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合集下载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法与国际秩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国际形势变得愈加紧张复杂。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作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定义、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定义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行为的法律体系。

它通过一系列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际法院的判决来约束各国的行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国际秩序是指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原则。

这些规范和原则涉及领土完整、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维护全球的稳定和安全。

二、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一方面,全球化和科技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地缘政治的变化、恐怖主义的威胁、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国家采取了强硬的单边主义行动,不尊重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动荡和紧张局势的增加。

同时,一些跨国组织和非国家行动者的兴起,也给国际法的实施和国际秩序的维护带来了挑战。

三、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国际法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明确和规范国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同时,国际秩序为国际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和背景。

只有在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国际法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认可。

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共同构成了国际社会的基础规则和秩序体系。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和某些国家的单边主义行为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带来了挑战。

一些国家通过违反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庭的判决,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了国际秩序的稳定性。

四、维护和强化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措施为了维护和强化国际法与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各国应妥善处理彼此的分歧和争端,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单边主义和武力冲突的方式。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当前国际秩序现状:新旧交换当前的国际秩序是原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试图千方百计地维持现状,或者试图利用其在某一领域的领先优势掌控主导权,以制定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新规则。

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制定21世纪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它们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增强其发言和话语权。

经济方面:人民币、欧元与美元的不断抗衡。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组织下,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确立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霸主地位。

美国也从此操纵世界的经济。

但随着世界新的经济中心的出现,例如以中国为主导的上合组织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出现,以及许多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金融机构之间货币互换,将打破了以美国垄断国际金融市场,以及美元独霸全球货币流通的局面。

军事方面: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

比如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是世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互相争斗的产物。

自从1945年美苏以北纬38度为两国分界线开始,朝鲜半岛已经不再属于真正的自治主权,表面上是俩个国家的自治,而实际上是沦为以美苏为代表的对抗的棋子,半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南北朝鲜的问题,已经是个国际化挑战。

最近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转移,朝鲜半岛的局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

自从金正日的去世和金正恩的当权,朝鲜半岛就被钉在了世界报纸的头条,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加剧,一举超越了中日之间的争吵、叙利亚内战的烽烟,成为世界又一大热点。

政治方面,各个国家也在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秩序之争的原因:未来利益之争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农业社会是转折点。

它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

在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提到历史新高。

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测试题库

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测试题库

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测试题库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测试题库二、判断题(共12 道,每题3 分)1.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四大任务。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R) 0分2. 俄总统普京曾表示,俄将致力于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受到尊重。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3. 国际秩序演变的渐进性和复杂性依然突出。

新兴力量在总体保持上升的同时,发展曲折性时有显现。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4. 近年来,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仍然存在。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 3分5. 当前,我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6.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度达到半壁江山。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7. 美国仍在谋求网络霸权,希冀永久把持网络资源,垄断互联网“生杀大权”,意欲凭借自身超强能力继续在网络“丛林”中占山为王。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8. 二战后新国际秩序结构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9. 国际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主要指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而安理会改革的核心,是安理会理事国席位及否决权问题。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10. 在国际秩序问题上,中国认为联合国需要通过改革,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并主张更多地增加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小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 3分11. “纪严于法则是对党员的特殊要求,党员是具有政治身份的公民,除了遵守宪法和法律之外,应受党内法规约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主动接受党内监督。

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

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

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国际格局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巨大动荡和不断调整之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格局更加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特点与态势。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其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事务的长期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就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的崛起,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这一新国际秩序结构在政治上的外在表现,就是反法西斯联盟在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建立的联合国。

而它在经济上的体现,则可视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前,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国仍是中心,但同时一些区域、次区域组织在各自地区的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东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均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贸易领域,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WTO)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为代表的区域化自贸安排也在逐步增加和发展。

(同时要看到,国际秩序演变的渐进性和复杂性依然突出。

新兴力量在总体保持上升的同时,发展曲折性时有显现。

“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力量格局短期内尚无法根本扭转。

现行国际秩序已经历相当长时期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也为各国寻求发展合作创造了条件。

在推进改革中扩大利益共同点,在参与、融入中实现改造,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基调,使得国际秩序调整可能在合作大框架下进行。

当前,西方国家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底气有所上升,合力维护现有秩序的声音增强。

