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技术

合集下载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脊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的各种疾病和损伤。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医生会采用椎体融合技术来稳定脊柱并促使骨头生长在相关的脊椎段上。

本文将对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椎体融合技术的背景与原理椎体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植骨材料和特殊的植骨器械将两个或更多椎体稳定地连接在一起的手术方法。

这种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激活人体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使植入的骨头逐渐与原有的骨头相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为了实现椎体融合,医生通常需要在椎间隙中放置植骨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来自患者自身体内的骨头或来自其他捐献者的骨头。

此外,医生还会使用导管或植骨器械来帮助植骨,以确保骨头能够正确地生长并与周围的椎体连接。

二、椎体融合技术的适用范围椎体融合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脊柱退行性疾病: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等。

2. 脊柱损伤:例如脊髓损伤、脊柱骨折等。

3. 脊柱畸形:例如脊柱侧弯、脊柱裂等。

4. 脊柱感染:例如椎间盘炎、脊柱结核等。

在以上情况中,椎体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症状,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椎体融合技术的手术步骤椎体融合手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打开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脊柱区域进行一个小切口,以便进一步操作。

3. 植骨:医生会使用植骨器械将植骨材料放入椎间隙中,促进骨头的融合。

4. 固定脊柱:医生会使用螺钉、钢板或螺丝等植入物将椎体稳定固定在一起。

5. 关闭切口:完成植骨和脊柱固定后,医生会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注意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四、椎体融合技术的风险和并发症虽然椎体融合技术对于治疗脊柱疾病是非常有效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1. 植骨材料移位:植骨材料可能在手术后移位,影响骨头的正常融合。

2. 固定装置松动或断裂:固定装置可能在术后出现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导致手术失败。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椎间融合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它通过将植入物(椎间融合器)置入患者的脊柱,实现椎骨之间的融合,以稳定患者的脊柱并减轻疼痛。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椎间融合手术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的适应症。

术前准备还包括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康复等内容,以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和知情同意。

2.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麻醉。

一般情况下,椎间融合手术采用全麻或腰麻,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3.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脊柱上标记手术切口位置,然后进行消毒。

在脊柱手术中,切口的选择和位置非常重要,一般会在背部进行。

4. 植入物置入:在切口位置暴露出患者的椎间隙后,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器械将椎间融合器逐步置入患者的脊柱。

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装置,具有特殊的结构,能够在椎骨之间提供支撑和稳定。

5. 植入物调整和固定:一旦椎间融合器置入到位,医生会进行调整,确保植入物与患者的脊柱紧密贴合。

然后,医生会使用螺钉、钢板等器械将椎间融合器固定在患者的脊柱上,以确保稳定性。

6. 切口缝合:当椎间融合器置入并固定好后,医生会将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缝合一般使用可吸收的线或者特殊的手术胶带,以促进愈合并减少术后疤痕。

7. 术后护理:椎间融合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术后护理计划,包括镇痛、抗感染、康复训练等。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比如切口位置的选择、植入物与脊柱的贴合度、固定的稳定性等。

只有在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的情况下,椎间融合手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椎间融合器置入流程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手术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手术步骤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手术步骤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手术步骤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用于治疗脊椎裂、椎间盘突出、滑脱等一系列脊柱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步骤。

1. 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手术期间不会感觉到疼痛。

2. 切开
从患者背部进行切开,剥离软组织、筋膜和椎板,暴露椎间盘和椎体的后部。

3. 分离椎体
用特殊的器械把椎体和椎间盘分离开,暴露出待操作的椎间隙。

4. 技术钻孔
用钻孔器将椎板、横突、关节突做成四个小孔。

5. 将植骨物植入
取出适量的植骨物,将其植入骨折间隙内。

植骨物的来源可以是患者
自身的骨骼组织,也可以是人工骨骼。

6. 固定螺钉
将金属螺钉和支架以特定的方向通过椎体、椎间隙和植入的植骨物,
使植骨物和椎体紧密接触。

7. 封闭切口
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切口缝合并贴上敷料。

注意事项: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医生有专业的技术技能。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术中应注意减少
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以及避免手术器械污染导致术后感染等
并发症。

总结: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适用于治疗脊椎裂、椎间盘突出、滑脱等疾病,
手术步骤复杂,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


