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

合集下载

细胞膜

细胞膜

第四章细胞膜细胞膜(cell membrane)概念: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界膜,使得细胞质与外界环境相隔开,由脂双层构成基本结构,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生物内膜:真核细胞内的膜相结构。

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

(注意:线粒体不属于生物内膜)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概念:细胞质膜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在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总称为生物膜。

特征:生物膜有共同结构特征,在透射电镜下表现为“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又称为单位膜(unit membrane)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1.膜脂(membrane lipid):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总称为膜脂。

磷脂酰胆碱:含量最多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只存在线粒体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甘油磷脂磷脂(phospholipid)磷脂酰肌醇:含量最少,主要位于膜的内层,但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其重要作用鞘磷脂:以鞘胺醇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为磷脂化胆碱。

结构特征:双亲水性分子在膜中含量较少,而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因此也称神经鞘磷脂,而在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两类磷脂的特性: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中会自发排列。

胆固醇(cholesterol):分布于磷脂分子之间,其极性头部紧靠磷脂极性头部。

作用:调节脂双层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糖脂(glycolipid):是含糖而不含磷脂的脂类。

由脂类和寡糖组成,含一个或者几个糖基的类脂。

结构与鞘磷脂相似,属于鞘胺醇的衍生物。

作用:存在于膜的非胞质面单层,糖基暴露于细胞表面,可作为受体参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的过程。

2.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膜内在蛋白:嵌入脂双层的内部,与膜结合非常紧密。

膜外周蛋白:水溶性,通过静电、离子键、氢键等与膜作用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脂锚定蛋白: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脂肪酸或糖脂)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从而锚定在膜上。

关于细胞膜的描述

关于细胞膜的描述

关于细胞膜的描述
嘿,细胞膜这东西啊,可重要啦!
细胞膜就像是一个保护罩,把细胞里面的东西都包起来。

它能让一些东西进来,也能把一些东西挡在外面。

就像我们家的门一样,能让我们想让进来的人进来,不想让进来的人就进不来。

细胞膜是很神奇的哦。

它很薄很薄,但是却很厉害。

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就像一个小卫士一样。

比如说,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细胞膜就会让它们进来;而那些对细胞不好的东西,细胞膜就会把它们挡在外面。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一个关于细胞的科普节目。

节目里说,细胞膜就像一个聪明的守门员,它知道哪些东西对细胞好,哪些东西对细胞不好。

它会根据细胞的需要,来决定让什么东西进来,让什么东西出去。

我觉得这个比喻好形象啊!
还有啊,细胞膜还可以和其他细胞交流呢。

它就像一个小信使,把细胞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细胞。

比如说,当一个细胞受到了伤害,细胞膜就会发出信号,告诉其他细胞要小心。

这样其他细胞就可以做好准备,保护自己。

比如说我有一次不小心划破了手指,伤口周围的细胞就会通过细胞膜发出信号,让其他细胞来帮忙修复伤口。

我觉得这真的很神奇呢!
总之呢,细胞膜虽然很小,但是它的作用可大啦!它就像一个小卫士、一个小信使,保护着细胞,让细胞能够正常地工作。

我们应该好好了解细胞膜,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哦。

嘿嘿。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膜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每个细胞把自己的内容物包围起来的一层界膜,又叫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有所分隔而又保持种种联系。

它首先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滤过装置和主动的运输装置,保持着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差异,控制着营养成分的进入细胞和废物、分泌物的排出细胞;其次它是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感受装置,介导了细胞外因子对细胞引发的各种反应。

它还是细胞与相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连接中介。

质膜与细胞内膜(即各种细胞器的膜)具有共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功能,统称为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生物膜具有各种复杂奇妙的功能,其基础在于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在常规电镜超薄切片上,它们呈两暗夹一明、总宽度约为7nm的膜层。

