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人群健康与卫生服务
弱势人群帮扶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手段,努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年度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帮扶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年的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二、帮扶工作概述1. 政策扶持本年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政策,包括:(1)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弱势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3)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4)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
2. 社会救助(1)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救助。
(2)推进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等制度衔接,形成救助合力。
(3)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提高救助效率和精准度。
3. 公共服务(1)完善教育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
(2)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弱势群体医疗保障水平。
(3)改善住房条件,解决弱势群体住房困难。
4. 志愿服务(1)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
(2)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三、帮扶工作成效1. 贫困人口减少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本年度,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待遇也得到相应提高。
3. 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升通过加大投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了他们的基本需求。
4. 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帮扶工作,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有力保障。
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弱势人群服务管理,保障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弱势人群,是指因年龄、身体、心理、经济等原因,生活困难,需要社会帮助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孤儿、贫困家庭等。
第三条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爱弱势,尊重其尊严和权利;(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三)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四)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率。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五条弱势人群服务内容包括:(一)基本生活保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二)医疗救助: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减轻其医疗负担;(三)教育救助:提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四)住房救助:提供住房保障、租赁补贴等,改善其居住条件;(五)就业援助: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等,帮助其实现就业;(六)精神关爱:提供心理辅导、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等,丰富其精神生活;(七)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六条对不同类型的弱势人群,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第三章服务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建立健全弱势人群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第八条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弱势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和规划;(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弱势人群服务;(三)监督指导基层开展弱势人群服务;(四)组织开展弱势人群服务评估和考核。
第九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医疗救助,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医疗救助政策;(二)组织实施医疗救助;(三)加强医疗救助监管。
第十条教育部门负责提供教育救助,具体职责包括:(一)制定教育救助政策;(二)组织实施教育救助;(三)加强教育救助监管。
公共卫生与残疾人群体健康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路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需要采取创新的思路,以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进行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大学生作为思想独立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邀请有影响力的人士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解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不公平和困难,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的意识。
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验奉献的快乐。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农村等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成就,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再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是灌输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应该通过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
新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
爱国主义不仅是热爱国家,还要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
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可以开设国际学生班级,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符合时代潮流,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对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台帐
对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台帐摘要:一、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重要性二、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具体内容三、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实施效果四、未来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发展方向正文:一、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重要性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往往受到经济、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因此,对弱势群体的健康帮扶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二、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具体内容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基本医疗保障: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3.公共卫生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免疫规划、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健康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实施健康扶贫,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实施效果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四、未来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发展方向未来,弱势群体健康帮扶措施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投入,提高健康帮扶措施的覆盖面和质量。
