,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医疗救助政策;(二)组织实施医疗救助;(三)加强医疗救助监管。
第十条教育部门负责提供教育救助,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教育救助政策;(二)组织实施教育救助;(三)加强教育救助监管。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社会资本理论与反贫困
社会资本
指社会关系网络、信任、规范、制度等能促进社会合作和有效行动的资源。
社会资本理论对反贫困的意义
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高贫困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 摆脱贫困。
社会发展理论与反贫困
社会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加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03
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如教育、医疗、就业
等,这使得反贫困社会工作的难度加大,需要积极争取和创造更多的
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前景展望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 政策支持将会不断加强。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扶贫 政策和措施,为反贫困社会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 保障和支持。
03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
政策倡导与影响策略
推动政策改革
通过倡导和游说,推动政府进行 有利于贫困群体的政策改革,包 括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就 业政策等。
强化政策实施
协助政府更好地落实各项反贫困 政策,确保贫困群体能够真正受 益于这些政策。
监督政策效果
对反贫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 督和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和不足 ,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为贫困群体提供心理、社会、法律等 方面的个案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面临 的困难和问题。
要点二
链接社会资源
为贫困群体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包括 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帮 助他们走出困境。
要点三
促进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贫困群 体的自身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管理,保障特殊群体的医疗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定,订立本《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管理,包含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妇女、孕产妇等特殊群体。
第三条定义解释1.特殊群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特殊关照和服务的群体,包含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妇女、孕产妇等。
2.医疗服务:指医院供应的诊疗、护理、病愈、保健等相关服务。
3.医院:指本医院。
第二章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管理第四条服务引导原则1.服务理念:一切为了患者,关怀患者的身心健康。
2.平等和敬重:特殊群体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受到平等和敬重对待,不得因其特殊身份而产生鄙视。
3.安全和保密:对特殊群体的医疗信息,医生和护士应严加保密,确保其信息安全。
4.个性化服务:针对特殊群体的特点,供应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
第五条服务流程1.预约挂号:特殊群体可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预约挂号,医院应保证特殊群体预约挂号的优先权。
2.就诊服务:特殊群体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依据其特殊需求,供应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3.医疗护理:针对特殊群体的医疗护理,应供应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日常护理和病愈引导。
4.病愈服务:对于需要病愈的特殊群体,医院应供应相应的病愈服务,并引导其家庭成员进行病愈护理。
5.家庭医疗:对于不能前往医院的特殊群体,医院可派出医护人员上门进行家庭医疗服务。
第六条医疗服务保障1.便利条件: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医院应供应相应的便利条件,如无障碍通道、轮椅、洗手间设施等。
2.优先就诊:特殊群体在就诊过程中应优先布置,避开长时间等待。
3.医疗费用:特殊群体的医疗费用应合理,医院可依据特殊群体的经济情形,适当减免费用。
4.服务投诉:特殊群体在医院供应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有不满意的地方,可进行投诉,医院应及时处理并做出回应。
第十二章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老年病的特点
一个老年患者通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而同一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表现 差异很大
不少老年病迄今没有特效的治疗和控 制办法
老年人精神卫生
修身养性,陶冶情趣 助公为民,发挥余热 重新学习,促进交流
老年保健服务
自我保健 家庭保健 社区服务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
妇幼健康 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结核病 疟疾 精神健康
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 服务的策略
将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制轨道 根据流动人口的分布,合理配置卫生
资源 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建立医疗保险
基金
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 服务的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老 年人口增长的趋势,联合国规定 60岁或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 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 适应,即“未富先老”的问题突出
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质量比 一般人群低
老年人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 冲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短缺,社会适应能 力弱
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导到
正确的活动中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提高学生卫生科技知识水平 改变学生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
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 展
儿童心理保健指导
查明造成心理卫生难题的原因 建立安全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改善对儿童有害的养育方式 充分尊重儿童,培养儿童自己解决问
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鄂托克前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二届92次常委会议纪要》(﹝2011﹞14号)文件要求,结合全旗卫生工作实际,制度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医改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全面落实医改关于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扶残助残、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的氛围,全面提升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缓解“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返病”等现象,努力实现弱势群体“病有所医”。
二、组织领导成立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尤俊宝(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副组长:李建勋(旗卫生局局长)成员:伊布格勒(旗财政局局长)阿拉腾宝(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赛吉日嘎拉(旗民政局局长)额登达来(旗残联主席)杨勇甘(旗社保局局长)计新兰(旗卫生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计新兰兼任。
三、工作任务(一)实施重症精神病管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进行督导服药、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二)实施高血压病例管理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就诊时测量血压。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至少随访1次,每年随访至少4次。
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健康评估、行为调查及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开展病情监测、效果评价。
每年开展一次较全面健康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糖监测,、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心电图、B超、肝功能。
弱势人群服务方案
弱势人群服务方案1. 简介弱势人群通常指的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困难或身体条件有限的人群,如贫困家庭、残障人士、失业人员等。
服务弱势人群是社会责任和民生大计,为了保障这些人群的基本权益,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服务方案。
本文将介绍针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方案,希望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 政府角色作为国家的公共行政机关,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人群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和维权服务。
其中包括:2.1 加大福利支持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福利支持,包括经济援助、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补贴等。
