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文化

合集下载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所以为之造祠立庙供奉。

河北《唐县志》记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枯枝,下有槐神祠。

”山西《汾阳县志》载:“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

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

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

今观中他愧亦盛。

”(4)在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或旁边有人搭建一座小庙或高台,四周的居民都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

2、视槐树为古代官职的代名词槐树在古代则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

《周礼·秋官》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

面三槐,三公位焉。

州长众庶在其后。

”注云:“槐之盲怀也。

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

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

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

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

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

如槐鼎。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

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宋史·王旦传》载:“旦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

事太祖、太宗,为名臣。

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

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

世多称其阴德。

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此其所以志也。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

祜器之。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

古槐寻根:常听人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到底留存着怎样的记忆?2019年03月21日18:00:00来源:浩然文史0人参与0评论“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首民谣广泛流传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历史的风雨早已冲淡了人们关于祖先的记忆,却忘不却先辈来时的地方——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大槐树下的移民潮洪洞县从唐宋时就建有驿站,驿站旁有一座古刹,叫广济寺。

广济寺建于唐朝,到明朝时已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

寺旁有一株古槐,相传是汉朝所植。

明初规模浩大的移民,就是从这里集合出发,走向神州大地。

明初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

当然,规模如此浩大的移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

明朝组织的移民,事实上并不都是洪洞人,还有来自太原府及泽、潞等州的民众。

但是,洪洞县所在的平阳府是山西输出人口最多的地方,而洪洞又是其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县。

电视剧《大槐树》据成化《山西通志》记载,输出移民的太原府、平阳府及汾、沁、辽、潞、泽等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共有6万余户,而平阳府有2万余户,占1/3强,成为当之无愧的移民担当。

为什么要在洪洞县集合呢?因洪洞县交通便利,“其始为城者,适当大路津要,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轮蹄之声昼夜不绝”(乔逢辰《惠远桥记》)。

正是由于洪洞拥有四通八达的古驿道,才成为明朝官府组织移民的首选。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就像基因一样镌刻在人们的血脉之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移民不是伴随着离人泪的。

明朝组织的移民,都被集中到大槐树下集合,当他们回首与故乡作最后的告别时,看到的就是大槐树,和水鸟老鹳在树上搭的窝。

大槐树移民后裔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遍布神州大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先辈的痕迹。

大槐树组织万人祭祖大典有一个流传以久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的小趾的指甲是复形的,上面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移民记忆与历史真实从明嘉靖年开始,“大槐树”开始出现在关于移民的传说中,成为北方人群对祖先历史的集体记忆,并经过清初的修谱牒、碑文逐渐凝结为一个精神意象。

至清末民初,作为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大槐树”已经不再是山西移民的家园象征,而成为现代民族主义话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济南“槐荫”得名便来自洪武年间的大移民,槐荫人对山西洪洞大槐树有深厚的感情,这里面包含了厚重的移民文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北方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

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持续17年的元末农民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使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乐陵一县,仅剩400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李、金二姓……连当朝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与元政府武力统治国家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有头脑的政治家,他知道用经济来发展国家。

当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百分之八九十,恢复农业,离不开劳动力,快速恢复劳动力的办法就是移民。

明初移民席卷全国,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可以说,当时山西是移民的不二之选。

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时,山东、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200 万,而山西的人口竟达400多万。

这得益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在天然屏障的护佑下,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

但晋北、晋中都是山地,只有晋南地区可以耕种,人多地少,百姓的生活非常苦。

于是,朱元璋决定将“狭乡之民迁于宽乡”,数十万的山西农民,不得不被迫离开故乡,迁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迁徙大潮,由此展开。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对策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对策

56绿色中国根祖文化是指中国人传统的落叶归根和认祖归宗的思想、理念、情绪等引发的文化现象。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朝洪武年间,在洪洞大槐树开始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大迁徙活动。

山西洪洞大槐树不仅是一个移民发源地,也是中国根祖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大槐树不仅仅是棵树,而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和移民心目中的家乡。

每年约有20余万人前往寻根祭祖。

《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地方志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也有详细记载。

