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放的问题 学习有序地思考 ——一年级资优生逻辑思维能力启蒙策略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从逻辑思考开始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从逻辑思考开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从逻辑思考开始,可以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逻辑思考是指通过归纳、分析和推理等方式,在问题解决和判断方面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逻辑思考入手,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逻辑思考的基础。
通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1.游戏启发:选择一些启发性的观察力游戏,如找茬、寻找图片中的差异等,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问题。
2.自然探索:带孩子一起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生物。
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科学实验,让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规律。
二、培养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是逻辑思考的核心。
通过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可以使他们在问题解决和判断方面更加有条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1.概括与分类:让孩子学会概括事物的共同点和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类。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品,让孩子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推理与判断: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例如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物品的位置或者颜色等。
可以通过谜语、推理题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逻辑。
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逻辑思考的目标。
通过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1.启发性问题:给孩子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团队合作:组织孩子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面对问题,并合作解决。
通过合作,孩子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学会通过合作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结语通过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力、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逻辑思考的重要要素。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培养孩子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简单和趣味性入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来帮助家长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有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引导孩子参与逻辑类游戏逻辑类游戏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逻辑游戏,如拼图、迷宫、数独等。
这些游戏能够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这些游戏,与孩子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鼓励孩子进行推理思考推理思考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推理思考。
例如,提问:“如果今天下雨,那明天会是什么天气?”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能力。
家长可以适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和鼓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推理思考是正确和有价值的。
3. 培养孩子的分类思维能力分类思维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动物、植物等入手,教孩子进行分类。
例如,让孩子将一堆水果按照颜色、形状或种类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的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整理能力。
4. 阅读启发孩子的逻辑思维阅读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故事书或科普读物给孩子阅读,注重培养孩子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阅读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互动,提问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阅读训练,孩子可以扩展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5. 创设情境激发孩子思考为孩子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给孩子几个物品,让他们设计一个可以装下所有物品的盒子。
这种情境的设计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关键时期。
有序思维是指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本文将探究小学一年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辨认和记录事物的能力,对于有序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一年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朵花,提问花的颜色、形状、花瓣的数量等问题,让学生动手绘制花的形状和颜色。
通过观察和记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分类能力是有序思维的基础,学生需要能够根据某种规则将事物进行分类。
在一年级,可以通过游戏、实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可以给学生一些水果,要求他们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将水果分类,然后用图表或简单的文字进行记录。
通过分类练习,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顺序能力是有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进行操作和思考。
在一年级,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顺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活动,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折纸,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顺序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有序思维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关系进行推理和思考。
在一年级,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然后提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和逻辑进行思考和回答。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有序性。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正式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阶段。
有序思维是指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以下是一些帮助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策略探究。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有序思维”的基础。
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讲能力,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专注听讲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有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是“有序思维”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些规范,比如按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等,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整理归纳能力是“有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各种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整理归纳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比如知识卡片、思维导图等,来辅助他们进行整理归纳。
五、培养学生的计划执行能力学生在进行学习和思考时,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
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划执行习惯。
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策略可以从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整理归纳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等方面着手。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入学的阶段,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都还不太熟悉。
在培养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的布置上,放置整齐的学习用具和资料,设置规范的师生座位,并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静。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帮助学生形成“有序思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并通过逐步完成这些小目标来达到整个学习任务。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明确学习过程中的规则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有计划、有纪律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学习,先听讲解、再思考问题、再进行练习、最后检查答案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和思维有条理的能力。
