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助人为乐》教案
《助人为乐》教案
《助人为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助人为乐的意义。
2. 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 主体部分:(1)讨论:助人为乐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
(2)案例分析:列举典型事例,分析其中的助人为乐精神,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练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4)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他人。
3.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助人为乐的计划,并在课后实施。
六、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 主体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讨论助人为乐的意义。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列举典型事例,分析其中的助人为乐精神,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角色扮演(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练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5. 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他人。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助人为乐的含义和意义。
2. 反思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是否适用于本节课。
3. 反思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管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关怀、协助别人的欢乐。
2、情愿协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留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须要,主动协助别人。
活动打算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运用相关短片、《好挚友》伴奏曲。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
——幼儿观看场景一:一位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引导幼儿探讨: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观看场景二:一幼儿主动协助家人整理房间。
——引导幼儿探讨:他在做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你的家人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二、经历共享。
——请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协助他人的经验(家人之间,小挚友之间)。
——请幼儿说一说被人协助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感受。
引导幼儿体会协助别人的欢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老师小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都能刚好协助须要协助的人,还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家人和挚友感到暖和和华蜜,教师特殊开心,也为你们傲慢。
三、歌表演。
——改编并演唱歌曲《好挚友》如“我帮妈妈叠衣服,我帮爸爸摆鞋子,相互关怀相互协助,我们是华蜜一家人。
”等,体验协助他人的欢乐。
活动应变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协助别人或者被人协助的情景,还可以模拟协助他人的情景。
活动延长1、和幼儿探讨确定幼儿可以协助教师做的事(如擦桌子等),并制定班规轮番执行。
2、请幼儿到比自己小的班级里,协助小挚友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
区角活动语言区:在该区域粘贴幼儿相互协助图片,鼓舞幼儿大胆表现图片内容,并以此为典范,主动协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助人为乐》教案
《助人为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助人为乐的定义与意义2. 为什么要助人为乐3. 如何助人为乐4. 助人为乐的实例分析5. 助人为乐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助人为乐的定义、意义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行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助人为乐的定义、意义、实例等。
2. 视频资料:关于助人为乐的短片或纪录片。
3. 讨论题:用于小组讨论的问题。
4.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模拟情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助人为乐的定义、意义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助人为乐行为。
4.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助人为乐的过程。
8. 课后跟进:教师通过、QQ等平台,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的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感悟文章:审阅学生提交的关于助人为乐的感悟文章,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后实践反馈:通过与学生沟通或查看其日常行为,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助人为乐实践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
2. 邀请社区志愿者来校分享助人为乐的故事和经验。
3. 开展“助人为乐小明星”评选活动,表彰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助人为乐教案
助人为乐教案教案标题:助人为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助人为乐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我中心转变为关心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和投影仪。
2. 教学素材:包括助人为乐的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手册或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助人为乐”,并询问学生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谈论帮助他人的经验,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助人为乐。
步骤2:概念讲解(10分钟)利用PPT介绍助人为乐的概念和重要性。
与学生讨论为什么助人为乐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步骤3: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助人为乐案例,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的方式分析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步骤4:同理心培养(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别人的感受。
指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辞来表达关心和帮助他人。
步骤5:实践活动(1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义工活动、参观福利机构、开展捐款活动等。
教师可事先联系相关机构,并与学生一起制定计划和安排。
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反思他们从中获得的收获和感悟。
步骤6:总结与展望(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鼓励他们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鼓励他们在其它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与助人为乐相关的文章或感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历。
