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进化历程综述

合集下载

大熊猫进化及现状

大熊猫进化及现状

大熊猫进化及现状进化系统图及化石证据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始熊猫舌面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

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

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

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

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

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大熊猫小种下颌化石武陵山亚种下颌巴氏亚种头骨化石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

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

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提起熊猫,那圆滚滚、憨态可掬的模样瞬间就能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这萌翻了全世界的宝贝,可是有着相当不一般的历史和现状呢!要说熊猫的历史,那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在远古时期,熊猫的祖先可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它们在丛林中穿梭,有着与如今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熊猫逐渐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曾经面临过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曾经,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熊猫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这让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而且,生态环境的变化也给它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食物变得稀缺,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但咱们国家对熊猫的保护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区,为熊猫们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如今,熊猫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了极大的改善。

就拿我之前去熊猫基地参观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阳光正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熊猫基地。

一进入园区,满眼都是翠绿的竹子,那清新的气息让人瞬间心情舒畅。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心心念念的熊猫们。

沿着蜿蜒的小路,我来到了熊猫的生活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胖乎乎的熊猫,正悠闲地躺在一棵大树下。

它那黑白相间的皮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亮丽,圆滚滚的肚子一起一伏,看起来睡得正香呢。

我站在那里,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惊扰了它的美梦。

过了一会儿,这只熊猫似乎是睡够了,慢悠悠地坐了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它那可爱的模样把周围的游客都逗乐了。

只见它用那胖乎乎的爪子揉了揉眼睛,然后开始左顾右盼,好像在观察周围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接着,它朝着不远处的一堆竹子走了过去。

只见它一屁股坐在地上,用两只前爪抱起一根竹子,就开始“咔呲咔呲”地吃了起来。

它吃竹子的样子可真是有趣极了!先把竹子外面的皮剥掉,然后大口大口地咬着竹子的嫩芯,吃得津津有味。

不一会儿,一根竹子就被它消灭掉了。

在另一个区域,我看到了几只小熊猫在嬉戏玩耍。

它们一会儿爬上爬下,一会儿互相追逐,那活泼的样子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_胡锦矗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_胡锦矗

之后不久,他又将小熊猫从浣熊科主支中分出,认为大熊猫
更接近熊而远离浣熊。因此,迄今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大熊
猫起源于熊类,将其归入熊科。
我国一些学者根据血清免疫学比较,用大熊猫、黑熊、
马来熊、小熊猫、狗、猫等的血清做免疫实验,或进一步做免
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分离出免疫距离,也认为大熊
猫应并入熊科。另有学者对大熊猫、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
因为在更新世中期与大熊猫伴生的哺乳动物大多已 在往后的地质年代中被新的物种所取代,惟有大熊猫一直 延续至今,所以被誉为动物“活化石”。
大熊猫从中新世晚期始熊猫的起源开始,历经 800 万~900 万年的沧桑演变和严酷的气候袭击,以及人类的 排挤,演化到现在。经科学家研究(含 2005 年的最新研究 成果),大熊猫的分类系统包括 3 属 5 种和 4 亚种。
2008.11B 34 中国林业
起 源 与 演 化
而熊类生活领域和食物都很广阔。大熊猫不冬眠,粪便 形态特殊,交配方式也与熊类不同,发情时间在春季, 为单发情,并发出特殊的咩叫声和哼声;而熊发情多在 夏季,属多发情,发情期常发出吼叫声。大熊猫前后肢 的足都向内撇,前肢还可以外展握物,而熊类只有后足 向内撇,且前足指并拢不能外展。
布我国的东南地区,还出现在我国邻近的东南亚国家,达 骨骼后,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认为它们只是在形态上与 到了空前的繁盛。到距今 1.8 万年以前,最后一次(第四次) 熊相似,而在结构上与小熊猫和浣熊相同。因此认为它们 冰川期的高峰到来以后,气候变冷,加上喜马拉雅山造山 不是黑白熊,而是黑白色的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运动,地壳抬升,巴氏大熊猫逐渐衰退。到距今约 1.2 万年 由于早在 1825 年另一个法国人发表了小熊猫名称,英文 的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该亚种已经大量绝灭。秦岭以南 名叫 Panda,而 1869 年发现的这种熊猫比它大,为了区别 地区随着人类的兴起,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河谷和山麓地带 两种熊猫,把 1869 年发现的称为大熊猫(Giant Panda),而 大量被开垦,惟独长江中上游向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地带 将 1825 年发现的叫作小熊猫 (Lesser Panda) 或称红熊猫 有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又少人类干扰,气候稳定,现今的 (Red Panda)。以后关于大熊猫的分类地位,到底是一种熊, 大熊猫在此得以生存。它们的体型已比巴氏大熊猫缩小了 还是一种大型的浣熊,争论长达 130 余年,迄今仍未取得 1/8~1/9,这个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存活下来的物种今天 一致。这些争论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仍然生存于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和凉山等山系的森林 中。