第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来促进他们的“有序思维”。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做事情有序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教师还可以设置个人目标和学习计划,让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家长的参与也是培养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与教师合作,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还可以设置家庭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例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做作业等,培养孩子的整理和思维有序的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有序思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教师和家长需要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整理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方案设计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有效地教授逻辑思维,本文将设计一套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发展的逻辑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内容安排1. 引入阶段1.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引入数学问题1.2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2. 思维导引阶段2.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问题2.2 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演绎能力2.3 提供一些例子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3. 知识巩固阶段3.1 通过数学游戏、练习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掌握3.2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3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拓展应用阶段4.1 帮助学生将逻辑思维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中4.2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独立解决4.3 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实践5. 活动设计5.1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5.2 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5.3 故事编写:让学生编写有关数学推理的故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6. 教学方法选择6.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发散性思维6.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6.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7. 教学评估方式7.1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解题过程和解题策略,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7.2 练习法:设计一些适应学生程度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逻辑思维知识的掌握程度7.3 项目作业: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作业,评估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 教学资源准备8.1 数学教具:准备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具,如计数器、积木等8.2 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逻辑思维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用于课堂呈现和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设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思考,解决问题,并且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呢?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规律和关联。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例如:1. 提问法:在散步或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物时,可以提问孩子,引导他们观察并解释它们的原因和特点。
2.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图片,让孩子观察并总结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看图故事:给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图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细节来编写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孩子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1. 对事物分类:让孩子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或图片进行分类,要求他们能够找到分类的依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2. 故事续写:给孩子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要求他们继续写下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让孩子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使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解决。
三、培养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孩子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推理能力的方法:1. 推理游戏:给孩子提供一些谜题或者推理问题,让他们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
2. 推断答案:给孩子一些有关事物的描述,让他们通过合理的推断回答问题。
3. 故事情节:让孩子观察一些故事的情节和细节,然后让他们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四、鼓励思考和讨论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思考和参与讨论。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问启发:给孩子一个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找到答案。
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启蒙方略-最新教育资料
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启蒙方略有序思维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掌握它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序思维教学素材,指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有序计算、有序操作、有序表述,将有序思维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一、有序观察(一)按方位顺序观察数数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数数离不开观察。
在一开始学习数数时,教给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一一对应地数的方法,就会大大减少漏数或重复数的现象,从而提高数数的准确性。
如图1、图2,在数鸽子、数小正方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从左往右、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的顺序来有序观察、数数。
(二)按类别有序观察当观察的对象不止一类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先将观察对象进行适当分类,然后按类别有序观察。
如图3,图中既有水果卡片还有几何体,在数数时,就要引导学生先分类,再一类一类有序地数。
针对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分配不均的特点,还可以教给学生数一个划一个的方法(如图4)。
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到物与数的一一对应,能有效提升观察、数数的准确性。
(三)在对比中有序观察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有序观察“图”,也要逐步学会有序观察“式”。
相对“图”来说“式”就抽象多了。
观察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更需要有序对比观察。
【9 加几的教学片段1】师呈现课件: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式子里都有9。
师:你的眼睛真亮,的确这些式子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
(课件演示:将9 都用红色显示)再看看,还有什么发现?生:第二个加数是从2 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的。
师:谁听清了,她发现的是什么数的规律?生:是第二个加数的规律。
她说,第二个加数从2 开始,一个一个增加。
师:嗯,观察很有序。
看了第一个加数后,就看第二个加数。
通过上下对比,还能发现这些变化的数中不变的规律。
激发思维能力的小学一年级逻辑思维教案
激发思维能力的小学一年级逻辑思维教案【教案】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理解逻辑思维对学习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的基本技能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逻辑思维的内容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理解逻辑思维对学习的重要性2.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熟悉逻辑思维的基本技能3.通过练习检验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思维内容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逻辑思维的内容四、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笔、纸等2.逻辑思维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目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例如:“如果下雨了,我就带雨伞,现在下雨了,我带了雨伞,请问你能说出我推出带雨伞的条件吗?”2.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10分钟)让学生明白逻辑思维是指从已知事实出发,运用推理和判断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并且理解逻辑思维对学习的重要性。
3.例子分析(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如“小明家有两个孩子,大的叫小刚”等,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技巧4.基础练习(15分钟)通过简单的练习题,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开始培养起逻辑思维的能力。
