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综述及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综述范文中国古典园林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园林艺术瑰宝,要好好了解它,就得看看与之相关的文献。
这篇综述就像是一场关于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的大聚会,咱们来好好唠唠这些文献都有啥精彩内容。
一、古典园林文献的“元老”古代典籍。
童寯先生的这本书可是专门为江南园林写的传记。
江南园林那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精致得很。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江南园林的各个园子的布局、建筑、植物等情况。
就像给每个园子都拍了一张高清的全身照,还附带详细的文字说明。
从拙政园到留园,从狮子林到沧浪亭,每个园子的特色都被挖掘出来。
比如拙政园的水,它是整个园子的灵魂,水的布局蜿蜒曲折,像一条灵动的丝带把各个景点串联起来。
二、近现代研究文献百家争鸣。
1. 历史文化角度的研究。
有很多学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研究。
他们就像考古学家一样,挖掘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根源。
这些文献探讨了不同朝代园林的发展特点,像秦汉时期的园林比较宏大,以皇家园林为主,追求的是一种壮丽的美。
到了唐宋,园林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文人墨客参与到园林的设计中来,园林就变得更加富有诗意。
而明清时期的园林则达到了一个鼎盛状态,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研究还会涉及到园林与当时社会阶层的关系,皇家园林是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和皇室成员能享受;私家园林则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他们在自己的园子里吟诗作画、修身养性。
2. 艺术美学角度的研究。
从艺术美学角度看中国古典园林,那真是美不胜收。
学者们研究园林中的建筑美、植物美、山水美等。
园林中的建筑,像亭台楼阁,它们的造型独特,飞檐翘角就像鸟儿展翅欲飞。
而且建筑的色彩搭配也很有讲究,朱红色的柱子搭配青灰色的瓦,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
植物美就更不用说了,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卉植物,春天有桃花、杏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菊花,冬天有梅花,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花卉展览。
山水美则是园林的核心,假山怪石就像真的山峰一样雄伟,水池就像自然的湖泊一样灵动。
中式园林调研报告
中式园林调研报告中式园林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式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主要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中式园林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中式园林的发展现状和价值,我们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园林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中式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2. 探讨中式园林对于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的影响;3. 研究中式园林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了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多个中式园林进行专业考察,详细观察了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情况;2. 专家访谈:我们约请了多位园林设计师和研究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式园林的认知和看法;3. 统计分析:我们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调研数据,对中式园林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中式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中式园林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追求“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
园林的布局多以曲径通幽、回环反复的方式呈现,注重恬静、宜人的氛围。
园内的建筑多为传统的亭台楼阁,色彩以红、绿、黄为主,神态优雅,富含文化内涵。
2. 中式园林对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的影响:中式园林给人们带来了宁静、舒适的感受,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紧张。
园内的景观和建筑结构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与自然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3. 中式园林的保护和传承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有限,许多中式园林面临着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同时,由于传统建筑技艺的逐渐丧失,中式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面临着很大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式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园林设计师和建筑师研究和运用传统技艺。
五、结论与建议:1. 中式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加强保护和传承;2. 中式园林在提供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生态和社会和谐发展;3.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式园林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式园林;4. 政府应加强对中式园林的保护和管理,鼓励民间社会参与其中;5. 园林设计师和建筑师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中式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技艺。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综述。
一、引言。
咱来唠唠中国古典园林。
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在这片天地里大展身手,也留下了海量的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古典园林神秘又迷人的大门。
二、早期文献的溯源。
# (二)秦汉时期的园林文献。
三、园林理论的发展。
# (一)魏晋南北朝——园林理论的萌芽期。
# (二)唐宋——园林理论的成熟期。
唐宋时期那是园林发展的黄金时代啊。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园林也跟着沾光。
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自己写了很多诗来描述辋川别业的美景,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从这些诗里,我们能感受到园林的宁静与深邃。
这一时期的文献更多地关注园林的意境营造。
# (三)明清——园林理论的集大成期。
四、不同类型古典园林文献的特点。
