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印刷如何安排提高色序
小胶印机色序的合理安排
小胶印机色序的合理安排
一般四色机印刷色序的公道铺排方式是:黑、蓝、红、黄,也有按倒色序黄、红、蓝、黑印刷的。
四色机印刷时,色与色之间的印刷距离较短,油墨没有干燥时间,属于温叠湿的叠印方式,而单色机印刷时色与色之间的印刷距离较长,印刷第二色时,第一色已经干燥,所以属于湿叠干的叠印方式,恰是因为叠印方式的不同,色序铺排也有所不同。
单色机的色序铺排形式良多,但详细选择哪种色序可分别从如下多方面来考虑:
1.根据三原色的明度来铺排色序要先印暗色,后印亮色,即蓝、黑先印,红、黄后印。
2.根据三原色油墨透明度和遮盖力铺排色序,透明度差的蓝、玄色先印,透明度好的黄红墨后印。
3.根据图文面积大小来铺排色序则先印小图文,后印满版或大幅面图文。
4.根据原稿特点,以暖色调为主的彩色图片要先印蓝色或玄色,而以冷调为主的彩色图片要先印红色或黄色。
5.由套印来考虑,则先印刷套印难度较大的颜色。
一般印刷风景时按蓝、黄色序印刷,而人物图像则按红黄色序印刷。
使用单色机印刷四色彩活时建议的印刷色序为:蓝、红、黄、黑,这样,只要前两色套印正确、色调良好,后面的两色套印即使有点儿不准也不会太显著。
操纵者在换墨时要留意,为保持墨
色的纯净,在清洗本色墨即将完毕时或完毕时,最好能加少许即将印刷的下一色油墨,重新再清洗一遍。
尤其是深色油墨换浅色墨时,最好能将机器清洗两遍。
确定印刷色序的十四条原则
确定印刷色序的十四条原则确定印刷色序的十四条原则印刷色序会直接影响印刷产品的质量,为了获得良好的复制效果,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 根据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线上,反射率越高,油墨亮度越高。
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黄>青>品红>黑。
2. 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
遮盖性较强的油墨对叠色后的色彩影响较大,作为后印色叠印就不易显出正确的色彩,达不到好的混色效果。
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强的后印。
3. 根据网点面积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况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 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暖调,有的属冷调。
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红,后印青。
5. 根据设备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况下单色或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四色印刷机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 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纸张平滑度、白度、紧度和表面强度各有不同,平、紧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黄墨,后印暗色,因为黄墨可以遮盖掉纸毛和掉粉等纸张缺陷。
7. 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
干性慢的油墨应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
单色机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黄色以以便迅速结膜干燥。
8. 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复制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取得好的印刷质量,使实地平服、墨色鲜艳厚实,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结构。
9. 根据浅色和深色排列色序: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而加印浅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10. 风景类产品的青版图文面积远大于品红版,依据图文面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宜采用黑、品红、青、黄色序。
11. 以文字和黑实地为主的产品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色序,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黑文字及图案,否则由于黄墨粘度小,黑色粘度大而产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实的现象。
如何安排印刷色序
如何安排印刷色序在彩色印刷中,如何合理安排色彩的先后套印顺序是工艺技术人员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印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艺术性地复制原稿,这需要印刷工人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和掌握色彩变化的表现能力。
色序安排不当有可能导致印刷品产生色偏、混色和逆套印等故障;色序安排科学,会使印刷品颜色更逼近原稿,甚至于加强某种颜色气氛,使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套印准确,颜色真实、自然、协调。
导致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有三方面原因:油墨相互叠印的影响及油墨色料本身的缺点,纸张的质量,人眼对色彩的辨认能力。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盖力。
后印的油墨对先印的墨层有一定的遮盖作用,致使印刷品呈现的色彩总是偏重于表现后一种色彩,或者说是偏重于后色与前色的混合色。
选择色序的出发点,就是根据原稿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的工艺条件,照顾主要方面(如阶调再现、色彩再现、图文清晰度、印刷均匀性和印刷重复率等),灵活安排色序。
以下几点安排色序的原则,供广大同行参考。
1. 根据原稿内容和特点安排色序。
印刷是表现版面图文设计的一个手段,而且,各个色彩体现的感情成分也不同。