5.进阶练习(20分钟)通过更加复杂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逻辑思维的技巧6.练习检验(10分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或者考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内容。
七、课后作业1.与同桌一起编写一份简单的英语字母表的排列规律(如a,b,c,d,_,_,_,h,i,j,k,_,_,m,n,_,p,q,r,s,_,_,v,w,_,_,_)2.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可以让孩子边完成作业边思考有哪些注意点是可以帮助他们在作业中更好的运用逻辑思维。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有序思维的重要阶段。
有序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行动,善于分析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有序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的培养策略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一个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教室中容易保持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状态。
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例如贴上学习相关的展板、墙贴等,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秩序和美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人习惯的培养,例如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项相对较大的挑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让学生在有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时间管理的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从简单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游戏,如拼图、记忆游戏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一些有序思维训练的活动,如写故事、解题思考等,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有序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体活动。
在学习和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和合作,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考。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敏感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快速发展,有序思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有序思维需要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1. 教室环境:教室整齐干净,布置清雅,同时也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自由活动。
2. 学习材料:准备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如字卡、图卡、生活用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
3. 学习工具:使用合适的学习工具,如计数棒、积木等,培养学生的排序和整理能力。
4. 学习活动:组织各种有序思维的学习活动,如游戏、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有序思维的基础,教师应该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1. 安排有规律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养成坚持、有序的学习习惯。
2. 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教授学生如何有序地进行学习,如做好记录、整理资料等。
3. 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能力:在课堂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专注的能力。
三、开展有序思维训练活动有序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它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不断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开展有序思维训练:1. 观察比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 分类整理:通过让学生将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整理能力。
3. 排序比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比较,如按大小、颜色等进行排序。
4. 绘本故事: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按照情节先后顺序进行思考和表达。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小学一年级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非常关键。
逻辑思维是一种系统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困惑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 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提供启发性问题,而不仅仅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可提问:“如果小明有两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一个苹果,那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自发地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而不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运用公式。
通过给出具体的数学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然后引导他们从所观察到的现象中推理出规律和结论。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给学生不同形状的图案,要求他们观察并找出规律,如长方形的对边平行等。
这种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建立数学逻辑框架在小学一年级时,孩子们的数学知识还很有限,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数学逻辑框架。
首先,确保学生对数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数是由许多个体组成。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和基本计算,如加减法。
最后,让学生了解数学思维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 创设数学情境和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通过让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进行数学推理和分析,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一款数学解谜游戏,让学生通过推理找出隐藏在游戏中的数字规律。
5. 组织数学探究和研究项目为了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探究和研究项目。
通过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数学课题,并进行观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等环节,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有序思维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序思维的学习环境1. 整齐有序的教室布置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室布置,使学生感受到整齐有序的学习环境。
教室里的桌椅、黑板、书架等物品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每个学生的座位也要固定。
在教室里贴上“保持整洁”、“物归原位”等提示语,提醒学生要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有序。
2. 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课堂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培养学生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学习的习惯。
3. 规范的学习流程在日常的学习和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规范的学习流程。
在学习一道数学题时,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要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找出解题方法,最后做出答案。
在写作文时,要明确告诉学生要先列提纲、写大纲,再逐步展开写作。
通过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学习流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问题1. 教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解决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告诉学生首先要理解问题,然后找出解题方法,接着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答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
2. 提供解决问题的实战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问题和情境,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实战机会。
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在学习语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的实战机会,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和体验有序思维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学习规划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一年级学习规划培养逻辑思维一年级学习规划:培养逻辑思维一、培养思维技巧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首先需要教授一些基本的思维技巧。
这些技巧将帮助孩子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活动和方法:1. 视觉推理:通过观察图片或图案练习,让孩子学会发现规律和推理出答案。
2. 排序与分类:让孩子将一组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和分类,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
3. 问题解决:给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探索和推断: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推断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启蒙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1. 计数和排序:教授孩子基本的计数技能和排序概念,如数到10,按照大小进行排序等。