手术前和手术中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手术适应征1.症;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3.症;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全麻;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手术技术1.减压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在工作通道下,逐级放置椎间撑开器,切除软骨终板及大部纤维环和髓核,显露骨性终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上位神经根,避免损伤;完成椎间隙准备后, 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操作;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同时又带来附加的手术创伤,造成取骨区并发症;作为替代手段,目前常用的选择是应用内置自体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Cage,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国外学者应用椎间融合器结合重组骨形态蛋白-2rBMP2等,临床随访也获得良好疗效;融合器的材料也出现一些改进和革新;从最初的钛金属,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的聚醚醚酮,到可降解的多聚体材料PL-DLA等;在椎间融合的基础上,也可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实现360度融合;3.经皮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在C臂透视辅助下,选择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通常进针点位于横突根部和上关节突基底的连线交点;和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相比,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可更偏外,以获得更大的向内角度,增加螺钉的抗拔出力;决定了进针点后,以Jamshidi针进行椎弓根穿刺,以正侧位透视纠正进针方向,理想的进针方向和深度是,在正位相上,Jamishdi针的针尖接近椎弓根投影的内侧缘时,侧位相上针尖正进入椎体;确认以上方向和深度后,放入椎弓根导针,以空心丝攻进行椎弓根的攻丝,应注意导针的位置,既要防止操作中导针退出,更要注意攻丝的过程中带入导针,如果穿透椎体前方,可能造成内脏和大血管的损伤;完成攻丝后拧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重复以上步骤放置其余椎弓根螺钉,放入固定棒,进行节段压缩,恢复腰椎前凸,最后完成固定;术后处理术后第一天可以下地活动,三天内出院;临床疗效一般而言,MIS-TLIF的疗效与常规TLIF手术相当,但在手术相关创伤、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多项研究比较MIS-TLIF和open-TLIF手术的两年随访结果,临床疗效相似,但MIS-TLIF 术后早期较轻,住院时间短,早期康复,并发症较少;MIS-TLIF的临床疗效不低于开放TLIF手术;但在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和手术和治疗的相对费用来说,MIS-TLIF具有明显的优势;。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两个或多个椎体融合在一起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和 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骨刺,然后植入金属、陶瓷或其他材料制成 的融合器,以促进椎体之间的融合。
融合器可以保持椎体之间的空间,使椎体在愈合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和角度。
融合术还可以通过增加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恢 复脊柱的稳定性。
腰椎滑脱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椎间盘突出 腰椎椎体骨折
腰椎椎间盘退行 腰椎椎间盘感染 性病变
Prt Three
术前检查:包括X光、CT、MRI等,以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麻醉准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手术器械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和耗材 手术室准备:确保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和设备齐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到 位和准备
智能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腰椎椎间融合术将实现智能化,提 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生物材料研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生物材料用于椎间融合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利用机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细胞治疗:研究干细胞、基因治疗等方法修复椎间盘损伤 非手术治疗:探索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疾病
Prt Four
手术成功 率:90% 以上
恢复时间: 3-6个月
术后疼痛 缓解率: 80%以上
术后活动 能力改善 率:70% 以上
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 5%以下
术后复发 率:10% 以下
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 损伤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 功能障碍
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 感染,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或 需要再次手术
XX,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腰椎融合技术OLIF技术适应症、操作优势及手术入路选择

腰椎融合技术OLIF技术适应症、操作优势及手术入路选择

腰椎融合技术OLIF技术适应症、操作优势及手术入路选择技术起源OLIF是经腰大肌前缘和腹膜血管鞘间隙进入椎间隙进行椎体间融合技术,临床应用融合技术以后方融合为主。

手术适应症OLIF是融合技术,和经典的TLIF/PLIF,ALIF等比较区别在于手术入路和器械选择的不同,椎间隙融合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适应症是需要重建椎间隙稳定性,恢复椎间隙高度,实现间接减压和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各类腰椎疾患。

疾病主要包括退变性的椎间盘疾病,轻中度的椎管狭窄,I或II度的腰椎滑脱,手术邻近节段退变,椎间隙感染,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OLIF操作时,对椎管内是无法进行安全精准减压的,这些疾病都不是OLIF良好适应症。

后路孔镜+前路OLIF将一个大的TLIF手术分解成两个相对较小的微创手术的方法;或者前路OLIF融合+后路辅助补充减压+固定等方法可以实现前方大面积融合,后方椎管充分减压等。

