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

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德育创新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关于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我们现在开始关注“自主管理”、“班队建设”和“生命德育”等领域。

现仅就“自主管理”的思考呈现如下:1、问题的提出自主管理不仅是对教育理论的突破,而且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新教育体制、观念、方法的建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针对传统教育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提出来的。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觉性,自主型、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自主管理实验研究正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确立以自主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进行小学生自主管理研究也是学校发展需要。

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要,还有利于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从另一角度看,该课题在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不仅是改革基础教育弊端的需要,也是科学的教育观的需求。

现代的教育观充满了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的强烈渴望,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培育,考虑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的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和现实主义教育观的融合。

基础教育的改革要站在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格完善、个性发展、具有现代素质的社会成员。

自主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自主管理思想的产生正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学校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农村学校诚信教育策略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一)时代的要求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诚信品质的弘扬。

作为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及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诚信对人们的职业关系和广泛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诚信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为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成为中国人整体人格的一种完美要求,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要求,并以此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现实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现实中的“利已”思潮和冷漠行为、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时刻侵蚀着校园,给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随着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增多,学生中出现的以“自我”、“自利”为核心的道德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地危害着下一代健康、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另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以及加强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塑造下一代健康的人格。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

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

‘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其一,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

小学德育课题新颖题目

小学德育课题新颖题目

小学德育课题新颖题目
1、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系列***研究
2、贴近小学生学习和***的德育方法***研究
3、运用***评价提高小学生***的实践研究
4、小学生***教育实践研究
5、学科教学***德育的***研究
6、思想品德文化与***文化的构建研究
7、***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征分析
8、中学生***教育的内容和***研究
9、班主任***行为意识的实践研究
10、学校***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德育课程教学是小学生形成个人品德的基础,因此学校对于小学德育课的教育非常重视。

希望通过德育课题,可以让教师将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报告、 典型经验材料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报告、    典型经验材料

水峪小学“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经学校研究,决定承担“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这一课题。

为了让这一课题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五自”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局面。

二、组织机构组长:张永贵副组长:韩艳萍组员:王变梅任润娥王计平张存花张丽琴周晓芸三、主要目标1、构建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

2、服务社区,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和自律能力,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珍惜自然,关爱环境。

4、关爱家庭,学做家务;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5、善待自己,学会自护。

四、措施与要求(一)总体要求1、从全校8个授课班级中,按社区居住的远近和兴趣编成假日小队,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各小队要充分利用双休日,以小队成员的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聘请家长担任一次性小队活动的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

2、活动目标是:扶贫、助学、帮困、育智、培德。

活动主旨是: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亲历亲为原则、自主探究原则、协同配合原则、整合优化原则3、每个小队必须做到四个“一点”要求:⑴感情真一点(指进社区、与人交往);⑵角度巧一点(指选取活动主题);⑶形式新一点(指安排活动内容);⑷内涵深一点(指观察与思考)。

(二)活动的组织与要求1、班主任老师作为场外指导,要做到活动前与小队队长研究,与家长沟通,以保证每次活动计划的可行性。

活动中要尽量参与其中,协助家长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后要帮助学生做好总结,积累经验。

为保证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应遵循以下程序:即提前准备→拟定方案→实施活动→交流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小学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小学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小学德育是一个重要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德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小学的德育课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在教学中,小学德育师课题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师课题要求有其独特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下面,我们将就小学德育课题提出以下课题题目,供教师们参考。

