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气体组分测量与分析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94b1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13d7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3.png)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学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的分析方法,经常被用于探测和分析气体的组成、浓度和其他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原理和应用。
1. 热解气的基本概念热解气是指在高温条件下,气体分子根据其化学特性被分解成较小的分子或原子的过程。
热解过程可以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的产生和反应对于气体的分析和表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热解气的不同来源和温度条件,可以把热解气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如热解反应气体、热解毒气、聚合反应产物等等。
2.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原理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是通过将热解气与某种试剂物质作用来诱导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产生的反应物的数量和性质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试剂是一些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对反应物质和反应条件的调控来增强其效果。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各种气体,可以在高度敏感、高分辨率和快速分析的条件下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应用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是一种极为有用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环境检测、半导体加工、药剂研究等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3.1 环境检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环境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趋高。
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各种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气体成分,例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甲烷等。
在环境检测领域,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等特点,可用于快速识别和定位问题。
3.2 半导体加工在半导体工业中,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为半导体加工提供重要支持。
利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各种半导体材料的功率耗散、表面反应、元素含量等数值。
此外,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还可在测量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质谱仪来进一步定量分析所得数据。
3.3 药剂研究药剂研究也是热解气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9a21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3.png)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能源等领域。
为了确保气体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操作规程的五个部份,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校准、分析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考虑到气体的扩散性和环境变化,应该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1.2 采样器选择: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特性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采样器。
常见的采样器包括吸附管、气泵温和囊等。
在选择采样器时,要考虑到采样速率、精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1.3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待分析气体的浓度和变化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对于浓度较高或者变化较快的气体,采样时间和频率应适当增加,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气体的选择: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
校准气体应具有高纯度、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校准方法: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满量程校准和多点校准等。
在校准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3 校准记录:对每次校准进行记录,包括校准气体的浓度、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等。
校准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定期进行校准结果的验证和审查,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分析方法选择3.1 分析原理: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考虑到分析灵敏度、选择性和分析时间等因素。
3.2 仪器选择: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样品处理: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包括样品的净化、浓缩和稀释等步骤。
第十一章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一章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5e71c79b89680203d825e2.png)
it:t时的瞬间电流; i0 :初始电流; ct :t时刻的浓度; c0 :初始浓度;k为常数
4.特点与应用
选择性好;可定量分析,又可分离。表11-2
三、汞阴极电解分离法
特点:
1 、 H 在汞阴极上过电位大,许多金属可以在汞 阴极上析出为金属或汞齐 2、由于多数金属能形成汞齐,使得汞电极上金 属活度减小,析出电位变正,易于被还原。
1.基本装置
三电极系统 自动调节外电压,阴极电位保持恒定。选择性好。
电位计
R′
图11-6 自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装置
2.阴极电位的选择
a.a、b分别为A、B两种金属离子析 出电位。 b. A物质析出完全时,阴极电位未达 到B物质的析出电位(图),电位控制 在d处;控制在c处,B物可电解 c.对于反应离子,浓度降低10倍,阴极 电位降低0.059 /n V。 d.被分离两金属离子均为一价,析出 电位差>0.3 V e. 被分离两金属离子均为二价或三 价,析出电位差分别为0.15 V和0.10 V
Ag的析出电位为: E = E0Ag+,Ag+0.059log[Ag+] =0.80+0.059log0.01 =+0.68V Cu的析出电位为 E = E0Cu2+,Cu + =0.35 + =+0.35V
