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小城市如何发展规划设计

小城市如何发展规划设计

小城市如何发展规划设计小城市发展规划设计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小城市的发展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帮助小城市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小城市需要制定一份长期发展规划。

这种规划应该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住房、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发展。

其次,小城市应该重视环境保护。

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开发和保护的平衡,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小城市需要鼓励和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促进经济多元化。

此外,规划设计也应该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小城市的独特文化和景观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最后,规划设计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居民的参与。

政府可以举办公民参与的活动,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总之,小城市的发展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多方面因素,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另外,小城市的发展规划设计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在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这些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例如,修建便捷的道路和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城市内部的连接和流动,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

对于水利和电力设施,要保证城市供水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城市规划对于住房和土地利用的规划。

规划要合理划分城市的发展区和保护区,推动住房的合理分布和土地的科学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住房区和商业区,可以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商业发展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小城市的发展规划设计也应该注重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建设。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提升城市的人力资源素质和竞争力。

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是指对于一个小城镇的整体发展进行策划和规划,以实现该城镇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700字的示例:一、市场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和调研,了解该小城镇的经济基础、人口情况、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进一步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二、定位和目标根据市场分析的结果,确定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例如,小城镇可以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重点区域,目标可以是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

四、产业发展根据定位和目标,确定小城镇的主要产业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例如,在生态休闲旅游定位下,可以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五、生态保护小城镇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完善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六、城市规划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例如,规划城市绿化、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场所。

七、教育和医疗注重教育和医疗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通过建设学校、医院等,并吸引优秀的教育和医疗人才,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八、文化传承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九、产业配套通过发展配套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例如,配套建设商业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十、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例如,建立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等,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以上是一个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700字的示例。

当然,实际的规划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王昭耀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80年代初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对这条道路进行了初步尝试;80年代中期提出的“小城镇、大政策”,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深入探索。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这是对多年探索的充分肯定和总结升华,也是对走这条道路的总体部署。

深刻理解、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是在新的世纪加快发展小城镇,不断把农村改革与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一、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不仅影响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坚持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经济进步与城市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有的高达9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我国只有30%。

如何处理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大中城市发展和小城市建设的矛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大中城市数量少、容量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必须在适量适度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

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距离近、迁移成本低,是我国低收入低素质农村人口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传媒大大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对农民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遍布农村的小城镇将成为今后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商品、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小城镇规划中的城镇发展定位分析

小城镇规划中的城镇发展定位分析

小城镇规划中的城镇发展定位分析小城镇规划由于基础资料以及小城镇自身发展条件等诸多限制,对城镇发展分析与定位往往较为粗暴简单。

规划工作者应注重克服上述困难,结合小城镇自身条件与区域发展大背景,千方百计识别出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机遇,准确把握小城镇未来的发展定位,科学指导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文章以阳春市永宁镇为例,介绍小城镇规划发展定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标签:小城镇规划;总体规划;城镇发展分析;城镇发展定位1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法》的普遍实施,城乡规划编制覆盖面越来越广。

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等各方面原因,欠地达地区小城镇规划仍然十分欠缺。

就规划具体工作而言,小城镇规划由于基础资料限制以及小城镇自身发展条件有限,对其发展定位分析往往较为粗暴简单。

以下,笔者根据参与阳春市永宁镇总体规划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小城镇规划中城镇发展定位分析的一般思路谈一些个人思考与认识。

2 永宁镇概况永宁镇位于粤西地区阳江市西北部边缘、阳春市域西部,陆路距广州约300公里,距深圳约400公里,距阳江市区约80公里。

永宁镇域总面积为364.78平方公里,下辖居委会1个,村委会24个。

镇域户籍总人口共6.2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约为两万人。

永宁镇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是传统的农业镇,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农业生产发展较好。

镇内拥有金、银、钼、铅、锌、铜、铁、瓷土矿、水晶矿等10多种矿藏;林地面积41.73万亩,活木蓄积量达220万立方米,是阳江市重点林区。

镇内水系发达,漠阳江水系第二大支流西山河发源于镇域西北面的山地,雨量充沛,洪水量大。

3 永宁镇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永宁镇经济总量小,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高。

