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胆怯儿在教学中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他们因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而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胆怯儿的指导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敢于表达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
本文将从胆怯儿的定义、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展开,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一、胆怯儿的定义在教育心理学中,胆怯儿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新环境中感到不安,害怕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学生。
他们通常缺乏自信心,容易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
胆怯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胆怯儿的特点和问题,我们需要提出适合他们的指导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研究1. 营造温暖、宽松的教学环境胆怯儿害怕失败、害怕被他人嘲笑,因此教学环境的温暖和宽松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多关心他们、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机会表现等,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让胆怯儿在小组里获得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胆怯儿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3. 提供多种表达途径胆怯儿通常在口头表达方面存在困难,但他们可能在书面表达、绘画、演讲等方面表现出色。
教师应该尊重胆怯儿的表达方式,提供多种表达途径,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4.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胆怯儿缺乏自信,因此建立自信是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关键。
教师可以定期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心理辅导等方法,帮助胆怯儿找到根源并加以解决,从而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5.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每个胆怯儿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样一来,能更好地满足胆怯儿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发挥潜力。
三、实践探索上述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上的建议,为了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探索。
浅谈胆怯孩子的心理由来及教育措施
浅谈胆怯孩子的心理由来及教育措施胆怯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胆怯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家长采用教育的方法恰当,耐心细致,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克服胆怯心理,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常有一些父母,带着小孩子前来咨询,孩子在家淘气,在校却又胆小怕事;偏食、怕见生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
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一时的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如何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胆怯,引导孩子走出胆怯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孩子的胆怯心理的由来(一)客观因素的影响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的不同,因此他们身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每个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人差异。
如有的幼儿健康活泼,有的幼儿体弱多病,有的幼儿能说会唱,有的幼儿相对较弱;有的幼儿善于交谈,而有的幼儿性格内向。
这样,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幼儿如果得不到及时弥补,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变得退缩,不敢与人交往。
如:有位小朋友在游戏中表现相当出色,很会与人交谈,但上课活动中就一言不发,害怕回答教师的提问,当叫到他名字时,他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看。
(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1、过分的溺爱。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祖辈更是对他有求必应,呵护有加,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睡,就把他留在身边,孩子到哪里都陪着。
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玩,遇到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问题就急于参与解决。
2、过度严厉。
有的家长受自身性格的影响,不懂得尊重、理会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孩子小则大声呵斥,大则大打出手,过于严厉、粗暴。
有的甚至孩子一哭闹,就拖到房里进行“封闭式”教育。
也有的家长经常恐吓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晚上不肯睡觉时,就说夜晚有鬼,老虎会吃你等话。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心情忧郁形成胆怯心理。
对幼儿自卑_胆怯心理的思考
如何预防和纠正幼儿的自卑、胆怯心理,这是幼教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加以解决。
一、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趋势,为幼儿健康教育打下基础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有专家指出,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随着儿童的成长,往往会逐渐消失。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还需要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了解和找出形成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及其矫研成果治的方法,为幼儿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二、分析了解形成幼儿自卑、胆怯心理的原因自卑、胆怯心理的形成,总是有其原因的。
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身体欠健康、有某些缺陷或陋习、常受暴力、长期受压抑、得不到肯定等,这些都是造成自卑、胆怯的因素。
因而,了解孩子的现状,了解孩子的心灵,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不良心理,对幼儿自卑、胆怯心理的思考尹宗丽三、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所谓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幼儿教育目标是为培养!$世纪建设人才打下最初步的良好素质基础。
!$世纪是信息爆炸、科技飞快发展的时代,是竞争、挑战更为激烈的时代。
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幼儿适应新时代的各种素质,是时代的需要,家长们必须考虑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观念比较困难,这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以至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传统观念有其积极因素,也有其消极因素。
它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社会结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怎样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幼儿园教育论文资料】
怎样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但在众多幼儿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
