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
德育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德育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
截止目前进展顺利,现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一、通过对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如今学生有以下明显的变化:1、学生对教师有礼貌了,当犯错误后能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在课堂说话的少了。
2、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大人做一此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过去相比,独生子女家长们普遍反映学生们开场变得懂事了,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开场懂得了家长的爱不是理所当然的,和父母顶嘴的次数少了,沟通交流的多了。
3、对学习较差的同学和遇到困难的同学,学生会主动帮助。
过去粗言烂语,爱打闹的学生,如今待人有礼貌讲话也文明了。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课题在施行阶段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课题也发现施行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宜重视。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使本课题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下去。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虽然学会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感恩教育还有必要按以下方式长此进展下去。
〔1〕进一步统一思想,进步认识。
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立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的,扎实推进。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必须坚持家校结合,要采取多种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
〔4〕在各学科中浸透感恩教育,特别是要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情满课堂!”“情系语文课堂与感恩同行!。
【2018最新】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校德育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研组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 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
尤其是中职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严重缺乏自信心。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二、理论依据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
《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
课
题
研
究
取
得
的
主
要
成
果
(不得少于2000字,不够可续页)
内容提示: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学术价值及社会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的研究》,于2018年2月开题,2018年2月至8月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打造了本校的德育品牌
学校先后荣获神木主办“第一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二等奖”、神木家长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称号;“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二等奖”及市示范学校、特色学校、文明校园。
(三)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课题组3位老师,其中2位被评为校级学模范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和各类教育教学大赛获国家、省、市、县奖,并发表于教育报刊杂志。
2、课题组各成员写出研究心得(论文)3篇。
德育课题研究实验成果报告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德育课题研究实验成果报告2004—2005学年度,我在学校新接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接到学校下派的一个德育研究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这个课题的理解,我从多个途径尝试过,最终我认为应是学生在固定的班集体中形成的任何事情的自觉性,并且这里的“任何事情”是指学生懂得选择任何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事情来做。
如果学生能在自己的班集体中实现自己的自主性,下一步就应该逐步把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延续到自己所处的家庭中和相应社会上去。
初一(3)是一个次重点班,也就意味着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有很多的优点,但在老师的眼中不是完美的学生,存在着很多小毛病。
班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很爱学习,但成绩差的学生还是有十几个。
这会使班里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另外,班中的学生情况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平里在家娇生惯养,父母亲不用他们参与家务活,所以他们即使有很大的热情,可这些习惯会让他们失去很多独立性与成效性。
另一类学生的家庭中是很多兄弟姐妹的,来自农村的孩子。
他们的办事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受父母的冷落(家庭成员多,父母的关注因分配而对某个孩子的关注较少),变得不愿意“出风头”,也就是说,第二类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他不愿意主动办某些事情,或是不愿意把事情办得很好。
这样看来,要全班的学生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集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在初中的这三年内不尽早使学生形成自主性,班主任的工作量就会因管理一个班花费很多精力。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有计划地把学生的自主性逐步引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在对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我把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二是学生能够自主管理班集体。
而这两项目标也会解分成适合初一、初二、初三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的分目标。
下面我从不同年级不同目标来阐释本人的做法。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的过渡阶段,老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所以在初一第一学期,我还是凡事亲力亲为。
2018年洮阳初中德育成果展示
(一)
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 学习习惯等
(二)
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会干部督导岗作用,加强评价监督
(三)
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落到实处。
(二)、注重德育活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素质教育:
爱国情怀
我们的德育理念: 1、爱国爱校爱家 我们的修养准则: 2、讲文明,懂礼仪 我们的口号: 3、学弟子规,明礼知行 我们的道德宣言: 德育为首,育德育心 4、珍爱生命,与法同行 崇孝道,讲义道,遵规则,守公德 ,人文关怀,和谐发 学知识,练技术, 。 5、远离网吧,健康成长 学会做人,学做好人。 展。 讲诚信,善协作,有爱心,懂礼仪 习品德,行天下。 6、崇尚孝道,懂得感恩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不定期开展洮阳初中教职工“师德师风”主题会
(一)、强化制度管理、队伍建设, 确保德育工作任务的落实: 3、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班主任日常工作 的管理和指导,选拔、培养了一批敢干、能干、会干的学生 干部参与管理;
(二)、注重德育活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二)、注重德育活动、过程管理,全面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进素质教育:
崇尚孝道,懂得感恩
孝敬父母、 感恩教育, 不仅在于 言论,更 是体现在 行动中!