# (一)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描写。
# (二)园林专著的专业性。
# (三)历史文献中的园林记载。
历史文献中的园林记载呢,更多地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园林。
比如在正史里,会记录一些皇家园林的修建过程、规模大小等。
这些记载虽然没有文学作品那么生动,也没有园林专著那么专业,但它们能让我们了解园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像一个坐标,把园林定位在历史的长河中。
五、古典园林文献的影响。
# (一)对国内现代园林的影响。
这些古典园林文献对国内现代园林的影响那是深远的。
现代园林设计师们常常从古典园林文献中汲取灵感。
比如说,古典园林注重的意境营造,现代园林也在努力追求。
而且古典园林中的一些布局手法,如借景、对景等,在现代园林中也被广泛应用。
就像老树发新芽,古典园林的智慧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新的生命。
# (二)对国外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文献在国外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18世纪,中国园林风格开始风靡欧洲。
那些外国的设计师们从中国古典园林文献中了解到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然后把一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利用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景观和造园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保护、利用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与意义。
一、古典园林的保护1.文化遗产保护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造园技术以及哲学思想。
古典园林作为一种空间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历代中国人文化、科学、技术的精华。
对于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文化自信心的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古典园林也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是国家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和共同财富。
2.保护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情况良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许多古典园林得到了恢复和保护,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在古典园林的保护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古典园林被破坏或者被改造,导致了古典园林的原貌丧失。
其次,加之长期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古典园林出现了一些病害问题,如水池淤塞、绿植枯死等。
最后,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古典园林已经失传或者被毁坏,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中国古典园林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力度。
其次,应该进行常规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杂草、修整景观、防治病虫害等,以确保古典园林的正常运行。
最后,应该加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和保护,通过记录古典园林的历史、截取古典园林的图像等手段,探索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背后的奥秘,为后代留下更多的历史遗产。
二、利用与发展1.建设现状和问题古典园林的保护需要配合良好的利用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调研报告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二、历史演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从最早的山水园林到后来的池塘园林,再到温室园林和居庸园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但都强调“寓景于林、寄意于花”,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三、设计特点1.神韵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自然之美,注重景色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例如,意园以四季之景为主题,具有富有速写感的园林景色;苏州园林则以元夕园、留园等为代表,突出水、石、花、池塘等自然元素。
2.整体布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整体性,追求整个园林的和谐与统一、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出“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
例如,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四物理念,即“地是广袤的天地,水是连通天地的巨河,宫是君王栖息之所,宝是彰显尊贵的东西”。
3.人文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非常重视人文内涵的表达,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
例如,拙政园以“以小见大”为主题,通过水舞若干庭院,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和儒家文化。
四、保护现状近年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许多古典园林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政府、学者和民众也加强了对古典园林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积极探索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新模式。
然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很多古典园林面临废弃和破坏的风险;另一方面,游客数量的增加给古典园林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宣传,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实施合理的保护措施。
五、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特点。
保护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责任,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兴起,苏州古典园林面临着多种问题,如游客过多、环境污染、建筑损坏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苏州古典园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游客过多的问题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过多的游客不仅给园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使得文物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更是多得让人难以想象。
这些游客不仅给苏州古典园林带来了环境上的压力,还可能导致文物受到破坏。
针对游客过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理,采取控制游客数量的措施。
限制每天进园的游客数量,设置预约制度,避免高峰期游客过多造成的压力。