2.完善政策,构建全面的弱势群体健康保障体系。
3.创新方式,提高健康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减少健康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现象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减少健康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现象近年来,关于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尽管卫生服务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在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问题上,健康服务的利用不平等问题特别突出。
本文将探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如何减少健康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现象,并提出几项解决措施。
首先,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是指人们获得卫生服务的便利程度。
然而,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服务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可及性较低。
例如,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导致了人们在寻求医疗服务时面临困难,进而减少了健康服务的利用。
其次,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卫生服务。
然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弱势群体往往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卫生服务。
例如,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压力,往往会选择不寻求医疗服务或选择较低质量的服务,这进一步加剧了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的人群也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减少这种不平等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服务资源的投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这可以通过增加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配置,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来实现。
其次,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更加公平的医疗保险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相关部门可以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认识和需求。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医疗机构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方便人们获得卫生服务。
非政府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向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缓解不平等现象。
媒体可以加强对卫生服务不平等问题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社区弱势群体健康促进帮扶措施
社区弱势群体健康促进帮扶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在健康条件、医疗资源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困境。
为了改善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社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帮扶措施。
其次,社区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
弱势群体通常缺乏健康知识和意识,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日常照料的方法了解不足。
社区可以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培训班和义务健康指导,向弱势群体传授健康知识和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另外,社区应该提供温馨的居住环境。
弱势群体往往生活在较为简陋和恶劣的环境中,居住条件不佳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社区可以通过改善住房设施、提供清洁环境、改善室内通风条件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最后,社区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健康帮扶项目。
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和服务。
社区可以与这些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健康义诊、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社区弱势群体健康促进帮扶措施主要包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精神关怀和心理援助,以及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十二章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
老年病的特点
一个老年患者通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而同一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表现 差异很大
不少老年病迄今没有特效的治疗和控 制办法
老年人精神卫生
修身养性,陶冶情趣 助公为民,发挥余热 重新学习,促进交流
老年保健服务
自我保健 家庭保健 社区服务
第四节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
妇幼健康 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结核病 疟疾 精神健康
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 服务的策略
将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制轨道 根据流动人口的分布,合理配置卫生
资源 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建立医疗保险
基金
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 服务的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老 年人口增长的趋势,联合国规定 60岁或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 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 适应,即“未富先老”的问题突出
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质量比 一般人群低
老年人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 冲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短缺,社会适应能 力弱
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导到
正确的活动中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提高学生卫生科技知识水平 改变学生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
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 展
儿童心理保健指导
查明造成心理卫生难题的原因 建立安全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改善对儿童有害的养育方式 充分尊重儿童,培养儿童自己解决问
城市贫困及弱势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 扫 堡壁 呈 笋 卷 胃 蔓
・
改 革 ・管 理 ・
城 市 贫 困及 弱 势 人 群 卫 生 服 务 利 用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金 新 政 李 道 苹 李 孜 华 中科技大学 医药卫 生管理学 院
【 摘
403 300
证 的流 动 人 口户 。
2 结 果
城 市 贫 困 人 口 处在 基 本 贫 困状 况 之 下 ,生 活 贫 困
