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
《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
《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
’”“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
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
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
“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
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
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
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和”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和”强调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和”注重协调平衡。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差异,但通过协调和平衡,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和平衡。
最后,“和”倡导包容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同的事物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秉持“和”的理念,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和”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弘扬“和”的思想,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保持和谐统一。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
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
在《中庸》中,儒家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
辽宁省鞍山2024_2025高二语文B卷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4—2024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二语文(B)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范围:选修下第三、四单元+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东部的中国,在对宇宙结构的相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闻名的浑盖之争。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阅历,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像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
该说能够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料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意社会需求。
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精确的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供应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汉武帝时,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见: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这种主见,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
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见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见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原委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辩始终不绝如缕。
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相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
西汉末年,闻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闻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比如,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原因。
但是,即使人眼会因视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推断日的出没。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涡阳县2023~2024春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二单元、《陈情表》《兰亭集序》《拟行路难(其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日,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 问世,可以根据文字指令创造出逼真的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视频生成能力。
因而,技术与文艺的关系再一次引发人们关注与探讨。
近年来,科技的迭代创新让人应接不暇,在催生文艺新形式、文化新业态的同时,也给不少人带来困惑和忙乱。
如何认识新技术引发的新文艺现象,如何把握其影响下文艺创作和评论的方向,是当前需要研究解答的问题。
对文艺来说,除了审美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它还具有传播属性。
为什么说文艺有传播属性?或者说为什么要上升到“属性”的层面来认识文艺的传播特性?其一,文艺创作的动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传播。
用匈牙利文艺理论家阿诺德·豪泽尔的话说,艺术家每一次对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抒发,都是对真实或假想的接受。
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交流、传播行为,是个体之间连接的纽带,以建立共同生存所需要的秩序。
其二,文艺的呈现依赖传播介质和载体。
只有审美意象只能说是郑板桥所说的“胸中之竹”,只有借助媒介将其变成“手中之竹”,艺术作品才得以呈现。
没有介质和载体,就没有文艺作品的产生。
其三,文艺需要传播才能得到欣赏者“身份认证”。
从理论上说,只有创作的作品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艺术品才真正成为艺术品。
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
《空城计》散板前六向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有时,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
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 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B. 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C. 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D. 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本题中,第一处,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有条不紊:紊:乱。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有条不紊。
第二处,淡妆浓抹:(1)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多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华丽的衣着)。
妆:化妆。
(2)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装饰,也比喻浓丽和素雅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这里形容唱腔,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本意,和后面“浓墨一挥”形成对比。
第三处,丝丝入扣: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
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环环相扣: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紧密。
此处的“扣”,是动词,义为套住或搭住。
环是圆圈形的物品,环与环相互套在一起,很牢靠,没有脱落之虞。
比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就是“环环相扣”,一节与一节衔接得很牢固。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丝丝入扣。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
最新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靥.(yè)蘖.障(niè)尚飨.(xiǎng)漱.涤(sù)B.酾.酒(shī)舳.舻(zhú)优渥.(wò)阜.盛(fù)C.妻孥.(nǔ)坻.石(chí)敕.造(chì)厢庑.(wú)D.子嗣.(sì)嗔.视(chēn)期.功(qī)愀.然(qiǎo)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区区..,实为狼狈..不能废远。
B.臣之进退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魏明伦真是妙手回春....,它改编的《潘金莲》将传统小说中的荡妇,变成了追求妇女个性解放的新形象。
B.“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猛涨,电子信息企业受到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州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月考试卷中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误,总结解题思路。
2. 针对不同题型,提出改进策略。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试心态,减少因紧张而导致的失误。
2.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准备,提高考试效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次月考试卷的总体情况,简要介绍试卷的结构和难度。
2. 提问:同学们在考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二、试卷分析1. 分析选择题- 分析错题原因,如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等。
- 提出改进策略,如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审题速度等。
2. 分析主观题- 分析错题原因,如表达不清晰、论述不完整等。
- 针对不同题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分析作文- 分析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如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等。
- 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素材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学生反思1. 学生根据试卷分析,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四、总结与提高1. 强调考试心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考试中保持冷静、自信。
2. 提出以下建议:-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各科均衡发展。
-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技巧。
-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月考试卷讲评的要点。
2. 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本次讲评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观察其改进效果。
板书设计:一、试卷分析1. 选择题2. 主观题3. 作文二、学生反思1. 优势与不足2. 改进计划三、总结与提高1. 考试心态2. 学习建议。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月考试卷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试技巧。
3.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讲解2. 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3.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教学难点:1. 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2.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缺乏技巧和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月考试卷。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试卷分析1. 分析试卷结构,讲解各部分分值分布。
2. 总结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如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等。
三、讲解重点知识点1. 文言文:讲解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如断句、翻译、分析文章结构等。
2. 古诗词:讲解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如理解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等。
3. 现代文阅读:讲解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等。
四、答题技巧指导1. 重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3. 仔细阅读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分析学生答题情况1.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三、讲解典型错题1. 教师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提供正确答案。
2. 学生总结错题原因,提高警惕。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 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五、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难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难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常常性的威逼。
现实的须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探讨相当重视,并留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说明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主动的、但也是好用主义的说明。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确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处。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起先,天象和灾异都是不行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样。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样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难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看法。
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
有的虽没有详细措施,却会恳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犯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须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常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看法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主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这已被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所共同证实。
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根据近年遗传学研究成果证实,现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人的基因与考古发现的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人群基因相近。