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鼓励游客文明参观,不随地丢弃垃圾,不乱涂乱画,共同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宣传教育,让游客了解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增强游客对古典园林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周边环境的污染也给苏州古典园林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空气和水质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园林内的植物和建筑,也对游客的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也给古典园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影响了园林的整体环境和景观。
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加强园林内部的清洁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控制污水的排放,保护园林的整体环境和景观。
加强周边环境的治理,保障园林周边环境的良好状态,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
三、建筑损坏的问题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经过岁月的洗礼,出现了一定的老化和损坏。
由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给古典园林的建筑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这些建筑的损坏不仅影响了园林的整体景观,还威胁到了园林的安全和文物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概述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杰作,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随着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问题一: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苏州古典园林,给园林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样,旅游开发也使得园林周边的商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给园林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带来威胁。
对策一:加强管理与监管针对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管理与监管。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对园林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确保园林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也应该制定旅游开发的规划和限制,保护园林周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确保园林的长远发展。
问题二:城市发展与园林保护的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古典园林所处的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开发压力。
有的园林周边已被商业开发所包围,园林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
对策二:立法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为了保护苏州古典园林,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园林的保护范围和管理要求,确保园林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还应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园林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实现城市发展与园林保护的平衡。
问题三:文化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文化内涵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园林建筑技艺逐渐失传,如何保持古典园林的原汁原味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
对策三: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传统园林建筑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园林文化研究机构,开展对园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培养园林建筑技艺的传承人才,确保园林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园林的保护和传承找到新的路径。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1篇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一个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循环系统。
2、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相融合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的文化传承,并结合地域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增加园林景观的个性化色彩。
3、山水与艺术相统一性的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就园林结构的塑造以及景观的布局来说,往往讲究“诗情画意”,体现艺术文化特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过山水与艺术的统一,在山水之间点缀以艺术文化,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格局美,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会对诗情画意的格局进行刻意的营造从而产生一个诗情画意的小世界,这也是园林景观中体现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2篇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义是景观的三个要素,而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偏重于形式与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文化要素。
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外在的表象,景观的功能是景观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观的意义则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就没有景观的灵魂,就不存在景观的生命力,文化应用于景观是现阶段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景观的文化意义表达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景观与文化之间存着辩证的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植物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和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化进程给园林的保护带来了压力,如环境污染、游客过多等问题逐渐显现。
园林管理和维护的不足也使得园林的原貌受到了破坏和影响。
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古典园林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000字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解决对策和方案实施。