斜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不进椎管,对神经干扰少,术后反应轻微;融合效率更高,前方直接入路,可以置入大号融合器,增加椎间隙融合;应用standalone技术或pivox钢板固定,不损伤后方肌肉,和关节突等结构,避免或减少医源性的肌肉损伤。

操作优势OLIF是从腰大肌和腹部大血管的间隙进入,CLIF是在腰大肌上椎间隙前缘水平建立工作窗口。

OLIF操作是将腰大肌作为一个整体从椎体和椎间隙上剥离,向后牵拉,操作优势是对腰大肌内行走神经丛损伤较少,OLIF手术在无神经电生理监护情况下可安全进行,腰大肌整体要往后牵拉和暴露,对腰大肌特别肥厚患者操作难度会比较大;CLIF是在腰大肌上建立工作窗口,向周围进行肌肉牵拉,暴露难度相对更低,不太容易损伤交感神经等结构,对腰大肌的开窗意味着内部行走腰丛神经潜在损伤风险,劈开腰大肌的LIF手术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完成。

手术入路OLIF主要是通过腰大肌前缘和腹部大血管界面进行椎间隙暴露和操作。

腰椎间盘镜下融合手术的介绍

腰椎间盘镜下融合手术的介绍

腰椎间盘镜下融合手术的介绍
腰椎间盘镜下融合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退行
性疾病的手术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通过微创的方式利用镜下
技术来进行融合手术,从而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恢复期的时间。

首先,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一个小的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工具引
入患者的体内,然后利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引导器来定位需要进行
融合的椎间盘。

接下来,医生会移除损坏的椎间盘组织,并在相应
的位置植入骨融合植入物,通常是融合椎间融合植骨或者人工椎间盘。

这些植入物有助于促进椎体之间的融合,从而稳定脊柱并减轻
疼痛。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恢复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椎骨融合并加
强腰部肌肉。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加速康复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腰椎间盘镜下融合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退行性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然而,手术前后的全面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患者在手术后也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腰椎椎间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椎间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
前部腰椎融合术(ALIF)是经过腹 部切口,将受累脊柱的一部分切 除并植入替代物。同时给以内固 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处 理椎体间终板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
是通过切除后路椎板后牵开 硬膜囊和神经根,切除椎间 盘,置入植骨块或融合器于 椎间隙中,并辅以后方钉棒 内固定器械达到稳定脊柱及 提高融合的术式。
椎间隙测量
开路器从8mm开始,每规格 以1mm递增,直到13mm 将最薄的一侧插入椎间后, 旋转90°,以撑开椎间隙。
cage操作
椎间隙撑开
依次在两侧椎间隙中交替插 入大一号的试模,直到椎间 隙的高度足够已达到神经根 的减压
此步骤需用神经根拉钩来保 护。
将一个试模滞留在术区,以 保证对侧有足够的空间来处 理终板和植入融合器。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将椎间隙中的剩余间盘组织及软骨终板去除, 直至骨性终板有出血点为止。 骨性终板应尽量保留,因其强度大,可以很好 的防止植入后cage下沉。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交替使用终板锉、 骨刮刀来清理附着在骨性终板上的 软骨终板,器械的使用规格必须与 融合器的规格相符,以便使cage的 植入更加顺利。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常规清理椎体后缘及其下 位椎体后方上缘骨赘,以 方便显露间盘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应确保在间盘摘除 时,硬膜囊始终处 于保护状态下。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将带槽开路器插入至椎 间隙,位于其头部下方 有刻度标线,大多数情 况下,开路器插入的深 度为25—30mm。

腰椎融合技术(中文)

腰椎融合技术(中文)

PART 01
腰椎融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腰椎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 腰椎间盘摘除,并使用自体骨或 人工材料将两个腰椎椎体融合在 一起的方法。
目的
缓解腰痛,稳定腰椎,改善腰椎 功能。
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腰椎融合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腰椎间盘退 变和腰椎骨折。
现代应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长期临床效果与并发症防治
对腰椎融合手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研究并发症 的防治措施。
融合材料与生物活性
研究具有更强生物活性和诱导成骨性能的融合材料,提高融合效果。
多学科联合治疗
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提高 综合治疗效果。
WENKU DESIGN
如果需要,从患者的髂骨上取出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在融合器中, 以促进骨融合。
手术步骤
关闭切口
缝合手术切口,并包扎伤口。
术后护理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康复治疗,以确保手术效果 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习惯的调整。
PART 03
腰椎融合技术的优缺点
应用场景
腰椎间盘突出
通过腰椎融合技术,将突出的腰 椎间盘固定在适当位置,减轻疼
痛和恢复神经功能。
腰椎骨折
对于腰椎骨折或不稳定骨折,腰椎 融合技术可以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促进骨折愈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等,腰椎融合技术可以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成功案例
患者A
患者D
因腰椎融合手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术后护 理不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腰椎退行性疾病。