导 致 他 们 健康 状 况 较 差 , 卫 生 服 务 利 用 水 平 低 , 年 对 近
来 医疗 费 用 的持 续 上 涨 以及 该 人 群 低 保 障水 平 的现 状
更 加 重 了这 一 趋 势 。 经 济 条 件 限制 , 们 应 付 非 常 事 受 他
要 】 讨 论 影 响 城 市 贫 困 及 弱 势 人 群 的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的 主 要 因 素 及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的 途 径 。目前 城 市 中 的 生 活
贫 困 者 主 要 是 下 岗 、失 业 以及 退 休 等 原 因所 致 。贫 困 使 他 们 的 健 康 状 况 较 差 , 卫 生 服 务 利 用 水 平 低 。 府 和 医 疗 卫 生 对 政
务 需 求 量 进 行 的 分 析 , 国 老 年 人 慢 性 患 病 率 、 周 患 我 两 病 率 分 别 为 5 和 2 , 4 5 明显 高 于 人 群 的平 均 水 平 。 O 9 年 代 以 来 , 国居 民 的 患 病 结 构 发 生 了急 剧 的 变 化 , 我 表
不 享 受 任 何 社 会 保 障 ,在 享 受 保 障 的 人 群 中 享 受 城 市
2 2 普 通 户基 本 不 享 受 任 何 社 会 保 障 , 困户 享 受 社 . 贫 会 保 障 的 比例 明显 比其 他 两 类 人 群 高 ,享 受 社 保 种 类 依 次 为 : 市 居 民最 低 生 活保 障 、 市 困难 户 救 济 两 种 城 城
社会健康不平等与公共卫生
社会健康不平等与公共卫生社会健康不平等是指在社会群体中,不同人群在健康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不平等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对公共卫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以及与公共卫生的关系,并提出改善不平等的对策。
一、社会健康不平等的原因社会健康不平等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1.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研究显示,收入较低的人群往往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
他们可能无法负担得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且可能在工作环境中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在健康知识和保健行为上可能存在缺乏,缺乏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因此,他们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3.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些贫困地区可能缺乏清洁的饮用水、良好的卫生设施和适当的垃圾处理方式,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4.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医疗设施和服务,导致人们无法获得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而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往往享受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和服务。
二、社会健康不平等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社会健康不平等对公共卫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传播社会健康不平等容易导致疾病在弱势群体中迅速传播。
这是因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人们可能无法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从而使得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和隔离的难度增加。
2.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不平等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弱势群体往往面临健康问题的双重负担,他们可能经历贫困、歧视和边缘化,这些都会增加心理压力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3.健康保健行为社会健康不平等也可能导致人们在健康保健行为上的差异。
富裕人群可能更容易获得并接受健康相关的教育,并能够使用高质量的医疗设施和服务,而贫困人群则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
卫生服务公平性:消除差距、提升弱势群体健康水平
• 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 值越接近0,表示健康水平越高
• 值越接近1,表示健康水平越低
卫生服务公平性对社会公平和健康的贡献
卫生服务公平
性对社会公平
的贡献
卫生服务公平
性对健康的贡
献
01
02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 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
• 降低健康不平等
提高社会对卫生服务公
平性的认识
社会和个体层面的参与与努力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 提高社会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认
• 加强卫生服务公平性教育
•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识
• 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信息的透明
•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度
• 提高弱势群体自身能力
05
卫生服务公平性提升的实践案例与启
示
国内外卫生服务公平性提升的成功案例
发展中国家卫生服务公平性比较
• 印度: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差,农村地区和服务不足地区的问题尤为突出
• 非洲: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差,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卫生资源短缺
卫生服务公平性差距的主要原因
• 卫生服务公平性差距的主要原因
• 经济水平差距:导致卫生服务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 政策制定和执行差距:影响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公平性
需求
• 加大政府卫生投入
• 增加政府卫生预算
•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建
• 针对弱势群体制定特
•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
设
殊的卫生政策
• 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生服务提供
•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传染病防治,关注弱势群体
传染病防治,关注弱势群体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他们通常面临着生活困境、教育资源不足、医疗保障有限等问题。
这些群体由于自身条件或外部环境的限制,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扰。
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群、老年人、留守儿童等。
他们由于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关注弱势群体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由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习惯、卫生意识、医疗保障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足。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传染病时,更容易成为高发人群。
例如,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可能因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和基本的卫生设施,而更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弱势群体中的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由于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那么,如何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呢?政府应当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在财政预算中,要确保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措施得到落实。
这包括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补贴、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加大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爱力度等。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的投入,降低他们的医疗负担,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要加强弱势群体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