目前,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混乱、文物损坏、游客过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园林的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也对园林的长久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持续地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让其得以永久保存,造福后人。
【字数:218】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保护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前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可行的方案实施措施。
目的在于推动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使这些园林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增强社会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促进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为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古代园林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古代园林课题探究报告一、引言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之一,以其奇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丽传世之作。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古代园林进行课题探究,探讨其设计特点、精神内涵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特点1. 构思整体: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追求整体性,即将建筑、园林、山川等景观融为一体,构建起统一且和谐的空间布局。
2. 借景处理:中国古代园林擅长利用自然山川、水面等元素,以借景手法扩大空间感,营建出虚实结合、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3. 重视空间转换:中国古代园林通过机灵地设计园门、廊桥、亭台等构筑物,创设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穿越感。
4. 强调情景表达: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中重视表达情景,通过布局、景物设置等手法创设出各种意境,使人情感共鸣。
5. 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古代园林形式多样,有大型皇故里林、庭院式私故里林等,每种形式都重视细节和比例的精确把握。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精神内涵1. 崇尚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强调以自然为师,致力于还原和提升自然景观,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2. 追求艺术:中国古代园林将艺术表现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通过布局、构筑物等手法创设出独具韵味的景观效果,追求高度艺术审美。
3. 引发沉思:中国古代园林在设计中嵌入一定的哲学、文化内涵,通过景物或布局等方式引发人们的沉思,传递一定的思想意蕴。
4. 重视人文关怀:中国古代园林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关怀,通过设计合适的休憩区、会客区等,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5. 传承历史:中国古代园林代代传承,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宝,通过园林的修复和保卫,宏扬中华文化的根基。
四、中国古代园林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和影响1.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中国古代园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提示现代园林设计者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的思量。
2. 借景与布局:古代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和精确的空间布局,对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转换和景观塑造有重要的启示,增进现代园林设计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 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的文献综述侯晓明摘要:抓住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以适应现在城市发展为目的,提出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粗略看法。
关键词:中国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特点;继承;发展前言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并对世界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园林以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特色及构园表现手法的“北方园林”、“南方园林”、“扬州园林”、“岭南园林”等几大典型代表。
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遗产,可以用“北雄、南秀、岭南巧”的说法描述。
本文在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同时,也考虑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考虑继承传统,又要考虑有所创新;既要考虑中国古典,又要考虑现代发展。
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就要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摒弃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效应。
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做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主体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1.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传统建筑有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多为依山傍水。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
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后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专业管理机构、游客量持续增加以及商业开发对园林造成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建议,包括建立专业管理机构、控制游客数量、限制商业开发等。
