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双减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到初中阶段,因而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也能让学生把握自身的情况,最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深化改革阶段,教师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设计作业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为此,笔者基于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首先分析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作业现状;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开展有效尝试;及时调整优化,促进整体提升三种设计途径.最后分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一、课题的立项背景社会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基础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按照统一一致的教学方法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正确看待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效果与质量,扩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发挥个性化,差异化,灵活化的数学教育方法的教学作用,才能真正做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同时,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得出,分层教学法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持续规范校外培训,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门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及总结。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1. 学生分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为优等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后进生。
2. 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分层教学内容。
对于A层次学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于C层次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讲解、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对于C层次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4. 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布置分层作业。
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创新性的作业;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巩固性的作业;对于C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针对性强的作业。
5. 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分层评价。
对于A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对于C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总结1. 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分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针对性研究结题报告榆林市第二小学房剑曹艳丽一、课题的提出: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首先,受长期以来“精讲多练、以练代讲”的思想的影响,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多,课堂练习是例题的重复,课外作业是课堂练习的重复……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继而布置大量的练习。
这样做不但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与教师自己理想的效果背离。
其次,受应试教育的顽固影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过份注重书面,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方面的练习。
特别是在课外作业上,很多老师无非就是把配套的同步练习与作业本完成好,而同步练与作业本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作业的内容、形式比较单调。
学生疲于应付,毫无兴趣可言。
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性极为不利。
再次,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的涵义:本课题主要针对现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出现的弊端,如:技能训练数量不足、联系生活的数学过于牵强、实践性练习不足、练习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练后反思不重视等。
开展有效的课、内外练习设计进行研究。
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教学现状出发,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让练习设计真正体现“高效”的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提质”。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1、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总结(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总结分层分类教学本学期我们三四年级组围绕”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这个课题进行探讨,采用”设计——筛选——试教——总结”的研究程序,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优辅差”的原则,探求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
一、分层分类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的分层。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
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学困生的心理压力。
2.目标的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
3.方法的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金钥匙”,获得学习”主动权”,变”死学”为”活学”,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
这样,可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提问的分层。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可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经老师点拔引导等来回答问题。
再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5.作业的分层。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调查调研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19 1234567尾页研究报告研究教学方法数学分层小学【内容导航】第1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报告第2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第3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工作报告第4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研心得创设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窗口,使参加试验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实施分层教育,可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和事实上的学习机会不均等。
在按学科分层上课的形式下,每一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
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在教学形式上开展了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
一、分层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
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
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困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备课时都做了一定的考虑。
我们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已为我们熟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数学作业陷入了题海战术,机械、划一的作业,让我们的孩子负担过重,厌倦作业,事倍功半。
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对“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展开了深入研究,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探索“分层布置”指导下学生评价,让作业与孩子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在“轻负担”的同时,实现“高效率”。
【关键词】作业分层分层布置分层评价轻负高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现实背景1.数学作业不可或缺。
数学作业是教师设计、由学生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
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也提出:“对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现实教学中的题海战术。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的教学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
做不完的作业,机械重复的数学题,使得多少孩子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又使得多少孩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怕减少作业量会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凭“题海”战取胜,结果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厌倦作业、事倍功半。
3.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
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
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我们课题组的思考。
面对这一切我们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同时也在探索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用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进步的促进作用;2. 探讨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3. 评估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际效果,对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4. 探讨分层教学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研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分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加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强: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算术运算、几何图形和简单的代数知识,这些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抽象性较低: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的联系,倡导“数学要活学活用”。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成果(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组活动成果总结如下:二、活动内容1. 教学研讨(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教材,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教学资源建设(1)开发校本教材。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2)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3)建立教学资源库。
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教师查阅和使用。
3. 教学评价改革(1)优化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开展学生评价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三、活动成果1.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有所提升。
2.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丰富。
通过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更加科学。