(二)、注重德育活动、过程管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开学典礼——尊师重教
学校每个 学期都会 举行不同 的“尊师 重教”相 关活动。
感恩教师节晚会
(二)、注重德育活动、过程管理,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
法制讲座——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每个 学期都会 邀请辖区 民警、交 警来给学 生进行法 制方面的 知识讲座。
德育养成教育课题立项研究报告
德育养成教育课题立项研究报告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工作,乃教育教学之根本。
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现在,对学生的成长考核,不能单去看文化课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考核学生。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是魂,是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当从少儿教育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能受到传统精粹文化的熏陶、浸润。
我校结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跟随专家引领,自主研发了一套“明心”德育课程,建立了“明心八大节日”课程系统,编写了整套的课程解读及实施教本,现在已经在逐步按照计划作为校本德育课程来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操作情况不断完善。
二、立项的目的和实践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品德品质的圆满、美满,XXX师长教师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发明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品德。
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
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品德的人。
”能够说,个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自律,必然有益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这与小学生德育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具体地说:第一,浓厚的品德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品德色彩,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品德修养,进步品德水平,将来按照品德准绳为人处世。
第二,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存眷、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品德风采,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自负心和凝聚力。
第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世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民族,这种责任感与进取精神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三年德育科研成果展示
近三年德育科研成果展示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们在德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理论研究的突破在近三年的德育科研中,我们对德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提出了新的德育理念,强调德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和行为的引导。
我们认为,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
同时,我们还对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发现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践探索的创新为了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的实践探索。
首先,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除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课程,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个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则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们参与了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关爱孤寡老人等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其次,我们创新了德育评价方式。
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而是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同学之间的互评等。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
2018年度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获奖成果公示
宁海中学“德+能”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符洪铭
宁海中学
18DA49
基于地方资源的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詹霄武
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等奖(12项)
18DA05
中职红十字生命教育的推进策略研究
许瑾
宁波市甬江职高
18DA06
“融文化”视角下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楼梦红
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
李胜永
宁海县正学中学
18DA50
校园文化建设与规划渠道建设研究
唐福兵
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三等奖(18项)
18DA07
以学校2002班“美丽班级”为例的班级建设研究
崔景刚
宁波市第七中学
18DA10
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郁红
鄞州区东湖小学
18DA14
运用宁波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养成的策略研究
18DA25
“姚江传统文化”育人策略研究
孙建春
余姚市梨洲中学
18DA34
博平礼仪文化建设之降噪行动研究
沈晓洁
北仑区博平小学
18DA35
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君子素养的策略研究
王巧君
北鹰争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式课程体系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王琛臣
北仑区泰河学校
18DA38
私人定制式的戏剧表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实践研究
李秀蕾
奉化区实验小学
18DA39
“雅润家校智慧共育”的实践研究
王优娜
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
18DA40
“三敬”式主题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吴成培
奉化区居敬小学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3)应用价值。
聚焦热点难点,突出实践创新 2018年上海学校德育“德尚”系列研究项目立项结果公布
0 u蝶
黪 话
蠢
_ll
磊 嘲
黄 琼 傅桂花
滕 平
徐 芸
上海市光明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
徐汇区高 安路第一 小学
徐汇区}E.1ifbJ ̄学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与探索 基于生涯发展教育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研究
小学职初期 见习教师心理成长培训课 程实践与研究
I 冀 _0 | lll 。| ?、 || 势| 、 罄_ r馥 i_ j 一 || - 篙 窘 囊譬 - | 黔 糟。 曩 ||。l 0ll __。j 。 li _一 .
0一 l艘。嚣|霉rn搿|¨ 黼~鼍 I 孽
0 。
。
。
~ 路 、冀 肇
0 枣艘 靶制 臀薯孽
乐 霆
茄盏
徐蓓娜 目 目 薛建国 王 新 肖丽萍
余 琦 吴丽凤 钱 薇
顾正国
钱 峰 王 磊 韩志娟
进 才 中 学 北 校 市青少年校外 活动营地
— — 东 方 绿舟
徐汇区义务教育阶段 资助 育人工 作现状调研与 案例研究 高 中学校 “党管德育”的机制与途径实践研究 大 中 小 德 育 一 体 化 背 景 下 中 学 人 文 素 养 课 程 建 设研究—— 以上海市 民办进华中学 《少年哲 学》 为150 初 中德 育骨 干队伍 培养的实践研究
“选择教 育”理念下德育课程体系 的实践 与研究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 “八学 ”综合实践基地 课 程 设 计 与 实 践 构建 区域一体化中 小学生 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实 践研究 基于 《中小 学德育工 作指 南》为指 导下 的小学 德 育顶 层 设 计 的 实践 与研 究 教 育综 改 背 景 下 基 于 案 例 研 修 的 中 学 班 主 任 培 训 课 程 建 设 幼儿 浸入式绘 本剧 创意开发的实践研究
学校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学校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一)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1、教书育人,重视文化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普遍关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思想教育、道德影响;在思想政治、语文、史地等特殊学科教学中,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课堂教学实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和谐统一。
2、以本为纲,重视文化课本字里行间发散的思想张力。
认真挖掘潜藏在物质材料内部的精神激光点和思想教育信息;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成功推动了校本课程框架的构建,在乡土史地教学方面取得了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3、营造氛围,开辟教学教育互动共优的第二课堂。
配合学科知识竞赛,本课题的研究触角全面伸向各兴趣小组活动,课余的音乐、书法、美术、微机、文学、科技制作等辅导、竞赛,既开拓知识视野,又增强实践能力;黑板报评比一举多得,考查学习情况,强化时政宣传,提高美学素养;文化艺术节更是全面检阅学生素质的大舞台。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创新和教学智慧,实现了课题研究向成果转换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结合。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1、撰写出一些科研论文,有年级举行科研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有的评上学科成果奖。
2、研制、开发一批现代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诸多音像、图影资料是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实录。
3、整理、出版德育课堂整合的校本课程教材、教案、课例文集。
其中包括:第一部分,基础课目(以适应学校当前普遍德育特征为内容的课程,按年份排序,以本课程教学中农村中学现状与我校特征分析构成导语,以教学设计内容构成构想,以课例内容构成学案,附设教后感)。
第二部分,选修课目(以适应学校各年级相应德育主题特征为内容的课程)。
第三部分,教育本记(含课题研究开展记事,教师教育论文等)。
(三)课题成果的影响和社会效益本课题在上级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科研氛围较浓。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各处、室给予研究大力支持和配合。
德育专题研究成果
德育专题研究成果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
在这一学期里,我校全体班主任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没有忘记通过专题研修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本学期,他们围绕“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赢得家长的信任”两个专题进行了学习、研究、讨论、交流,分别撰写了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
