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教案-参考模板
《认识物体的形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认识物体的形状》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掌握常见物体的形状名称及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分辨物体的形状。
3. 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
二、导学内容:
1. 识别物体的形状。
2. 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
3. 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猜测物体的形状名称。
2. 进修: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物体,并进修物体的形状名称及特征。
3. 练习:学生分组,老师给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用正确的形状名称描述物体。
4. 稳固:学生自行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
5. 拓展: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发现物体形状的差别。
四、导学活动:
1. 观察物体形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2. 形状游戏:老师给出一些形状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组合出不同的物体形状。
3. 形状定名:学生分组,老师出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用正确的形状名称描述物体。
4. 形状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形状定名练习。
2. 观察家中不同物体的形状,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3. 背诵常见物体的形状名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形状名称及特征,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深入理解物体形状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教学设计
3.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并纠正错误。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然而,对于空间几何知识,尤其是三视图的概念和运用,学生们可能还相对陌生。在学习本章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时,学生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
1.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三维图像,从而影响对三视图的理解和运用。
c.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绘制三视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助。
d.现场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e.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f.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如教学楼、桌椅、箱子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不同的方向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的方向描述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观察力,并指出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三视图,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3.通过学习三视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激发学生对三视图的学习兴趣。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球体”等专业术语,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物体的形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物体都有哪些形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同物体形状的奥秘。
1.在讲解基本概念时,要更加注重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提高课堂互动性。
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4.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物体形状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概念。这些形状是几何学中的基本立体图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物体,比如铅笔盒、魔方、饮料罐和篮球。这些物体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例子,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将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形状的特点。
教科版一下科学《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的形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体验各种形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能用简单的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的感性经验,他们能识别一些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形状,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各种形状,帮助他们建立形状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形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难点:让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形状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玩具或物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或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手指指向这些形状,帮助学生加深对形状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形状,如建筑物、家具、交通工具等,让学生找出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这些形状,加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形状卡片,让学生两两分组,互相找出对方手中的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形状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敏感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的形状》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的初步认识,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但还不能准确地用专业术语来表达。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物体形状。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形状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
3.准备彩色卡纸,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
4.准备小组讨论的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物体的形状。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同时讲解这些形状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参与,初步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小学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小学科学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认识物体的形状引言:本节课是小学科学第13课,主题是“认识物体的形状”。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学习到物体的形状多种多样,并了解到物体形状对其用途和功能的影响。
通过实例和互动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形状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各种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一、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辨认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3.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形状与其用途的关联。
二、重点与难点:1.学生辨认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2.学生理解形状和物体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或物体实物,以示例展示不同的物体形状。
2.黑板、粉笔,或者白板、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先询问学生:你能说出我们身边的物体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吗?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展示实物,来引发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知。
Step 2:观察和描述(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口头上描述其形状特征。
2.学生逐一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教师在黑板上或白板上记录学生的描述要点。
3.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辨认和描述更多的物体形状特征。
4.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更好地理解并交流。