在资金分配上,对于弱势人群应特别优先,确保他们可以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2.2 设立服务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弱势人群提供维权、救助、就业等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为弱势人群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帮助,提高他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2.3 加强监督管理政府应该对相关服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防止服务中出现的各类不正当行为。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机制,如果发现服务不当或违法行为,应及时纠正。
3. 社会组织角色社会组织在服务弱势人群方面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它们可以更为灵活地开展服务工作,提供更亲密、更贴心的帮助。
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和形式多样,包括成立专门的公益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各类募捐等。
3.1 成立公益组织公益组织能够通过自己的资源、力量和影响力来为弱势人群提供更为专业化、细致化的服务,让弱势人群的生活更加稳定和有保障。
3.2 开展志愿者服务许多志愿者组织致力于服务弱势人群,他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供生活服务、开展文艺活动等形式帮助弱势人群走出困境。
这些志愿者组织不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能够为弱势人群带来心理上的关怀和温暖。
3.3 组织各类募捐募捐是一种经济化解决方案,它既可以为弱势人群提供经济支持,也可以提高公众关注度和社会责任感。
医疗保健的社会责任关怀弱势群体的需求
医疗保健的社会责任关怀弱势群体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保健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组织和个人,我们有义务关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和其他特殊群体,通常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和挑战。
因此,提供他们专门的医疗保健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增加医疗保健资源的投入,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
这样可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服务于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医疗保健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政策,以满足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
例如,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政策可以包括老年病防治机构的建立、老年病药品的减免费用等。
对于残疾人群体,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康复中心和提供康复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和融入社会。
对于贫困人口,我们可以提供免费或低价医疗保健服务,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救助。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关怀弱势群体医疗保健需求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针对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特殊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宣传,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另外,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制度也是关怀弱势群体的需要。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还应该加强医疗保健服务的监管,打击医疗乱象,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质量。
总结起来,关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增加医疗保健资源的投入,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政策,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制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医疗保健的社会责任,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组织小组
社会工作者组织贫困人群形成 小组,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支 持和合作。
资源共享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各自的经验 和资源,相互学习和帮助。
评估效果
对小组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方案。
社区工作方法在反贫困社会工作活动 ,提高社区居民的 参与度和归属感。
贫困对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贫困可能导致饥饿、疾病 、缺乏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问题。它剥夺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如获
得食物、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机会。
贫困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公、社会排斥和经济不稳定。贫困使得人们难以 参与社会生活,阻碍了他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贫困和不平等是社会不 稳定和冲突的根源之一。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第十九章反贫困社会 工作
2023-11-06
目录
• 反贫困社会工作概述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施途径 •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成功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
CHAPTER 01
反贫困社会工作概述
贫困现象的普遍性和反贫困的必要性
贫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 贫困导致人们无法享有基本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和发展机 会。反贫困是社会公正和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
CHAPTER 02
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在反贫困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建立联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贫困家庭建立信任 关系,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
02
评估需求
对贫困家庭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
01
监督和评估
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 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年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保障全民身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全社会,覆盖全民,服务各个方面,以影响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第三条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条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医疗卫生、群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力求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覆盖。
第五条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群众,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形成合力。
第六条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是科学、规范、公平、有效,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综合施策,促进全社会的全面健康。
第七条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公共卫生服务的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应当与社会公众参与、科学可靠、公正公开,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二章健康教育第九条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第十条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民,覆盖各个年龄层、不同社会群体,适应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教育效果。
第十一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的普及、健康行为的引导、健康技能的培养等多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十二条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合力。
第十三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推动公众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章疾病控制第十四条疾病控制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旨在预防传染病、非传染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维护公众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疾病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疫情监测、病例报告、传染源控制、人群防控等多方面,以提前预警、及时干预、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范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居民健康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及其服务对象。