2011年,永宁镇工农业总产值为3.9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587元,低于阳春市、阳江市的平均水平,约为广东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

永宁镇工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重庆三大经济区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重庆三大经济区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生产 “ 专 新 、精 、特 ”产 品 ;另一方 面 ,要 与高 校 ( 把 移 民 、生 态建 设 和经 济 发 展结 合 起 来 ,发 和科 研院所 加强 联 系 ,开 发 引进新 技 术 、新 ¨ 岂和 新 三) 】 J
展 生态型小 城 镇特 色经 济 三峡库 生 态经 济 区 ,拥 产 品 一此外 ,鼓励 近 郊 小 城镇 发 挥 毗 邻 主 城 区 的 优 有 长 江 水 道 、渝 怀 铁 路 和 渝 万 高 速 公 路 ,水 利 、矿 势 ,发展 电子 信息 、新 材料 等高新 技 术产 业和 出 口刨
维普资讯
三大经济区建设 1 、嘲 ^ ㈨ ,
■■■圈圈瞳圈圈r…—


——一 一

Hale Waihona Puke 。 发展 小城镇 特 色经 济应把握 好 五太原 则
重庆 三大经济

是 因地而特 ,明确 发展方 向 。因地 而特 ,就 是
不能照搬照抄 ,简单移植别人 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其
和新 型产 业 ,避 免结 构趋 同 。 ( )j 进 适用 技 术 和先 进 工 艺 .逐 步改 造 传 统 蚪先 一方 面 .要在 生产 配方 、制作 _艺 、产 品包 装 I =
时机 .积 极 承接 沿海 发 达 地 区及 丰城 医 的产 、 №转移 . 产 业
加 快 建 设 以特 色 产业 园 区 为 支撑 的城 郊 型 产 、 集 以 及经 营管 理 等 方 面下 功 丈 ,提 升产 品质量 和档 次 . 世密
色经济 与 业农 村简单分 割 .则不仅不利于农业增 农
维普资讯
』  ̄,L 删 I ,- L . s^ 1l , t D 三大经 济区建 设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2023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2023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2023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2023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1一、总体思路进一步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充分利用市域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我镇成为长株潭核心区绿心区重要组团等发展大背景,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土地管理,盘活土地资产,确保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通过“浓厚创建氛围、完善基础设施、稳定治安大局、丰富文体生活”等措施积极开展人民满意集镇创建工作,使我镇居民能及时分享到我镇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一)以规划为龙头,坚持规划指导建设1、牢固树立“重规划,促发展”的理念,根据当前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完善完善全镇总体规划体系,把全镇87.5平方公里全部纳入集镇规划,突出“交通先行”原则,优先保障重点建设区域、项目的规划需求,通过项目靶向规划,确保项目的科学布局,以及更好的融入长株潭经济圈。

2、加强项目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以____集镇商业街、____市____镇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等项目为代表的各个项目的详细规划,严格做好规划指导建设。

同时在各类项目建设中,加强土地管理与城建管理力度,形成建管并重,规划先行的机制。

3、健全村民建房图纸库,为村民提供美观、科学的建房设计图,进一步提升村民建房的品位;及时为村民建房办理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保规划选址合法;做好私人建房放、验线工作,确保按规定点;严格控制立面设计,确保建设不变样。

4、严格依法执行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法制建设,严肃依法执行规划。

严格执行规划定期巡查制度,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一书三证”的办理、全程监督域内的各项建设,及时制止违章建设行动,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二)围绕城乡一体化规划,积极推进项目建设1、继续推进仙人湖项目建设。

完善金科天湖新城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农贸市场建设、下水道管网建设、人行道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水、泄洪渠改造工程、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垃圾处理厂、汽车站、加油站等。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规划)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规划)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城乡规划方面:城乡规划的综合性、政策性和前瞻性决定了其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地位。

XX新型城镇能否做到科学发展,能否建设得有特色有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的发挥。

未来XX 城乡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积极推进XX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