在冷冻蚀刻技术中,它们可被断裂成两个半膜,在断裂面上可以看到膜内颗粒。

生物膜都是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糖类分子以非共价结合的方式组成的。

脂质分子排列成厚约5nm的连续双层,称为脂双层(lipid bilayer),构成膜的支架,并成为对大多数水溶性分子的通透屏障;蛋白质分子分布在脂双层内,担负着作为酶、运输蛋白、连接蛋白、膜抗原和受体等的种种特殊使命;存在于膜表面的糖类也参与了膜的一些重要功能。

本章将讨论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还将讨论细胞膜的一部分功能—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膜的其他功能如大分子物质的运输、细胞外信号的识别和传导、膜抗原和免疫反应等内容将在其他章节中介绍。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多种细胞分离获得的纯净质膜或各种内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生物膜都是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这三种物质组成的。

三种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的膜有很大变化。

例如,主要起绝缘作用的神经髓鞘膜上,75%为脂类,而主要参与能量转换的线粒体内膜上,75%为蛋白质。

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脂类约占50%,蛋白质约占40%-50%,糖类约占1%-10%。

生物膜之所以具有种种复杂而重要的功能,不但因为构成膜的三种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理化性状,而且因为这三种成分之间有着巧妙的相互作用,组成特定的结构。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皮,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

它的足够薄和弹性使得它能够控制进出细胞的物质。

细胞膜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功能:
1.区分细胞内外环境: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界的物理隔离屏障,可防止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维护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2.调节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调节物质进出,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

细胞膜具有多种通道和泵体,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

3.保持细胞结构稳定:细胞膜稳定了细胞形态并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与胞质骨架相互作用,保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

4.维持细胞的生理功能: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去呈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例如蛋白质通道可以促进物质的运输,受体蛋白可以识别配体从而向细胞内传递信号,并进一步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分裂和分化等生理功能。

5.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可以与邻近细胞的膜上的结构互相作用,形成广泛的细胞附着、交通和信号传递网络,为细胞的协同运作提供支持。

总之,细胞膜是细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多个层面上对细胞的运作和生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开发相关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

必修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

必修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1.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由磷脂双分子层和一些膜蛋白组成。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疏水尾部,形成了双分子层结构。

膜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受体蛋白、酶蛋白等,它们在细胞膜中具有多种功能。

2.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 -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外包层,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止细胞溶解或失去功能。

- 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渗透性,通过膜蛋白调控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

- 传导信号: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从而转导信号到细胞内,并触发相应的生物过程。

- 细胞识别和黏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以作为呈现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支架,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

3. 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对于小分子物质和非极性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进行扩散。

而对于大分子物质或极性分子,需要依赖膜蛋白进行特异性转运。

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可以形成孔道,以便水分子和离子等小分子物质通过。

而载体蛋白则通过结合物质并经历构象变化来实现物质的转运。

这些蛋白通道和载体的选择性能够确保只有特定的物质可以进入或释放出细胞。

4.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是一个具有流动性的结构。

由于脂质双分子层及蛋白分子的存在,细胞膜能够进行自由的侧向流动,这种流动性被称为“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助于维持细胞膜上膜蛋白的正常功能,例如蛋白通道的打开和关闭。

此外,流动性还可以使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更好地参与细胞内外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活性。

5. 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细胞膜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结构。

例如,细胞膜的小囊泡结构可以用于运输物质。

小囊泡在细胞内外之间进行快速的融合和分离,实现物质的运输。

此外,细胞膜还可以形成一些突起,例如细胞骨架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作用。

6. 细胞膜与疾病细胞膜在一些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知识点总结生物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而细胞的内部和外部由一层半透明的膜隔开,它就是被称为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细胞的形态结构,更是生物体内物质传输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的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膜的组成1.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分子是由磷酸头基、甘油和两种脂肪酸分子构成的,它们通常是互相排列着的。

2.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还含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分子,它们与磷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