2. 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助人为乐主题的艺术展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精神。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延伸学习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学品德与社 会《助人为乐》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助人为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使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助人机会,并付诸行动。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助人为乐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长期坚持。
(2)培养学生在帮助他人时,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做到恰当、有效地帮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助人为乐的图片、故事、视频等资料。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帮助老人过马路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助人为乐。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1、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助人为乐就是帮助别人,自己感到快乐。
可以通过举例,如同学帮助生病的同学打扫卫生、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2、分析助人为乐的重要性(1)组织学生讨论助人为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哪些好处。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帮助他人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让受到帮助的人解决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等。
(2)讲述一些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如雷锋帮助他人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助人机会(1)展示一些图片,图片内容包括在学校里、社区中、家庭里等不同场景下需要帮助的情况,如同学摔倒、邻居搬重物、家人做家务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场景中可以怎样帮助他人。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需要帮助的情况,以及自己是否曾经帮助过他人。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在帮助他人时,应该注意什么?2、如果自己想要帮助别人,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办?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
2.能够列举一些助人为乐的例子。
3.能够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实践操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快乐与幸福感。
情感目标1.培养文明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
2.培养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
3.培养肯定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助人为乐”,教学内容设定如下:1.什么是助人为乐?2.为什么要助人为乐?3.哪些行为属于助人为乐?4.举例讲解助人为乐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助人为乐的定义。
2.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
3.能够列举一些实际的助人为乐行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助人为乐”的概念。
2.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
3.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助人为乐的例子。
四、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记忆卡、学生桌椅。
2.准备幻灯片、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工具。
3.制定教学大纲并上交给校长审核。
五、教学过程5.1 上课准备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
2.制定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好每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和顺序。
3.提前讲述教学方法和技巧,准备好各种教学工具。
5.2 导入介绍一些助人为乐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5.3 讲解1.什么是助人为乐?通过讲解、PPT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助人为乐。
2.为什么要助人为乐?引导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和重要性。
3.哪些行为属于助人为乐?列举一些实际的助人为乐行为,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具体操作方式。
4.举例讲解助人为乐的实际操作,以视频、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演示。
5.4 操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助人为乐行为,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
5.5 提问在操练完成后,教师进行提问,进行班内交流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想象力。
5.6 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设计。
小学三年级品德助人为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助人为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明白助人为乐的方式和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积极乐于助人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助人为乐主题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助人为乐的方式和方法。
a.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助人为乐的方式,并设计相关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帮助老人、帮助同学、帮助社会等等。
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助人为乐活动。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演讲等方式进行展示。
3. 学习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
a. 学生个人活动: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对助人为乐的感受和想法。
b. 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情感培养活动。
a. 分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如何帮助他人。
例如,一个学生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其他学生扮演帮助者。
b. 说故事: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些真实的助人为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增强学生的助人为乐意识和情感态度。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助人为乐的方式和方法,明白了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感态度。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此外,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也促进了他们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助人为乐”这个主题,懂得“助人为乐”的意义以及
它对我们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幼儿的“助人为乐”情操,增强幼儿自
觉助人的意识和自豪感。
3.了解常见的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常识,学习如何在场所内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时间约5分钟)
通过幼儿已经经历过的一些事件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思考关
于“助人为乐”的主题,例如:
1)当自己摔倒时,有人会停下脚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
2)当我们在公共场所迷路时,有人会询问我们去哪里,帮我们
指路。
3)当我们之间有人生病了,有人会送去热饮、食物,关心照顾。
...
...
...
