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孙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相关推荐高中语文作文优秀范文(精选2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作文篇1“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梦蝶”是《庄子》中一个流传远久的故事,其优美玄妙,诗意盎然的意境,令人们浮想联翩。

许是一时疏狂,抑或“诗化”哲学。

庄周,用自己独有的品味,隐匿成一个不可言传的物语,任由千百年后的人们恣意猜疑。

是悲,是喜,是离,是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唯有他——庄周,沉溺于如此的美梦,恬然睡去,在白云青草间,一梦千年。

“醉过才知道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我不能写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或许吧,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品味其中的甘甜,那些外在的蜚语流传,亦都不过是骚客迁人的主观臆断吧!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而只有真正领略过写作所带给自己快乐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辛酸。

《红楼》残卷,这部被王国维称为“宇宙一大着述”的著作,浸注了作者多少的情感,以及枯灯伴卷,泣喜而笑的颠狂。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被今人评头论足,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恐怕没那个必要了。

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后世之人又怎能穿越时空,企图去窥探先人的灵魂呢?“孤标傲世偕谁隐”曹雪芹都这么说了,后人又何必各持己见,猜疑纷纭呢?“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似在抗诉着一段莫须有的流言!高中语文作文篇2勇气是一只孤鸟,它等待着冲破云霄,凌驾九天的那一刻。

即使它为此失去的是鲜艳的丰羽,但它却得到了明媚阳光的拥抱和绚烂彩虹的环绕。

就像一位女星唱的一首歌:“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不,绝对不可以,我们需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正值青春,前方长路漫漫,需要我们披荆斩棘,勇敢地踏上这条未知的道路。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代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文化常识(六)-官职变动常见称谓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代文化常识系列)古代文化常识(六)-官职变动常见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六)-官职变动常见称谓地一、表任职、授官的词语。

任(担当,担当)《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 拜(授予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 守:任……太守知:①管理(州、府、县). ②担当(知州、知府、知县)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后一例“封”动作名用)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 留意:以上词用于原本已经担当官职的官员的任用提拔、赏赐。

●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作“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 辟(音b ì,征召,由中心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时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心推举品德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举,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心推举品德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7课《孙膑》

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7课《孙膑》

重难点探究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 象。
★ 孙膑:足智多谋,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具体表 现在:在马陵道之战中,孙膑洞悉敌军弱点,故 作假象,巧设伏兵,造成庞涓的错觉,诱敌就范, 战而胜之。
★ 庞涓:骄傲自大。具体表现在:当他看到孙膑 设计的假象时,轻易大喜,还自得地说:“我固 知齐军怯。”同时,庞涓还具有残酷、忌妒心强 的性情特点,具体表现在他对同学孙膑因妒而施 之以酷刑一事上。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 密地会面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 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 国。
3
推于了了田 孙千而
语 句 翻 译
举 给 齐 威 王

是 田 忌 就 把 孙 子
齐 王 千 金 赌 注 。
两 次 , 终 于 赢 得
忌 败 了 一 次 , 胜
三 次 比 赛 完 了 ,
• 6君弟重射,臣能 令君胜 • 7及临质
二、合作学习
小组内质疑解惑, 在课本上整理补充。
三、巩固落实比效率
1、巩固文中知识点 2、当堂检测----(大家来找茬!)
达标检测: 2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
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
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
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 语
举而俱发”。

翻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
译 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
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
就万箭齐发。”
语句翻译
8.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 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 自刎,临死说:“倒成绩了这小子的名声!” 齐军就乘胜追击, 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 魏国太子申回国。

12《报任安书》助记翻译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知识与热点主题语段积累(新高中语文课标60篇)

12《报任安书》助记翻译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知识与热点主题语段积累(新高中语文课标60篇)

备战2024年高考激情晨读聚沙成塔2024届高三语文晨读12精美语段+《报任安书》助记、翻译、默写+文言实词、成语积累【精美语段】“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

”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还是救国、兴国、强国,都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

几千年来,忧患意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熹“危惧故得平安,慢易则必倾覆”……这些古代名言警句,无不透出自古以来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气质,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绵延不绝的生命之魂。