再从“姓氏文化”考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其姓氏相对十分集中,其中99%的姓氏出自“炎黄”姓氏系统,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自称“炎黄子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帝”被中华不同族属、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国家统治者与社会大众公认为中华“人文始祖”,也就是中国之“国父”。
早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庙底沟文化”的中华先民,他们所形成的族群文化中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中游,其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北至长城地带,南到长江,西至甘青,东到鲁西南。
从此以后,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秦汉时代,国家疆域西至“西域”,东到东北地区,北至蒙古高原以南,南到“南海九郡”,秦汉王朝的“国土”已奠定了此后中华国家的空间分布范围,至今延续不变。
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
“文明”(即“国家”)历史之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主要取决于“国民”对“国家认同”理念的坚守,其具体的“物化载体”反映的是国民对国家(即“国”与“家”)的空间“中”与“中和”的观念认同。
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文明”(即“国家”)形成的“三要素”是城市(都邑)、文字与金属器,而都邑又是其中“第一要素”。
所谓“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记载表明,都邑必须“居中”。
如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墓主人及其左右两侧的龙、虎形象与脚底“北斗”图像,反映了墓主人以“天中”之“北斗”为坐标求“地中”理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研人员在饲养小白鼠时,如果饲养在小笼子里,它会顺着小笼子的边缘跑。
后来,将小白鼠养在更大的笼子里时,发现小白鼠还是习惯性地按以前在小笼子里的轨迹跑。
王汉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小白鼠效应”。
其实,科学研究中的“小白鼠效应”并不少见。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与时俱进。
但是,仍然有一些科研人员坚持“老把式”,采用单一学科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新问题。
例如,在植物保护领域,传统的病虫害防治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来打农药。
如今,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也更节约。
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究调查田间病虫害防治效果时,如果不懂无人机技术、不愿意研究卫星导航技术,恐怕就要跟现实“脱节”了。
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据统计,近20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交叉研究成果占比已超过1/3。
在这种大趋势下,如果仍然只盯着单一学科的“一亩三分地”,不愿走出“舒适区”,忽视交叉学科,就势必导致“小白鼠效应”,这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
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当前,许多重大发现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技术集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样需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强化学科交叉、寻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摆脱惯性思维,抓住科研范式变革的机遇,凝练新的科学问题,促进各学科间不断融合,取长补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迈上新台阶。
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民与军队鱼水情深,当人民遭受灾难时,人民军队就会无所不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此次雅安地震就是明证。
B.莫言从小醉心于文学艺术,虽然家中并无藏书,但他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凡能偶然入目的片纸只言....,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
C.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后,在政治上日渐孤立,他们自知理亏,便东奔西跑,逢人说...项.,试图拉拢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D.享年91岁的“五保”老人刘盛兰生前省吃俭用,拾荒助学,助学捐资总计7万多元,他的善行,简直让那些细大不捐....的亿万富翁们无地自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佛教的精义之一,就是将大乘佛学悲喜舍之精神贯于所有芸芸众生....,让佛法真正起到教化社会、提升众生精神品质的作用。
B.就如涉世未深的少年其面容往往显得纯净一样,岁月会改写一切。
有没有一种情怀历经沧桑而不失赤子之心,岁月所带来的磨砺使之更加如精金美玉....,熠熠发光?C.甲流除了传染性较强外,并不十分可怕,面对当前合肥市防控甲流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沉着应付,等闲视之....。
D.网络十年,网络舆论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
从早期的只谈风月,到现在的民怨沸腾....,网络舆论找到了发力对象,也因而具备了某种神圣的使命。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A.不堪忍受日趋笃厚意兴阑珊B. 不堪忍受日臻完善意兴盎然C.情何以堪日臻完善意兴阑珊D. 情何以堪日趋笃厚意兴盎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脸书”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二中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其次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雄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宠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确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异性、精致性和艺术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
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化,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子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许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起先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
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起先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原委应当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全部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常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分,使读者显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试卷中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试卷中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
2. 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
三、教学难点1.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 介绍本次月考试卷的特点和重要性。
(二)分析试卷1. 分组讨论试卷中的各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作文题等。
2. 各组代表分享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解题训练1.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师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四)试卷讲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试卷,教师逐一讲解和分析。
2. 针对试卷中的错误,找出学生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月考试卷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准确率、速度和技巧。
3. 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的认识和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
高二下语文其次次月考试卷(人教版)【高二下语文其次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原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调、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心情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犹如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
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描写茂密、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方年轻美貌的女子。
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漂亮,被人称作“桃花夫人”。
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
还有清初孔尚任的闻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始终唱到今日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特别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祥瑞喜庆活动特殊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数不胜数。
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欣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春游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闻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
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
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方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蒸蒸而上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特别炙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殊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普洱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③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 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③忮:忌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4分)译文:(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4分)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
初为齐晋安王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寻为轻车晋簿。
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
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袭封永昌县侯,出为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
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
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魏洵骁果有勇力,一军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
放从弟..所仗。
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
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
”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
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
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
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
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
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
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
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
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
”乃以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
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从弟..,我国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
D.胄.,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合称“甲胄”,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
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
B.韦放临危不乱。
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
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
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D.韦放笃实守信。
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4分)(2)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
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
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
知滑州。
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争者于厅事,立斩之。
徙知相州。
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
复圭自太宗..移折已斥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
为度支判官、知泾州。
始时二税之入,三司..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
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运使。
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人承募,民便之。
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
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
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
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
岁余,知光化军。
张商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
”乃召判吏部流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
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
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
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
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B.李复圭关爱百姓,能够为民着想。
在泾州任职时,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意。
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
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
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
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对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