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朱箐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作为当代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柯林武德曾经说过:“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依然存在,它并没有死去。
”只通过对昔日中日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1.历史回顾(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日本专家学雷锋
日本专家学雷锋
浙仁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3月4日,江苏省江都县团委组织团员学雷锋上街为人民服务。
扬州冈本有限公司代总经理田中雄一郎听说后,主动带上磨刀机,在工农东路设点,义务为市民磨刀。
他说:“人学了雷锋就进步,我也要做进步的人,为大家做好事!”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浙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2
【相关文献】
1.国家外国专家局在日本为两位日本专家颁发"友谊奖" [J], 李蓓
2.日本钢铁专家与中国的不解之缘——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日本专家野宫好尧 [J], 王子立
3.中日化学品法规专家交流会在北京举行——邀请日本DIC株式会社化学品法规专家作专题报告 [J], 孙春玲;张洪霞
4.中国企业聘请日本专家的捷径──日本海外贸易开发协会对华派遣专家业务简介[J], 王小宁
5.一位国际知名专家心目中的机器人事业访日本知名机器人专家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 [J], 李良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关系黄金十年蜜月期
关于“黄金十年”的再思考摘要:提到近代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很难用积极的词汇来形容那个时代的中日关系,日本政府的态度也导致了至今中日之间也是问题与摩擦不断。
但是,在近年的中国学界,关于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说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所谓的“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是美国历史学家任达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通过对当时大量史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谓不新颖独特,让人们对于近代的中日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近代中日关系究竟存不存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存在,那么对于那段中日关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概括,讲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何谓“黄金十年”关于“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最先提出的的任达教授,这是没有问题的,他本人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一书中清楚地谈了这个概念的由来:1986年夏天他在《粉碎了的崇高愿望:东亚同文会与中国,1898——1945》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十年蜜月”这一概念。
对此,东京大学的平野健一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用“十年蜜月”一词是不适当的,因为从当时日本的行为来考虑或者判断的话,完全是对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关心,用十年蜜月一词就会暗示着中日之间存在着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到了1986年底,任达应时任日本亚洲学会会长薛龙博士的邀请,写出了《被遗忘的黄金十年:日中关系,1898——1907》,“黄金十年”这一概念正式形成,从而也为围绕“黄金十年”这一概念的著作《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奠定了基础。
任达教授认为,中国在1898年到1910年这十二年间,思想和体制的转化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日本在每一步都作为中国的样本和积极参与者,这些成就便无法取得。
与惯常的想法相反,日本在中国现代化中,扮演了持久的、建设性的而非侵略的角色。
不管怎么样,从1898年到1907年。
三木清“东亚协同体”论简析
三木清 “ 东 亚协 同体 " 论简析
季泓旭
( 东北师 范大学 日本研 究所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4 )
摘
要: 三木清的“ 东亚协 同” 论, 是其企图为 日本侵 华辩 护而建构的超越侵略 战争的反 动理论。该理论 以“ 协 同主
义” 为哲学基 础 , 是三木哲学在政治上的展开与体现 。其 内容具有 既批 判又妥协 的双重性格 , 最终 因其本 身的非正 义性
二次 近卫声 明 , 一改 “ 不与 国民政 府 共 事 ” 的 强硬
态度 , 呼吁 国民政府与其合作。同年 1 2月, 日本 政府又发表第三次近卫声 明, 对“ 东亚新秩序” 加 以详细说明, 即“ 日满支合作 ” 、 “ 共同防共 ” 、 “ 经 济提携 ” 三原则。 日本摆 出一 副希 望 以“ 东 亚新
日 本侵略所带来 的东亚各 国人 民严重 的心理创
伤, 长期 以来成为“ 东亚共 同体 ” 建设 的障碍。因
此, 如何 从理 论上冷 静地 分析 并正 确认识 7 O多年
前的“ 东亚协同体” 及其背后的“ 协同主义” 哲学,
对 于全 面认识 历 史 问题 、 正确 处 理 当前 的 中 日关 系仍 有 意义 。
秩序 ” 为 口号 , 与 中 国展 开 “ 和平交 涉” 的姿态。
《 东京宣言》 后, 在东亚地区围绕“ 东亚共 同体” 的
讨 论 日趋 活 跃 。 日本 学 习 院 大 学 教 授 井 上 寿 一
于2 0 0 9 年1 O月 2 7日在《 产经新 闻》 上发表题为
《 没有美 国的共 同体无法发挥作用》 的文章 , 该文
与 自身理 论 缺 陷 而 以 失败 告 终 。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
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
