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时间+地点
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_时间+地点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2023年火把节是公历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比赛等。
在新时期,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6月24日举行,白族在6月25日,拉祜族在6月20日,为期两三天。
彝族人认为火把节后长出的谷穗和火把一样粗。
后人以此为祭品,驱赶家中的鬼怪邪灵,以保人畜平安。
现在,人们也利用聚会的机会进行社交或会见恋人,并在节日开展商业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人民的盛大节日。
每年夏历6月25日,白族人民都会举行活动,祝愿人和动物丰收繁荣。
火把节的活动有几天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
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火把节的民俗1、祭祀鸡:火把节的祭祀鸡是挑选精心饲养的鸡,须是金黄色的还不能下蛋的子母鸡,一般是一斤左右重。
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们用倒扣的竹背篓把这只祭祀鸡关起来饲养。
2、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火把节的三天晚上都要点火把。
所点的火把主要是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以及松树上砍来的松明子火把。
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节日时间2023年彝族火把节为2023年8月10日至13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节日期间,举行盛大的对歌、跳脚、摔跤、磨担秋等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火把节的节日介绍火把节起源于“星回节”,彝族又把它叫做“过大年”,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密切相关,是彝族先民观测天象,以北斗星斗柄指向来确定的。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楚雄彝族火把节于20XX年5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火把节是彝族原始宗教传承的舞台,彝族歌舞、服饰、饮食展示的平台,其内涵积淀深厚,外延宽泛,包容了彝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星象文化、祭祀文化等,这些文化的潜在价值正逐步展现出来,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活化石,对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1、祭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
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
每年农历6月25日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
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
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商量和筹办。
这天,他们请上二三十位村寨艺人骠
悍男子来扎火把。
大清早,贤淑的儿媳就蒸好了馒头和米;端上水果、糖,花生瓜子等,请扎火把的人品尝。
扎火把时用山藤和篾片去捆扎干透的柴火于一根粗大的乔木上,当锣声传来,这是火把场在告诉村寨人一切就绪,人们奔走相告,一个个身强力壮的白族小伙子,七手八脚,将大火把竖起来。
顿时火花飞舞,示深深的祝福。
在大火把熊熊燃烧的过
程中,当五彩缤纷的大火把尖上的升座被烧掉下来后,青年男女和已婚夫妇蜂拥而来,正恋爱的男女青年抢到升座,表示比翼双飞,已婚夫妇抢到了据说会“早生贵子,吉祥如意”。
耍火把一直延续到深夜,还可以吃到大金帅苹果、雪可以品尝甘汁梨,梨、核桃果、雕梅等,喝上一道酽酽的苦茶和一巡巡大杯谷酒、米酒。
可自由开怀畅饮……狂欢、酣畅,通霄达旦。
白族火把节简介
白族火把节简介举办时间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风俗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
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
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
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
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
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
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
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
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
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
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
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
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
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
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
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
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
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
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
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
彝族崇拜火
彝族崇拜火,是因为火是生命的象征。
元谋六月狂欢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火把节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互赠定情之物,双双走入灌木花丛中,给人几分猜疑,给人遐想……凉山民俗风情:火把节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
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
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
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
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
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
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
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于是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
另一种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喽罗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
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虽说法不一,但各地过火把节的时间是相同的,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
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米(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2023年云南火把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2023年云南火把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2023年云南火把节是什么时候2023云南火把节是8月10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也就是从8月10日开始至8月13日。
火把节是什么族的节日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持续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里,彝族人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体现了人民尊重自然规律的美好愿望。
到了今日,火把节不仅仅是彝族人民特有传统节日,也是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的日子。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各族传说纳西族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