0.059 2 0.059 log[Cu2+] 2
log1.0
因银的析出电位较铜为正,故银离子先在阴极上析出。
本章小结
1、分解电压、析出电位、极化现象、过电位 2、实际分解电压 U=(Ea-Ec)+(ηa+ηc)+iR 3、控制电流或控制电位电解法基本原理 i-t及c-t关系 4、库伦分析法的基础——法拉第定律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4dc82731b765ce050814bf.png)
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 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 分离的目的。
(二)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
1、进样器:微量注射器(液体),六通阀(气体) 2、气化室:液体样品引入后需要瞬间气化而不分解
气固色谱(GSC):
多孔性固体为固定相, 分离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永久性的气体和低沸点的化合物。
气液色谱(GLC)
固定相是用高沸点的有机物涂渍在惰性载体上。 由于可供选择的固定液种类多,故选择性较好,应用亦广泛。。
第 一 节 气相色谱仪
一 结构流程
一 结构流程
GC工作过程
气路系统 分离系统
+
CH3 Si CH3 Cl Cl
CH3 Si CH3 OO
Si O Si
+ HCl
二甲基 二氯硅
烷
3 气固色谱固定相
永久性气体 分离对象 惰性气体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
固体吸附剂
硅胶-强极性 氧化铝-弱极性 活性炭-非极性 分子筛-强极性(特殊吸附作用)
4 .合成固定相
a.高分子多孔微球
极性: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
A R1 R2 B 参比 测量
只有载气通过时 R1*R参比=R2*R测量
载气+组分 R1*R参比≠R2*R测量
测量依据:利用载气与组分热导系数的差异进行测量
b.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桥路电流:但I大,RN大,基线不稳,精密 S I 3
度降低,且金属丝易氧化烧坏。 载气:导热系数大小:H2>He>N2
浸润性。 c. 热稳定性好。 d.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固定相在制备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0a72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e.png)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气体分析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分析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仪器准备1.1 选择合适的气体分析仪器: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气体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
确保仪器的性能和精度符合实验要求。
1.2 校准仪器:在进行气体分析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零点校准和标定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清洗仪器:在使用之前,对仪器进行适当的清洗,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二、样品采集与准备2.1 采集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采集代表性的气体样品。
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保持样品的原始特性。
2.2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去除杂质、稀释等。
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分析要求。
2.3 样品储存:如果无法立即进行分析,应将样品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避免样品的变质和污染。
三、分析方法选择3.1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测定的指标,选择适当的分析技术和仪器。
3.2 确定分析条件:根据实验要求和仪器的性能,确定分析的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
确保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3 校准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特性,制备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建立标准曲线。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对样品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四、样品分析4.1 样品进样:按照分析方法的要求,将样品进样到仪器中。
注意避免样品的泄漏和污染,确保进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2 分析过程控制: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严格控制分析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速等。
及时记录分析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分析结果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得出科学的结论。
仪器分析第十一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仪器分析第十一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b30f3983c4bb4cf7ecd12d.png)
U (a a ) (c c ) iR
——称为电解方程式,表示电解时,外加电压等于阳、 阴两极实际电位的差值与电解电路中的iR降。 上述电解CuSO4溶液中, a= 0.72V(O2), c可忽 略。则实际的外加电压为: 实际需要的外加电压 U U d iR 0.89 0.72 0.05 高达1.66V,大于理论计
电极反应: Ag+ + e- = Ag Cu2+ + 2 e- = Cu
d , Ag 'Ag / Ag 0.059lg[ Ag ] Ag的析出电位:
0.80 0.059lg(0.01) 0.682 (V )
Cu的析出电位:
d ,Cu
0.059 lg[ Cu 2 ] 2 0.059 0.345 lg( 1) 0.345 (V ) 2
三、二者的异同点:
1. 不同点
电重量法只能用来测定高含量物质;库仑分析法
特别适用于微量、痕量成分的分析。
2. 共同点: a. 测定过程中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是一 种绝对分析法; b. 两种方法的准确度都高。
§11-2 电解分析法
一、电解过程
1. 电解
以电解池为基础,以双铂电极作电极,在电解池的 两个电极上加一直流电压,使电解池中有电流通过,物 质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物质分解的过
二、库仑分析法
定义:以测量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为基础来求 出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可用于测量留在溶液中或排到周围大气中而不在电
极上沉积的物质。由于现代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微小 的电流,因此,库仑分析法是一种高精密度和灵敏度的 分析方法误差较小。 库仑分析法是根据法拉第定律从电解过程中消耗的 电量来测定物质的含量,所以要求100%的电流效率。
11 气相色谱分析法(110)
![11 气相色谱分析法(110)](https://img.taocdn.com/s3/m/656f8e26336c1eb91a375d85.png)
值。或者:
n有效
16R2 ( r21 )2 r21 1
于是
L
16R 2
( r21 )2 r21 1
H 有效
对于一定的色谱柱和一定的难分离物质对,在一
定的操作条件下,r21与H有效为常数,则L∝R2或 R L . (一般填充柱的H有效≈1mm) .