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相关服务。
第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坚持服务导向,优质、高效地提供卫生服务,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权益。
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接受居民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服务对象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应当包括社区居民、流动人口等。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连续、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措施。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医疗决策和自我管理,提高健康素养。
第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提供健康评估和指导。
第三章服务内容第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以下服务内容:(一)基本医疗服务:包括接诊、诊断、治疗、处方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卫生教育等。
(三)健康管理服务:包括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四)健康教育服务:包括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健康指导等。
(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协议,提供个体化、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十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护士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十五条医疗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且持有有效的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六条护士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且持有有效的护士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管理经验和能力,熟悉医疗服务管理。
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2023年)
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2023年5月31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章基本医疗服务第四章协同发展第五章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第六章保障与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公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健康江苏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基层卫生服务及其保障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第三条基层卫生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彰显公益、医防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发展基层卫生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优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基层卫生工作,协调解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
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日常工作由卫生健康部门承担。
第五条卫生健康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基层卫生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层卫生服务。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卫生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状况等情况,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
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优待的规章制度(双屿卫生院)
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优待的规章制度(双屿卫生院)目标本文档旨在规定双屿卫生院针对低收入人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优待的规章制度。
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双屿卫生院所有服务对象中的低收入人群。
定义1. 低收入人群:指在双屿卫生院注册的居民中,经认定具有低收入资格的人群。
2. 医疗服务优待:指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特殊待遇和优惠,旨在降低其医疗费用负担。
规章制度1. 低收入人群认定1.1 双屿卫生院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低收入人群认定标准。
1.2 低收入人群认定由双屿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负责执行。
1.3 低收入人群认定结果将由双屿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向申请人书面通知,并登记在双屿卫生院的档案系统中。
2. 医疗费用优待2.1 低收入人群在双屿卫生院就诊时,享受以下医疗费用优待:- 门诊挂号费减免或优惠;- 检查、检验费用的减免或优惠;- 药品费用的减免或优惠;- 住院费用的减免或优惠。
2.2 低收入人群在享受医疗费用优待时,应在双屿卫生院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验证其低收入身份。
2.3 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优待,双屿卫生院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确保其合理有效。
3. 优待期限3.1 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优待期限为一年,自认定通知书发出之日起计算。
3.2 低收入人群可在优待期满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续档申请。
4. 监督与管理4.1 双屿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负责对低收入人群的认定、医疗费用优待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与管理。
4.2 如发现低收入人群虚报或提供不实资料的情况,双屿卫生院有权取消其医疗费用优待资格,并视情节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4.3 双屿卫生院将定期对医疗费用优待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障其可行性和公平性。
5. 附则5.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5.2 如对本规章制度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可向双屿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和反馈。
以上为《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优待的规章制度(双屿卫生院)》的内容。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九章 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 社会政策一、概念题社会政策(河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二、简答题1.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如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采取的基本原则或方针。
它是与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有关的政策。
社会政策追求的直接目标是社会公平,它对社会弱者的权益具有明显的保障作用。
正因为如此,社会政策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社会政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1)它直接通过利益分配的形式使社会弱者受惠,改变他们的生活处境,过正常的社会生活;(2)它可以减缓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3)这种稳定局面反过来可以支持社会成员的正常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
由此可见,社会政策所解决的是有关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的基本问题。
(4)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政府的政策有关,社会工作基本上是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开展活动的。
(5)社会政策的意义还在于它的作用空间的广阔性,影响范围大,它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当然,社会政策的意义必须以它的落实为前提。
2.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华东理工2011年研)答:(1)两者密切联系①两者都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
②20世纪中叶以后,两者逐渐成为一套制度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③两者具有相同性和关联性。
a.共同的原则即社会公平、社会关照、福利性;b.同属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d.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社会工作的运行需要社会政策的资助和指导,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麻疹、百 日咳等预防接种服务。
口腔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和纠正口腔问题, 预防口腔疾病。
学龄儿童健康管理
视力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发现和纠正视力问题,预防近视。
口腔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和纠正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 。
心理评估
每年进行一次心理评估,了解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发现 和纠正心理问题。
倡导积极心态
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 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06
妇女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
孕前优生检查
孕期保健
