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0做除数没有意义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小学4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4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4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关键年级,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必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必背的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运算1.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数的位置、数的顺序比较等。

2. 整数的概念:负数与正数,零。

3. 整数之间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等关系。

4.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加减混合运算等。

二、四则运算1. 加法和减法的口诀和运算技巧:进位、退位。

2. 乘法口诀表及快速计算技巧。

3. 乘法的性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4.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5. 除法的口诀和运算技巧:整除、小数等。

三、数据的应用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图等。

2.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直方图、数据图、折线图等。

四、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子、分母。

2. 分数的比较:大小比较。

3. 分数的计算:加减法、乘除法等。

五、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 长度的估算和计算:米的换算、距离的比较等。

3. 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

4.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立方体、长方体等。

六、时间1. 时间的认识:小时、分钟、秒等。

2. 日常事件的时间计算:24小时制、日、周、月、年等。

七、几何图形1. 二维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角、直线、射线、平行线、垂直线等。

2. 四边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

3. 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4. 圆的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

5. 多边形的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等。

八、运算定律1. 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基本运算定律的认识和应用。

2.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时,根据定律进行变形和计算。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复习和练习,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a+b)+c= a +( b+c)3、减法的性质:⼀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字母表⽰:a-b-c= a -( b+c) a -( b+c) = a-b-c4、⼀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个减数,再减去第⼀个减数。

⽤字母表⽰:a-b-c= a- c – b5、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a×b=b×a6、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a×b)×c= a ×( b×c)7、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表⽰:(a+b)×c= a×c+b×c a ×( b+c) =a×b+a×c拓展:(a-b)×c= a×c-b×c a ×( b-c) =a×b-a×c8、除法的性质:⼀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字母表⽰:a÷b÷c= a ÷( b×c) a ÷( b×c) = a÷b÷c9、⼀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个除数,再除以第⼀个除数。

⽤字母表⽰:a÷b÷c= a÷ c ÷b。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四则运算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加法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乘法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两个规律
一、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 变。 二、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 积不变。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重点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重点知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③类型三:a×99+a a×b-a= a×99+1 = a×b-1④类型四:a×99 a×102= a×100-1 = a×100+2= a×100-a×1 = a×100+a×2例题:78×-×68-4×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单位换算: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例:1、读作 ,左边的7表示 ,右边的8表示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向左移动一位所得两数之差是,原来的小数是多少四、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例:+ +÷1000 五、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六、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3、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4、平均分: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二复式条形统计图: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2、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4、画图注意:①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②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③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④必须要有图例;七、鸡兔同笼问题数学广角。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四则运算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了四则运算,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计算,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技能。

一、加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叫做和。

2. 加法的性质:加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单位元素的存在性。

3. 进位:在加法中,如果个位数相加的结果超过9,就需要进位到十位、百位等更高的位数上。

二、减法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差。

小学数学中,减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减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差。

2. 减法的性质:减法满足减去一个数的结果再加上这个数等于被减数的性质。

3. 借位:在减法中,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就需要向高位借位。

三、乘法乘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的积。

小学数学中,乘法的知识点包括:1. 乘法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的结果叫做积。

2. 乘法的性质:乘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单位元素的存在性。

3. 乘法口诀:学习乘法口诀表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计算乘法。

四、除法除法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得的商。

小学数学中,除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2. 除法的性质:除法满足除以一个数再乘以这个数等于被除数的性质。

3. 除法口诀:掌握除法口诀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计算除法。

五、运算顺序在进行四则运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中,运算顺序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加减乘除的优先级: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可以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2. 括号的运算:括号内的运算要先进行,再进行其他运算。

六、小数的四则运算除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学数学还会涉及到小数的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a×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a(a≠0)=0.除不尽的除法没有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4.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不一样。

2.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图形可能相同。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 -(b+c)a -(b+c)=a-b-c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a- c–b
5、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6、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7、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拓展:(a-b)×c=a×c-b×c a×(b-c)=a×b-a×c
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