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
东亚历史环境下的中国与日本关系
东亚历史环境下的中国与日本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东亚历史环境下,两国又是面对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从而决定了它们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种关系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两国的历史相互影响至今尚在,早在唐宋两代,两国之间就有了贸易往来。
明清时期,随着对外援助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两国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
但19世纪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危机时期,而日本则开始走上了近代化道路,这也导致了双方关系的分歧。
直至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同国内的野心而言,日本开始对周边地区采取侵略行动,中国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对象。
这也成为双方在20世纪初期关系恶化的主要因果之一。
二、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因素是推动两国关系变迁的核心因素。
从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日两国经历了相互战争、相互敌对、相互友好、相互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问题的存在,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中国不断强调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而日本则不断忽略或者否认这些丑陋的历史行径。
这就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政治气氛异常紧张,甚至日益恶化。
近年来,在东海、南海等地区的主权争议等问题上,中日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变迁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继遭到英、美、日等列强势力的侵略,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在战后,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这也成为双方关系走向相互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已经进入更深层次,双方的投资贸易和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正在加速。
此外,近年来中日两国已经成为亚洲的两个主要经济体,这也加强了双方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使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四、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民族关系的本质,也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陈岩;万谊青
【期刊名称】《亚太经济》
【年(卷),期】1996()2
【摘要】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陈岩,万谊青进入90年代,日本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此,本文拟从日本和东亚地区的分工、投资、贸易三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日本与东亚分工的新变化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分工以前是雁行形态的垂直分...
【总页数】4页(P13-16)
【关键词】日本;东亚地区;经济关系
【作者】陈岩;万谊青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31.355.3
【相关文献】
1.日本东亚经济合作政策新变化及其前景 [J], 姜跃春
2.加勒比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J], 刘洁;董经胜
3.日本竟想当东亚领袖谁服日本?——我外交部发言人说,在东亚地区每个国家都是平等成员 [J], 孟青;管克江;孙秀萍
4.从“东亚经济圈”构想的提出看日本加强同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 [J], 杨明宛
5.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J], 李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盟会中究竟有多少日本人?
同盟会中究竟有多少日本人?>自同盟会1905年7月30日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地黑龙会本部成立之日起,同盟会的成员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人,至于同盟会的成员中究竟有多少日本人,好像中国史学界从来没有人就这个问题发表过专门文章,至今依然是个迷。
截止现在,我发现至少有7位日本人是同盟会成员,他们分别是:内田良平、宫崎寅藏、平山周、北一辉、萱野长知、末永节、和田三郎。
我在阅读有关书籍的过程中逐渐察觉,同盟会中的上述7位日本成员大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政治面貌大致如下:(1)内田良平(1874—1937年):该人在二十世纪初,是日本右翼组织的头面人物之一,深得其叔父——日本玄洋社首任社长平冈浩太郎和日本浪人头号人物头山满的信任与支持。
内田良平分别于1901年1月创建日本黑龙会并出任魁首和1931年6月组建全国性的法西斯政党——日本生产党并出任总裁。
对于日本黑龙会,1932年,《大公报》连载王云生先生撰写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说:“黑龙会为日本秘密组织之一,支配日本政治之能力极大。
其标榜之主义曰:‘吾人奉天皇主义,基建国养正之遗训,弘兼六合掩八紘之皇猷,期以发扬国体之精华。
’其志则在吞并朝鲜、中国及西伯利亚。
会员出入于中、韩、西伯利亚各地,作种种秘密调查研究。
甲午战前,朝鲜东学党造反,黑龙会组织天佑侠团,深入内地,煽动东学党,促成中日之战。
迨后三国干涉,日本蒙战胜之屈辱,该会会员即矢志对俄,深究俄情。