它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融合相邻的腰椎骨,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腰椎融合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腰椎部位,麻醉后医生会仔细清洗和消毒手术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肌肉组织和移开神经组织来获得对椎间盘和腰椎的可视化。

接下来,医生将移除损坏或突出的椎间盘,并将相邻的腰椎骨表面光洁化,以便于骨融合。

在腰椎融合术中,医生通常会使用骨髓抹片、骨粉或人工骨块填充切除的椎间盘区域。

这些填充物有助于刺激新骨生长,并促进骨融合。

有时医生还会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骨融合器等器械来稳定腰椎骨,以便于骨融合的发生。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操作。

腰椎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内,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难度。

手术后,病人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通常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包括定期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正确的坐姿等。

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手术后能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举重过重物品、维持良好的姿势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遵守药物治疗等。

术后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虽然腰椎融合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进行此手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腰椎融合术。

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作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的腰椎骨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患者在手术后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并定期复查和随访。

尽管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限制,但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腰椎融合术可以带来显著的疼痛缓解和生活品质提高。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

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

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

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

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

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

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

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

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

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

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

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概述及优缺点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

椎间融合技术

椎间融合技术
• 低度退变性滑脱
• I 或 II 度
• 前柱病变
• 节段性后凸 • 椎间盘源性疼痛
• 腰骶部固定
• 长节段融合 • 固定强度 • 360 度融合
• 先前行减压手术后
TLIF 工作区域
Working Zone
Working Zone
TLIF
TLIF是后路椎体间融合的一种技术改良, 可以减少对神经结构的牵拉和损伤,其入路 需切除关节突,自硬膜囊外侧,神经根的下 方显露椎体间隙的侧后方,可以单侧入路 置入2枚椎体间融合器,也有学者对此进行 了改良:斜向置放单个椎体间融合器,术中 保持椎体骨性终板的完整是非常术 ALIF 是经过腹部切 口 ,将受累脊柱的一部分 切除并植入替 代物,同时给以内固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 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处理椎体间 终板
前路椎体间融合
ALIF
手术指征: • 下腰椎椎间不稳,包括脊椎滑脱; • 椎间盘源性疼痛; • 后路融合失败术后等.
Working Zone
PLIF
手术暴露/椎间盘切除
PLIF
去除残留的软骨终板
PLIF
• 安装椎间融合器 • 建议作后路椎弓根固定
TLIF
• 通过后方一个切口行前柱支撑 • 在一个切口内单侧进椎管,达到
减压和融合的目的 • 同样具有通过使用椎间融合器
使前柱获得支撑的生物力学优 点
TLIF
手术指征: • 退变性疾病
TLIF
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作相应的撑开
TLIF
切除上关节突的下部 和下关节突的上部开窗进入椎间隙 去除椎间盘组织
TLIF
广泛植骨和植入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技术
• 椎间融合器是继椎弓根内固定后的重要进 步,生理上80%的脊柱负荷由椎间盘传导,单 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时,负荷完全由后方结构 传递,可能导致内固定失败,如断钉和螺钉切割 椎弓根移位,对伴骨质疏松的患者或需矫正维 持畸形 滑椎、后凸、侧弯 的患者来说,椎间 融合器尤为重要,

腰椎椎间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椎间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18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优点
缺点
ALIF 1、对椎管结构干扰小,避免神经 1、创伤大,剥离少
根和硬膜囊损伤
2、大血管损伤
2、腰椎后部骨性结构及椎旁肌无 3、男性交感链损伤