蛋白质分子可分为固定蛋白和移动蛋白两种。

3.糖类分子:糖类分子是指粘附在细胞膜表面的糖分子,也是细胞膜的一部分。

糖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参与信号传递、凝视和纠错系统和相应反应的化学反应。

二、细胞膜结构的特点1.选择性通透: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通透的薄膜,只允许某些物质穿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穿透,这种选择性通透的原因是由于细胞膜的结构所决定的。

2.动态性:细胞膜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膜中各种成分的位置和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3.具有流动性:细胞膜是一种流动性的薄膜,它的流动性可以理解成磷脂分子在双分子层中的扭曲和旋转。

三、细胞膜的功能特点1.保持细胞结构和形态:细胞膜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它不仅保持细胞内各种成分的空间结构,还能够控制细胞形态的变化。

2.推动细胞运动:细胞膜只也能够推动细胞进行运动,它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酶的作用推动细胞进行整体的变形。

3.维持细胞内平衡: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物质传输的主要通道,它通过选择性通透地控制物质的进出来维持细胞内外平衡。

4.接受外部刺激:细胞膜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外部的刺激,如感光,感温,感触等。

五、细胞膜的修复与更新1.磷脂酰肌醇、胆固醇和蛋白质分子能使细胞膜自我修复。

2.新的磷脂分子可以在细胞膜的表面覆盖旧的磷脂分子,从而延长膜的寿命,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膜更新。

细胞膜

细胞膜

运输方式
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
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 胞饮 内吞 吞噬 胞吐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膜泡运输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⑷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物质顺浓度梯度,即由浓度高的一侧通过 膜运输到浓度低的一侧的穿膜扩散,不需要消 耗代谢能量。 ⑴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不需能量,不需专一的膜蛋白分子,顺浓 度梯度的穿膜扩散,也称单纯扩散或自由扩散。 如H2O、CO2、乙醇、尿素等。
主动运输
需要
需要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⑻

膜泡运输——以膜泡形式转移运输物质。 ⑴ 内吞(endocytosis) ——通过质膜运动将所要摄取的物质运输入胞的 过程。 质膜运动——质膜凹陷将所要摄取的液体或颗粒 物质包围于小的膜区内,逐渐成泡,然后脂双层融 合并箍断,形成胞内的独立小泡。
第四节 细胞膜的功能 ⑼
① 胞饮( pinocytosis) ——小溶质分子或液体物质与质膜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小的内吞小泡,这种入胞作用叫胞饮,所形 成的囊泡叫胞饮体。 ② 吞噬(phagocytosis) ——细胞摄入较大的固体颗粒和分子 组合物的过程。这种内吞方式为各种变形的、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所特有。所形成的囊泡叫 吞噬体。
膜脂的分子运动
1 侧向扩散运动 2 旋转运动 3 摆动运动 4 伸缩震荡运动 5 翻转运动 6 旋转异构化运动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⑶
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影响因素: 脂肪酸链的长度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环境温度 胆固醇 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 其它(PH,金属离子)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⑷

细胞膜(共162张PPT)