熊猫进化史——从猛兽到卖萌

熊猫进化史——从猛兽到卖萌

熊猫进化史——从猛兽到卖萌现在全世界还有2060只这样卖萌的野生国宝~让我们一起来快速看看熊猫进化的过程吧。

1. 从吃肉到吃竹子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就在我们这片国土上生活。

这时,它还是一种以肉食为主的动物,外形类似小个的黑熊。

无忧无虑活动在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边缘。

亚洲欧洲都有他们胖胖的身影。

到了距今2,300万年时,第四纪冰河期来临。

地球南北极的冰盖迅速扩大,全球气温下降。

熊猫的好日子慢慢结束,欧洲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熊猫分支已在稍早灭绝。

我国中南部的始熊猫则不得不继续演化。

外形变得只有现代大熊猫一半大小的模样,像只大狗。

这当然是出于食物减少的原因,为了活命,熊猫们不得不找到什么吃什么,变成了杂食动物。

而且由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熊猫们失去了对肉类鲜味的感知。

吃肉和啃木头居然变成了差不多的事情。

一口好牙没处可用。

于是,遍地可寻的竹子成了熊猫的主食。

某一天,熊猫们可能突然发现,坐在竹林里安安稳稳的吃竹子,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啊。

2. 为什么长成这造型冰河期来临以后,我国各地都冰雪覆盖。

一眼望去,除了满目皑皑白雪,就是树林石块。

这样的环境里,熊猫一代一代的适应。

通过基因继承,逐渐形成了黑白相间的保护色。

在冰雪石块中间,黑白两色极好的把熊猫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至少避免了巨鬣狗,花豹和剑齿虎的侵袭。

偶尔,还能用这一身伪装吃上点鸟类和啮齿类,就算是送的福利吧。

黑眼圈和黑耳朵的明显识别特征,也在这时期形成。

黑眼圈能防止过多的阳光反射进眼睛,保护了本来视力就不怎么好的双眼,犹如一双气派的墨镜。

黑耳朵则可以多吸收太阳热量,保持耳朵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冻伤。

3. 留在我国历史上的光辉印记传说中的“食铁兽”,“貘豹”到现代竟然被说成卖萌,实在是冤枉......《尔雅》云:“貘,白豹。

”郭璞注:“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节。

”《山海经·中山经·崃山》晋人郭弘农注:“山有九折坂,出狛,狛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

大熊猫的资料简介相关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简介相关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简介相关资料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熊猫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大熊猫简介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是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形脸颊,两个大黑眼圈,壮硕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结果,野生大熊猫仅有1864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5年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养熊猫425只。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物种学史进化历史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

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800万年大熊猫的进化史

800万年大熊猫的进化史

800万年大熊猫的进化史提起世界珍奇、中国国宝大熊猫,人尽皆知,粉丝遍布全球不计其数。

但是,说到大熊猫的起源及演化过程,知之者却寥寥无几。

其实,大熊猫的进化史,历经几代动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大体轮廓基本厘清,早已不是秘密。

化石为证,大熊猫的起源,距今大约800万年左右。

化石弥足珍贵,保存在禄丰博物馆,这也是中华大地上,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熊猫化石。

什么是中新世?说来话长。

地球的演变史漫长久远,人的生命不过流星一瞬,谁都无法亲眼目睹。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洞悉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科学论证缜密思考,归纳梳理出宙、代、纪、世、期这些地质年代单位,用以表述不同的阶段。

地质年代有了对应名称,地球和生命演化脉络清晰,便于表述,加上采用同位素检测,时间节点一目了然。

地球源起纷繁复杂,大熊猫则出现在千万年前的新生代。

作为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得名于“生物界接近现代”的意思。

当新生代来临时,地球上的生物界面目一新,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大多消失,裸子植物衰退,被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取而代之,故逐渐呈现出现代生物的初始面貌。

新生代一分为三,划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依次而来,古近纪细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包括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则用更新世、全新世来划分。