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在城市,可以利用社区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健康教育。
第三,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到弱势群体的关爱行动中来。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例如,企业可以捐赠资金、物资支持弱势群体的防疫工作;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关爱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慰藉;志愿者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医学应试习题集
社会医学应试习题集第一章社会医学绪论与医学模式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第五章卫生服务研究第六章社区卫生服务第七章弱势人群健康与卫生服务第八章社会病防治一、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2、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3、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4、亚临床状态——亚临床状态指疾病过程早期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5、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访谈/问卷访谈——调查者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问卷向调查对象逐一询问来收集资料。
6、非概率抽样——每个调查对象被选中的机会不是随机的,一般不能考虑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也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7、专题小组讨论——专题小组讨论指由背景相似的讨论参加者形成若干个专题小组,每组由6~12人组成,在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所研究或调查的问题广泛、深入、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观点,研究者依此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8、信度——信度指在实验过程(调查)中对同一实验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获得结果的近似程度。
/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获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即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效度——效度指所采取的实验及测量方法或研究结果符合现有理论或标准的程度。
/效度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10、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11、生命质量评价——指对一定生命数量的人群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进行评价。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重点
弱势人群卫生服务重点一、名解1.社区康复2.弱势人群3.健康教育二、填空题1.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O将根据残疾的严重程度,对残疾的分类为_____、____、______。
3.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划分标准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____或年龄≥65岁的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___为老龄化社会。
4.广义的儿童青少年是指年龄在______岁年龄段的人群。
三、单选题1.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卫生保健三级预防措施中,下列哪种不属于一级预防?()A. 优生优育B. 社会性宣教C. 举办家长学校D. 建立疾病筛查制度和规程E. 学校心理卫生咨询2. 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卫生保健三级预防措施中,下列哪种不属于二级预防?()A. 早期发现B. 社会性宣教C. 早期干预D. 建立疾病筛查制度和规程E. 除病于萌芽3. 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卫生保健三级预防措施中,下列哪种不属于三级预防?()A. 治疗疾病B. 减轻损害C. 促进康复D. 建立疾病筛查制度和规程E. 专门治疗机构治疗儿童疾病4. 妇女从怀孕到产褥期这一段特殊生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保健措施,属于哪一阶段的妇女社会保健措施?()A. 青春期保健B. 孕产期保健C. 围产期保健D. 更年期保健E. 都不是5.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A.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绝对数量大B.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 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D.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E. 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四、简答题1. 简述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
2. 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3. 简述保护妇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卫生措施。
4. 简述健康老龄化的措施。
社会医学 第讲 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第讲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相对社会主流群体而言,指处于某种不利地位,面临较大生活困难和较高卫生风险的一类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妇女和儿童、少数民族、外来工人和无业游民等。
弱势群体的卫生和医疗状况弱势群体由于生活条件差、卫生环境恶劣、医疗资源不足等原因,其卫生和医疗状况较差。
他们的疾病容易复发,且病情加重会导致治疗失败等后果。
此外,这些人群更容易感染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痢疾等。
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由于生活困难,很多弱势群体在医疗方面存在缺乏资金、无法购药等问题。
因此国家对这一群体进行了相关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弱势群体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基层医疗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水平、医疗设备、药价等方面仍有提高的空间。
医疗救助对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的弱势群体,国家也推出了医疗救助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治疗和救助。
但是,这种方式对他们的医疗需求和基本权益的保障还需不断完善和加强。
健康扶贫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问题,对于他们进行药物治疗、疫苗预防以及公共卫生宣传等,健康扶贫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弱势群体正是他研究的对象之一。
在社会医学层面上,我们需要从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医疗服务等措施,为弱势群体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提供更好的支持。
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卫生保障和医疗服务,加强社会医学研究,为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疗卫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
医疗卫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问题依然严重。
医疗卫生部门应当更加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
1. 弱势群体的定义和特点弱势群体一般指的是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教育程度较低、身体健康条件较差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儿童、艾滋病患者等。
这些群体在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着特定的困难和需求,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