2. 图形和空间意识:让孩子认识简单的二维和三维图形,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属性。
3. 模式和关系:通过图案、序列等方式,让孩子学会发现和理解数学的模式和关系。
三、阅读与写作训练阅读与写作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训练方法:1. 阅读故事:给孩子讲述或阅读一些有逻辑结构的故事,引导他们从中发现故事的线索和关系。
2. 绘本阅读:使用绘本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组合培养他们理解和推理能力。
3. 日记写作:鼓励孩子每天写一段简短的日记,帮助他们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四、思维游戏和智力拓展思维游戏和智力拓展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活动:1. 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让他们学会组织和连接碎片信息。
2. 迷宫和谜题:让孩子玩迷宫游戏和解谜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3. 数独和数学游戏:尝试一些简单的数独游戏和数学谜题,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该学习规划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
持续的实践和指导将有助于孩子逐渐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随着小学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进步,有序思维的能力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
有序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寻找解决方案、尝试实践并评估结果的能力。
因此,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何培养其有序思维能力,成为了学校和家长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序思维的第一步是需要学生能够将问题提出来,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并引导他们提出具体清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深度思考问题的关键点。
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充分发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搜集是有序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能够较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为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年级适宜的知识点和故事情节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信息搜集的能力。
同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带孩子去实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信息的获取和整理过程。
三、指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在信息搜集后,学生需要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判断和选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可以选取一些年级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通过游戏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方案比较和选择。
四、引导学生实践并评估结果有序思维的能力需要结合实践实现,学生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实际实践并评估结果。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调整方案,评估结果。
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评估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到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培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序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逻辑思维能力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与技巧,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启发式提问法启发式提问法是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提问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为什么我们需要吃饭?”、“为什么花儿会开放?”等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
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化教学可以通过游戏、任务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游戏,让学生通过解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逻辑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文字阅读与解析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阅读与解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故事书、童话故事等进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
比如,可以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认为这个结局是合理的吗?为什么?”等等。
通过文字阅读与解析,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行为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逻辑推理训练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利用逻辑推理题目进行训练,如数学中的逻辑题、智力题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思维逻辑教学教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
小学一年级思维逻辑教学教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教案:小学一年级思维逻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的概念;2. 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逻辑方法;3.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2. 预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和练习册等教学工具;3. 安排学生自由组合的座位,以便合作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小时候都有没有发生过让你们有点糊涂的事情呢?”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单解释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思维逻辑方法的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思维逻辑方法,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提供一个简单问题:“草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运用思维逻辑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
5.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具体问题的卡片,要求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思维逻辑方法解答问题,并记录答案。
时间结束后,进行小组之间比较,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6. 思维能力培养游戏(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款思维能力培养的游戏,例如“数独”或“填字游戏”,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所学的思维逻辑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巩固练习教师留下一些思维逻辑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和实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互动性良好。
然而,可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引导与训练。
六、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导语: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新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有序思维的定义有序思维是指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和规律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有序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新起点,而有序思维作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序思维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在解决问题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有序思维的第一步。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听从老师的安排、有计划地学习的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培养逻辑思维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游戏,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3. 强调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对于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适当的自主学习能够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有序思维。
