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名词解释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一些常见法学术语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1. 法学: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涵盖了法律的原理、规则和法律制度的研究。
2. 法律: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的准则,用于调整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3. 法规:法规是由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定,目的是指导和限制人们的行为。
4. 法案:法案是指由立法机构提出并讨论,最终可能成为法律的法律文件。
5. 判例法:判例法是依据先前的裁决案例来解决类似问题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6. 法定解释:法定解释是由立法机构或司法机构对法律的解释性规定。
7. 法解释学:法解释学是研究如何正确解释和理解法律文本的学科。
8. 法学家:法学家指研究法律并在法律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
9. 法官:法官是司法机关中负责审判案件并做出裁决的官员。
10. 律师:律师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当事人在法律事务中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专业人士。
11. 诉讼:诉讼是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的过程。
12.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当事人授权律师代表其处理法律事务的行为。
13.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依据法律规定,个人或机构应对其行为或不作为承担法律后果的义务。
14. 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指调整个人之间非刑事争议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5. 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指调整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6. 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订立、履行和效力的法律规范。
17. 公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或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8. 私法: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9. 法令:法令是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规范。
20.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法律术语解释,具体情况可能因法律体系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对于具体案例或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法律建议。
法律名词解释
1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律义务,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权利,而依法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4承诺: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5环境保护法: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如何构成的?公民享有以下权利: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政治自由权。
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包括公民的人格、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肖像权、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以及科学文化方面似的权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列军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 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6 其他方面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哪些?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类。
其中对人身权的侵犯仅限于公民,侵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目前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的名词解释
法律的名词解释法律是一种经过正式渠道制定并具有强制性的规则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并提供公正的司法程序。
它是社会运作的基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概念和应用。
1. 法律(Law)法律是一系列由立法机构制定的规则和规定,约束公民和组织的行为。
它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在社会中塑造行为和处理争议的方式。
2. 宪法(Constitution)宪法是一部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利和自由,以及政府的职权和义务。
它通常为国家的其他法律制定了基本原则和框架。
3. 刑法(Criminal Law)刑法是处理犯罪行为的法律领域。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处理方式和处罚。
刑法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护公民的安全和权利。
4. 民法(Civil Law)民法是处理个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法律领域。
它涉及合同、财产、家庭、继承和侵权等事项。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财产和权利,解决争议并提供公正补偿。
5. 行政法(Administrative Law)行政法是规范政府行为和民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法律领域。
它规定了政府如何管理、监管和执法。
行政法的目标是确保政府的合法性、透明度和公正性。
6. 劳动法(Labor Law)劳动法是关于雇佣关系和工作条件的法律领域。
它规定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和工伤等事项。
劳动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平衡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力关系。
7. 法人(Persona Juridica)法人是指一种具有法律认可的实体,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公司、合作社和非营利组织都是法人。
法人可以与他人签订合同、获得财产、提起诉讼等。
8. 立法(Legislation)立法是指由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的过程。
这些法律被称为法规。
立法是实施公共政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立法过程通常包括起草、审议和通过法律。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法律名词解释:无罪推定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意味着在被控犯罪的人在法庭上被认定无罪前,应被假定为无罪,享有合法权益和自由。
这一原则旨在保护个人权利,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在无罪推定下,控辩双方需要充分尊重被告的权利,确保审判的公正与公平。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指的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可以是人身侵权,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名誉、荣誉等,也可以是财产侵权,如侵占他人财物、侵害他人商标权、专利权等。
侵权者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给受害人以赔偿。
意图犯罪意图犯罪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采取的是故意行为,而不是出于无意、疏忽或失误。
犯罪行为中的意图可以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故意为之;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但不顾后果。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民事纠纷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纠纷进行解决的诉讼程序。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需要通过起诉状和证据来证明被告对其权益造成了侵害,并请求法院做出相应的判决或裁定。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具体规范。
行政法规具有硬性约束力,一般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
行政法规通常包括行政立法机关的名称、规定的内容、适用范围、实施机关、违反规定的惩罚等。
行政法规的制定有利于明确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保障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管理秩序。
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民事、刑事、行政等案件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的程序操作和流程。
诉讼程序包括立案、开庭、质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诉讼程序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的公正和公平。
诉讼程序规定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了上诉、复议等救济机制,保证当事人在程序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诉讼权利诉讼权利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在诉讼过程中享有的法定权利和法律地位。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名词解释
