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_教案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与教学评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与教学评析第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与教学评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与教学评析【学习目标】1.会认5 个生字,会写12 个新词。
正确读写,“因特网、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归根结底、腾云驾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努力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学习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
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都与神仙魔法有关,而路甬祥爷爷说的呼风唤雨又是个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师:读完课文,肯定有自己学懂的内容。
路爷爷说的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生:路爷爷的“呼风唤雨”是说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生:路爷爷的“呼风唤雨”是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让我们生活比以前的王公贵族都要好。
师:这是我们的初步认识,如果细细地读课文,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先看课文是不是都读通顺了。
读读下面的几个带认读字的句子。
(指名读,齐读)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ài)自然的农耕(gēng)社会。
2、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á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ó)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以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为主题,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如何呼风唤雨,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文语言流畅,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思考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呼风唤雨”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科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呼风唤雨”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述的科技成就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成就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科技成就的图片或视频、生字词卡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好发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1.教师回顾过渡:上节课我们整理了全班问题清单,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些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
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筛选出的问题:
2.集体研讨问题1: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生活是怎样的?出现之后,人类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默读课文3-4自然段,寻找答案,汇报交流。
出现之前: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板书:农耕社会)
出现之后:人类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电视、远程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地球变成“地球村”。
(板书:现代社会)
3.集体研讨问题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二课时)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六班梅瑰一、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区别“发现”和“发明”并运用。
3、我能初步理解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激情导入:师:“说到‘呼风唤雨’呀,大家脑海里面蹦跶出的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有哪些?”生:“孙悟空!”“葫芦娃……”师:“没错。
孙悟空呀,能上天找玉皇大帝要风,能下海找东海龙王借雨。
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着呢。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路甬祥爷爷一起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请生起来读。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学好这篇课文?”生:“有!”师:“不够响亮,再来!”生:“有!!”五、新课教学:1、自学指导一。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一,请生起来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并在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课文围绕那一段来写的?(2)、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师:“请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清字形。
第一个读完的同学举手。
”生自由读课文,耗时约三分钟。
师:“课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生:“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一段内容,并注明:中心句。
)师:“读读看。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读出呼风唤雨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感觉来呢?”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多媒体出示呼风唤雨的释义。
)2、自学指导二。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找出:❖1、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2、作者为什么把20世纪称作呼风唤雨的世纪?)生读自学指导二。
师:“非常棒!那么是谁在呼风唤雨呢?”生:“人类!”师:“靠的是什么呼风唤雨呢?”生:“科学技术!”师:“真棒!你们看,老师问,你们回答。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育内容,掌握本课时所涉及的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核心内容,强调关键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本《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2.多媒体课件。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第二步: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事件,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听取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
第四步:答疑•教师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第五步: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六步: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通过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概述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这是一个富有魔幻色彩和令人向往的课程概念。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他们将接触到怎样的技能和智慧?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带领读者走进这个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二、课程内容概述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不仅涉及到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更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气象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将通过实践和体验,掌握一些呼风唤雨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他们将更好地认识自然的奥妙,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紧密通联。
三、课程重点1. 气象学知识的学习在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中,学生将深入学习气象学的知识,包括气象形成的原理、气象变化的规律等。
通过这些学习,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并且学会利用气象知识来呼风唤雨。
2. 地理学知识的探索除了学习气象学知识外,学生还将探索地理学知识,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理分布和地貌特征。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变化,为呼风唤雨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3. 历史文化的积累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也将涉及到历史文化的积累,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呼风唤雨事件,了解不同文明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从而汲取经验和智慧。
四、总结与展望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是一个富有活力和魔幻色彩的课程。
通过对气象学、地理学、历史文化的综合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界的奥妙,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能够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出对自然的尊重和珍惜之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观点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和你的文章写手,我深刻感受到了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
在我看来,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尊重。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的美丽和伟大,也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思考质疑,能筛选有用的问题。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20世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就是因为在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这节课上我们就具体分析课文,体会科技的神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交流,把握课文。