p314例子:
假设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为1.15,要在一根填充 柱上获得完全分离(即R=1.5),需有效塔板数和柱长 各为多少?
V ’R调整保留体积: V’R=VR-VM
(3)相对保留值 r21(选择性因子ɑ)
r21 =
t' R2
t' R1
=
V' R2
V' R1
r21 同种固定液对难分离物质对的选择性度量
r21 越大,两组分分离越容易 在气相色谱中, r21的大小仅与固定相种类和 柱温有关。在液相色谱中, r21与固定相、流 动相及柱温有关。 r21是色谱定性的重要参数, 实验室之间可通用。
由于相邻两峰的峰基宽相近似,可令
W(1)=W(2)=W,并用
r21
t/ R(2)
t/ R (1)
代入(3)式,结合(2)式则可推导得到R 与 n有效之间的关系式:
R n有效 ( r21 1) ………….(5)
16
r21
这样就把分离度R、柱效能n和柱的选择性r21联系 了起来,根据其中的两个量,就可计算出第三个量的
从以上讨论可知,组分在柱内运行的多途径,浓度梯 度造成的分子扩散和组分在气液两相质量的传递不能瞬间 达到平衡,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能下降的原因。
速率理论指出了影响柱效能的因素,为色谱分离操作 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许多影响柱效能的因 素彼此以相反的效果存在着。如流速加大,分子扩散项的 影响减小,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温度升高,有利于传 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等等。必须全面考虑这些 相互矛盾的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色谱分离操作条件,才 能提高柱效能。
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
![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cb003df242336c1fb95e34.png)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分析
1、知道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及常用的基本术语。 2、知道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色谱流出曲线
色谱流出曲线:以组分电信号为纵坐标,流出时间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色谱流 出曲线或色谱图。该曲线反映了试样在色谱柱分离的效果,是组分定性和定量的依 据,同时也是研究色谱动力学和热力学的依据。
空气峰有时有,有时没有。
tM
②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③调整保留时间(t R ’): (1) t′R = tR-tM (2)反映组分在固定相中停 留的时间
(3)在实验条件一定时, t′R 决定于组分的性质,是定性 的基本参数。
(2)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内标法 当组分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检测器对样品中某些组分不产生信号,或只测
定样品中某一组分,采用内标法可获得准确结果。
1、测定步骤 (1)称取样品m样(其中:样品中待测组分i的质量用mi表示) (2)选定内标物。称取内标物ms。 (3)将内标物加入到已准确称量的样品中去。 (4)进样,测定待测组分的峰面积Ai和内标物的峰面积As。
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 一、定量依据
样品中组分的质量与组分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m i = f i ·A i 或 m i = f i ·h i
组
绝色
分
对谱
的
校峰
质
正面
量
因积
子
文献查出
①准确测定Ai和hi ②准确求出f i ③计算mi
峰 高
峰面积A 1、定义:色谱峰与峰底基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叫峰面积。
c.将所测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is与手册数据对比作出定性判断。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6db43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e.png)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气体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性质。
正确的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采集、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在进行气体分析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远离污染源,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同时,采样点的位置应尽量接近被测气体的来源,以保证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1.2 采样方法根据被测气体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等。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装置的密封性和清洁度,避免污染样品。
1.3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被测气体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对于稳定的气体,可以进行长时间连续采样;对于不稳定的气体,可以进行间歇采样。
二、仪器使用2.1 仪器校准在进行气体分析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气体进行比对,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校准应定期进行,以保证仪器的长期稳定性。
2.2 仪器操作在使用仪器进行气体分析时,应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
包括打开和关闭仪器的步骤、设置分析参数、样品进样等操作。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
2.3 仪器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3.1 数据记录在进行气体分析时,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实验数据。
包括样品的标识信息、仪器的参数设置、分析结果等。
数据记录应规范、准确,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数据处理方法根据实验需求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回归分析等。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学原理的应用。
3.3 数据分析和解释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3cb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a.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
年级:初中