1、司法:是指专门的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具体适用于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独任庭:是由审判员一人审判简易案件的组织形式。
3、合议庭:是由三名以上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团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
4、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负责审判重大疑难案件以及对审判业务进行指导。
5、回避制度:指司法人员与其经办的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而不能参加处理这个案件的制度。
6、审判监督制度:又称再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制度。
7、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8、检察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立的司法机构。
10、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11、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白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12、仲裁:是指民、冏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白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做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1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白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4、刑法: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15、犯罪:是危害社会关系、触犯刑事法律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6、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17、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18、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19、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害结果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在法律领域中,有许多专用的术语和名词,它们具有独特的含义和解释。
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法律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和案例。
1. 合同 (Contract)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互相约定的法律文件。
合同具有以下要素: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具备合法目的和方式、遵守一定的形式要求等。
合同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但一些特定类型的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执行,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
2. 侵权 (Tort)侵权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不当行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发法律责任,包括对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侵害。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诽谤、侵犯专利权、侵害商标权等。
侵权行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寻求赔偿或其他救济措施。
3. 民事诉讼 (Civil Litigation)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之间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或权益争议的过程。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提起诉讼,被告进行答辩,双方提交证据,并通过庭审等方式进行辩论,最终由法院做出判决。
民事诉讼主要针对侵权、合同纠纷、离婚等民事案件。
4. 刑事诉讼 (Criminal Prosecution)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和审判的过程。
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代表国家提出指控,被告进行辩护,并通过庭审等方式进行辩论。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找出真相,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并对罪犯进行惩罚。
5. 法规 (Regulation)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按照国家法律授权,用于补充和规范法律内容,以实施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规可以涉及行政许可、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6. 公约 (Convention)公约是指各国之间通过签署和批准来确保合作和遵守共同规范的国际条约。
公约的目的可以是推动贸易、保护人权、环境保护等。
国家批准公约后,具有约束力,并需要遵守和执行其中规定的义务。
这些仅是众多法律名词的一部分,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法律定义和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一、法律名词解释1.法律(law):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实施的、用以调整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规定(legal provision):指法律中具体的法条或条款,用于明确规定法律关系和约束公民行为。
3.法律适用(application of law):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合理、公正的解释和裁决。
4.法律责任(legal liability):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法律效力(legal effect):是指法律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对公民具有法律约束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实施。
6.合法合规(legitimate and compliant):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行为和事务,遵守法律的要求,不存在违法行为。
7.法律程序(legal procedure):是指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步骤进行的法律行为或法律程序。
8.依法治国(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是指国家在行使权力、管理社会、调整利益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9.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指对法律本质、基本原则和规范的研究,包括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
10.法官(judge):是指经过法律职业培训和考试,担任审判职务的专门人员,负责审理并裁决案件。
二、法律名词解释的重要性法律名词解释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公民准确理解法律规定,在行为上做到明确、合规。
其次,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可以避免因法律术语理解错误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此外,在法律实务中,准确解释法律名词也是法官、律师等从事法律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法律名词解释的方法1.定义解释法:即通过对法律名词进行定义,明确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普遍接受的定义的法律名词。
关于法律的名词解释
关于法律的名词解释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法律来造句?下面是为你整理法律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法律的意思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法律造句欣赏1、国家严禁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2、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必须受到应得的制裁。
3、不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
4、不管谁触犯了法律,都将受到制裁。
5、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6、遵守法律应该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7、他触犯了法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8、诬陷别人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9、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谁也不能例外。
10、我国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1、要学会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12、我国每年都要制定几十部法律。
13、一小撮坏人依仗权势横行霸道,终于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法:调整国内法律关系的、由一国所制定或认可的、并在一国领域内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职权等根本问题和重大事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程序严格的法律。
普通法: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般法:一国内一般公民、法人和一般事项都适用的法律。
如《刑法》、《合同法》。
特别法:一国内特定公民法人、特定事项、特定区域适用的法律。
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规定法律关系实体内容,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后果及其范围的法律。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实现实体法律的方法与手续的法律。
