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各区县发案为例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体与程序问题实证分析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体与程序问题实证分析作者:李毅磊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8年第11期摘要: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诈骗手段和诈骗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出现“套路贷”“以假乱真”“扶贫诈騙”“新型仙人跳”等新形式,犯罪行为科技化、隐蔽化、集团化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危险性与日俱增。
本文通过总结典型案例,梳理和剖析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出构建防控结合的犯罪治理机制、明确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完善电信网络诈骗证据规则和证明体系等建议,以期对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有所裨益。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诈骗方式共同犯罪证明标准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具有犯罪智能科技化、犯罪集团职业化、犯罪跨境跨国化以及犯罪高度隐匿化等特征,致使该类案件在办理时缺乏统一认定标准。
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总结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的犯罪特征,深度剖析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程序法和实体法上面临的困难,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S分院办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征(一)以公司作为诈骗集团载体,犯罪嫌疑人职业化程度高以重庆市F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康某某等22人诈骗案为例。
2016年年底,犯罪嫌疑人康某某等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国贸大厦等地租赁写字楼,购买电脑、电话等作案工具,注册大量的微信、支付宝等网络账号,租用网络服务器、建立涉案网站,非法成立名为北京ZR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R公司”)的网络诈骗集团。
该集团分为北京总部及省市级代理,其中北京总部下属三个部门,由两个招商部和一个制卡部构成。
省市级代理,分属全国各地各省市,共发展100余个代理点。
其中,招商部又下设业务部、车贷部及财务部。
该公司的具体诈骗行为方式是,公司业务员通过微信、百度等社交软件,向被害人发送推广事先编辑好的诈骗讯息,向被害人宣称年龄在18-65周岁,不论征信是否良好,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可以办理ZR卡,并承诺办卡之后,可申请30万的额度在网上商城消费、零首付购车、循环积分套现等,待被害人信以为真后,便会联系业务员办理,业务员会假借收取制卡费、激活费为由骗取被害人4500元至1万元不等的费用,事后在被害人要求履行事先承诺事项时,犯罪嫌疑人以征信不好、商城缺货等理由,给被害人设置重重障碍,使其放弃网上购物和贷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疑难问题研究作者:赵凡温小天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20年第09期摘要: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性质认定,应当以虚假信息是否可能被不特定多数人直接接收为标准,不拘泥于最终实际被骗人数,并以被害人将钱款转入行为人提供或指定的账户为既遂点。
在帮助犯的主观“明知”上,应当构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综合认定标准。
在帮助犯的犯罪金额认定上,应当构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相结合的二元认定路径。
在关联犯罪中,对于“事前通谋”应严格把握,同时,只要现有证据能够证实确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实发生,即可先行处理关联犯罪。
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司法机关对于关联犯罪具有管辖权。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司法困境解决路径共犯标准一、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态势和特征(一)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态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下简称“电信诈骗犯罪”)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网络化的产物,近年来呈持续泛滥、高速增涨的恶化态势,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社会危害持续增大,严重危害公民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和电信管理秩序,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为例,自2017年至2020年7月,受理的电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加,电信诈骗犯罪态势不断恶化。
(见下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电信诈骗适用意见》),特别强调对于电信诈骗要从严查处、全链条打击、大力度追赃挽损,并对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难题进行了细化规定,以此推动对电信诈骗的依法惩治。
[2]当前,随着电信诈骗犯罪态势的不断发展,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电信诈骗适用意见》及电信诈骗相关司法解释和意见,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办准办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诈骗犯罪若干解释》)首次对电信诈骗的认定标准作出规定,此后《电信诈骗适用意见》以及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指引》(以下简称《电信诈骗办理指引》)均阐释了电信诈骗的特征。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这些案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手段多种多样,犯罪分子通常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诈骗。
其中,常见的手段包括假冒公检法、冒充亲友、虚假中奖信息等。
了解这些常见手段对于预防和侦破电信诈骗案件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完善立法和法律执行力度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必须有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制裁相关行为。
政府应该加大立法的力度,明确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责任和处罚。
同时,也要加强执法的力度,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案件的侦破和审判程序。
三、加强警方力量和技能培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具有时效性和隐蔽性,对警察的警觉性和技能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警方的力量和资源投入,提高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技能水平。