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泪流满面,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内向、胆小。
内向的人表现为好静不好动,不善交往,不善言谈,不善表露;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有以下表现:咬手指或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等。
但是,内向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优点,他们善观察、好思考,做事仔细,持之以恒。
内向的孩子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善交往,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加强人际交往,需要他们豁达大度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内向的孩子。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造成孩子内向、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有的家庭以权威型模式教孩子,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只能服从,没有表露意愿的机会,造成孩子唯唯诺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有的孩子因为胆怯或有口吃等语言障碍,不习惯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
此刻,我们不应强迫孩子去表现,甚至责怪他,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更加退缩。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最为有利。
因此我们应当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要与要求,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次,需要取得家园密切配合,让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与家庭成员及外界交流的机会。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胆怯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新的环境或者人群时产生的紧张、不安和缺乏自信的情绪。
对于某些儿童来说,胆怯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交际以及个人发展。
对胆怯儿的教育指导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对胆怯儿的指导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胆怯儿克服胆怯情绪,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一、了解胆怯儿的特点了解胆怯儿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胆怯儿通常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对未知的事物和环境感到恐惧和不安。
在课堂上,他们可能不愿意发言,不敢提出问题,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也较为抗拒。
了解这些特点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帮助胆怯儿克服这些问题。
二、提供温暖的课堂氛围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帮助胆怯儿克服胆怯情绪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采用幽默的语言或者轻松的表情,以及给予鼓励和肯定。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胆怯儿将更有可能敢于表达自己,勇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投入学习。
三、培养自信心培养胆怯儿的自信心是对其进行教育指导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和支持来帮助胆怯儿建立自信。
可以鼓励胆怯儿参与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在小范围内锻炼自己,逐渐增强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运用正向激励的方法,让胆怯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提供个性化教学胆怯儿通常需要更多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背景和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对于胆怯儿,可以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对学习的掌控力,从而减少胆怯情绪的产生。
五、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胆怯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他们主动发言、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等,同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胆怯儿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竞赛或游戏,鼓励胆怯儿勇敢地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浅析儿童胆怯的心理
(3)锻炼儿童的注意和意志,教育儿童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听讲,用心完成作业,能克制自己的行动。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儿童的注意和意志,使儿童在家庭中担负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很有意义的。
做个勇敢的宝宝
. 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
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二、 冷漠型
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 贬低型
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然又不放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4)用正确的态度鼓励儿童学习,用儿童能理解的正当理由来鼓励儿童学习(如学习好了才能建设祖国),而不应用责骂的办法(如儿童得了坏分数就横加责骂)或用物质奖励的办法(如用物质引诱来鼓励儿童获得好的分数)。
浅议克服儿童“胆怯”的有效方法
浅议克服儿童“胆怯”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比较胆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他们往往沉默寡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的胆怯儿童因长期不与他人沟通,造成心理障碍,形成怪异的性格。
许多胆怯儿童缺乏勇敢精神,没有“争第一”的进取精神,也没有创新精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儿童的将来是令人担心的。
如果儿童性格过于退缩、畏怯,就会妨碍他们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过分胆小也会造成儿童性格上的缺陷,影响到他们的认知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标签:胆怯;保护过度;增强幼儿自信心一、幼儿后天的胆怯是怎么养成的幼儿后天的胆怯是怎么养成的呢?也许有些家长不相信,孩子胆怯的性格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到了家长行为态度的感染而形成的。
(一)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怕孩子磕着摔着,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由于担心孩子无法独立处理事情,家长往往一手包办,使孩子从小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于被家长安排,对新事物没有好奇心,同时也体验不到新事物带来的生活经验与成功感。
试想这样的孩子一旦独自去面对新事物的时侯,就只好以胆怯、畏缩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恐慌,畏首畏脚,不知所措。
(二)不适当的暗示家长习惯把自己觉得可怕的东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灌输给孩子不良的暗示,自觉与不自觉的一些行为给孩子提供了模仿的范例,比如,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父母惊慌失措地抱着孩子,嘴里说着“别怕、别怕”;在找到走失孩子以后,父母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痛哭流涕等,都会让孩子从父母惊恐的行为中感到刚才面临的事情的可怕,导致他们从此以后对某些事和物产生莫名的恐慌感,形成胆怯心理。