Step 3:形状和用途的关系(15分钟)1.教师将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形状与物体用途之间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觉得物体的形状与其用途有什么联系?”3.学生可以就自己所知道的物体形状和用途进行讨论和解释。
4.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形状对物体用途的影响,如箱子的形状要适合装物品,鱼的形状要适合游泳等。
Step 4:游戏和活动(2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形状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找寻具有特定形状的物体、形状拼图等,来巩固学生对形状的认知。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校园,观察并记录有特定形状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形状运用的讨论和探索。
2024版2024年《认识物体的形状》精品完整教学课件
2024年《认识物体的形状》精品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数学教材《认识物体的形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常见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识别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识别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特别是相似立体图形的区分。
重点: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体图形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纸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物,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模型,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相似立体图形的区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物体的形状》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常见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立体图形的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判断下列图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模型,提高实践能力。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通过前一课的研究了解了物体的质量特征。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活动——摆放,来认识物体的形状特征。
本课程的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聚焦、探索和研讨。
在聚焦部分,教材点出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这个问题比较有新意,因为本节课的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
在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包含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将四种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比较它们的数量。
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学生会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
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学生会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
在研讨部分,教材将重点围绕“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物体形状的特殊性会对装入盒子中的数量产生影响,需要学生用记录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形状是其重要属性之一,同时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物体形状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学生也需要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方盒子、乒乓球、木块、橡皮、螺母、收纳盒、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1课的活动,出示图片后提问:“我们在第一节课比较不同的物体时,发现物体的形状都一样吗?”学生看图回忆后将会说出:“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有些物体是球形的、有些是方形的……”2.教师依次出示四种材料并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3.教师引出课题:“形状、轻重,都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常见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物体的形状。
2. 学习用平面图形拼组立体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常见物体的形状。
2. 难点:用平面图形拼组立体图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比较、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实物。
2. 学具:平面图形卡片、拼图游戏。
3. 教学课件。
4. 分组合作学习表格。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引导学生关注实物的形状,并提出问题:“这些实物是什么形状的?”二、新课(15分钟)1. 教师介绍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物体的形状。
2.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实物,加深对形状的认识。
3. 教师讲解如何用平面图形拼组立体图形,并进行示范。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用平面图形拼组立体图形。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形状。
2. 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形状。
2. 尝试用平面图形拼组立体图形,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常见物体的形状。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拼图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全部教案(共4课)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3.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 性。
物品名称
探究方法
观察到形状
水
倒进锥形瓶里,水变成……
水
倒进盘子里,水变成……
装满空气塑料袋 捏成苹果,变成……
装满空气塑料袋 压成一张厚厚圆饼,变成……
我的发现
实验记录单(三)
(3)[多媒体 出示]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小结: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师 生总结:水的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会变化,小河中流动 的水,会根据地势,河床改变形状。空气也随着盛装的 容器而变化形状,飘散到空中的空气,根本看不到具体 的形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 状。
[多媒体 出示] 活动一 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1.物体有时是由不同
1.实验指导。
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对
(1)[多媒体 出示]我们先认识实验台都有哪些物体: 纯净物质的状态分类
石块、螺母、木块、牛奶、水、醋、塑料袋装空气、玻 才是更准确的。
璃杯等。
2.实验对学生认识固
认识物体形状_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认识物体形状_数学教案认识物体教案一: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的小球、长方形的笔盒等。
2.准备一些图片或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2.让学生举例描述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
探究活动(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摸索这些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边缘和面积,让他们讨论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3.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将物体的形状分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讲解概念(10分钟):1.给学生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片或图形卡片,并解释每种形状的特征。
2.引导学生描述每种形状的特点,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圆形的边界是曲线等。
操练演练(2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到教室里寻找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
他们需要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形状。
2.让学生将记录的物体形状进行分类整理,如将所有圆形物体放在一起,将所有正方形物体放在一起等。
3.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让每个小组介绍一类物体的形状特征。
展示和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好的物体形状分类,并解释每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3.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以增强对形状特征的认知。
拓展活动(5分钟):1.让学生绘制几个物体的形状,如绘制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定一个物体的描述,可以根据描述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吗?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形状。
