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导言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一.新规范的源流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1.对萧也牧的批判2.对《关连长》的批判3.对《武训传》的批判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三)作家的体制化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一)创作概况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二)出现的问题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国内背景;国际背景;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

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文艺界“重灾区”情况;“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3.“文艺大跃进”。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二、第二章:1949-197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三、第三章:1979-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四、第四章:21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21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五、第五章:中国当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风格,掌握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六、第六章: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与思想,掌握各种主题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吉林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

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2.《武训传》批判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

影片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不久,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这部电影;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整风学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文艺思想,各界纷纷批评影片宣扬了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歌颂了阶级投降和奴才思想。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

二、论述题1.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1)作品简介《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2)《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习要点绪论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

开放性与整体性。

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

第一编1949—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章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3)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

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

4)文艺思想论争和文艺政策调整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原因。

“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

5)“反右”运动以后的文艺低潮“反右”运动的开始时间。

对“双百”方针的曲解。

“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

第二章土地之歌6)农村题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农村题材的主要作家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与《小二黑结婚》。

两大流派:启蒙主义和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周立波笔下的人物与沈从文笔下人物的关系。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7)《“锻炼锻炼”》与“山药蛋派”处于两难境地中的赵树理。

赵树理“细节的现实主义”与《“锻炼锻炼”》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采用“锻炼锻炼”作标题的初衷。

“小腿疼”、“吃不饱”和杨小四的形象。

“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

“山药蛋派”的生活、基础和文学基础。

8)《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其演化趋势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李双双小传》与电影《李双双》的对比。

《李双双小传》与《“锻炼锻炼”》对待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

第三章战火中的诗情9)现代战争小说的英雄主义基调描写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不同战争时期和地域特点的小说作品。

10)《保卫延安》与《洼地上的“战役”》战争小说的三种类型:整体视角、个人视角、民间视角。

《保卫延安》对“延安保卫战”各个战役的全景式描写及开创性意义。

《洼地上的“战役”》的主要人物、主要特点和遭到批判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与民间英雄。

11)《红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小说美学吴强的职业军人的眼光和他对“涟水战役”、“莱芜大捷”、“孟良崮歼灭战”三次战役的描写。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整理笔记第一章迎接新的时代带来a.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b.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兵群众的歌颂;二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d.“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

e.代表:胡风长诗《时间开始了》,1)由五个乐章组成:《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

2)胡风诗歌理论的核心:诗人的声音是时代精神的发酵;诗人的情绪的花是人民的情绪的花;诗人的巨大的感情因素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特质紧紧地结合起来。

f.巴金散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记录了作家参观集中营的过程,刻画了一个波兰人阿莱克斯的形象。

g.沈从文散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

其文体是鲜明的沈从文文字特点:文字松弛,内涵丰富,语言有节奏感。

插入了三段不同时间的叙述文字:历史的回忆(丁玲),现实的抒情(张兆和),对未来的幻想(翠翠)。

第二章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a.民间文化形态:1)“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2)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民间文化形态的因素往往成为决定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关键。

b.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1)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2)缺乏柳青《创业史》思想的深刻性和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3)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

c.赵树理《锻炼锻炼》: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d.李凖《李双双》:1)由其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而来的电影剧本。

[精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书笔记

[精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读书笔记

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0——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0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理论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概念以来,不少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潜心学术,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深入考察,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部分学术型著作千篇一律,缺乏文学史研究的深度和锐度。

诸多学术成果中仅有个别极富深刻见地和创新理念的佳作,陈思和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可谓不可多得的佳作中的有力代表。

0陈思和潜心于当代文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极大热情,使其总能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去冲破已成定势的思维模式,而开拓出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教程》这本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文学史教材,再次体现了他个性化的研究视角和富有魅力的个人学术姿态,从而成为了当代文学史这门学科“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感性文学史”,它“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新阶段,也是‘重写文学史’沉潜10年逐步积累显示的实绩”。