一、认识和体验自然1、如何认识自然?如何感受自然?2、认识和感受爱心的重要性?3、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4、什么是野生动物?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5、如何保护森林?二、发展文明礼仪意识1、为什么要养成文明礼仪?2、什么是健康行为习惯?3、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4、如何提高礼貌待人的能力?5、如何培养文明文化的意识?三、团队合作意识1、什么是团队合作?2、为什么要注重团队合作?3、如何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4、如何学会主动参与活动?5、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四、学习责任感1、什么是学习责任感?2、如何培养学习责任感?3、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责任感?4、为什么要培养学习责任感?5、怎样才能坚持学习责任感?五、安全意识1、什么是安全意识?2、如何培养安全意识?3、为什么要做好安全防范?4、如何做好自我保护?5、如何增强社会安全意识?六、道德意识1、什么是道德?2、如何培养道德意识?3、什么是道德行为?4、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5、如何避免不良的道德行为?以上就是我们就小学德育课题提出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小学德育师们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也是教育工作者崇高而义不容辞的职责。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科的人文性,决定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学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科教学也不例外。

现行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

而在我们目前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失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忽视学科教学具有的德育功效,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有存在。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的界定1、“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品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2、本课题的“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如诚实友爱、集体观念、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处事的原则等。

3、本课题所指“学科教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所开设的除《品德与生活》外的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教学。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进一步明确提出:五育并抓,德育为首,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均可以相机渗透德育。

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

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相对来说,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

好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已开始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比如:运动、颜色、食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国家名称、季节、天气等,在这些内容中大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只是这些因素不像思品课那样显而易见,必须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发现。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通过家访或者调查问卷,不但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时品德方面的表现,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更为重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也说明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1、关注学生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让学生在说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德育的渗透。

2、关注过程的原则。

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

3、关注研究的原则。

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渗透德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如何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一)研究背景1、社会背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人才,是为国家培养栋梁的大事。

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情况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行为规范及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校德育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2、学校背景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学科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自然学科不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还有教师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班主任及德育课教师的工作,学科教师只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即可。

这些都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

如何纠正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现状的充分结合,教师教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充分结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德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将学生及教师德育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研究。

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实现对传统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扬弃,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提高教师的认识,将德育教育自觉的贯穿在学科教育中。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感恩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感恩教育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是必要的。

我校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发现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他们景仰的对象包括科学家、体育、影视明星,但很少有人景仰自己的父母。

这种现象揭示了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深层次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久,感恩教育缺失;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潮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

德育要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帮助受教育者在参与和创造自己积极的道德生活过程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其道德心理,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道德人格。

当前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同学对参与社会活动缺乏热情,对父母缺乏关爱,对同学缺乏关心和帮助,自理能力太差。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的最佳时期,也是建设良好行为习惯的临界期。

那么,针对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开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活化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x、生活化德育环境的创设研究。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德育建设的广阔舞台,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创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得到德性的养成与发展。

x、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的研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践行,是一切知识和思想有所收获的重要途径。

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x、在德育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这一观点对学生德育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学会“自主”,自主地将德放在第一。

本课题还将研究在平时的德育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x、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实施策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对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论述,即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爱生精神(“爱满天下”)、求进精神(“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及求真精神(“说真话、求真理、做真人”)。

如何在教育中通过有效策略地实施培养教师这一系列的专业精神,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重点。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在小学阶段,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
品德,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学德育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希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小学生在道德素养、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

因此,我们着重关注了这些方面,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

其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分析成功
的德育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比如,我们发现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等等。

最后,我们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我们在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研讨会,邀请了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并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这次研究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学德育课题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
识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才能够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生命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失去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学校德育的统一性。

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途径、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追求一流德育工作实效,成了世纪之交人们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

然而反思现行的学校德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道德课程知识化;单项灌输多,个体选择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直言学校德育弊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这一切学校德育弊端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情感生命的成长被压抑、被忽视;其生活被扭曲、被异化。

学校德育要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就急需反思与重构。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调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鲜明地昭示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转变,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

学校德育如何促进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二)我校一贯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作为真正的人在学校这个生活世界中存在着,不断提升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学校教育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来,使教育教学真正地成为人的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终将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悔追求。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1、如何让孩子掌握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的美德?2、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包容的精神?3、如何让孩子在精神层面知晓勤奋的重要性?4、如何激发孩子彼此关心、互助的良好习惯?5、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终身不忘初心、勇于奋斗的精神?一:如何让孩子掌握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的美德?1、尊重他人:教育孩子要多鼓励他人,鼓励他人的有益的行为,它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无私奉献。