同时,通过观察和整理物体形状,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识读物体形状,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2. 能够准确使用形容词描述物体的形状;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形状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2.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形状分类和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2. 课堂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辅助工具:形状卡片、形状拼图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 准备多张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2.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实物模型,引发学生对物体形状的兴趣;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形状?为什么物体有不同的形状?第二步:学习形容词1.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解释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学习描述形状的形容词;2. 让学生练习使用形容词描述不同形状的物体,并互相交流讨论;3. 教师梳理学生总结的形容词,帮助学生掌握形状描述的规范化用语。
第三步:形状分类和比较1. 使用形状卡片或形状拼图,让学生进行形状分类和比较;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总结规律;3. 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让其他组同学提出建议或异议,促进学生思维互动。
第四步:拓展延伸1. 在形状分类和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形状变换和组合的探索;2. 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设计并制作新奇的形状组合作品;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形状分类和比较的练习题;2. 制作一份形状描述表格,描述家中或学校周围物体的形状特征;3. 思考并回答问题:物体的形状对其功能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需要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丰富课堂互动形式,加强教学目标的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8)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第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开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开展空间观念.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难点:识别简单的三视图.〖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具准备:〗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假设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答:这首诗说的是: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顶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实在说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中呀.Ⅱ.讲授新课将实物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块橡皮按顺序摆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并将这个实物组合放在教室中间,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画在一张纸上。
同学们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操作,会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得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图。
即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下面我们看几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如以以下列图所示:当我们从正面看就得到主视图;从左面看就得到左视图;从上面看就得到俯视图.(如以以下列图所示)Ⅲ.例题[例1]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体和圆柱(如以以下列图),说出以下三幅图分别是_____.[例2]画出以下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析:先由学生板演,并深入学生中去对接受较差的学生以帮助、关心.解:[例3]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丙说他看到的是“〞,丁说他看到的是“9〞,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解:由图可知应选择D.Ⅳ..随堂练习(课本第十七页)1.一辆汽车从小明面前经过,小明的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图片见课本第十七页最下面) 分析:学生可以自己先想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可深入学生中去,学生的答案可能不惟一,但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的说明,就应予以鼓励.解:可以是②①⑤④③.2.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解:Ⅴ.课时小结这节课经历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开展了空间观念,在观察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图形,从而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Ⅵ.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6及做一做.〖板书设计:〗§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二、例题讲解三、课堂练习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尽可能地搭出由小立方块组成的不同的几何体,并观察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2.能根据每个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其中一种视图画出另外两种视图.〖过程与方法:〗1.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实验.2.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搭建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2.通过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难点:利用空间想像力,由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教学方法:〗尝试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尝试,先尽可能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观察发现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具准备:〗假设干个小立方块.〖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我们知道,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问: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什么是俯视图呢?答: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问:现在我们每个桌子上都有5个一样大小的小立方块,你能搭出多少种几何体?观察后,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Ⅱ.讲授新课分组活动:现在,我们就以同桌为单位,用5个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要尽可能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再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自己所搭的几何体,想一想,它们的三视图如何画?点评:第一种搭法.(如以以下列图所示)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下面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搭成的四种几何体,我们分四组分别画出它们的三视图,然后我们以组为单位,交流、验证画出的三视图是否合理.几何体(1) (2)(3)(4)的三视图。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物体的形状》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物体的形状》教学主题:物体的形状年龄段:3-4岁教学目标: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四种常见的几何形状。
2.能够初步辨认并命名常见的物体形状。
3.培养幼儿对几何形状的敏感性。
教学内容:1. 形状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 通过观察、比较、描绘、分类等学习活动来认识这四种形状。
3. 手工创意活动:制作物体模型,并辨认其形状。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老师可以在幼儿园大厅或其他地方摆放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件,如正方形木块、长方形画纸、圆形早餐饼、三角形糖果等,开始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形状。
Step 2:学习形状老师为幼儿介绍四种常见的物体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让幼儿看一些图片上的形状样本,进行认知。
Step 3:形状辨认游戏老师进行游戏环节,将幼儿分成几组,让每个小组拿来一个发现自己组内有几种物体形状的盒子,让其他小组猜猜里面有哪些形状,为了创造更多形状,可以给学生发给一些形状小纸片。
Step 4:手工创意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一些小型摆设物件,在材料准备上可以放上四种主题,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材料来完成。
1. 利用长方形手制地图。
材料:白纸、笔、剪刀让幼儿们在白纸上画出长方形地图,再给他们一些适合长方形的材料,如长条糖果、小木棒、玩具马路等,让他们贴在地图上,进行拼描和描绘。
2. 用圆形制作自己的头像。
材料:白纸盘、彩笔、颜料几何形状写在白纸上。