细胞膜(共162张PPT)
第二节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cell memberane):是包围在细胞外周的 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是原始的非细胞生物演化为细胞生物的
一个转折点
单位膜(unit membrane): “二暗一明”的膜 式结构叫三层夹板式结构。
生物膜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以外 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1
2
3
胞质面 5
1.单 次 穿 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多 次 穿 膜: 数条a-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跨膜 蛋白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单层 脂质的烃链结合。
4.与磷脂酰肌醇结合: 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酰肌 醇(在非胞质面的单层)共价结合。
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 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 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 通过。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
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
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 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 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
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特点:
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脂分子组成。 2.
(二)降血脂药物:当小孩的LDL-C超过160mg/dl(正常<110 mg/dl)须要小心评估,防止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多附在膜的内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 NO对血管的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硝化甘油的作用,早在100年前就使用硝化甘油处理心绞痛的病人(这种绞痛是由血液不适当地流向心肌 引起的)。 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的结构
膜蛋白
人细胞膜蛋白抗体 标记罗丹明
延伸:
融合
37℃ 孵育
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遗传学 名词,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 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 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基本过程包 括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通 过细胞有丝分裂进行核融合、最终 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细胞融合可 作为一种实验方法被广泛适用于单 克隆抗体的制备,膜蛋白的研究。
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增加 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增加 流动性增强 流动性增强
饱和脂肪酸链
不饱和链 个双链) (1个双链) 个双链
不饱和链 个或2个以上 (2个或 个以上 个或 双链) 双链)
胆固醇的影响:相变温度上 胆固醇的影响:相变温度上、下。
相变温度以上: 相变温度以上: 胆固醇使磷脂分子的脂酰链末端的甲基 以上 运动减小,限制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 运动减小,限制膜的流动性。 相变温度以下: 胆固醇可使磷脂分子脂酰的运动增加 运动增加, 相变温度以下: 胆固醇可使磷脂分子脂酰的运动增加, 以下 增强膜的流动性。 增强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
第三章 细胞膜的结构
概念 :什么是细胞膜 重点 : 1.细胞膜在细胞的什么位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膜的结构及成分组成 3.细胞膜的功能和特征 了解 :细胞膜与癌变
回顾
一、细胞膜的概念 细胞膜:是细胞质与外界环境相隔开的 一层界膜,又称质膜。
电镜下,所有的生物膜均 电镜下, 呈现“两暗夹一明” 呈现“两暗夹一明”的超 微结构, 厚度约7.5nm。我 微结构 厚度约 。 们把这种“两暗夹一明” 们把这种“两暗夹一明” 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单位膜。 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膜蛋白
小鼠细 胞
小鼠细胞膜蛋白抗体 标记荧光素

医学细胞生物学之细胞膜

医学细胞生物学之细胞膜

细胞膜1,细胞膜的定义: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半通透性过滤膜,不仅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稳定的内环境,而且还行使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

2,细胞膜的化学组成(1)膜脂:膜脂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三种类型。

这三种脂类都是双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亲水的头部露在外面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这包裹在内部,可能形成两种形式。

为了避免双分子层疏水部与水接触,两端自动闭合,形成一种自我封闭而稳定的中空结构,称为脂质体。

1)磷脂鞘磷脂鞘2)胆固醇:属于中性脂类,在真核细胞膜中含量较多,但在多数原核细胞中含量较少作用:对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胆固醇有加强质膜的作用。

3)糖脂1,定义: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约占脂总量的5%以下。

2,结构:糖脂由脂类和寡糖构成,也是双亲性分子。

其结构与SM很相似,但头部不同,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3,典型代表: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在神经髓鞘和神经元质膜中含量较高。

鞘磷脂鞘甘油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含量其次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含量最多磷脂酰肌醇(PI):含量最少,位于膜的内部在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心磷脂酰甘油:仅存在与线粒体内膜中和某些细菌质膜上,具有四个疏水性脂肪酸链,又称双磷脂酰甘油鞘胺醇半乳糖脑苷(2)膜蛋白1)膜内在蛋白质:1,含量:占膜蛋白总量的70%到80%,是膜功能的重要承担者2,结构:部分镶嵌在膜中,通过非极性氨基酸部分直接与膜脂双层的疏水区相互作用而嵌入膜内。

3,跨膜蛋白:双亲性分子,他们的多肽链可以贯穿膜一次或多次,以疏水区跨越脂双层的疏水区,与脂肪酸链共价结合,而亲水的极性位于膜的内外表面,如图1,2所示。

细胞膜

细胞膜

需要 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子和小分子( 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 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 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核酸、蔗糖) 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核酸、蔗糖)则 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 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是通过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来实 现的。 现的。
协助扩散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协助扩散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运输速度有一个饱和值。 运输速度有一个饱和值。
2、主动运输 、 概念: 浓度→ 浓度(逆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概念:低浓度→高浓度 逆浓度梯度 特点:消耗能量、 特点: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 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主要方式
因为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生命 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性吸收所需物 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性吸收所需物 选择性 质和排出有害物质。 质和排出有害物质。
同一种物质出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 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 葡萄糖 ) 是(
A
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与细胞识别、 细胞识别、 血型决定等 血型决定等有 关。
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鉴别细胞膜的内外 侧的有效依据是 ( )