文章强调了对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的重视,为其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策、管理、游客、商业开发、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苏州古典园林所面临的保护难题也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苏州古典园林遭遇了诸多问题,如管理不善、环境污染、游客过度拥挤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园林本身的保存和传承,也对园林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深入研究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于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寻求解决之道提供参考,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园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园林的珍贵之处,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需要全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在保护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和价值,然后详细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威胁等方面。
在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和加强文化、环境教育等措施。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的问题,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可以提升保护效果,加大保护力度可以有效遏制破坏行为,加强文化、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全面的努力,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策、管理机制、人为破坏、自然灾害、文化教育、环境教育。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景观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频繁发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威胁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也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文化和环境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苏州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1.2 研究意义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由于现代城市化、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面临着诸多保护问题。
研究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于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致的艺术设计和独特的景观布局成为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古典园林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生存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很多园林建筑都有着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城市的膨胀和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
最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土地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和商业设施,使得原有的古典园林面临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特别是一些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古典园林,由于地段优越而备受开发商的追捧,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2. 精神文化消失导致的维护困难:一些古典园林由于藏匿在城市角落或者农村乡野,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维护,因此面临着缺乏专业管理和资金支持的问题。
3. 旅游商业化带来的问题:为了吸引游客和提高经济效益,一些古典园林过度商业化,导致了过度开发和破坏,使得原有的古典园林风貌大打折扣。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得人们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为了促进中国古典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意识的提升:政府应该加大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园林植物资源,禁止私自建设扰乱原貌的建筑物。
2. 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教育,营造社会对古典园林的尊重和关注,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3. 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和商业化运营,可以为古典园林的维护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4. 强化管理与维护:加大对古典园林的管理力度,增加专业园林管理人才,开展规范化的园林维护,保障古典园林的长久保存。
结语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现在正面临着重大的生存挑战。
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综述及若干问题探讨
一、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文献概述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① 童寯《江南园林志》论述了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等五方面问题,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
最早采用了测绘、摄影等现代手段研究民国以来江南园林遗迹,为江南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图片测绘资料。
该书至今仍堪称中国园林研究中论述最精审,准确的专书之一。
《江南园林志》的主要学术观点:《江南园林志》表达了文人论着中少有的重视工匠作用,重视专业造园技术的重技术倾向。
对中国传统园林评论长期以来的重士轻工的积习予以批评。
该书尤其重视中国园林叠山的特殊地位。
②朱启钤编辑,梁启雄、刘敦桢校补《哲匠录》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道器分涂” 的陋习,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亲身经历宫殿园林营造的能工巧匠名垂青史。
《哲匠录》编撰于1938年,最初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连载,全书记载了上至商周,下至民国数千年来200余名建筑师传略。
为中国园林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简洁清晰的人物线索和崭新思路。
③ 陈植先生的园林研究回顾早年负笈东瀛,师从东京帝国大学本多静六、上原敬二等日本造园学家,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
20年代,他在中央大学执教时编写《造园学概论》,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一部造园学专着和园林专业教材。
书中明确指出“造园”专业概念,突出了营造、建设过程对古老的园林艺术的支撑作用,并奠定了“造园”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技术性特点。
陈植先生的早期园林理论研究由造园人物史研究开始。