按照XX市新的战略规划提出的“根植性发展、精致型开发、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把XX区59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完整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村庄视为整体城市化发展的一部分加以深度统筹、规划,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较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以“总规”规范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

2、推广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这些年来XX城区形象不太理想,诸多原因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开展城市设计。

为彰显XX区城乡规划建设的XX文化特色,下一步有必要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以“XXXXXXXXX”城市设计征集活动的成功经验为指导,注重发挥规划专家智慧,以扎实的宏观研究政策为先导,以功能设计为基础,把功能研究作为城市设计的前提,大力推广城市设计理念。

一是对XX几个城区出入口、旧城改造片区、新开发区域等重要节点进行城市设计,将每一处形态设计根植与相应功能细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二是严格新征用地规划管理工作,优先编制拟拍卖(出让)地块、旧城改造区、近期重点发展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

3、切实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内涵;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小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分析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规划与布局的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讲,小城镇规划主要是持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的统一即在现有小城镇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留有余地结合远景空间结构性布局,重点是对于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小城镇必须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程度、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数,并使其在时空上具体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载体。

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布局的统一。

小城镇宏观布局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小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微观规划指小城镇城区内的总体规划与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合理控制城镇规模。

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应当根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历史发展与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合理确定,而不应一味贪大求全。

特别是处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山区、库区、沙漠地区的小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农田、耕地十分有限, 因此对于可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是如何充分用好现有土地,而不是大规模开垦新的土地,更要杜绝随意侵占农田与耕地的现象发生。

小城镇的布局不仅仅是单个城镇的建设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布局时要考虑其发展对经济相对集中的小城市,卫星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镇区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适应该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特征、原则及总体思路

“十四五”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特征、原则及总体思路

“十四五”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的特征、原则及总体思路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中后期(2018年前后)开始,我国城镇化进程发生了诸多阶段性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出现新的特征,对“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城镇化空间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对城镇化空间优化提出新的要求。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将呈现“四化”互动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化率接近60%,“十三五”中后期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开始放缓,城镇化的“后工业化”特征也日趋显现。

如,一些地区城乡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城乡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人口加快向大都市集聚,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出现极化效应,都市圈加快形成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十四五”时期空间布局出现新特征。

(一)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不同城市和区域的自然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异质性决定了其空间需求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其当前和未来空间供给的多元化趋势。

不仅有宏观尺度上的“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层次性,也有微观地域或业态上的创新走廊、科学城、特色小镇、未来社区、共享空间等新载体。

“十四五”时期,随着产业、科技、人口等要素组合的新变化,空间布局形态更加多元的趋势性特征日益明显。

(二)空间布局结构协同化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产业转移、要素流动不断增强,“两横三纵”新型城镇化重点轴带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也明显加强,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效应不断显现。

“两横三纵”城镇化轴带内的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小城市等不同层次和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扩大,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的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加强。

“两横三纵”城镇化轴带之外的其他大中小城市、县城、各类城镇等不同形态间的互促互动功能不断释放,同样呈现互相影响、互相支撑的空间互动效应。

“十四五”时期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协同化的范围、水平、深度还将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优势和思考论文

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优势和思考论文

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摘要】城市化过程中始终受到两种外力的制约和引导:无意识的自然生长发展和有意识的人为控制,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尽相同,有很多经验和教训。

在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上,有两种观点专家和行政决策者达成了共识:第…是控制大城市的规模,避免大量农业富余人口涌人大城市,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这方面墨西哥城、印度的孟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例子可以引以为戒;第二是走重点发展小城镇之路。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优势和思考城市化(urbanization)就是农业的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包含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几方面。

我国目前城市化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即城市化水平超过40%),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试从这个切入点来阐述小城镇规划建设,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1 小城镇的概念和类型关于小城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中,有的人认为可以包括小的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未建制的集镇;有的认为,是县城和建制镇;又有的认为,是建制镇和集镇,不包括县城;还有的认为,小城镇是一种区别于城市和村庄的早已客观存在的聚落,无须再做划分。

