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前:多发性大动脉炎与动脉硬化血管彩超之间如何鉴别诊断
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2011
![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2011](https://img.taocdn.com/s3/m/b437486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c.png)
➢ 其它脏器损害:心脏、肾脏、脑、肺 ➢ 上肢无脉症最多见 ➢ 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 ➢ 偶见肺动脉受累
头臂型(Ⅰ型)
多见,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大的动脉分支 单侧或双侧,一般左侧多于右侧
累及一或多支动脉,以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最 为常见,头臂干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次之
老年人多见(马凡氏综合症例外),男性多见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概念
大动脉炎是发生在大动脉及其主 要分支的一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 性疾病,可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并可继发血栓形成
病因
自身免疫因素 性激素 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大动脉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病理特征
1. 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包括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慢性 进行性非特异性病变,病变从中膜与外膜开始累及内膜 的全层性动脉炎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为主动脉峡部或动脉导管韧带附近的局限性狭窄 男性多见 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差异
主动脉瘤及动脉夹层
动脉瘤多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创伤所致,及各种类型的 动脉炎、马凡氏综合症、感染、梅毒等
真性动脉瘤为动脉壁本身病变、变薄后,局部呈梭形 或囊状扩张,其瘤壁由所有三层血管壁组织构成
一般呈椭圆形或圆球形,瘤体近远心端动脉可扭曲, 动脉瘤内可有血栓形成
部分动脉壁因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破坏,中层组织坏死, 不足以承受血流冲击,导致动脉壁局限性扩张形成动 脉瘤
动脉瘤形成不太多见,但可为多发性
在印度和泰国胸、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病变多 在日本头晕、眩晕、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上肢无脉常
见 在东南亚地区以肾血管性高血压为主 在我国以头臂型和混合型为主要病变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https://img.taocdn.com/s3/m/d2dd69c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常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
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 2~4,发病年龄以15~30岁为多。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曾被考虑的可能因素有风湿性疾病(风湿热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结核病或梅毒)、先天性血管异常、外伤等。
发病亦不清楚。
近来认为可能是感染引起血管壁上的变态反应所致。
在患者血液中α、γ球蛋白和免疫蛋白G增高,血中抗动脉抗体阳性,提示本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病理】慢性进行性大动脉炎常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以腹主动脉,降主动脉、双侧肾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升主动脉等。
大多数患者侵犯多支动脉。
累及动脉全层,受累动脉各层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及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或伴有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破坏和断裂,导致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继发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或有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的形成。
随后,病变动脉有侧支循环的形成。
【临床表现】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图8-4-1)图8-4-1 多发性大动脉炎分类示意图一、头臂动脉型(即无脉病,Puseless disease)(一)症状①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缺血,如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咀嚼时腭部肌肉疼痛。
严重者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
尤以头部上仰时,上述症状更易发作。
②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缺血(可有一侧或双侧上肢无力、麻木酸痛,活动后上肢间歇性疼痛;伴有一侧或侧上肢缺血(可有一侧或双侧上肢无力、麻木酸痛,活动后上肢间歇性疼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血压低或测不出)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
③少数患者可发生锁骨不动脉窃血综合征,由于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有1/2以上狭窄闭塞,可引起同侧椎动脉的压力降低10mmH g以上,则可使对侧椎动脉的血液逆流入狭窄或闭塞侧的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1f12414a417866fb94a8e38.png)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肾动脉型(III型)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 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4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疾病概述
•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 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 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
• 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 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 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
• 病变严重或管腔内血栓形成时,管腔可完 全闭塞,无彩色血流显示。
• 病程长者,可见病变动脉附近有侧支循环 。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频谱多普勒表现
• 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 频窗充填、收缩期峰速明显增高的湍流样 改变。
• 在病变动脉远端表现为单相、频宽增加、 频窗充填、波峰圆钝的低速低阻的阻塞样 频谱。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 下肢动脉
病例4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主要鉴别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PPT文档演模板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 断
•鉴别诊 断
动脉粥样硬化
• 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 头臂动脉型(Ⅰ型) – 胸、腹主动脉型(Ⅱ型) – 肾动脉型(Ⅲ型) – 混合型(Ⅳ型)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自我鉴别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自我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764863cb90d6c85ec3ac686.png)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患者,病变累及肢体中、小动脉,常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
肢端营养障碍明显,临床表现为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易发生溃疡或坏疽。
大、中动脉听诊区无血管杂音。