(三)不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很多家长都会告诫孩子的话。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和陌生的孩子或者成人接触的时候,家长总会十分地警觉,挡在孩子的前面,做孩子的“代言人”。
由于没有适宜的交往方式,加上对陌生人和群体的不适应,渐渐地,孩子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观察能力,孩子就会怯生,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性格也变得胆小怯懦。
幼儿论文:幼儿胆怯心理初探
幼儿胆怯心理初探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情商。
高智商的孩子具有自信、好奇、自制、有毅力,善于与别人沟通,能合作等特点。
其中,自信最重要。
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经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常常害怕,退缩,惧怕,逃避等等。
总之,缺乏自信心,最大的表现就是胆怯。
然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却不能反过来说他一定是缺乏自信心。
胆怯俗称胆小儿,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独生子女中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
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切不可认为没有丝毫的胆怯就是完美的个性。
一个个性和谐发展的幼儿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对周围生活有价值的人,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能够怀着乐观的期望去生活。
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就很容易失去上述的表现。
严重的胆怯,就容易形成社会性退缩。
也称儿童社交性敏感障碍,是指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达到异常程度。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误区:不少家长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一时的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虽然做父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
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孩子声音低并不一定表示胆怯自卑,声音高并不一定表示勇敢自信,否则,何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面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
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如果孩子真的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那么,这个孩子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胆怯。
克服幼儿胆怯心理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用“点头”、“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活动,游戏中自己有不同想法时,也不愿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更是羞于开口;家里“无法无天”,到幼儿园却判若两人不敢离开父母;课堂上不敢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不愿与小朋友交流等现象,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胆怯”。
胆怯俗称胆儿小,它是心理懦弱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无危险情境的畏惧与退缩倾向,是一种与勇敢相反的性格意志品质。
这样的情况在如今很多独生子女身上不鲜见,如何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成了一些父母的心病,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不能成大器;可能不会保护自己;孩子健康会受影响------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孩子的胆怯,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胆怯的阴影,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大方开朗的生活迫在眉睫。
新《纲要》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确实,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因为它更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更能影响幼儿的一生。
由此,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成了幼儿园的主要价值取向。
著名心理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对近万人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52%的人认为自己胆怯、腼腆;另一项由心理学家伯纳多西组织进行的,500人的测试表明:胆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
正如上面所引述的,即使成年人当中,胆怯也是广泛存在的。
只是胆怯所表现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一样罢了。
作为孩子的老师和父母,应该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我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发现在群体中有不少幼儿存在着“胆怯心理”障碍。
幼儿论文:幼儿胆怯心理初探
幼儿胆怯心理初探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情商。
高智商的孩子具有自信、好奇、自制、有毅力,善于与别人沟通,能合作等特点。
其中,自信最重要。
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但是经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常常害怕,退缩,惧怕,逃避等等。
总之,缺乏自信心,最大的表现就是胆怯。
然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却不能反过来说他一定是缺乏自信心。
胆怯俗称胆小儿,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独生子女中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
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切不可认为没有丝毫的胆怯就是完美的个性。
一个个性和谐发展的幼儿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对周围生活有价值的人,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能够怀着乐观的期望去生活。
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就很容易失去上述的表现。
严重的胆怯,就容易形成社会性退缩。
也称儿童社交性敏感障碍,是指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达到异常程度。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误区:不少家长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一时的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虽然做父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
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孩子声音低并不一定表示胆怯自卑,声音高并不一定表示勇敢自信,否则,何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面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
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如果孩子真的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那么,这个孩子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胆怯。
浅谈幼儿胆怯的成因与消除策略
( 外界的评 价 四) 幼儿年龄小 ,对外 界的事物缺乏正确 的认识 , 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判断能力 , 因此对外界 的判 断主 要来 自成人的评价 , 自我 的认知也 是从 成人那获 对 得 。孩子按大人的评价方向发展 , 这在心理学 上称 为“i 暗示 ” 理 L , 。心 理暗示 的作用 是非常大的 , 如果 家长经常对幼儿说 消极 的话语 , 时间久了幼儿就会
儿的能力 , 阻碍幼儿 的全面发展 , 么究竟是什么原 因造成幼 正确 的育儿方式 。幼儿的可塑性很 强 , 那 随着家长教 育观念 的改
儿胆怯 的性格 呢?