日俄战前,首倡征俄之论,并供给实际资料,助成日本对俄之决心。
日俄战后,则锐意于朝鲜之经营。
伊藤治韩,实际受该会之支配。
一进会之活动,皆承其指使。
该会于主持吞韩之时,同时鼓动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领袖类皆得其援助,彼非真同情中国革命,其目的固别有所在也。
”[1] 2011年9月26日,蔡信先生在凤凰网发表的《1907年“三无”同盟会从成立到实质解体全过程》一文中写道:“在教科书里,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当然是领袖,而且自黄兴以下无不唯孙先生马首是瞻。
解析日本的东亚外交
解析日本的东亚外交作者:李秀石来源:《国际展望》2011年第03期【内容提要】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鸠山外交菅直人外交东亚地区一体化中日韩合作【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政,鸠山内阁以“构建东亚共同体”为政治符号的东亚合作政策及其外交活动,对促进地区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0年6月菅直人上台后,修正鸠山政府的外交轨道。
本文从日本与中韩两国、东盟、湄公河地区国家的关系等角度,论述鸠山和菅直人政府对东亚地区的外交活动,分析其政策转变的原因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一、鸠山政府东亚合作政策的形成“构建东亚共同体”是鸠山政府东亚合作政策的政治符号。
鸠山政府的东亚合作政策,是在修改鸠山上台前发表的“东亚共同体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者之间虽有共同之处,也有本质区别。
(一)鸠山上台前的东亚共同体设想鸠山在《我的政治哲学》一文中提出,援引构筑欧洲共同体的成功模式建设东亚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货币”和“政治统一”,建立永久性的集体安全保障制度,“东亚各国共同发展经济,共享地区和平与繁荣”。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东亚共同体设想”,虽然体现了鸠山首相的祖父鸠山一郎提倡的“友爱”精神,但主要是鸠山由纪夫应对“世界从单极统治转向多极化时代”的政策主张。
鸠山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不断降低国际影响力,“终结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时代”,但是,美国仍然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中国的人口规模占据压倒优势,不断增强军事力量,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趋势不可避免”。
因此,“在为霸权地位而奋斗的美国、企图成为霸权国家的中国之间的夹缝中”,日本要维持政治和经济自立、保卫国家利益,只能采取这样的对策:“有效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使其发挥作用,但要尽量遏制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放纵;在减少中国近在咫尺的军事威胁的同时,争取中国巨大的经济活动秩序化”。
中国与日本东亚两强如何相处——访日本现代中国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宏伟
作者: 刘清敏 于洋
作者机构: 本刊记者
出版物刊名: 大连干部学刊
页码: 15-1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中国与日本 中国学会 博士生导师 常务理事 大学教授 东亚 日本法 现代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历史上曾有过长期的友好交流.但也发生过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半个世纪的深重灾难。
进入21世纪.中日作为东亚的两个强国.双边关系不仅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而且对全世界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国和日本如何相处就成为举足轻重、引人瞩目的问题。
日本与国际直接投资
日本与国际直接投资
赵文骝
【期刊名称】《南洋问题研究》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日本作为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资本相互流动的过程中,有其十分特殊的地位.总的来说,日本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利用量是十分有限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日本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外直接投资国家之一,明显地形成了"出多进少"的局面.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赵文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以日本为例 [J], 李晶晶
2.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其对华贸易的互补性--驳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导致其产业空心化 [J], 夏焱
3.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日元国际化的影响——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J], 傅缨捷;廖雅梦
4.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收支——基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J], 胡立法;唐海燕
5.小岛清教授国际贸易投资理论研究——日本型直接投资与美国型直接投资 [J], 王新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午战前李鸿章与日本的外交之比较
甲午战前李鸿章与日本的外交之比较
朱婧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23)1
【摘要】甲午战前李鸿章对日本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不立足于战守而一味依赖列强调停,外交策略幼稚单一,结果陷入全面被动;而日本则能够准确判断形势,灵活运用外交策略,最终在战前避免了列强的干涉,取得了有利的战机,掌握了与清政府作战的主动权.中日双方战前的外交直接影响到甲午战争的成败.