同时,自身发展困难、利益差别等也限制了新兴力量整体影响力发挥。

政治风云,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

政治风云,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

政治风云,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越来越显著。

随着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化和全球化的加剧,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角力也愈发频繁。

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既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也是国际体系变革的结果。

在地缘政治层面,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地理位置和实力布局,通过合作和对抗来维护和谋划自身的利益。

地缘政治因素在世界事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牵动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例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并与美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较量。

中美之间在南海问题、贸易争端和科技实力竞争等方面的矛盾,成为当前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重要碰撞点之一。

地缘政治的变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提出了挑战。

而国际秩序,则是国际社会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规则和体系。

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来维护和促进各国之间的平等、公正和合作。

国际秩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维持全球稳定和发展。

然而,由于各国实力的悬殊以及各种利益的碰撞,国际秩序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例如,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策机制中,由于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导致国际社会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无法达成一致。

这种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给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对国际秩序产生了一定冲击。

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地缘政治的竞争往往导致国际秩序的不稳定,甚至加剧了地缘政治的冲突。

例如,近年来东亚地区围绕南海和钓鱼岛等问题的紧张局势,给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威胁。

此外,当前全球COVID-19疫情的爆发,也使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更加剧烈,导致国际秩序的变动和调整。

然而,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的碰撞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在地缘政治的竞争之中,各国也会相互合作来维护和推动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例如,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困等问题需要跨国合作来解决,因此各国在这些领域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空间。
欧俄关系调整及其影响
01
02
03
政治关系
欧俄政治关系经历波折, 但双方仍有合作意愿和共 同利益。
经济合作
欧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 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分 歧和竞争。
安全问题
欧俄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 在不同看法和立场,需要 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他重要双边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 加强,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公众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舞台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02
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03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创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国应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当今我国面临的国际战略严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今我国面临的国际战略严峻的几点思考

一、当今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国际战略挑战层出不穷,对我国国际战略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力量对立格局的加剧,中东、南海等地区冲突的加剧,以及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关注。

我国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国际战略挑战层出不穷。

三、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给我国国际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面临着更多的国际竞争。

全球产业链分工发生调整,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变动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国际安全形势也给我国国际战略带来了新的考验。

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依然威胁稳定和安全,国际社会还存在冲突和动荡。

南海、东海等地区的海上权益争端也给我国的国际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我国国际战略应对之策面对当今严峻的国际战略形势,我国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多边合作。

要增强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还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我国国际战略应对之路径在国际战略应对之路径上,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自由贸易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动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还应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增进国际互信,维护国际关系公平正义。

七、结语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国国际战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只有在充分认识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严峻性的基础上,我国才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

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

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
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极化:传统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他大国如中国、俄罗斯等的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多元化。

由此带来的多极化趋势使得国际秩序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2. 强权政治:一些大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和行动,试图维护自身利益和影响力。

例如,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中国加强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等。

强权政治的出现增加了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博弈性。

3. 地区冲突和危机: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危机,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争、乌克兰危机等。

这些冲突和危机对国际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并导致国际关系更加紧张和不稳定。

4. 多边主义受挑战:一些国家对于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秩序的怀疑和批评日益增加。

这导致一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削弱,国际合作难度增加。

总体来说,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是由于大国力量对比的转移、地区冲突和危机的加剧以及多边主义遭受挑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这样的变化趋势使得国际秩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不稳定化。

国际秩序之争与未来发展方向

国际秩序之争与未来发展方向

国际秩序之争与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有关国际秩序之争的焦点是“规则之争”。

如果把这种规则比作我们熟悉的“交通规则”,那么在国际关系中,几乎所有的现行“交通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

它们认为所有在路上跑的“车”都得遵守这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成了国际规则。

现在,新兴国家并没有寻求推翻现有的“交通规则”,不过是希望在某个地方加一个拐弯灯罢了。

现在的世界经济规模也比过去大了很多,新兴经济体也在不断增加,新进来的“车”对规则提出改进意见,也是正当要求。

原来制定规则的大国,虽然意识到了只有现在的“灯”不够,但出于自身利益又希望规则大体延续。

怎么调整和改善这些规则呢?“旧车”和“新车”肯定有利益纠缠,博弈过程很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