笔者认为和本文中所指的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区域,它是把城市与乡村两个不同的区域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纽带,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如何划分小城镇的类型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通常认为小城镇的类型划分应以它在国家发展及城市化中的功能为基础。

由于我国的小城镇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对这些功能的不同方面的侧重,便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

按照小城镇的职能类型特征,可将小城镇划分为文化和政治型、工(矿)业型、集市型、服务工矿型、交通运输型、风景旅游型、乡村结合型、城郊型和边境口岸型等九大类。

十种小城镇发展模式.doc

十种小城镇发展模式.doc

十种小城镇发展模式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第一、城郊的卫星城镇充分利用邻近大中城市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

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第二、工业主导型中心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规模效应,应该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实行一镇一品。

集群化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分工,能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以整体切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新型产业组织。

村镇企业集群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好路子,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成功。

第三、商贸带动型用传统、新兴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加上市场技术优势和管理,推动市场远近吸引辐射。

以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繁荣,服务工业、服务农业和建设城镇。

这类城镇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优势,优化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把这三方面优化了,就可以把商贸兴镇的路子继续延续下去。

第四、交通枢纽型利用交通便捷、运输量大、信息快、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交通促流通,以路兴镇,但也要防止出现沿着骨干公路建城镇,一条大马路,两排卷闸门。

这种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结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恶化,又破坏了城镇景观,浪费了土地,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五、工矿依托型为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生产。

这些小城镇既要找到接续性的产业,又要做好原来的工矿服务,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游服务型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搞好旅游服务,实现“山上游、山下住”,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开拓发展第三产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自我建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可谓一举两得。

第七、区域中心型特别是县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技术区位、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形成县、市的中心镇。

第八、边界发展型利用省界、国界发展边际贸易,强化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聚集各方面的生产要素,构筑边缘区的城镇化基点。

第九、移民建镇型要注重新建镇的规划和建筑质量。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旋律,逐渐勾勒出这份方案的轮廓。

小城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了。

一、发展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不再是简单的农村集市,而是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我们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打通对外通道,提升道路等级,确保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畅通无阻。

同时,优化内部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需求,提高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稳定。

3.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实现光纤到户,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信息服务。

三、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2.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就业和税收。

四、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加强小城镇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小城镇空气质量、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五、社会事业发展1.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文化生活:丰富小城镇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政策保障1.财政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土地政策:优化土地政策,保障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

3.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建设正经历着一个飞跃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公平机会也是重要的时刻。

随着这一趋势,很多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主和当地居民对于如何发展小城镇有了新的
见解和创新。

首先,开发和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至小城镇可以安全、无忧地运行,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吸引其他产业进入。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财政激励政策,对于建设基础设施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力度。

其次,小城镇可以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可从当地本地资源和传统产业总结出小城镇特色产业,如茶叶、纺织品、食品等,建立小城镇产业园,让当地民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此同时,也可以从国家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持中获益,加快小城镇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针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应该着力改善当地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卫生、住房等,让那些可能受到现实制度和资源限制的人士受益。

另外,小城镇应该开展多种文化和社会活动,增进社会互动,加强社会亲密感,让小城镇居民受益,以期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另外,充分利用外部市场资源也是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小城镇可以开发一系列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改进市场操作机制,
做好针对外部市场的调控,促进当地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推动小城镇发展,归根结底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借助上述几点思考,小城镇发展可以达到双赢,小城镇政府可以积极采取创新政策,有效地改善社会生活,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有效的环境。

与此同时,小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公平的发展机会。

城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浅析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

城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浅析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

城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浅析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作者:文风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郊型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敏感区域,本文以成都市天回镇为例,初步分析城郊型城镇在城市满覆盖建设趋势下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与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郊;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城郊小城镇作为城市边缘上的小城市,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敏感区域,对城市的依赖性更大。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是农业人口稠密地区小城镇,以特色加工型农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依托大城市,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来振兴小城镇的经济。

1 城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天回镇是成都市的粮、油、菜及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现代城郊农业格局。

天回镇地理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现已引进企业10多家,工业在全镇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已初具规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天回镇国内生产总值22.42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60%,第一产业2.4844亿元,第二产业18.9006亿元;第三产业1.0389亿元。