警察需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网络诈骗手段和技巧,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方法和取证技术,以提高对案件的侦破率。
四、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打击不能仅仅依赖于警方的力量,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
例如,建立公安部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各方可以共享情报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和犯罪分析,及时发现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五、加强民众的防范意识和教育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民众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因此,加强民众的防范意识和教育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广告、媒体报道、校园教育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
同时,也要鼓励公众主动举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形成全社会的共同防范合力。
综上所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除加强立法、执法和培训外,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和加强民众的防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及防范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及防范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4)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概述 (5)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定义 (6)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 (7)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点 (8)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难点 (9)1. 犯罪手段高科技化 (10)2. 犯罪行为隐蔽化 (11)3. 犯罪证据数字化 (13)4. 犯罪嫌疑分子反侦查能力强 (14)5. 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广泛 (16)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对策 (17)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18)2.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 (19)3. 强化技术防范,堵塞技术漏洞 (20)4.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打击合力 (21)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2)五、案例分析 (24)1. 案例一 (25)2. 案例二 (26)3. 案例三 (28)六、结论 (29)1. 总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 (30)2. 总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31)3.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多样,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工作,提高侦查效率和防范效果,已成为当前公安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为公安部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危害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侦查难点分析和防范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技术手段、作案手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侦查难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建议,以期为公安部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有益借鉴。
电信诈骗犯罪侦防对策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侦防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严重威胁。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手段多样、隐蔽性强、跨区域作案等特点,使得侦查和防范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电信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对于有效打击此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一)犯罪手段多样化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从最初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发展到如今的网络诈骗、社交媒体诈骗等多种形式。
他们利用网络购物退款、网络贷款、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机关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二)犯罪组织产业化电信诈骗犯罪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诈骗策划者、话务员、技术支持人员、资金转移人员等多个环节。
这些犯罪分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犯罪组织。
(三)犯罪区域跨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呈现出跨境作案的趋势。
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法律差异和监管漏洞,在境外设立诈骗窝点,对境内群众实施诈骗,给侦查和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犯罪对象广泛化电信诈骗犯罪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特定群体,而是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群。
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上班族、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一)线索发现难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常使用虚假身份和虚拟网络地址进行作案,使得侦查人员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线索。
此外,犯罪分子还会通过技术手段对诈骗信息进行加密和伪装,增加了线索发现的难度。
(二)证据收集难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大多通过网络和通信工具进行,犯罪证据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