一般极少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2.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慢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累及腹主动脉和肢体动脉,少数引起锁骨下动脉闭塞。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间歌性跛行,肢端发生溃疡、坏死等缺血症状,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3.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症本病多见于男性儿童或少年,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胸主动脉的狭窄部位较高,病变在动脉导管韧带附近,常呈局限性环形狭窄。
临床表现为双侧上肢高血压和下肢血压降低。
血管杂音的部位在胸骨左缘上方;胸部X线平片可见第3~8肋骨下缘有扩张的肋间动脉形成的压迫。
而多发性大动脉炎胸主动脉的病变位置较低,且呈长段狭窄,常为多发性病变。
4.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早期有乏力、发热、关节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与结缔组织疾病相似。
所以,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或风湿热等疾病鉴别,应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
上述疾病虽可能引起肢体小血管的闭塞,但均不会发生大动脉的病变。
5.胸廓出口综合征本病是由于胸廓出l:1处解剖结构的异常(如颈椎、第1肋骨畸形)或斜角肌的炎症和劳损,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压迫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神经,而引起患侧上肢发凉、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等临床表现,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头臂动脉型相似。
但胸廓出El综合征的患者同时有明显的臂丛神经受压的表现,臂部及手部放射性疼痛,手部感觉异常等。
还可因锁骨下静脉受压而出现颈部和上肢静脉怒张。
体检时常见锁骨上区饱满,有压痛。
桡动脉搏动的强弱可随头颈部和上肢的转动而改变。
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c180e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d.png)
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不同部位狭窄或闭塞,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因病变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既往曾称之为“高安病”或“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等,目前统称为大动脉炎。
本病病因迄今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雌性激素、遗传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
大动脉炎在中医学称之为“脉痹”,根据其临床特点,又属于“虚损”、“眩晕”、“不寐”、“痹证”等范畴。
其记载始见于《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夏遇此者为脉痹。
”认为“脉痹”系由风湿寒痹发展而来。
《内经》中对“脉痹”证候表现的描述颇为详尽。
如:“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本病的病理在《证治汇要》明确指出的特点是“痹之在脉,则血凝不流”。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日:“伏脉不出者,寒气闭塞也。
”在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滋阴潜阳,祛风除湿等多种治法。
常用方剂有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当归四逆汤等。
二、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以10~30岁发病较多。
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数周,少数病人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月经不调等症状。
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上述表现减轻或消失。
根据病变部位临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1)症状:头痛,头晕,昏厥阵发性发作,发生一过性单瘫或精神障碍者,约占42.3%。
可出现颈动脉区缺血症状,面部肌萎缩,咀嚼肌无力,听力减退,脱发等。
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
(2)体征:颈动脉、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少数伴有震颤。
(二)主、肾动脉型(1)症状:下肢缺血而出现无力,发凉,酸痛,易疲劳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与治疗PPT
![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533c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8.png)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等, 以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
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认知教育
疾病定义:多 发性大动脉炎 是一种影响大 动脉的慢性炎
症性疾病
症状:包括头 痛、头晕、视 力下降、四肢
无力等
诊断方法:包 括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以及血管狭窄、闭 塞等局部症状
分型:根据血管受累部位和程度,分为主动脉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 动脉型、肾动脉型、肠系膜动脉型、下肢动脉型等
诊断方法: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超声心动图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血管 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减轻血管狭窄,改善血流 手术方式: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 手术风险: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感染等 术后护理:抗凝、抗感染、血压控制等
其他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使用抗 炎药物、免疫抑制 剂等药支 架植入等手术
物理治疗:进行热 敷、按摩等物理治 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与治疗现状总结
诊断方法:目前主 要采用影像学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相结 合的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 和康复治疗等多种 方法
治疗效果:目前治 疗效果尚可,但部 分患者仍存在复发 风险
展望:未来需要进 一步研究新的诊断 方法和治疗手段,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 低复发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心理干预:通过 心理干预措施, 如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通过 心理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恢复心 理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152d16b48d7c1c708a14546.png)
3 讨论
多发 性 大动 脉 炎病 理变 化 主要 是 慢 性 、进行 性 、
闭塞性 炎症 。常 累及 动脉全层 , 内膜和外 膜显 著增 厚 , 中层 弹力 纤 维 变 性 和 纤 维 化 ,管 腔 有 不 同程 度 的狭
尤其是女性 , 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动脉及颈动脉搏动
血 管 管壁 呈 弥漫 性增 厚 或不 规则 节 段性 增 厚 , 血 管 腔 向心 性变 窄 , 严 重者 明显 狭 窄 、 甚至 闭 塞 。 内一 中膜 厚 度 范 围约 1 . 2 ~ 5 . 1 mm; 内一 中膜 连续 性差 , 不 光滑 , 测 血 管直径 狭 窄率范 围约 5 0 %~ 8 1 %。 2 . 2 彩 色及 脉 冲 多谱 勒超 声 C D F I 示 患者 病 变处 管 腔 内血 流 束 变 细 , 血 流 不 同程 度充 盈 缺损 、 边 缘 不 规 则( 如 波浪状 ) , 血流速 度缓慢 。狭 窄处血 流 速度增 快 、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可 以清 楚 显 示 血 管 壁 的 3层 结
的放矢 , 才 能更好地 提高 检 出率 1 。 动 脉 血 管造 影 对 判 断病 变程 度 严 重 的 大动 脉 炎
为本病可能与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雌性激素 、 遗传
因素有 关 。
根据 受 累 的血 管 部位 不 同可 将病 变 分 为 4型【 】 :
占优势 , 能反映血管腔的整体形态改变 , 能分辨细小
S c h m i d t 等观察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 以对病变血管 程度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估 。能先于血管造影发现大动 脉炎早期并未引起管腔狭窄时 的轻度血管壁炎性改 变。 S e t h t 1 等研究表明 , 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可作为
动脉硬化怎么检查
![动脉硬化怎么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cf23851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动脉硬化怎么检查