三大产业构成比例为11.1%:84.3%:4.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42元。

可以看出,天回镇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第二产业构成比例较大,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2 天回镇主导产业发展特点与问题2.1 特点①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

天回镇南部毗邻成都市中心城区,受到强大的辐射影响;尤其是成都市北部商贸城的建设,将给天回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②拥有很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都江堰水系毗河在镇域内流域长度约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50米。

生态景观条件十分优美。

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部分道路已达到城市道路等级;全镇已开通公交环线,极大的方便了全镇的交通联系和物资交流。

④镇区建设速度快,面貌较新,建设标准较高。

镇区是成都北部地区适宜居住的地段,目前正处于土地开发高速增长期。

谈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创新思维

谈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创新思维

谈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创新思维作者:刘雪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和速度的加快,如何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生产生活全面发展的小城镇,是关系到现代城市化进程速度与质量的关键问题,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尤显重要。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图分类号: [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小城镇的概念、类型就小城镇而言,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的主旨也绝非讨论其具体的含义。

本文中所提及的“小城镇”是指“处在城乡结合部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上讲,“规划”指的是在开始做事之前仔细考虑如何去做,与“计划、打算、谋略”近意。

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并有秩序的加以开发。

于是,传统“城市规划”的含义扩大到了更广的意义上,在英国称之为“城乡规划”,在美国则称为“城市与地区规划”。

由于我国长期受二元经济的影响,所以独立提出“小城镇规划”的概念。

参照“城市规划学”的定义,小城镇规划的目标可以概括为[3]:根据一定时期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空间布局,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促使其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小城镇可划分为文化和政治型、工(矿)业型、集市型、服务工矿型、交通运输型、风景旅游型、乡村结合型、城郊型和边境口岸型等九大类[1]。

2. 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经规划后的小城镇发展情况来看,小城镇在建设规划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划问题,笔者通过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调研结果,总结了当前小城镇建设规划上存在着的几点共性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对不同乡镇的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有机联系和协调,部分地方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同一乡镇的管理机构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部分政策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小城镇之间缺乏特色,产业雷同,缺乏互补。

打造城郊特色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打造城郊特色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打造城郊特色经济的思考与建议前言城郊地区是指位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地域。

相对于城市,城郊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文化和自然优势,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城郊地区的优势,推动城郊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打造城郊特色经济,为城郊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优势与挑战1.1 优势•自然条件优越。

城郊地区相对城市而言,空气质量好,水源纯净,土地资源充沛,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养生旅游等产业。

•地理位置优越。

城郊地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有利于便捷的商务流通和物流配送。

同时,城郊地区也具有不少人文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可作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项目。

•劳动力成本低。

城郊地区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密度低、竞争压力小,劳动力成本较低,并且人文素质高,有利于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

•产业结构多元化。

城郊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多样化。

1.2 挑战•城乡差距大。

城郊地区与城市相比,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匮乏,生产力相对较低。

•村庄规模小。

城郊地区的村庄相对较小,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承载大型产业,同时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环保和生态问题。

城郊地区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较大,环保和生态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发展思路2.1 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城郊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

可以建设一些主题公园、康养中心、度假村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和养老产业。

同时,可以开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推动城郊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2.2 注重民生服务业的发展城郊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服务素质高等优势,可以发展一些以居民服务为主的产业,如家政服务、托育服务、老年照顾服务、快递洗衣等,将城乡居民间的服务需求联系起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郊地区的消费和经济活动。