糖蛋白 蛋白质 磷脂 磷脂
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 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再进行混合 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 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与这种现 象密切相关的细胞膜成分是( 象密切相关的细胞膜成分是( )

细胞膜的名词解释

细胞膜的名词解释

细胞膜的名词解释
细胞膜是一种包裹在细胞外部的可渗透的薄膜结构。

它由双层脂
质分子组成,其中磷脂是最主要的成分。

细胞膜具有许多重要功能,
包括维持细胞的形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及识别细
胞的正常功能等。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障壁。

由于细
胞膜是由脂质分子组成,因此它是疏水性的,不容易通过水溶性物质。

然而,细胞膜上存在许多蛋白质通道和载体蛋白,可以协助控制物质
的进出。

这种选择性渗透的特性使细胞能够在细胞内外之间保持稳定
的环境,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

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相互通讯和识别。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
白可以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影
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细胞膜上的识别蛋白也可以识别其他细胞的标
识物,如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促进
免疫反应。

此外,细胞膜还具有维持细胞形状和提供结构支持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帮助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变形来适应细胞运动和增殖等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它起着隔离和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重要作用。

同时,细胞膜还能通过各种蛋白质通道和离子泵来控制细胞内外的离子和分子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膜的形成与生物学功能

细胞膜的形成与生物学功能

细胞膜的形成与生物学功能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它包裹着细胞内部的所有器官和细胞质,保护和维护着细胞的内部环境和外部交互。

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膜结构,它不仅起着结构支持的作用,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产生电位差、传递信号、输送物质等。

本文将从细胞膜的形成和组成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功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细胞膜的形成和组成细胞膜的形成是由磷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

磷脂是水溶性和脂溶性之间的界面分子,在细胞膜上形成了一个双层结构,即所谓的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由两个层面,即疏水层和亲水层组成。

疏水层是由非极性脂质分子组成的,它们具有强烈的疏水性,不与水结合。

亲水层由带有极性官能团的磷脂分子组成的,可以和水结合。

在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有两种不同的磷脂,分别是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

这些磷脂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与蛋白质、胆固醇、神经酰胺等的相互作用。

除了磷脂分子,细胞膜还包含了各种蛋白质分子。

这些蛋白质分子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或泵,这样就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此外,蛋白质还能向外界传递信号,使得细胞膜能够参与到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

二、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细胞膜作为细胞的界面,不仅起着物理隔离的作用,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1. 细胞膜的保护和维护作用细胞膜的磷脂双层具有识别和选择性渗透的能力,能够防止大分子、药物和毒素等的进入细胞内部。

它还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2. 细胞膜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接收到外部的信号,如温度变化、离子浓度、光线等,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激活细胞内部的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使细胞做出适应环境改变的反应。

3. 细胞膜在物质传输中的作用细胞膜中存在着多种蛋白质转运体,可将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从一侧膜转移到另一侧。

此外,细胞膜还可以参与细胞吸收、分泌、分解和转运等过程,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

4. 细胞膜在能量生产中的作用细胞膜能够产生电位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促进ATP的合成,维持代谢的进行。