让幼儿拿起彩色颜料设计自己的头像,并使用不同颜色的圆形形状来代表鼻子、眼睛、头发等。
用彩笔为自己的作品加上完善细节。
3. 用正方形拼乐高。
材料:小乐高、建筑平面图。
让幼儿挑战搭建一个简单的乐高形状,建议成年人为幼儿展示正方形形状的构建方法,然后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构建,同时也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建筑平面图。
4. 利用三角形制作花园。
材料:卡纸、剪刀、颜料等让幼儿们沿用上述的细节技巧,用彩笔设计自己的花园,用三角形形状来代表草丛、山坡、树叶等,然后让幼儿们剪下实物纸形状,组合成花园。
物体的形状教案幼儿园中班
物体的形状教案幼儿园中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物体的形状;2.能够辨认简单的几何图形;3.能够正确运用“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词汇描述物体的形状;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准备1.各种物体(可用玩具等);2.形状卡片或图片(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3.音乐。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引导幼儿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让幼儿触摸、摸索物体来调动幼儿的认知能力;2.使用形状卡片或图片,让幼儿尝试辨认图形,教师可以带上一些相近形状的物体,在比较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辨认。
第二步:形状分类1.教师将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卡片或图片分别放在桌面上,让幼儿自己选择相同形状的物体,分类整理;2.教师可以边指导幼儿边询问他们分类的原则,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形状”。
第三步:辨认形状1.教师拿出一些物体,让幼儿看一看,询问他们物体的形状;2.通过听取幼儿的回答,教师把物体放在相应的形状卡片或图片旁,帮助幼儿正确把物体与形状联系起来。
第四步:游戏环节1.“形状接龙”游戏:教师和幼儿围成一圈,由教师开始说一个物体的形状,然后由一位幼儿说出与前一个物体相同形状的物体,并继续接下去,中途出错则按惩罚规则执行;2.“寻找形状”游戏:教师在场景中隐藏一些匹配的形状物品,然后让幼儿寻找这些物品,寻找到后放在相应的形状卡片或图片旁。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幼儿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参与其中,掌握学习内容。
《认识物体的形状》参考教案
《认识物体的形状》参考教案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郭萌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
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
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学生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状。
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
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
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物体的形状 教案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物体的形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空间观念,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过程与方法1.通过行为(触摸、滚动等行为)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
2.通过画一画,描下物体的表面,并初步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3.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画图形、统计分类等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
2.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注重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1、能正确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通过观察、判断等途径,识别几何图形;难点:1、能滚动的物体滚动时的特点;2、通过观察与实践,积累对几何体的经验。
关键: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课题: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 通过行为(触摸、滚动等行为)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3. 通过画一画,描下物体的表面,初步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体验“面在体上”,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以及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教学媒体:1、多媒体课件、几何图片,标准的形状物体。
2、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学具袋中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一、谈话并揭题师:小朋友,这些物体都是小熊乐乐带来的,看了这些物体,你想说什么?(学生:物体很多,物体的形状很多……)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金盟小学张曹奎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49-50。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即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
2、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
3、通过触摸、滚动等行为能区分平面与曲面。
4、培养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5、通过活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训练目标:1、倾听习惯:在老师授课和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听,边听边思考。
2、听课习惯:听课时专心致志,不想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3、说话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要完整,口吃要清楚。
4、操作习惯:能明白老师的操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在指定的时间里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重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识别。
教学难点:长方体与正方体、圆柱体与球的区分。
教具准备:课件;四种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给你们上课还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出示)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小组长把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的小朋友仔细听!(生分组活动,说出盒子里物品的名称。
)师: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板书课题——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师:那么多的物体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块吗?(2)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把哪些物体放在一起了?(略)(3)小结概念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把像这样的牙膏盒、药盒(贴在黑板上)(课件出示)这样的物体放在一起了,为什么?(形状相同)这些物体的形状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物体都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贴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形状
方泰小学蒋莹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沪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49-50。
教学目标:
1. 通过行为(触摸、滚动等行为)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4.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以及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几何图片,标准的形状物体。
2、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进行分类并命名
1、出示实物按形状分类
a、学生分组:各组都有这样的实物,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立体(板书)
b、分一分类,看哪一组分得最合理,并说出理由。
(在此揭示课题物体的形状)
c、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可以归到哪一类?
d、揭示名称。
二、探索形状
1、摸一摸感知面
a、小组组长分给组员一件一起摸一摸。
b、交流并揭示曲面和平面。
2
2、生说摸到的物体的特点,其余同学猜。
3、辨一辨球和圆形都是圆圆的有什么区别,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区别
(通过面的大小辨别)。
三、巩固练习
1、看机器人图从下往上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2、看积木图完成数一数、填一填的表格。
3、看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四、滚一滚
四人小组通过滚一滚完成下表
五、拓展
出示小猪推箱子的PPT,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滚一滚的知识,帮助小猪解决问题。
六、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
物体的形状
作业布置:1、回家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向父母说一说。
2、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建筑,并向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搭。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