大槐树根祖文化以明代大移民为背景,以大槐树为形象图腾,以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以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以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

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

传承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是大槐树根祖文化传播的基础,也是其传播的优势。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大槐树根祖文化的最大特点是血脉亲情的连接。

对于一贯注重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来说,根祖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在民间的传播中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成为百姓们崇拜的对象,被游子看作“家”、“祖”、“根”的象征,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子心目中的家乡。

难以计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

古槐的后裔们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在大槐树根祖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提炼和概括出了“忠厚直爽、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坚韧奉献”的大槐树精神。

经过长期的积淀和传承,大槐树根祖文化形成了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大槐树、祭祖园、碑记、族谱等为载体,以祭祖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追思先贤、祈福平安、祛病消灾的心愿。

大槐树的故事历史传说

大槐树的故事历史传说

大槐树的故事历史传说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那你知道大槐树的故事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大槐树的故事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在山西省洪洞县贾村附近,南同蒲铁路西侧,有一处浓荫盖地、槐柳相间的树丛。

每年,这里都游人不断,名声传遍五湖四海。

这里就是数不清的亿万人的“故乡”——洪洞古大槐树处。

走进树丛,一座古朴的木牌坊迎面而立,它四柱三门,中门高大,门额有横匾,匾上雕着“誉延嘉树”四个斗大的古体字。

过木牌坊不远处有碑亭一座,亭内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古大槐树处”五字。

石碑矗立处,就是“誉延”数百年的第一代大槐树生长的地方。

这棵大槐树在地面消失之后,从根部又生长出一株小槐,人称第二代。

这株第二代槐树不知何年又干枯了,如今树体尚在,枝叶全无,挺立于碑旁。

说来有趣,第二代死后,从它的根部又生出一棵第三代来,30多年来,年年枝繁叶茂,一年比一年高大。

对于这棵大槐树,教百年来,黄河下游的村村寨寨,甚至更广泛的地区,一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在晋、冀、鲁、豫、皖等省,还有首都北京附近,还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

”一棵槐树怎么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明初的六次移民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

元朝末年,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田地荒芜的冷落、凄凉景象。

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

到了永乐初年,情况仍未好转。

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紧接着又出现了较大的天灾。

永乐元年(1403年)甲午,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饥。

庚寅,山东蝗。

丁酉,河南蝗。

永乐二年八月,淫雨毁北京城5000余丈。

10月,黄河决口,冲毁开封城。

面对这种社会经济异常凋敝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棣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扭转,对于新生的明王朝是十分不利的。

山西大槐树——精选推荐

山西大槐树——精选推荐

⼭西⼤槐树⼭西⼤槐树⼭西⼤槐树⼜称洪洞⼤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公⾥的贾村西侧的⼤槐树公园内。

明朝政府曾在此处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中⽂名称⼭西⼤槐树所属国家中国省份⼭西植物⽂化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兵,对内实⾏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余年的红⼱军起义。

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两淮、⼭东、河北、河南百姓⼗亡七⼋。

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接踵⽽⾄。

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成⽆⼈之地。

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统治的“表⾥⼭河”——⼭西,却是另外⼀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西经济繁荣,⼈丁兴旺。

再者,外省也有⼤量难民流⼊⼭西,致使⼭西成了⼈⼝稠密的地区。

晋南是⼭西⼈⼝稠密之处,⽽洪洞⼜是当时晋南最⼤,⼈⼝最多的县。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华⾥的贾村西侧有⼀座⼴济寺,寺院宏⼤,殿宇巍峨,僧众很多,⾹客不绝。

寺旁有⼀棵“树⾝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道从树荫下通过。

汾河滩上的⽼鸦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名字的由来晚秋时节,槐叶凋落,⽼鸦窝显得⼗分醒⽬。

移民们临⾏之时,凝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鸦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槐树上的⽼鹤窝。

为此,⼤槐树和⽼鸦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西洪洞⼤槐树。

祖先故⾥叫什么,⼤槐树下⽼鸦窝。

”这⾸民谣数百年来在中国许多地区⼴为流传。

(据我⽼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关于迁徙明初从⼭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肃、宁夏地区。