这些电子数据容易被篡改、删除,而且获取和固定证据需要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程序,给证据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资金追查难犯罪分子在诈骗得逞后,会迅速将赃款通过多级银行账户进行转移和洗白,使得资金流向难以追踪。
论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
—
明
宇 :论 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赃 款转账 到多个 账户 ;取款 组将 全部赃 款取 出后 再 转到境外 。以往策 划者 和拨打 电话 的人基本 都 身处 境外 ,包括 东南 亚部分 国家 和地 区 ,但是 现 在境 内已经 有犯 罪 团伙 掌握 了这种 作案 手法 ,全 部犯 罪过程 都在 国 内完 成 ,分工细 致 ,这也给 公
大损失 。 ( ) 电信诈 骗 犯 罪手 段 翻新 速度 极 快 ,受 二
外打电话、发短信 ,冒充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实
施 诈骗 ;洗钱 组在 国 内金 融 网点将一 个账 户上 的
收 稿 日期 :2 1 — 1 0 00 1—4
作者简介:明
1 4 .— 0 . . —
字 ( 90 ) 1 8 一 ,男 ,蒙古族 ,辽宁铁岭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 0 0 8级诉讼法学专业侦查 学方 向硕士研究生。
明 宇
( 中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北 京 10 3 ) 0 0 8
内容摘要:近年来 ,随着手机 、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 国电信诈 骗犯罪呈 持续高发态势 ,给 人 民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当前 ,电信诈骗 案件呈现出犯罪集团化 、作案手段更趋 隐蔽化 等新趋势 ,公安 机关打击 中 存在定性难 、取证难、追逃难 、追缴涉案资金难等侦查难点。
别 在 A M 机上 取 出 ,追赃 减损极 为 困难 。此 外 , T
一
1 05 —
明 宇 :论 电信 诈 骗 案件 的侦 查 难 点及 对 策
即使是 冻结 了涉案银 行账 户 ,按 照法律 规定 ,只 有犯罪 嫌疑人 死亡或 者法 院的判 决 已生 效 ,赃 款 才能解冻 ,因此 ,返还 涉案 资金也 很 困难 。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探寻及对策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探寻及对策研究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屡禁不止且侦破具有难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极多,公安机关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在面临着许多后果更加严重和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案件时,公安机关只能有选择的投入一定打击力量在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上,制约了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信诈骗犯罪侦查具有诸多难点。
因此,对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的探寻和相应对策的探究是必要且迫切的。
一、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电信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特点是形成侦查难点的根本原因,只有掌握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预测侦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非接触性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主要为短信息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可以看出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最显著特点是其作案手段的非接触性,诈骗者不需要面对受害人就可以实施诈骗,在整个诈骗过程中都不会与受害人发生直接接触,这与传统案件侦查中可以以受害人为侦查突破点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体貌特征、作案地点等信息进行确定不同,受害人有时仅能提供作案人的电话号码和进行汇款转账的银行账户,公安人员在进行侦查时案件线索的查证具有难度。
(二)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案时空跨度大电信诈骗犯罪由于其传播媒介为电讯信号、网络等,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后,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受害人汇款地,取款地往往不在同一个省份甚至作案人位于境外,银行卡归属地,作案手机号使用地,网络IP地址等犯罪痕迹的提取决定了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需要开展异地侦查协作,这也加大了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难度。
(三)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案手段技术含量高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段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从电信诈骗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利用物流业邮寄邮件和刮刮卡到利用网络通信新技术,不断变化的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段提高了其欺骗性和反侦查能力,对公安机关的破案机制和破案技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加大了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难度。
当前我国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困境与对策
当前我国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困境与对策随电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从原有的面对面交流向电话、微信、 QQ 等多种通讯方式发展,更加便捷,但这也为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新兴的通信技术进行诈骗活动提供了条件。
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电信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诈骗电话和短信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但是犯罪情形仍不容乐观,此类案件犯罪率仍高居不下,从近年发生的徐玉玉被骗含恨离世案件,“重庆 1 · 1 特大伪基站诈骗案”、“贵州 1.17 亿特大电信诈骗案”等典型案例可见一斑。
据腾讯《 2017 年第一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全国专线报案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总案件数为 25.3 万件,涉案金额 33.4 亿。
从 2006 年到 2016 年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 20-30% 的速度快速增长, 2016 年全年全国因数据泄露、诈骗信息、垃圾短信造成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经济损失高达169.4 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涉案金额,加强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与对策,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