这些年来,多哈洽谈而无果,陷入僵局,世贸组织(WTO)作用有所弱化。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美国打起了另起炉灶的算盘,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两洋战略”,即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2015年10月5日,经过5年的艰难谈判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在亚特兰大成功达成TPP协议,若协议最终生效,占据世界GDP总量40%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将应运而生。

更关键的是,TPP提出了比WTO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产业准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关税等方面规则,奥巴马更是直言此举是为了“不能让中国书写全球经济规则”,毫不掩饰其借TPP为核心架空原有的多边贸易体系、主导世界经济规则的企图心。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在补充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上愈加主动。

国际金融机制创新加强,各方持续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进行改革,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的金融机制不断涌现,地区性金融安排加快推行,传统国际金融体系面临冲击。

二是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之争。

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主要指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而安理会改革的核心,是安理会理事国席位及否决权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秩序之争摘要: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从二战后便建立的国际旧秩序已经随着时代变化而不符合现在的局势。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已经提上行程,国际新秩序之争将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发展国家之间。

关键词:国际秩序之争指环王一、国际秩序的定义为了拯救中土世界的未来,魔法师、精灵族、矮人族、半兽人、霍比特人和人类等9大种族召开了圣白大会。

这是美国大片《指环王》这个宏大的史诗电影系列里发生的一个情节。

而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也有这样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会议”决定着人类命运的走向,我们称之为“国际政治秩序”,也叫“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它规定了国际社会应该按什么原则,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理国际问题。

二、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正式建立,其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事务的长期管理。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两机构并于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随着时代改变,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表现在:1.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国仍是中心,但同时一些区域、次区域组织在各自地区的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东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均取得新的进展。

2.经济贸易领域,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WTO)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为代表的区域化自贸安排也在逐步增加和发展。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1)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1)

形式与政策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的主流。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

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

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

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

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浅谈当代国际秩序之争欧洲则主张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而日本力争国际政治地位,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当前的国际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确立。

在政治上表现为联合国,在经济上表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秩序在当代的表现是多方力量博弈制衡的结果。

其发展的过程也是曲折漫长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逐渐衰落,美国和苏联崛起而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

这也就是上个世纪持续的美苏冷战时期。

然而,在美苏争霸的相对稳定的局面下,国际秩序依旧呈现出了调整的苗头。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争夺一席之地。

也正是这一时期,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一些组织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首届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后来,联合国不断发展,颁布了《联合国宪章》。

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

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后来,由于欧盟的成立,欧洲国家迅速复苏;日本经济逐渐崛起;中国的不断发展。

形成了多个力量中心。

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

随之而来的是便是以美国为超级大国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这一时期,政治上,联合国依旧是中心区域,但是欧盟、亚盟、非盟等次区域组织作用上升。

经济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

在国际秩序的博弈中,美国力求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国之一。

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中国力量则表现为在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基础上,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目前国际上却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等宣称中国企图推广霸权的言论。

而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绝不搞霸权扩张,坚决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展现出的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一、政治方面(一)原因1.由于国际力量变化的加速,国际体系变革进入了深水区和空前复杂期。

国际体系变革的表面看是力量格局的变动和权力中心的转移,背后则是国际秩序的深层调整。

许多时候,力量排位还未完全定型,秩序变化已经先行。

2.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势力范围的争夺,更是两套价值系统的竞争对决。

3.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西方价值在冷战结束后首次面临危机,美国成了全世界问题的根源。

(让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在北非、中东和乌克兰等地策划了一系列社会动荡,致使一些战略分析家断定地缘政治已然回归,美国却标榜成了国际资本的“安全港”。

)(二)中国走到了民族复兴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

在这重要关头,唯有坚持自己的价值,保持思想的统一,坚定正确的道路,才能避免拉美化,避免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遭遇,保住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

认清这样一个历史大势和国际形势,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在抵制西方价值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二、经济(一)当前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也表现为规则之争加剧。

经过近四年的运作,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越来越接近达成。

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日欧自贸协定谈判也在加紧进行,如谈成,将意味着发达国家地区将在全球率先进入经济一体化的实质状态,这将对中国等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要想加入TPP 面临非常苛刻的条件,必须全盘接受其十几个成员国在双边渠道已谈成的内容,更要面对在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环保标准、政府采购协议、国有企业规制等方面不符合中国国内体制机制的条款,而在其他轨道上,中国与欧洲的自贸区处于探讨阶段,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因中日、韩日关系紧张以及日本优先TPP谈判而进展缓慢。