这里面的“世”说起来容易,不过动动嘴皮的工夫,若放到地球的演变、物种的进化当中,那可动辄以百万年甚至千万年计算。

地質年代中,唯有全新世特别短暂,从一万一千多年前到今天,全部包罗在里边。

至于大熊猫,进化时光久远,一路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

同时代甚至晚许多年的远古动物,大多被残酷的自然法则淘汰出局,灰飞烟灭,大难不死,幸存于世的不过数十种,称之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为其一。

这个生命奇迹的存在,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沉默的化石会说话,臼齿化石道出真相,消失的场景,尘封已久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始熊猫恍若眼前。

禄丰,乃至云南、贵州,风景与今天迥异:热带潮湿气候,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湖泊密布。

大熊猫的演变史文字简单介绍

大熊猫的演变史文字简单介绍

大熊猫的演变史文字简单介绍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一种以竹子为食
的大型熊科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
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约800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其祖先是属于熊科的动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大熊猫的模样。

大熊猫的演变史主要包括在地质年代中的演化历程和生物地理
历史。

在地质年代上,大熊猫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而大
熊猫本种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

在生物
地理上,大熊猫的祖先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而大熊猫本种则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大熊猫的演变史也受到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气
候的变化和森林的退缩,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也导
致了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减少。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对大熊猫的生存
产生了影响,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狩猎等行为。

总的来说,大熊猫的演变史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经历
了数百万年的演化和适应,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可爱动物。

然而,由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仍然面临着生存的挑战,需要人类共同努力保护和守护这一珍稀物种。

大熊猫的进化与保护现状

大熊猫的进化与保护现状

大熊猫的进化与保护现状大熊猫,是人们熟知且爱戴的珍稀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亚高山区,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一员。

本文将从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和保护现状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

研究表明,它们是从肉食性熊科动物演化而来的。

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大熊猫逐渐由肉食性变成以竹子为主食的植食性动物,适应了高海拔环境的特殊生态需求。

大熊猫的形态特征也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它们拥有圆胖的身体和灰白色的毛皮,黑色的眼圈和肥厚的黑白皮肤,这使得它们在竹林中具有良好的保护色。

二、大熊猫的保护现状目前,大熊猫是中国和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濒危物种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栖息地的丧失,大熊猫的生存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中国政府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中国成立了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野外观测站,用于保护和监测大熊猫的生境和数量。

这些保护区和观测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控制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于非法狩猎和盗猎的打击力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

此外,大熊猫保护自然界基金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也积极投入到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中。

他们通过开展科研和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于大熊猫保护的意识,增强了社会的参与度。

尽管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大熊猫的生存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给大熊猫的存活和繁殖造成了困难。

其次,大熊猫的种群过于单一,缺乏基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大熊猫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

因此,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加强大熊猫的种群保护和管理,确保其能够持续繁衍和生存。

总结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和世界自然保护的重要对象,其进化历程和保护现状备受关注。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作文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作文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作文赫赫有名的大熊猫,可谓是家喻户晓。

大大的黑眼圈,厚厚的皮毛,圆圆的扁脸,一副憨态可掬、呆萌可爱的模样,捕获了一大批“忠爱粉”,在动物园里,仅仅靠卖萌和吃竹子,就赚足了人气。

软萌乖巧的外表,让很多人误以为熊猫非常温顺,然而,平日里靠卖萌为生的“国宝”,本性相当凶猛。

看似人畜无害的大熊猫,实则也是猛兽。

在古代,人们将大熊猫的凶猛程度与老虎并列,还将其称为“食铁兽”。

那么,凶悍无比的大熊猫,是怎么变成了珍稀濒危动物,成为我国的“国宝”?让我们来看看大熊猫的前世与今生。

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千万年,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早在800万年前的中新世纪晚期,地球上就已经有大熊猫的踪迹,它的祖先被称为“始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主要靠捕杀其它动物为生。

300万年前,冰河世纪到来,全球气候变化波及到了祖先始熊猫的生存,导致始熊猫灭绝。

始熊猫演化出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分布在欧洲的郊熊猫(已灭绝),一个是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小种大熊猫。

小种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气候后,栖息地也不断扩大,其灭绝后巴氏熊猫接上,逐渐扩散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华北等部分地区,甚至还延伸到了越南、缅甸、泰国的部分地区,并在我国华南地区渐渐演化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大熊猫。

当时与大熊猫一起生活的有剑齿虎、剑齿象等大型物种,第四纪冰期到来,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剑齿虎、剑齿象全部灭绝,大熊猫存活了下来,并与人类走到至今。