【背诵助记】12.《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翻译: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数不胜数,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7《孙膑》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7《孙膑》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2、体悟孙膑精神的可贵之处。
预习检测:易读错写错的字
而黥之( qíng ) 窃载( zài ) 驷( sì )
说齐使( shuì ) 趣利( qū ) 辎( zī )
控捲 ( quán ) 搏撠( jǐ ) 亢( gāng )
悍勇 ( hàn ) 刭( jǐng )
2.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 与之齐。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凭借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面了 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 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3.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 是田忌就把孙子推举给齐威王。
第5自然段:
马陵之战:孙膑洞悉敌人的弱点, 以减灶诱敌,巧设伏兵之计智胜庞涓。 表现了孙膑善于用兵布阵的智谋和才 干。这是本文“孙庞斗智”的重点。
文本探究
马陵道智取庞涓时,孙 膑用了什么计策?故事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减灶法
“使齐军入魏地为 十万灶,明日为五 万灶,又明日为三 万灶。”
正确分析形势。洞悉对方弱点, 善用计谋,诱敌就范。 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 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 样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以引导。
7.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 见火举而俱发”。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 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 就万箭齐发。”
8.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 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关键词:①控捲,握紧拳头②斗,打斗③批亢,攻击 要害④捣虚,攻打虚弱之处⑤形格势禁,被形势禁止 ⑥竭,筋疲力尽⑦于外,状语后置,在国外⑧罢,通 “疲”,筋疲力尽⑨于内,状语后置,在国内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模块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模块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史记》课程纲要授课教师崔林红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史记》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学材料: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史记》)授课时间:40课时授课对象:青岛市崂山二中高二(5)(7)班学生课程标准相关陈述本模块属于“选修课程”系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该系列有“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关规定,此处从略。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积累写作素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课程评价评价任务:1、过程作业:每课基训练习,作文写作练习(4篇)。

2、阶段性及全模块纸笔测试:题型可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诗歌鉴赏题、简答题、作文写作。

作业和评价细则:1、过程性表现与作业。

(1)课堂学习表现和学案完成情况(2)作文练习。

4篇,每次60分(3)阶段性测试(2次)每次150分。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山东人民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史记》课程实施一、主要依托《导学案》贯彻实施。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依据课时目标辅助相应的《导学案》,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分为。

二、《史记》学习以积累文言知识为重点,让学生对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活用等进行整理,构建完整的文言文知识网络。

三,利用早读、课堂增加文言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四、作文教学重视论据的积累,利用《史记》教学,整理人物论据,并检查背诵。

五、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利用阅读课积累整理作文论据,关注重点人物、事件。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李 寄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李 寄

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本分别选自于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笔记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鼻祖,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

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其优势十分明显。

《李寄》叙述了一个勇敢且富有智慧的少女,毅然同残害百姓的巨蛇英勇斗争,并最终将巨蛇杀死、为民除害的英雄故事。

《韩凭夫妇》叙述的是韩凭夫妇不慕权贵、不畏权势,为了自由美好的爱情双双献身的动人故事。

两篇小说都讴歌了古代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善良的品质。

《晋明帝数岁》叙述的是晋明帝幼年时智慧过人、巧言善辨的故事。

《坦腹东床》叙述的是“东床快婿”王羲之当年被选中为婿的轶事,故事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唐打猎》叙述的是世代以打猎闻名的老翁唐打猎以神来之力、闪电之速勇除暴虎的故事。

《击汝一砖》写的是武邑某公的奇异经历,揭示了当时人们观念中对于“道学”与“程朱理学”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矛盾。

笔记体小说的阅读与鉴赏,首先,要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因为文学是时代生活的反映,而小说最能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其次,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第三,通过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主题。

另外,笔记小说是用文言写成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

第1课 李 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抒发抗金壮志的名篇之一。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1.《沁园春·长沙》2.《梦游天姥吟留别》3.《劝学》4.《师说》5.《赤壁赋》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7.《阿房宫赋》8.《六国论》9.《论语》十二章10.《大学之道》11.《老子》四章12.《屈原列传》13.《过秦论》14.《陈情表》15.《兰亭集序》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劝学战国末期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高中语文第一册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第一册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第一册知识梳理一、常见常用字的分辨多音字的分辨二.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三.词语解释1.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3.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 跫音:脚步声。

