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在炼化企业开展HSE风险评价评价程序
在炼化企业开展HSE风险评价评价程序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是指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缩写。
炼化企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必须对各种潜在的HSE风险进行评估和评价,以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HSE风险评价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确定评价的范围和目标:首先,确定需要评价的范围,包括评估的区域、设备和过程。
然后,确定评价的目标,例如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HSE风险,识别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发现改进机会。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估范围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操作程序、事故记录、健康和安全数据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现场观察和与员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进行访谈,以了解实际操作和控制措施。
3.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对工艺、设备和操作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可能导致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的危险源。
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高温、高压等。
同时,考虑到设备运行、维护和人员操作的不确定性因素。
4.评估HSE风险: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利用专家判断、风险矩阵或风险概率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
定量评估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模型,以确定风险的具体数值。
评估的结果可以用于确定哪些风险是优先考虑的,以及制定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5.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这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设备等。
6.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控制措施的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来降低风险。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更新设备、改进操作程序、提供员工培训等。
7.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并进行实施。
这包括安排资源、培训员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机制等。
8.定期评估和更新:HSE风险评估评价应当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
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监测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识别新的风险和控制需求。
HSE管理体系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
职责考核
• 企业的各级领导、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 任
• 企业应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员工的 HSE的职责、表现及业绩进行定期检查、 考核。
培训内容
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如何建立及实施;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OHS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中石化HSE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危害及环境因素识别、 风险评估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 管理体系
•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提高 现有的HSE管理水平
• 化被动为主动
三类程序
• 运行控制程序
– 动火作业规程、物料搬运和储存规定、运输 安全规程
–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安全标志、采购控制规 程
• 相关方影响
– 化学品运输要求、建筑施工管理规程
• 设计
– 产品和工艺设计安全规程、机械设计安全规 程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主动、预防性监测的参考指标
–接受OHS培训的人员数; –OHS培训的效果; –员工对于管理层关于OHS承诺的认识; –上层管理人员OHS巡视的次数和效果; –员工关于OHS的建议、提案的数量; –工作场所暴露水平(粉尘、噪声); –个人防护装置及用品的使用情况; –不安全行为的比例;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
活动 生产 产品 服务
物 人 作业环境 管理
废气、污水排放 固 态或其他废弃物
噪音、气 味 资源与能源使用
伤害、死亡 职业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HSE考核管理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HSE 考核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公司的HSE 组织机构责任人员、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HSE 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考核,确认HSE 职责的落实,确保公司的HSE 有效运行,不断提高公司HSE 业绩。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HSE 考核管理。
3.职责
3.1 HSE 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项目部的HSE 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2 各基层单位、项目部的HSE 管理小组负责对本单位责任人员及本单位员工进行考核。
4.管理内容
4.1 考核原则
4.1.1 各基层单位、项目部应依据《HSE 责任书》,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分层次对公司全体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4.1.2 HSE 职责检查考核工作应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上级考核下级,同级正职考核同级副职。
4.1.3 公司及基层单位、项目部的管理者应将自己的HSE 职责履行情况纳入个。
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范围为识别和分析公司施工经营活动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对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合理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计划,使风险削减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更新管理的控制。
2 职责2.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和领导,以及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计划的审批。
2。
2 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各单位的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计划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管理者代表。
2.3 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作业范围内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并制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削减和控制措施。
2.4 职工参与本岗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的辩识。
3 内容及要求3.1 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3。
1。
1 公司成立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由HSE监督员、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操作人员组成.评价成员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最大限度地排查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按要求填写《危害因素清单(JHA)》、《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确定本单位的《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确认后报送公司安全环保科。
3。
1.2 辩识、评价采取至下而上、分级辩识评价的原则,应考虑同一因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特征的危害或影响。
3.1。
3 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全活动、全员、全设施的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八个方面:大气的排放;水体的排放;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全活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员: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全设施:工作场所的设施3。
项目HSE管理与控制措施
项目HSE管理与控制措施3.3.1HSE风险识别、消减控制措施(一)HSE风险识别工作程序(1)环境和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1)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中的危害和影响。
2)所使用的产品、服务中可以施加影响的因素。
3)识别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以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②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产品(材料)的包装缺陷。
——结构失效。
——气候、地球物理及其他外部自然灾害。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体系要求。
③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④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4)识别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要考虑以下几种类型:环境因素的识别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宝物污染物能源使用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消耗社区性题目危害因素的识别车辆、机械、起重等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烫伤火灾与爆炸中毒和窒息辐射环境因素的识别其他(2)情况和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危害因素的识别其他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现场调查、标准对照、问卷调查等方法或互相结合方法。
(3)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步骤1)施工管理部定期组织EPC项目部各职能部室和各班组进行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工作。
2)各职能部室组织人员对本部室的环境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汇总后填写《环境和危害因素清单》,并及时上报施工管理部。
3)各班组将《危害因素调查表》和《情况因素调查表》下发,组织相干人员对情况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填写《危害因素调查表》和《情况因素调查表》,汇总后填写《情况和危害因素清单》,经主管带领审批后,上报XXX。