山西大槐树孙姓辈分口诀

山西大槐树孙姓辈分口诀

山西大槐树孙姓辈分口诀山西大槐树是一棵古老的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大槐树街。

这棵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山西的“活化石”。

在这个古老的地方,有一个特殊的传统,那就是通过大槐树来记忆孙姓的辈分口诀。

孙姓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族群。

为了方便记忆孙姓的辈分,山西人创造了一首口诀,通过大槐树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这首口诀的内容如下:大槐树,树大树,树上有个孙子树。

树上有个孙子树,孙子树上有个孙子树。

孙子树上有个孙子树,孙子树上有个孙子树。

孙子树上有个孙子树,孙子树上有个孙子树。

这首口诀虽然简单,但却非常有趣。

通过大槐树和孙子树的形象,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孙姓的辈分。

每一层的孙子树代表着不同的辈分,从上到下依次是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己。

这个口诀的好处在于它简单易记,而且形象生动。

通过将辈分与大槐树和孙子树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辈分的顺序。

这对于那些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除了帮助记忆辈分,这个口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传承家族的血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延续非常重要。

通过记忆辈分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从而更好地传承家族的血脉。

这个口诀虽然是山西人创造的,但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多人知道和使用。

这是因为孙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而且这个口诀简单易学,非常适合用来记忆辈分。

总之,山西大槐树孙姓辈分口诀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口诀。

通过它,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孙姓的辈分,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传承家族的血脉。

这个口诀不仅在山西有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也被广泛传承和使用。

它是山西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这个口诀,让孙姓的辈分永远传承下去。

山西寻根文化

山西寻根文化

山西寻根文化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

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临汾市洪洞县作为一种汉族民间信仰。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以其盛产大槐树而闻名于世。

而在洪洞镇的中心,有一棵被当地人亲切称之为大槐树的巨树,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祖先之树”。

这棵大槐树的存在已经长达400多年,它不仅仅是一棵参天巨树,更是洪洞人民的象征和家园的标志。

传说中,这棵大槐树还与当地的族群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将一同深入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试图解析其中的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以及族群历史。

首先,洪洞大槐树作为一棵参天巨树,它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牢牢占据着洪洞人民的心中。

这棵大槐树象征着洪洞人民的家园,它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成长。

大槐树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阴凉和氧气,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与依靠。

在这里,在大槐树下,人们相聚、交流、团聚,共同休憩、舒缓压力。

大槐树成为洪洞人民的家园象征,代表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眷恋。

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也与祖先记忆紧密相连。

相传很久以前,洪洞曾遭受过连年的旱灾,百姓们没有粮食可吃,饥荒四处蔓延。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之时,一位老人突然出现,并告诉百姓们:“前方有一棵大槐树,它可以为你们提供粮食。

”老人的话让人们疑惑不已,但众人不得不走上前方,他们不仅发现了一棵庞大的大槐树,还发现了大槐树上结满了鲜美的果实。

百姓们感到不可思议,怀着感恩的心情收获了果实,度过了难关。

从此,大槐树成为了洪洞人民的祖先之树,象征着他们的希望和福祉。

在族群历史中,洪洞大槐树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说中,大槐树是当地四个主要家族的发源地。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这四个家族的人们就会前往大槐树下集会商议并做出决策。

大槐树成为了这四个家族的象征,也成为了他们凝聚力量的中心。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每逢重大节日,四个家族的后人都会来到大槐树下,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这一传统不仅促进了家族的凝聚力,也让族群历史得以传承和延续。