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教学讲义】

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教学讲义】
小城镇建设
概念
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
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 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 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人口在3万以上的未设市的县城和建制镇 至2008年,中国小城镇数量为1923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中提出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提高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逐步改变城乡二 元结构。
道路间距(m) ≥500
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各具特色 ,保护耕地 , 优化环境 ,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
按照小城镇发展定位的性质 ,与中心城市配套规划 ,形成城镇一盘棋 , 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坚持长期不变。并注重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做出相关的人口和产业规划 ,做好必要的可行性
一些地区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小城镇发展 发展小城镇被认为是代价最低 ,最具中国特色的
城市化道路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建设分散 ,缺乏计划性
规模偏小 数量上盲目扩张
布局分散 ,齐头并进 ,“摊大饼”情况严重 ,少数地方出现“乡乡建镇 , 村村建镇”的现象
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国家规定,城镇人均用地面积应维持在 80~120平方米之间, 但现在人均建设用地超过120的小城镇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达到200平米, 土地浪费惊人
聚资型
本着自发、自觉、自愿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城镇建设纳入 市场经济轨道,全方位调节城镇建设积极性,聚集资金,发展小城镇。
“三资”带动型

谈谈城郊型小城镇地块划分与开发模式的关系

谈谈城郊型小城镇地块划分与开发模式的关系

谈谈城郊型小城镇地块划分与开发模式的关系作者:廖正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地块是城乡规划编制研究的最小单元。

城郊型小城镇由于其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地块划分与开发模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以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为例,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地块划分的一些技术要领,并结合长远发展(更新)提出建议,为建设美丽城镇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城镇,地块,开发模式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近二十年来,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城乡规划的对象——土地,如何划分利用,是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垫江县高峰镇为例,针对城郊型小城镇地块的划分与其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高峰镇位于垫江县腹心,距县城中心区约12公里,距规划城区边缘不足5公里,具有重庆城郊型小城镇的普遍特点:传统的农业镇;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山水格局较好;面临开发模式更新等一系列问题。

一、基本概念(一)城郊与城郊型小城镇所谓“城郊”,也就是城市的郊区,指靠近城区的外围区域。

目前对于这一区域的界定,在空间距离上尚不明确,其中原因受城市拓展、交通条件改善等方面影响。

本文研究的城郊型小城镇,是指位于城市郊区的小城镇,空间距离城市中心区一般在15公里以内,车程在半小时以内,与城市有着便捷联系的小城镇。

(二)地块划分就城乡规划专业而言,地块是规划用地开发强度赋值的基本单位。

地块划分时往往要考虑以下因素:1、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协调性;2、与土地权属相关,便于管理,包括确权、出让等;3、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差异,体现价差;4、兼顾交通疏散和消防通道等要求,每一地块需与一条以上城市道路或街坊支路相毗邻;5、考虑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因素。

二、城镇发展方向预测城郊型小城镇的发展,受政策、交通、产业、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

城效型小城镇的发展轨迹有以下可能:成为卫星镇;成为城市新区;成为城中老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城郊型小城镇在新一轮城市化中的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为例一、城市辐射的规律性特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农村和其他地区进行物资、人员、文化、资金、信息的交流,其主体流向因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在城市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凝聚,即吸引周边的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城市聚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达到饱和时,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即城市的功能及区域向外延伸扩散。

其源动力是追求低成本之使然。

城市辐射(扩散)按功能大体可分为经济辐射、生活辐射和“第二居所”的辐射,受追求低成本的内在规律作用,其辐射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成点状集结,再扩散连至成片。

城市功能向外延伸需要一定的载体,受低成本需求制约,其最优先的载体是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线上,城市辐射总是沿着交通线,在那些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落脚,形成一个个集结点。

由于规模效益(即市政设施边际效益)的作用,那些集结点会逐渐向外扩散成片,并最终形成一定规模。

第二,经济圈的辐射扩散先于生活圈的辐射扩散。

受扩散源动力的作用,城市职能的扩散首先表现为经济职能的扩散,即当城市凝聚作用使原有市区趋于饱和时,由土地固定性、稀缺性特征带来的地价上涨等因素,使市区投资成本大大增加,为追求低成本,新的投资就会流向距市区较近的城郊,在那里建设新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圈;当新形成的经济圈内聚集了一定的企业后,为降低成本,方便职工上下班,新经济圈内就会出现成片的居民区,形成新的生活圈。

人口聚集伴随着企业的聚集而实现。

之后,将向更远的地区进行新一轮的经济辐射。

第三,“第二居所”的辐射半径将大于经济和生活的辐射半径。

随着城市集聚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富裕人群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产生了对“第二居所”的需要。