四、教育反思:
本次课程从“助人为乐”展开,通过幼儿熟知的故事、小实验、亲身体验等形式,启发了他们助人为乐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助人
的行为可以体现出真善美,感受到了当某个行为受到别人赞赏时,
自己的自豪和快乐。
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学会如何规范自己的
行为,在执行中加强了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认为幼儿应该对日常生活中的帮助行为保
持关注和感悟,时时提醒他们关爱生命、爱心传递,以谦虚、热情、感性的心态来关注生命,积极投身、分享、参与,共同筑造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助人为乐》教案设计7篇
《助人为乐》教案设计7篇《助人为乐》教案设计篇1设计思路: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他们应有良好的社会品质,尊敬老人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应遵循,特别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注重幼儿社会品质方面的培养,本活动穿插了故事,通过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幼儿知道了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以猜谜引起幼儿的兴趣,又极具情趣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幼儿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题。
1、出谜面: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从谜面及生活经验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
3、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二、听故事、理解内容。
1、倾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讲了些什么?2、再次倾听故事。
3、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怎么说的?小青鱼怎么回答的?4、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作七彩虾呢?(引导幼儿根据虾和彩虹的拱形特点来分析。
)5、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地样子,心里怎么想?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做?6、小青鱼帮助别人后心里会怎么样呢?(很开心、很快乐……)三、讨论。
1、组织讨论: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2、听配乐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平时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4、在平时的生活中,让我们更多的去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谜语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利用生活经验,知道彩虹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哪些东西更像彩虹。
更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维。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感受小青鱼助人为乐的快乐。
通过讨论,幼儿们知道了虾公公为什么会把彩虹当作是“七彩虾”,体验了同伴互动的作用,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起动脑筋,很快就能想明白。
知道了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助人为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助人为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社会·情感》单元,主要围绕“助人为乐”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第二章《与人相处》,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助人为乐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同情心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小兔子的助人为乐》,动画片《助人为乐的小鸭子》,挂图,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小兔子的助人为乐》引发学生的兴趣,讨论故事中小兔子是如何助人为乐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助人为乐的经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动画片《助人为乐的小鸭子》,让学生观察小鸭子是如何帮助其他动物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意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助人为乐,并以卡片形式展示。
4.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讲解助人为乐的具体做法,如:关心同伴、帮助他人、分享快乐等。
学生与教师互动,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绘画,主题为“助人为乐”,要求每组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出一幅具有创意的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助人为乐2. 内容:(1)助人为乐的意义(2)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3)与人合作,分享快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助人为乐故事2. 答案:(示例)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我赶快跑过去扶他起来,还帮他拍了拍身上的土。
他感激地看着我,说:“谢谢你,哥哥!”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动画片、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助人为乐的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助人为乐》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助人为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社会·情感》第二章《我们都是好朋友》,详细内容为第一节《助人为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知道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助人为乐的小猴子》、挂图、动画视频、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助人为乐的小猴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帮助他人的情节,让幼儿初步感知助人为乐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挂图为辅助,结合动画视频,讲解例题,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自己曾经帮助他人的经历,以及他人帮助自己的感受。
4. 团队协作活动(10分钟)设计一个团队协作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助人为乐2. 板书内容:助人为乐的含义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帮助他人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家里的长辈或朋友需要帮助的地方,为他们提供帮助,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帮妈妈扫地、帮奶奶拿东西、帮朋友解答问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助人为乐的理解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故事选择与讲述方式;3. 团队协作活动的具体设计;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教案
助人为乐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主题助人为乐二、班会背景在当今社会,由于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的增强,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忽略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特组织本次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班会。
三、班会目的1、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四、班会时间具体时间五、班会地点教室六、班会对象班级名称全体学生七、班会准备1、收集有关助人为乐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的游戏道具,如卡片、眼罩等。
3、布置班会场地,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
八、班会过程(一)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助人为乐的公益广告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视频中展现了哪些助人为乐的行为?这些行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二)故事分享(10 分钟)1、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助人为乐的故事,可以是名人的事迹,也可以是身边人的经历。