一、概述
动脉硬化在现在的病症当中比较常见,它是动脉发生的一种非炎症病变。
这样的病变在出现的时候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变硬变窄,血液的粘稠度也会增大。
随着患者的年龄的增长,如果病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的话,就会诱发其他病症的出现,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一般来说,初期是没有症状表现的,后期出现身体一些全身性的反应。
但是要确诊动脉硬化的话,需要具体对症检查。
二、步骤/方法:
1、患者可以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这个时候如果要是有脂代谢异常,或者是血总胆固醇比较高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为动脉硬化。
同时也要做血液浓度检查,在浓度增高的同时血小板的活性也增高了。
2、要想确诊的话还可以通过X线检查的方式。
可以使用计算机对患者身体不同位置的动脉进行造影检查。
常见的就是肾动脉或者是冠状动脉。
这时候可以通过患者的血管腔是否变窄来判断病症。
3、现在检查动脉硬化的方式有很多,此外还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判断身体大多数动脉是否出现了硬化。
在判断病症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和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来发现身体的具体状况。
三、注意事项:
对于动脉硬化来说,这样的病症在于预防。
生活中要合理膳食,
不要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
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不要酗酒。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feda5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1.png)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
多见于青年女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临床上依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而消失肺动脉高压和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镇静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
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愿定。
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年青女性,发病年龄5-45岁,男女之比约1:8。
病因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疾病病因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所造成,此外,空气、脂肪、癌栓以及导管折断等异物也能成为栓子。
栓子的主要来源如下: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③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
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
栓子可随直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
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
在四周动脉栓塞中,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奈动脉和腹主动分叉部位;在亡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峻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丢失。
症状多发性大动脉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症状体征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5“P”:痛苦、感觉特别、麻痹、无脉和苍白。
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d42627f90f76c661371ad0.png)
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在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患者的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显现狭窄,狭窄的程度范围为30%~96%。
其中有4根颈总动脉、8根锁骨下动脉闭塞。
超声对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7%,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3%,这两个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对于患者的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超声影像;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多发性大动脉炎,又被称为无脉症或高安病,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青年女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狭窄和闭塞的全身性疾病,有时也累及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少数患者还会发生可合并性动脉瘤样扩张,它的显著特点是呈多发性改变,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弄清楚[1]。
现在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25.9岁。
他们的主要症状为:有15例患者上肢无力、有20例患者头晕、头痛,有8例患者脉搏搏动减弱,血压降低,有8例患者为“无脉症”,血压测定时为零;有12例患者发热;有16例患者化验检查有血沉增快,有12例患者白细胞升高。
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
![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4bb9ad64431b90d6d85c76c.png)
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
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本组全部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和病理学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基础测算超声检查对外周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二维超声检查无法检出腹动脉和股动脉发生的病变事件,而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检出腹动脉和股动脉病变,且对其他外周血管病变事件的检出准确率也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
同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常见心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方法,结论:针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实施超声检查,能够实现对外周血管病变、心脏病变事件相对准确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心脏病变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peripheral vascular and heart diseaseWang Hui Zhao Dexia yinghong(General Hospital of Daqing Oil Field,Heilongjiang,Daqing 163411,Heilongjiang)[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peripheral vascular and heart disease.Methods:selected January 2013 -2016 year in February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in 3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group of all patients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based on estimates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heart disease accuracy.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ultrasound examination could not be detected lesions of abdomin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events occur,and Doppler ultrasound can not only detect the abdomin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lesions,and detection of othe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At the same time,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common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thod.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ultrasonographyin patients with Takayasu arteritis,can achieve peripheral vascular lesions,heart disease clinical diagnostic events relatively accurate.[keyword]ultrasonography; Takayasu's arteriti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heart 多发性大动脉炎属于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909b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8.png)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改变。