一
变及教育 方法 的使用 , 与学 校教 育同步发展 , 并 幼儿胆怯 的性
格就会得到好转 。
、
幼儿胆怯性格形成 的原因
( ) 一 缺乏正常的成长环境
儿插手 , 总怕不安全 。在这样 的教 养方式下 , 幼儿既娇气 又懒
出胆怯。
生活环 境对儿 童的成长及 性格 的形 成有 着重要 的影响 , 处理问题的机会 ,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的孩子 总是 乐观进取 , 充
惰, 在公众 场合没有 表现 自己的欲望 , 缺少独立 自主 , 而表 现 家长应对儿童创设独立 的生 活空 间 , 让幼儿有独 立思考 、 独立 2过分严厉 这类教养方式与上述正好相反。家长要求特 满 自信 的 , . 他们 能够积极 主动地学 习新事 物 , 迎接新 的挑 战 ; 则表现出胆怯 、 退缩 。同时也要 为幼 别严格 , 儿稍有差错 , 幼 就可能被训斥 , 太多的诃责 , 在抑制幼 而缺 乏独立性格的孩子 , 儿创造性思维 的同时也使 他们丧失 了自我表现 欲 。过分严厉 儿创设 良 的交往环境 , 好 多鼓励 幼儿参加集体活动 。 这样不仅 容易造成 幼儿 看人脸色行事 , 说话做事犹豫不决。
浅谈幼儿胆小沉默现象
案例一:
我们班一个叫小烨的女孩,她很少跟老师交流,从来没跟我说过话,跟其他小朋友也不怎么玩,只仅仅跟她同桌的一两个幼儿说说话,只要老师一看她,跟她眼神有交流她立刻就不说话,低下头笑容也不见了,好几次她看了我一眼就立刻低下头。一次我看到同桌的一个女生在跟她说哈,我就走过去坐下,参与她们的聊天,一开始她只是看看我,一会我把另一个小朋友逗笑了,她看着那个小朋友也不说话,我继续参与她们的聊天,渐渐地她开始附和我,跟我也有了交流也笑了。
(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的交往的主动性和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同伴交往。对于那些胆怯的幼儿,应该教育同伴接纳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同时适当的教给他们正确的交往技能,例如:在游戏中要合作、不独占,同伴之间要分享、谦让,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等等。当幼儿感到自己能友好的与他们的同伴相处,受人喜爱,那么,他以后就不会再害怕与他人交往了。
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的熏陶,孩子的性格显得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性格外向,喜欢交往;有的幼儿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面对胆小的孩子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扰,回复活泼烂漫的天性。
(一)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
案例二:
午睡时间,小朋友们都躺下了,突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点点要解小便。”我走过去问点点:“点点,怎么啦?”他不说话,我又说:“怎么啦点点,没事的,跟老师说。”他小声的说:“我要解小便。”我说:“去吧。”
其实,胆小、内向的孩子哪个班没有,面对这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无可奈何,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泪流满面。有的幼儿其实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举手,有的对于老师的提问相当害怕,往往在被叫到后,坐在座位上以一种不知所措的表情面对老师,始终不敢说一句话,对于老师的反复引导无动于衷,有的甚至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这么胆小,内向呢?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胆怯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出现紧张、不安或害怕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胆怯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发言,或者因为害怕被同学取笑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这些胆怯的学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障碍,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和交流当中。
本文将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胆怯的学生,让他们克服胆怯,展现自己的潜力。
一、了解胆怯的原因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胆怯儿胆怯的原因。
胆怯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自卑感、社交恐惧症、过度自我意识等。
针对不同原因的胆怯,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因自卑感导致的胆怯,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来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对于因社交恐惧症导致的胆怯,我们可以采取逐步暴露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对于因过度自我意识导致的胆怯,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来帮助学生减轻紧张和焦虑。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胆怯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的宽松与否对他们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学习环境过于紧张和压抑,胆怯的学生很容易感到不适,进而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胆怯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在和舒适。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1. 信任和支持:我们需要向胆怯的学生传递信任和支持的信息,让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肯定来建立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发言。
2. 鼓励交流: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胆怯的学生从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中找到安全感,逐渐放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提供支持和反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给胆怯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及时的肯定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胆怯,提高表现。
幼儿胆小怯懦的原因及教师的措施
幼儿胆小怯懦的原因及教师的措施孩子胆小怯懦的原因,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复杂得让人头大。
咱们小时候可能也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刚入园的小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跳得乱七八糟。
别看孩子们表面上活蹦乱跳,但其实内心的恐惧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
总觉得孩子就像个小小的气球,一碰就爆炸,或者就直接瘪掉了。
比如说,平时一见到老师的严厉表情,就紧张得像个小麻雀,什么都不敢说。
还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里一直是个乖乖宝贝,一到幼儿园,就不敢发声,胆小得像个小猫咪一样。
这种情况其实挺普遍的,不要觉得孩子胆小就代表他们没有勇气,咱们只要找到原因,给点时间和鼓励,慢慢地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的。
首先啊,很多小朋友之所以胆小,是因为家庭的影响。
咱们不能忽视家长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接触,生怕孩子摔倒或者受伤。
结果孩子就慢慢地觉得,外面的世界是个不安全的地方,自己不够强大,怕自己做不好。
再说了,如果家里老是用“你小心点”这种话来提醒孩子,孩子的心里不知不觉就会觉得,世界上全是危险,自己也很脆弱。
再比如,有些父母可能总是把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传递给孩子,家长紧张,孩子也紧张,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紧张感”。
想想看,如果爸爸妈妈一看到小孩做错事就马上大喊大叫,孩子自然也会变得胆小怕事,害怕犯错误,害怕被批评。