因此色序的安排必须首先考虑原稿内容和特点。
编辑在设计图文版式时,往往已选择好版面色彩的基调。
这个基调就是代表整个色调的总体感觉,成为印刷时支配性的颜色。
从色性而言,以红、橙、黄为基调的称为暖色调;以绿、蓝为基调的称为冷色调。
由于油墨具有遮盖力的原因,一般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品红,后印青色。
谁都希望熟透了的西瓜瓤是红色的,不愿意看到印刷品所表现的呈偏紫、偏绿。
色序不同,色偏效果也不同。
故此,画面色彩气氛需要加强的颜色,可以放在最后一色印刷。
2. 按油墨的透明度来安排色序。
透明度好的油墨,两色相叠印后,下面墨层的色光能透过上面的墨层,达到较好的减色混合,显示出正确的新色彩。
如果所用黄墨是透明黄,四种油墨透明度顺序是:黄>品红>青>黑。
怎样解决彩印中色彩的平衡和色序问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怎样解决彩印中色彩的平衡和色序问题
彩色印刷如今已被许多产品所采用,如报纸、书刊、杂志、广告和各
类包装等。
尽管如此,真正称得上精品的彩色印品却不多见。
这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印刷设备、印刷材料、印刷技术等,但在众多因素中,色彩的平衡和色序的安排对印品的质量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谈谈一般书刊和报纸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平衡褐色序问题,共同行参考。
色彩的平衡问题
1.网点增大
不同颜色之间的网点增大会导致整个色彩平衡出现问题。
如果各网点的
增大值与正常(推荐)值的差距过大,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印张上也会产生多余的颜色。
实际印刷中,通常以50%阶调评价色彩的平衡。
虽然在50%网点处,每种颜色的网点增大允许误差为±4%,但是两种颜色之间的网点增大值之差不能大于4%。
否则印刷色彩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2.印刷反差
印刷反差是一种描述印刷图像暗调部分开放性的客观方法,用以表示维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胶印色序安排及其影响因素
平版胶印采用了网点构像原理以及网点组织色彩原理,使得缤纷绚丽的世界仅仅依靠简单的四种原色油墨就能够逼真再现。
微观上,原稿的影像是通过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网点,以并列和叠合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构成的。
实际印刷中,色彩纷呈的印品是通过四种油墨按着不同的叠印顺序来再现的。
油墨的叠印顺序,即印刷色序,在印刷复制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关键和保证。
然而,生产中究竟如何确定印刷色序,影响印刷色序确定的因素又有哪些?印刷色序的排列方式很多,以目前国内外主流方式四色印刷为例,青、品红、黄、黑四色可以形成24种不同的颜色排列顺序。
理论上,无论采用哪一种色序,只要我们使用的油墨满足印刷条件,套印后就能够生产出比较理想的印刷品。
而实际生产中发现,同一套印版,同一型号油墨,同一印刷条件,印刷色序不同,印品颜色复制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印刷色序的合理设计安排是印刷各因素最优化利用、印刷作业得以正常进行以及获得高质量颜色复制效果的直接保证。
油墨性质及其对印刷色序的影响油墨是印刷五大要素之一,是再现自然界色彩纷呈的主要物质。
其主要成分是颜料和连结料,颜料是主要的呈色物质,连结料是颜料的分散剂,保证颜料颗粒均匀分散其中,并且最后将颜料固着在承印物表面呈色。
颜料与连结料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油墨的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油墨的透明度、稳定性、黏度、着色力、干燥速度、密度和墨层厚度等性能直接制约着印刷色序的确定。
1.透明度油墨透明度是指透过印品上层墨层看到下层墨层的程度,与遮盖力相对。
印品用途不同、承印物不同、对油墨透明度的要求不同,印刷色序也不同。
如承印物是金属、有色纸、布料等,此时为了遮盖承印物自身的颜色,就要求油墨的遮盖力强,透明度差。
最初的彩色印刷,黄色油墨的透明性很差,通常将其作为第一色先印,否则会影响先印油墨的颜色再现及叠印呈色效果。
由于彩色印品基本是依靠三原色墨层对白光逐层减色而呈色的,因此,印品复制对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要求较高,油墨的透明性越好,最终呈色的效果越好。
如何正确安排印刷顺序
印刷品的色彩是由具有不同色相的油墨叠印而成,叠印油墨的次序称为印刷色序。
根据排列组合原理,四色(黄、品红、青、黑)印刷可以有24种不同的印刷色序,但只有选择其中符合叠印规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接近于原稿,才能使图像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实现正确的灰平衡。
但由于相互叠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纸张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印刷色序将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
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才能获得正确、柔和、层次丰富以及色调正确的优质印刷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确定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1.根据原稿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印刷色序。
一般以暖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如人物画等,先印青、黑,后印品红,黄;以冷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如雪景画、风景画等,先印品红,后印青。
2.以文字和黑色实地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
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刷黑色文字及图案,因为黄色油墨黏度小,黑色油墨黏度大,容易产生逆套印现象,造成黑色油墨印不上或印不实。
3.根据网点覆盖面积的大小确定印刷色序。