0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文学史的观念几乎僵化和凝固,众多文学史著作在内容、体例与编排上大同小异,“文学运动、思潮”+“作家作品”是一般文学史的通例。

陈思和主编的《教程》则一反以往文学史的主流写法,极力打破那种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

它虽然也是集体创作之物,但始终贯穿着主编的文学史观念和个性化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教程》选取“以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视角,舍弃、压缩大量枯燥、乏味的文学运动思潮和文学史背景,把重点放在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上,让接受者直接接触活生生的作品,由自身的亲历体验构成对文学史过程中深蕴的精神传统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就使得作品得以从重重叠叠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包裹下解放出来,获得文学的本体地位。

具体说来,书中深入探讨的数十种文学现象和七十五篇作品,使读者有种目不暇接之感,其中五六十年代的大量散文、随笔及“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等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品都是第一次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这就显示了编纂者宏大的学术视野和开放性的研究格局,宏观和微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中国当代文学丰富的精神内涵之中。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第十五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学习重点:“朦胧诗潮”、王蒙、张辛欣、徐星、刘索拉的现代主义艺术探索。

2、学习目的:掌握中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异同。

第一节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内因与外因1、外因:20世纪中国大陆有两次接受西方文化的高潮(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和文学再一次汇入世界性潮流之中。

和20世纪至20——40年代相比,文革后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更加全面系统(鲁迅、李金发、戴望舒、海派文学中的新感觉派等作家作品)。

包括西方从19世纪中后期的早期象征主义到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的各种流派。

这必然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中诗、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创作,出现了含有现代主义因素、体现了一系列新的美学原则的作品。

2、内因:中国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现代意识只有当外来影响与本土文化和作家主体的内在表达需要相契合时,外来影响才可能促使本土作家相应地在创作中产生出世界性的因素,也就是既与世界文化现象相关或同步,又具有自身生存环境特点的文学意象。

这些意象不是对西方文学的简单借鉴与模仿,而是以民族自身的血肉经验加入世界格局下的文学,以此形成丰富、多元的世界性文学对话。

“文革”中知青潜在写作中出现的现代意识是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

食指与“白洋淀诗派”(以芒克、多多、根子为主要成员)他们有着从信仰的狂热——理想破灭坠入绝望的共同的“文革”经历,他们觉醒后看世界,觉察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到对立。

怀疑——觉醒——思考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历程。

如食指的《命运》(P263)一诗。

诗中含有先知先觉者的多愁善感、恐惧与孤独以及落难英雄的狷傲不羁,对社会与自身命运的担忧与绝望(现代意识)。

食指等人的诗其实已经预示了中国的现代意识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之间的重大区分和它在日后的演变轨迹:如果说,西方现代派文化艺术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规范的质疑与绝望,那么这种被质疑的“现代化”却是中国当时社会中最敏感的知识分子积极向往的圣殿,食指等人把全部愤怒指向妨碍中国现代化的“文革”中的东方专制主义的政治因素。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范围和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a.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范围b. 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c.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论文、资料5. 教学活动:a.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范围b. 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c. 讲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d. 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二、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的特点,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a.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的特点b.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文学运动和文学讨论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论文、资料5. 教学活动:a. 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的特点b. 讲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分析文学运动和文学讨论的影响三、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发展趋势,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a.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发展趋势b.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论文、资料5. 教学活动:a. 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发展趋势b. 讲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分析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的特点四、第四章:90年代以来的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90年代以来文学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a. 90年代以来文学的新趋势和新特点b.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文学现象和文学讨论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论文、资料5. 教学活动:a. 介绍90年代以来文学的新趋势和新特点b. 讲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c. 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讨论的影响五、第五章:当代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影响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中国当代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的交流情况。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导言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一.新规范的源流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1.对萧也牧的批判2.对《关连长》的批判3.对《武训传》的批判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三)作家的体制化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一)创作概况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二)出现的问题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国内背景;国际背景;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