除了家庭,还有学校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胆量。
有的孩子刚到幼儿园,面对这么多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心理压力大得跟山一样重。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是被其他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尤其是在集体活动时,大家一起表现,胆小的孩子往往选择沉默不语。
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
小孩子本来就天真、纯粹,他们可能会把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一句话解读得特别夸张,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大事。
再加上幼儿园的活动常常是团体性质的,孩子们需要互相合作、互相互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刚开始肯定会觉得不自在,不敢开口,更不敢表达自己。
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共5篇)
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胆怯是一种情绪。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只是胆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
所谓“幼儿的胆怯心理”具体表现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犹豫不决,畏缩不前,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遇到陌生的人或环境不知所措等。
胆怯的幼儿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性格孤僻,常常令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及早察觉幼儿的胆怯心理,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胆怯因素【正文】心理学家认为3~6岁是儿童心理活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有信心积极的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发现在群体中有不少幼儿存在着“胆怯心理”障碍。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幼儿胆怯行为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学习、生活、游戏、体育锻炼等,其表现形式虽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但是综合起来,造成胆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因素成长中的幼儿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教育方式等会造就幼儿不同的性格、体质、智力和兴趣。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经常受到各种形式的比较和评价,自然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
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一些独立生活、自制能力较差或者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幼儿,因体力、智力较弱等原因经常经受挫折和失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会表现出胆怯心理,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者体育锻炼中会表现的特别明显。
浅谈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浅谈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摘要:幼儿的胆怯心理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胆小,在家能说会道、在外却很少表现自己;参与活动总是有退出的想法和恐惧。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快速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孩子都有严重的胆怯。
如何有效的克服幼儿胆怯心理是许多心理研究机构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义务研究幼儿的心理状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信,快乐和勤奋的基础上形成心理素质。
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胆怯心理、心理健康、疏导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胆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胆小、怕事,不积极的心理表现,这种现象可以在今天的许多孩子身上看到,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孩子往往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也是比较沉默、压抑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不利。
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胆怯心理的表现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对近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大约52%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存在胆怯的尴尬;由心理学家伯纳多西对500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胆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
二、幼儿胆怯心理的成因分析(一)家长的过分保护有些家长平时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这个也不让孩子玩,那个也不让孩子参加,在如此高度保护之下的孩子,失去了独自探索成长的空间,遇到事情孩子习惯性的依赖家长,对自己独自处理事情失去了该有的自信。
同时,让幼儿一直在家庭小范围内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熟悉社会的最佳探索期,久而久之孩子就很怕参与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与人正常交往。
(二)成人的恐吓为了让孩子听话,有些父母经常使用吓唬方法来对付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行事,从而导致孩子的胆怯心理。
如:当孩子哭泣时,有些父母没有好办法阻止,经常会说:“你再哭,大灰狼会把你吃掉”。
这让孩子感到害怕,虽然孩子很安静,但也会造成恐惧。
(三)不当的教养方式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在这个时候,幼儿都会表现出胆怯而退缩的心理。
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与对策论文
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与对策论文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勇敢品质的培养,努力克服幼儿的胆怯心理,将他们培养成符合新世纪人才观要求的一代新人。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胆怯”,它是幼儿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忧虑反应,这种忧虑的内在心理机制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
造成这种胆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长的溺爱多于培养。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他们时刻提醒孩子这个要小心,那个要注意,深怕孩子受到伤害。
孩子要爬滑梯,家长会急得大叫:“不行,那么高,要是摔下来怎么办?”晚上,睡觉了,遇到打雷,妈妈怕孩子受到惊吓,会一个劲地边拍边说:“宝宝乖,别怕,妈妈抱。
”一旦孩子不听话,家长就吓唬孩子:“你再不乖,大灰狼就来了。
”渐渐地,家长的情绪感染了孩子,使孩子变得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从小就养成了不敢与人交往,不敢独自睡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胆怯心理。
第二,幼儿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常常把孩子安置在家中独自游戏,或与有限的几个家庭成员交往。
