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基础期末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础》试题( B 卷)
考试类型: 考试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专业: 全校师范类专业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遗忘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匀速
2.()是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回忆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3.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创新能力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想象和思维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注意的类型不包括()。
A. 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6.对经历过的具有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叫()。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境记忆
7.根据动机在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的大小,可以将它分为()。
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B.优势动机、辅助动机
C.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D.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9.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10.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2.气质和性格都没有好坏之分。()
3.阈限越低说明感受性越差。()
4.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5.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6.所有的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现象。()
7.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大的。()
8.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
9.幻想属于无意想象。
10.负强化和惩罚的作用是一样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倒摄抑制
2. 短时记忆
3.聚合思维
4. 心境
5.正迁移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列举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5.试分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五、论述(每小题 10分,共20分)
1.结合学习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良好行为。
2. 试述创造力的特征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心理学基础》试题( B 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DC 6-10 DBBCD
二、判断
1-5 ×××√√ 6-10 ××√××
三、名词解释
1.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短时记忆:是指当前能够意识到的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3.聚合思维:把问题的所有信息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4.心境:微弱而持久的具有渲染力的情绪状态。
5.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四、简答
1、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动作形象材料遗忘慢,有意义材料遗忘慢;同等学习条件下识记材料越多,遗忘越快。(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越重要越不容易遗忘。(3)学习程度:学习程度越高,越不容易遗忘。(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2. 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1)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
(2)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
(3)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
(4)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水平的差异(3)能力的表现早晚差异。
4.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五、论述
1.评分标准:只要能结合学习理论并且方法有效可行,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答案要点:
创造力的特征:(1)思维结果——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2)思维过程——非逻辑性;(3)思维形式——综合性。
创造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2)加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3)发展直觉思维;
(4)培养创造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