2、分享结束后,让其他学生谈谈听了这些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1、每个小组围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帮助他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游戏环节(20 分钟)1、游戏名称:“盲人过马路”游戏规则:每组选出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蒙上眼罩扮演盲人,另一名同学作为引导者,帮助盲人同学穿越设置好的障碍物(如桌椅等),到达指定地点。
完成后,角色互换,再进行一轮。
2、游戏结束后,让参与游戏的同学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特别是在被帮助和帮助他人时的心情。
(五)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关于助人为乐的案例,如在公交车上让座、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恰当,以及如果是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二、活动目标1.让孩子们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知道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材料、画笔、颜料等,以及一些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书籍。
2.环境准备: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四、活动过程1.导入:以一个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为引子,讲述一个小朋友帮助另一个小朋友找到丢失的玩具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2.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本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书籍,阅读后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帮助他人的行为?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3.实践: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帮助他人找东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
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4.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经历,其他孩子们倾听并给予鼓励和赞美。
五、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在家中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帮助邻居老人过马路等,让孩子将助人为乐的品质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中。
2.课程整合:将助人为乐的品质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如:在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画出他们帮助他人的场景;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学会一首关于帮助他人的歌曲等。
六、活动注意事项1.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2.在实践环节,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3.在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在这次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中,我们以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材料、画笔、颜料等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在讨论环节,孩子们分组阅读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书籍,阅读后进行热烈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助人为乐的理解和看法。
幼儿园德育教育教案《助人为乐》
幼儿园德育教育教案《助人为乐》幼儿园德育教育教案主题:《助人为乐》教学目标:1. 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明白为什么要助人为乐。
2. 能够发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并能够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
3. 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助人为乐”2. “助人为乐”的好处3. “助人为乐”的形式与方法教学重点:1. 让孩子们明白“助人为乐”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和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 讲义和幻灯片2. 各种道德故事的图片或PPT3. 一些小礼物或“好人卡”等奖励道具教学过程:Step1:导入1. 让孩子们回忆日常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并让他们感恩,并感受到帮助的重要性。
2. 让孩子们看一些“好人好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他们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好处。
Step2:学习1. 给孩子们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和好处,让他们了解到帮助别人不仅能捐献物品,而且还可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2. 展示道德故事和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到别人被帮助的感觉,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
3. 分享各种“助人为乐”的体验,例如:帮助老师、朋友、家人等。
4.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助人为乐”的小礼物或纸花,以便孩子们可以亲手送给有需要帮助的人。
Step3:模仿1. 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示范,表演一些正面的行为,例如:关心他人,拥有热情,坚持自己的信念等。
2. 组织孩子们开展“助人为乐”活动,为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例如:捡地上的垃圾、帮助搬运物品等。
Step4:巩固1.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和别人的“助人为乐”经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助人为乐”的理解和认识。
2. 评选“助人为乐”的优秀学生,表彰他们的行为,以便更多的孩子能向他们学习。
教学延伸:1. 认识慈善机构,了解他们的主要工作,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
2.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小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加深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验。
助人为乐(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通用版
助人为乐(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通用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助人为乐的含义:讲解助人为乐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对于个人成长和集体和谐的重要性。
3. 助人为乐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主动关心他人,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技巧去帮助他人。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5. 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重要性,培养心理韧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难点:教授学生助人为乐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去帮助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助人为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助人为乐的具体实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5. 团队活动:组织团队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助人为乐的含义2. 助人为乐的重要性3. 助人为乐的方法与技巧4. 团队合作5. 积极乐观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日记,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助人为乐的经历和感受。
助人为乐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助人为乐”的含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助人为乐的具体表现。
a. 案例一:小明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他主动上前扶起老人,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b. 案例二:小华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孕妇,他主动让座给孕妇。