中国与美国、欧洲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也很艰难,面临开列负面清单、给予对方来华投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巨大压力。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未来-新兴国家的挑战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未来-新兴国家的挑战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未来:新兴国家的挑战毫无疑问,财富和权力正从西方和北方向东方和南方转移,由美国和欧洲所主导的旧秩序正让位于日益由非西方新崛起国家所共享的新秩序。

某些焦虑不安的观察人士认为,不仅美国的卓越地位一去不返,美国自1940年代以来就一直支持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也将变得没落。

按这种观点,新近强大起来的国家将开始提出自己关于全球秩序的想法和议程,实力受到削弱的美国维护旧体系的难度将加大。

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的特征――联合国等机构所珍视的开放性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关系以及多边主义等准则――可能会让位于一个充斥着国家集团、势力范围、重商主义网络和区域性对立的更具竞争性和碎片化的体系。

?? 今日新兴国家很大程度上都是大型的非西方发展中国家,而旧有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却是在西方设计和打造起来的。

巴西、中国、印度和其他快速涌现的国家拥有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经历,他们透过反帝、反殖民的历史来看待世界。

这些国家仍然在尽力解决发展的基本问题,所关切的问题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相同。

近期全球经济下滑也已带动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衰落的叙事。

以美国为始发地的这场经济危机已经损害了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美国模式,并产生了对美国扮演全球经济领导者的能力的质疑之声。

基于以上这些理由,许多观察人士认定,世界政治不仅正经历守卫者换班,还在经历构成全球秩序基础的理念和原则的转变。

但这种惊慌失措的说法忽略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虽然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正在改变,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仍然存在并运作良好。

今日的国际秩序之争并非关于既有秩序的根本原则,而是现有秩序中的权威和领导权。

事实上,今日的权力转换并不表明自由主义秩序被打败,而恰恰表明其最终在全球取得了支配地位。

巴西、中国和印度都受益于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新成立的20国集团在内的现行国际秩序的规则、惯例和机构。

它们的经济成就和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与世界政治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息息相关,它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维护这个体系。

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全球共治: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及其调和》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年第4期
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当前国际秩序是怎样的?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一)国际秩序的建立(经济)
美元和
黄金直接挂钩
(二)国际秩序的变化(政治)
美苏
1947~1991
两极对抗结束
一超多强格局
(二)国际秩序的变化(经济)
20世纪70年代初
1
2
21世纪初
美国一家独大
八国集团
八国 集团 + 11个 新兴 市场 国家 + 欧盟
美、日、欧三足鼎立
二十国集团
(二)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秩序的建立(经济)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召开联合国货币 金融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协 定 》 世 界 银 行 《 国 际 复 兴 开 发 银 行 协 定 》
1945年成立
国 际 货 币 基 1947 年 成 为 金 联合国的常 组 设专门机构 织
网 络 空 间 命 运 共 同 体
(二)国际秩序未来发展方向
1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巩固
一超
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 的地位不变

当前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

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世界并不太平。

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与以巴冲突三大危机并存的情况相比,2004年的国际形势相对平静一些。

有人认为2004年是大乱后的缓和期,确有一定道理。

相对缓和并不是没有问题。

概括起来,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形势主要有如下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万亿美元。

其中,美国达11 .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当前国际秩序的认识

当前国际秩序的认识

当前国际秩序尤其是地区秩序正处于一种将变未变的混沌状态,存在着几大明显特点。

首先,中美博弈是催生现有秩序转型的最大推力。

中美都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 一个是最大的守成国,一个是最大的新兴国; 一个是现有制度与秩序最关键的主动设计方,一个是现有制度与秩序最重要的被动获益方; 一个是最发达的西方民主体,一个是发展最快的东方威权体; 一个希望继续维持其在所有区域的主导地位,一个希望能在尽可能多的领域获取重要话语权甚至主导权。

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国家,中美两国更具有带动现有秩序变化的战略需求与资源支撑。

