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教案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词语理解与运用”,可以举例说明“匿笑”一词在文中的使用,表达了孩子调皮可爱的情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样的词语。
-教学难点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我是你的影子,常在你的左右”这样的句子,讲解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句子。
2.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4.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认为今天的课堂展示环节较为成功,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勇于尝试,敢于表达。
1.创设更多富有情境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课文之美。
8.拓展阅读:推荐阅读泰戈尔的其他散文诗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金色花》,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
4.段落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划分文章段落。
5.主题思想: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本课包括《荷叶母亲》和《春水》两篇散文诗。
这两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特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篇散文诗的作者和课文大意。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2-课件

匿(nì)笑 :偷偷地笑。
生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字 词 衍(yăn)
• • • •
读停读读 准顿出出 字恰重感 音当音情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 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 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 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 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又成 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 话了。
作业
以“爱父母”为话题,说 几句话或写几行诗,表达感 激或祝福,最好能借助一两 个形象 。
金色 花
泰戈尔: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 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 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文白话散文(完整版)

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
文白话散文(完整版)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文白话散文的完整版。
以下是散文的详细内容。
散文一:《论语》
散文内容:《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经典之一,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智慧。
散文二:《诗经》
散文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诗篇,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散文三:《庄子》
散文内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通过寓言和讽刺的手法,探讨了人生的哲学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散文四:《楚辞》
散文内容:《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其豪放热
情以及对自然、爱情、忧国等主题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散文五:《史记》
散文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以其严谨的史料和
生动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以上是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文白话散文
的完整版。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能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生词、难点解析等内容。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两首散文诗,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篇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篇目
本文档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篇目。
1. 《勇敢的小蜜蜂》
本篇散文以小蜜蜂为主角,讲述了小蜜蜂为了找到蜜源而勇敢地飞行的故事。
通过小蜜蜂的努力和勇敢,描绘了勇敢的形象,鼓励读者敢于面对困难。
2. 《夏天的美》
本篇散文以夏天为主题,描写了夏日里的美丽景色、五彩斑斓的世界和欢乐的活动。
通过描绘夏天的美好,引发读者对夏天的向往和喜爱。
3. 《梦想与追求》
本篇散文通过一个小男孩追求梦想的故事,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和努力的意义。
散文鼓励读者勇敢追求梦想,不轻言放弃。
4. 《寒假生活》
本篇散文以寒假生活为内容,描写了寒假期间的各种活动和体验。
散文通过描述角色的生活,展示了寒假的丰富多彩和难忘之处。
5. 《爷爷的信》
本篇散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在爷爷离世后收到爷爷写给他的信的
故事。
散文表达了对爷爷的怀念和对他人生的感悟,带给读者深刻
的情感触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篇目。
每个散文通过生动
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材分析《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朗读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 、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相互质疑解难,并且要以口头说话和当堂作文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1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2 、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3 、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3)散文诗的情感表达:散文诗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情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3.《静夜思》的作者、背景及主题:《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创作于唐代。诗歌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天上的街市》和李白的《静夜思》。以下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1.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诗意的文学体裁,具有自由、散乱、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等特点。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发表于1926年。诗歌通过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6.散文诗的想象与创新:散文诗在表达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诗人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意世界。
7.散文诗的朗读与欣赏:朗读散文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韵律美和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8.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学习散文诗的创作技巧,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情感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9.散文诗与诗歌、散文的关系:散文诗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自由,它是诗歌和散文的一种融合体。
10.散文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散文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创作过散文诗。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会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和掌握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诗。
5.教学内容的拓展。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但在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他散文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散文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诗歌欣赏:分析两篇散文诗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
-《春》: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

荷叶护莲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二: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母爱的 赞美之情,以轻柔舒缓 的语调朗读文章,进一 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 意境美。(男生一段,女生一段)
作者借助荷叶这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浓浓的母爱, 这是怎样的一种写法?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
诗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无畏 遮蔽)
红莲 心中的雨
寄寓 联想
象征
母亲 (无私 爱护)
我 人生路上的 坎坷磨难
感恩母爱: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那浓浓的爱。 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里有浓浓的母爱; 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里有浓浓的母爱;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 “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红莲盛开图
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6、作者是如何描写红莲的三幅画面的?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忆红莲——欣喜
∙
荷 叶
雨打红莲——烦闷 看红莲 荷叶护莲——心宁
借物喻人 歌颂母爱
母
亲
悟红莲——感动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
摘抄赏析。
Thank you!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品课件【最新】

背景链接
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 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往事 (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 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本 诗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笔名冰心, 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她 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她的 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代表作有诗 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 者》《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表达母爱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喜悦温馨明朗带有儿童调皮的口吻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为明朗高昂象征手法托物言情触景生情成年人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清新雅致活泼口语化典雅书面化都表现了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母亲未正面出场只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1
戈尔生活的印度, 也象征着孩子依恋母亲、母亲疼爱
金色花被视作圣树。 孩子的人间伟大、纯真的情感。
结构梳理
捉迷藏:“我” 变成金色花,看母亲工作
金 色 三次嬉戏 花
让母亲嗅到花香 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来到母亲面前恢复原样
母爱真挚 童心纯洁
母子对话:坏孩子 不告诉你
主旨归纳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 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通过描绘 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孩 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母子之爱以 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飞鸟集》:泰戈尔的另一部著名诗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诗篇,可以进一步体会泰戈尔的诗歌艺术。
-视频资源:《大自然的神奇》:一部关于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拓展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一堂课开始时,向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和展示。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情境模拟:在讲解《金色花》时,我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2.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在学习《捅马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捅马蜂的行为和寓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说课稿新人教版》是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本课包含两首散文诗:《金色花》和《捅马蜂》。这两首散文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散文诗深层含义的解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金色花》中孩子与母亲间深刻的情感联系以及《捅马蜂》中的寓意。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去欣赏和评价散文诗的美。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泰戈尔的文学常识,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文体 特点。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的内容。(重点) 3.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富有童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作 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难点) 4.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 能力。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 自然段):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 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 激和赞美之情。
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 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 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 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 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第二部分
(第4~9自然段):
三次嬉戏场面。 悄开花散发香气。 投在书页上。 到母亲面前。
母亲祷告时,悄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
文章主旨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 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 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 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文》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文》笔记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XX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谈到,文章的写作契机有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有真人真景和部分真事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
出于作者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对“孝悌”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
这是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
这样这做的念头就产生了。
文体知识: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叙述人物的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野散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七年级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散文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以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7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 “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 “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
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
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
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
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
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
[教师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作业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写在练笔本上。
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