【总页数】4页(P75-77,83)
【作者】朱婧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1
【相关文献】
1.论甲午战前李鸿章寻求英国斡旋的努力 [J], 王其勇
2.甲午战前中日外交政策思想比较分析——由中日两国宣战书谈起 [J], 杨伶;丁志强
3.甲午战前李鸿章的实力思想 [J], 王玉华
4.“着鞭”之争:从中日涉朝外交看甲午战前李鸿章因应之误 [J], 黄飞;金光耀
5.甲午战前日本侵华活动与李鸿章 [J], 陆方;宋德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从东亚共同体到TPP
日本:从东亚共同体到TPP
佚名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文摘》
【年(卷),期】2014(0)9
【摘要】当前,东亚共同体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死语,对比之下,TPP一词则备受关注。
这5年中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2009年9月民主党政权上台之初,鸠山由纪夫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曾一度被视为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即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各国的合作,重新构筑日美关系。
然而,鸠山就像踩了美国这只老虎的尾巴,很快被赶下了台。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TPP;鸠山;日美关系;死语;词则;中韩;中日关系;发展方向;就职演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1.3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展望 [J], 郭力萌;朱启超
2.冷战后日本政府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评析——兼谈"小泉"与"鸠山"东亚共同体构想之比较 [J], 金正一;明琛
3.区域合作理念中的公共产品与功能性合作——以日本“东亚共同体”论为例 [J],
贺平
4.东亚共同体还是亚太共同体——亚太地区合作与日本的走向 [J], 西口清胜;王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政府与辛亥革命
日本政府与辛亥革命
简明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2005()6
【摘要】在辛亥革命期间,尽管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几经变化,但仍可看到它的清晰轮廓:1912年以前,延续了日俄战争以来的“保皇”政策;后期是利权外交,即以“贷款”为饵,诱使南京政府出卖长江流域之商业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所谓“同情革命”,而全部目的在于“打劫革命”。
孙中山不能争取到日本政府的实质援助,是最
后被逼与袁世凯妥协的关键因素。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近代日本;在华权益;辛亥革命
【作者】简明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K313.42
【相关文献】
1.从日本政府职能转型中能借鉴点什么--读《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研究》 [J], 孟炜
中
2.辛亥革命时期商人与秩序关系评析——以辛亥革命中的杭州各业商人为中心 [J], 颜志
3.考察日本政府机构及其外交运作的路线图——评王蕾的《日本政府与外交体制》[J], 宋成有
4.论日本政府鼓励个人消费的措施——日本政府指导经济活动的探索之一 [J], 孙执中
5.辛亥革命110周年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J], 吴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
展望
郭力萌;朱启超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自东亚地区出现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以来,地区国家对于成立东亚共同体的追求就始终存在.日本一度十分热衷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小泉、鸠山两届内阁先后提出了不同理念倡导下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国也针对地区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构想.近年来,日本出现了背离东亚社会,与地区和平稳定唱反调的倾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带来的转变有利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与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中国应采取全方位的策略使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稳步推进.