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楚雄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
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
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
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
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
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
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
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
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
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
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
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
彝族火把节作文范文(通用19篇)
彝族火把节作文彝族火把节作文范文(通用19篇)火把节不仅让每一个彝族人怀念,也让来这里的每一个游人一生难忘。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彝族火把节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彝族火把节作文篇1农历的6月24日是石林彝族人的火把节。
这天夜幕降临时,从石林到昆明,从圭山到长湖,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
到了深夜,石林要举行一个“太阳”活动。
人们在广场中心竖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干柴;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经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作为太阳的象征。
太阳冒山之际,早已汇聚在场子中的人们,牵着手一起围着火堆跳民族舞,歌声响遍整个广场上空,人们各拿一根精选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
不管谁“钻”出了火星,众人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干树枝叶“接”点火种。
并想法把火种移到柴堆上,把柴堆点燃。
这时欢呼声、尖叫声响彻云霄,整个广场沸腾了。
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从火堆上点燃火种,带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点燃,称之种“太阳”。
人们围坐在火塘边拉家常,其乐融融。
第二天早上,姑娘们穿上特制的衣服,戴上华丽而又不失民间特色的帽子,穿上绣花的鞋子,一个个楚楚动人。
小伙子们穿上民族的外套和裤子,脚上穿着舒适的布鞋,他们到山上对山歌。
这天单身的姑娘和小伙都可以找到心爱的人了。
到了对山歌的时间,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对得好有兴致。
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苗条的身材在阳光照耀下更显示出了火把节的喜庆。
在这天结婚的人还称“庆鸳鸯”,这就是爱情的象征。
这就是石林的火把节,好玩吗?希望你明年不要错过!彝族火把节作文篇2农历六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这天与往常不同,因为今年的火把节我是在外婆家过的,习俗很不同哟,下面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大多数少数民族过火把节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在彝族,有一个老祖先传下来的规矩:火把节一共庆祝三天,第一天不论男女老少必须在圣火坛下祭火,第二天要传火,第三天要送火。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傣族 傣族泼水节 阳历四月中旬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赛龙舟、泼水、歌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 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 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 楚雄、昆明、弥勒、石林、大理、丽江等地 斗牛、赛马、摔跤、耍火把、歌舞表演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 “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 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白族 白族本主会 各村寨不同 大理地区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 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 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 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 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 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白族为什么过火把节火把节的风俗
白族为什么过火把节火把节的风俗火把节是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具有代表性,那么白族为什么要过火把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族过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希望你会喜欢!白族过火把节的起源传说火把节是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具有代表性。
在彝族山寨,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的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来临,无论男女老少,鄱要参加节日的各种活动。
男子主要是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妇女的活动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小伙子"敬酒"。
火把节也是彝族男女青年选择情侣的节日,人们在节日里接触、认识、谈情说爱。
火把节的高潮在夜晚,人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和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照亮了茫茫黑夜,蔚为壮观。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到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惹怒了地上的一位叫包聪的大力士,双方决定以摔跤来分输赢。
他们搏斗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地上的大力士助威,终于打败了十大力。
恶魔发怒,放出各种害虫来糟踏人们辛勤种出的庄稼。
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把害虫全部烧死了,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鸡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
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彝族火把节以石林和楚雄两地最为隆重。
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
白族火把节来自"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沼。
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
【民间故事】火把节的传说
【民间故事】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是云南省瑞丽市当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上,人们点燃火把游行庆祝。
众说纷纭,有很多不同的关于这个节日的传说。
传说一:祈雨故事相传在古代,瑞丽地区遭遇大旱。
村民们祈雨无果,唯有向天神建立一座神坛,谁能献出最宝贵的物品,谁就能获得天神的青睐,让天降甘霖。
幸运的是,一位年轻汉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把火把献给了神坛。
火把冲天而起,引来了倾盆大雨。
自此,村民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上,点燃火把,祈求庄稼收成丰收,家庭幸福安康。
传说二:抗击外敌故事据说在元朝时期,云南的瑞丽地区曾经被蒙古族的侵略军占领。