大熊猫前世--食肉目的猛兽别以为大熊猫看起来温驯善良,就不把它当猛兽,大熊猫是“熊”,不是“猫”,与赫赫有名的北极熊、棕熊是“亲戚”关系。

科学家通过研究熊猫化石发现,大熊猫家族是食肉目动物,祖先是杂食者,能与剑齿虎、剑齿象等大型食肉动物生活在同一时期,可想而知大熊猫有多凶猛。

大熊猫拥有尖锐的牙齿和十分强大的臼齿,牙齿咬合力十分可怕,在食肉目动物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别是北极熊、老虎、棕熊、狮子。

大熊猫的历史演化

大熊猫的历史演化
命名者:乔治·夏勒 命名时间:1869年 命名地:中国四川宝兴 命名背景:夏勒发现并描述了大熊猫,因此被命名为大熊猫的模式种
大熊猫的分布
起源地点:中国 现存地点:四川、陕西、甘肃的高山竹林 分布特点:栖息地范围广泛,但分布不连续 种群数量:全球范围内数量逐渐减少,受到保护
02
大熊猫的演化过程
大熊猫的文化遗产价值
世界自然遗产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 和谐”理念
成为国际间动物保护和交流的 “使者”
06
大熊猫的科学研究价值
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价值
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监测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探究物种演化和生态适应 促进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
大熊猫的遗传学研究价值
文化价值: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极 高的文化价值,保护大熊猫有助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
旅游价值:大熊猫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 资源,保护大熊猫有助于发展旅游业,促
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大熊猫有助于维护生
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大熊猫等
03
大熊猫的生态环境
大熊猫生活的环境
栖息地:大熊猫 生活在海拔 2000-3500米 的山区,喜欢在 山腹洼地、河谷 阶地等环境中生 活。
气候条件:大熊 猫生活的地区气 候温凉,湿度较 大,年平均气温 在7℃左右,年 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
植被条件:大熊 猫生活的环境中, 主要是高山箭竹 等竹类植物,这 些植物为大熊猫 提供了丰富的食 物来源。
气候变化:影响大熊猫的分布和演化 地理环境: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演化方向 生态环境: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演化 人类活动: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演化环境

熊猫进化史

熊猫进化史

熊猫进化史作者:***来源:《金桥》2019年第07期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

貔貅像虎豹一样威武,所以军队打着“貔” “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在清朝顺治年间,更有记载说大熊猫一到县城就抱着大门开始啃。

大门不够啃,就去啃农民的犁、刀、斧头等等,大概大熊猫的另一个名字“食铁兽”就是这样得来的。

明明是一种熊,名字的重点却是“猫”:明明是食肉目的猛兽,食物中99%却是竹子。

这就是大熊猫。

它们在动物园里赚足了人气和怜爱,很多人却忘记,它们真正的归属是在山间林下,活了上千万年,曾经凶猛无比,甚至有传说与黄帝争天下的蚩尤的坐骑就是大熊猫。

熊猫非猫在距今约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熊猫的足迹。

当时的大熊猫是现在熊猫之先祖,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命名为“始熊猫”。

始熊猫是由拟熊类动物演变而来的,外表如同肥胖的狐狸,以食肉为主,生活在云南元谋和禄丰地区的热带森林边缘。

那里的气候炎热潮湿,也适合森林古猿、猩猩、巨猿和斑点鬣狗生活,始熊猫与它们一起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300万年前,始熊猫灭绝,但演化的旁支小种大熊猫出现在中国中南部地区,其体型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大。

有关专家从大熊猫小种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当时已经进化成兼食竹类的杂食动物。

大约过了200万年,大熊猫小种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

小种大熊猫逐渐适应了亚热带竹林中的生活以后,体型开始逐渐增大,其种群在距今约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达到鼎盛。

这时的大熊猫小种广泛分布于北京周口店到江南的广大地区,连越南、缅甸和泰国都发现过其化石。

当时跟大熊猫小种一起生活的动物还有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

在更新世中晚期,自然环境发生巨变,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特别是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剑齿虎、剑齿象全部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大熊猫起源进化,分布范围。_1500字

大熊猫起源进化,分布范围。_1500字

大熊猫起源进化,分布范围。

_1500字起源进化:熊猫。

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

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熊猫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
熊猫的祖宗可是很古老的哦!
你知道吗?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那可是生活在几百万年前的中国云南地区呢!那时候的它们,可能还跟现在的饮食习惯大不一样,估计吃肉的时候比较多。