4、必须再行后路内固定器械支撑
PLIF 1、直视下操作神经根及硬膜囊 2、较为完全的切除间盘组织 3、一个切口
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隙,有利于神经根减压。
.
11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
前部腰椎融合术(ALIF)是经 过腹部切口,将受累脊柱的一 部分切除并植入替代物。同时 给以内固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 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 处理椎体间终板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cage操作
软骨终将椎板间处隙理中的剩余间盘组织及软骨终板去除,
直至骨性终板有出血点为止。 骨性终板应尽量保留,因其强度大,可以很好 的防止植入后cage下沉。
.
38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交替使用终板锉、 骨刮刀来清理附着在骨性终板上的 软骨终板,器械的使用规格必须与 融合器的规格相符,以便使cage的 植入更加顺利。
腰椎椎间融合术
市场部 张淼
.
1
目录
腰椎融合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正天cage cage操作
.
2
适应症
腰椎融合术
腰椎结核
腰椎骨折
先天性畸形
发育性畸形
腰椎退行性疾病
. 椎间盘疾病
3
腰椎融合术
原理 作用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操作方法、技术优势及技术要点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操作方法、技术优势及技术要点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操作方法、技术优势及技术要点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一个主流术式,手术入路多种多样,包括前路的 ALIF,侧路OLIF,DLIF/XLIF,后路的TLIF及PLIF,下面为腰椎 TLIF/PLIF 技术。

TLIF全称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临床主流术式。

图 1:TLIF 技术TLIF 技术从后方椎间孔间隙进入目标椎间盘,并对所在节段进行椎间隙处理,如椎间盘减压,椎间隙准备及植骨融合。

TLIF 技术是临床最为实用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PLIF 技术在二战期间诞生,通过后方切除椎板,棘突,黄韧带等结构来暴露椎管,解除神经压迫,而后在椎间隙植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图 2:PLIF 技术PLIF 的手术入路需要切除后方椎板、棘突及棘突间韧带等结构,将神经向一侧做一定程度的牵拉(图 3),从而暴露目标椎间盘结构。

其潜在优点是在可以有效保留上下位椎体的关节突关节结构,在早期脊柱没有相对牢靠的固定方法,传统椎板钩等固定方式均无法提供非常有效的固定把持力的时代,这一优点可以很好的弥补脊柱内固定力学上的不足。

PLIF潜在缺点非常明显,因需要保留关节突关节结构来维持脊柱的力学稳定性,在处理椎间隙时必然要对神经一定程度牵拉。

在腰椎偏下部位是腰 3 以下节段,神经适度牵拉并不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对上位椎间盘突出,如腰 2 以上水平,通常此处为圆锥位置,神经非常脆弱,椎板切除的震动或者轻微的椎管挤压就可能造成神经损伤,牵拉神经等操作是绝对禁忌,PLIF 技术基本已经没有应用空间。

PLIF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椎体后方的稳定结构 PLC 在手术过程中会被切除,而随着对脊柱力学稳定性的认知提高,脊柱后方 PLC 结构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