关于发展洪洞旅游业的思考——基于大槐树文化旅游的分析

关于发展洪洞旅游业的思考——基于大槐树文化旅游的分析

种促进经济繁荣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全 国旅游经济不
了 l , 9届 每年都 吸引着 众多槐乡儿女前来 寻根 祭祖 , 收到 了很 断升温的大背景下 ,洪洞县旅游景区的接待人数 和旅游收入也 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大槐树 寻根祭祖 园经过多年的 在迅速增长 。据资料统计 ,04年 1 1 20 —1 月份 , 全县接待游客达 发 展 , 先 后 获 得 了“ 家 A A 级 旅 游 区 ”“ 西 省 五 大 著 名 7 人 次 , 游 门票 收 入 达 16 元 , 合 收 入 1 亿 元 ;0 7 还 国 AA 、山 5万 旅 5 0万 综 . 5 20 特色旅游景区” “ ,省级文明景区” 3 等 0多项荣誉 。 年 ,全县共接待游客 10万人 次 ,旅游 门票收入达 10 1 70万元 ; 时至今 日, 由移民而形成的 民风 民俗 、 故事传说 、 氏村名 2 0 姓 0 9年仅 4 1日至 7日, 月 就接待游客 41 . 万人次 。 但从整体上 及家谱 、 族谱 、 碑记等 , 合起来构 成了一个独具特色而 又深远丰 看 , 与邻近的县市相 比洪洞的旅游业发展还有些 落后。 从另一个 富的文化现象。每当人们 提起 洪洞县 、 说起大槐 树 , 都不禁想到 角度说 明 , 洪洞的旅游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祖先们历尽艰辛 的移 民史和开荒农垦 、 创建家园的辉煌业绩。 而 2文化 旅 游 业 有 更 强的 生命 力 。 .
这种无法更改、 无法磨灭的家乡情结正是中华民族热爱故 土、 热
聚力 。
现代 的许多旅游者外 出旅游并不是游 山玩水 , 而是看文化 , 爱家 园、 不忘祖先功德 的具体体现 , 也充分展示 了中华 民族的凝 通过旅游来满足 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 提高 自身文化品位。 因为 不 同地域 、 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 不 是难 以模仿 和复制的 ,

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传统

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传统

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传统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判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要紧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英国闻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缘故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差不多上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

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

〞(1〕槐树(专门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显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奇。

«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

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

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

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

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

’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

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

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

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

’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

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

何不现在因其震霆自拔于道。

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

’辞别而去。

及明,叟方起。

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

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

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

并历历记其说。

今请树神与我言语。

’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

山西移民历史—洪洞大槐树

山西移民历史—洪洞大槐树

祭祖堂
•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 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 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 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 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 而且突出“祭祖”主题, 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 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祭祖堂
祭祀广场
• “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 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 投资150余万元 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 肃穆庄严 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 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 阔。
献殿
•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 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 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 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 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 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 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3.燕王扫北
•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 兵镇守北平(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 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 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 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 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 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以 “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 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 河北和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 的大战。史称“靖难之战”,即民间流传
千年槐根
•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 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 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 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 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 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 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 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 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 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山西大槐树

山西大槐树

山西大槐树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灿烂文化传统的省份。

而在山西的一个小城市中,有一棵令人称奇的大槐树,它被誉为山西的自然奇观之一。

这棵树被称为山西大槐树,是当地的一个重要地标,也是游客们趋之若鹜的旅游景点。

山西大槐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一个古老的村庄中。

这棵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它高度超过30米,枝繁叶茂,覆盖面积达到近1000平方米。

这棵大槐树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槐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槐树之一。

山西大槐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个村庄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大槐树作为村庄的中心地带,成为了商人们的集会点和交易场所。

据说,一些重要的商业决策都是在大槐树下进行的,因此它在当地人心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大槐树的生长环境非常适宜,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它的根部深入地下,提供了稳定的支持,使得这棵树能够经受住风暴和自然灾害的考验。

它的枝干和树叶茂密,提供了丰富的阴凉和氧气,吸引了许多鸟类和昆虫在其上栖息和寻食。

除了其壮观的外观,山西大槐树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据传,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槐树曾经为抗日义勇军提供了庇护所,并成为他们秘密开会和制定计划的地方。

如今,大槐树下还保存着一些当时使用的文物和照片,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大槐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当地政府和居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大槐树保护区,划定了禁止砍伐和损坏的区域,并制定了相关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此外,当地政府还举办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向游客们介绍大槐树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大槐树的保护意识。