2. 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问题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医疗资源紧缺:由于贫穷和地域因素,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使得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2 经济压力:由于收入较低或无法稳定就业,弱势群体在面临疾病时往往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无法及时得到必要的医疗治疗。
2.3 医保覆盖不全:弱势群体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相对较窄,缺乏保障,容易陷入医疗费用过大、无法支付的困境。
2.4 保健知识教育不足:弱势群体的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对于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容易陷入疾病困扰。
3. 医疗卫生部门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3.1 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医疗卫生部门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要增加医疗设施和人才配备,确保弱势群体在医疗需求上能够得到应有的满足。
3.2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卫生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扩大医疗保障范围,降低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3.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4. 弱势群体健康权益保护的启示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保护不能完全依赖于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高资金投入,扶持贫困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各界应加强公益慈善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医疗援助和帮助;个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健康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内容
施工中小型机械安全操作规定范本小型机械的施工操作安全规范一、总则1. 施工前应仔细阅读机械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并对机械的结构、性能、操作规范进行了解。
2. 进行机械施工操作前,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3.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不得擅自操作或委托无经验人员进行操作。
4.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不得在饮酒、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状态下进行机械操作。
二、施工现场安全规定1. 确保施工现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预防机械排放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2.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杂物、建筑材料等不得随意堆放,以免影响机械的正常运作或造成工人跌倒或受伤。
3.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指示操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施工现场应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并设置灭火器材等应急设备。
三、机械操作安全规定1. 在进行机械操作前,必须确认机械的开关、刹车等操作控制装置正常可靠。
2.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不得随意调整机械的参数或操作模式。
3. 在操作机械时,应保持专注集中,不得分散注意力或与他人交流,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4. 操作人员应准确使用机械的操作手柄、按键等控制装置,并严禁随意触动与机械操作无关的部件。
5. 在机械运转中,不得使用手接触运动部件,不得将头、手肢体等伸入机械内部。
6. 当机械发生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机械运转,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四、机械维护与保养规定1. 机械在长期使用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以及更换易损件。
2. 在维护机械时,应先切断电源或关闭机械的电气系统,确保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安全。
3. 维护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工具和设备,不得使用损坏、无标记的工具或设备。
4. 维护人员应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得进行未经培训的机械维修。
5. 维护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机械的周围环境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13~14周岁-18~20周岁)
(1)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 ②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 ③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个性和社会性有了 新的发展
④情感进一步发展
⑤性心理发育开始萌发
(2)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①自我意识增强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③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 ④人际关系出现变化 ⑤情感发展日益丰富、稳定,独立意向显著, 具有闭锁性 ⑥性意识的逐渐成熟,促使青少年的性意识急 剧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教育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 束,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学 习成绩差 安全问题:意外伤害,疾病的威胁。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社会措施
消除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解决其产生的条件;
发挥社会综合教育功能,调动社会力量,形成 社区、学校、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加 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 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弥补学生心理孤独感,对安全也是很好的保障。
1998年—201.8‰;
2003年—133.0‰;
(二)妇幼卫生服务供给状况
(三)妇幼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简 称“三率”) 我国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下降1/5,
分别25.8‰, 31.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4, 39.8/10万 2015年目标: 20.3‰, 22.2/10万。
家庭暴力涉及当事人 的文化层次、思想观 念、生活环境、职业、 心理、性格等多个复 杂因素。
李阳家暴门事件
预防和制止家暴的主要社会措施
1.广泛宣传男女平等,树立健康文明的家庭观念,营造 融洽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 2.加强和完善立法,严惩施暴者,为制止家庭暴力提供 有力的法律保障; 3.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设立妇女 维权站、心理咨询站、妇女庇护中心等妇女救助机构, 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和物质帮助; 4.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形成一个社会舆论、社 区、妇联、司法齐抓共管的社会网络; 5.提高妇女素质,培养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 强”的精神,鼓励妇女经济独立。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妇女儿童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二节 老年人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健康与卫生服务
第四节 流动人口健康与卫生服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概述
老化的概念