一般情况下,网点覆盖面积小的先印,网点覆盖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印刷色序。
印刷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获得好的印刷质量,避免纸张交接过程中产生蹭脏问题,使实地平服、墨色鲜艳厚实,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
5.根据机型排列印刷色序。
单色机和多色机由于叠印状态不同(前者为湿叠干,后者为湿叠湿),印刷色序的安排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单色机和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四色印刷机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印刷色序。
各种纸张的平滑度、白度,纤维松散度、表面强度和吸墨性不同,对于吸墨性好的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对于吸墨性差的纸张,先印亮色,后印暗色,因为像黄墨这样的亮色油墨可以遮盖掉毛、掉粉等纸张缺陷。
在炎热的夏天,当用白纸板印单色时,如果遇到纸张含水量不均匀、皱褶不平整、纸张表面强度差而引起纸张掉毛和掉粉等情况,可采用先印一道水的措施。
胶印印刷如何安排提高色序
胶印印刷如何安排提高色序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色网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准确性。
1、单色胶印机的色序安排我们将按Y、M、C、K色序叠印的方式为顺色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单色胶印机都可采用顺色序印刷。
顺色序印刷是把透明度最低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刷,然后再用透明度较高的油墨叠印,即依次按油墨的透明度大小来排列印刷。
单色胶印机的叠印为湿叠干。
因此单色胶印机的色序可将油墨粘度放在较次要的地位。
另外,从油墨颜色的深浅角度上来说,单色胶印机按顺色序Y、M、C、K印刷,有利于换色,容易清洗墨辊、墨槽。
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色网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准确性。
单色胶印机湿压干的印刷方式还应考虑到油墨的耐光性及耐酸碱性。
单色机采用顺色序Y、M、C、K印刷,把饱和度、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醇性较强的品红版、青版放在后面印,有利于提高印刷品质量。
单色胶印机的叠印色序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原稿、印刷材料和机型等来正确调整色序,避免千篇一律的老框框,老套套。
2、多色胶印机的色序安排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排列大多采用倒色序,即K、C、M、Y。
多色印机的印刷方式是湿叠湿,也就是说油墨在没有氧化结膜干燥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又将另外一种油墨叠印上去。
双色胶印机印刷第二色可谓湿压湿,而在套印第三、四色时就存在湿压干和湿压湿同时进行的多种叠印方式。
因此由于机型的种类不同,多色胶印机印刷色序的排列与单色机不同。
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是按油墨粘度的高低排列的,把粘度高的油墨放在前面印,这样的话,叠印牢度就会好些,不会因为粘度的大小问题而引起“渗色”,从而致使印品画面模糊、色彩混蚀灰暗、光泽度差。
然而,墨层叠印的效果并不能全部归功于油墨粘度,而应当说油墨的粘度和墨量的多少都起着作用。
印刷工艺中的色彩管理与调整方法
印刷工艺中的色彩管理与调整方法在印刷工艺中,色彩的管理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一份优质的印刷品需要准确还原原稿的色彩,并确保色彩的一致性和平衡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管理和调整方法,帮助您在印刷过程中获得满意的色彩效果。
1. 色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色彩管理之前,有几个基本的原则需要牢记。
首先,需要了解颜色的三要素: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表示颜色的基本色系,如红色、绿色等;明度表示颜色的亮度和暗度;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和鲜艳度。
其次,要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互补色、同色系等。
最后,需要考虑输出设备和打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
2. 色彩管理的工具为了进行有效的色彩管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工具。
常见的工具包括色彩检测仪、色彩校正软件和印前调校设备等。
色彩检测仪可以帮助测量和分析色彩,提供准确的色彩数值。
色彩校正软件可以根据显示器的特性进行色彩校正,确保显示出准确的色彩效果。
印前调校设备可以对印刷机进行校正,保证印刷色彩的准确性。
3. 色彩管理的步骤色彩管理的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览阶段、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
在预览阶段,可以使用色彩管理软件对数字稿件进行预览和调整。
输入阶段主要涉及扫描仪、相机等设备的色彩校正。
通过调整这些设备的色彩参数,可以使输入的图像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的色彩。
输出阶段则是对印刷设备进行校正,并通过比对印刷品和原稿对比来调整色彩。
4. 色彩调整的方法在印刷工艺中,常见的色彩调整方法包括色彩平衡、色彩校正和色彩编辑。
色彩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红、绿、蓝三个通道的色彩平衡来实现。
色彩校正可以通过对比度、亮度、曝光等参数的调整,改变图像的整体色彩效果。
色彩编辑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参数,来改变特定区域或整体的色彩效果。
5. 印刷材料的色彩管理为了确保印刷材料的色彩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印刷材料,如纸张的光泽度、质地等。