通过优化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师团队凝聚力增强。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共5篇)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共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二)主要理论依据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
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
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
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告将对我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包括分数、小数、图形、运算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3.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演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整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⑴申报阶段(2012年11月):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
⑶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论文,开设相应的公开课。
⑶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彻底消失。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变被动写作业为主动要求完成作业,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⑷顺利完成结题报告,努力在全校进行推广使用作业的分层布置。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业分层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引入某节课,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研究的,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旨在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原则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整体性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各层次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3. 动态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分层教学方案,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4. 实用性原则:分层教学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三、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1. 分析学情,确定分层(1)了解学生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分析学生成绩:结合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优势和劣势,为分层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分层:根据学生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
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1)A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B层: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C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 设计分层教学内容(1)A层:开展拓展性学习,如数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B层: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开展针对性辅导,提高解题能力。
(3)C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取分层教学方法(1)A层: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B层: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教学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3)C层:采用个性化辅导、情感支持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实践报告小学数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背景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
三、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学会测量长度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
(2)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 教学成果(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2)图形与几何能力:学生在测量长度和面积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图形。
(3)统计与概率意识: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感知概率的概念。
四、反思与改进1. 亮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测量、绘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 不足(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总结现行的教学方式大多为传统的“平行班”,由教师统一组织授课,然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校申报了《分层次教学研究》。
该课题在校长和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研究取得一些经验。
(一)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
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
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
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
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在实验中给学生分层时,我们采用了“学生自我申报,老师指导建议,个别协商调整”的方法来给学生分层,分层结果从不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是一种模糊分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
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作为分层的出发点,给每个学生信心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潜能,确定奋斗目标,从而努力超层,达到递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个层次。
集体目标是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个人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的层次目标,我们也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为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常采用分层而不定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认定恰当的分层目标,如:在“方程的初步认识和解方程”教学中,有一位B层学生由于三年级时求“未知数X”学得较好,他认为两者都可以运用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我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分层教学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1. 分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2)根据摸底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秀)、B层(中等)、C层(后进)。
(3)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1)A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引入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B层教学: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
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布置适量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C层教学:以辅导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教师通过耐心讲解、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层教学评价(1)定期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师根据分层测试结果,调整分层教学策略。
(3)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三、分层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C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层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关注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参与,积极回答问题,提高了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分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分层的研究启示: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其实真的是一种负担,从学生角度来讲吧,好同学是急急忙忙做完,当成一种任务,如果哪位学生还记得检查一下,相信老师也会竖起大拇指,而比较差的同学可能是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做。
试想,这对于学生与其说是一种“任务”,而对于老师来说,倒不如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现在提倡“反思”教育,我想,有必要多从学生方面去考虑问题,特别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分层作业,能让学生从机械、繁琐中解脱出来,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熟虑的。
《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分层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在应试教育又一次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又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
做不完的作业,机械的重复来又重复去的数学题,使得多少孩子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又使得多少孩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童年记忆。
面对这一切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深深的探索,到底怎样才能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们学校开始展开了对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并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在学校间互相交流、借鉴。
二、研究目标: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以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以往的数学作业没能摆脱大锅饭的模式束缚,面向全体学生老师教学的是同一个内容,学生完成的是同一份作业,第二天来到所得到的也是同等水平的评价方式。
所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的分层布置作业就要求突破过去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以灵活的、新颖有趣的、富有探索价值的开放式作业为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 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小学数学分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研究不同类别的学生的数学兴趣、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获得最优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分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程设计的研究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程设计的研究报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设计与实施朱凌月尚志市尚志小学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类别《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程设计的研究》(哈市“十二五”重点课题)2.课题简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运用一切教育资源(教师、媒体、教材、人文和现场物质环境),创设情景,模拟场景,提供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参与“十二五”哈市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掌握本学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分层教学的新理念,合理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设计,一面不断深入地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的深入研究。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所采用的观察工具随着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教学优势,因材施教,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已经成为老师的共识。