城池被攻陷之后,残余守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反击。
由于城内缺乏弹药,士兵们只好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进行冲锋。
火把照亮了敌军的阵地,也点燃了士兵们的勇气。
他们用火把击退了敌军,赢得了胜利。
自此,瑞丽地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上,都会举行火把游行,以纪念坚强的士兵,以及那场决定胜败的战争。
传说三:替身献爱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牛郎和一个美丽的织女相爱了。
但是他们的家庭不同,没有地位和人情的牛郎只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不能娶织女为妻。
织女被迫走了,牛郎流落到了瑞丽地区。
一天晚上,他发现当地人正在进行火把游行。
他听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祈求一年庄稼丰收,家庭幸福,想到多年来自己的劳作一直为顽石拥挤,心里非常伤心。
突然,他想到了自己的爱情,于是他把自己的火把献了上去,希望织女在天上也能看到他的火把和爱意,知道他对她的爱没有改变。
从那时起,牛郎的火把一直点亮在火把节上,为他和织女的爱情见证和祝福。
西昌火把节时间
西昌火把节时间背景介绍西昌火把节是中国西昌彝族火把节的简称,是中国四大火把节之一。
西昌火把节源自彝族传统节日“走山会”,被誉为中国西部最盛大、最具特色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的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之间举行,持续五天。
节日期间,人们以火把、花灯、龙狮等形式庆祝,展示彝族的独特文化和风俗。
节日庆祝活动1. 火把游行火把游行是西昌火把节最为精彩的活动之一。
在节日期间的每晚,成千上万的人们手持火把,穿着传统服饰,沿着主要街道游行。
火把高高举起,火光映照着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一种热烈、欢愉的气氛。
火把游行的队伍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表演队伍,如龙狮队、舞蹈队等,给游行增添了许多美丽和动感。
2. 赛火把赛火把是节日期间的另一个重要活动。
参赛者手持大火把,点燃后沿着指定路线奔跑,看谁先跑到终点。
比赛中,火把高高燃烧,火光四溅,非常壮观。
参赛者们跑着跑着,火焰在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轨迹,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3. 花灯展览花灯是节日期间另一个不可错过的亮点。
花灯制作精美,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在节日期间,整个城市的主要街道都会布置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包括动物、花卉、人物等等。
晚上,花灯亮起,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很多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欣赏花灯,拍照留念。
4. 彝族传统文化表演西昌是彝族聚居区,节日期间会举行许多彝族传统文化表演。
表演包括歌舞、音乐演奏等,展示了彝族的独特风情和艺术才华。
在表演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彝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西昌火把节的意义西昌火把节是西昌人民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还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同时,西昌火把节也是西昌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总结西昌火把节作为中国西部最盛大的民间节日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每年一次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穿着民族服饰,庆祝彝族的传统文化。
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
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火把节2023年几月几号2023年火把节是公历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农历六月二十四。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火把节时间1、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2、白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五;3、拉祜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
火把节是什么族的节日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持续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里,彝族人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体现了人民尊重自然规律的美好愿望。
到了今日,火把节不仅仅是彝族人民特有传统节日,也是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的日子。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的由来统治天地万物的神“恩提古齐”,派他的儿子赫拉克勒斯“萨拜”,带领天兵征收苛捐杂税。
美好的世界被搅得人心惶惶。
智慧超人,勇敢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拉巴”,看到这一幕,经常去为各个部落解决问题,深受人民爱戴。
火把节的一天,黑体腊八上山打猎,站在山顶,陶醉于美景之中。
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高昂的嗓音引来了另一位山区牧童悠扬的歌声“张妮阿智”。
他们唱着情歌穿越山川,直到天黑。
从此他们相爱,立下了千古恨的誓言。
觊觎张妮阿智的大力士“西亚比”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充满了怨恨和嫉妒。
忍不住嫉妒的“西亚比”,下凡与“黑体拉巴”角力决斗。
结果在决斗中,他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秒杀。
众神怒不可遏,派出一股蝗虫洪水来摧毁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张妮阿智”翻过大山,在地平线上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
神父告诉张妮阿智:要消灭蝗虫,必须使用火把。
张妮阿智和黑体拉巴带领众人上山绑火把,绑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光了所有的蝗虫,拯救了庄稼。
南诏传奇大理火把节的故事
南诏传奇大理火把节的故事火把节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盛大节日。
彝族、纳西族、僳僳族、苗族等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白族则多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关于火把节的起始、来由,据文化学者研究,应该是白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先民创造的一个集火崇拜、祈岁照年、去秽祈福、敬天祭祖、聚会狂欢、本主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等众多原始民俗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节日。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则是以唐朝时期蒙氏灭五诏、松明楼祭祖、火烧松明楼、铁钏认夫、白妃死节等故事情节家喻户晓。
当然。
由于历史久远,许多文献记载又多语焉不详,以致这些民间故事虽然故事感人,但却情节简单,让人总有难窥全貌之感。
那么,这个盛大节日的背后到底还有怎样不同寻常的人和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国,一起去感受那一个个充满刀光剑影、爱恨情仇的千古传奇!南诏初起故事还得从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初说起。
那时,正值隋末唐初,当时,洱海地区分布着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争夺统领权,长期争斗不休。
后来,经过一百多年的争斗,许多弱小的部落被大部落吞并,最后就剩下了蒙?`诏(在今巍山县北部及漾鼻县、永平县一部分)、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浪穹诏(今洱源)、施浪诏(今洱源东北)、越析诏(今宾川)、蒙舍诏(今巍山)等六个大部落和苍洱之间的一些西洱河蛮。
这六个大部落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因地处南部,又称南诏。
蒙舍诏的首领叫细奴逻,是一个雄心勃勃、颇具战略远见的大英雄。
相传,那时,这“六诏”上面还有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叫“白子国”,它的首领叫张乐进求,曾被唐王朝册封为“云南大将军”,他很想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六大部落之间的继续争斗,于是就想方设法进行协调。