其次,要注意印刷机的色彩校准,调整墨盒的浓度和颜色来控制印刷品的色彩。
☆印刷色序
印刷色序使用不同的色序会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因此在设计安排色版的先后时需根据各方面因素慎重考虑,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原则来决定。
1根据原色墨的明度排列色序颜色的明度是人眼所感受到的颜色的明暗程度。
由于色墨反射光亮的不同,他们的明度就不相同。
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
三原色墨中黄墨的反射率最高,其次是青墨和品红墨,黑墨最小,即黑<品红<青<黄,则说明胶印的三原色墨中,黄的明度最大,青次之,品红较暗,黑最大。
从三色墨分光反射曲线可知,反射率越高,分相亮度越大,油墨的透明度也越好。
按明度排色序的顺序:明度暗的先印,明度高的后印。
2根据原墨的透明度排列色序如上所述,透明度好的油墨,经叠印后,下面墨层的颜色能透过上一层墨层,混合成较为鲜艳的色彩。
而遮盖力强,即透明度不高的油墨,套印后,下层的油墨因被其遮盖而不能透现出应有的色彩,使混合后的颜色灰暗,不能正确地显色。
因此,色序的排列为: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强的后印。
油墨的透明度越高,遮盖力越小,印迹色相就易于鲜明,一般应以透明度来划分色序、安排先后。
最后叠印的油墨色层首先接受外界的自然光线。
如其有较高的透明度,则有利于足够的太阳光直接射入下面的墨层,使油墨中的颜料对太阳光中的R、G、B光进行选择性吸收,白纸的色光又能同时充分反射出去,印刷品才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各色墨的透明度并不一样。
四色机采用K、C、M、Y进行印刷,这一种色序就是依据油墨的透明度来确定的,四色墨中黑的透明度最差,遮盖力最强,而且在电子分色中黑色一般起轮廓线作用,用墨量并不大,对整个画面覆盖面并不大,先印它便于套印,因为黑版颜色深可作为规矩,况且黑色可完全吸收光线,对后面的套印其他墨色毫不影响,对检查后面C、M、Y色版的阶调层次有利。
而把透明度高、视觉明锐度强的油墨放在后面印,能够使整个画面鲜艳醒目,反差大,明度高,饱和度好。
3根据原稿的色彩氛围排列色序任何一幅彩色原稿的画面都有它的主色调(起支配作用的色彩),而其他的一些色彩都是从色调(起衬托作用的色彩)。
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
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柔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凹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包装印刷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对于印企的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好印像系统定制、定制化流程解决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
在印刷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
印刷过程是颜色传递及复制的过程,颜色在各种不同的颜色空间相互转换,颜色的准确传递是重点也是难点。
那么如何解决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的难题呢?一、胶印印前色彩管理特点:★实现印刷色彩的准确还原复制。
★数码打样设备支持多介质输出,可直接在如铜版纸、白卡、灰卡等印刷纸上直接打样。
★印前数码样品要能真实反馈印刷色彩效果,并可通过数码样张观察事先规避印刷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二、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达到目标及解决的问题:(1)实现印刷过程中色彩的准确传递和复制。
(2)实现高效的、自动的颜色传递控制,抛弃以往依靠人为经验控制颜色的传递方式,规避事后控制流程的种种弊端。
通过把印刷机的特征集成到印前阶段,使得印刷条件的任意变动都会在打样样张和制版工艺中自动地体现出来,实现事前控制工艺流程。
(3)实现印刷过程的数据化、标准化、流程化控制,为印刷工业标准的认证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过程,从技术上降低对人员专业程度的依赖,并可直接与现有的如CTP、数码打样机等印前专业设备结合,进行印前色彩及制版工艺控制,让打样、制版、印刷共享标准数据。
(5)通过好印像扣】扣906 752 940可获得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柔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凹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包装印刷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好印像系统定制、定制化流程解决方案。
三、调频打样流程反映胶印印刷色彩特性:四、胶印印前调频打样运用流程:胶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柔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凹印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包装印刷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对您解决印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好印像系统定制、定制化流程解决方案难题有重大帮助。
多色叠印如何正确排列色序
多色叠印如何正确排列色序胶印过程中,对四色油墨的叠印,正确选择色序是一个关键环节。
不正确的色序会给产品带来很大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常有因色序不妥造成印品报废情形。
下面谈谈印刷过程色序排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单色胶印机的色序排列我们通常称:(黄)Y、(品红)M、(蓝)C、(黑)K为顺色序,单色胶印机多色迭印一般多采用顺色序。
这种色序是按油墨的透明度大小来排列的。
首先把透明度最低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刷,然后印刷透明度高的油墨。
单色胶印机常用顺色序是考虑到油墨的粘度。
先印粘度低的黄色油墨,可以避免印刷品的背面粘脏现象。