如今,山西大槐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这棵壮丽的大槐树。

游客们可以在大槐树下漫步,欣赏其雄伟的树姿和葱茏的树冠,感受大自然的伟力和美妙。

同时,游客们还可以了解大槐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除了观赏大槐树外,游客们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了解山西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成就。

山西大槐树简介

山西大槐树简介

山西大槐树简介
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区,是该地区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该大槐树被誉为“大槐树之父”,是国内最大的一棵古老的槐树之一。

它据说有超过2300年的历史。

这棵巨大的槐树被认为是五台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大槐树树干粗壮,树冠茂盛,高大且结实,覆盖了大约两亩的地面面积。

从远处观看,它就像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给人一种庇护的感觉。

在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曾是古代旅行者们的一个重要休息站。

当他们疲惫不堪时,他们会在树荫下休息。

而如今,它成为了游客们的旅行目的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山西大槐树周边环境优雅,山水相映,被翠绿的树木和青山环抱。

这里的空气清新,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除了大槐树外,附近还有一些古建筑、花坛和广场,增添了一份古朴与浪漫。

总的来说,山西大槐树以其古老而庄重的姿态,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它是山西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人们休憩放松的好去处。

无论您是自然爱好者还是历史爱好者,都值得一来欣赏这棵壮丽的大槐树。

第 1 页共 1 页。

山西大槐树简介和历史

山西大槐树简介和历史

山西大槐树简介和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一处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胜地,更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

600多年前,无数移民从洪洞县开始他们的迁徙之旅,山西洪洞大槐树见证了这一移民历史。

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山西洪洞槐树大迁移”,涉及人数近百万,涉及到的姓氏多达812个,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70%的姓氏。

洪洞县大槐树是许多家族的族谱中记载的祖先故居,但实际上明代初年洪洞县移民人数微乎其微。

因此,山西洪洞大槐树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区,它还承载了汉族的起源,代表着汉族人民的起源和文化根基。

大槐树祭祖实施方案

大槐树祭祖实施方案

大槐树祭祖实施方案大槐树,又称洪水槐,是中国传统祭祀中常用的祭祀树种之一。

它生长力强,树形高大,树冠茂密,树皮粗糙,树干粗壮,树龄长,一般能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大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神圣的树种,常被用来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而大槐树祭祀祖先的实施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择适宜的大槐树在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棵适宜的大槐树。

一般来说,大槐树应该是生长茂盛、树势健旺、树龄较长的大槐树。

在选择大槐树的时候,要注意树木的健康状况、树龄和树形等因素,确保选择到的大槐树适合祭祀祖先的活动。

二、清理祭祀场地在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之前,要对祭祀场地进行清理。

清理祭祀场地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整洁、安静、祥和的环境,以便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

清理祭祀场地的工作包括清除杂草、清理垃圾、整理场地等。

三、准备祭祀用品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的活动需要准备一些祭祀用品,包括鲜花、香烛、酒食、祭品等。

这些祭祀用品要精心准备,确保品质优良、数量充足。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其他必要的祭祀用品,如祭祀器皿、祭祀工具等。

四、制定祭祀仪式在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之前,要制定详细的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应该包括祭祀的具体流程、祭祀的内容、祭祀的形式等。

制定祭祀仪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祭祀活动的规范、有序、庄重。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祭祀仪式,以适应不同的祭祀需求。

五、组织祭祀活动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组织大槐树祭祀祖先的活动了。

在组织祭祀活动的过程中,要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注意安全工作,确保祭祀活动的安全进行。

六、进行祭祀仪式在组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的仪式了。

在进行祭祀仪式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定的仪式流程进行,确保祭祀活动的规范、庄重。

同时,还要注意细节工作,确保祭祀活动的仪式感和神圣感。

七、结束祭祀活动在进行大槐树祭祀祖先的仪式之后,要进行祭祀活动的总结和清理工作。

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洪洞的大槐树。

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嵖岈山下,是中国三大古树之一,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大槐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大槐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早期汉族宗族聚居区的象征之一,也是民间信仰的场所。