2、团队合作:小学德育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只有明白“合作共赢、勤劳致富”的道理,才能真正把他们变成一个有敬畏心、有团队精神的成员。

3、坚持不懈:孩子要知道,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就要遵循“毅力积累、量变引发质变”的方法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常常接受新的改变,让自己养成习惯,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二: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包容的精神?1、教师本身作为模范:树立宽容、仁慈、谅解的榜样,把宽容、仁慈、包容融入孩子的思想体系。

2、给孩子形成愉悦环境:将宽容、仁慈、包容融入小学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愉悦氛围,唤醒孩子的良知。

3、实践宽容:鼓励孩子彼此尊重、实践宽容,通过体验和劳动参与宽容的理论和实践,做到宽恕他人的包容精神。

4、让孩子学会个人自我管理: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确和宽容的公民,从而激发其宽容、仁慈、包容的精神。

三:如何让孩子在精神层面知晓勤奋的重要性?1、让孩子知晓勤奋不仅能发挥成果:给孩子讲解,勤奋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潜力,而且能够改变命运,改变尚待超越的尴尬状态,从而达成自我预期的目的。

2、勤奋的意义如何理解:勤奋的奋斗需要自制,需要拥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孩子明白:勤奋的奋斗,是一种美德,而不是冲动、魔力或节奏。

3、以及如何付诸实践:允许孩子参与实践勤奋的活动,给孩子参加如勤奋比赛、参与运动等机会,帮助孩子体会勤奋的结果,以及品味成功带来的快乐满足感。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微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微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微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二、课题提出背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的环境和因素,他们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因此,德育教育进行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致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语文教学阵地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受教对象进行德育渗透,进而完成德育教育。

毋庸置疑,在担负德育教育重任的常规教学中,语文学科无疑成为了排头兵,成了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这一点上,学科的属性优势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我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与实用价值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XXX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研究人生之道。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应重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实用价值: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通过语文课堂教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培养和德育渗透。

语文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课题界定及支撑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领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假设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标准、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标准,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

各年级段具体内容如下: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

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会算亲情账。

三、课题实施方法:〔一〕支持与保障健全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机构,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强大阵容。

从教师、家长做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形象。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心及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缺失等。

为此,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3. 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4. 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包括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活动开展、德育队伍建设等方面;2.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等;3. 深入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教师素质等;4.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a.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注重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b. 优化德育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课程;c.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d. 深化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e.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4. 访谈法:访谈农村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5. 行动研究:结合实际,对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2. 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案例分析和访谈,探讨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3. 第三阶段(7-9个月):提出策略和方法,开展行动研究;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背景】作家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被人关爱是一种优美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优美的品德。

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

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却忽略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

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

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调和。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应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天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

教育必须以孩子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孩子“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所以,今天,通气湾小学围绕“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的教育主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录像《让生命填塞爱》来培养学生的爱心。

【案例】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学生观看邹越教授的演讲《让世界填塞爱》教育片。

学校师生一共100余人一起观看,场面十分巨大,孩子们也十分期待。

进入接收室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每人一张观后有感卡,布置任务,看完之后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想到什么写什么,让学生带着任务认真观看。

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邹越教授提出怎样用“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怎样付诸行动,才能做到真正地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感受父母、老师的辛劳,学会感恩。

奥林匹克赛场上的小黑人,拖着伤腿挣扎到了终点;繁荣城市的年青老师放弃自己优良的条件,扎根在平穷山区的小学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靠捡破烂供养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面对每一个通俗而又宏伟的故事,师生都止不住泪流满面;面对每一句肺腑的话语,师生震撼不已。