然后才印粘度渐高的油墨。
也考虑到油墨颜色深浅,印刷过程中,浅颜色的油墨先印,再逐渐印深颜色的油墨。
这样,在更换油墨颜色印刷下一道色的时候,清洗墨辊、墨槽就容易得多了。
由于顺色序先印黄版,人的肉眼对黄色网点不容易观察出来,印刷过程中会出现黄版略微套印不准的现象,这是采用顺色序的缺陷。
单色胶印机多色迭印排列色序并非都采用顺色序,要根据不同的原稿,客户不同的质量要求,正确调整色序,避免千篇一律的做法。
二、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排列与单色胶印机“湿叠干”印刷方式不同,多色胶印机的印刷是“湿叠湿”。
就是说,油墨表面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另外一种油墨又叠印上去。
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排列大多采用倒色序,即黑、蓝、红、黄。
多色胶印机色序排列主要考虑油墨粘度,常用四色油墨的粘度,依次为K〉C〉M〉Y,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是按油墨粘度逐渐由高到底排列。
即粘度高的油墨放在前面印,低的在后面印,这样叠色牢度更好。
我们知道,油墨的粘度对叠印牢度有很大影响。
油墨转移依赖于压力的作用,因为不同色油墨之间有交粘作用,其结果必然是一色被另一色拔去,而决定色与色之间究竟谁被谁拔去的关键正是油墨的粘度大小。
粘度较大的油墨内聚力大,在叠印的一瞬间,由于自身较大的内聚力作用而把粘度较低的油墨拔过来。
所以粘度较大的油墨先印,叠色牢度就较大,印品的叠印效果就较好。
印刷色序排列教程
印刷品的色彩是由具有不同色相的油墨叠印而成,叠印油墨的次序称为印刷色序。
根据排列组合原理,四色(黄、品红、青、黑)印刷可以有24种不同的印刷色序,但只有选择其中符合叠印规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接近于原稿才能使图像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实现正确的灰平衡。
但由于相互叠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纸张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印刷色序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
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才能获得正确、柔和、层次丰富以及色调正确的优质印刷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确定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1? 根据原稿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印刷色序。
一般以暖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如人物画等先印青、黑、后印品红、黄;以冷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如雪景画、风景画等,先印红,后印青。
2? 以文字和黑色实地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
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刷黑色文字及图案,因为黄色油墨黏度小,黑色油墨黏度大,容易产生逆套印现象,造成黑色油墨印不上或印不实。
3? 根据网点覆盖面积的大小确定印刷色序。
一般情况下,网点覆盖面积小的先印,网点覆盖面积大的后印。
4? 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印刷色序。
印刷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获得好的印刷质量,避免纸张交接过程中产生蹭脏问题,使实地平服、墨色鲜艳厚实,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
5? 根据机型列印刷色序。
单色机和多色机由于叠印状态不同(前者为湿叠干,后者为湿叠湿),印刷色序的安排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单色机和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四色印刷机一般先印暗色,后印亮色。
6? 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
各种纸张的平沉滑度、白度、纤维松散度、表面强度和吸墨性不同,对于吸墨性好的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对于吸墨性差的纸张,先印亮色,后印暗色,因为像黄墨这样的亮色油墨可以遮盖掉毛、掉粉等纸张缺陷。
在炎热的夏天,当用白纸印单色时,如果遇到纸张含水量不均匀,皱褶不平整,纸张表面强度差而引起纸张掉毛和掉粉等情况,可采用先印一道水的措施。
印刷色序的排列原则
印刷色序的排列原则印刷色序是指多色印刷中以单色为单位的各种印版的套印顺序。
例如,四色印刷或双色印刷机受色序的影响。
一般来说,印刷时采用不同的色序排列,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
有时候,印刷的色序决定了一个印刷品是否美观。
今天德美印刷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印刷色序合理安排的影响因素和应遵循的原则。
01、印刷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导致印刷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油墨相互叠印的影响及油墨色料本身的缺点纸张的质量人眼对色彩的辨认能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盖力,后印的油墨对先印的墨层有一定的遮盖作用,致使印刷品呈现的色彩总是偏重于表现后一种色彩,或者说是偏重于后色与前色的混合色。
02、影响印刷色序的因素1. 从油墨透明度考虑油墨的透明度与油墨中的颜料的遮盖力有关。
所谓油墨遮盖力指的是覆盖层油墨对于底层油墨的遮盖能力。
遮盖力差则油墨透明度强,遮盖力强则油墨通明度差。
一般说来,应把遮盖力差即透明度强的油墨放在后边印刷,这样就不会把前印油墨的光彩遮盖以便于色彩的再现。
油墨透明度强弱关系:Y>M>C>BK。
2. 从油墨亮度考虑亮度低的先印,亮度高的后印,也就是墨色深的先印,墨色浅的后印。
因为亮度越高,反射率就越高,反映的色彩就越鲜艳,而且在深色上套印浅色,出现微量套印不准也不很显眼;而如果在浅色上套深色则会暴露无遗。
总的来说,油墨的亮度大小关系:Y>C>M>BK。