一、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一)手段隐蔽性强与传统诈骗犯罪不同,电信诈骗过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现场,犯罪嫌疑人不需露面,使用电信技术和网络手段与受害人联系或则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多方式地群发各类虚假消息,以至于难以从受害人方面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有利证据,给侦破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手法翻新快随着网民每年的大量增加,网民成分的变化和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的不断打击,犯罪分子总在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结合社会热点,利用各种身份设计场景,针对不同群体制定诈骗方案,不断翻新手段,编造各类虚假信息,诱使防范意识不足戒备心理不强的人们上当受骗。
据最新调查统计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包含冒充“公检法”、彩票中奖、购车退税、网络借钱、灾区募捐、银行短信、机票改签为等各种手法高达 48 种,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三)犯罪科技化趋势显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当前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更新作案手段,犯罪过程科技化,伪基站、钓鱼网站各类垃圾短信的非法发送和群发, 400 、170 、 171 虚拟运营商号段诈骗,租用国外服务器使用VOIP 电话、利用黑客技术、木马软件盗取受害人信息、“透传”线路改号、便捷的网银功能,资金远程盗取提走。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对策研究随着电信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了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犯罪主体的职业化、专业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电信网络技术进行诈骗活动。
犯罪手段的多样化、隐蔽化。
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如假冒政府机构、银行、知名企业等,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作案地域的广泛化、国际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作案,甚至跨国作案,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接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报案,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及时采取技术手段对案件进行侦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破案。
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
公安机关应该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数据挖掘、网络追踪等,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精确打击,提高破案效率。
完善预警机制。
公安机关应该完善预警机制,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进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加强防范意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形式,公安机关应该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对策研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完善预警机制等措施,提高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效率和精准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广大群众也应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辨别电信网络诈骗的真伪,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已经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个严重问题。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高发性、隐蔽性、跨越地域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多难点。
本文就电信诈骗犯罪侦查的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难以确定。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作者:高蕴嶙李京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摘要:电信诈骗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报刊杂志、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种传媒逐渐进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犯罪分子便以各种传媒为载体,充分利用电信业、银行业的服务项目和监管漏洞,远距离、跨区域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
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案发案数量猛增,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严重。
当前发生在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职业化和诈骗流程标准化、模板化等特点,给公安机关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带来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
破解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题,必须从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侦查队伍入手,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与银行业和电信业的深度合作,同时开展电信诈骗预警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身防范意识。
关键词:电信诈骗;侦查;难点;对策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1003306一、当前重庆市电信诈骗发案基本情况(一)总体态势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全市共立电信诈骗案1887起,同比上升41.56%,涉案总金额达23038112元。
其中,立网络诈骗案916起,同比上升102.21%;立电话诈骗案792起,同比上升20.18%;立短信诈骗案179起,同比下降19.00%。
2月21日至3月20日,全市立电信诈骗案件959起,占全部诈骗案件的60.24%,发案数量同比上升91.38%,环比上升204.91%。
(二)案件高发地区2010年以来,电信诈骗案发案地主要集中于主城九区,其中沙坪坝区(206起)、渝中区(180起)、渝北区(154起)、江北区(148起)、南岸区(117起)、九龙坡区(113起)是持续高发地区,万州(80起)、永川(70起)、合川(53起)等地的发案情况也较为突出。