细胞膜的功能和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和功能特点

细胞膜的功能和功能特点
1. 嘿,你知道吗,细胞膜就像是我们身体细胞的超级卫士!想想看啊,它把细胞里面的好东西都好好保护着,就像你会小心保护你最心爱的宝贝一样。

比如在细胞里进行各种反应,这些都得靠细胞膜来守护,多厉害呀!
2. 哇哦,细胞膜还能识别外来的东西呢!这不就像我们在人群中能一下子认出自己熟悉的人一样吗?像细菌想进来捣蛋,细胞膜就能分辨出来,然后阻止它们,真的超牛的!
3. 嘿呀,细胞膜也能进行物质交换呢!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门,该让什么进来,该让什么出去,它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氧气进来,二氧化碳出去,这多有条不紊呀!
4. 你想想,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多重要啊!它就像一个严格的把关者,可不会随随便便就让什么都通过的。

这不正像是保安严格检查进出的人一样吗?
5. 哎呀呀,细胞膜简直就是细胞的贴心小棉袄呀!它能控制物质进出,让细胞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就像你会给自己布置一个温馨的小窝一样呀!
6. 细胞膜决定了什么能进来和出去,这可太关键啦!这就好比你决定谁能进你家门,谁不能进,你说重要不重要?比如营养物质能进来让细胞茁壮成长,多棒!
7. 哇,细胞膜的功能真让人惊叹啊!它能让细胞保持稳定,这就好像一艘船在大海上稳稳航行一样。

要是细胞膜出问题了,那可不得了,不是吗?
8. 想一想,细胞膜就像一个聪明的指挥官,指挥着物质的进出,这多神奇呀!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而细胞膜就是那个掌控全局的导演!
9. 所以说呀,细胞膜的功能和功能特点真的是太重要啦!它是细胞健康稳定的保障呀,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瞧它呀!。

细胞膜保存方法

细胞膜保存方法

细胞膜保存方法
细胞膜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冷冻保存法:将细胞在含有保护剂的溶液中进行冷冻,可以有效地防止冰晶的形成,从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储存。

2. 化学固定法: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甲醛或戊二醛)来稳定细胞膜的结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固定细胞膜,但可能会改变细胞膜的一些特性。

3. 液氮速冻法:将细胞迅速冷却至液氮温度(-196℃),使得细胞内的水分瞬间冻结成玻璃态,避免了冰晶对细胞膜的破坏。

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细胞膜的原始状态。

4. 低温保存:将冷冻的细胞膜样品转移到低温冰箱中保存。

通常,-80°C的低温冰箱是较为常用的保存温度,可以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较长时间。

5. 避光保存:细胞膜样品应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光照会导致脂质氧化和膜蛋白的降解。

可以将样品放置在避光的容器中,或者用铝箔包裹。

6. 防止冻融循环:为了避免细胞膜的冻融循环对其造成的损伤,保存时尽量避免频繁的冻融操作。

如果需要使用部分样品,可以将样品分装成小份,每次只解冻一小份。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细胞膜具有的特征

细胞膜具有的特征

细胞膜具有的特征
细胞膜具有的特征
介绍
细胞膜是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分隔符。

它的结构特殊,具
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 疏水性
•细胞膜具有疏水性,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和水溶性物质的自由通过。

2. 脂质二层结构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亲水性头部与疏水性尾部形成层状结构。

3. 膜蛋白
•细胞膜上存在许多膜蛋白,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物质的运输、信号传导等。

4. 可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拥有可选择透过性,能够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

5. 高度可移动性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膜蛋白具有高度可移动性,能够自由地在膜上移动,以完成各种生物过程。

6. 电解质传导
•细胞膜通过离子通道等结构,在保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同时,实现了离子的传导。

7. 膜融合和分离
•细胞膜可以与其他细胞膜发生融合或分离,以完成细胞的分裂、溶酶体形成等重要过程。

总结
细胞膜具有疏水性、脂质二层结构、膜蛋白、可选择透过性、高度可移动性、电解质传导以及膜融合和分离等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仅是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更为我们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了解细胞膜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plasma membrane)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除了有物质转运功能外,还有跨膜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功能,这些功能的机制是由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膜成分中的脂质分子层主要起了屏障作用,而膜中的特殊蛋白质则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转运和转换有关。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从低等生物草履虫以至高等哺乳动物的各种细胞,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膜结构。