3. 从油墨干燥速度考虑干燥速度慢的先印,快的后印。
如果快的先印,对于单色机而言,由于是湿压干,很容易玻璃化,不利于固着;对于多色机来说,不但不利于墨层的叠印,也容易引发其它弊病,如背面蹭脏等等。
油墨干燥速度的次序:黄比红快2倍,红比青快1倍,黑最慢。
4. 从纸张的性质考虑① 纸张的表面强度纸张表面强度指的是纸张表面纤维与纤维、纤维与胶料、填料之间的结合力。
结合力愈大,表面强度愈高,印刷中常用纸面的脱粉、掉毛程度来衡量。
胶印色序应考虑的因素
一、纸张性质与印刷的色序关系纸张是油墨印刷的基础,好的印刷品纸张必须具备很好的平滑度、白度、紧度、施胶度及拉力,纸张的渗透要小。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要小,纸张的PH 值≥7为宜。
纸张的不同,印刷色序也应酌情考虑,胶印印刷用纸大致有两大类型:其一,胶版纸、凸版纸、新闻纸;其二,铜版纸、布纹纸、卡片纸等,此类纸张是在原纸的表面涂布了一层白色的浆料,平滑度好、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性、接收性好,最适应印刷高档精细产品。
目前来看国产铜版纸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质量不够稳定,纸张的平滑度低,吸收性强,掉粉掉毛。
对于质量差的纸张,由于纸张纤维的吸收性强,涂料层组织疏松,毛孔粗,并且有较严重的脱粉现象,作为工艺上的一种补偿措施,往往用淡色油墨或者黄墨,利用黄墨量大的特点,先给纸张打一层底,以利于其它色的套印。
纸张质量差时有时也先印上一层白墨。
不同的纸张也要在色序上与之相适应,一般情况下胶版纸的产品黄版应放在第一色印,因为黄版调子长,版面在四色印刷中的墨量较多,放在第一色印刷较好。
第一色印刷除了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之外,而大部分是通过纸张吸收渗透干燥的,整个画面油墨填满纸张纤维的毛细孔隙,给后面的印色打下一个基础,好似在纸面上了一层光油,平滑度和光滑度都有了较大提高,黄墨的亮度较高在70%左右,使纸面上后印色品红、青、黑版,大多数靠氧化结膜来干燥,印出来的产品色彩就会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光泽度好相反,假如印品是用铜版纸印刷,则应把亮度较低的品红版、青版放在稍前面印刷,黄版放在其后面印刷交果会更好,黄墨的亮度和光泽度最大,色彩反射效果会好些。
二、油墨性质与印刷色序关系在彩色印刷四色中,黄版是一幅画面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色版,YMC 三原色黄色应放在那一个位置都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来分析黄墨本身的性质,一般中黄墨中有铬的成分,它的遮盖力较强,透明度相对小了,再加上色相较淡,与白纸的反差小,人的视觉反应就灵敏,往往黄版在单色机上的第一色印刷时出现墨量吃不准的问题,对黄墨的大小不容易控制,本人认为黄版应安排在二、三色两个位置比较妥当,中黄如果放在最后印,因遮盖力强,对整个画面的色彩和清晰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种陈旧的感觉,所以普通中黄不宜放在最后印。
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及特殊要求
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及特殊要求印刷色序是指在印刷过程中使用的颜色顺序。
正确的色序可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和效果准确、清晰。
以下是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及特殊要求。
一、一般原则:1.CMYK模式:印刷通常使用的颜色模式为CMYK模式,即青、品红、黄和黑。
在彩色印刷中,使用这四种基色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出几乎所有的颜色。
印刷时,色序的顺序通常为从浅到深,即先印刷青色,再印刷品红色,然后是黄色,最后印刷黑色。
2.按照印刷顺序排列:色带或色标应按照印刷顺序排列,并根据颜色的深浅和饱和度的强弱进行正确的排列。
3.遵循缩短印刷路程原则:为了减少印刷颜色叠加引起的误差,尤其是在高速印刷机上,应尽量缩小颜色叠加引起的色彩变化。
4.测试版检查:在正式印刷之前,需要进行测试版的制作和检查。
测试版可以用来检查颜色准确度,确认色序排列的正确性,并对需要调整的地方进行改进。
二、特殊要求:1.特殊项目使用特殊色:一些印刷项目需要使用特殊色,如金属色、荧光色、光泽色等。
这些特殊色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并且需要在CMYK之前进行印刷。
2.微调色序:有些情况下,需要微调色序以达到特定的效果。
例如,为了突出一些颜色或元素,可以将其放在其他色彩之上,或者在颜色间加入间隔色以增加色彩层次感。
3.防止彩色偏移:在印刷过程中,颜色的偏移会导致印刷品的色彩不准确或模糊。
为了避免彩色偏移,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调校和控制。
4.特殊印刷效果:一些印刷品可能需要特殊的印刷效果,如渐变色、阴影效果、透明效果等。
在确定色序时,需要考虑这些特殊效果的要求,并确保正确的印刷顺序。
5.边距和裁切标记:在设计印刷品时,应预留足够的边距用于裁切。
同时,在印刷文件中应添加裁切标记,以确保裁切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是按照CMYK的顺序排列,从浅到深进行印刷;特殊要求包括使用特殊色、微调色序、防止彩色偏移、特殊印刷效果和添加边距和裁切标记等。
在设计印刷品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效果,灵活调整色序,并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校,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清晰。
胶印印前设计注意细节及要素
胶印印前设计注意细节及要素印前设计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素,笔者现结合公司现有印刷设备及胶印的特性,探讨胶印印前设计中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印刷色序安排1.单色胶印机色序安排单色胶印机属于湿叠干套印,印刷色序一般为:青、品红、黄、黑。
为了尽量减少套印色差,更好地衬托出图文的重要色,应采用合理的印刷色序。
另外,在单色胶印机印刷过程中,可以先印刷对套印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黄色和黑色,等纸张逐步趋于平稳后再印对套印精度要求高的后印色,这样能有效避免因后印色对套印精度要求高而产生套印不准的现象。