早在抗战期间陆续撰写了《筑山考》、《中国造园家考》、《清初李渔的造园学说》等文章。
《筑山考》一文第一次提出叠山工匠以及假山作等问题。
陈植早年着作同样突出了营造细节、工匠和工程管理等技术性要素。
《园冶注释》是陈植先生最重要的着作之一。
该书在1964年完成初稿,“文革”后,陈植又对该稿重新进行审阅、修正,于1981年出版。
先生还于耄耋之年对《园冶注释》进行再次修正完善,《园冶注释》修订本得以在其90高龄时面世。
对中国古典园林方面问题的探究
对中国古典园林方面问题的探究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各种造园要素的艺术化处理,充分体现了建造者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哲学思想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意境Abstract: The structure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s mainlyin the natural landscapebased,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building,follow thenaturaltoartificial means, reflect theaesthetic conception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Chineseclassical gardensthrough artprocessing onvarious elements ofthelandscape,fully embodiesthe builders toLiterature and art culture andphilosophyof the highest.Keywords:classical garden;nature; artistic conception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
“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我国古典园林生存现状思考
我国古典园林生存现状思考以旅游经济大潮为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古典园林作为旅游资源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态势中所遇到的一些生存危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以促进我国古典园林在今后旅游行业中的发展,并为相关的旅游部门在以后的管理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古典园林;文化;生存1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危机中国古典园林是在中国的儒道佛学等思想的影响下,由古帝王、官僚、文人士大夫等所创建的,虽然在每次的政治动荡和改朝换代中都会引起园林形式上的变化,但都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性的创作,它是没有割断历史和文化脉络而进行完善和发展的。
然而,受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发展影响,其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主题公园的冲击。
由于上个世纪末期,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兴旺,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的主题公园。
这些公园既没有脱离于传统园林的构造思维,同时也蕴含了现代文化和自身的地方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再加上部分主题公园的成功,令投资者们感受到了主题公园的高效益与高回报率,因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兴建主题公园的狂潮。
从而使古典园林在今天的经济大潮中显得黯然失色,无形中给古典园林带来生存危机。
(2)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堪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粹。
但它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一,在一定的程度上很难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
由于年轻人是“新时代的产物”,其风貌和心理特征与传统园林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不相吻合,并且他们的价值取向又不断地向西方先进国家靠近,身上独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在逐渐的褪去。
又由于我们往往有种错觉,认为像中国古典园林涵盖这么深奥的思想内容只属于“知识分子”,只有“知识分子”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玄机”。
而且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片山多致”、“寸草生情”,在物我交融中展现人的品德、情感;它通过艺术的创造,把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有机融化,产生了超脱出现实、梦幻般飘渺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艺术精品,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象征和结晶。
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压力和传统文化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一、生存现状1.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典园林处于城市拓展的压力之下。
一些古典园林被迫面临改建、清理或者拆除的命运,这对于古典园林的保存和传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生态环境恶化:古典园林所处的生态环境频繁受到污染、破坏和变迁,导致园林植物的凋零、水体的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古典园林的美感和风貌,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园林经营和维护的难度。
3.文化传承受挑战: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正在逐渐流失。
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逐渐淡忘了古典园林的精妙之处,对于古典园林的理解和认知也越来越肤浅。
二、未来发展1.政府引导: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加大对古典园林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古典园林的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举办一些古典园林的考察、讲座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古典园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3.创新发展:在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利用现代工艺和技术手段,保护和维护古典园林的建筑和植物,使其呈现出更好的风貌和状态。
4.文化传承:通过举办园林文化节、园林艺术展览等活动,扩大古典园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人们对古典园林的认知量和兴趣度,从而有效传承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5.教育推广:加强对古典园林的教育推广工作,可以在学校、社区和社会各个角落开设古典园林相关的讲座、课程,提高公众对古典园林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三、结语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的责任重大而紧迫。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自成一体,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并有其独特的风格。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