相传,大槐树叶子、枝条和树干都有着消灾祈福的作用,因此在过去的年月里,大槐树一直是洪洞县民们的宗教信仰中心。

此外,当地人还有一句话:如果站在大槐树下许愿,那么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大槐树最有名的特点是其树龄与树形,有一所谓“三代同堂”的说法。

据当地老人口传,最上面的老大爷树,树高达28米,树龄约有700年;中间的老爷子树,树高大约23米,树龄约有500年;最上面的老奶奶树,树高约有16米,树龄约有300年。

这三棵树因为像一个家庭四代人的形态,被当地人誉为大槐树“四代同堂”。

大槐树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那就是象征爱情的门神。

传说,在它的八棵大枝条上,分别寓意着“木瓜连理”“葡萄结炎”“灯蛾扑火”“枸杞牵线”“桃李满天下”“杏林春雪”“福禄长寿”和“兰蕙飘香”,每到春夏季节时,这八棵枝条还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因此,倘若情侣在大槐树下摘取两片叶子,粘在纸上,便可永远相爱,在旁边的桥面上写上两个名字,有惊喜哦。

大槐树可以说是一件国家级的文化宝藏,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并让它能够一直神话下去。

好了,这就是我对大槐树的介绍,谢谢大家!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陕西的大槐树景区。

大家知道吗?中国有很多古老而有名的大树,被誉为“神树”、“祖宗树”、“福寿树”等等。

而大槐树,则是全国最有名的古树之一。

这棵树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大槐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郊区,距离西安市不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大槐树以它浓密的树冠和高大的树干而备受瞩目,不仅是眉县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大槐树文化现象的民俗学解读

大槐树文化现象的民俗学解读

慎 终 追 远 、寻 根 问 祖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优 良 传 统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春 节 、清 明 、中 元 、中 秋 、寒 衣 ,是 炎 黄 子 孙与家人团聚和寻根问祖的良机。许多华人不远万 里 ,回 到 故 土 ,只 为 谒 祖 认 宗 ,在 先 祖 灵 位 前 奉 上 一 炷 香 ,表 达 赤 子 之 心 。 大 槐 树 文 化 圈 内 广 泛 流 传 的 大 槐 树 传 说 正 是 这 种 “根 祖 ”文 化 的 具 体 体 现 。 从 民 俗 学 角 度 解 读 这 种 思 祖 情 怀 与 民 族 情 感 ,对 传 承 民 族 文 化 、重 构 精 神 家 园 、凝 聚 民 族 力 量 具 有 深 远 的 现 实意义。
一 、大 槐 树 文 化 圈 的 界 定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及其传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历史文化现象。“问 我 祖 先 来 何 处,山 西 洪 洞 大 槐 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 老 鹳 窝。”[1]1与 此 相 关 的 移 民传说故事在中原地区的民间流传甚广。洪洞被很多 人 认 定 为 他 们 祖 先 的 发 源 地 ,被 看 作 “根 ”,而 洪 洞 的 大 槐树也成为无数人心目中故乡的象征。这种文化现象 具备了形成文化圈的条件。
(中原工学院 a.软件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 提出了大槐树文化圈的概念,将其界定为信奉洪洞 移 民 传 说 的 中 原 地 区;描 述 了 民 间 广 泛 传 播 的 大 槐 树 文 化 现象,例如关于洪洞县大槐树、解手、背手、襠甲的传说,阐述了大槐树传说的流变情况;分析了大槐树文化 现 象 形 成 的 民 俗学原因,包括植物崇拜、祖先崇拜、安土意识、宗法重构、族 群 认 同 等。同 时 指 出,传 说 就 像 神 话 一 样,追 溯 其 真 实 性 的 意 义 远 不 如 它 在 重 构 精 神 家 园 、扩 大 民 族 认 同 、凝 聚 民 族 力 量 的 作 用 。 关 键 词 : 大 槐 树 文 化 ;流 变 现 象 ;民 俗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 K89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OI:10.3969/j.issn.1671-6906.2018.02.003