2.双色胶印机色序安排在双色胶印机印刷过程中一般采用以下印刷色序:1-2色为品红-青或青-品红,3-4色为黑-黄或黄-黑,但也要根据具体要求来灵活调整。
如果想突出某个重要色(如绿色),就应按照品红-黄、青-黑的套印色序进行印刷,以获得较理想的印刷效果。
3.四色胶印机色序安排四色胶印机的印刷色序一般为黑、青、品红、黄,其中青色和品红色的顺序可视图文情况灵活调换。
多色印刷(超过四色)时色序安排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大面积专色应安排在色组的后面,但需放在黄色的前面。
金、银墨一般放在较后的色组,网点和实地的叠印,必须将网点放在前面,实地放在后面。
在色序安排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颜色的透明度。
湿叠湿印刷时,白墨、金墨、银墨不能和其他色墨同时叠印,必须二次印刷或镂空印刷。
此外,色序安排还要考虑油墨黏度。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油墨黏度递减的印刷色序,以保证印品质量。
烫印部位设计要素当采用先烫后印的方式时,应尽量避免在电化铝上印白墨,这是因为印品在印刷过程中极易出现拉墨现象,一旦出现拉墨,视觉效果会非常明显,不利于发挥先烫后印的特殊效果;大面积部位尽量设计网点,使用UV灯进行固化,防止烫印部分出现油墨反拉现象。
对于没有圆压圆烫金机的包装印刷企业,还要注意先烫后印产品的烫印图案面积不宜过大,这是因为大面积烫印容易出现白点、气泡等质量问题。
如何保证胶印印刷过程中颜色一致
如何保证胶印印刷过程中颜色一致目前,四色胶印机已十分普及,海德堡、曼罗兰、高宝等知名品牌胶印机,不仅设备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并均配置了墨色遥控系统,使印品墨色的控制变得方便、可靠。
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要做到每批印品的墨色稳定,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产中常会遇到因墨色差异太大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有操作海德堡四色胶印机已有10多年的时间,现就影响墨色稳定性的一些因素,谈谈自己的认识。
1.开印前,要凭经验做好预调工作首先,根据打样稿或印版图文面积,粗略调节各色组墨斗的下墨量。
在配有墨色遥控系统的机器上,这项工作更易完成。
对此应有八成以上的估算,不要在印刷时边印边大范围地调整墨量,以免造成很大的色差。
其次,按照生产工艺单的要求和该产品的特点,预先调节好飞达、收纸、油墨性能、压力大小等各个环节,避免在正式印刷时手忙脚乱。
其中,确保飞达可靠、连续、稳定地输纸是最重要的。
有经验的操作人员都是先根据纸张的幅面、厚度,预先调整好吹气、吸气、压脚、压簧、压纸轮、侧规、前规等,理顺各部件之间的运动配合关系,确保飞达流畅地输纸,避免因飞达打顿而造成墨色深浅不一。
这里建议,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对飞达进行预先调整。
此外,还要针对该印品的用纸质量好坏、图文面积大小,事先对油墨的黏度、流动性、干燥性等适当调节,以提高其印刷适性,确保印刷正常进行,不能因经常停机清洗橡皮布和印版上的纸毛、墨皮而造成墨色深浅不一。
如果到了印刷中途再加入各种撤黏剂、调墨油,出现色彩偏差是肯定的。
总之,将开机前的预调工作做好,就可以大大降低正式开印后的故障,机长也才有时间和精力集中看好墨色。
2.正确调节水、墨辊压力在印刷过程中,印版图文部分必须得到连续不断、均匀适量的油墨,才能获得墨色一致的印品。
因此,墨辊与墨辊之间、墨辊与印版之间,必须保持恰当的接触和滚动关系,以实现油墨的良好传递。
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细致,不正确,墨色就不会保持一致。
关于胶印当中的色序问题
关于胶印当中的色序问题之一:多色印刷中色序安排的一些探讨平版印刷是将层次丰富的连续调原稿分解后制成半色调的单色版,再用半色调单色版叠印来实现色彩还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油墨,其透明度、遮盖力、粘性、明度等特性不尽相同,也因此决定了在彩色印刷中我们需要合理的安排叠印的次序。
科学合理的安排叠印顺序,对于获得正确、柔和、层次丰富、色调正确的印刷复制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极其关键的。
下面我们对在生产中如何进行叠印进行分析。
一、多色印刷中的油墨的叠印理论。
多色机在印刷时各色版的油墨在不到几分之一秒钟的瞬间就叠印在一起,各色之间的间隔时间极短,后印色不可能印在已氧化结膜的墨层上这种是所谓湿压湿。
多色印刷机在印刷第一色的油墨于承印物时,油墨的转移量大概是橡皮布上油墨的1/2,然后油墨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从液态向半固态变化的过程(油墨初固着),接着承印物带着并没有完全干燥的半液态的墨膜进入第二色开始了第二色的印刷。
这时的油墨的转移量就要小于第一色的比例了,因为第一色尚未完全干燥,墨膜的分裂必然要受到第一色未干墨膜的影响。
如图示,图A为几乎不受前色影响的单色机的叠色套印,图B为受到前色未干油墨影响的多色印刷机的湿压湿油墨叠印。
正是由于多色印刷湿压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印刷中确定色序的时候,要比使用单色机印刷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在多色机的色序安排中,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的因素,并尽量通过合理的色序安排来减少这种影响:首先:尽量保证第二色油墨的粘着性小于第一色,如果后色的粘着性大于前色的话,不仅仅会使转移量要明显下降,甚至会造成油墨的逆印(即前色的油墨被后色粘走)。
一般4色油墨粘着性关系:T黑≥T青=T品红>T黄,T代表油墨粘着性值。
另外:后印油墨的粘度必须小于前色的粘度。
油墨的粘度大说明油墨的内聚力大,如果将内聚力大的油墨作为后色叠印在前色时,后色油墨依赖自身的内聚力把先印的油墨从承印物表面剥离。
以上海牡丹胶印油墨为例,四色胶印油墨的粘度顺序由大到小依次是:黑、青、品红、黄。
怎样确定胶印机的印刷色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怎样确定胶印机的印刷色序
一.根据油墨的性质确定印刷色序
1)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
透明
度高的油墨多色叠印后,下面墨层的色光能透过上面的墨层,达到较好的颜色混合效果,得到鲜艳的色彩。
油墨透明度对比顺序一般如下:黄>;品红>;青>;黑,因此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高的油墨后印。
2)油墨的粘度考虑印刷色序。
四色油墨中,每一个品种油墨的粘度