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形式。

各种膜性结构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各种物质分子在膜中的排列形式和存在,是决定膜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关键因素。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图2-1 膜的液态镶嵌式模型膜外侧蛋白质和脂质分子上可能存在的糖链未画出(一)脂质双分子层脂质是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包被在细胞表面的。

每个磷脂分子中由磷酸和碱基构成的基团,都朝向膜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而磷脂分子中两条较长的脂酸烃链则在膜的内部两两相对(图2-1)。

图2-2 磷脂的分子组成近年来发现,膜结构中含量相当少的磷脂酰肌醇,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靠胞浆侧;这种脂质与细胞接受外界影响,并把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有关。

(二)细胞膜蛋白质蛋白质分子是以а-螺旋或球形结构分散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

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膜所含的蛋白质;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大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三)细胞膜糖类细胞膜所含糖类甚少,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它们都以共价键的形式和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糖蛋白;这些糖链绝大多数是裸露在膜的外面一侧的。

这些糖链的意义之一在于以其单糖排列顺序上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的“标志”。

例如,有些糖链可以作为抗原决定簇,表示某种免疫信息;有些是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性”部分,能特异地与某种递质、激素或其他化学信号分子相结合。

如人的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的不同抗原特性就是由结合在膜脂质的鞘氨醇分子上的寡糖链所决定的,A型抗原和B型抗原的差别仅在于此糖链中一个糖基的不同。

由此可见,生物体内不仅是多聚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排列和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可以起“分子语言”的作用,而且有些糖类物质中所含糖基序列的不同也可起类似的作用。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K+、Ca2+离子等。

它们理化性质各异,且多数不溶于脂质或其水溶性大于其脂溶性。

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至于一些团块性固态或液态物质的进出细胞(如细胞对异物的吞噬或分泌物的排出),则与膜的更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关。

现将几种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分述如下:(一)单纯扩散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则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将有向低浓度区域的净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比如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能溶于水,也溶于脂质,因而可以靠各自的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甚或肺泡中的呼吸膜。

(二)易化扩散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例如,糖不溶于脂质,但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可以不断地进入一般细胞,适应代谢的需要;Na+、K+、Ca+等离子,虽然由于带有电荷而不能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内部疏水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顺着它们各自的浓度差快速地进入或移出细胞。

这些都是易化扩散的例子。

易化扩散的特点是:物质分子或离子移动的动力仍同单纯扩散时一样,来自物质自身的热运动,所以易化扩散时物质的净移动只能是由它们的高浓度区移向低浓度区,但特点是它们不是通过膜的脂质分子间的间隙通过膜屏障,而是依靠膜上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功能活动,完成它们的跨膜转运。

由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的易变性(包括其构型和构象的改变)和随之出现的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因而使易化扩散得以进行,并使它处于细胞各种环境因素改变的调控之下。

(三)主动转运由于膜以某种方式提供了能量,体内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结果是高浓度一侧浓度进一步升高,而另一侧该物质愈来愈少,甚至可以全部被转运到另一侧。

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某些已消化的营养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小管液中某些“有用”物质进行重吸收,均属此现象。

由于此过程在热力学上为耗能过程,不可能在无供能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因此如果在生物体内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有主动的跨膜转运在进行,必定伴随了能源物质(常常是ATP)的消耗。

图2-3物质的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原理示意图主动运转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中研究得最充分,而且对细胞的生存和活动可能是最重要的,是膜对于钠和钾离子的主动转运过程。

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一种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的结构,简称钠泵,其作用是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烊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保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除了有对Na+、K+的转运功能外,还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并能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图2-4 葡萄糖和一些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模式图上方弯曲的管腔侧膜上的圆和方块,分别表示同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的继发性转运有关的转运蛋白质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除上述的钠泵外,目前了解较多的还有钙泵(Ca2+-Mg2+依赖式ATP酶)、H+-K+泵(H+-K+依赖式ATP酶)等。