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文艺界“重灾区”情况;“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3.“文艺大跃进”。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小说定义
小说具有情节丰富、人物多样、语言生动、结构完整等特点,能够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小说特点
小说可根据题材、风格、篇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小说分类
小说概述
起步阶段(1949-1966)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受政治运动影响,小说发展陷入停滞,作品多以“三突出”、“三结合”等模式化创作手法为主。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小说开始复苏,涌现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的作品,如《伤痕》、《人到中年》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小说题材和风格日益多样化,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秦腔》等。
20世纪70年代
诗歌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了“朦胧诗”和“知青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21世纪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诗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网络诗人和民间诗刊。
20世纪80年代
诗歌开始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展历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80年代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涌现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了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流派。
19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时期的文学,文学更加多元化和商业化,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
寻根文学
强调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行反思。
伤痕文学
作者舒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思。
《回答》
作者北岛,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反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1、第一阶段:1949--1978年1949年7 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

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人物的直接歌颂上,这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所没有的因素,大约先是抗战环境促使一部分诗人对灾难中的祖国的颂扬,进而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间文艺中出现了对地方政权和领袖人物的颂扬,有些诗人(如艾青、徐迟等)也初步尝试了歌颂题材的创作。

5 0年代以后,“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颂歌‟便进一步发展为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自由诗体的创始人郭沫若,用自由诗形式来写颂歌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少,语言上往往表现出“江河不择细流”的泛滥风格,散文式口号式甚至语录式的叙事句比比皆是,以宏大叙事来重新创造诗歌的巨无霸形式;3、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是一篇奇异的手记式的散文4、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被看作是新的战争文化规范下当代战争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它保留了这一时期战争小说的许多特点。

首先,这部小说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全景式地描写了整个战役的全过程。

其次,作家从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英雄形象,这些近于完美的英雄形象并不是靠空洞的赞美词树立起来的,而是通过战争的惨烈、环境的残酷,生死的考验,用力刻画出英雄人物摧枯拉朽、九死一生的传奇色彩。

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中,这部小说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特征。

5、《红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小说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探索性。

首先,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略)
9.1复习笔记
9.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1.1复习笔记
11.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2.1复习笔记
12.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3.1复习笔记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习题(含(含考 研真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读书笔记
虽然这是本教材,但是陈思和的当代文学教程真的很不错!脉络清晰,可读性很强,而且老师自身特色使得 他以别样的视角解读挖掘了很多当代文学史上所没能记载的民间内容。
精彩摘录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2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南京大学2011年研) 概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新方向”的确定。 共名”状态,即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如“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 放”,抗战时期的“民族救亡”等。作家在这种文化状态下创作,虽然其作品容易被接受,但其精神劳动的独创 性很可能会被掩盖。 “新时期文学”女性写作。 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形成了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①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 体现了“为农民服务”的“人本主义”文学思想。 ①“山药蛋派”的文学创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③批评俞平伯以考据代替研究,用考证代替了美学评价 和文学批评。
——显然,俞平伯强调的是身世,是“色”、“空” ,是从命运、哲学的角度对《红》提出问题;而李、蓝 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a
14
四、《红楼梦》里的三重世界
a.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十二支歌”暗示命运。→命定 的世界
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胜 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史、 污蔑了了中国民族。
c.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 便其历史唯物论丧失了批判的能力。(←)
a
8
第三节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
a
9
一、红学派——“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
”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有旧红学派(→)和新 红学派(→)之分。
a
11
——
★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把《红楼梦》研 新 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础上, 红 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使《红楼梦》研究发生了革 学 命性变化,新红学派逐渐代替了旧红学派。后来人称其后的 派 研究就叫“新红学”。“新红学”在《红楼梦》的研究上有
特点是煞费苦心地要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旧 红 学 派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
找其与历史上的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例如最早索隐派代表人物、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 写了《石头记索隐》,认为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 是扶汉排满的。“红”字影射“朱”字,即朱元璋,朱 者明也、汉也,《红楼梦》中女子都是指汉人,男子都 是指满人,并把贾宝玉影射康熙原太子胤 ,林黛玉影射 当时著名诗人朱彝尊,把《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物事件 跟历史上的事件对号。索隐派至今影响还很大。(←)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笔记 小红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笔记 小红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小红书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概述
2.小红书笔记内容概述
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小红书笔记的关系
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一部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专业教程,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

