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参与实现的。所谓学生参与,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自己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参与是学习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一种机制。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一个又一个动作学习参与的过程,对一项又一项运动的体验过程,便是学生主体素质一次又一次重构与发展的过程。做为教师,要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参与过程,抓住其实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参与意识--学生参与的前提条件
参与意识是参与的前提条件。学生没有参与意识,便不可能有参与行为;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越主动。
从心理学角度看,参与意识即角色意识。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内因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对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产生两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参与意识形成的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问题(知识)的提出,便是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一)、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决不会有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意识。学生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一是学生情感心理的作用;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最重要的是新课导言的设计和学习氛围的创设。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有了对新知识的兴趣,便可以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但强度较小,不能持久;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即对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是产生参与意识的主要心理动力。
求知欲的产生,一是出于对某种知识感兴趣;二是知道这种新知识对自己有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而且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的第一步
学习与活动是学生参与的载体,自主学习是学生参与的第一步和自主发展的最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世纪,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自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一)、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教学“行进间运球”,让学生尝试体验后,让学生发表看法:“你觉得怎样才能运好球?”
“你认为在运球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在哪?”等。让每个学生来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在体育课中要适时地、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要给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和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允许学生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切忌用集体的目标和方法取代学生个体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应倡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依据集体的目标来确定其个体目标和选择方法。如“踏石过河”游戏,教师只需规定条件,三块石头;提出要求:安全快速过河。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哪种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决定。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学生自己找的伙伴,大家之间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能互相容忍,可以促进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
(三)、要开发和组织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
在体育学习中,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具有探究性、科学性的课题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开发、去组织的“教学点”,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没有这些,让学生空洞地去参与,就很难有成效。如在实践“大单元”教学思想中,我安排了一堂“前滚翻”课,我通过“五个课题”去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课题(1)想练结合,改进前滚翻动作→课题
(2)向新技术挑战把前滚翻稍稍变化发展成新动作→课题(3)体验互教互学由动作掌握最好学生到其它组去教授本组新动作→课
题(4)把所掌握的几个动作巧妙连接组成套路→课题(5)归纳总结,交流感想。
三、主动探索--学生参与的本质
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对未知通过学习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片面的知到较全面的知,由浅层次的知到深层次的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伴随学生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而达成的。那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以实现高效的学生参与呢?
(一)、努力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浓厚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构筑一种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积极鼓动学生质疑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凡是学生自己能领悟的知识、原理,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只做引导、启发即可,一些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和掌握,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探索目标、方法与时限要求。
实现真正有效的探索,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没有目标的探索充其量只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这样才能提升探索的效率。如在教学“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时,在讲了基
本方法,尝试练习之后,我让各学习小群体根据刚才各自的练习情形,确定本组本课的探索目标(如:怎样才能传得稳?传球到位的要素有哪几点?还有其它的传球方式吗?如何应对不到位的来球?等等)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并规定一定的时间,提高探索的有效性。
(三)、及时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与毅力。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发现,教师也要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扶一扶、点一点、拔一拔,培养学生探索的韧性和毅力。
四、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高效参与的保证。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观的真正确立,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角色转换的根本,是变“主宰”者为“主导”者,变“讲师”为“导师”角色,要切实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管理约束性”的教学为“启发、容忍、帮助”性的教学,要从示范、讲解、传授向辅助、指导、参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