课题:气体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2. 掌握气体的测量单位和常用仪器。
3.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
教学重点:
1. 气体性质和测量方法的介绍。
2. 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
教学难点:
1. 气体测量方法的运用。
2. 气体测量实验的操作及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工具书、实验报告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引入问题或者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2. 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蒸发皿法测定氧气的相对密度。
2. 吹气球法测定氢气的体积。
3. 水柱法测定大气压。
四、讨论(10分钟)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合理的解释。
五、检查与订正(5分钟)
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订正。
六、总结与落实(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课后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气体的测量方法,掌握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进一步巩固对气体性质和测量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及思考题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答案(整理排版20页)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及思考题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答案(整理排版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7c0cd2c1c708a1284a441a.png)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及思考题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思考题1.试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将色谱分析分类。
答:按流动相分类: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
按固定相分类;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栽附在固体物质(担体)上的液体(又称为固定液),所以按所使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色谱法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气相色谱:气固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
液相色谱:液固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
2.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优缺点。
答:优点:(1)分离效能高。
能分离、分析很复杂的混合物或性质极近似的物质(如同系物、异构体等),这是气相色谱分析法突出的优点。
(2)灵敏度高。
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10-11~10-13g的物质.常用来分析痕量组分。
(3)分析速度快。
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很复杂的试样分析。
(4)应用范围广。
分析对象是在柱温条件下能汽化的有机或无机的试样。
缺点: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3.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答:气相色谱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的。
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的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3)色谱柱;(4)检测器;(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还带有数据处理装置)。
将试样用注射器(气体试样也可用六通阀)由进样口定量注入进样系统,在气化室经109瞬间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各个组分随载气先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量转变为易测量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自动记录仪记录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获得一组峰形曲线。
第11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第11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936d8fb9d528ea81c779e1.png)
库仑分析法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出被测组分的 含量。
1.电解过程
电解硫酸铜溶液, 当逐渐增加电压,达到一
定值后,电解池内与电源 “-” 极相连的阴极上开 始有Cu生成,同时在与电源“+”极相连的阳极上有 气体放出,电解池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阴极反应:Cu2+ + 2e = Cu
阳极反应:2H2O = O2 + 4H+ +4e
11-3 库仑分析法
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得该物质的含量 的方法,叫库仑分析法。
电极反应单纯,电流效率100%是库仑分析的先决条件。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库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法拉第第一定律: 物质在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m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Q 成 正比。
法拉第第二定律:
Q M M m it F n nF
氢氧库仑计
(电解水)
1F电量产生氢气11200 mL 氧气 5600 mL
共产生: 16800 mL气体
从电解水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的体积来计算工作电极上 有多少物质起反应。
11-3-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1. 仪器装置
它包括发生系统和终点指示系统两部分。前者的作用是提
供一个数值已知的恒电流,产生滴定剂并准确记录电解时间; 后者的作用是指示滴定终点,以控制电解的结束。
c. 产生差别的原因 超电位(η)、电解回路的电压降(iR)的 存在。则外加电压应为:
E外 = (E阳 + η
阳)-
(E阴 + η
阴)
+ iR
理论分解电压小于实际分解电压的原因是由于超电位的存在,但超 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呢?
