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通用14篇)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通用14篇)幼儿园幼儿大班《自然测量》篇1活动目标: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
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
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活动反思:《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自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测量的概念:用自然物(如木棒、绳子、小石子等)作为工具进行测量。
2. 自然测量的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自然测量工具(如木棒、绳子、小石子等),测量对象(如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测量工具,一份测量记录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自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2. 演示:教师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展示测量过程,让幼儿观察和学习。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给定的测量对象。
4. 记录:幼儿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培养幼儿的记录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5.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分析和讨论,总结自然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观察幼儿在测量实践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测量现象,如身高、体重、长度、重量等的测量。
2. 让幼儿尝试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测量能力。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测量比赛,比一比谁测量得更快、更准确。
2. 开展“测量小能手”活动,鼓励幼儿在班级展示自己的测量技能。
八、教学延伸1. 家长参与: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测量角,让幼儿随时进行测量实践。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获奖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自然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测量的概念,理解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
2. 能够运用自然物进行简单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测量的概念及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自然物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小木棒、树叶、小石子等自然物。
学具:每组一份尺子、绳子、小木棒、树叶、小石子等自然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自然物,如树叶、小石子等。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物,讨论可以用这些自然物来做什么。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如何使用自然物(如树叶)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结合教材,讲解自然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进行测量,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自然物,还可以用什么进行测量?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2. 测量方法3. 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自然物,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答案示例:测量结果可包括物品名称、测量长度、使用自然物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如家中物品的长度、宽度等,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2. 例题讲解中自然测量概念的传达和测量方法的清晰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测量工具2.了解测量的重要性3.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测量4.提高数学思维和观察力教学环节1.热身(5分钟)–唱歌:《数数歌》–讲故事:《小熊的尺子》2.导入(5分钟)–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测量,并探讨测量的重要性–展示测量工具(尺子、重量秤、时钟)3.正文(30分钟)理解尺子- 展示尺子- 分配给孩子们每人一条尺子- 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师引导孩子们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两根笔长度加起来是多少?重量秤的应用- 展示重量秤- 引导孩子们理解称量- 让孩子们选择不同的物品来称量,并与同学分享- 联系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重量测量,例如:称婴儿体重、称面粉时钟的认知- 展示时钟- 浅显讲解时钟的原理和结构- 与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时钟,体验时间的概念- 让孩子们踏实发出一小时的时间,并标记在时钟上4.结束(5分钟)–回顾测量及测量工具的学习–引导孩子们思考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笔者反思教学环节设计该教案中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符合幼儿园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和年龄特征,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测量的概念和运用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小组合作互动该次授课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小组合作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团体协作精神,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并且通过孩子们的合作来达到理解测量、计算准确的目的。
思考拓展如果继续深入拓展测量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模拟电子秤、血压计、温度计等测量工具操作的过程,及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同时可以通过绘本、视频、动画等及测量故事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测量的理解,激励孩子们去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第二节《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小棍、绳子、手指等作为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长度的估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测量概念,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自然测量工具,理解测量单位的含义,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测量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准确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的小棍、绳子、尺子等自然测量工具。
学具:每组一套小棍、绳子、回形针等自然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导入,讲述小熊用小棍测量河宽、用脚步测量路长等情景,引出自然测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自然测量工具:小棍、绳子、手指等。
(2)讲解测量单位的含义,如:一个小棍代表一个长度单位。
(3)演示自然测量的方法,如:用小棍测量桌子的长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测量教室内不同物品的长度。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强调自然测量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工具:小棍、绳子、手指等。
2. 测量单位:一个小棍代表一个长度单位。
3. 测量方法:用自然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棍测量你的桌子长度,记录下来。
(2)用绳子测量你的步长,记录下来。
(3)用手指测量你的书本厚度,记录下来。
2024年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

2024年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自然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如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测量物体长度;学会通过自然测量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自然测量是一种原始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能够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重点: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会使用不同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指、脚步、小木棍、绳子、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套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讨论如何比较它们的长度。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手指、脚步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演示测量方法,如用手指测量铅笔的长度,用脚步测量桌子的高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如:用手指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幼儿观察测量结果,讨论如何进行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组织幼儿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进行自然测量?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及方法2. 例题:用手指测量课本长度3. 自然测量注意事项自然物品长度一致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自然测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和初步的测量技能。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和发现生活中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自然测量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测量技能。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测量知识。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自然物品(如小树枝、小石子等)、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带等)、记录表格。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认识测量和测量的工具,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主体部分:(1)教师出示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3. 总结部分: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总结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家具的大小、家庭成员的身高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在活动室中设置测量角,定期更新测量工具和测量项目,引导幼儿随时进行测量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评价幼儿对测量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价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搜集幼儿的测量记录表格,分析幼儿的测量结果,评价幼儿的记录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自然物品和测量工具。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第一章:认识自然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测量是用来干什么的。
2. 内容: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如用手指、步长、绳子等进行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自然测量体验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
第二章:学习长度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长度测量。
2. 内容:介绍长度的概念,如长短、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手指、绳子等进行长度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绳子的长度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长度。
第三章:学习面积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面积测量。
2. 内容:介绍面积的概念,如大小、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手指、纸张等进行面积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面积测量活动,如测量桌子的面积、画纸的面积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面积。
第四章:学习重量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重量测量。
2. 内容:介绍重量的概念,如轻重、多少等,教授幼儿用石头、水果等进行重量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重量测量活动,如测量石头的重量、水果的重量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重量。
第五章:学习时间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时间测量。
2. 内容:介绍时间的概念,如长短、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沙漏、钟表等进行时间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时间测量活动,如测量任务的完成时间、沙漏的变化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活动的时间。
第六章:综合运用自然测量1. 目标:让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自然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内容: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物品的重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