这部教程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小红书是一款以生活、时尚、美妆为主要内容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心得、笔记等。

最近,有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笔记在小红书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篇笔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主要内容,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接触到这部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小红书笔记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学术与社交媒体的有机结合。

通过小红书笔记,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

同时,小红书笔记也让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变得更加亲近读者,使得学术知识得以更好地传播。

第1页共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整理笔记第一章迎接新的时代带来a.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b.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兵群众的歌颂;二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d.“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

e.代表:胡风长诗《时间开始了》,1)由五个乐章组成:《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

2)胡风诗歌理论的核心:诗人的声音是时代精神的发酵;诗人的情绪的花是人民的情绪的花;诗人的巨大的感情因素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特质紧紧地结合起来。

f.巴金散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记录了作家参观集中营的过程,刻画了一个波兰人阿莱克斯的形象。

g.沈从文散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

其文体是鲜明的沈从文文字特点:文字松弛,内涵丰富,语言有节奏感。

插入了三段不同时间的叙述文字:历史的回忆(丁玲),现实的抒情(张兆和),对未来的幻想(翠翠)。

第二章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a.民间文化形态:1)“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2)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民间文化形态的因素往往成为决定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关键。

b.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1)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2)缺乏柳青《创业史》思想的深刻性和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3)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

c.赵树理《锻炼锻炼》: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d.李凖《李双双》:1)由其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而来的电影剧本。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19.1复习笔 记
19.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0.1复习笔 记
20.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1.1复习笔 记
21.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2.1复习笔 记
22.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3.1复习笔 记
23.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 书作者的介绍。
7.2习题(含 考研真题) 详解
8.1复习笔记
8.2习题(含记
9.2习题(含 考研真题) 详解
10.1复习笔 记
10.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1.1复习笔 记
11.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2.1复习笔 记
12.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3.1复习笔 记
精彩摘录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 ①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研) 它表现了文学观念的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 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表现的变化。 谈谈赵树理及其“山药蛋派”创作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局限。 “新时期文学”女性写作。(2008暨南大学考题) 以《龙须沟》和《茶馆》为例,论述老舍十七年文学的得失。 结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分析九十年代的文学走向。 简述艾青“归来”后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1《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并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 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
读书笔记
这是《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心得。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导言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中国文学现象、思潮和风貌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于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和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20世纪末以来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

2.特点:(1)多元化:中国当代文学在体裁、题材和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现代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融合。

(2)探索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关注社会现实、人类命运与自我身份认同等重大议题,并通过作品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3)个体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体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呈现出独特的个人化创作风格。

(4)技巧多样:中国当代文学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技巧,比如流行文化元素、意识流、叙事结构等,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作品1.小说领域:(1)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提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等,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生活与人性。

(3)莫言: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探讨历史、命运与人性。

(4)余华: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

2.诗歌领域:(1)北岛:代表作《泥石流》《北岛诗选》等,以坚毅、直接的语言表达对生命诗意的追求。

(2)席慕蓉:代表作《再别康桥》《一颗孤寂的星》等,以温情、细腻的笔触描绘爱与离别。

(3)余秋雨:代表作《九州·望》《山月不知心底事》等,以唯美、感伤的诗行展现诗人的哲思与意境。

3.散文领域:(1)林语堂:代表作《人生的智慧》《阿Q正传》等,以散文手法探索人生智慧与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当代文学: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