不同,一般粘度对比如下,墨>;青>;品红>;黄,因此在四色印刷机中一般采用黑、青、品红、黄的印刷色序,增加叠印的牢固性,防止“窜色”现象,油墨色相被改变,而引起的画面模糊、色彩灰暗、无光泽。
双色机采用青、品红和黑、黄的印刷色序,油墨吸附性强、易干燥、防蹭脏。
二.根据印刷原稿确定印刷色序
根据印刷原稿的内容,遵照突出画面主色的原则,以防止主色被遮盖,一般主色版最后才印,如以人物画像、满山红叶、秋季景观的画面,须要加强暖色调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如春色风景、山水或雪山的画面,要加强冷色调,则先印黑、品红后印青、黄。
三.版面墨量大小确定印刷色序
不管是单色机或多色机,多色印刷总是印完一色再印下一色版,如
果大面积实地版安排在第一色印刷,再印其它浅墨量印版。
印刷效果肯定不理想,容易刮花、吸墨性差、网点花、难干燥。
可按先印浅墨量,后印大墨量的印版色序。
双色机的色版搭配也应遵循印版大、小墨量搭配印刷的原则,大墨
量的印版放第二色组,可防止“窜色”。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浅析胶印印刷品色差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
浅析胶印印刷品色差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方法经过分析,大部分包装印刷品还是采用胶印的方式进行,利用这种方式,能具有丰富的色彩、质感比较强烈,图案层次性比较好,更能符合实际的需求。
所以,在现代胶印机设备情况下,能够实现多色一次成型具有较高效率。
但是,相比于其他印刷方式来说,这种胶印的印刷品往往具有色差比较大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从工艺的角度考虑上述问题,分析其色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涉及到人员、机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这里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如下:1人员第一,在进行墨色换的过程中,没有彻底清洗,其中残墨存留在磨辊、墨斗中,如果为深色墨换成浅色墨的过程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则具有更大的色相偏差;同时,如果存在时间比较长的深色墨印情况,则应该清洗相关的水斗、水辊等[1]。
比如,某六色胶印机的第二组具有长时间的蓝条印刷情况,在进行黄色条的过程中,则要进行多次的洗车处理,否则则会造成黄墨越来越黑的情况。
第二,在进行墨色的调配比例中存在一定问题,存在着各个批色间的差异。
比如,由于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容易造成机盒墨色和封样的不一致问题。
所以,在进行专用墨的调配过程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重视相应的精确化称量工作,否则则会造成色相改变,出现色差问题。
第三,如果校墨色时间比较短,这样还没有实现均匀化的墨色情况,这往往是会形成局部色差的重要原因。
第四,对于不均匀的墨色来说,特别是存在局部色差情况,人为出现手动拍墨以及没有合理化进行收紧磨牙等问题,在这样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有效方式则是多走坏片,实现墨的均匀。
第五,考虑脏点、毛绒、墨皮等方面的影响,会实现停机频繁的问题出现,也会造成同批色差的影响,在这样影响下,肯定会使得水墨平衡受到影响。
所以,刚开机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坏片的多加的要求,能实现跑匀墨色,保证墨色一致性要求。
第六,如果存在着比较长的印刷时间的影响,也会造成水墨失去平衡,出现油墨乳化问题,造成颜色的暗淡,所以,切记盲目增加墨量,而应该保证能及时洗车,进行重新上墨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印印刷如何安排提高色序
【天意数字快印】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准确性。
1、单色胶印机的色序安排
我们将按Y、M、C、K色序叠印的方式为顺色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单色胶印机都可采用顺色序印刷。
顺色序印刷是把透明度最低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刷,然后再用透明度较高的油墨叠印,即依次按油墨的透明度大小来排列印刷。
单色胶印机的叠印为湿叠干。
因此单色胶印机的色序可将油墨粘度放在较次要的地位。
另外,从油墨颜色的深浅角度上来说,单色胶印机按顺色序Y、M、C、K印刷,有利于换色,容易清洗墨辊、墨槽。
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准确性。
单色胶印机湿压干的印刷方式还应考虑到油墨的耐光性及耐酸碱性。
单色机采用顺色序Y、M、C、K印刷,把饱和度、耐光、耐热、耐酸碱及耐醇性较强的品红版、青版放在后面印,有利于提高印刷品质量。
单色胶印机的叠印色序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原稿、印刷材料和机型等来正确调整色序,避免千篇一律的老框框,老套套。
2、多色胶印机的色序安排
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排列大多采用倒色序,即K、C、M、Y。
多色印机的印刷方式是湿叠湿,也就是说油墨在没有氧化结膜干燥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里又将另外一种油墨叠印上去。
双色胶印机印刷第二色可谓湿压湿,而在套印第三、四色时就存在湿压干和湿压湿同时进行的多种叠印方式。
因此由于机型的种类不同,多色胶印机印刷色序的排列与单色机不同。
多色胶印机的色序是按油墨粘度的高低排列的,把粘度高的油墨放在前面印,这样的话,叠印牢度就会好些,不会因为粘度的大小问题而引起“渗色”,从而致使印品画面模糊、色彩混蚀灰暗、光泽度差。
然而,墨层叠印的效果并不能全部归功于油墨
粘度,而应当说油墨的粘度和墨量的多少都起着作用。
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叠印效果,要求油墨应具备以下几点:
1、油墨要具有适当的粘度和浓度。
2、在湿叠湿印刷时,要具有适中的油墨供给量,过多和过少都不好。
3、油墨要求色相正、透明度高、光泽度好、油墨颗粒细腻、耐酸碱、耐化学稳定性好。
湿叠湿的印刷要先搞清楚油墨的粘度对叠印牢度的影响。
油墨从印版上转移到纸张上依赖印刷压力的作用,粘度大的墨由于自身的内聚力作用而把粘度低的墨膜粘过来。
多色胶印机在编排色序时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叠印就无法进行。