6.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指愿望实现。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10. 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11. 风姿:风度、仪态。

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12. 倩影:美丽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14. 婀娜:轻盈柔美貌。

15. 宁谧:安静,安宁。

16. 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17.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 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

21. 嫉恨:憎恨。

22. 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

23. 诅咒:咒骂。

24.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25. 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

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26. 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

聊,依赖。

29. 藏蛰(zhé):躲藏,蛰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头绪。

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

32. 奚落:讥诮;讽刺。

33. 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抚慰。

35.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

36. 亵渎:轻慢,冒犯。

37. 杀一儆百:儆,警戒。

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

38.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四.词语辨析一. 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常见实词归类1.〈〈烛之武退秦师〉〉微鄙说辞足复四.词类活用五.固定句式文学常识网络1.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诗集。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过秦论》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第二册,是古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课文解读一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④,有席卷天下⑤,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⑥之心。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那样的天子权势,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四周荒远之地的雄心。

①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前338年,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名渠梁。

穆公十五世孙。

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

②崤函:xiáohán,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

③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雍,yōnɡ。

④周室:这里指代天子之位的权势,并非实指周王室。

战国初期,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

⑤席卷天下:与下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同义铺排。

⑥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这一句写秦国的地理优势及其统一天下的雄心。

作者为什么从孝公起笔呢?因为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

直至孝公之初,秦与各诸侯相比,也并无优势。

但是,秦凭借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却有着并吞天下的巨大野心。

“君臣固守”写秦偏居一隅,严阵以待,谨防诸侯来犯。

一个“窥”字,透出秦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暗中伺机而动,随时准备猛然窜出、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当是时也,商君①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②而斗诸侯③。

(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报任安书、渔父(学生版)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讲:报任安书、渔父(学生版)

报任安书、渔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报任安书》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体会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理解司马迁隐忍而生的人生选择。

二、《渔父》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 认识屈原“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比较分析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而屈原选择“慷慨就死”的原因各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价值观, 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

4.学生通过经典文本学习, 思考“直面人生”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写法, 比较分析两文各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一、《报任安书》(一)文体1.书信是相隔较远, 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手机, 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 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 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 不在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 有些甚至没有对象, 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2.格式①称呼: 顶格, 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不过很少。

)③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 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 不另起段, 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高中语文-文言文《孙膑》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孙膑》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孙膑》阅读答案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素悍勇而轻齐蟹六跪而三螯B.遂成竖子之名古之人不余欺也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B.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庞涓死于此树之下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
过秦论
贾谊
孝 公 既 没 ( m ò) 陈轸(zhěn ) 召滑(shào) 翟 景 ( z h ái) 乐 毅 ( y u è) 亡 矢 遗 镞 ( z ú) 因 利 乘 便 ( c h éng) 鞭笞(chī) 蒙 恬 ( t i án)
正字正音
藩(fān)篱 氓(méng)隶 墨翟 (dí) 猗(yī)顿 蹑 ( n i è )足 将 ( j i à ng)数百之众 黔 ( q i án)首 隳(huī)名城 销锋镝(dí)
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比较对象
出身地位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装备
才能
陈涉 九国
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迁徙之徒
数百之众
疲弊之卒
锄耰棘矜 不及中人
君 主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 陈涉 < 九国 < 秦国 < • 层层对比揭秦过:不施仁义
秦朝 结果:最弱灭最强
一、理清思路,抓住中心
①秦崛起(雄心勃勃)
于是:古义,在这时,在 这件事情上。今义,表示 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 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 的。
之属、之徒、之伦:这类 人。
制:统率,率领。
其兵。
表示“率领”的词语:率、领、将、统、引、制、帅、以、从。
第二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 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 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 困矣。
弱:使动,使……变弱。
第三段
践:踏,据守。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 因:凭借。
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据:据守。 临:靠近。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 以为:以(之)为,译为
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孙膑》 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孙膑》 教案