两国的博弈也因此具有牵动国际秩序尤其是周边秩序变动的巨大能量。

可以说中美博弈实际上是新旧秩序“破与立” 的大博弈。

其次,大国对周边秩序的竞争远比国际秩序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守成或新兴大国而言,建立一种支撑其主导地位的周边秩序是维系或提升其全球性大国地位的根本所在。

任何大国的崛起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要在其紧邻地区获得秩序主导权; 而对于任何守成大国而言,其牵制乃至压制新兴力量崛起的最有效手段也在于维系其在新兴力量毗邻地区的秩序主导权,或动用一切资源干扰新兴大国在其周边构筑新秩序的努力。

然而,相比大国周边秩序而言,在全球秩序层面,大国之间,包括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秩序竞争并不如此激烈,甚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协调、彼此磋商地共建新秩序、改革旧秩序。

例如,在海上通道安全、全球反恐、北冰洋开发、、外太空开发、网络治理、气候变化谈判、贸易自由化机制改革、联合国改革等领域,大国之间,包括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合作远多于对抗。

当今国际秩序演变

当今国际秩序演变

当今国际秩序演变当今在经济全球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之下,各国贸易往来增多,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合作与冲突也随之增加。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不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效益,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二战后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尤为重要。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70周年,也是大国之间,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全面博弈展开之际。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来的经济政治中心欧洲衰落,而美国与苏联崛起,彻底改变了欧洲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秩序,即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新的国际秩序在政治上表现为联合国,在经济上表现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对日、德等国协同作战。

在二战期间,《联合国宣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但在二战结束,美苏冷战期间,由美苏控制,背离联合国宗旨,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等作用。

美苏冷战的终结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的第一次重大变化。

苏联解体,全球层面的两极对抗结束,国际秩序进入一超多强的时代。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及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其政治与安全优势,企图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单极世界。

21世纪以来,美国受战争以及金融危机影响,国力下降。

而另一方面,日本综合国力上升,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一超地位下降,多强地位提升,国际秩序面临新一轮的调整。

当前,尽管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亟需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但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在政治安全领域:区域组织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欧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特点及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特点及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是反恐动机不纯,利用反恐图谋霸权。伊拉克战争是典型例证。伊拉克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本来没有关联,现在却变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对伊拉克制造 “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发动一场旨在实现其大中东霸权计划的入侵战争,在伊拉克社会和阿拉伯世界激起强烈反美情绪。二是将反恐斗争等同于军事斗争,治标不治本。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称美国与国际恐怖主义进入长期战争状态,实属无稽之谈。恐怖主义袭击无论手段如何残忍,破坏如何严重,本质上仍属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的反恐斗争应更多倚重司法、公共安全、情报和金融体系中的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更有待于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配合。除非别有动机,将反恐斗争与战争简单地划等号,不仅牵强附会,使反恐斗争伤及大量无辜,而且难以触动恐怖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三是美国将巴以问题同国际反恐混为一谈,不但促使巴以双方继续以暴易暴,而且加剧了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为国际恐怖势力所利用。

国际新秩序

国际新秩序

二战结束后,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走向复兴,逐渐成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日本逐渐发展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矗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中国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人说,当今世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改变。

是的,一个新的秩序的基本轮廓在慢慢出现。

什么是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它规定了国际社会应该按什么原则,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问题。

当前国际秩序是二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

当前,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有关国际秩序之争的焦点实际是“规则之争”。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

二是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之争。

三是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权之争。

在新的国际秩序初显雏形之际,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大相径庭:美国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来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欧洲则试图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作为国际新秩序建设的重要参与方,俄罗斯表示将致力于建力平衡的多极化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受到尊重,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日本则欲以“正常国家”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即创新完善现有国际秩序。

总的方向是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要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使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更安全。

作为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也始终以实际行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

在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之际,中国表示,改革国际秩序和体系,首先应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基础。

中国始终坚持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精神,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当今世界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在国际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提出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际秩序之争教学目的:2015年,既是“秩序之年”,又是“规则之年”。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口,大国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国际秩序的博弈全面拉开。