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严重威胁。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具有手段多样、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诸多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一)犯罪手段智能化、多样化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复杂的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诈骗方式。
例如,通过伪基站发送虚假短信、利用网络漏洞窃取个人信息、制作高仿网站进行钓鱼诈骗等。
这些手段使得诈骗行为更加难以察觉和防范,也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二)犯罪主体跨国化、组织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呈现出跨国作案的特点,犯罪分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窝点,通过网络远程实施诈骗。
同时,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包括策划、技术支持、话务、洗钱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这使得侦查工作需要跨越国界和地区,涉及多个司法管辖区,协调难度大。
(三)电子证据获取与固定困难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大量的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如网络聊天记录、转账记录、IP 地址等。
这些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删除或销毁,而且获取和固定需要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也难以认定,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挑战。
(四)资金流向复杂,追赃挽损难度大犯罪分子通常会通过多个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快速转移诈骗资金,使得资金流向错综复杂。
而且,他们还会利用地下钱庄、虚拟货币等方式进行洗钱,进一步增加了资金追查的难度。
很多时候,即使案件侦破,被骗资金也难以全部追回,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受害人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受害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的谎言,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情况下就轻易转账汇款。
还有一些受害人在遭遇诈骗后,不能及时报案或提供准确的信息,导致侦查工作失去最佳时机。
电信诈骗犯罪的治理难点及对策
98法治视点Nomocracy Perspecti ve电信诈骗犯罪是在信息社会出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诈骗模式。
针对电信诈骗犯罪,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打击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电信诈骗犯罪发展态势依然猖獗。
因此,预防及治理电信诈骗犯罪意义重大。
电信诈骗犯罪的特殊性:集团化作业、侦破难度大、影响范围大电信诈骗犯罪是集团化作业。
与传统诈骗罪由单个或者几个犯罪分子实施诈骗不同,电信诈骗犯罪往往呈现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集团化作业形态,包括技术、信息、通话、转账五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呈流水线公司运行机制。
电信诈骗犯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明显的“投入低、产出高”的特点,即通过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或者制作伪基站、黑客软件,同时对数量庞大的潜在受害人实施诈骗,短时间获取数额巨大的犯罪所得,体现了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化作业的集约化特点。
电信诈骗犯罪侦破难度大。
电信诈骗犯罪区别于传统诈骗犯罪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专业性、技术性强,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强,不断更换作案地点和作案工具,给侦破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例如,在电信诈骗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借助最新技术实施诈骗,然后再通过制作恶意程序、虚假网站或使用显号软件拨打诈骗电话,由于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受害人难以提供犯罪分子的准确信息,无疑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再如,近年来破获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犯罪分子藏身境外,难以定位跟踪,给抓捕、立案、审判工作增加了难度。
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影响范围广。
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使他们无需与受害人直接接触就可以实施犯罪活动,这样也让犯罪分子犯罪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大大扩展了。
一方面,犯罪分子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遥控受害人,不受地域限制,就可以实施异地犯罪甚至跨国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对众多受害人实施诈骗。
由于这些因素,使得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影响广泛,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害人数量庞大。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探寻及对策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探寻及对策研究作者:程诗天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4期摘要电信诈骗犯罪作为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
电信诈骗由于具有不同于普通诈骗犯罪的特点,造成电信诈骗侦查工作存在难点,对此本文加以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电信诈骗侦查难点作者简介:程诗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5.2682016年9月即将入学的大学生徐玉玉由于电信诈骗积郁而死的事件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同年清华教授被电信诈骗1760万更是令人震惊,整个2016年一系列关于电信诈骗的案件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全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9345人。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屡禁不止且侦破具有难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极多,公安机关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在面临着许多后果更加严重和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案件时,公安机关只能有选择的投入一定打击力量在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上,制约了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信诈骗犯罪侦查具有诸多难点。
因此,对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的探寻和相应对策的探究是必要且迫切的。