不过,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让它们逐渐变成了现在这种爱吃竹子的可爱模样。

大熊猫可是森林的小能手!
大熊猫这家伙,你可别小看了它。

在森林里,它们可不仅仅是个吃货。

除了吃竹子,它们还帮助森林传播种子,让森林里的植物更新换代。

而且,它们黑白相间的毛色,简直就是天然的伪装,让它们在密林里轻松躲避那些想捉它们的天敌。

大熊猫都快成濒危动物了!
哎呀,说起来真是让人心疼。

因为人类的活动,大熊猫的栖息地越来越少,还经常被非法狩猎。

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大熊猫的
数量越来越少,都快成濒危动物了。

这可得好好保护它们啊,不然以后可能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它们了。

熊猫的进化历程综述

熊猫的进化历程综述

课程名称:生物起源与进化论文题目:大熊猫的进化历程与现状教师评语:2014年 11月大熊猫的进化历程与现状摘要文章对大熊猫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了大熊猫过去的进化历程和现状。

关键词大熊猫;进化历程;现状1 大熊猫简介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作“猫熊”或“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1.1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其体长约120-180厘米,尾长约10-20厘米,体重约60-150公斤,最重可达180公斤,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躯干、尾巴是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

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mm,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

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

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四川大熊猫的头大而且长,牙齿小,更类似于熊,胸斑黑色、腹毛白。

秦岭棕色大熊猫亚种的头圆,头骨小,牙齿大,更近似于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棕色。

秦岭白色大熊猫亚种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

2 进化历程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

写熊猫演化过程的作文

写熊猫演化过程的作文

写熊猫演化过程的作文
熊猫的奇妙演化。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熊猫的老祖宗长得可不像现在这样。

那时候它们可能是个身手敏捷的小家伙,在密林里窜来窜去,
找果子吃。

后来啊,竹子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疯狂生长,熊猫的老祖宗们发现,哎,这竹子味道不错啊!于是,它们开始啃竹子,渐渐地,牙
齿变得越来越锋利,连肠胃都跟着适应了吃竹子。

不过啊,吃竹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竞争对手多,食物也有限,熊猫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得更加聪明和灵活。

它们学会了如何挑
选最嫩的竹子,如何更高效地消化食物,真是厉害!
然后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熊猫的样子也变了。

它们从棕色
的毛皮变成了黑白相间的样子,看起来就像个穿着熊猫服的小胖墩儿,特别可爱!这种颜色在森林里还挺显眼的,不过熊猫们似乎并
不在乎。

现在啊,熊猫都成了国宝了,大家都特喜欢它们。

每次看到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我都忍不住想捏捏它们的小脸蛋儿。

不过啊,这一切都是熊猫经过漫长的演化才得来的,它们可是真正的生存高手呢!。

关于熊猫历史变化的作文

关于熊猫历史变化的作文

关于熊猫历史变化的作文
《熊猫的历史变迁》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熊猫这可爱家伙的历史变化。

你知道吗?熊猫在很久很久以前,可不像现在这样被大家宠着爱着。

据说,那时候它们的日子过得可没这么舒坦哟!
很久很久以前,熊猫的祖先们可没有现在这么圆滚滚、胖乎乎的可爱模样。

它们为了生存,得在山林里到处找吃的,可辛苦啦!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熊猫的样子和生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就说它们的食物吧,以前可能啥都吃,后来慢慢地就特别喜欢竹子啦。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熊猫展览馆,看到了一些关于熊猫历史的介绍。

有一张老照片,上面的熊猫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可没有现在这么萌。

我就在想,它们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变成如今这憨态可掬的模样啊!
现在的熊猫,那可是宝贝疙瘩,有专门的保护区,还有好多人照顾着。

它们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幸福得不得了。

从过去的艰苦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熊猫的历史变化可真是让人感叹呀!希望它们能一直这样快乐地生活下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熊猫成长经历简介

熊猫成长经历简介

熊猫成长经历概览
哎妈呀,今儿个咱来聊聊那熊猫的成长经历,可真够逗乐子的!
打小那会儿,熊猫宝宝就跟个小肉球似的,圆滚滚的,黑白
相间,老招人稀罕了。

刚出生那会儿,它们小得跟个猫崽儿差不多,但你别看它们小,那可是相当有活力,天天就知道吃了睡,
睡了吃,偶尔还撒个娇,在地上滚两滚,萌得人心都化了。

等它们稍微长大点儿,那就更逗了。

开始学会爬树了,但技
术不咋地,经常是爬一半就掉下来,还一脸懵圈地看着你,仿佛
在说:“咋回事儿呢?我咋就上不去了呢?”这时候,饲养员叔叔
阿姨们就得跟在后面,生怕它们摔出个好歹来。