园林建筑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文章结合古典园林建筑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标签:古典园林;园林建筑一、前言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
但是园林建筑的艺术性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观赏价值,更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古典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
任何建筑在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
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的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
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二、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一)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是园林景物之一。
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
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上的感受。
(二)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是格外突出的。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明与暗、虚与实、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和对《园冶》的认识都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继《园冶注释》以后,陈植于80年代初连续出版了《中国历代名园 记选注》(1983年,与张公弛合著)、《长物志校注》(1984年)等重 要的园林集注。 《造园文集》收录了陈植先生一生主要的论文资料以及三部园林集 注的序言。 陈植的论述更着眼于造园技术、材料、工匠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许 多技术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开拓性。 2、50年代的中国园林研究 此一阶段的中国园林研究以刘敦桢、陈从周、杨鸿勋等人的古典园 林考察和研究为代表。 50年代,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桢教授主持的苏州私家园林遗 迹的文献调研和现场实测。 50年代以来,天津大学卢绳、冯建逵、王其亨等古建园林专家主 持的,对北京北海、故宫内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清代皇家园林遗迹 的调研测绘,成果收入《清代内廷宫苑》和《清代御苑撷英》 等专 着。 70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的可园、半亩园、恭王府等私家园林 的考察和复原研究。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本书集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江南园林研究考察之成果,汇集了拙政 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艺圃、耦园、环秀山庄、怡园、拥翠山 庄、鹤园、畅园、残粒园等14处苏州私家园林遗迹的研究实测资料,全 部14处园林的照片、文稿和测绘图纸汇编后成书《苏州古典园林》 (1979)。至今仍为研究江南园林之范本和基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私家园林的考察研究 60和70年代,北京林学院对北京现存明清私家园林的实地考察、测 绘工作,出版了有关恭王府花园、可园、半亩园等私家园林的测绘图 纸。 成果刊载于《林业史园林史论文集》等文献中。 其早期调查工作,为当研究北方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 料。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 50年代,时任梁思成助手的杨鸿勋先生也对江南园林进行过深入的 考察研究。这次研究耗时多年,直到80年代,其研究成果才在《建筑历 史与理论》、《文物》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并最终被收入专着《中国园 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 杨鸿勋其它园林论着还包括:《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概论》、《中国 古典园林艺术原理》等。
陈从周——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富于文采的一笔 现代园林史上少有的兼涉绘画、书法、诗文以及考据杂学的通才学 者。尤精于短文随笔,其园林随笔往往能独抒性灵,自成一家之言。 主要论着有:《园林谈丛》、《说园》、《惟有园林》、《书带集》、 《园林丛谈》、《扬州园林》等。 曹汛 曹先生早在1963年就写成了《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 变》一文,时年27岁。此文直至今天仍被视为中国叠山理论研究的经典 论文。先生于中国园林人物史研究着力尤深。其主要论着有:《张南垣 生平考》(1979)、《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 (1980)、、《清代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和北京的“山子张”》 (1982)、《诗人园,画家园和建筑家园》(1984)等。 曹汛先生的论文为中国叠山专门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承藻、梁永基、孟兆桢等老一辈专家参与编撰的《中国古代建 筑技术史》园林部分(1984)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园林技术史专着。 其中园林理水由梁永基编写,园林建筑由金承藻编写,叠山部分由 孟兆祯编写。全篇论述极为精当,受到中外园林理论界的一致推崇,至 今仍然是园林叠山技术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孟兆祯 孟兆祯先生长期关注于中国古典园林叠山专题的研究,对叠山技术 史、材料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主要着作和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技 术史》第十三章《掇山技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假山浅 识》、《北海假山浅析》、《传统园林建筑艺术讲座 (七) 迭山之相 石,结体与水景》 等 3、 80年代以来的园林研究 天津大学九十年代以来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代皇家园林综合 研究》、《清代皇家园林综合研究续》以及《样式雷图档整理》等项 目,展开的一系列皇家园林研究。对清代皇家园林的工官制度、建筑技 术、布局模式和空间意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推动了清 代皇家园林的综合研究水平。 以实地测绘和现状遗迹研究为主,对清代御苑北海以及乾隆花园等 内廷宫苑进行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详细测绘,为新一轮皇家宫苑园林的专 项研究奠定了基础。 成果主要有《清代内廷宫苑》(1986)和《清代御苑撷英》 (1990)等专著。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1998) 这项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颐和园”课题研 究。结合了作者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等院校讲授园林史的课件资料汇集而 成。