一、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电信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特点是形成侦查难点的根本原因,只有掌握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预测侦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非接触性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主要为短信息诈骗、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可以看出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最显著特点是其作案手段的非接触性,诈骗者不需要面对受害人就可以实施诈骗,在整个诈骗过程中都不会与受害人发生直接接触,这与传统案件侦查中可以以受害人为侦查突破点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体貌特征、作案地点等信息进行确定不同,受害人有时仅能提供作案人的电话号码和进行汇款转账的银行账户,公安人员在进行侦查时案件线索的查证具有难度。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研究作者:董占林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1期【摘要】随着通信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电信诈骗犯罪科技化程度高,涉及地域广,诈骗手段多样且不断更新升级,团队作案,犯罪集团内部层级分明,分工有序,给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带来极大地困难。
当前社会,巨大利益的驱使,部门监管的不规范,以及公民信息被频繁泄露等原因使得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高发。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利用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同时加强侦查协作,追缴犯罪嫌疑人,追回涉案财产,严厉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为人民的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信诈骗犯罪特点侦查难点侦查对策一、电信诈骗犯罪概念及特点(一)电信诈骗犯罪的概念对于电信诈骗犯罪,当前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我国当前《刑法》中,也没有将电信诈骗犯罪列为单独的罪名,电信诈骗犯罪应当归属于诈骗类犯罪案件,电信诈骗是众多诈骗手段中的一种,电信诈骗犯罪区别于其他诈骗类犯罪案件在于电信诈骗是高科技诈骗犯罪,利用高新技术实施犯罪。
对于其定义,我们可以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作案手段以及作案目的加以定义:电信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通信设施,虚构事实,对不特定的对象实施远程操控、非接触性的诈骗方法,以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电信诈骗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
1.诈骗手段科技化程度高电信诈骗从最初的中奖类电信诈骗方式演变为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犯罪手段,作案方式多种多样,诈骗渠道复杂多变,都离不开当前信息科技的发展。
犯罪嫌疑人为了成功地实施犯罪,通常会利用一种或多种高科技手段,电信诈骗从最开始的打电话、发短信、从ATM机转账、从银行取款等简单的诈骗方式,逐渐发展到善于应用VOIP 网络电话、任意显号软件、电子银行支付等方式实施诈骗,比如通过事先整理电信、公安、行政部门的电话,运用VOIP网络技术使被害人的来电显示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及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方式实施诈骗,诈骗手段更具迷惑性,难以跟踪定位,反侦查意识较强。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研究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对策研究作者:于龙秦昊然来源:《重庆行政》2021年第06期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
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
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一、辽宁省公安机关应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工作成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辐射范围极为广泛,据360公司发布《2021上半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可知:电信诈骗中交友、虚假兼职、金融理财仍属于高危诈骗类型,成为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就目前辽宁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趋势来看,未来一个阶段若未建立根据日渐演化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手段而建立必要的电信网络诈骗侦防机制,未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会更高、受害群体更广、损害程度更大。
基于辽宁省公安工作实际,自2021年1月至7月,辽宁省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4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478个,同比分别上升1214%、853%。
同时积极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打击行动,打掉“跑分”窝点5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9名,涉案资金高达1.8亿元。
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过程中,辽宁省公安机关共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8个,缴获涉诈“两卡”74611张,其中电话卡59503张,银行卡15108张,整治违规行业网点和机构2191家,从源头上全力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为更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足地域特点,辽宁省公安机关现已构建“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反诈防骗打防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辽宁省各级公安机关共推送预警电话信息62万余条,成功劝阻人数50万余人,封停拦截涉诈网址域名89万余个,拦截涉诈电话793条,涉诈银行卡号3321个,共避免经济损失5.38亿元,电信诈骗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
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难点在如此严峻的犯罪形势下,如何快速高效的侦破电信诈骗案件,追回受害人财产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目前我国对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方式及特点1.电信流追查虽然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无需与被害人直接接触,但他必须借助电信手段控制被害人行动,如果他使用的是普通手机卡电话,那么可以通过GPS定位和电信公司的实名制登记系统查找并确定其位置和信息。
如果其使用的是网络电话,则需有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落地服务,其传输由信令系统完成。