再大点,熊猫们就开始调皮捣蛋了。

它们会互相追逐打闹,
有时候还会抢竹子吃,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熊猫版”的“速度与
激情”。

不过,别看它们闹得欢,一遇到危险或者不开心的事儿,
立马就撅个小嘴儿,找个角落躲起来,生闷气去了。

等到成年了,熊猫们就变得沉稳多了。

它们开始享受悠闲的
生活,每天就是吃吃竹子,晒晒太阳,偶尔还跟游客们互动一下,摆个pose,拍拍照。

这时候的它们,简直就是“熊猫界”的“老干部”,一副“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总的来说,熊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萌宠成长记”,让人看了既想笑又感动。

这些小家伙们,可真是咱们的大宝贝啊!。

大熊猫的分类与演化综述

大熊猫的分类与演化综述

大熊猫的分类与演化综述
李涛;赖旭龙;王頠;周修高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4(23)3
【摘要】从化石记录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方面探讨了大熊猫分类和演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归纳和介绍了大熊猫种和亚种的划分及其主要鉴别特征、分布时限、不同地史时期大熊猫的地理分布;根据牙齿特征的细微差别将大熊猫划分为5个主要的种和亚种;根据大熊猫各种和亚种时空分布及其形态的渐变过程,得出了禄丰始熊猫→大熊猫小种→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大熊猫巴氏亚种→大熊猫现生种的演化谱系图;由于大熊猫与熊类、浣熊类在形态及遗传学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在"科"级水平上大熊猫的归属出现了较大的争执,主要有三种观点: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于浣熊科,大熊猫自成一科,并列举了各自的证据;指出了大熊猫分类和演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古DNA和食性研究在大熊猫分类中的应用。

【总页数】7页(P40-46)
【关键词】大熊猫;分类;演化;地理分布;古DNA
【作者】李涛;赖旭龙;王頠;周修高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5.8
【相关文献】
1.五味子科的分类系统与演化趋势Ⅱ.五味子属的分类系统及五味子科的演化趋势[J], 刘玉壶
2.应用兔抗大熊猫免疫球蛋白G血清探计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J], 王希成;郑锦章
3.大熊猫的分类地位与演化 [J], 胡锦矗
4.代码注释演化及分类研究综述 [J], 霍丽春;张丽萍
5.大熊猫分类与演化研究进展 [J], 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生物起源与进化
论文题目:大熊猫的进化历程与现状教师评语:
2014年 11月
大熊猫的进化历程与现状
摘要文章对大熊猫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了大熊猫过去的进化历程和现状。

关键词大熊猫;进化历程;现状
1 大熊猫简介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作“猫熊”或“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1.1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其体长约120-180厘米,尾长约10-20厘米,体重约60-150公斤,最重可达180公斤,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躯干、尾巴是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

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mm,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

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

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四川大熊猫的头大而且长,牙齿小,更类似于熊,胸斑黑色、腹毛白。

秦岭棕色大熊猫亚种的头圆,头骨小,牙齿大,更近似于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棕色。

秦岭白色大熊猫亚种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

2 进化历程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

由始熊猫演化的
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

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

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

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

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

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

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

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迫使大熊猫退缩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

大熊猫之所以能在自然历史的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

3 生存现状
大熊猫目前已处于极危状态。

50年代至今,其栖息地已消失4/5,现仅存一万余平方公里,分布于30多个县境内。

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且被分割成20个孤立的小种群。

这种小种群随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适应、繁殖和对疾病抵抗等能力的日益下降,更容易使其陷于极危境地。

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威胁,由于大熊猫完全依赖竹子为生,竹子周期性开花死亡,对环境中竹种单一地区的大熊猫是致命的打击。

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传统观点认为大熊猫已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其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然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变异、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种群动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发现该物种现生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

这项研究发现修正了长久以来大家对大熊猫前途命运的认识,表明大熊猫并非是处于进化历史尽头的物种,它们
仍具有蓬勃的进化潜力。

研究结论揭示,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生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这一结果提示大熊猫种群的濒危和中国历史上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

4 结论
熊猫经历了从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到现在的史诗般的进化历程,并且至今仍保留着蓬勃的进化潜力。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