特点:开放性、整体性源流:1.民族形式问题(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不断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对长期蒙受了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了启蒙教育和精神批判的态度。

新文学价值结构的复杂变化:原来单一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取向分成了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以及大众的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格局。

2.战争的规范性: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1). “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 2). 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它们有时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有时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影响当代文学。

战争的规范性:指“五四”以来的新文化逐渐改变了前一阶段以启蒙为主要特征的规范,并在实践中渐形成新的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规范。

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战争文化规范的建立虽然与“五四”新文化传统有着某些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它毕竟不是启蒙文化必然的逻辑结果,而是战争外力的粗暴侵袭的产物。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战后的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2)文学创作上,当时的大多数作家在军事胜利的鼓舞下有投合战争文化心理的积极性。

(3)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规范及其文化心理与和平时期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性,在五六十年代不是没有引起有关国家决策者的注意。

2.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之所以是从1978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结束的1976年,因为就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

强调“阶级斗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思维惯性依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5 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还有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

3.第三阶段:90年代90年代初基本文化特征:1. 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3. 文学思潮之间虽然也互相冲突和激烈斗争,但始终不能使文坛统一成一种共同声音,这种格局似乎有点接近“无名”文化状态。

第一章第一次文代会:是指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到会共824人,其中以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周扬为代表。

大会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是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

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频繁的批判运动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2、对萧也牧等的创作的批评(1951)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1954—1955)4、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955)5、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1957)三类作家面对时代时的复杂情感1、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

2、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

3、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地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有过并不愉快的回忆或者虽然没有冲突,但出于阶级或社会关系的隔阂,在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作家。

胡风:《时间开始了》政治抒情诗模式:内容上,它表现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对于时代--人民革命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及其主人翁--工农兵群众的歌颂;2.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歌颂。

胡风:原名张名桢,又名张光人。

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与周扬提出的“国防文学”相对立。

抗战期间出版了《七月》,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七月》为阵地的文学流派。

著有诗集《野花和箭》、《为祖国而歌》,创作了长诗《时间开始了》,为当代歌颂性的诗歌创作开了先河。

80年代出版了《胡风评论集》、《胡风晚年作品选》《胡风》等。

胡风冤案涉及面广,造成后果严重,是中国文艺史上值得深思的教训。

《时间开始了》结构:第一部《欢乐颂》,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为缘起,极力夸张和渲染会场的热烈气氛和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第二部《光荣颂》具体描写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历史以及她们在时代感召下奋起反抗的几个光荣典型。

第三部《青春曲》里,诗人将主观抒情转换成一组感性的形象,对小草、晨光、雪花、土地、阳光等新生事物的青春充满了真纯的感激。

第四部《安魂曲》由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礼写起,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与诗人相知的几个先烈的英魂进行灵魂的对话,非常深情、真挚地写出了先烈们的生活剪影与灵魂真实。

第五部《又一个欢乐颂》,回到了开国大典的欢庆场面。

意义:《时间开始了》成功的是诗人用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叙述了诗人与几个先烈之间肝胆相照的动人故事,所谓“个人化的语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体既是十分具体的诗人自传形象,又融合了某种庞大的共同性的时代声音,后者是通过前者的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的感受来表达的。

这部长诗包容了以颂歌为特色的政治抒情诗的许多必要因素,特别是强烈的抒情主体的塑造,以致后来者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等50年代重要政治抒情诗人的创作都难以达到这样的独创程度。

局限:诗歌语言不精炼和“颂歌”体的程式化,无节制的主观感情宣泄,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倾向,巨无霸式的结构所造成无旋律美感的冗长和重复。

巴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接受了“五四”洗礼,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这构成前期创作的底色。

50年代开始从小说创作转向散文创作,跟随政府号召写新题材、新主题,写了不少遵命文学,丧失本来的艺术个性,但也有在当时独具一格的报告文学集。

经历“文革”后,思想有了新认识,感情更内敛,一部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闪烁着一个历经苦难的世纪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