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检查,包括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 估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怀孕。
为怀孕的妇女提供定期产前检查、孕期营养 指导、妊娠并发症防治、胎儿发育监测等孕 期保健服务。
风险评估、健康指导等。
老年人健康干预与指导
饮食指导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饮食计划,指导老年人合理搭配食物,控制饮食量,保 持营养均衡。
运动指导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评估结果,制定适合老年 人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种类、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 ,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药物治疗指导
分娩服务
产后访视
为产妇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分娩服务, 包括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等。
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产后访视,以了解产妇 恢复情况和新生儿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指 导和干预。
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
激素替代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为有适应症的更年期妇 女提供激素替代治疗,以缓解更年期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部分2011年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部分2011年版)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011年5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
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医疗机构性少数群体友善服务规范
医疗机构性少数群体友善服务规范目的本规范旨在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友善的服务,满足性少数群体的特殊需求,并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1. 尊重和保护隐私- 医疗机构应尊重性少数群体患者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 患者的个人信息应仅限于医疗目的使用,未经患者授权,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患者的性倾向等私人信息。
2. 培训和教育-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关于性少数群体需求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理解。
- 相关部门应提供教育材料,介绍性少数群体的基本概念和权益。
3. 友善沟通- 医务人员应以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性少数群体的患者,避免歧视性语言和行为。
- 医疗机构应提供合适的沟通方式,满足听障患者和语言障碍患者的需求。
4. 公平待遇- 不因性少数群体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而歧视患者,提供公平和平等的医疗服务。
- 为性少数群体提供和其他患者一样的医疗资源分配和治疗机会。
5. 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医疗机构应提供针对性少数群体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
- 提供相关资源和咨询,解答性少数群体患者的健康疑问和需求。
6. 投诉和建议机制- 医疗机构应设立有效的投诉和建议机制,接受性少数群体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
- 对于投诉和建议,医疗机构应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7. 合作与倡导- 医疗机构应积极与相关组织和团体合作,共同倡导性少数群体友善服务。
- 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专业意见,并在社区中推广友善服务的意识。
结论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动性少数群体友善服务规范的实施,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尊重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弱势群体就医管理初次评估内容
弱势群体就医管理初次评估内容
弱势群体就医管理初次评估内容是指针对弱势群体(如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在就医过程中进行的初步评估。
这一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弱势群体的具体就医需求和问题,为其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以下是弱势群体就医管理初次评估内容的一般要点:
1. 个人信息收集: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便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后续跟踪和管理。
2. 健康状况评估:对弱势群体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现有疾病、慢性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3. 就医需求评估:了解患者的就医需求和期望,包括就诊目的、就诊频率、就医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等。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提供合适的服务安排,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获得医疗帮助。
4. 经济状况评估:对患者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家庭收入、社会救济情况、医疗保险覆盖等。
这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支付能力,为其提供合适的费用减免或财政援助政策。
5. 社会支持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额外的社会支持和服务,如心理咨询、社工服务、康复护理等。
这有助于医务人员为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其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提供了弱势群体就医管理初次评估的一般要点,具体的评估内容可能因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政策和实践而有所差异。
社会医学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第十七章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妇幼卫生服务 老年人卫生服务 残疾人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 (一)妇女儿童的卫生需求 一般卫生需求
特殊卫生需求: 妇女、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
(二)需求状况
我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1、女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 同时期的男性; 2、妇女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也高于男 性,女性两周就诊率明显高于男性; 3、儿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较高,0-4岁 儿童两周就诊率高于我国居民平均水平。
表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 精神、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
二、残疾人基本状况
1、残疾人中,男性占51.55%,女性占48.45%; 2、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4.66%,占全国 儿童总数的1.74%; 3、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3.24%; 4、城镇残疾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占75.04%。
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 心理依赖; 以上网来逃避现实问题; 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否认过度上网对身心的危 害。
采取相关的社会措施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一、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 区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 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 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年型社会或 老年型国家。
2、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营养不良 心理健康问题 意外伤害 传染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2)家庭保健 开展家庭残疾人卫生服务,首先,应训练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其次,训练内容
要以着重指导残疾人及家属进行自我保健为主;此外,根据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到残 疾人家里进行检查与治疗,帮助他们进行各种锻炼与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三)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卫生服务需求特点
残疾人在慢性病的构成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残疾人的两周患病率、慢性病 患病率、一年内住院率均高于其他人群。
此外,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表现往往会影响残疾 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1.残疾预防与康复的主要策略方针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表17-1 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标化率(‰)
两周患病率/优化率 性别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2013年
慢性病患病率/标化率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2013年
136.2 130.4
男 133.2 118.3
170.433.5 177.3 310.0 141.6 133.5 -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三)老年人保健
1.老年人保健的内容