据传,那是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那时“白子国”内有一根铁质神柱,是诸葛亮征南中时所立(西南地区古称南中),因年代久远已锈蚀不堪,张乐进求就在原址重新铸造了一根大铁柱。
等到铁柱铸成那天,他就举行盛大祭祀仪式。
特意邀请洱海地区有名望的部落首领参加祭祀。
少数民族的经典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经典传统节日很多少数民族除了跟我们有一样的传统节日以外,他们民族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比如“火把节”、“泼水节”等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吧!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
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
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
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美妙动人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来参加比赛和观赏。
彝族火把节的考察报告
彝族火把节的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彝族火把节
一、背景介绍
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有的地区也在农历二月二十四日)举行。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祈求丰收、辟邪灾、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庆祝活动,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内容
1. 火把制作
在火把节前几天,彝族人民会准备火把材料。
通常使用的材料是干草、竹子、树枝等,将材料捆绑在一起,制作成火把。
2. 火把游行
火把节当天,彝族人民会点燃火把,组成火把队伍进行游行。
火把队伍通常分为男女两支队伍,戴着彝族传统服饰,手持火把,身着彩色的彝族服饰,载歌载舞地游行。
3. 篝火晚会
火把游行结束后,彝族人民会聚集在一个地方,围绕着篝火进行晚会。
晚会中有彝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有彝族特色的美食和饮品供应。
三、考察结果
1. 活动意义:通过火把节,彝族人民祈求丰收、辟邪灾、祈求风调雨顺。
这个传统活动在彝族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社交
活动的角色。
2. 传承保护:在火把节的举办过程中,彝族人民传承和保护了彝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彝族的文化遗产。
3. 旅游资源:彝族火把节作为一项独特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彝族火把节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火把节的举办,彝族人民传承和保护了彝族的传统文化,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火把节,又称“光明节”,是中国云南省彝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彝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庆祝活动。
在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会点燃火把,舞动火把,共同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幸福的美好节日。
火把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代,彝族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遭遇饥荒。
为了生存,他们决定疏散至云南地区。
可是,途中的困苦使他们分散开来,无法再次团聚。
然而,他们却在不同的山顶点燃火把,向彼此示意,最终成功团聚。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火把节就诞生了。
火把节庆典通常由彝族人民和当地政府组织。
节日期间的活动包括焚香祭祖、摆放彩旗、打扮彩车和表演彝族传统舞蹈等。
但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点燃火把的环节。
火把点燃的仪式通常在夜幕降临时举行。
彝族人民手持火把,排成一队,走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和广场。
他们高唱着彝族的歌曲,伴随着鼓声和锣声,热闹非凡。
整个城市都被美丽的火光和欢快的歌声所包围。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彝族人民的参与,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们来到云南,亲身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
他们可以欣赏到彝族精美的传统服饰,品尝到正宗的彝族美食,并参与到各种节庆活动中,亲身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除了庆祝丰收和传承文化的意义,火把节还寓意着希望和繁荣。
火把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点燃火把的仪式寓意着驱走黑暗,迎接光明的到来。
彝族人民希望通过火把节庆祝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们幸福安康。
火把节是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彝族人民的重要传统文化活动。
通过火把节,彝族人民展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个富有民俗风情的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多元文化和感受浓厚民族氛围的机会。
正如火把节所传递的寓意一样,让我们点燃心中的希望与梦想,迎接光明与繁荣的到来。
无论是彝族人民还是其他民族,我们都可以从火把节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庆祝火把节,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火把节是几月几日?火把节是一种许多少数民族古老而又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火把节是几月几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20XX年火把节时间:20XX年7月17日星期一 (丁酉年(鸡年)六月廿四)
火把节由来的传说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
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把好端端的人间被搅得民不聊生。
智慧超人,英勇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拉巴”,看到这个情景,便经常去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
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巅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
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心里又愤恨又嫉妒,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放出铺天盖地的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祭司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
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蝗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
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
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在大祭司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意义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
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
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
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
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
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
这类传说应属后起。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如鹤庆的传说把六月十九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也归到慈善夫人身上,说是对慈善刨夫尸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烫红了的一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