故事内容:记录了作家参观集中营的一系列过程:从进门到模范营再到博物馆最后到真正杀人的工厂,作者见证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酷刑,写出了纳粹迫害犹太人的一系列罪行。

思想:表达了作者无政府主义信仰里面的充满人道主义的战斗勇气。

沈从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背景:从抗战开始,沈从文与左翼政治力量的关系不断恶化,在左翼批评家发起的批判运动中他几乎每次都被列为论争对象,他在这时期创作的小说也屡遭批判。

1949年,沈从文终止了文学事业,走下北大中文系讲台。

由于内外原因交互作用,他陷入了精神失常。

这篇文章就是当时留下的文字材料之一。

丰富的象征意味: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

鲜明的“沈式”文字特点:文字松弛、内涵丰富、语言有节奏感。

从“静中有声”写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潜在创作:许多被剥夺了写作权利的知识分子留下的大批没有公开发表的私人性文字:日记,书信,札记,诗歌以及有意识的文学创作,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感受和思考的声音。

这些文字比当时公开发表的作品更真实美丽,从今天看来更加具有文学史的价值。

三个女性形象:历史上的丁玲(对历史的回忆)来唤起民众对失踪者的关注,可说是有情有义;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对现实的抒情)充满了感激和愧疚,兆和健沟正直、教子有方,眼看着这样一个在温馨熟睡中的幸福家庭将会因为他的缘故而遭到破坏,他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幻觉中的翠翠(对未来的幻想),象征了作家归隐民间的理想。

第二章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对50年代文学的影响:文学与战争紧密结合要求作者克服主观情绪,描写和歌颂人民大众。

以歌颂为主基调,排斥悲剧和颓废倾向的文艺。

文学的表现手法取自民间,通俗易懂,大众化、民族化的审美要求。

从战争实践中直接培养工农出生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结构发生有利于工农兵文艺创作的变化。

50年代文学发扬了战争时代的文学特征,使文学自觉地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对这时期作品的评价:1.不少作家能自觉将艺术追求融入民间文化形态,艺术创作不自觉地向民间文化形态倾斜,流露民间的声音;2.农村社会主义运动的文学创作是5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虽然几乎都是以拥护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家意志为时代“共名”,但这一类创作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民间文化形态: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在当代文学史上还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农村题材创作特征:文学与战争紧密结合要求作者克服主观情绪,描写和歌颂人民大众。

以歌颂为主基调,排斥悲剧和颓废倾向的文艺。

文学的表现手法取自民间,通俗易懂,大众化、民族化的审美要求。

从战争实践中直接培养工农出生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结构发生有利于工农兵文艺创作的变化。

50年代文学发扬了战争时代的文学特征,使文学自觉地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赵树理小说特征:赵树理作为农民的代言人。

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

相当尖锐地揭示了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的新的阶级斗争和农民的愿望。

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迁就传统的民间文艺手法,但他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趣味则完全是新的,没有为迁就大众口味而利用通俗文学的庸俗手法。

【民间口语高度统一的小说叙事;长卷似的平铺展示群体的农民故事】意义:由于赵树理自觉而本色地代表了农民的立场,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争环境下,为了有别于知识分子视角下的新文学叙事立场,他的创作受到了高度的推崇,一度被誉为“赵树理方向”。

悲剧:随着战争的胜利,新的国家意志构成了新的时代共名,对农民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民的本来立场及其文化形态并不总是与时代共名相一致的。

这时候,本色的赵树理不能不陷入创作困境。

《锻炼锻炼》: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赵树理想要表达的不是概念形态的农民,也不是艺术形态的农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山西农村日常生活当中的活人的具体感情,没有一点儿的虚伪。

暗示性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地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

【“吃不饱”、“小腿疼”】三个高潮:【1.“小腿疼”大闹办公室;2.社员出工变成强制性劳动;3.小腿疼“偷棉花”】意义:1.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2.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李双双》: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