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作者:————————————————————————————————日期: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自1985-12-1 起执行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 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 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 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 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GB5044-85)
指标
I(极度危害)
II(高度危害)
III(中度危害)
IV(轻度危害)
1.
急性毒性(LC50或LD50)
吸入(mg/m3)
<200
200-
2000-
>20000
经皮(mg/kg)
<100
100-
500-
脱离后可基本治愈
脱离后可恢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
胶离后可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5.
致癌性
人类致癌
人可疑致癌
动物致癌
无致癌性
6.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25
25-
500-
>5000
2.
急性中毒状况
易中毒,后果重
可中毒,预后好
偶可中毒
尚无急性中毒但有影响
3.
慢性中毒状况
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
4.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之蔡仲巾千创作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Ⅱ级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 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13. 氯21.甲醛23.Ⅲ级硫酸14.锰及化合物15.氨16.二甲苯20. 甲苯22Ⅳ级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56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 13种汞化物 1 .氰化物 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八氟异丁烯、铍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羰基镍、丙烯晴、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Ⅱ级 25种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G2)13.氯21.甲醛23.二硫化碳、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金属镍、环氧氯丙烷、黄磷、对硫磷、氮氧化物、DDV、光气、氯丁二烯、三氯乙烯、苯酚Ⅲ二甲苯20.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四氟乙烯氨、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丙烯、六氟乙烯、敌百虫Ⅳ级4种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 丙酮法定职业性肿瘤、(八种):氯甲醚(肺癌)石棉(肺癌、间皮瘤)焦炉工(肺癌)砷化物(肺癌、皮肤癌铬酸盐(肺癌)联苯胺(膀胱癌)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G1 (人类致癌物15种):苯、镉化物、铍化物、甲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乙烯、氯甲醚、双氯甲醚、三氧化铬(重铬酸盐)、砷化氢(眒)、、砷化物、羰基镍、环氧乙烷、焦炉逸散物(苯计)、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计)。
G2A(可能致癌物8种):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氯丁二烯、氯联苯(54%氯)、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丙烯酰胺。
G2B(可疑致癌物31种):六六六、DDT、呋喃、铅及化合物(G2)、乙苯、乙醛、苯乙烯、肼(联胺)、偏二甲基肼、对二氯苯、萘、金属镍、钴及氧化物、环氧丙烷 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烯晴、苄基氯、百菌清、邻茴香胺、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二硝基丙烷、硝基甲烷、二异氰酸甲苯酯、乙酸乙烯酯、3.3对二甲基乙酰胺、1.3二氯丙烯、石油沥青烟职业性接触汞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职业性接触氰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职业性接触苯胺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3职业性接触氯乙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4职业性接触砷及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5职业性接触砷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6职业性接触铬酸盐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7职业性接触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8职业性接触硫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9职业性接触盐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0职业性接触硝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1职业性接触一氧化碳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2职业性接触铅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3职业性接触硫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4职业性接触锰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5职业性接触氨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6职业性接触汽油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7职业性接触甲醇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8职业性接触氢氧化钠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9职业性接触二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0职业性接触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1职业性接触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2职业性接触甲醛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3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4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
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简介GB5044-8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关于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的规定。
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职业性接触的毒性物质进行分级,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重要性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进行有效的危害程度分级对于制定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GB5044-85为企业和雇主提供了指导,确保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分级标准GB5044-85根据毒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职业性接触的毒性物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危害程度和防护要求。
- 一级:剧毒物质,对人类有极高的毒性,接触或吸入少量即可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或致命的后果。
- 二级:高毒物质,对人类有较高的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较少量即可引起急性中毒。
- 三级:有毒物质,对人类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较大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 四级:易于引起有害反应的物质,对人类有轻微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一定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防护措施根据GB5044-85的规定,各个毒性物质等级对应不同的防护措施。
企业和雇主应根据毒性物质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劳动者接触毒性物质的风险。
- 一级: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物质,如果必须使用,需采取高度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全封闭式操作、穿戴防护装备等。
- 二级:应严格限制高毒物质的使用,避免接触和吸入,必须保证严密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 三级: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保证通风良好,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毒性物质的接触风险。
- 四级:应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般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通风良好和个人卫生保护。
结论GB5044-85为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提供了基准和指导。
根据该标准进行毒性物质的分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企业和雇主应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酚醛和尿醛树脂生产甲醛
苯胺生产苯胺
电解铝、氢氟酸制造氟化氢
五氯酚及其钠五氯酚、五氯酚钠生产盐
镉及其化合物镉冶炼、镉化合物的生产
敌百虫生产、贮运敌百虫
别级
毒物名称
行业举例
环氧氯丙烷制造、丙烯磺酸钠生产氯丙烯
钒及其化合物钒铁矿开采和冶炼
溴甲烷溴甲烷制造
硫酸二甲酯的制造、贮运硫酸二甲酯
>2500
经口(mg/k g)
<25
25-
500-
>5000
2.