(4)情况和危害因素的评价1)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评价一般采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或互相结合方法进行。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依据风险评价矩阵表进行,重大危害因素的评价依据打分法进行。
2)重要情况因素实在其实定3)总承包项目部各职能部室、各班组依据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上述方法对识别出的环境和危害因素进行确定和评价,填写《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EPC项目部HSE部。
QHSE管理体系文件
Q H S E管理体系文件为满足施工建设管理的需要,做到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保证员工的安全,保护周边的环境,本着“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借鉴先进的HSE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对项目部现行的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建设QHSE管理体系,通过执行HSE管理制度融入日常生产管理,基层领导切实做到有感领导,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HSE意识,纠正不安全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过程风险,预防施工发生。
把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系统化地进行整合,打造四位一体的科学、系统、完善、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适用范围项目部及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
3、术语和定义引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Q/SY 2.1)、《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指南》(Q/SY 2.3)和《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Q/SY 2.2)4、职责4.1办公室主控本程序,并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管理项目颁发的管理类文件,组织、编制受控文件总清单。
4.2项目经理负责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的批准与发布。
4.3项目总工代表组织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核、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
4.4工程部负责质量技术文件的控制和管理,编制技术文件清单。
4.5其它责任部门设专职或兼职文件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5、工作程序5.1文件的分类①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方针目标;②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③管理体系程序文件;④项目管理标准、项目技术标准;⑤其它文件,包括管理性作业文件、技术性作业文件、记录样表等;⑥外来文件。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前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8-2003进行编制,全面识别公司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不可接受的或重大的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实现对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若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相抵触,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或标准执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ML223·20001.14-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各层次、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确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等过程控制的一般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所有活动、所有设施、所有人员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控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责与权限3.1 安全监察处3.1.1 负责建立公司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3.1.2 负责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及时评审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并及时更新。
3.1.3 负责各分公司、项目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情况监督检查。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培训、检查、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3.3 分公司3.3.1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八BJHX-HSE-A2-2008-011/1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因素予以辨识和评价,判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加以控制,切实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确保安全生产、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和工程项目监理区域管理。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复审工作。
3.2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3.3项目监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监理区域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并将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报技术质量安全部备案复查。
3.4各职能部门参与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做好本部门的实施工作。
4工作程序4.1公司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
4.1.1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办公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综合办公室进行汇总、修改、补充和整理。
4.1.2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措施表》,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4.1.3.综合办公室根据评价结果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复审后传递给各相关部门,以便按要求进行控制,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2工程监理区域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
4.2.1由项目总监组织全体职工,由专业工程师对各专业及负责区域内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进行辨识,由各专业及区域负责人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别填写专业及区域的《危险源清单》和《环境因素清单》,交项目HSE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和进行评价,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HSE安全工程师必备之培训资料_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培训
输入
• 原 料 • 辅 助 产 品 • 水 • 空 气 • 能 源 • 资 源
工业过程
输出
• 产 品 • 废 水 排 放 • 废 气 排 放 • 废 弃 物 • 废 热
Copyright 2002 NOVO ETS
环境因素及影响 - 输入与输出
输
环境因素
入
环境影响
作业过程
(三种时态 三种状态)
输出
CO2 CH4
碳循环改变 呼吸公害 温室效应
CFCs
臭氧层破坏
O3
光化学烟雾
Copyright 2002 NOVO ETS
全球气候变暖
地区气候改变 海平面上升 影响健康
环境因素及影响识别评价表
部门: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状态
评价准则
环境
环境
是否重大 控制
(正常/异常
能源 商业
因素
影响 法律 污染
因素 措施
粉 尘 、 恶 水;含K、 油、石棉 大型水泵、 原料、材
臭 、 天 燃 P、N等富 垫、岩棉、 风机、特 料、纸
气、
营养化污 油漆桶、 种车辆等
SO2、CO2 水;含酸 废油棉纱、 等)
、 氟 里 昂 、碱及其 手套、塑
、 哈 龙 , 他化学品 料制品、
其 他 化 学 废液
生活垃圾、
品)
废电池、
电缆等等)
判别环境要素 Identify Environmental
Aspects
判别及评估环境影响 Identify Environmental
Impacts
评估重要环境影响 Evaluat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Impacts
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范围为识别和分析公司施工经营活动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对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合理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计划,使风险削减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更新管理的控制。
2 职责2.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和领导,以及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计划的审批。
2.2 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各单位的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计划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管理者代表。
2.3 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作业范围内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并制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削减和控制措施。
2.4 职工参与本岗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的辩识。
3 内容及要求3.1 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3.1.1 公司成立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由HSE监督员、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操作人员组成。
评价成员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最大限度地排查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按要求填写《危害因素清单(JHA)》、《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确定本单位的《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确认后报送公司安全环保科。
3.1.2 辩识、评价采取至下而上、分级辩识评价的原则,应考虑同一因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特征的危害或影响。
3.1.3 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全活动、全员、全设施的因素。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八个方面:大气的排放;水体的排放;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全活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员: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全设施:工作场所的设施3.1.4 进行危害、环境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可使用以下方法:1) 调查法;2) 问卷法;3) 现场分析法;4) 排查法。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1)环境因素:
a)现场观察法:观察各个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及废弃物产生排放等进行识别。
b)调查表:对新、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植被破坏、土地占有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过程原油、污水等潜在的泄漏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物资采购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①产品或者材料的包装缺陷;
②结构失效;
③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
④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⑤火灾和爆炸;
⑥冲击与撞击;
⑦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⑧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⑨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者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⑩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4)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3.8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3.11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具有或者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
全部或者部份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者有益的变化。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密级:□秘密□文件编号: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文件会签表说明:(1)本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属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部所有,未经授权许可或批准,不得对项目部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擅自获取、使用、转让本程序文件的行为均属侵权。
(2)本程序文件执行解释权在安质部。
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在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公路路桥、公用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得到及时识别、评价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策划和更新管理。
3 术语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健康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6 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3.7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8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 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1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 职责4.1 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 负责提出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知识培训需求并组织培训;4.1.2 负责汇总公司和IPMT团队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危险源识别、评价清单》,并组织评价。
HSE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1 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公司生产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并评价出重要的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与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咨询及日常管理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及评价。
3 职责3.1 HSE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控制措施。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本部日常管理活动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3.3 工程部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和监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4 各部室和所有员工都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义务。
3.5 专业设计室负责工程设计咨询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3.6 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级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监督检查和指导其他部室和项目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4.1.1 识别应全面: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
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a) 三种状态:正常(如工期正常运行)异常(如工期异常中断)和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停电等事故排放,洪水、地震等意外造成的泄露)。
b) 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土地的污染),现在(如设计、施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工程完工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变化的要求,规划、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因素)。
c) 七种类型: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
4.1.2 识别应具体: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识别的具体程度应细化至可对其进行检查验证和追溯,但也不必过分细化。
4.1.3 识别环境影响应目的明确:环境因素控制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某一过程的的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1 目的识别和评价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期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环境影响。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的控制。
3 职责3.1 HSE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安全环保部3.1.1 负责对指导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工作;3.1.2 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汇总。
3.1.3 监督各部门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
3.2 各部门3.2.1 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具体工作;3.2.2 负责将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并将管理方案上报至安全环保部。
4 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识别4.1.1 识别环境因素,必须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特别是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c)八种类型: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资源消耗、能源消耗、能量释放、废物/副产品、物理属性变化(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1.2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对各部门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登记表》。
4.1.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各部门留存,一份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4.2 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2.1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a)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和发生频次;b)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c)公司的实际情况(如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等);d)相关方要求和关注程度等。
4.2.2 评价和确立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一般采用打分法、对比法、是非判断法以及专家咨询法;4.2.3 打分法适用于污染物排放类的环境因素,具体公式和判定原则:a)公式:S = A + B + C + D + E其中:S:总分值A:排放标准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B:环境影响规模和严重程度C:排放量或发生频次D:对企业公共形象的影响程度E:员工重视程度注:各项打分标准见附:打分标准。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整理)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程序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3职责3.1生产安全科3.1.1是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3.1.2检查、指导、协调基层单位/工程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并上报HSE管理者代表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
3.2基层单位/工程部负责识别本单位/部门环境因素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工作,负责开展相应的培训,及时对重要环境进行评审和更新。
3.3全体员工应参与本岗位从事的工作和使用设备、设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4工作程序4.1 成立评价小组4.1.1成立专业技术、设备、工艺、生产、安全等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
4.1.2评价小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一定能力和资格开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
4.1.3应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共同做好环境因素评价和预防控制工作。