衰老(个体老化):身体各器官在成熟期后,随 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包括形态、功能、代谢等,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 应能力减退的一种表现。 人口老龄化(群体老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年 满65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年满60岁以 上者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
目前全国3.2亿育龄妇女,每年约有2000万个婴儿出生。 然而我国现有妇幼保健人员不过10万余人,其中只有少
数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此外,在部分地区,由于基层人员的待遇未能妥善解决, 使妇幼保健队伍不够稳定。
经费短缺和必需设备的不足,也给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带
来许多困难。
3、重治疗轻预防思想的干扰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9 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生率开始下降, 平均预期期望寿命延长,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 长”阶段。 进入 20世纪后,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的 突出特点是:14 岁及以下人口系数下降到 30 ‰以下,65 岁及以上人口系数上升到7%以上。 到 20 世纪下半叶,全世界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平均水 平下降到24‰和9‰,在1996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系数上升到7%,至此世界成为老年型世界。
性,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出现明显的不规则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老年人口 年度 阶段名称 快速老龄化 阶段 人数 (亿) 2.48 4.00 4.37 % 17.17 30 31 高龄老年人口 人数 (万) 3067 9448 % 12.37 21.78 25-30
2001-2020 2021-2050 2051-2100
二、儿童保健服务
(一)概述
儿童青少年(children
and adolescents):从出生后 的婴儿直到发育成熟的青年这个范围内的人群。
婴幼儿期(0-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6,7周岁) 学龄期(6,7周岁-12(女),13(男)周岁) 青春期(女:11~12周岁-17~18周岁)
2.学龄前期:
3.学龄期: 4.青春期:
(2)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死亡率:
儿童青少年死亡率:0岁组最高,5-14岁死亡率降到最低, 15-24岁组,死亡率有所增加。 性别分布:男>女 城乡分布:农村>城市 经济水平高:意外死亡、先天异常、恶性肿瘤 经济水平低:感染性疾病为主
死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达阶段 ;
我国是先老后富,我国人口进入老年型时,人均 GDP仅仅1000 美元。
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实行计划生育前,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高生育率时期,此 后又经历了二十多年低生育率时期,生育率由长期居高陡然
向持续走低转变,造成前后两个时期出生人口比重的不均衡
(三)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
家庭、经济、就业、受教育、文化等;
就业及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与妇女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女性终身就业率低
于男性;
教育:文盲男女比1∶2; 风俗习惯:重男轻女 地域:农村、偏远地区差
(四)提高妇女健康状况的社会卫生措施
明确妇女保健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 坚持妇女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 加强妇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妇女卫生信息系统 提高妇女的地位和权力
在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较慢的地区,人们仍然没 有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对预防保健医生 也存在偏见。 在大多数地区,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并没有落实。
一、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成绩及挑战 (一)妇幼卫生服务需求状况
高危人群----特殊保护---卫生服务需求较高 女性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 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 1993年—200.3‰;
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 建立卫生措施; 建立安定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改变对儿童有害的教育方式; 开展心理行为指导。
(五)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
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 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 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 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
三、妇女卫生保健
(一)概述
妇女:1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占人口总数 的1/2。 分为性成熟期、育龄期(结婚、怀孕、分 娩、哺乳)、围绝经期、老年期。
(二)妇女健康状况
青春期:青春期月经病;青春期发育所引起的心理、行 为问题;生长发育与营养问题;性行为与性活动的问题。 生育期:计划生育;母婴保健;妇女地位的不平等;性 健康和性传播疾病的控制。 围绝经期(45-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 血;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糖尿病;感染;肿瘤等。 老年期:生理(肿瘤、感染)、心理(抑郁、痴呆)性 疾病
第十七章 弱势人群健康与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学院
弱势群体(Special population)分为两类:
1.生理性弱势群体
有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孕产妇、儿童、老年、 残疾等。
2.社会性弱势群体
社会原因,如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失业者 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
弱势群体是指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劣势地位且 有困难的各类群体。
2000 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 20/10 万的有北京、上海、天津、 黑龙江、浙江; 在 20 ~ 47.4/10 万的有辽宁、山东、广东、江苏、福建、吉 林、安徽、河北和海南等; 甘肃、贵州、青海、新疆和西藏 5 个省、自治区孕产妇死亡 率仍在100/10万以上。
2、妇幼保健供需矛盾突出
(三)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因素
营养:肥胖;营养缺乏或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 不合理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 体育锻炼 生活作息方式 家庭因素: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父母的受 教育程度、职业、性格、育儿方式、家庭的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等。 社会经济状况:儿童的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 性发育提前。与营养、经济、卫生、教育文化水平密切 相关。 环境污染: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绝对数量大 老龄化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世界平均速 度和发达国家速度。我国人口类型从青年型过渡 到老年型只用了30多年时间,而发达国家则经历 了50~100年的时间。 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经济发达地 区快于欠发达地区。
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
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与父母双方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 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有的 沉思状态!
可怜的孩子两眼无神,无奈 无助盼望变失望
你觉得留守儿童会
面临哪些问题?应 该如何解决?
面临的问题:
生活问题: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