急性中毒状况
易中毒,后果重
可中毒,预后好
偶可中毒
尚无急性中毒但有影响
3.
慢性中毒
患病率
)偶5%≥患病率较高(
毒无慢性中中有
状况
高(≥5%)
或症状发生率高(≥20%)
病例,或症状发生高率较10%(≥)
毒而有慢性影响
4.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后进继续或不展,能治愈
镍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镍
甲苯二异氰酸聚氨酯塑料生产酯
环氧氯丙烷生产环氧氯丙烷
含砷有色金属矿的冶炼砷化氢
敌敌畏生产、贮运敌敌畏
光气制造光气
氯丁二烯制造、聚合氯丁二烯
煤气制造、高炉炼铁、炼焦一氧化碳
硝基苯生产硝基苯
苯乙烯制造、玻璃钢制造苯乙烯中度(级III)
危害
甲醇生产甲醇
硝酸制造、贮运硝酸.
级别
毒物名称
别级
毒物名称
行业举例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锰矿开采和冶炼、锰铁和锰钢冶炼、高锰焊条制造
氰化物
氰化钠制造、有机玻璃制造
三硝基甲苯制造和军火加工生产三硝基甲苯级II高度危()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之南宫帮珍创作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Ⅱ级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 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13. 氯21.甲醛23.Ⅲ级硫酸14.锰及化合物15.氨16.二甲苯20. 甲苯22Ⅳ级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56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 13种汞化物 1 .氰化物 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八氟异丁烯、铍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羰基镍、丙烯晴、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Ⅱ级 25种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G2)13.氯21.甲醛23.二硫化碳、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金属镍、环氧氯丙烷、黄磷、对硫磷、氮氧化物、DDV、光气、氯丁二烯、三氯乙烯、苯酚Ⅲ二甲苯20.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四氟乙烯氨、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丙烯、六氟乙烯、敌百虫Ⅳ级4种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 丙酮法定职业性肿瘤、(八种):氯甲醚(肺癌)石棉(肺癌、间皮瘤)焦炉工(肺癌)砷化物(肺癌、皮肤癌铬酸盐(肺癌)联苯胺(膀胱癌)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G1 (人类致癌物15种):苯、镉化物、铍化物、甲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乙烯、氯甲醚、双氯甲醚、三氧化铬(重铬酸盐)、砷化氢(眒)、、砷化物、羰基镍、环氧乙烷、焦炉逸散物(苯计)、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计)。
G2A(可能致癌物8种):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氯丁二烯、氯联苯(54%氯)、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丙烯酰胺。
G2B(可疑致癌物31种):六六六、DDT、呋喃、铅及化合物(G2)、乙苯、乙醛、苯乙烯、肼(联胺)、偏二甲基肼、对二氯苯、萘、金属镍、钴及氧化物、环氧丙烷 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烯晴、苄基氯、百菌清、邻茴香胺、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二硝基丙烷、硝基甲烷、二异氰酸甲苯酯、乙酸乙烯酯、3.3对二甲基乙酰胺、1.3二氯丙烯、石油沥青烟职业性接触汞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职业性接触氰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职业性接触苯胺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3职业性接触氯乙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4职业性接触砷及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5职业性接触砷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6职业性接触铬酸盐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7职业性接触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8职业性接触硫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9职业性接触盐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0职业性接触硝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1职业性接触一氧化碳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2职业性接触铅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3职业性接触硫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4职业性接触锰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5职业性接触氨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6职业性接触汽油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7职业性接触甲醇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8职业性接触氢氧化钠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9职业性接触二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0职业性接触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1职业性接触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2职业性接触甲醛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3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4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之袁州冬雪创作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Ⅱ级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13. 氯21.甲醛23.Ⅲ级硫酸14.锰及化合物15.氨16.二甲苯20. 甲苯22Ⅳ级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56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罕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 13种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八氟异丁烯、铍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羰基镍、丙烯晴、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Ⅱ级 25种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 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G2)13.氯21.甲醛23.二硫化碳、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金属镍、环氧氯丙烷、黄磷、对硫磷、氮氧化物、DDV、光气、氯丁二烯、三氯乙烯、苯酚Ⅲ二甲苯20.