4.2评估基本要求4.2.1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1)生产工艺技术;2)维修保养;3)检验、分析、检测设施;4)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5)设备更新;6)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7)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4.2.2识别环境因素考虑应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b)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c)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4.2.3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a)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b)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到未来的环境问题;c)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八个方面a)向大气的排放:如粉尘排放、有毒有害(如NO、CO等)气体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如含油污水、施工用水、生活废水等;c)向土地的排放:如建筑垃圾、办公固废、油污、化学品泄漏;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钢材、水泥、燃料;e)能源使用:如水、电、气、燃料和原料的使用;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废物和副产品;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HSE风险识别与控制
HSE风险识别与控制引言概述:在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环境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风险识别与控制是一种旨在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HSE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五个部分的详细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监测与改进以及员工培训。
一、风险识别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识别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如噪音、有害气体、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1.2 工作过程的识别:识别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包括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电气设备等。
1.3 人为因素的识别:识别与员工行为和态度相关的因素,如疲劳、不当操作、缺乏培训等。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的概率评估:评估每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确定其严重性和紧急性。
2.2 风险的影响评估:评估每种风险发生后对员工、环境和财产的影响程度。
2.3 风险的优先级评估: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工程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
3.2 管理控制:通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等来控制风险。
3.3 个体控制:鼓励员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四、监测与改进4.1 监测控制效果: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
4.2 风险评估的更新:根据监测结果,对风险评估进行更新和修订。
4.3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环境。
五、员工培训5.1 安全意识培训:提供有关工作场所安全的培训,使员工了解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
5.2 操作规程培训:培训员工正确操作设备和工艺流程,以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
5.3 应急预案培训:培训员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1.0目的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HSE风险,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
3.0参考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核电工程事业部《HSE管理手册》(HXNPD-GM-HSE-999,B版)4.0责任4.1本部安全部◆负责对本程序编制、修订和解释,并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风险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负责建立事业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清单;◆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本部其他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职能部门工作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
4.3各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落实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制定高风险专项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其它资源以有效执行该程序。
5.0程序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5.1.1危险源识别(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项目部应根据组织规模划分危险评价单元。
划分危险评价单元时,如有固定工作场所的按工作场所划分,无固定工作场所的按施工工序划分;◆项目在施工阶段,项目部成立“三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项目部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施工队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以及工段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
HSE管理体系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CX/TJZX 01.01—2015 1 目的为使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得到控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 引用标准及文件3.1 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3 GB/T 28001—2011/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
4 GB/T 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3.5 SC/TJZX 01·01-2015《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4 职责4。
1 经理负责领导文件的控制和管理.4.2 综合部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综合部门,负责组织文件的编制、批准、评审、更改、发放、保管的控制和管理。
4。
3 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文件的控制和管理.4。
4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所使用的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文件控制的范围和类型5。
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写入管理手册中)、程序文件;b)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支持性文件;c)与产品实现有关的技术文件;d)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外来文件;e)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有关的记录;f)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主要危险源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的管理文件和记录。
5。
1.2 文件可采用书面和电子形式或其他类型的媒体.5.2 文件和资料的编制、批准和发布5.2.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由综合部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5。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了对XX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正确、有效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子公司参照执行。
2.职责2.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和修订,负责汇总各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判定公司重点控制的各类重要环境因素,并负责跟踪管理。
2.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负责判定本单位重要环境因素。
3.程序内容3.1对环境因素识别3. 1.1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识别及方法①环境因素所在区域/场所;②本单位产品/活动/服务对环境的影响;③环境因素;④对环境影响的八种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能源使用、原材料与自然资源使用、废物管理、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物理属性(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⑤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时态:正常、异常、紧急/过去、现在、将来;⑥使用/产生量;⑦发生频率。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3.1.2识别的步骤①确定本单位各项活动涉及的过程;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影响;③确定环境因素。
3.1.3各单位除识别本单位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外,还需对与本单位外协、外包活动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1.2环境因素的评价3. 2.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完成后,由各单位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联络员负责对本单位现存的环境问题采用是非判断的方法提出重要环境因素Q4. 2.2是非判断的原则①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控制要求的;②相关方合理的抱怨或要求;③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理的;④可能造成资源、能源浪费的;⑤财、物力能达到的;⑥紧急、异常情况会造成重大环境危害的;⑦有碍企业外观形象的;⑧目前又无处理(控制)方法的。
5. 2.3重要环境因素(包括优先整改事项)判断的方法6. 2.3.1凡符合3.2.2中①、④、⑥任何一项即为重要环境因素;7.2.3.2凡符合3.2.2中④、⑤、⑥、⑦、⑧三项以上(包括三项)即为环境因素的优先整改事项;8.2.3.3其他视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财力、资源、技术方案等而定,但其中对排放频率较高、量大,现无措施控制的应有所侧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HSE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识别,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程序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3 职责
3.1生产安全科
3.1.1是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3.1.2检查、指导、协调基层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并上报HSE 管理者代表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
3.2基层单位/项目部负责识别本单位/部门环境因素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工作,负责开展相应的培训,及时对重要环境进行评审和更新。
3.3全体员工应参与本岗位从事的工作和使用设备、设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4 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