教师参考下面“自主学习卡”中的内容和上节课整理的问题清单,按层次梳理讲课顺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①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②比一比:第2自然段说人类在20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③写一写:“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④说一说: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说明什么?⑤探一探: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⑥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尽情畅想,并写一写。
2.汇报展示,品读课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1小题。
①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提示: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说出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地位、作用等。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的引导性标题,预习文段标题准确理解文段内容;•掌握词语“气象、证据、魔力”等的拼音、含义、运用;•理解魔力的基本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魔力所在;•能懂得描写手法,复述文中自然风光的描写内容;•初步了解诗的基本概念,懂得观照自然的方式对诗的写法进行分析;•学会采用描述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自然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对自然风光描述的方法、手法和技巧;•文章中描写自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描述在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并将其录入诗中;•口头表达中如何学会模仿文中的语言而生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 请同学们给出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天气预报,介绍该预报的来源和根据什么来预测天气的。
2. 用幻灯片展示一个景点的气象预测,并请同学猜测景点在哪里。
二、文本阅读 1. 小组阅读文章《呼风唤雨的世纪》,找出文字表达自然的方法和手法。
2. 教师针对词语“气象、证据、魔力”进行讲解,从拼音、含义、运用方面进行介绍。
3. 教师讲解魔力的基本概念,并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解释魔力所在。
三、思辨 1. 讨论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植物只在特定的地方生长,有些植物很难生长在其他地方? 2. 分组讨论如何将自然中的风、云、雨等描述成魔力般的存在。
四、写作 1. 认真阅读文中的自然风光的描写部分,并给所有同学几分钟整理思路,根据描述方法和手法,采用描述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内容。
2. 教师给同学讲解诗的基本概念,分析诗歌是如何观照自然的,并引导孩子们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语言实践 1. 让同学们口头表达关于自然的见闻和感受,尝试模仿文中的语言; 2. 指导同学们将口头表达的内容写下来,检查句子的结构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效果评估1.总结本节课所学词语的拼音和含义;2.列出自然风光描述的手法和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创作,通过诗歌勾勒自己的感受;4.老师记录形式各异的作业,选出代表性的几篇课上展示供同学欣赏,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配套习题一、积累与运用。
(41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二)照样子,写词语。
(6分)1.暖洋洋(ABB式):2.横.七竖.八(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3.呼风.唤雨.(含有“风”和“雨”的四字词语):(三)选择题。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呼唤.(huàn)潜.入(qiǎn)窗框.(kuànɡ)B.哲.理(zhé)狡猾.(huá)荧屏.(pínɡ)C.探索.(suǒ)物质.(zhì)屋檐.(yán)D.僵.硬(jiānɡ)揭.开(jiē)依赖.(là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建筑师仿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了这座花园。
B.这篇文章显示..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
C.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
D.火药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再大的困难,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B.只要……都……C.因为……所以……D.虽然……但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眼睛。
B.落到了水沟里的那粒豌豆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
C.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茎,而是根。
D.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5.下列问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这本书是谁的?是小明的。
C.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D.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四)日积月累。
(6分)1.好问则裕,。
2.智能之士,,。
3.,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4.“,孰能无惑?”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五)综合实践。
(6分)有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其利大于弊。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案: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7 呼风唤雨的世纪》。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如何呼风唤雨,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实例。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学技术名词和概念。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科学技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例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吗?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三、学习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学技术名词和概念。
2. 学生讨论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句子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复习和巩固,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点关注的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远方亲人聊天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再度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去感受科技的精彩(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听课文朗读,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齐读。
(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c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简单理解。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
7《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教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的教材,以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4)参观科研机构: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大学实验室,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5)开展科技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科技讲座、科技制作比赛、科技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科技生活,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七、反思改进措施
(1)采用多识更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短介绍20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20世纪科技发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念、重要成果和影响。
过程:
讲解20世纪科技发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成果和特点。
详细介绍20世纪的几项重大科技成果,如计算机、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包括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果、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20世纪科技发展速度快、成果丰富、影响深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
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谁)靠(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朗读总结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课文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为线索,分别从交通、通讯、医疗、农业、能源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文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一些专业的科技名词,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科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科技发展的五大领域,认识相关科技名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情感,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技发展的五大领域,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难点:科技名词的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技的魅力。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依据,分析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2.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科技发展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科技名词卡片:制作科技名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20世纪的科技发展成果,如火车、电话、飞机、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科技发展的五大领域。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的情节,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