这些泵蛋白在分子结构上和钠泵有很大类似,都以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将有关离子进行逆浓度的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出胞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如内分泌腺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外分泌腺把酶株颗粒和粘液等分泌到腺管的管腔中,以及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把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中。

根据在多种细胞进行观察,细胞的各种蛋白性分泌物先是在粗面内质网生物合成;在它们由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的输送过程中,逐渐被一层膜性结构所包被,形成分泌囊泡;后者再逐渐移向特定部位的质膜内侧,准备分泌或暂时贮存。

有些细胞的分泌过程是持续进行的,有些则有明显的间断性。

分泌过程或一般的出胞作用的最后阶段是:囊泡逐渐向质膜内侧移动,最后囊泡膜和质膜在某点接触和相互融合,并在融合处出现裂口,将囊泡一次性的排空,而囊泡的膜也就变成了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图2-5)。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膜外的特殊化学信号或膜两侧电位改变,引起了局部膜中的Ca2+通道的开放,由内流的Ca2+(内流的Ca2+也有的进而引发细胞内Ca2+贮存库释放Ca2+)触发囊泡的移动、融合和排放。

最近在肥大细胞的研究表明,囊泡与质膜的融合,可能与预先“装配”在两侧膜上的类似形成细胞间通道的那种蛋白质分子有关(见下节),当两者“对接”时,囊泡内容与细胞外液相沟通;以后由于组成通道的蛋白质各亚单位分散开来,造成原孔洞的扩大,完成囊泡内容的快速排出,囊泡膜也伸展开来,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图2-5 分泌物的出胞过程图2-6 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示意图分泌囊泡逐渐向细胞膜内侧面靠近,两者的膜相互融合,融合处膜膜断裂,分泌物排出,而后囊泡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入胞和出胞相反,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

入胞进行时,首先是细胞环境中的某些物质与细胞膜接触,引起该处的质膜发生内陷,以至包被吞食物,再出现膜结构的断离,最后是异物连同包被它的那一部分膜整个地进入细胞浆中。

首先是细胞环境中的某物质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通过它们在膜结构中的横向移动,逐渐向膜表面一些称为衣被凹陷(coated pit)的特殊部位集中。

衣被陷处的膜与一般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只是向细胞内部呈轻度下凹,而且在膜的胞浆侧有一层高电子密度的覆盖物,后者经分析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有序结构;当受体复合物的聚集使衣被凹陷成为直径约0.3μm的斑片时(可以在约1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该处出现膜向胞浆侧的进一步凹入,最后与细胞膜断离,在胞浆内形成一个分离的吞食泡,这称为内移(internalization);原来附在衣被凹陷内侧的蛋白性结构,现在正好位于吞食泡膜的外侧,仍面向胞浆;但在吞食泡形成后不久,这种蛋白结构就消失,可能是溶解在胞浆中,大概还可以再用于在细胞膜上形成新的衣被凹陷。

这类蛋白质的功能,据认为是为吞食泡的形成提供所需的能量。

失去了这种特殊的附膜蛋白结构的吞食泡,进而再与胞浆中称为胞内体(endosome)的球状或管状膜性结构相融合,此胞内体的特点是内部具有较低的PH值环境,有助于受体同与它结合的物质分离;以后的过程是这些物质(如进入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和铁离子等)再被转运到能利用它们的细胞器,而保留在胞内体膜上的受体,则与一部分膜结构形成较小的循环小泡,移回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再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使受体和膜结构可以重复使用(图2-6)。

据测算,在人工培养液中的吞噬细胞1小时内通过形成吞食泡而进入胞浆的细胞膜面积,大约相当于原细胞膜总面积的50%-200%,而实际细胞膜的总面积并未明显改变,可见通过上述以胞内体为转站的膜的再循环,不仅维持了细胞膜的总面积的相对恒定,而且使相应的受体可以反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