有别于企业对低成本的追求和人们对居住便利的要求,“第二居所”对地段的选择显得更为超脱,可以超越经济、生活辐射半径的范围,把延伸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

二、城郊经济发展受辐射作用的主要影响城郊经济发展因受城市辐射的推动作用,而具有明显的“外源性”经济特征,呈如下特点:(一)受辐射差异性影响发展具不平衡性。

低成本驱动是城市经济和生活辐射的原动力。

在辐射规律的作用下,不同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地区,其接受到的辐射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差异性。

一般讲,距市区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因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最先接受到较强的城市辐射;而距市区相对远一些、交通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地区,接受辐射的时间晚、能力弱。

因此,城郊的不同地区因其接受辐射能力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层级。

(二)家庭构成由一工一农向完全非农业转变,居住由分散的单元村向适度规模集结。

大城市发展之初对劳动力的需求,使部分农民首先从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形成了一工一农的家庭格局。

当城市功能向外扩散延伸时,不断增加的城镇聚集人口,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使耕地减少,促使农户摆脱对土地的依赖,由分散居住的乡村聚集到城镇地区,一工一农的家庭格局被完城市郊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技术、文化、信息、生活等各方面都直接受城市的影响和辐射,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利”经济色彩。

小城镇作为城郊经济的骨千对其发展具有更加明显的支撑作用。

认真分析研究城市辐射的特点、规律及其小城镇建设发展所依存的条件.对促进城郊小城镇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第二居所”辐射为距市区较远的郊区带来新机遇。

当久居城市的人们对由钢筋水泥玻璃构成的拥挤局促被污染的空间产生厌烦情绪,将目光转向郊区一些自然条件好、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时,“第二居所”辐射的超越性,为那些距市区较远而拥有良好自然环境的郊区带来了新机遇。

向往自然、亲近自然、选择更为宽阔生活空间的要求,使城里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开始在那里建造“第二居所”,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行政区制对城市辐射影响的可调控性。

由于城市与其郊区同属一个行政区域,使之有责任、有能力通过投资支持、政策导向等相关手段,引导城市辐射走向,促进郊区经济快速发展。

三、城郊小城镇的特点城镇一词英文写作UrbanPlace(城镇地区),是指除农村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点,包括城市(city)和城镇(town),是RuralPlace(农村地区)的反义词。

在国外,小城镇就是指小城市。

我国的小城镇从广义上讲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包括县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第二个层次是指除建制镇以外的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国营农林牧渔场所在地;第三个层次是指由于经济、地理、交通等原因自然形成的达到一定规模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就是单指第一个层次经国家批准的建制镇。

城郊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特殊一员,具有如下特点:(一)小城镇的空间分布受城市辐射规律作用,那些沿交通线已经具备一定能源、通讯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的地区最容易接受辐射,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小城镇,沿交通线分布。

(二)不同类型分处不同层级城郊小城镇按辐射不同可分为经济型和“第二居所”型,经济型按成熟期不同又可分为纯经济型和经济生活型。

在城市功能不断向外扩散过程中,可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三个城镇层:第一层距市区最近,由于其接受城市辐射时间最早、能力最强,镇区经济发展迅速齐全,既有工业区又有生活商业区,属经济生活型。

第二层离市区稍远,由于其处于城市辐射的第二阶梯,接受城市辐射能力稍弱,在发展初期,城市辐射还没完全到位,镇区内主要是工业区,尚无成片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属经济型。

第三层离市中心最远,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最弱,在发展初期,主要接受城市“第二居所”的辐射,镇区内以中高档住宅区和别墅区为主,属“第二居所”型。

如上图所示:城区外第一圈为经济生活圈,第二圈以经济圈为主,第三圈以“第二居所”为主(指第二圈以外行政区划以内)。

(三)小城镇规模限制和影响在城镇发展上,市政配套是其重要因素。

城镇建设之初,市政配套设施供给一般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市政基础设施先期不到位,始终处于一种需缺状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种是市政基础设施先期到位,开始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吃不饱”状态,使用率低,不能实现经营性运作。