同时,他们对于科技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词语的掌握和句型的运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无论…还是…都…”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3.学生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4.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科技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
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你们会用来做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案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20世纪科学技术资料。
2、做一些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中心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揭示本课的中心句。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20世纪(二)感知课文,引导质疑师:是谁呼风唤雨呢?(生: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1、课件出示: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教师引读。
(2)感受句子特点,理解句子。
2、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段。
抓住“发现、发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质疑。
(板书:发现发明?)(三)品读课文,合探解疑1、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一:这些发现和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观呢?(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勾划出农耕社会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语句。
(2)抽生汇报。
(3)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4)谈谈:古时候,人们的哪些愿望在20世纪得以实现了?(5)引导学生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课的含义。
(6)有感情地对比朗读句子,再次感受农耕社会与20世纪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朗读:第3自然段的一二句和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
(作比较)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引导学生自豪朗读课文中心句。
问题二: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段,勾划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二课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探讨这篇课文。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讲了20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师:对,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生:我找到了,“20 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 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说得真好!那从这些变化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得好快呀!师:没错,那你们还能从课文中找到其他体现科技发展快的地方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说明科技发展像春风一样快。
师:非常棒!那大家再想想,科技发展这么快,对我们的生活到底好不好呢?生:好呀,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
师:对,比如呢?生:有了因特网,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
师:嗯,还有吗?生:有了飞机、火车,出行也方便多了。
师:是啊,那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生:好像没有吧。
师: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等,不过我们要正确看待,发挥它的优势,尽量避免它的弊端。
那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生:我们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以后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师:说得太好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质疑理解、品词析句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回忆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二、导学
活动一:抓住重点,深悟课文之意
活动任务: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1、明确任务:呈现活动一课件,请小组读。
2、自主学习:小组内轮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
(课文用对比的说明方法,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对比,更能突出的表现科学技术的神奇作用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
活动二:联系生活,感受科技之利
活动任务:“探索”联系生活,举科技成就之例子。
1、明确任务:呈现活动二课件,指名读一读。
2、自主学习: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科学技术成就和变化。
3、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5、梳理提升: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三、导结
课堂小结。
板书:
20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21世纪改天换地再创奇迹
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情景说明】《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
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一、听写生词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2自然段: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还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生:有。
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
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信,发个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
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对。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
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生: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qing跟读)。
3、学习第3自然段: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学生抢着举手。
师:有说错的吗?生:还有顺风耳。
师:请你补充。
生: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
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
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你说多不多呀?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生: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激qing朗读)4、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这句话要注意,“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样断句,再读读。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生:科学。
师板书:科学师:还有吗?生:发现、发明。
师板书:发现、发明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生: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生:有。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
什么是发明?生: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生:我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师:已经存在的。
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师:谁能把这段话读读。
指名读这段话。
师: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是谁?生:人类。
师:20世纪又*什么呼风唤雨?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
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对了,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自豪,还有什么心情?不同的心情。
生:激动的心情。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那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师:那多好啊!生: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
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六、总结全文师:好,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你的志向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下课。
【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发现发明人类【教学反思】我首先从补充题目入手,联系第一自然段,确立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提纳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