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四氟乙烯氨、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丙烯、六氟乙烯、敌百虫Ⅳ级4种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 丙酮法定职业性肿瘤、(八种):氯甲醚(肺癌)石棉(肺癌、间皮瘤)焦炉工(肺癌)砷化物(肺癌、皮肤癌铬酸盐(肺癌)联苯胺(膀胱癌)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G1 (人类致癌物15种):苯、镉化物、铍化物、甲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乙烯、氯甲醚、双氯甲醚、三氧化铬(重铬酸盐)、砷化氢(眒)、、砷化物、羰基镍、环氧乙烷、焦炉逸散物(苯计)、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计).G2A(能够致癌物8种):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氯丁二烯、氯联苯(54%氯)、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丙烯酰胺.G2B(可疑致癌物31种):六六六、DDT、呋喃、铅及化合物(G2)、乙苯、乙醛、苯乙烯、肼(联胺)、偏二甲基肼、对二氯苯、萘、金属镍、钴及氧化物、环氧丙烷 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烯晴、苄基氯、百菌清、邻茴香胺、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二硝基丙烷、硝基甲烷、二异氰酸甲苯酯、乙酸乙烯酯、3.3对二甲基乙酰胺、1.3二氯丙烯、石油沥青烟职业性接触汞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职业性接触氰化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职业性接触苯胺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3职业性接触氯乙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4职业性接触砷及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5职业性接触砷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6职业性接触铬酸盐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7职业性接触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8职业性接触硫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9职业性接触盐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0职业性接触硝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1职业性接触一氧化碳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2职业性接触铅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3职业性接触硫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4职业性接触锰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5职业性接触氨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6职业性接触汽油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7职业性接触甲醇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8职业性接触氢氧化钠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19职业性接触二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0职业性接触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1职业性接触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2职业性接触甲醛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3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24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高度危害(Ⅱ级):THI≥ 50~<65极度危害(Ⅰ级):THI≥ 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I < 35中度危害(Ⅲ级);THI≥ 35~<50极度危害(Ⅰ级):THI≥ 6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8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症状、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铬酸盐7. 苯8.Ⅱ级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13. 氯21.甲醛23.Ⅲ级硫酸14.锰及化合物15.氨16.二甲苯20. 甲苯22 Ⅳ级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56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指数计算Ⅰ级13种汞化物 1 .氰化物2. 氯乙烯4.砷及无机化合物5. 铬酸盐7. 苯8.八氟异丁烯、铍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羰基镍、丙烯晴、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Ⅱ级25种苯胺3 .砷化氢6. 硫化氢9.盐酸10.硝酸11. 一氧化碳12.铅及化合物(G2A.B)13.氯21.甲醛23.二硫化碳、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金属镍、环氧氯丙烷、黄磷、对硫磷、氮氧化物、DD V、光气、氯丁二烯、三氯乙烯、苯酚Ⅲ级14种硫酸14. 锰及化合物15.氨16.甲苯22 二甲苯20.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四氟乙烯氨、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丙烯、六氟乙烯、敌百虫Ⅳ级4种汽油17. 甲醇18. 氢氧化钠19 丙酮法定职业性肿瘤、(八种):氯甲醚(肺癌)石棉(肺癌、间皮瘤)焦炉工(肺癌)砷化物(肺癌、皮肤癌铬酸盐(肺癌)联苯胺(膀胱癌)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G1 (人类致癌物15种):苯、镉化物、铍化物、甲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乙烯、氯甲醚、双氯甲醚、三氧化铬(重铬酸盐)、砷化氢(眒)、、砷化物、羰基镍、环氧乙烷、焦炉逸散物(苯计)、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计)。
G2A(可能致癌物8种):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氯丁二烯、氯联苯(54%氯)、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丙烯酰胺。
G2B(可疑致癌物31种):六六六、DD T、呋喃、铅及化合物(G2A.B)、乙苯、乙醛、苯乙烯、肼(联胺)、偏二甲基肼、对二氯苯、萘、金属镍、钴及氧化物、环氧丙烷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丙烯晴、苄基氯、百菌清、邻茴香胺、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二硝基丙烷、硝基甲烷、二异氰酸甲苯酯、乙酸乙烯酯、3.3对二甲基乙酰胺、1.3二氯丙烯、石油沥青烟职业性接触汞化物危害指数计算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 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3职业性接触氯乙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4职业性接触砷及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5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6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7职业性接触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8职业性接触硫化氢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9职业性接触盐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0职业性接触硝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1职业性接触一氧化碳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2职业性接触铅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3职业性接触硫酸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4职业性接触锰及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5职业性接触氨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6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7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8职业性接触氢氧化钠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19职业性接触二甲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0职业性接触氯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1职业性接触甲苯危害指数计算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2职业性接触甲醛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3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24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职业性接触危害指数计算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危害(Ⅳ级):TH I <35中度危害(Ⅲ级);TH 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 I≥50~<65极度危害(Ⅰ级):TH I≥65。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环氧氯丙烷生产