(1)老年病防治 老年病的特点:病因不明确、病程长、恢复慢。 老年病的防治措施: 1)因人而异地开展体育活动; 2)加强老年人膳食指导;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4)保持精神愉快; 5)定期体检,长期随访。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三)老年人保健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01
人口老龄化及其带来的挑战
0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
03
老年人保健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他的指标是 老年人口系数,即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 65岁)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
1. 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状况 (2)家庭因素 (3)营养 (4)体育锻炼 (5)生活作息方式
2. 儿童保健 3. 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
3.留守儿童的社会保健
(1)留守儿童的概念: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 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6周岁以 下儿童。
(1)卫生服务需要增加,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在各年龄 组人群中是最高的。 (2)老年人患病模式发生改变 慢性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三)老年人保健
1.老年人保健的内容
基本内容: 掌握老年人健康卫生与社会服务的要求; 促进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心照料; 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开展老年疾病防治; 兴办老年人福利事业和提供社会服务; 进行老年人保健研究。
2.妇幼卫生服务供给状况
国家建立了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和妇幼保健网络,政府投入资金增 加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医 院和床位数、医护人员数持续增加,医护比逐渐降低,从而保证了 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3.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63.9/10万下降到2014年的 21.7/10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带来的挑战
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我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同时, 老龄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出现脏器萎缩;器官功 能减退。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变化。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其健康特征
3.老年人的健康特征
04
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儿童保健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一)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妇女和儿童(≤14岁)是两个不同的特殊弱势人群,妇女儿 童既有一般的卫生服务需要,也有特殊的卫生服务需要。
妇幼健康及其卫生工作是关系到促进民族健康、增强民族素 质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二)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
01
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02
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
03
流动人口卫生保健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1.流动人口的概念:
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员,按国际上的定义称之为“国内移民” (internal migration)。
2.流动人口的分类:
①公务型流动人口 ;②文化型流动人口 ;③社会型流动人口; ④经济型流动人口; ⑤盲流型流动人口 ;⑥中转型流动人口。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三)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1. 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 (2)就业及经济因素 (3)教育 (4)风俗习惯 (5)地域
2. 妇女保健 3. 家庭暴力与妇女社会保健
第一节 妇幼卫生服务
(三)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妇女保健
3.家庭暴力与妇女社会保健
(1)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 (2)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主要社会措施: ①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和完善立法,严惩施暴者; ③建立社会救助机构; ④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 ⑤提高妇女素质,鼓励其经济独立。
第十九章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田庆丰
郑州大学
目录
01 02
03 04
第一节:妇幼卫生服务 第二节:老年人卫生服务 第三节:残疾人卫生服务 第四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重点难点
※ 妇幼卫生工作的成就及挑战 ※ 老年人患病模式的改变 ※ 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卫生需求特点 ※ 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社会弱势人群的概念: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一)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1.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2.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略有增加 。 3.流动人口流向中心城市的比例下降,流向非中心城市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 4.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入人口的家庭规模有所扩大。 5.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持续增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快速提高 。 6.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在流动人口覆盖面不断 扩大。
(1)世界卫生组织的策略 要在卫生部门内外,通过采取减少缺损发生的各种措施来预防残疾。如果出现缺损, 提供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保健。
(2)我国的策略
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2.残疾人的基层预防和康复服务
(1)社区预防与康复 充分利用城乡基层卫生组织、医务人员、志愿者和家属开展社会调查,去发现残疾 人,并帮助他们进行残疾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
第二节 老年人卫生服务
(三)老年人保健
2.老年人保健服务
(2)家庭保健 家庭是老年人获得照顾的主要场所。 (3)社区服务 兴办多形式、多功能的基层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建立健全老年人保健网络,最终实现从以家庭为依托的分散养老模式向社 区养老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01
1)人口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即“未富先老”的问 题突出; 2)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质量比一般人群低; 3)老年人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4)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致残率高,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 大; 5)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短缺,社会适应能力弱; 6)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和医疗要求难以满足。
残疾人基本状况
02
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
03
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及卫生需求特点
04
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残疾的概念: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 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一)残疾人基本状况
2013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涉及全国734个县(市、区)中的 1464个调查小区,有效监测样本37 199人。其中,成人35 722人, 儿童1477人;男性19 443人,占52.3%,女性17 756人,占 47.7%,性别比为109.5(女性为100);城镇9191人,占24.7%, 农村28 008人,占75.3% 。
(二)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
2.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
(1)妇幼健康 (2)传染病 (3)精神健康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二)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
(1)妇幼健康 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常 住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率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流动人口。 (2)传染病 1)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2)结核病; 3)疟疾。
第三节 残疾人卫生服务
(二)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
1.一般因素
(1)社会发展水平; (2)自然环境条件; (3)人口遗传素质。
2.特殊因素
(1)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护理服务差以及工业化、交通和暴力 行为造成的事故等。 (2)发达国家:慢性躯体性疾病、精神病、遗传性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