《孙膑》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司马迁和孙膑。

2、对照注释,能解释重点词语,直译课文。

3、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4、归纳写作特色,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 对孙膑性格的把握学习难点:1. 较难翻译的语句2. 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的启示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简介《史记》、司马迁。

3、听录音,学生轻轻的跟读,扫清文字障碍。

4、疏通、翻译课文。

(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下列句中的词义。

○1齐使田忌将而往:将,带兵。

○2去韩而归:去,离开。

○3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向西行。

○4素悍勇而轻齐:素,向来;轻,轻视。

○5齐号为怯:号,扬言,这里是伪装之义。

○6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通“趋”,追逐;蹶,使……受挫。

○7我固知齐军怯:固,本来。

○8士卒亡者过半矣:亡,逃跑。

○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锐,轻装精锐的部队。

○10孙子度其行:度,估计。

○11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削。

○12期日:期,约定。

○13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14魏军大乱相失: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15齐因乘胜尽破齐军:因,于是。

○16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显扬,传扬。

(2)指导学生完成文后练习二、三中的部分练习,巩固有关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现象的知识,提高辨析能力。

(3)学生分小组口译课文。

(4)抽学生进行口译课文。

5、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孙膑用减灶之计,在马陵道胜庞涓。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具体表现在:在马陵道之战中,孙膑洞悉敌军弱点,故作假想,巧设伏兵,造成庞涓错觉,诱敌就范,战而胜之。

庞涓:骄傲自大。

具体表现在: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即轻易大喜,还自得的说:“我固知齐军怯”。

写孙膑的同时写庞涓,则是为了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2.鉴赏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从对文章的探求、学习中获得启示。

【课前预习】
(2)找出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3)在文中找出需要重点翻译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预习时,你还有哪些文言知识方面的疑难点?请写在下面。

【课堂学习】
一、预习情况交流,解决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重要的读音和实词虚词,然后分别请三名同学介绍自己所梳理的课文中的重要的读音、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并请不同同学订正。

2、质疑:
由老师通过预习检查,集中学生的疑问加以投影展示,全体同学讨论解决。

二、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哪几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事。

(选取两到三名同学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点拨)
孙膑
三、分析人物形象: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膑?(注意结合事件分析人物)(从性格和智慧两个方面分析)
(孙膑轻信于人的性格特点,是学生分析中相对较难的部分,要注意引导)
四、质疑:
请同学们就文章中的人物或文本中的其他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质疑,与同学们讨论。

(讨论中尽量引导学生认识《史记》文史并重以史为主的特点。


五、深入探究
1、有人说《史记》等文言著作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著作,现在已经过时了。

通过《孙膑》一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或启示呢?结合你的收获或启示来说说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1、你是如何看待读史的?请同学们写下来,二百字左右。

(五分钟后,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对“读史”的看法)
教师点评:
在当前社会中许多古人的战法、战术思想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名美国记者从战场发回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

”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商业管理学院都开设孙子兵法的课程,要求学生熟背《孙子兵法》。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一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百家讲坛和各种史学研究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说明读史受益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决胜疆场的艺术仅仅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便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多收录于史书当中,细细品读既使人明智又可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使人神清气爽、豁然开朗。

史书作为揭示社会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

这种理性的光芒,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
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其中所蕴含的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我辈必修之课程。

【课后学习】
1.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依据文本,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小文章来阐述你的看法。

请写在周记本上。

2.完成《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的第五大题,巩固文言知识。

《孙膑》教学反思
《孙膑》一文是《史记》的选修课,所以在课堂设置上力求体现出选修课的特点,而绝不当作一般的文言文来对待。

该堂课就是要围绕传主孙膑展开分析,让同学们在自读和讨论中认识到孙膑作为疆场艺术家的智慧和其性格的特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古人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进一步认识到决胜疆场的艺术仅仅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便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多收录于史书当中,细细品读既使人明智又可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使人神清气爽、豁然开朗。

史书作为揭示社会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

这种理性的光芒,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
等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其中所蕴含的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我辈必修之课程。

读书——必读史书!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认识到读书、读史的重要性。

基本实现了课前预定的目标。

课堂操作过程中,在人物形象分析这一环节上,学生参与度小了点,
没有完全发掘出学生内心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