5.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有序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时间,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掌握好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 做好学习环境的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一年级的教育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有序思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是关系到学生未来整体发展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认知理论、教育实践和学科特性等方面探究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认知理论对“有序思维”培养的启示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有序思维的培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培养有序思维能力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停留在前运算期,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性认识和运动体验,但缺乏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学科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维的层次和有序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系统思考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符号互动理论提出,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符号的使用进行的,符号在认知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性思维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的能力。
国内教育专家梁涛认为,教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符号性思维,促使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导言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教育生涯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些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正处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特点形成的初期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处于6-7岁的年龄段,正处于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社交技能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好奇心强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对事物的观察和记忆是比较片段和零散的。
3. 表达能力有限: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够丰富,往往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行为较为自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行为较为随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针对以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培养他们的“有序思维”能力: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有序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注意力: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与学生互动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3.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多次参与表达,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要求学生排队、守时、讲礼貌等,培养他们的自律和纪律性,为培养有序思维打下基础。
三、探索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为了实现小学一年级“有序思维”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实施步骤来落实:1.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为制定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开放的问题学习有序地思考 ——一年级资优生逻辑思维能力启蒙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23T11:55:39.3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作者:钱卫红
[导读] 有序思维(考)是指在思考解决问题时能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中,有序思考、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它对于正确地、高效地解决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310000)
有序思维(考)是指在思考解决问题时能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中,有序思考、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它对于正确地、高效地解决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挖掘素材,设计开放的教学,充分展开寻找和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通过有序地数、算、说、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资优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一、有序地数,渗透对应和分类的思想
对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思想方法,它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所谓一一对应,是指一组物品的数量与另一组物品的数量相同。
一一对应是计数的前提,也是理解相等和数守恒概念的基础。
正确的计数需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一个数词对应于一个数过的物品;二是按正确顺序数出数词,即1,2,3等;三是计数可以从物群中的任何一个物品开始;四是基数原则,即最后一个数词是所有数过物品的总数。
因此,一一对应是计数的基础,理解计数是一种高水平的一一对应。
分类对于数学和科学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能力。
根据一个或多个共同的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可以锻炼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类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策略。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不同的数法,这些不同的数法体现了学生对立方体空间位置的不同理解。
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通过寻找“从式到图”的对应,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想象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把数立方体顺序的分析与发展空间观念结合起来。
二、有序地算,培养探索与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9加几”这节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更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9加几的算法。
突出算法算理的探索与分析,强调计算活动中思考的逻辑顺序】
师:请计算9+2,9+3,9+4
生:9+2=11.
师:那接下来的算式呢?如果接着再写一个,应该写几?
生:9+5=14。
学生解释加数变与不变的规律。
师:下面的算式你能自己编自己算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得很快,算得也都正确,是不是有什么奥秘?
生:(凑十法)
【9加几的规律。
突出算式关系的观察与分析,强调根据式与式的关系进行思维】
师:还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吗?
生:9加5等于14,9加6就是比9加5多1,所以是14.
师:能根据算式的联系来思考,巧妙的运用规律来计算,真好!
生(激动地说):老师我有发现了,我发现这些数(指着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这些数(指着第二个加数)小1。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9要加1才能凑成10,就是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一个给了9,所以(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都要少1。
师:那个少的1去哪儿了?
生:和9凑十去了。
计算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求得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以知启智”的目的。
三、有序地说,学习表达与交流的方法
有顺序性的词语表述,不仅体现出学生答题的思考过程是比较有序的,而且使听的人也能更清楚表述者的想法。
除了“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这些有序性词语外,还可以引导孩子用“首先,其次”“第一步、第二步……”等词语来表述。
10以内数的组成是以上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先学4的组成、3的组成,再教5~10各数的组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4、3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找全,但是10的组成却常有遗漏。
究其原因,还在于学生不懂得有序思考。
因此,一开始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来学习数的组成,以进一步发展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数5的分与合,不同排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归纳分析】
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摆一摆,记一记。
(见图3、4)
图 3 图 4
生操作完毕,并选择一位学生到白板上操作。
摆出了三种分法。
(见图5)
师:他还有没有漏下的?有的话请你帮他补齐。
生上台补充分成4和1的这种情况。
(见图6)
师:怎样做能把这四种分法都找全呢?(板书:有序)具体怎样分?
生进行有序地分。
(见图7)
图 5 图 6 图 7
师:5的分法怎么排比较好?
生:(1,4);(2,3);(3,2);(4,1)或者(1,4);(4,1);(2,3);(3,2)
师:这两种排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相同点是两者都包括了5的四种分法。
不同的是顺序,第一种的每个分法的前一个数字依次是从小到大的,第二种的前两个分法是数字倒一倒,后两个分法也是数字倒一倒。
师:哪一种排法好呢?
生:第一种排法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因为数字从小到大依次增加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说得真好!不仅把哪一种排法更好说出来了,还解释了原因。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
按照数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一组一组有序地分,有序地记,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
有序的操作不仅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为后续学习6~10的组成提供了正迁移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任务中,有序思考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解题的方法,也是思维的品质。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任务,充分地展开有序思考的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