通过阐述当前国际秩序的基本情况以及各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把握目前国际秩序争论的焦点,并对中国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角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课程内容:1.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2.各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3.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中国力量4.国际秩序之争与未来发展方向喜欢看美国大片的同学想必都不会忘记在《指环王》这个宏大的史诗电影系列里,为了拯救中土世界的未来,魔法师、精灵族、矮人族、半兽人、霍比特人和人类等9大种族召开的圣白大会。

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也有这样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会议”决定着人类命运的走向,我们称之为“国际政治秩序”,也叫“全球治理体系”。

现在的国际秩序是怎样的?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主要力量各自对国际秩序有哪些期待?有关国际秩序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电影《指环王》的最后,霍比特人销毁了给人类带来破坏的“魔戒”,9大种族的联合拯救了中土世界。

现实世界中,又主要是哪个国家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有序、均衡、包容的方向发展?一、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它规定了国际社会应该按什么原则,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理国际问题。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其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事务的长期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就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的崛起,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这一新国际秩序结构在政治上的外在表现,就是反法西斯联盟在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建立的联合国。

而它在经济上的体现,则可视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继续对德、日、意等轴心国协同作战。

“联合国”一词,是在1941年12月起草宣言过程中,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

美国认为,只有建立一个以几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国际组织,才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

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4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8月至10月,苏、英、美3国代表和中、英、美3国代表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谈,讨论和拟订组织联合国的建议。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6月26日,51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

宪章规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实质性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规则,即中、法、苏、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51个宪章签字国为创始会员国。

《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主要有6大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

《联合国宪章》第一次把维护和平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尽管联合国也犯过种种错误,特别是在全面冷战的年代里,它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台由美国操纵的、苏联不断使用否决权的难以正常运转的机器,一度背离了联合国的宗旨,但是它以建立和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仍然发挥了正面作用:首先,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

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

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

其次,宪章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

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走向复兴,逐渐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日本逐渐发展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中国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两机构并于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到了20世纪印、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

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冷战终结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发生第一次重大变化,全球层面的两极对抗宣告结束,美苏两霸主导的国际秩序进入一超多强时代。

美国充分享受了冷战结束的红利,在后冷战时代大大扩展其政治与安全优势,试图打造真正的单极世界。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金融危机又使其国力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活跃,一超地位下降,多强地位提升,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和变革期。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也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和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经济呈现美日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变化。

第二次是21世纪初,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格局为之一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

当前,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国仍是中心,但同时一些区域、次区域组织在各自地区的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东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均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贸易领域,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WTO)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为代表的区域化自贸安排也在逐步增加和发展。

二、各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近代以来,西方的价值观长期主导国际秩序的规则和规范。

国际体系的多极化进程开启了国际秩序转型的大门,国际秩序观是各主要国际政治力量对国际秩序及其转型的看法,主要国际秩序观之间的关系将规范未来国际秩序的基本走向。

1.美国: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从美洲的“门罗主义”,到亚洲的“门户开放”政策,再到一战后的“威尔逊主义”和国际联盟的建立,美国历史上就一直重视引导和塑造国际秩序。

二战期间,美国就注重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战略谋划。

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不追求领土扩张、自由贸易、平等获取原料、放弃使用武力等原则。

1942年,美与英、中、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再次确认《大西洋宪章》有关原则,框定战后秩序的基本走向。

1944年,美召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推动主要国家就联合国组织机构、宗旨和原则等达成基本协议。

美还召集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战结束后,美挟二战胜利之威,召集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正式成立,由此确立战后国际政治安全秩序。

美把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主导权,推动各国签署《关贸总协定》,由此确立战后世界经济金融秩序。

冷战结束后,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维持“一超独霸”,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对美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危机感和焦虑感上升,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致力于建设“公正、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就是要探讨研究如何应对和引导国际秩序调整,巩固对美有利的国际秩序和体系安排。

当前美国国际秩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应在美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

二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

三是强调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

四是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对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为此,美一方面压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代表性和话语权的要求,掣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因时而变,主导建立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加紧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等新的制度安排,抢抓网络、太空、深海、极地等战略新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巩固对美有利的国际秩序和体系安排。

2.欧洲: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国际战略地位呈下降趋势,为振兴其国际战略地位,并顺应欧盟东扩顺利实施、全球化加速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单独处理国际热点问题力不从心等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欧盟开始酝酿调整外交战略,提出了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