大槐树文化广场的文化馆观后感

大槐树文化广场的文化馆观后感

大槐树文化广场的文化馆观后感《大槐树文化广场文化馆观后感》去大槐树文化广场的文化馆参观,真的像是一场穿越时光的奇妙旅程。

一进去,就被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包裹住了。

看到那些有关大槐树移民历史的图片展示,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本本古老而厚重的史书。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副描绘移民们背井离乡的场景图,画面中的人们面容愁苦,带着简陋的行囊,一步三回头地离开自己的故土。

当时我就想到,在过去交通和通讯都还不发达的年代,这样的离别可能就是永别,他们心中该有多么的不舍和无奈。

馆里还有一些移民先辈们用过的实物,像旧农具啊,粗糙的陶器之类的。

摸着那些有着年头的物件,就仿佛能触摸到那段艰难又坚韧的历史。

看到这里我感觉先辈们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在新的土地重建家园。

有一个场景也让我特别感慨,那就是模拟还原的移民们聚居之后建设新家园的景象。

简易的房屋,忙碌的人们,可是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那种因背井离乡而一蹶不振的气息,他们努力地开荒种地、互相扶持。

这个场景让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人们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生活。

还有那些记载着姓氏来源的板块,周围不少游客都在认真地寻找自己的姓氏起源。

我也凑过去看了看,在庞大而复杂的姓氏源流中,看到自己家族姓可能也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某个分支时,不禁对这个地方又多了几分亲近之感。

在这里,还能看到很多家族谱牒的展示,它们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纽带,记录着一代代人的延续和家族文化的沉淀。

另外,讲解员讲述的那些移民传说故事也很有趣,像一脚趾甲为两瓣的传说等。

尽管有些传说带着神秘色彩,我不确定在科学上该如何解释,但却充满了对那段历史文化深深的烙印。

这些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大槐树移民文化的一部分,也让我感受到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传播中不断延续它的生命力的。

整个文化馆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解说,让我从无到有,直观地构建起对大槐树移民文化的认知。

这一趟参观下来,内心收获颇丰,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更是对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力量有了更深的体悟。

大槐树文化

大槐树文化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

汉代古槐已然消失,同根孳生的二代古槐业已成枯干,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如同移民子孙的殷盛。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

是中华五大祭祖圣地之一。

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

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根雕大门“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

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根字影壁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

汉代古槐已然消失,同根孳生的二代古槐业已成枯干,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如同移民子孙的殷盛。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

是中华五大祭祖圣地之一。

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
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据记载,明
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

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
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根雕大门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

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

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

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

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槐香桥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沧桑巨变无奈老槐逝然,但悠悠槐香荡漾于中原、华夏,萦绕于故土新居,
萦回在千万移民后裔的心肺之际,这是思乡之情,这是恋祖之情,这是难割难舍的同根同源之情。

“槐香”又曰“怀乡”、“槐乡”,正是“望乡更觉香,回乡香愈浓,香飘千万里,怀乡情更切”。

同源渠
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

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

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过厅
这座过厅为五间三开一启的过厅。

门厦琉璃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

第一首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

第二首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

思源潭
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

移民先祖当年从这里开拔外迁,开疆拓土,但从没有一刻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

几百年后,移民后裔也绝不会因时间的遥远而淡忘对自己源头的眷恋。

在这里,您可以默念祖恩,掸尘净手,以虔诚的心情去祭奠您的先祖。

献殿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
大槐树图册
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祭祀广场
“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

祭祖堂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

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

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迁民壁画
这幅迁民图是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由卢保桐先生绘制而成。

反映了当时迁民的悲壮情景。

据正史记载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八次,整个移民过程历经洪武到永乐先后近50年时间移民在广济寺
外大槐树下集中报名登记,领取外迁用的凭照和盘缠后迁往各州府。

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

“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茶室
茶室,建于民国三年,专供游客歇脚休息、品茶聊天的场所。

面宽10.45米,进深4.77米,面积不大,脊高一般,形貌与民居无异,意义却不一般,它是为接待远方归来的游子而特意兴建,匾额与楹联所表述的也正是这种老家与归客之间的亲情。

一代大槐树遗址
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

这是民国三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

二、三代大槐树
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新塑大槐树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

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楹联/大槐树编辑
大槐树图册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不肯离去。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