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者称为高安(Takayusu)病或无脉病;在胸主动脉者,则表现所谓不典型(先天型)主动脉缩窄;在肾动脉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累及肺动脉可能产生肺动脉高压;影响冠状动脉可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本病常为多发性病变,表现一组特异病征。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病名,依其临床表现而归类于“脉痹”、“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其病因迄今仍不明确,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
(1)自身免疫学说: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可能由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等感染后体内免疫过程异常所致。
(2)内分泌异常: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故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3)遗传因素:认为有一种遗传因子(先天性)与本病可能有关。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 6~10。
本病年龄为5~45岁,平均年龄约22岁。
2.病理 各种原发性感染,如链球菌或结核菌或病毒等在体内产生抗体,由于再感染引起抗体抗原反应。
主动脉系统对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免疫学的亲合性或易感性;故易受影响而产生炎性病变,此为病变的活动期。
当清除感染因素或主动脉抗原时,则抗主动脉抗体的产生受抑制,也抑制了体内的免疫机制,而转为病变的稳定期或非活动期。
本病可发生于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髂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冠状动脉及肺动脉等。
约84%的患者病变可侵犯2~3支动脉,其中以肾动脉、胸主动脉、头臂动脉(尤以左锁骨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
腹主动脉伴肾动脉受累者约占80%,单纯肾动脉受累占20%,并且双侧较单侧多见。
其次为腹腔动脉及髂动脉、肺动脉受累约占50%,常呈多发性,其病变程度较轻。
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
![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f89c29671fe910ef12df8f3.png)
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陆恩祥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血管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是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搭桥手术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多普勒超声集中用于对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评价,比如支架内的狭窄、内漏、手术中评价原位静脉转流术、监测静脉内手术及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等。
血管超声在临床的应用从初期对血管超声检查所见进行报道,到现在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地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的信心。
如何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这是血管超声诊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外周血管动脉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超声检查中,首先利用多普勒频谱确定被检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正常,动脉多普勒频谱在每个心动周期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波,开始于收缩期,结束于舒张末期;波形就是指上述波的形状,这种形状定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特征,称为搏动性。
一般情况下,多普勒波形有低、中、高三种搏动性特征,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与血管所灌注的系统阻力有关,低阻力动脉血管呈低搏动性频谱,中阻力动脉血管呈中搏动性频谱,高阻力动脉血管呈高搏动性频谱。
各部位动脉的灌注压和血管阻力不同其频谱形态亦不相同。
如颈内动脉和肾动脉血管阻力较低,血流频谱形态为收缩期单峰伴舒张期血流信号;肢体动脉血管阻力较高,为收缩期三相或两相频谱形态,且不伴有舒张期血流信号。
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下动脉的搏动性不同,静息状态下肢动脉表现为正常的高搏动性血流,而在剧烈运动之后却表现为低阻力的单相波形,这是由于运动后毛细血管床开放、血流阻力降低所致。
虽然这种单相波形是运动后的正常表现,但在静息状态时却是明确的异常表现,提示存在近心端动脉闭塞造成的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c64b2efbd64783e08122b89.png)
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GE 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使用凸阵探头线阵探头,频率分别为3.0~5.0MHz和5.0~7.5MHz。
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头臂型患者17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肾动脉型1例、肺动脉型1例;混合型14例。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头臂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达85.00%,其次为混合型,占有比例为7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中,诊断结果准确快速,对患者影响小,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63-02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还被称为无脉症、高安氏等,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病变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该病的高发群体为年轻女性,病因尚且不明,在临床研究中,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动脉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和人体内的免疫反应相关[1]。
根据数据研究统计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白种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韩国等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也被称为东方美女病。
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传统的方法为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但是临床中C反应蛋白和血沉在正常人中也会处于活动期,而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也会处于非活动期,因此检查结果的特异性不高,在临床中十分需要一种及时、准确、快速的方法来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基于此针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20例,回顾其诊断过程,分析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5db7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8.png)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
以美国和中国的标准为例:
在美国,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六项,只要符合其中的三项就可以诊断大动脉炎。
具体如下:
1. 发病年龄≤40岁。
2. 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活动时1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