3.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助人为乐?a.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助人为乐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b. 强调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心传递”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2.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并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总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助人为乐”的含义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园品德教育教案《助人为乐》
幼儿园品德教育教案《助人为乐》教案标题:《助人为乐》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感恩、乐于助人的品德,增强学生爱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1. 助人为乐的概念、意义及方法。
2. 学生的感恩、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乐于助人的品德。
2.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
2. 家长和社区志愿者作为辅助教师参与教学。
3. 各类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Part 1 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发现身边有人帮助过你们吗?你们又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情吗?为什么?2.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对助人为乐的概念和意义的认知,使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Part 2 正文(30分钟)1. 引领学生制定助人为乐的口号:例如“助人为乐、乐享人生”、“送给别人一片爱心,自己也会收获幸福”。
2. 通过情境剧、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助人为乐的实践方法。
例如:见到有老人摔倒要主动伸出援手、发现有同学被欺负要及时制止、在周末去陪伴孤寡老人等。
3. 让学生感受做好事的快乐,帮助他人不仅仅能让别人开心,也是自己心理健康的保障。
Part 3 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从实践感受到做好事的快乐,进一步明白助人为乐的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他人,传递正能量。
3. 以集体合唱、庆祝游戏等活动点缀整节课程。
Part 4 展示(10分钟)1. 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助人为乐标语、绘制助人为乐的画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理解助人为乐的概念及其意义?2. 学生是否能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3. 学生是否具备感恩、乐于助人的品德?教学延伸: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手段。
(完整版)《助人为乐》教案
助人为乐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2、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助人为乐”的“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二、活动准备:1、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
2、视频短片《道德模范——郭明义》。
三、活动过程:(一)第一环节:齐唱一首歌《歌声与微笑》只要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歌声和微笑就会时时环绕在我们身边。
(二)第二环节:学模范1、我们首先来看一段短片《道德模范——郭明义》。
2、看完了短片,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感受。
(三)第三环节:自我反省1、看了这个短片,谈谈自己或身边其他人助人为乐方面的故事。
2、老师总结其实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道德模范,他们虽然平凡,却仍坚持为社会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四)第四环节:诵经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五)第五环节:敬道德道德是神圣的,它代表着世间一切的善良与美好,“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请大家起立,向“德”字鞠躬敬礼。
(六)第六环节:发善心帮助他人,是一种甜蜜,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兴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助人为乐让世界充满爱,被别人帮助很快乐,帮助别人更快乐;让我们都爱助人为乐,使世界更加美好,大家一起行动吧!(七)第七环节:送吉祥领一张道德讲堂的心意卡,把道德传播,让文明之花处处开!。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使用相关短片、《好朋友》伴奏曲。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
——幼儿观看场景一:一位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幼儿观看场景二:一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收拾房间。
二、经验分享。
——请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家人之间,小朋友之间)。
——请幼儿说一说被人帮助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
引导幼儿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教师小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家人和朋友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师特别高兴,也为你们骄傲。
三、歌表演。
——改编并演唱歌曲《好朋友》如“我帮妈妈叠衣服,我帮爸爸摆鞋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幸福一家人。
”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应变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帮助别人或者被人帮助的情景,还可以模拟帮助他人的情景。
活动延伸1、和幼儿讨论决定幼儿可以帮助老师做的事(如擦桌子等),并制定班规轮流执行。
2、请幼儿到比自己小的班级里,帮助小朋友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
区角活动语言区:在该区域粘贴幼儿互相帮助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图片内容,并以此为榜样,主动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环境创设班级墙上设置“助人为乐”之星,进行评比活动。
家园同步家长对于幼儿在家里主动帮助做事情的行为,给予表扬,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鼓励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助。
相关链接可以跟幼儿一起观看以雷锋系列的电影,体会主人公乐于助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幼儿园《助人为乐》社会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
通过人物、交流讨论做个好孩子,并感受助人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人为乐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2、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助人为乐”的“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二、活动准备:
1、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
2、视频短片《道德模范——郭明义》。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环节:齐唱一首歌《歌声与微笑》
只要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歌声和微笑就会时时环绕在我们身边。
(二)第二环节:学模范
1、我们首先来看一段短片《道德模范——郭明义》。
2、看完了短片,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感受。
(三)第三环节:自我反省
1、看了这个短片,谈谈自己或身边其他人助人为乐方面的故事。
2、老师总结
其实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道德模范,他们虽然平凡,却仍坚持为社会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四)第四环节:诵经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五)第五环节:敬道德
道德是神圣的,它代表着世间一切的善良与美好,“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
共同的价值追求。
请大家起立,向“德”字鞠躬敬礼。
(六)第六环节:发善心
帮助他人,是一种甜蜜,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兴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助人为乐让世界充满爱,被别人帮助很快乐,帮助别人更快乐;让我们都爱助人为乐,使世界更加美好,大家一起行动吧!
(七)第七环节:送吉祥
领一张道德讲堂的心意卡,把道德传播,让文明之花处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