图 3:PLIF 手术时,在放置融合器时,需要对硬膜囊进行强力牵拉,以暴露椎间隙。

基于上述 PLIF 技术缺陷背景,TLIF 技术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ALIF是前路腰椎间融合器, 优点是前方入路出血少,手术时 间短,无须牵拉神经根;缺点是还须后路手术,男性患者可出 现性功能损害。 PLIF是后路(后外侧或后侧)腰椎间融合器, 优点是可在后路 减压融合术时同一切口完成,缺点是多需左右侧各植入一枚, 需牵拉暴露两侧神经根,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常见神经根刺激 症状。 TLIF是PLIF的改进, 单侧暴露即可,可以植入一枚或两枚融 合器。神经根牵拉少,出血少,后方结果破坏少,但是手术技 术要求高.
ALIF
• 优点 1,其植骨位于压力侧,有较大的植骨床,并且切除 了不利于融合的椎间盘源性微动, 2,有助于恢复腰椎的曲度, 3,直视下操作,安全,出血少。 • 缺点 1,前路手术的创伤大,剥离广。 2,大血管损伤 3,男性交感链的损伤
PLIF
PLIF术式是将融合物 置于脊柱的承重轴,将负 荷直接通过椎体,从而使 脊柱恢复到最为理想的生 物力学结构. 有良好的抗 疲劳稳定性,有利于患者 术后功能锻炼
ALIF
前部腰椎融合术( ALIF )是经过腹部切 口 ,将受累脊柱的一部分 切除并植入替 代物。同时给以内固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 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处理椎体间 终板
前路椎体间融合
ALIF
手术指征: • 下腰椎椎间不稳,包括脊椎滑脱; • 椎间盘源性疼痛; • 后路融合失败术后等.
ALIF
椎间融合技术
椎间融合技术
椎间融合技术是结构型植入技 术,不但要考虑其生物相容性, 也要考虑其力学相容性
要求
• 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 恢复椎间隙高度,并 且与周围结构匹配 • 良好的骨性融合 • 整体稳定
分类
前部腰椎融合术( ALIF )
后部腰椎融合术( PLIF )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TLIF)
TLIF
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作相应的撑开
TLIF
切除上关节突的下部 和下关节突的上部开窗进入椎间隙 去除椎间盘组织
TLIF
广泛植骨和植入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技术
• 椎间融合器是继椎弓根内固定后的重要进 步。生理上80%的脊柱负荷由椎间盘传导。单 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时,负荷完全由后方结构 传递,可能导致内固定失败,如断钉和螺钉切 割椎弓根移位。对伴骨质疏松的患者或需矫正 维持畸形(滑椎、后凸、侧弯)的患者来说, 椎间融合器尤为重要。
椎间融合技术
• 单独使用融合器时,融合器可陷入椎体 或移位,故多与后路内固定联合应用。使用 融合器后,后路内固定的要求下降, 部分 椎间融合器普通病例可不用椎弓根内固定, 简单的经椎板的关节突螺钉固定即可。 融 合器的材料可为钛金属、聚醚醚酮(PEEK) 或异体骨制品等,其形状和放置方式也多种 多样
工作区域
DRG
Working Zone
ALIF
仰卧位,采用左下腹腹直 肌外侧斜形或纵向切口. 切 口长度5~6cm.进入腹膜外 后,由外侧沿腹壁分离,直至 椎前结构. 将腹腔器官牵向 中央
ALIF
切开椎间盘四周, 剥离 器沿上下终板剥离蜕变的椎 间盘, 取出破碎的椎间盘组 织,清理残余椎间盘及终 板软骨,选用前路融合器,内 填充自体髂骨松质骨或异体 骨.采用自扩张椎间隙撑开 器推入融合支撑物,
PLIF
手术暴露/椎间盘切除
PLIF
去除残留的软骨终板
PLIF
• 安装椎间融合器 • 建议作后路椎弓根固定
TLIF
• 通过后方一个切口行前柱支撑 • 在一个切口内单侧进椎管,达 到减压和融合的目的 • 同样具有通过使用椎间融合器 使前柱获得支撑的生物力学优 点
TLIF
手术指征: •
退变性疾病 • 低度退变性滑脱
后路椎体间融合
手术指征: • 椎间盘退变:
PLIF
-常规的陈旧性椎间盘切除手术或需广泛减压 -对失败的椎间盘手术、再发性椎间盘突出、术 后脊柱不稳等情况施行更正手术。 -腰椎间隙变窄
• 腰椎假关节形成 • 滑脱:
-复位不理想仍有I-II°滑脱的退变性滑脱或峡部裂 滑脱
PLIF
工作区域
Working Zone
椎间融合技术
谢谢WoΒιβλιοθήκη king ZonePLIF
矩形或环行切开椎间盘的后部,髓核钳夹除部分髓核组织,椎间 隙撑开, 确保硬膜囊及神经根都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将椎间盘 组织及相邻椎体终板的软骨板完全去除, 椎间盘的切除,终板 软骨的绞除及植骨Cage的植入可以在工作通道内进行完成.当 椎体间隙的高度因撑开,植骨或Cage置放而达到预定要求时, 可将固定棒松动后再轻轻压缩,以保证植骨面Cage与椎体终板 面的密切接触.
• I 或 II 度
• 前柱病变
• 节段性后凸 • 椎间盘源性疼痛
• 腰骶部固定
• 长节段融合 • 固定强度 • 360 度融合
• 先前行减压手术后
TLIF
工作区域
Working Zone
Working Zone
TLIF
TLIF是后路椎体间融合的一种技术改良, 可以减少对神经结构的牵拉和损伤,其入 路需切除关节突,自硬膜囊外侧,神经根 的下方显露椎体间隙的侧后方。可以单侧 入路置入2枚椎体间融合器,也有学者对此 进行了改良:斜向置放单个椎体间融合器, 术中保持椎体骨性终板的完整是非常重要 的,以防止融合器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