一个信令消息的传播路径可以用信令点编码表示,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查询电信运营商记录中的7位数信令编码系统来实现对诈骗电话的反向追踪,直至查明电话的最初拨出地,缩小侦查目标范围。
2.资金流追查被害人在汇款过程和犯罪分子在取款过程中都会留下资金流动信息,只要追查到底即可发现犯罪分子的行动轨迹。
即使犯罪分子使用的是虚假身份申领的银行账户,其也必须到柜台或ATM机取出现金才能使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影像材料,只要注意追踪,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也可以较为准确的锁定犯罪分子位置。
3.网络痕迹追查目前,我国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移动端、pc端网民数量突破7.7亿,12到44岁人口的网络普及率达90%,几乎达到了全民入网。
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讯软件的发展,更加速了网民数量的增长速度。
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因其便利、高效和低成本成为了现代人社交方式的首选。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人都会参与到网络生活中,而信息网络的特点是,任何人只要登录上网利用网络进行活动,就会在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上留下相应的浏览记录、通讯记录、地理位置记录等数据信息。
即使使用者进行删除操作,也只能删除掉自己的终端上的存储,而不会删除掉运营商服务器上的存储。
因此,在寻找证据、锁定犯罪嫌疑人时,警方会与腾讯、搜狐等网络运营服务商取得联系寻求支持,通过获取用户数据来帮助案件侦破。
(二)电信诈骗案件侦查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1.犯罪分子反侦察强由于电信实名制的推广,手机号码、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等均需身份证实名认证,一旦这些涉嫌电信诈骗的账号暴露,很容易获得犯罪分子的个人信息,且目前的智能手机均具备GPS定位功能,通过手机信号锁定手机所在位置并不是难事。
工作心得:关于当前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难点和对策
工作心得:关于当前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难点和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犯罪也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电信诈骗犯罪就是其中之一。
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离世;随后又有吉林工商学院大二男生被电信诈骗骗光5000元学费后失联;清华大学在职教师遭电信诈骗惨失1760万元……电信诈骗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近三年来,南昌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e租宝”、“芝麻金融”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7件277人。
电信诈骗犯罪越演越烈,作案方式集团化、科学化、产业链化,给司法机关打击此类犯罪带来不少困难。
要从法律的角度扼制电信犯罪,就必须深入分析案件,找到规律,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电信诈骗犯罪证据体系,使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能得到法律的制裁。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流程电信诈骗活动中,主要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三种形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
目前,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已从电话、手机短信群发器、电脑群发软件等发展到任意显号、任意改号软件。
现以南昌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一起网络电信诈骗案为代表,介绍此类案件的一般流程。
流程1:主犯罪人建立一个电信诈骗团伙,由“信息组”的犯罪分子大量购买个人身份信息或企业信息资料,如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甚至身份证号码等等。
流程2:“技术组”的犯罪分子借助网络IP电话技术,通过语音群呼的方式拨打电话,冒充银行、电信、司法机关等部门的语音系统,提示信用卡透支、兑换礼品、接收传票等情况。
流程3:当潜在受害者按照提示查询、确认情况时,由“电话一组”犯罪分子接听电话,按照准备好的“剧本”进行交谈,并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公安机关等相关办案部门(实为“电话二组”成员),同时将相关信息一并移交“电话二组”。
流程4:“电话二组”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者涉及重大犯罪,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并表示可以向事主提供机会澄清事实,指使受害者“秘密”将钱转入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完成后通知“转账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是高成本、低产出、重复劳动甚至徒劳无功[3]。
・
35
。
万方数据
(一)VolP电话呼叫的落地反查取证工 作难以深入
解剖已破获案件可以发现,电信诈骗所使用 的VolP语音呼叫技术,一般架设于境外互联网服 务器上,犯罪分子发起呼叫后,其语音数据包通过 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线路,“透传”(即落地语音网 关)入PSTN电话网(public
・
情报信息中心会同巫山县公安局在湖北破获的一 个电信诈骗案,便是湖北籍犯罪人员效仿境外诈 骗集团犯罪手法,冒充重庆市巫山、铜梁“煤监局
34
・
万方数据
长”向当地煤矿业主批量发送“索贿”短信实施诈 骗,虽技术含量较低,但犯罪分子也频频得手,这 一案例证明了电信诈骗确实存在本土化和普及化
的不良趋势。
团伙成员之间按照公司化运作,分工明确,相互之 间一对一联系,互不交叉,甚至互不谋面。一般有 五个层次的人员: 一是境外核心人员。多为台湾籍等境外人员, 此类人员负责:编制诈骗模板;准备作案所需的器 材设备、银行卡和场所等;通过各种常规渠道,从内 地物色、招募“接线员”团伙成员,并将“接线员”带 到诈骗场所培训和管理。 二是技术支撑人员。一般由核心人员从网络 论坛临时招募,或经“圈内”人员介绍加入。他们 负责通过互联网,远程为诈骗团伙安装并维护 VoIP电话软件和“透传软件”,并保证诈骗团伙的 电话能顺利接入内地的电话网络。 三是专业拆账人员。在核心人员指挥下,将
112元。其中,立网络诈案
916起,同比上升102.21%;立电话诈骗案792 起,同比上升20.18%;立短信诈骗案179起,同比 下降19.00%。2月21日至3月20日,全市立电 信诈骗案件959起,占全部诈骗案件的60.24%, 发案数量同比上升91.38%,环比上升204.91%。
(三)受害人特征
(二)诈骗流程的标准化、模板化
目前看来,电信诈骗中电话诈骗的标准化和 模板化程度最为明显。电话诈骗通行的作案流程 一般包含四个步骤:“遍地撒网”、“请君入瓮”、“环 环相扣”、“远走高飞”。 第一步,“遍地撒网”。在境外(当前主要是泰 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诈 骗犯罪团伙,通过架设在不同国家互联网服务器 上的VolP电话软件,对中国大陆任意地区的电话 号码进行批量呼叫。因犯罪团伙使用了“透传软 件”对通讯数据进行人为操纵,使得受害人的来电 号码显示为诈骗团伙设定的任意号码,如通讯部 门特服号码、银行部门特服号码、政府部门公开电 话等,从而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 第二步,“请君入瓮”。若受害人接听来电, VoIP网络电话系统则先会自动播放语音,受害人往 往按照语音提示,按键转入所谓的“人工服务”,此 时,诈骗团伙中的“接线员”浮出水面,按照预先设 计的角色、对话内容和方式,向受害人展开骗局。 第三步,“环环相套”。诈骗团伙往往有若干名 “接线员”,依据诈骗模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 过VoIP电话软件的语音通话转接功能,冒用法院、 公安局、检察院、电信局、邮局等各种部门工作人员 的身份,轮番上阵、紧密配合,充分牵制受害人的思 路,使得受害人基本没有时间分辨真伪。当受害人 确已陷入骗局、深信不疑之后,最后一名“接线员” 即告知受害人,若需证明自己清白并保护自身合法 财产,受害人就必须立即将其全部资金“暂时”汇人 政府部门设立的“专用保护性账号”中。 第四步,“远走高飞”。一旦受害人将钱汇入 “专用保护性账号”中,诈骗团伙便立即通过网上 银行对资金进行拆解,化整为零;同时组织人员同 步在境内外的银行网点和ATM机上取现,然后, 迅即通过地下钱庄,或重新通过银行等方式,将资 金再汇总到诈骗团伙名下。待受害人醒悟并取得 相关部门支持时,其资金已经基本}肖失殆尽。