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成文法: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文字的条文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的法律。
习惯法: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形成的法律。
公法: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规。
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
固有法:一国遵循本国法律传统而形成或建立的法律。
继受法:模仿他国法律所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历史类型:按照法律的阶级本质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划分。
法律体系:若干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同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法律名词解释
Ⅰ. 名词解释1.刑法:规定犯罪及其法律效果即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一律平等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5.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对地对人的效力。
6.刑罚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及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的效力。
7.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8.犯罪构成: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的必备要件所组成的集合体。
9.犯罪客体: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
a. 直接客体:某一犯罪所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的法益。
b. 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法益。
c. 一般客体: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法益,即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总体。
10.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
a. 刑事责任年龄: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b. 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c. 一般主体:具有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法定构成要件的自然人。
d. 特殊主体:除具备一般犯罪主体所要求的成立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自然人主体。
11.犯罪客观方面: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客观事实。
法律的名词解释有什么作用
法律的名词解释|有什么作用法律的名词解释: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法律的特征: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
它由特殊的逻辑构成。
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
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②、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③、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该部分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宪法和有关部门法。
(一)理论法学1.基本概念法律及其特征: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显著特征:第一,普遍性、确定性和形式合理性。
第二,国家性。
第三,强制性。
第四,正当性。
第五,以权利义务的设定为核心内容,通过权利义务关系来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
第六,阶级倾向性。
法律功能:1、指引作用:体现在用法律指引自己应该如何行为2、评价作用:体现在通过法律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3、预测作用:体现在掌握法律以后,就可以预测到某种行为会否受到法律制裁, 受怎么样的法律制裁4、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教育所有公民如何守法5、强制作用则体现在,对个别违法犯罪的人,法律会强制性地制裁他们.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权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民主与法治:1民主与法制是辨证的关系.发展民主必须健全法制,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一个国家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法制的多少,也不在与是否重视法律或者法律实行的状况,根本的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与原则.也就是说民主与法制是依法制国方略的内含和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制国方略是相辅相成的,实施依法制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助推器,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民主经济,必须坚持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一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特权就是产生垄断和腐化,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市场主体提供行为准则.三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则基本方针,人人享受公正的法律保护.四是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两只手都要硬''.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又称法律创制,法律创立,最通常的称之为“立法”。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的重要工具,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理解这些法律名词对于解读和应用法律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应用。
1.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作出的制裁。
它是基于法律原则和规定,用来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利益的。
法律责任可以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对应着不同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或补偿方式。
2.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一方违反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对方造成了损害或损失的行为。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人身权益、侵犯财产权益等。
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3. 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愿,并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文件。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可以是双方互利的,也可以是对一方有利的。
当合同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履行或者获得相应的赔偿。
4. 法人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它可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并且可以作为当事人参与法律行为。
法人包括企业法人、非营利组织等。
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和权益,可以与自然人进行合同和其他法律事务。
5. 证据证据是指用来证明事实真伪或证明某一主张的材料或信息。
在司法程序中,法庭需要依据证据来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认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证据可以分为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等。
在诉讼中,当事人需要充分收集、保管和提供证据,以便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明。
6. 案件案件是指司法机关受理并处理的法律事件。
案件可以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等。
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或争议。
7. 法治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运行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保障的状态。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保障了个人自由、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概念名词解释
法律概念名词解释一、法律概念解释法律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公告并由其强制实行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则。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国家法治。
它是社会组织和运行的基石,对于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概念概念解释在法律领域,概念是用来描述和界定各种法律事物及其所具备的性质和属性的术语。
概念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律规则的内涵和实施,对于正确应用法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名词概念解释名词是一门语法学科的基本范畴,它指代人、事物或概念等各种对象。