如孩子要下楼和小伙伴玩皮球,家长就说:“不行,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爸爸让孩子到附近小店去买酱油,妈妈就说:“不行,要是摔倒了怎么办?”这样,长期的单一刺激使得孩子对家庭以外的环境感到十分陌生,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家长以外的人交往,如何去应付外在的变化,久而久之,他们便拒绝合群,拒绝交往。
第三,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有偏差。
有些家长与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耐心地指点帮助,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地鼓励和引导,而是简单地一锤定音:“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xx多聪明!样样得第一。
”一句话,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结果孩子受到了某种暗示,认为自己确实“无能”。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他不愿参与活动,缺乏尝试的胆量。
有的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培养。
也有的老师不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怕出乱子,求太平,惟恐磕磕碰碰出事故,慢慢地幼儿变得胆小、怕事。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胆怯儿通常指那些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表达自己或参与活动的儿童。
在教学过程中,胆怯儿往往因为害怕犯错或者担心别人的看法而显得胆怯。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克服自己的胆怯,提高自信,我们需要探索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于帮助胆怯儿克服自己的胆怯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有亲和力的语言和眼神接触来让学生体验到安全和被接受的感觉。
说话要有礼貌,不要批评、挑剔或威胁他们。
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并发现他们成功的方面。
教师也可以为胆怯儿指定一个“探险伙伴”,这个伙伴可以在不破坏课堂秩序的情况下帮助胆怯儿。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对于让胆怯儿克服他们的胆怯非常重要。
当孩子做出积极尝试和改进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
这样能够激励孩子继续尝试,并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尝试与家长强化这种反馈,以便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稳定的积极反馈环境。
三、鼓励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帮助胆怯儿克服他们胆怯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合作等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胆怯儿整合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帮助胆怯儿克服胆怯非常有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活动等方式。
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
五、设立目标为胆怯儿设立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制定要达成的目标,从而更有目的地努力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帮助胆怯儿制定小目标,比如,在一节课中参与回答或表演。
当胆怯儿成功达成目标时,可以通过反馈和奖励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总之,对于胆怯儿的教学,需要采用一系列适合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互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设定目标等。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胆怯儿指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胆怯儿是指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信,害怕犯错或被批评,因此对于学习任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克服胆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以下是针对胆怯儿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自信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感。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法,适合于胆怯的学生学习。
该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达到学习目标。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帮助的教学方法,对于胆怯的学生尤为适用。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鼓励,减少压力和不安感,同时还可以从组员中获得支持和帮助,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多种评价方式常规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会给胆怯的学生造成增加恐惧感,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面临单一评价方式带来的压力和不安感,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下积极参与学习,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动力。
五、精心打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精心打造符合胆怯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安全、放松的氛围下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室环境、张贴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自主探究和学习。
总之,针对胆怯儿的教学方法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引导,教师需要注意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科研论文:浅谈中班幼儿的胆怯心理及对策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胆怯是一种情绪。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只是胆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
所谓“幼儿的胆怯心理”具体表现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犹豫不决,畏缩不前,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同伴交往,遇到陌生的人或环境不知所措等。
胆怯的幼儿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性格孤僻,常常令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及早察觉幼儿的胆怯心理,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胆怯因素
【正文】心理学家认为3~6岁是儿童心理活动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有信心积极的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发现在群体中有不少幼儿存在着“胆怯心理”障碍。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幼儿胆怯行为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学习、生活、游戏、体育锻炼等,其表现形式虽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但是综合起来,造成胆怯行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因素成长中的幼儿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教育方式等会造就幼儿不同的性格、体质、智力和兴趣。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经常受到各种形式的比较和评价,自然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