砷化氢
含砷有色金属矿的冶炼
敌敌畏
敌敌畏生产、贮运
光气
光气制造
氯丁二烯
氯丁二烯制造、聚合
一氧化碳
煤气制造、高炉炼铁、炼焦
硝基苯
硝基苯生产
III级(中度危害)
苯乙烯
苯乙烯制造、玻璃钢制造
甲醇
甲醇生产
硝酸
硝酸制造、贮运
硫酸
硫酸制造、贮运
盐酸
盐酸制造、贮运
甲苯
甲苯制造
二甲苯
喷漆
三氯乙烯
甲醛
酚醛和尿醛树脂生产
苯胺
苯胺生产
氟化氢
电解铝、氢氟酸制造
五氯酚及其钠盐
五氯酚、五氯酚钠生产
镉及其化合物
镉冶炼、镉化合物的生产
敌百虫
敌百虫生产、贮运
氯丙烯
环氧氯丙烷制造、丙烯磺酸钠生产
钒及其化合物
钒铁矿开采和冶炼
溴甲烷
溴甲烷制造
硫酸二甲酯
硫酸二甲酯的制造、贮运
金属镍
镍矿的开采和冶炼
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氨酯塑料生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序号
指标
I(极度危害)
II(高度危害)
III(中度危害)
IV(轻度危害)
1.
急性毒性(LC50或LD50)
吸入(mg/m3)
<200
200-
2000-
>20000
经皮(mg/kg)
<100
100-
500-
>2500
经口(mg/kg)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 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 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 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 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 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 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 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表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指标分级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急性中毒吸入LC50,mg/m3经皮LD50,mg/kg经口LD50,mg/kg <200<100<25 200-100-25- 2000-500-500- >20000>2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好偶可发生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病中毒患病状况患病率(≥5%)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一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物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 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GB 5044-851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表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
职业性危害程度分级表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发展或不能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致癌性
人体致癌物
可疑人体致癌物
实验动物致癌物
无致癌物
最高允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表
20年月登记
序号
毒物名称
级别
1
混合苯
Ⅲ级(中度危害)
2
重苯
Ⅲ级(中度危害)
3
粗萘
Ⅳ级(轻度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依据
指标
分级
Ⅰ
(极度危害)
Ⅱ
(高度危害)
急性中毒
吸入LC50,mg/m3
〈200
200--
2000--
〉20000
经及LD50,mg/m3
〈100
100--
500--
〉2500
经口LD50,mg/m3
〈25
25--
500--
〉5000
急性中毒
发病状况
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
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好
偶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病中毒
患病状况
患病率(≥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4.5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4.5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发布时间:1985-4-11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类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类原则是基于对六个分类指标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权衡,根据大多数指标的属性可以确定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于某些特殊毒物,可以根据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来确定级别。
3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根据动物实验获得的呼吸吸入半致死浓度(LC50)或口服和经皮半致死剂量(LD50)数据,选择LC50或LD50的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来说,这是基于接触有毒物质的主要行业工人的中毒患病率;然而,在缺乏患病率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病率。
3.4慢性中毒的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毒物致癌性数据或其他公认资料,主要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疑似人类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和非致癌物。
3.6最大允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根据职业接触毒物的分类依据,见表1,表1分为四个等级:极端危害、高危害、中等危害和轻度危害。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 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 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 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 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 D C613.6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基本定义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2分级原则2.1职业性接触毒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3分级依据3.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和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3.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性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3.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贮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3.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3.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7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见表1,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4.1依据本分级标准,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序号
指标
I(极度危害)
II(高度危害)
III(中度危害)
IV(轻度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1.
急性毒性(LC50或LD50)
吸入(mg/m3)
<200
200-
2000-
>20000
经皮(mg/kg)
<100
100-
500-
>2500
经口(mg/kg)
三氯乙烯制造、金属清洗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制造、顺丁橡胶的合成
六氟丙烯
六氟丙烯制造
苯酚
酚醛树酯生产、苯酚生产
氮氧化物
硝酸制造
Ⅳ级(轻度危害)
溶剂汽油
橡胶制品(轮胎、胶鞋等)生产
丙酮
丙酮生产
氢氧化钠
烧碱生产、造纸
四氟乙烯
聚全氟乙丙烯生产
氨
氨制造、氮肥生产
脱离后可恢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
胶离后可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5.