u外=(+平衡+ +) – (-平衡+ -)+iR =理论分解电压+超电压+回路电压降
测试气体含量实验报告
![测试气体含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aa90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1.png)
测试气体含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测试气体含量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气体性质和特性的理解。
2. 实验原理气体含量测试是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气体样品中各种组分含量的实验技术。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基于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和测试方法,确定气体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3.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气体分析仪、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试剂:标准气体、标准试剂、溶液等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 清洗仪器:将实验仪器进行彻底清洗和干燥,使其达到实验要求。
- 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工作。
4.2 重量法测试1. 称量法:将待测试气体样品与标准重量试剂进行反应,利用反应前后试剂的重量差来确定气体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
2. 挥发法:通过将待测气体样品加热,使其中的某种组分挥发,然后通过重量差计算其含量。
4.3 体积法测试1. 定容法:将气体样品固定在一个容器中,通过测量其体积和温度来确定其组分含量。
2. 比容法:将气体样品与已知体积的标准气体进行混合,通过测量混合后的总体积和标准气体的体积来计算待测气体的组分含量。
4.4 光谱法测试利用光谱仪器对气体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其吸收或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谱来确定其组分含量。
5. 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测得的气体含量,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使用XXXX方法测试XXXX气体中XX 组分的含量为XXX,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适用于该类气体的测试。
7.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试气体含量的实验操作,掌握了不同方法的测试步骤和技巧。
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XXX,但最终通过仔细调整和质量控制,得到了可靠的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317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2.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气体测定;3. 掌握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2.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 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仪器的精确操作;2. 气体体积的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气压计、水槽、烧杯、玻璃管、橡胶塞、注射器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现象。
四、气体体积计算(15分钟)1. 教师讲解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实验结果。
2. 学生独立完成气体体积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其他气体的测定方法;2.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计算气体体积时,要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烟气有关参数的测定
![烟气有关参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33c2b86284ac850ac024227.png)
烟气有关参数的测定
有关参数的测定
气体温度的测定 气体湿度的测定 烟气压力的测定 烟气成份的测定 烟气容重的计算
一、温度的测定
一、测点位置及测点数 温度测点参照采样测点位置,进行逐点测量后,取其各测点值的算术平均值, 也可以另开固定的测量孔,安装测温探头,但要经常将探头定期取出清洗。 一般沿一条采样线的温度读数应十分接近,所以可适当减少测点以至采用一 点读数,如果温度变化超过30℃需另选采样位置及采样线。
压力(动压Pv、静压Ps、全压Pt): Pt= Pv+ Ps
静压 全压
静压测口
全压 测口
风流点压力测定示意图 Diagram of Surveys for Airflow Pressure
+
+
-
Ht
Ht Hv
Hs
Hs
Hv
压入式通风
Hs= ps- pa, Ht= pt- pa , Hv= pt- ps
放好微压计,并调整水平;
g.连接微压计与皮托管应注意正、负端不能 接反。当将皮托管装入测孔时,微压计应处于“关” 的状态(拆除时亦然)。 当测量热空气或烟气时,注意导向套旋入 测孔管座不要太紧,以免热胀不易旋下; h.粗略估计的动压值,确定测量时玻璃管 的倾斜度(即选择K值),并调整玻璃管液面到零位; i.进行测量时,必须注意将皮托管放正, 使其轴线与管道中心线平行;