【总页数】15页(P103-117)
【作者】郭力萌;朱启超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亚共同体构建中东盟的作用与前景
2.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4.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东亚社会发展核心议题及前景瞻望
5.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构想及其践行探析——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哈关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六世纪末的东亚和平构建——以日本侵略朝鲜战争期间明朝的外交集团及其活动为中心
十六世纪末的东亚和平构建——以日本侵略朝鲜战争期间明朝的外交集团及其活动为中心郑洁西【期刊名称】《韩国研究论丛》【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以下几个相关问题,试图从一些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出发,重新探讨16世纪末的东亚和平构建问题。
1.明朝使者沈惟敬的早年情况。
沈惟敬作为对日交涉的最主要活动者,很有必要考察其早年情况。
2.明日双方的最初谈判条件。
明日双方的讲和条件,在谈判之初就相去甚远。
经略宋应昌提出的四个条件,与丰臣秀吉主张的七项要求鲜有相通之处,所以明日双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3.明日双方的妥协交涉。
通过考察倭将加藤清正对朝鲜僧惟政在谈判上的一系列妥协和退让,推测丰臣秀吉此前可能已经撤回其所提的无理要求。
4.大坂城册封史实问题。
通过考察四种类型的原始资料对大坂城册封史实的记述,澄清了以往认识上的错误。
丰臣秀吉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头衔,在表面上承认了明朝的权威,但在实际上却又拒不撤回釜山留兵。
这使得刚刚确立的东亚和平构建方案遭到了破坏。
【总页数】26页(P283-308)【作者】郑洁西【作者单位】日本学术振兴会;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据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313【相关文献】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政治风云与中朝外交争端——心中朝两国对在满朝鲜人的政策纷争为中心 [J], 姜龙范2.壬辰战争之际明朝与朝鲜对日外交的比较——以明朝沈惟敬与朝鲜僧侣四溟为中心 [J], 陈尚胜;3.东亚域外汉语教科书文献考述及比较——以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朝鲜和日本为例 [J], 葛平平4.东亚域外汉语教科书文献考述及比较——以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朝鲜和日本为例 [J], 葛平平;5.浅析明朝初期日本与朝鲜的“大藏经外交” [J], 赵莹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与“东亚共同体”
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与“东亚共同体”
毛里和子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文摘》
【年(卷),期】2006()9
【摘要】中日关系在21世纪初期进入了“政冷经热”的新阶段。
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战略性友好时期(20世纪70年代)、稳定与发展时期(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后,19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结构性变动时期,2005年开始必须对这两者的关系加以重新建构。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中日关系;“东亚共同体”;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邦交正常化;稳定与发展;80年代;重新建构
【作者】毛里和子
【作者单位】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2.331.3
【相关文献】
1.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中心 [J], 徐静波
2.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新的势力平衡/"现代"价值观与中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支持/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与"东亚共同体" [J],
3.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轴心 [J], 徐静波
4.从中日关系看“东亚共同体”——以“历史认识问题”为中心 [J], 洪伟民
5.从中日关系的深层矛盾看“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兼论东亚合作中的矛盾与竞争 [J], 王胜今;于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35°大陆的东岸.例: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朝鲜南部,日本南部
C:年降水量: 1000毫米左右
D:最典型地区 :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A: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0°C)
B:分布:
35°---55°大陆的东岸.例:我国华北、东北 地区,朝鲜北部,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
可以采用这样的发展途径.
总结 二、综合分析某一区域的基本思路
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水文、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 工业、农业(渔业)、 人口、城市
•
8.(2009· 兰州模拟)读某地区示意图和 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 问题。
•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 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 答: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 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 为主。 •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 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 答:人口和城市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 。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海岸线曲 折,多港口,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优势:技术力量雄厚; 环境洁净优美;现代交 通发达
思考:为什么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沿海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 2、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 3、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思考:进一步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
利:1 丰富的人力资源。2 较高的科技水平。 3 海岸线 曲折,多港湾 不利:1 矿产资源贫乏。2 国内市场狭小
地形剖面图
富 士 山
3/4(丘陵、山地) 3、地形地势特征 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面积狭小; 地面起伏较大。 日本最大的平 原:关东平原
1/4(平原) 北纬36度
剖面线
3、资源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绿色王国”。 森林、水力资源 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 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 (1)描述图示地区群岛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 因。 答:分布在东部地区,沿东北—西南方向呈带 状分布。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在亚 欧板块一侧隆起而形成岛弧。 • (2)日本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 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答: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活跃,岩 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 源。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 ___ B 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B地处于冬季(西北)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迎风坡,多降雪,但处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___________
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哈尔滨Biblioteka 上海分布:日本北部、韩国北部、朝鲜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为温带季风;日本南部(本州南部、九州、四国)韩国 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