2013年1月 第25卷第1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kcommunicatio¨s(Social Science Edition)
Jan.2013
V01.25 No.1
BOI:10.3969/j.issn.1673—8268.2013.01.007
范意识。 关键词:电信诈骗;侦查;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1—0033—06
一、当前重庆市电信诈骗发案基本情况
(一)总体态势
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全 市共立电信诈骗案1 887起,同比上升41.56%,涉 案总金额达23
1.上述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人总数为1
887
人,其中男性918人,女性969人。性别结构特征 不明显,男性和女性被侵害的几率基本相当。
*收稿日期:2012—09—19
作者简介:高蕴嶙(1984一),男,四川富顺人,刑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研究;李
威海人,刑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研究。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各区县发案为例。
高蕴嶙1,李 京2
(1.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重庆400060;2.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重庆400000)
摘要:电信诈骗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报刊杂志、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种传媒逐渐进入人民群众 的日常生活,犯罪分子便以各种传媒为载体,充分利用电信业、银行业的服务项目和监管漏洞,远距离、跨区域 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案发案数量猛增,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京(1981一),女,山东
・
33
・
万方数据
2.受害人年龄段高度集中于18至48岁,数 量占总人数的85%以上。 3.犯罪后果与被害人的心理弱点高度相关, 大部分受害人均存在疏于考察、盲目轻信或贪图 小利等一种或多种心理弱点。
婚或求子等虚假信息,诱人上当受骗。如:南岸区 的仲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称以优厚报酬寻 一健康男性为伴生育小孩,随即与对方电话联系, 被告知酬谢费为50万元,但要自行预付税费,仲 按对方指定方式,在银行分4次共汇出3.55万 元,事后发现被骗。
全部赃款拆分——若在境内取款,则拆解为单笔2
万元以下;若在境外取款,则拆解为单笔1万元以
下
转入若干张银行卡里,以确保能在一天内
转移全部赃款。 四是取款人员,也称为“车手”、“取款负责 人”。车手一般事先潜入各地待命,拆账完成接到 取款指令后,迅速持银行卡去银行网点、ATM机 取钱,最后再将赃款存入诈骗团伙指定的账户。从 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每名车手均持多张银行 卡,分散到几个城市;多名车手组成一个“车手组”, 听命于一个小头目;小头目则负责从核心人员处接 收银行卡和取款指令,再将银行卡分发到每个车 手,并向车手发送具体的取款、存款指令。每个“车 手组”可能承揽多个诈骗团伙的取款、存款业务。 五是关联作案人员。大量的不以团伙成员真 实身份注册、与犯罪团伙毫无身份关联的银行卡 是诈骗成功的保障,也是每个电信诈骗团伙必备 的犯罪工具。电信诈骗团伙这一“刚性需求”,近 年来逐渐催生了专门提供银行卡的“公司”,这些 “公司”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大量银行 卡,通过地下渠道贩卖给诈骗团伙心]。
害性程度。2010年3月14 El,重庆市公安局警务
975元,尹信以为真,以银行转账方式被骗13.9
万元。2011年1月26日,开县的谭某也因轻信 “重庆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返还其子女学费的电 话,以银行转账方式被骗4.7万元。 3.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散布商品购销、小 额信贷、办理证照、中奖兑奖等虚假信息,利用受 害人疏于考察、轻信他人的心理进行诈骗。如:渝 中区的何某因急于出国留学,轻信互联网上的中 介信息,主动拨打“博助教育机构”的联系电话,被 对方以手续费、保证金名义,以银行转账方式骗去 30.85万元。 4.通过手机通话、手机短信和腾讯QQ,冒充 受害人亲戚、朋友、同事和战友等,谎称做生意、患 病、罹难等急需资金,对受害人进行情感绑架,从 而实施诈骗。如:2011年3月15日,九龙坡区的 陈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其朋友“林明清”,要借 款53万元用于资金周转,陈随即向对方指定账户 汇款53万元。之后,陈向林明清核实借钱一事 时,才知受骗。 5.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发布交友、征
038
(二)案件高发地区
2010年以来,电信诈骗案发案地主要集中于 主城九区,其中沙坪坝区(206起)、渝中区(180 起)、渝北区(154起)、江北区(148起)、南岸区 (117起)、九龙坡区(113起)是持续高发地区,万 州(80起)、永川(70起)、合川I(53起)等地的发案 情况也较为突出。
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严重。当前发生在重庆市内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 职业化和诈骗流程标准化、模板化等特点,给公安机关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带来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 赃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破解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题,必须从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侦查队伍入
手,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与银行业和电信业的深度合作,同时开展电信诈骗预警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身防
(一)作案手法翻新速度快
其一,诈骗方式高度模板化且模板品种繁多。 犯罪分子充分利用普通群众的贪利、怕事等心理, 精心编制各种标准化的诈骗模板,从传统的婚介 职介、中奖信息、电话欠费、冒名顶替、办理证照, 到紧贴时事的补贴退税、投资理财,甚至账号涉案 (洗钱、贩毒、涉黑)、赈灾募捐等,花样繁多、层出 不穷。 其二,从诈骗所依托的通讯技术来看,充分利 用成本较为低廉的网络电话技术、短信群发技术、 QQ通讯技术等,从而形成了犯罪的智能化和规模 化,使得诈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地毯式地展开,侵 害面极广,所以造成的损失面也很广。 其三,犯罪分子还巧妙利用金融业的服务项 目,如U盾、数字证书、电子口令卡等现代网银技 术,以及方便快捷的ATM机存取款、转账、汇款 服务,从而能在极短时间内,组织多人同步完成赃 款分解、资金转移或现金提取,迅速转移犯罪所 得,令金融部门和公安机关防不胜防。 其四,还应当注意到,由于电信诈骗的屡禁不 止,造成了内地不法人员抄袭和模仿跨国电信诈 骗团伙的犯罪手段和方法,与跨国电信诈骗团伙 狼狈为奸、里应外合,从而极大地助长了电信诈骗 犯罪的本土化和猖獗泛滥,加剧了电信诈骗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