斜管压力计
斜管微压计两侧压力p1、p2和液 柱长度l的关系可表示为
p1 p2 gl sin
斜管压力计的刻度比U型管压力 计的刻度放大了1/sinα倍。若采 用酒精作为封液,则更便于测 量微压,一般这种斜管压力计 适于测量2~2000Pa范围的压力。
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
![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ff7a7902020740bf1e9b50.png)
缓慢燃烧法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且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 以下,使之经过炽热的铂丝而引起缓慢燃烧 此法需时太长,适合于可燃性组分浓度较低的 混合气体或空气中可燃物的测定
氧化铜燃烧法
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的氧化活性,使可燃性气体缓
慢燃烧,O2和H2在2800C以上开始氧化,CH4在 6000C以上才开始氧化
(1)准备工作:连接好仪器,依照拟好的分析顺 序,将各吸收剂分别自吸收瓶的承受部分注入吸收 瓶中,检测是否漏气 (2)取样 ①洗涤量器管
②吸入样品 ③测量样品体积
(3)测定 ①吸收 ②燃烧法测定 A、留取部分试样吸收足量氧气 B、点火燃烧
结果计算
(1)吸收部分
(CO2
)
V1 V0
100%
梳形管 连接量气管、吸收瓶及燃烧管的部件
旋塞
控制气体流动的部件
燃烧瓶
内有两根铂丝,铂丝的外端接电源,使可燃气体燃 烧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半水煤气含量
仪器:改良奥氏气体分析仪 试剂 (1)氢氧化钾溶液(33%) (2)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 (3)氯化亚铜氨性溶液 (4)封闭液
测定步骤
H2 + CuO CO + CuO CH4 +4CuO
2800 C
H2O
+
Cu
2C800CO2 + Cu
>6000 C
CO2
+
H2O(液)
+4Cu
当混合气体通过2800C高温的CuO时,使其缓慢 燃烧,这时CO生成了等体积的CO2,缩减的体积 等于H2的体积,然后升高温度使CH4燃烧,根据 CH4生成的CO2体积,可求出CH4的含量
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0bea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4.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2. 掌握气体的测定方法;
3. 学习气体测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4. 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性;
2. 气体测定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气体的性质和特性,包括气体的扩散性、可压缩性、容积弹性和比重性等。
然后讲解气体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水位法和称重法两种。
2. 实验操作
(1)水位法测定气体体积
a. 把试管倒立在水中,使管口与水面齐平;
b. 用眼睛观察试管内外气压是否一致;
c. 用尺量取气体体积。
(2)称重法测定气体体积
a. 把实验装置称重,记录下重量;
b. 开启气源,让气体进入实验装置;
c. 用天平再次称重,计算气体的体积。
3. 实验操作技巧
(1)实验前要仔细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完整;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
四、实验设计
1. 实验目的:测定气体的体积;
2. 实验材料:气源、试管、水槽、尺子、天平等;
3. 实验步骤:按照上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4. 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出气体的体积。
五、实验总结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气体的性质和特性,掌握了气体测定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六、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气体测定方法的应用,以及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气体测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62b0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4.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主题:气体测量目标: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掌握气体的测量技巧及应用。
教学内容:1. 气体的性质2. 气体的测量方法3. 气体的应用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并请学生谈一下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学习气体的性质(1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气体的可压缩性、扩散性和稀释性,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学习气体的测量方法(20分钟)介绍气体的测量单位和仪器,包括气压计、温度计和气体收集装置,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气体的测量方法。