该书综合性强,史料引证丰富,并能提供高水平的个性观点论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0年代类似的综述性研究还有: 刘策的《中国古代苑园》(1979年)、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 (1984年)、安怀起《中国园林史》(1988年)、王铎《中国古代苑园 与文化》(2003年)等。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2006年)。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历 史的专书,全书长达120万字,集作者平生之所学。所述历史上承殷 周,下至明清。从皇家宫苑到全国各地的私家园林几乎无所不包,且包 括了相当篇幅的古代文献摘录,具有工具书、资料汇编和专家评述三方 面指导价值。 二、当代古典园林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园林理论研究相对于古典建筑研究而言,显得极不充分,理论 体系的空白较多,大体由于以下原因: 1、 中国古代园林实物保存较少,现存遗迹的原真性较差。 我国古代造园实践长达数千年,但是由于缺少实物资料,理论界对 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早期园林风格一直难下结论。 现存明清园林大都经过后世不同程度的改建。同一园林往往多种风 格叠加,面貌混杂,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2、有针对性的文献较少,造园文献多为文人随笔,对物质、技术 性内容研究不足。 古代造园叠山文献大多以品赏性的文人随笔、笔记为主,可靠性既 差,又缺乏必要的具体细节陈述。 正如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指出,这些园林文论“率皆嗜好 使然,发为议论,非自身之经验。与技法无涉。即便有涉及,而于精妙 处,则如隔靴搔痒。 ”这些都造成古代园林研究的难度加大。 目前,有关明清以来造园的技术、手法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严重不 足,这与早期园林文献不足,内容过于空泛有很大关系。 3、园林理论与工匠技术实践长期脱节。 长期以来,“士匠分涂”的积习,导致对一线造园工匠的技术、经 验总结不足。许多世代相传的技艺未能及时总结并诉诸理论,仍限于工 匠内部的口传心授。随着建国以来老一辈工匠的去世,许多技术面临失 传。 建国以来,全国各地的古园林整修,由于缺乏熟练工匠、缺少专家 指导,对许多古代名作造成了严重损害,形成新的建设性破坏。 另一方面,园林理论研究者大多疏于探讨具体的技术研究,往往造 成对园林风格和技术评价缺乏具体标准,往往因一家之喜好,决定作品 之优劣,这些都给传统园林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三、对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研究的建议 1、关于早期中国园林风格的探究
注重中日古典园林的横向对比研究: 中日园林对比研究作为当代东方园林研究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方向, 其目的在于,在中国古代造园理论缺乏系统性,园林实物遗存匮乏的条 件下,借助日本现存和科学复原的古代园林实物资料,帮助了解中国早 期园林的真实面貌。 这方面的研究有:东南大学张十庆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 题“中日造园的源流及其发展的比较研究”以及 《作庭记译注与研 究》、天津大学刘庭风教授的《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等着作。张十 庆教授将这种研究方式归结为:“礼失而求诸野”。 吸纳东亚学者的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成果和心得: 日本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同样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最早的专着是 冈大路着《中国宫苑史考》。以文献汇编为主,夹以简短的观点阐述, 论述范围包括全国各地的私家园林。作者引用了多种中国古代园林文献 和地方志,内容较为翔实。 《中国古代宫苑史考》还对中国园林史上几部重要着作,如《园 冶》、《长物志》、《一家言》、《洛阳园林记》、《游金陵诸园记》 等,给予专文论述,参考价值较大。 其它论文:田治六郎《从洛阳名园记与金陵诸园记看宋明两代庭 园》(1949年),田中淡《中国早期园林风格与江南园林实例》等文 献。 2、借鉴国外园林专家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 西方学界早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和认识。 法国耶稣会士王致诚1743年在给达索先生的信中,以一个西方人的 眼光描述了乾隆时期的圆明园景观,尤其详细介绍了圆明园杰出的山水 布局和常年开展的各种园林活动。 王致诚在信中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圆明园全图,因为他希望西方 的人们知道这个世上还有一批比法国的主教堂更杰出的建筑,还有一处 奇迹般的东方园林。王致诚用一种近乎惊叹语气向同胞表达了他对这座 东方园林的向往和膜拜! 威廉·钱伯斯《中国的建筑、家俱、服饰、机械和器具的设计》中 认为: 中国园林之所以深刻,是因为中国园林努力地接近自然,取法自 然,园林的深刻来源于造园者的修养和学识。从这样的视角看,无论是 布朗还是其后继者们所做的都不过是地形改造或种植设计一类的表面文 章,算不上真正的造园。 从一定程度上讲,17世纪以来欧洲兴起的‘中国热’,以及对中国 园林、手工艺的欣赏多少流于表面形态的模拟,或是为了满足某种猎奇 心理,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业已取得的成就确实是令西方向往而自叹不 如的。
一、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文献概述 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 ① 童寯《江南园林志》 论述了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等五方面问题,论述中国造 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最早采用了测绘、摄影等现代手段研究民国 以来江南园林遗迹,为江南私家园林留下了宝贵的图片测绘资料。该书 至今仍堪称中国园林研究中论述最精审,准确的专书之一。 《江南园林志》的主要学术观点:《江南园林志》表达了文人论着 中少有的重视工匠作用,重视专业造园技术的重技术倾向。对中国传统 园林评论长期以来的重士轻工的积习予以批评。 该书尤其重视中国园林叠山的特殊地位。 ② 朱启钤编辑,梁启雄、刘敦桢校补《哲匠录》 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道器分涂” 的陋习,让那些具有 实践经验,亲身经历宫殿园林营造的能工巧匠名垂青史。 《哲匠录》编撰于1938年,最初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 三、四期连载,全书记载了上至商周,下至民国数千年来200余名建筑 师传略 。为中国园林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简洁清晰的人物线索和崭新 思路。 ③ 陈植先生的园林研究回顾 早年负笈东瀛,师从东京帝国大学本多静六、上原敬二等日本造园 学家,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 20年代,他在中央大学执教时编写《造园学概论》,成为中国近代 重要的一部造园学专着和园林专业教材。书中明确指出“造园”专业概 念,突出了营造、建设过程对古老的园林艺术的支撑作用,并奠定了 “造园”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技术性特点。 陈植先生的早期园林理论研究由造园人物史研究开始。 早在抗战期间陆续撰写了《筑山考》、《中国造园家考》、《清初 李渔的造园学说》等文章。《筑山考》一文第一次提出叠山工匠以及假 山作等问题。 陈植早年着作同样突出了营造细节、工匠和工程管理等技术性要 素。 《园冶注释》是陈植先生最重要的着作之一。该书在1964年完 成初稿,“文革”后,陈植又对该稿重新进行审阅、修正,于1981 年出版。 先生还于耄耋之年对《园冶注释》进行再次修正完善, 《园冶注释》修订本得以在其90高龄时面世。为今人解读《园冶》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园林理论的研究治学树立了典范。 《园冶注释》是最早系统阐述和解释计成《园冶》的一本专着,它 的出版是中园林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围绕释文的正确性,以及《园 冶》一书的时代背景探讨,引发了园林理论界一系列讨论,将当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