A: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最冷月气温>0°C)
B:分布:
探究三:
1 、日本的工业 分布特征: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
的地区,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1)京滨工业区:以东京和横 滨为中心,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2)名古屋工业区 (3)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 户为中心,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4)濑户内海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九州岛(硅岛)
原料 国产% 进口% 99.7 石油 94.3 天然气 90.9 煤炭 99.8 铁矿石 100 棉花
原料来源 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4、发达的经济
(1)工业分布: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 沿岸和 濑户内海 沿 临海 型布局。新 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多属 兴电子工业向国土的 南北 两端(九州岛南部和 本州岛东北部)扩展。 (2)工业发达,仅次于美国 (3)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 子、 化学、纺织 (4)主要外贸对象:美国,亚洲和西欧。
降水少。
思考:日本东西岸降水差异的原因 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 来,在日本东侧迎风坡形成 丰富的地形雨;而西侧处于 背风坡,降水偏少。
冬季风
日本海
太 平 洋
夏季风
夏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在日本西侧沿海形 成较丰富的降水(降雪);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偏少。
C:年降水量: 500---600毫米左右
D:最典型地区 我国的华北地区
⑵内陆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冬寒夏 热,降水很少
原因:距海远, 受海洋影响小, 大陆性显著 ⑶青藏高原——高 原气候:地势高
1、人口数量及分布 总人口14.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四分之一 主 要分布在 东部沿海平原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 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 黄种人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学习目标
1、东亚的位置、范围; 2、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 3、主要区域特征。 4、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
重点难点分析
1、主要区域特征。 2、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
一、位置及范围
1、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2、经纬度位置: 80º E-140º E, 20º N-50º N 3、本区有五个 国家:
6.日本渔业发达, 北海道附近海域, 是寒暖流交汇的地 方,为世界著名的 大渔场----北海道 渔场。 日本的鱼的捕捞量 名列世界第一
【自主练习 】读下面两幅图后,分析回答: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 西北 风,夏季盛行 东南 风。 (2)受冬季风的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 ;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东亚地区的降水规 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季风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探究一:
读图,回答问题。
总结 一、日本经济特征和发展途径
• 经济特征: 1 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2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 3 经济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产品 销售业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途径: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 2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品。 3开拓国际市场。
总结提升:资源短缺、国土面积狭小的沿海国家都
小结:东亚的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地 势 主要 地形 河流 气候 社会经济特征 人口 地质 密度 小 工业 农业
大陆 西部
大陆 东部
高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低
自 西 向 东
温带大 地壳 陆性 稳定 气候
落后 畜牧业
半岛、 起伏 山地 短、急 大 丘陵 岛屿上
地壳 季风 活动 气候 强烈
大
较发达 农林
4、经济: 东部沿海 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农业、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 地区条件 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 5、东部沿海地区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主要 产区。
2、各国经济
朝鲜: 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韩国: 以汽车、电子、服装等 制造业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中国: 工农业迅速发展
冬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规律技巧点拨
分析日本的气候特征与地理差异既是对东亚 季风气候的深入探究,也是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差 异知识的迁移。日本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 北海道与本州北部)属寒温带气候;西南沿海属 亚热带气候;其余大部分为温带气候。受地形影 响,面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面向日本海的 “里日本”之间在气候上也有较大差别:“里日 本”冬天降水量大,多阴雨天气;“表日本”则 往往冬日晴朗,但夏天降水量大。总的来说:东 部多于西部。
中(人口最多) 日(最大岛国) 蒙、朝、韩
东亚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位置范围 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 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 东 地形多种多样,西 部内陆,以高原山 亚 地为主 东部沿海,以平原 的 丘陵为主 半岛,岛屿:以山 地 地,丘陵为主 形 海岸曲折,沿海有
联系比较:日本的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为什么比我国西南
地区少?
解析: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地形:起伏大。 物源:大量的丰富的松散物质。 水流: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 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参考答案:日本的植被覆盖率高
【总结】日本地质条件的弊与利?
提示:结合课本知识 弊:地质灾害 利:火山、温泉—地热(旅游资源)、硫磺 矿等资源
5、高产的农业 日本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耕地面积不大。但日本农业多采 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 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 稻种植提供了水热保证,水稻产量基本达到自给.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果树、茶和桑 等种植业。但还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要.
【拓展训练】
图4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4~6 C 题 4.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1 B.P2>P3>P1 C.Pl>P2>P3 D.Pl>P3>P2 B 5.此时a点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6.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 A 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气压状况 D.海陆位置
5、农业、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 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 稻米, 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 果树和蔬菜 ,但仍 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鱼是日本人 的重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