因此我们把本次实验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因材施教,合理分层,分合互助,提高实效,引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是一堂立足于兴趣引导,感知图形,以达到懂知会算的效果。
本课题课的具体目标是:1.在教学环节中观察学生对分层教学实际运用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分层的实际运作情况。
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如何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下,实现了对图形知识准确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并能在不同程度上的提升,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吃饱的状态。
收获不同层次的成就感。
通过本节课的运用分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绩效的课题思想的实践和探究,实现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反思与完善。
本节课的数据采集量表:填表说明: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4人,每名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采集和记录。
要求数据采集教师在相应的空格中填写人数,以便于最终计算百分比。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需要通过一定教学模式得到平衡,分层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分层设计教学,在学生之间开展分层自主学习,并且课后布置适当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各自展现学习效果,进而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让学有困难的学生不遗余力地获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习成效在各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展现。
良好数学教育最大的成就是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更多地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更好地结合学习困难学生的进度把握课程整体进度。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应该在快乐学习氛围下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这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深层次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使所有学有困难学生获得提高是困难的,同时也是简单的。
第一,学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因为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第二,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学习感到枯燥,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层次性有待提高;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第四,分层次式布置课后作业,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1.课前分层设计教学方案,切实把握学生需求对于授课教师来讲,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切实把握的,只有真实了解学情,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最有效的教学。
所谓学情,包含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和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得;学生学习习惯可以通过与周围人群的访谈掌握;学生知识水平高低可以借助阶段性测试了解。
生本教育理念在分层教学上的重要表现,可以是教学课前预习形式改为任务式学习。
主要指授课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每一题都带有挑战性。
这种形式使小学生素养得到深层次提高。
再者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
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
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
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
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每一位同学获得不同的发展,使每位同学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课题概念界定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如何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如何进行分层练习设计?如何进行分层测评?四、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打开一扇心灵之窗,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注的幸福感,从而唤醒内心炽热的情感,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终体验到生命的精彩。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成绩大面积丰收,班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优等生得到强化,中等生得到拔高,学困生得到转化。
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普通的学生争取优秀,让学困生脱离学习困境。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符合亚迪校情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提供借鉴,为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加速亚迪创精品化过程。
五、课题研究现状1、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小班化教学制,采用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所需选择课程,选择时间,以满足不同的个体所需。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面向学生个体,强调给每一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
2、在国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早期,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已经从实施小班化教学试点开始尝试分层教学,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各地掀起教改热潮,更多的学校步入探索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如今分层教学已经遍布全国。
六、课题研究保障(一)理论依据1、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数千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重要思想是分层教学最早的理论依据。
2、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师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所以对学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并不代表人的差距,某一时期的差别,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
我们要有耐心,要有“等待花开”的精神。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
这里所指的学习条件,就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客观依据1、学校有一批精诚团结、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他们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在工作中善于合作、善于交流、乐于分享。
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承担教改的积极性很高,在客观上为分层教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学校独特的文化品位对师生起着激励导向作用,“坚毅进取谦逊包容”的山海精神与“质量为基特色立校和谐奠基进步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人人有自信,个个有特长”的育人观坚定了老师“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特需关怀工作师生一对一的帮扶,为学困生的成长铺筑了一条通往成功之路。
3、学校是一个开放的校园,注重教师研修水平的提高,利用请进来,走出去,通过校本培训、网络学习、参与竞赛、外出参观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促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经费保障学校有专门的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学校有科研奖励条例,对承担课题研究的团队有一定的奖励基金。
七、课题研究策略我们将实验对象定位在四(2)、五(2)、六(3)年级,因为这三个班级都是走读班级,全是公司子弟且中途插班生比例大,学生层次感强,最适宜分层教学的实验。
(一)具体措施1、教学主体层次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将学生按照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学生老师清楚,班主任清楚、学部领导清楚、学生本人有数,不在班级公开,以免学生产生心理阴影。
A类同学为学习轻松的优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20%,B类同学为发展中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70%,C类同学为暂时落后的学困生约占班级人数的10%,层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改变。
2、教学目标多元化:备课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为各层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A类学生的目标要高于大纲要求。
B类学生完成大纲要求或略高于大纲要求。
C类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可以了。
3、教学内容自选化:教师不拘泥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整合、重组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鲜活的教学情境,提供给学生的是活泼的教学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练习方式个性化:教师设计练习时需体现出层次,对于C层次的学生不提倡多练苦练,在相对的时间里能准确完成基本练习也就达到目标了,至于这个层级的学生想挑战B类题也是可以的,中等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习题外,还要完成一些稍有难度的思考题,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优等生不做C层次的作业,也可不做B层次的作业,直接进入A层练习,A层题量不多,但有深度。
5、评价手段多样化:测试时分ABC层的试题,基础题80分+稍难题20分+思考题50分的结构模式,C层同学做对80分就算满分,当然也可以挑战后面的题目,做对一题在100分的基础上加分。
B层同学做对前面的100分才算满分,C 层同学不仅要完成前面的两项后,每做对一道思考题就加上相应的得分。
(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在实施中调整完善。
2、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及走访这两种调查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3、总结经验法。
对每个阶段都进行总结,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实践验证法。
通过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构想进行验证,对构想给予相应的总结、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节,在调节中发展,再在新的发展与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调节,形成良性循环。
(三)研究步骤本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思路为:调查研究—确定方案—目标实施—总结提炼—成果鉴定。
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7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成员分工及具体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等候学校审核。
2、实施阶段(9月-20XX年9月)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实施,总结提炼。
课题组成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开设公开课、探究课、展示课,学生测评质量分析会,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整合资料,形成成果,作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两年来,我们在四(2)、五(2)、六(3)班进行分层教学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鼓励下,在课题组全体同仁的努力下,收获颇丰。
对学生而言,快乐取代了郁闷,进取替代了颓废,差生的标签撕去,迎接学生的是教师的信任与鼓励,每位学生带上好心情徜徉在求知的海洋,收获了学习的进步与快乐。
对教师而言,创新替代了传统,充实替代了庸碌,教师收获的丰硕的教学效益。
具体体现在:(一)构建了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模式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改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
探索出分层教学目标的预设,分层教学方法的指导,分层练习的设计及分层评价激励的机制等。
在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放手让优等生自由探究,跟进中等生探究新知,帮扶后进生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