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海颐景园项目住宅建筑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南海颐景园项目住宅建筑设计

摘要: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在于各功能区的明确划分和适合人的行为心理以及符合人体工学的细部处理。搞好组团设计,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的内涵是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和营造园林式的优美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原则

前言:住宅设计要树立住宅与环境共生共存,生态平衡的设计观念。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住宅适应性、可变性,使住宅随居住模式、社会发展而成长;住户参与建造自己的家等方面的设计指导原则。

一、工程概况(如图)

1.1 规划背景

南海颐景园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桂城佛平路南侧、华翠南路东侧、简平路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城镇混合住宅用地。该地块用地单位是佛山三盛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旨在利用自然地形,营造内部环境,建设高档次住宅小区。

1.2用地现状及区位条件概述

拟建场地位于南海桂城佛平路南侧、华翠南路东侧、简平路西侧,场地西南为一期工程,场地原为耕地。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腹地。根据钻探揭示,本场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淤积层、第三系风化基岩及白垩系风化基岩组成,工程地质综合剖面自上而下共分15层。

1.3工程规模及项目组成

本工程位于南海的中心城区-桂城的东区。四至位置:地块东至平三路,南临桂平路,西接平二路,北靠佛平路,毗临广州和深圳经济发达区,是广深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62.34亩。地形本身方形。总体走势向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地块较平整,局部落差较小。项目计划分三期开发,本期进行方案设计的为二期工程,即项目总体规划中的北区和中区。总面积26万平方米。

二、规划设计理念及布局

南海颐景园项目规划设计中居住建筑类型多样,新颖大方,功能合理,视野良好。多层住宅大部分集中于地块北面,其余部分位于地块东北面。低层住宅则分散于地块南面、西北面,争取到最好的朝向,形成开放式的居住空间。进入区内则依地势将场地分为多个台地,顺地势布置建筑,建筑形态尽量避免兵营式布局,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力求空间形体丰富多样,自然合理。规划两条小区级道路联系西北两侧的城市道路,沿用地红线设主要的车行道,与小区建筑相对独立,车辆在进入小区出入口后可沿车行道随即进入地下车库,对区内行人影响较少,形成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住宅入户的小路结合园林灵活布置。小区道路布局合理、便捷、人车分流,道路与绿化相结合,使车行线景观富有变化,独特而大气,力求创造生态、自然的高品质居住模式。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垃圾收集点、变配电房尽量布置于对住户影响较少的部位。地下室也顺应台地标高设计不同的底板标高,局部高出小区路面,可部分自然通风、采光,并可减短地下室车道的长度,方便行车路线,地下室上方覆土≥1m。规划按照设计要求配置车位,其中地下停车库车位2027个,面积39069平方米,地面不设置停车位,设计地面植草砖停车位,结合住宅与绿化灵活设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套型面积90平方以下的中小户型面积约占总住宅面积85.97%。

三、住宅建筑设计指导原则

3.1 住户需求是住宅建筑设计的宗旨

住宅是住户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去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物质外壳,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的物质产物,住宅设计要摆正关系,把握设计宗旨。以往住宅设计观念多是因“建造”而“定居”,即是为建房而设计住宅,居住者被动地去适应住宅。新住宅设计观念是因“定居”而“建造”,即为了居住者的需求而设计建造住宅。住户需求是设计的宗旨。最大限度满足住户的要求,设计以人为核心,一切从人和生活的需求出发,充分保证居民小康型文明生活的现实需求。家庭生命变化的需求,家庭生活发展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3.2 居住实态、居住图象是住宅设计的依据

住宅建筑设计是以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状况、家庭生活模式,预测居民今后家庭居住状况,家庭生活模式的发展变化需求,分析研究居住图象,形成跨世纪新住宅建筑模式。

3.3 新住宅设计要适应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变化

人因居住意识而建造住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家庭的变化、生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住宅不适应生活需求的矛盾,不适应时代的矛盾,于是就要求变换现有的住宅、改造现有的住宅或更换现有的住宅。住宅就是循着这一规律,呈螺旋式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住宅必须要适应生活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可变性。为此新住宅设计要尽可能使住房可按住户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隔、改造、更换设备设施的可能性。相邻住宅套型有打通作

重新分隔的可能性和统一分配重新组合的可能性,同时住宅也应留有扩建、加建的可能性。

3.4 住宅建筑设计应是动态空间的设计

住宅是人们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器”,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基本上静止不变的外壳,但实际上住在外壳里面的人们,居住生活都无时不在变动着。因此,在此外壳的静止与居住生活动态之间,即住宅的可变性与不可变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外壳结构、材料的使用周期很长,有50~100 年,而居住使用功能变化周期却很短,约20 年后就无法使用了。我国住宅建设的历史教训已经证实,50、60 年代的简易住宅,70年代的低标准住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包袱,拆除改造的对象,造成非常大的浪费。因此,住宅设计必须要适应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动态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住宅,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可变性。

四、对周围环境,道路交通,绿化进行合理优化的设计

4.1 环境设计

小区的绿化设计应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手法,结合中国园林艺术来进行。中国园林艺术有很高的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历来只为贵族、皇族和宗教服务,形成相应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而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居住区的居民,只好借助盆栽绿化来体现对美好自然的向往。环境不良从来与落后、社会风气不良有着不解之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把园林艺术还给全社会,使之为整个城市和全体人民的文明服务,使城市和居民生活环境真实地体现出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生活在这样的美好家园中,居民便会产生一种人际友好的心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产生潜在的领域性和内聚力。正如纽曼所指出,居民中潜在的领域性和社区感可以转化为一种安全的、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居住空间的责任心。

设计时可结合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幼儿园来布置网球场、围廊、铺地、滑梯、沙坑等文化休闲设施,要广植花草树木,特别是常青树木,并构筑假山、水池、建筑小品、雕塑等穿插其间,形成整个小区的“绿色之肺”。住宅之间的绿地应结合草坪、树木布置有情趣的个性化设施。三级绿化形成三个不同等级的特点,用林荫道这条纽带联系起来,形成整个小区有机的绿色环境系统,使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各得其所,从而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小区绿化设计还要考虑将小区与城市风景联系起来,使人们感受在不同的空间得到不同的环境享受,使人们由居室,院落,组团绿地,中心绿地,外界景观带来空间层次上的变化。

4.2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人车系统。完全实现人车分流。沿佛平路设汽车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出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