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一些独立生活、自制能力较差或者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幼儿,因体力、智力较弱等原因经常经受挫折和失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会表现出胆怯心理,在上课回答问题或者体育锻炼中会表现的特别明显。
2.不愉快、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轻视对幼儿自主、自立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因素据调查,有胆怯心理的幼儿主要来自过分呵护的家庭、期望过高的家庭、放任不管的家庭以及父母离异的家庭。
如果父母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不给与幼儿一定的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幼儿的自主自立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社会,常常无从适应、胆小怕事,最后形成胆怯心理。
3.长期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因素幼儿常常非常在乎有威信的成人与小伙伴的评价。
教师的厉声批评、鼓励隔离、粗暴的言语、讽刺挖苦、侮辱幼儿的自尊心等都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幼儿产生胆怯心理。
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在教学过程和游戏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
信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利用、选取一些合适的故事、看图讲述、动画片内容,并组织讨论,从正面树立学习榜样。
幼儿好模仿,故事中生动活泼的形象,富有情趣的内容,最受小朋友喜欢,也是他们模仿的榜样。
我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经常讲述勇敢精神的故事让幼儿学习、模仿。
帮助克服胆怯心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每次教师带幼儿去玩一楼小型玩具区,几乎所有的男孩都聚在一起玩“打怪兽”的游戏,男孩子通常化身为“光波战士或者奥特曼”这些正义的代表,更令人惊奇的是平常胆子小、不敢和人交往的轩轩,他竟然走到我的面前,摆出奥特曼的姿势给我看,还和我说起奥特曼这么样、这么样。
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战士的勇敢、正直、富有正义感的精神来促进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帮助克服胆子小,不敢和人交往的心理缺陷呢?在幼儿园我把生活中的内容编入故事中,让幼儿学习模仿和情景表演,让像轩轩一样胆怯的幼儿扮演英雄人物。
通过这些活动,这些代表正义的人物成了他们可望又可及的朋友,渐渐地他们克服了胆子小、不敢和人交往的缺点。
让那些英雄人物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精神,象催化剂一样,助长了他们的胆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幼儿获得了有益的教育。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区域和游戏环境,克服幼儿胆怯心理
1.开设区角——心情宝宝每天早上來园后挂好心情宝宝,这样教师与幼儿都可以看出每个幼儿的心情。
为了让幼儿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教师在每天的晨谈中开设“心情故事”这一环节,让幼儿说说今天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呢?使幼儿能够不受压抑地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情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既有利于一日活动的愉快开展,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发泄和表现的机会。
2.表演、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表现及参与能力结合幼儿园活动,开设表演区经常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的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白、学习表现故事情节。
每周安排一次表演游戏,如:讲故事、唱歌、跳舞等为幼儿提供广阔的表现天地,提高表现欲望和能力,提供幼儿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3.情景游戏——克服幼儿胆怯心理通过模拟地震、火灾、遇到坏人等情境,学习自救、应变意识从而克服胆怯心理。
4.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期是主动性和内疚相冲突的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有魄力、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
所以要在区域活动中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幼儿有兴趣有主动的开展活动。
例如:设立区域活动场所5—7个,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这样对于胆怯、缺乏主动的幼儿,引导其选择合适的区域游戏,培养幼儿主动选择的能力。
在比一比栏中,以鼓励为主,坚持正确的教育,对幼儿的一点一点的进步都给与表扬,鼓励幼儿不断争取印章,及时对幼儿的一点一滴良好表现予以肯定,有助于强化儿童的正面行为,最终使幼儿学会自我奖赏、自我肯定、自我满足,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保证一日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户外活动中进行体育活
动的训练。
如:高处往低处跳、翻跟头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训练项目,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能力和胆量。
引导胆小的幼儿克服害怕心理,帮助掌握正确方法,耐心鼓励、个别辅导等。
6.与幼儿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友爱的伙伴关系,使幼儿乐意与教师接近,从中加强随机和个别教育。
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胆怯心理现象,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经常与幼儿谈心交流,了解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鼓励并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有意识的指派胆小的幼儿担任游戏角色,启发指导扮演好角色,增强幼儿自信心;提供给胆怯的幼儿锻炼的机会,经常让他们回答问题、做做值日生、分碗、拿东西、小组长等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扑捉幼儿的闪光点,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层次水平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家园配合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幼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最全面的,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齐心协力帮助幼儿消除胆怯心理。
1.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开放式家庭环境,提供幼儿丰富的社会交往环境和表现机会。
积极鼓励、引导,允许幼儿处理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
2.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分床睡觉、独自在家、独自到附近借买东西等。
3.让幼儿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按时到园参加晨间活动、爬山登高、夏天游泳等户外活动,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勇敢的品质。
【参考文献】
《心理讲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 —112 1.朱月龙主编:
页。
2.陈鹤琴著:《家庭教育》,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第30—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