致癌性
人类致癌
人可疑致癌
动物致癌
无致癌性
6.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级别
毒物名称
行业举例
I级
(极度危害)
汞及其化合物
汞冶炼、汞齐法生产氯碱
苯
含苯粘合剂的生产和使用(制皮鞋)
<25
25-
500-
>5000
2.
急性中毒状况
易中毒,后果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5
蒸气(mg/m3)
31900(7h,大鼠)
0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3306(大鼠)
急性经皮LD50(mg/Kg)
48(小鼠)
4
1
刺激与腐蚀性
中等刺激作用
2
2
致敏作用
12124(兔)
0
1
刺激与腐蚀性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1500 mg/m3,(24h)(孕7~14d),致胚胎毒性和肌肉发育异常。
2
3
致癌性
IARC-3(动物可疑)
1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神经系统麻醉和皮肤粘膜刺激作用,脱离后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1
1
毒物危害指数
49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中度危害(Ⅲ级)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1807(4h 大鼠)
2
5
蒸气(mg/m3)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10.6℃,易挥发芳香味
2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停止接触12-16小时可排除
1
1
毒物危害指数
33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轻度危害(Ⅳ级)
职业接触二甲苯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5
蒸气(mg/m3)
22046mg/m3/5000ppm(4h,大鼠)
0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2000~4300(大鼠)
0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0
1
刺激与腐蚀性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150ppm(24h)(孕7~14d),有胚胎毒性。
2
3
致癌性
IARC-3(动物可疑)
1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动物生殖毒性明确但无人类生殖毒性资料
2
3
致癌性
对人和动物致癌证据不足
1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引起上呼吸道刺激,严重者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及时脱离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无色刺激性气体
4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吸入后48小时存在迟发性中毒反应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高浓度铅接触可导致女工流产、胎儿异常,男子性机能减退,精子减少或异常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无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料
2
3
致癌性
非人类致癌物
0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职业中毒病死率≥10%
4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3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急性中毒昏迷醒后,经过2-60天后可出现迟发性中毒性脑病
3
1
毒物危害指数
54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3
1
毒物危害指数
54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极度危害(Ⅰ级)(确认人类致癌物)
职业接触甲苯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5
蒸气(mg/m3)
30400(4h,大鼠)
0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5000(大鼠)
急性经皮LD50(mg/Kg)
高度危害(Ⅱ级)
职业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5
蒸气(mg/m3)
粉沫和烟雾(mg/m3)
无资料
-
急性经口LD50(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轻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150ppm(24h)(孕7~14d),植入后引起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2
3
致癌性
确认人类致癌物
4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可引起不可逆损害
3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无色透明液体,沸点80.1℃,易挥发芳香味
2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反复接触,完全排除需数月。
2
3
致癌性
非人类致癌物
0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引起上呼吸道刺激,严重者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及时脱离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黄褐色刺激性气体
4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吸入后6-72小时存在迟发性中毒反应
2
1
毒物危害指数
56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高度危害(Ⅱ级)
职业接触二氧化硫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和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时脱离后可治愈。
2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44℃,易挥发芳香味。
2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停止接触12-16小时可排除。
1
1
毒物危害指数
33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轻度危害(Ⅳ级)
职业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0
4
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
可引起不可逆损害
3
5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状态)
固态,可形成烟或烟尘
3
3
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
猴子的全身半减期为95d,大脑超过278d
4
1
毒物危害指数
43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中度危害(Ⅲ级)
职业接触二氧化氮危害指数计算
积分指标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K)
急性
吸入
LC50
文献资料数据
危害分值(F)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6600mg/m3(1h,大鼠)(换算为4h大鼠吸入值为3300mg/m3,即1240ppm
2
5
蒸气(mg/m3)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权重系数
(K)
急性
吸入
LC50
气体(cm3/m3)
5
蒸气(mg/m3)
0
粉沫和烟雾(mg/m3)
无资料
急性经口LD50(mg/Kg)
250~275(大鼠)(氯化锰)
2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0
1
刺激与腐蚀性
轻刺激作用
1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人类生殖毒性证据不足
1
3
致癌性
非人类致癌物
气体(cm3/m3)
66(126mg/m3)
4
5
蒸气(mg/m3)
粉沫和烟雾(mg/m3)
急性经口LD50(mg/Kg)
无资料
-
急性经皮LD50(mg/Kg)
无资料
-
1
刺激与腐蚀性
强刺激作用
3
2
致敏作用
无致敏性
0
2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8.5μg/m3(24h)(孕1~22d),引起胚胎毒性和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