4. 学习气体的应用(15分钟)讲解气体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氧气、氮气、氢气等气体的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实践应用(15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次气体测量实验,比如通过收集氧气和氮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验技巧。
6.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体性质、测量方法和应用,并展开讨论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扩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气体在同一条件下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2. 让学生调查一种气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并进行汇报分享。
作业:1. 阅读课堂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一份关于气体测量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测量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验掌握气体测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通过扩展活动和作业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气体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六节
黑烟测量技术:
烟度测量
一是以其中的烟气含量(烟度)为测量对象;二是以其中的粒状 物质组分及其含量(颗粒排放)为测量对象。
烟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类:
①透光度法:利用烟气对光的吸收作用,即通过测量光从烟气 中的透过度来确定烟度的,仪器主要有哈特里奇烟度计和PHS 烟度计。 ②滤纸法: 先用滤纸收集一定量的烟气,再通过比较滤纸表 面对光的反射率的变化来测量烟度,也称反射法,仪器主要有 波许烟度计,冯布兰式烟度计。
取样方法:
取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直接取样法(Direct Sampling)、全 流取样法(Full Flow Sampling)、比例取样法(Proportional Sampling)、定容取样法(Constant volume Sampling,CVS) 等,应根据被测气体的特性和分析仪器的具体要求来选。 取样点设置: 一般要求取样点设在燃烧过程已结束且不存在气体分层、停滞 和循环流动的位置,同时还要考虑取样装置能承受取样点处的 温度。
NO2的测量主要是化学发光法,其仪表称为化学发光检测器。 化学发光法是利用 NO-O3 反应体系的化学发光现象测量 NOX 的 ,化学发光法仅能测量 NO的浓度,可将NO2用加热的方法还原 为NO后再测量,得到NOX的浓度。
一.测量原理
NO和O3反应中的过剩能量促成了激发态NO2*分子的产生。激发 态NO2*分子在跃迁到基态而趋于稳定时,会发射波长范围为0.63 μm的光子(hv)—近红外线,这种化学发光的反应机理可描述为: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色谱分析过程:
①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 ,不同成分被固定相分离,然后依次进入 检测室。 ②在检测室内,按进入检测室先后顺序对各单一成分进行测量 , 测量结果按时间顺序输出 ,形成一组以时间为横轴的信号组,即 为色谱图。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b) 固定相(色谱柱)
固定相内填充在色谱柱中的物质,一般根据被测组分加以选择。 色谱柱通常用玻璃或者不锈钢管制成。气-固色谱常用于粒状的 氧化铝、硅胶、活性炭、分子筛和高分子多孔微球体作为固定 相;气-液色谱采用的固定相有硅油、液态石蜡、聚乙烯乙二醇、 甘油等。
* NO O3 NO2 O2
* NO2 NO2 hv
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频率
反应体系的发光强度I与NO和O3的浓度成正比。即: I k[ NO] [O3 ] 当O3的浓度充分大至可以忽略其浓度的变化时:
I k[ N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一.哈特里奇烟度计
特点:
响应快、能够实现连续测量, 但光学系统容易受到污染 , 使用时必须注意清洗。
注意:
这种烟度计通常采用控制取 样压力(如不低于500Pa)的 方法来使排放气体导入量保 持一定,以保证烟度测量值 不受被测对象的排放气体总 流量及流速的影响。
二.化学发光分析仪
化学发光分析仪简图 化学发光法测量N0和N02的流程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注意:
为了提高测量N0X含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在尽量增大O3含量的 同时,还必须注意滤除或排斥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干扰,这些干 扰因素包括C2H4组分与O3反应所产生的发光光谱、N02能量被 CO2和H20等组分转移而产生的淬灭(发光消失)现象等。 对于前一种干扰,可以采用在光电倍增管前布置滤光器的方法 滤除;但要减小后一影响,则必须在取样时对有关组分进行过 滤。 另外,由于转化器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测精度,因此使用时应注 意检查,当其转换效率低于90%时就必须更新。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2.氢火焰电离检测器(广泛用于检测HC)