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聆听,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他们坚强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为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观看完教育片,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观后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要爱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辛劳;感恩自己的老师,表示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回去之后要对父母和老师说:“你们辛劳了,我爱你”。

还有的同学说:“今天回去一定要亲自给父母洗一次手,洗一次脚”。

还有的同学说:“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都会肃立”。

在观后感中同学们写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多么荣幸啊,被爱包围着,我要好好爱护这份爱,决不辜负这些爱,今后一定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做好我自己能做的事,认真对待每一天!”“通过观看“让世界填塞爱”,知道了什么是爱,知道了怎样表达爱,更加能理解老师和父母的关爱,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抚育了我们;要感谢老师,是他们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心血。

”“身为华厦的炎黄子孙,我更应该学会爱、懂得爱、体会爱,让整个世界都能填塞爱。

”“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老师及身边的朋友,我们还要有一颗热心肠,热于助人为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永恒的传递下去。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立志将感动化作为行动,要努力做最佳的自己,用填塞感激的心,去心爱我们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孝敬我们的父母,回报我们的社会。

【反思】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

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

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让学生心底流淌出感恩的情感——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感谢父母;爱他人、爱自己,把爱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贯穿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才是胜利的。

要知道“爱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泉”。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心爱党、心爱祖国、心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优良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严重课题。

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心爱祖国、心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严肃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难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优美人间”。

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填塞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结合精神。

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调和,在填塞爱的环境中康健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优良的习惯教育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

优良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胜利;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

为从小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结合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

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

及时开展例如上述。

“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优良的生活习惯和优美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优良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康健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

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偏私、骄慢、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胜利的“内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如何去做。

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瓦特从茶壶盖上受到启示发明的蒸汽机。

张衡因翻遍了无数的书籍才探索出救国救民的真谛。

告知学生: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从小事物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恒,你下决心去踏踏实实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胜利。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希望,现在的儿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从小注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和优异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康健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德育研究课题——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是一种俭朴的中国传统美德。

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优良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此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失落的心情,这时的一声安慰、一双热情的手,或者微不足道的同情话都会令人感动。

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

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从小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可生活中有些人,却在碰到麻烦事时公然“悄悄走开”。

为什么呢?可能是那些人认为这是最佳的一种“处世哲理”。

但若你遇到麻烦事,别人悄悄地走开,你又有何感想呢?你肯定说现在人人都偏私,不易结合。

若此下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就消失了吗?可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是很严重的。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灼的脸庞,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楷模。

小学时的雷锋,乐于帮助人,在学校是人所共知的。

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上学去不敢过桥,雷锋就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桥去。

同班有个同学患了重病不能上学,他就组织队员前去慰问,还经常到她家里给她补课。

同学小朱上课不专心,作业做得马虎,字写得歪歪扭扭。

雷锋为了帮助他,放学后,情愿自己多绕点路,也陪着他一同回家,给他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教给他写字方法。

雷锋就是这样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助人的话,就如一根金线将所有人的每一颗心连起来,这便是世上最美、最珍稀的一条项链了。

乐于助人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巴金说过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喜悦了自己,通常心地良善、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己心中也总存欣慰、喜悦的感觉。

乐于助人的孩子时刻拥有一颗优美的心灵,从而形成热情开朗、活泼开朗的性格品质。

时代要求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素养。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也是必要的。

这样,才可以挑大梁,负重任。

乐于助人更是调和社会的一首诗。

《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着我们成长的步伐。

我们形成了一种理性的信念:“助人为乐”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助人为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教师应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调和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才会迈得更稳、走得更快。

我们应该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严肃地写进自己人生的答卷。

培养学生从小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对他们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呢?1、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随时随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随时随刻去关心自己的家人。

即使一次真挚问候,一次打扫卫生,一次雪中送炭,一次指点迷津,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乐于助人的精神!2、阅读一些鼓励助人为乐的书籍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关注培养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