因此,只有当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给和经营性运作。

根据国内外小城镇规模研究,一个城镇的人口规模至少达到3万左右,才可以比较经济合理地配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

这就是城镇规模的下限制约。

下面是镇区人口规模与部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投人的对应表:这些数据虽然都是概算,不很准确,但大概能说明一些问题。

从供水、供暖、供电、供气四项公共设施的人均投资来看,当人口分别达到2000、5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时,人均投资分别为27670元、13534元、7552元、4614元、3533元、3165元、3686元、3519元,基本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2000人时人均投资最大,为27670元,3万人以后就大体在4000元以下浮动,这表明小城镇最少要达到30000人,才可以较合理地配备市政公共服务设施。

四、京郊—怀柔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按照城郊经济发展的共性规律,探讨北京郊区怀柔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对加快其以“一城三镇”(县城、杨宋镇、北房镇、汤河口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怀柔在北京辐射圈中所处的位置从北京市目前经济生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见下表),可以分析出怀柔在首都经济辐射圈中所处的位置。

从人口居住密度和从业人员分布密度两个数据看,目前北京的经济生活中J 公还在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从外来人口(其走向表明经济发展的走向)和住宅建筑竣工面积两个数据看,北京经济和生活区正向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转移;从工业企业个数分布看,北京的工业集聚在稍远的远郊区县(顺义、通州、房山、门头沟、昌平、大兴),正在形成北京新的经济区;从外地人员购房数量看,“第二居所”的辐射已先于经济和生活的辐射到达最外围的远郊四县(怀柔、密云、平谷、延庆)。

由此可以推断,怀柔处于北京大都市生活辐射圈外、经济辐射圈边、“第二居所”辐射圈内。

(二)怀柔重点发展城镇“一城三镇”的优劣粗析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十五”初怀柔县确定了以“一城三镇”为重点的城镇带动战略,将以县城、杨宋、北房、汤河口镇的发展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从空间布局看,这“一城三镇”都是沿交通线分布的,其中县城、杨宋和北房位于其南部平原101国道两侧,汤河口镇位于北部山区中心地区怀丰公路沿线,距县城约60公里。

从空间位置看,由于怀柔山多地少,平原地区“一城两镇”空间位置相对集中,杨宋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处,北房位于县城东北4.6公里处,杨宋与北房相距约5公里,大体成等腰三角形。

从规模上看,目前,只有怀柔县城达到了一定规模,常住人口大约在9万左右,其余三镇都处于初始阶段,镇区人口均不足l万,受下限规模的制约。

因此,杨宋、北房两镇与怀柔县城相比,由于其规模的差异性,位置的相近性,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但杨宋、北房两镇之间条件大体相当,具有较强竞争性。

平原地区“一城两镇”的这种高密度布局,其利是有益于相互竞争促进发展,其弊是行政区划对资源利用有一定的制约。

(三)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要求,加快怀柔县小城镇建设步伐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只能是顺应客观规律,即包括表征规律,又包括内在规律。

所谓表征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现象特征,内在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

怀柔作为北京行政区内的远郊县,其发展总要受到北京这座大都市的辐射影响,即受表征规律的制约,又受内在规律的推动。

认真分析自身特点,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怀柔小城镇发展宜采取如下对策:一是顺应表征规律,因势利导,着重“第二居所”的开发建设。

我县山清水秀空气好,正处在北京市“第二居所”辐射圈内,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利用北京这座特大城市出现的“逆城市化”倾向,做好整体规划,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城里人的“第二居所”。

杨宋镇和北房镇是国家和北京市批准建设的小城镇试点镇,具有特殊的户籍政策优势。

(虽然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要求,这一政策可能会被取消,但在北京这一特大城市却不会近期取消,最起码在一两年内不会取消。

)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政策,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点瞄准京城外地人员中希望进京人户的高收人人员,以小城镇户籍政策为杠杆,以房地产开发为重要手段,建设京城外地高收人人员的“第二居所”。

进而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步把这些人的“第二居所”变为家里老人的“养老之所”,即变成“常住居所”,以带动自身服务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