在法律中,名词是用来指称和描述法律条文、法律主体、案件当事人及各种法律实体等。
四、解释的重要性法律概念名词解释在法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法律规定的本质和意义,避免对法律条文的误读或误解,从而确保我们正确应用和理解法律。
五、法律概念名词解释的方法法律概念名词解释常常需要参考立法目的、法律解释、相关判例以及法学理论等,以确保准确地界定概念的范围和内涵。
在解释时需要注重对概念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六、举例下面以几个常见的法律概念名词为例,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表示达成一致,为实现一定目的而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
合同具有自愿、平等、有偿和合法四个基本原则,是民事活动中最常见和重要的法律文书。
2.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任何违反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通常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名誉权益等方面的侵害行为,例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 罪责罪责是指犯罪行为所对应的法律责任。
罪责的轻重取决于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且受到司法机关的量刑决定和司法程序的限制。
4. 公正公正是指在法律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依据客观事实和公平原则进行判断和决策,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得到平等和公正对待。
公正是司法机关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七、结论法律概念名词解释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和基础),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特点:1、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2、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两个中心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原则性:指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工作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邓小平立法思想为指针。
灵活性: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实现原则所必需、许可的各种具体形式、方法和步骤。
严肃性:指法律必须具有权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稳定性:是指法律一经制定、生效,就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不变,决不能朝令夕改。
连续性:是指创制、修改、补充法律时应当保持与原有法律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法律应当吸收或保留原法律中那些合理有用的成分。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完备阶段。
准备(起草)阶段:包括立法动议的形成、草拟法律草案条文,修改、补充法律条文,征徇有关单位和个人意见等。
确立(形成)阶段: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法律审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完备阶段:包括法的解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
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
法律(规)整理: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汇编: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如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类别或问题的性质,按照效力层级、时间顺序,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
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属于某一部门的全部现行法律顾问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成更加完善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指通过一不定期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的适用: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
按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
正式解释:(有权解释、法定解释、官方解释)是指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1)立法解释:主要指全国人大常委员会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其解释是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
2)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3)行政解释:指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一是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所作的解释;二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于自己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进行的解释。
非正式解释:(非法定解释)可分为学理性解释和宣传性解释,这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直接引用,但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对法律的实际适用有着很大的说服力。
语法解释:即对于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顺序和标点符号等进行的解释。
逻辑解释: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则和方法对于法律所作的解释。
系统解释:(整体解释)即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从部分与系统的关系上对于法律所作的解释。
历史解释:从法律制定的历史背景上对法律所的解释。
目的解释:从立法的目的和立法精神上对于法律的解释。
按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
限制解释:是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广于立法原义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狭的解释。
扩充解释:是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狭于立法原义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
字面解释: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法律关系: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特征:1、它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2、它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3、它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主体或权义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权力能力: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行为能力: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能力和利益,表现为自己可以作用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一般(绝对)权利:即其主体为一般权利人,同时无特定义务人,如公民财产所有权、名誉权等。
特殊(相对)权利:即其主体是特定权利人,同时也有特定义务人、如债权等。
法律义务: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一般义务:即任何人都有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
特殊义务:指特定的人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物:是指法律关系中能够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财富。
它是能为人们所控制、有经济价值的有形物。
行为:是指人的某种活动,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
如代理、演出、讲演等。
精神财富:是指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
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科技成果权以及发明权等。
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如果其中有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是变更。
法律关系消灭:是指权利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终止。
法律事实:指凡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
法律事件:是指一种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如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法律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为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
法律的遵守: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即所有的社会主体都必须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
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法律责任:广义:与法律义务同义。
狭义:专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包括限制和剥夺权利措施和对构成违法者、犯罪者实施的惩罚性措施。
(分违宪、民事、行政、刑事制裁。
法律的实效:就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其应有的作用或影响。
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