3. 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4. 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5. 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
6. 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
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
在中国,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七条具体的规定。
具体如下:
1.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
2.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了脉弱、无脉、血压低测不出,还有两上肢血压差大于。
3. 颈动脉狭窄、阻塞至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颈部可闻及一级或更多级血管杂音,还有典型的眼底改变。
4. 胸腹主动脉狭窄致上腹部或者是背部闻及二级及以上血管杂音,或者用相同的袖带测下肢血压较上肢低。
5. 肾动脉狭窄导致短期血压增高或者上腹部可闻及二级及以上血管杂音。
6. 病变造成肺动脉分支狭窄或者是冠状动脉狭窄,还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 血沉加快,伴动脉局部压痛。
除第一条必须具备外,还必须具备其它六条中至少两条才可以诊断为大动脉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040a49b767f5acfa0c7cd29.png)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按照疾病活动状态分为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各15例,比较两组颈总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再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管腔内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
结果(1)TA颈总动脉病变多为双侧、弥漫性(46/53),增厚的管壁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2)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P<0.05),管腔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3)颈总动脉血流速度随狭窄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
结论TA颈动脉病变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管壁厚度可用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可作为TA颈动脉受累的首选筛查方法及随访手段。
标签: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的慢性系统性肉芽肿性炎症[1]。
本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
病变从动脉外膜开始向内膜发展,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严重者可威胁生命。
多见于亚洲青年女性,尤以20~30岁为高发年龄[2]。
发病部位以主动脉、颈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等多见,其中又以颈动脉最为高发(60%~90%)[1]。
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分辨力及图像处理技术提高,超声可敏感检测到动脉管壁及管腔的结构异常及管壁水肿[2],分析血流信号及频谱特征,并能显示活动期动脉管壁新生血管,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超声可用于评估大动脉炎活动性[3]。
本文对我院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30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声像图表现差异,探讨超声对TA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患者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1~71岁,平均(39.10±13.40)岁。
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ddf9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c.png)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21.067--临床研究--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陈守环(大连辽渔医院儿内一科,辽宁大连116113)摘要:目的分析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进行扫描,分析受累的颈动脉病变二维超声表现;对比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中管壁厚度及管腔内径;比较受累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管腔内径及血流动力学。
结果共164例患者为双侧颈动脉受累,36例为单侧颈动脉受累,共计受累颈动脉共364条。
其中,254条颈动脉病变为弥漫性增厚,另110条为局灶性节段性增厚。
活动期所有受累血管管壁厚度、无狭窄管壁厚度及活动期无狭窄颈动脉管腔内径等指标均大于非活动期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期有狭窄颈动脉病变的管壁厚度、所有受累颈动脉管腔内径、有狭窄颈动脉管腔内径与非活动期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狭窄程度<50%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均小于狭窄程度为50%~60%及70%~99%,管腔内径大于狭窄程度为50%~60%及7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多发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可检出活动期受累血管管壁厚度与管腔狭窄程度间的关系,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他主要分支、肺动脉的慢性系统性肉芽肿性炎症,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误诊率、漏诊率较高。
另外,病变是从动脉外膜向内膜扩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严重者甚至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性坏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2]。
此外,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发病部位多累及颈动脉、主动脉、降主动脉等,其中,颈动脉病变发病率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继前专家表示,每天一点医学知识,让您“久病成医”。当然,您可千万别误会,这是一个成语, 是说您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但通过每天您与我们的不断互动,您也在不知不觉间懂得了受吧!当然,刘继前专家想表
达的最终意思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身体健康!
总结
大动脉炎的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时,应注意与
动脉硬化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延误患者 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与动脉硬化的血管彩超 鉴别诊断如下:
1、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动脉内粥样斑块较为少见,而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均可见粥样斑块。 2、刘继前专家表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血管腔呈均匀、弥漫性狭窄,动脉硬化患者血管腔呈偏心性 狭窄。
3、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变主要限于弹性动脉,为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以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最为常
见;动脉硬化主要累及下肢动脉。 4、刘继前专家描述说,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因血管壁均匀、弥漫性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所致血流 中断,故血管闭塞路径较长、闭塞处无粥样斑块;动脉硬化患者多因粥样斑块所致血管狭窄、血流中断。 故狭窄处起始端多可见明显斑块、其后继发血栓形成,血管壁无明显增厚。
多发性大动脉炎与动脉硬化血管彩超之 间如何鉴别诊断 ——刘继前
导语
今天刘继前专家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可能 有点复杂。请大家仔细阅读如下。 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 诊断中可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提 供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异常信息,对协助临 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后随访观察具 有重要价值。刘继前专家提醒您,在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