HC组分中的C原子在缺氧的扩散型火焰中变成 C离子,并产生相 应数量的电子。在火焰附近布置有两个电极,其上施加有100V— 300V的电压。 在该电场的作用下,C离子飞向负极,电子飞向正极,在回路中 形成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与HC组分中所含C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二节
色谱分析仪
一.色谱法原理
原理: 被分析的混合物在流动气体或液体(称流动体)的推动下,流 经一根装有填充物(称固定相)的管子(称色谱相),由于固 定相对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或溶解能力,因此,混合物经 过色谱柱后,各种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形成的含量分配关 系不同,最终导致从色谱柱流出的时间不同,从而达到组分分 离的目的。 分类: 色谱分析为液态相色谱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两种。前者用液体 作为流动相,后者用气体作为流动相,通常称气体流动相为载 气。
c) 检测器
色谱柱分离出来的各种组分被栽气依次送入检测器,由检测器 完成其含量测定。 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电离检测器、电子捕获型检测器、焰光光 度检测器等。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d)色谱图:
是记录按时间先后次序的一组峰值信号的图。各峰值信号曲线 与横轴所围面积与总曲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之比即为该气相对应 成分的组分。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三.组分的定性分析
原理:利用色谱进行混合组分判别的基本依据是色谱峰图。 1、保留时间分析 被测组分开始进入色谱柱到流出色谱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 要的时间,反映组分在色谱柱中滞留的时间长短。 不同组分在保留时间上的显著差别是组分分离的必要条件。组 分与保留时间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正是进行组分定性分析的基 础。 2、加入纯物质比对分析 通常用来判别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某种特定的组分。具体做法是: 首先测取被测混合物的色谱峰图,然后在被测混合物中加入特 定组分的纯物质,测取新的色谱峰图。比较前后两幅色谱峰图, 如果原来图中某一峰值在新图中获得增高,则说明被测混合物 中含有特定组分;如果出现原图中没有的峰值,则说明被测混 合物中不含特定组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四节
氧含量测量
一.氧化锆氧气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原理:氧化锆氧量分析仪是利用氧化锆浓差电池所形成的氧浓 差电动势与氧含量之间的量值关系进行氧含量测量的。
1.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导电机理
电解质溶液依靠离子导电。某些固体也具有离子导电的性质。 氧化锆是一种固体电解质。纯氧化锆基本上不导电,但参杂了 一些氧化钙、氧化钇等稀土元素后,具有高温导电性。
温度补偿: 氧化锆管的外围安装电热丝,并用热电偶及温度调节器进行温度 控制。采用温度补偿式测量系统,根据测定的氧化锆工作温度, 在仪表测量电路中对氧浓差电动势的输出进行相应的补偿。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五节
氮氧化物浓度的测量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三节
一.基本原理
红外气体分析仪
气体对红外辐射的反应: 除单原子气体和具有对称分子结构的双原子气体(如 H2,N2, O2 等 ) 外 , 具有不对称分子结构的双原子气体(如 CO , CO2 , H2O等),都具有吸收红外光的能力,不同气体还有其特定波长的吸 收带(波段)。 实际上,可以采用不分光的方法,通过测量特定吸收带内待测 组分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含量。这种不分光测量方 法的理论基础是比尔(Bill)定律:
I0—入射强度 I—经吸收后的透射强度 kλ—气体对λ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系数,常数。 c—气体浓度 l—透射过的气体厚度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二.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结构: 包括红外辐射光源、反射镜、测量室、滤光器、光电检测 器、参比室等。 红外光源 10 发射的红外辐 射经抛物面反射镜1反射, 聚成平行的红外光束,该 红外光束通过扇行板截光 器 2( 由电动机带动 ) 调制, 以一定的频率交替地通过 参比室 9 和测量室 4 ,然后 分别经反射镜6和整体滤光 器 7( 干涉滤光片 ) 投射到半 导体检测器8上。
热能与动力机械 测试技术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气体组分测量与分析
概述 色谱分析仪 红外气体分析仪
本章主要内容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学习要求:
氧含量测量
2.氧化锆探头结构原理
在掺有氧化钙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两侧,烧结一多孔铂层,并 焊上铂丝引线构成电极,形成一氧浓差电池。于是发生如下反 应。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 Tianjin University
最终扩散作用与电场作用达到平衡, 两个电极间出现电位差E,这就是氧 浓差电势。氧浓差电势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