这一篇篇文章凝结着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爱。
现刊载如下,希望大家进一步学习、交流。
2011年12月如何与家长沟通拓东二小:白静我们知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好女人;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绝对有一个称职的妈妈。
作为老师,不光要与学生打好交道,还要与学生的家长大好交道。
如果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教育孩子会容易得多。
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呢?常言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面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说话的方式不同。
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例如:我班唐雅坤的家长,只要我一打电话给他们,告诉他们孩子有那些不足之处,他们立即协助监督孩子改正。
我班像这样的家长还是有不少的,他们的孩子往往在班上各方面都显得很出色。
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要注意的是,这种溺爱型的家长比较挑剔,他们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我们交谈使用的语言要有技巧,可采用“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可是……”、“你的方法是不错的,如果换一种做法,效果也许会更好……”等这样语言。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德育工作成果展示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德育工作成果展示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的德育工作日益重要起来。
当我们踏入2023年,回首过去几年的学校德育工作,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所名为“和谐中学”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杰出成果。
在和谐中学,学校坚持“全人培养”的教育理念,将品德修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学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奠定了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学习环境。
学校组织了各类主题讲座和讲坛,邀请优秀人士给学生们演讲,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策划了以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文艺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艺术修养。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公益机构等地进行志愿服务,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竞赛、担任学生干部等机会,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此外,学校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生活技能。
学校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课程,鼓励学生加入各类运动队和俱乐部。
同时,学校还注重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艺术表演等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潜能。
学校还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风险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和实际操作的平台。
学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度,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关心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引导他们的成长。
同时,学校还开展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课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学校德育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总结
学校德育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总结近年来,中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致力于提高学校的德育课程和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 课程设置方面:在德育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公民与法治、社会实践等课程,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学校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品德教育,让学生通过诗词文学品味人生;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校管理方面: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包括严格的内部管理和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学校行为规范、严格的考勤制度等,学校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意识。
4. 家校合作方面:德育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课程,并在家庭中延续教育的影响力。
5. 评价与考试方面: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还将德育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中。
通过德育评价,学校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习态度,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6. 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7. 素质教育方面: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学生能够发展身心健康,提高综合能力。
8.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提供专业帮助。
9. 社会认知方面: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早日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社会意识。
德育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德育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德育研究成果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以下是一些德育研究的主要成果:
1. 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成果: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德育课程进行设计和实施,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材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2. 德育评价研究成果: 研究者通过开发各种德育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估,并研究评价结果与其他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哪些因素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影响较大。
3. 德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研究成果: 研究者探讨德育教师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对于他们的德育教学能力和信念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德育教师的培训效果和专业发展机会。
4. 学校德育氛围建设研究成果: 研究者研究学校德育氛围的建设和维护,探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角色,以及家庭、社区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学校德育氛围的影响。
5. 德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 研究者通过追踪和比较参与德育活动和不参与德育活动的学生,研究德育对于学生道德判断、价值观培养、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提供了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德育教育的参考和指导。
学生德育实践教学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德育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学生德育实践教学的成果。
二、德育实践教学成果概述1.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德育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德育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德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德育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5. 增进师生关系和谐德育实践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具体成果展示1. 社会实践活动(1)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精神。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等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 校园文化活动(1)道德讲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等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就道德、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道德认知。
3. 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2)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4. 师生互动(1)家访:开展家访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家校合作。
(2)师生座谈会: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
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
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
参研教师中有一位小学高级教师,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
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
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教师组成。
1.本课题研究指导。
刘纪庚、刘凤荣、郝国华
2.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范志成校长。
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
组长:刘涛论文、教学设计、课题报告等获省级级奖项十余篇次,并部分发表。
从事小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主要成员:张凯华蔡永巧张永奎任俊杰
各班班主任
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18年2月——2019年1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18年2月——2018年9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
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1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等。
(班主任论文汇编、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