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_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上次,我们讲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第一部分内容: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和审美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我们分析了四点:

1、纯真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2、稚拙(稚气、拙朴的)

3、游戏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4、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我知道来我们这个群的朋友,都是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更具体的问法:

你有怎么样的教育观?你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为孩子选择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大家可以谈谈吗?在谈及儿童观的时候,我说过,儿童观不仅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决定着儿童文学的走向。

儿童被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最初的儿童文学读物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往往是从成人文学读物中借来的。

如被有些儿童文学研究者喻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书

1 / 14

的以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保存下来的《五卷书》 (公元六世纪前) ,就是古印度国王为教育三个王子而命大臣编写的一本教科书。

也就是说,是对儿童的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家不也是基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带着孩子阅读吗?上次我们提到的洛克和卢梭的儿童观,当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国和法国也就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这几年中国的绘本热,是不是也是受大家教育观念的影响呢?在我们谈到儿童文学的定义时,我也提及:

如果说,儿童的第一次发现,就是西方社会以卢梭爱弥尔’ 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也就是在此概念的建立下产生的。

《爱弥尔》就是最早自觉地为儿童而写的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与教育直接有关。

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

但有一个问题:

西方在卢梭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其实,这个问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有着古代私塾的影响。

其实,中国的私塾与西方的学校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

在西方,学校从被教会独占到属于社会,从家庭教育到公共教育,是其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转型,在这一转型中,需要社会的民主、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的教育思想等主张作为依托。

说白了,儿童的发现必须以人的发现为前提。

但是,一直到清末,实行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这种思想。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中国的私塾教育。

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的理论基石。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者为尚。

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动和标准为限。

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职》,还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

2、否认童年。

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3、道德色彩重。

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

3 / 14

端庄,举止俨然成人。

4、教法严厉。

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小狗一样。

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

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这些教育理念对你至今还有影响吗?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

蒙学读物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

这些读物涉及到三方面的幼教理念:

1、理气二元。

把天理当作自然和人文的终极理想。

要求人去人欲,存天理。

从儿童起就不杂人欲,达到视听言动,非理不为无人欲的境界。

2、习静非动。

自宋理学家周敦颐开始主张趋静去动以来,澄清安宁成了社会价值的主流,对儿童苛求规矩,约束。

请看看我们现在的小学课堂是如何要求孩子们的。

3、外在教育。

就是三字经所说的:

玉不琢,不成器。

把儿童当作器皿或物件对待。

---------------------------------------------------------------最新资料推荐------------------------------------------------------ 其实,这种教育观念至今依然深入人心!去年,我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退休后转战基础教育, 10 年后,说了一句最让人伤感的话:

在中国,一切与应试教育无关的,都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一切,不仅仅影响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更是制约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今天的我们依然牢记着古人的训诫,诗言志文以载道的观念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创作,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有不少的作家,把儿童文学当成了教育的工具。

过分强调教育主义直接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高质量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吧。

同时,教育理念与儿童文学张扬的精神之间的冲突,直接影响到选择、阅读和评价儿童文学作品。

家长们在给孩子现在儿童文学读物的时候,是否更多的会考虑这本书的教育意义?谈到我们的教育观对儿童阅读的影响,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博士论文。

这里介绍一下这篇博士论文的一些观点。

1、教化僭越审美:

童话作品多半仅仅被当作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教师一方面只关注作品传递了哪些知识, 讲了哪些道理, 带来

5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